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期货博弈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1
第一创业期货公司总经理吴建华是台湾期货业最早的参与者之一,曾参与推动台湾期货期交所造市者制度出台。2009年,他从台证期货公司总经理卸任,进入凯基期货,之后选择新东家第一创业期货,可以说是台湾期货界高管投身大陆的第一人。
相比之下,大陆股指期货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台湾经验有哪些可以效仿?
7月13日,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吴一再强调, 股指期货是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平衡工具,而不是博弈工具,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对其大胆放开而不是限制。
配合其他投资品交易
谈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股指期货的区时,吴建华最大的感受是:“投资者心理有很大区别。在台湾,使用股指期货,是必要的经济行为,是投资者日常使用的一个工具,和其他投资工具相互配合;而在大陆,大部分投资者的注意力在期货上,用它来博弈。”
股指期货是衍生品,有其他投资品才会产生衍生品,跟股票、期权、债券等投资品种配合,才是使用股指期货的理由。
通常台湾投资者会先考虑今天股市怎么样,然后在股指期货上作出相应策略。由于股指期货提前15分钟开盘,需要提前布局,看起来,像是先交易股指期货,其实早在战略上作出了部署。
这种做法像极了机构套保,吴认为,套保没那么神秘,自然人也可以做,这才是最接近股指期货推出的本质。而市场规律证明,以投机为目的,亏损是必然的。
吴看惯了期货市场起起落落。台湾刚推出股指期货时,很多人过度迷恋这种博弈,亏损严重,五六百万美元瞬间化为乌有,有时候也会发生上访诉讼等事件。目前的状况是,台湾投资者很少纯粹做股指期货,大多是配合交易。
“期货投资要跟其他环节互动起来。”吴建华说,他力主第一创业要推广这样的理念――进行股票搭配股指期货销售的推广宣传。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台湾也有一小部分人在从事高频交易,每天赚取一两点差价,这种交易方法在台湾市场是被禁止的,目的是防止高频交易扰乱市场,造成混乱。
搞活市场需要机构参与
从去年以来,股指期货市场就令很多人忧心忡忡:保证金大幅缩水让很多投资者中途离场;日均成交量在去年达到短暂后,又回到初始成交量且没有再提高;今年以来日均成交量不足20万手,而时曾达到50万手。
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述情况出现?有市场人士担心,股指期货市场是不是就此沉寂下去?
而吴建华觉得不必担心。他认为由于机构投资者比例过低,很多交易策略过于同质化,套利机会逐渐减少,很多机构觉得没有意思,暂时偃旗息鼓,或许在寻找新的策略和机会。
不过,他强调,真正要搞活这个市场,还是需要大量机构的参与。
吴提供了一组关于投资者结构的数据。
台湾地区股指期货的发展从1999年开始,2003年最火爆,到2010年,成交量大幅成长了95倍。其间,自然人成交比重逐步下降,从1998年的95%降至2010年的48%;机构账户,尤其是期货自营账户和外国专业投资机构占比迅速提高,从1999年到2010年,前者从1.2%上升至43%;后者从0.1%成长至7.7%。
而目前大陆参与者的结构是,开户数将近7万,参与者以个人为主,机构比例仅有1.7%,明显偏低。
吴曾在多个场合提到,要放开对机构入市的限制,机构多了,其他自然人也会跟进来,整个市场也就会蓬来。机构和自然人在一个天平两端,不能仅限制一方,这样天平会不稳,影响市场的发展。
不过,投资者参与结构需要慢慢调整。目前允许参与股指期货的机构有券商自营盘、公募基金专户、合伙制私募、信托产品等,公募基金和QFII资格已经获批,但是还有很多细节规则没有出台,目前使用者不多。
吴还建议,一些企业法人可以参与进来,扩充整个机构投资者的比例。
用程序化交易规避风险
“二八”法则,也存在于期货业,20%的人赚80%人的钱。
在台湾,股指期货市场结构中,最主要的两类参与者是期货自营账户和自然人,占比都达40%以上。
两者互为交易对手,期货自营盘由于拥有技术、人才、纪律、专业、资金等各项优势,很容易能打败那些“小羊羔”――自然人,数据也证明了期货自营大部分盈利。5年以来,规模排名前十的期货公司中,仅有个别公司个别年份出现亏损。
一个自营商两年内可以赚8亿元新台币,期货是零和游戏,这就表示有另外一方比较辛苦。吴建华说,平均算起来自然人是亏损的。
这样的情况,并不代表没有自然人赚钱。“自然人中总会有赚钱的,要不然近几年来,自然人开户数量不会稳步提高。”
他提供的数据显示,1998年自然人有13.9万户,去年为开户数达到133.5万,增加了89%。
人们往往认为期货是高风险投资,会一夜暴富,也会一散而空。
拥有丰富期货业经验的吴对此并不认可,期货有杠杆,“关键看你怎么玩,可以是高风险高回报,也可以是中风险中回报,甚至低风险低回报。”
目前台湾地区、美国、欧洲等地,8成以上投资者都在采用程序化交易,根据每个期货客户的抗风险能力量身打造投资策略,由机器操作取代人为判断,减少了很多风险。
吴说,他们已经成立了程序化研究团队,希望将台湾经验带到大陆来,为客户提供一些不一样的服务。
大陆三点制度值得肯定
尽管大陆股指期货运行仅一年多时间,很多制度都不完善,有待发展,但是吴认为有三点值得肯定,这三点也是和台湾及国外大部分地区期货市场不同的。
一是投资者有筛选。50万元的限制,将资金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散户暂时排除在外;而台湾地区在这方面没有限制。大陆的做法有利于股指期货高标准,稳起步。
二是大陆保证金集中监管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在提供流动性、放大收益的同时也降低了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2
[关键词]金融数学 鞅方法 期权价格
期权是以期货为基础产生的一种金融工具,其本质是要求权利和义务分别进行定价。因此,购买方在支付一定的费用后将获得在允许的时间内买或卖一定数量商品的选择权。其中,期权的价格又是随市场的供求变化而变化的,它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买卖双发的盈亏,是交易的核心问题。
一、期权价格模型的发展
因此要求买卖双方:(1)确保同时精确地观察到期权的价格;(2)详细考虑投资者是否已经利用了观察到的套现机会;(3)考虑到交易所需要的费用;(4)全面估计在有效期内应支付的红利。但在现实实践中,以上四点非常难完成,甚至不可能完成。早在1900年法国金融学家Bachelier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期权的布朗运动定价理论;1969年Sanuelson与Merton提出了以期权价格做为基础资产价格函数的观点,随着B-S公式的问世,大大刺激了学者对期权的定价机制、方法、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鞅方法在期权定价中的应用。
二、鞅方法的应用
鞅作为特殊的随机过程满足如下的条件:根据过程在s时刻之前的变化规律 ,其在将来某一时刻t的期望值等于过程在该时刻s的值。如在公平赌博过程中 ,用Z(t)表示某一赌徒在t时刻所拥有的本金 ,那么Z={Z(t),t>0}为鞅,也就是说无论该赌徒在s时刻以后的赌博中如何利用经验 ,他在将来t时刻期望拥有的本金只能是Z(s)。
2.1 等价鞅测度的应用
等价鞅测度最基本的应用在于即期市场和期货市场中的定价。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是把等价鞅测度应用于可转换债券定价、资产组合最优定价和外汇市场定价等几个方面。
在使用鞅方法时,首先要找到一个等同于P的概率测度P*,然后通过公式(1)来贴现价格过程S*,遵循P*鞅分布。
■
r:为隐含参数,仅与P有关。
如期权价格的计算,期权价格一般包括二个部分:无风险的和有风险的。其中风险价格满足方程:
■
■分别为瞬时期望收益率和波动率,■是定影在■上的标准布朗运动,■产生的■域。
设■,同时定义概率测度P*,则可得:
■
又如在计算美式买权价格的上下界时,首先假定T为到期时间,K为执行价格,t时刻买权的价格为:
■
其中τ为[t,T]上的所有停时。设■为P*鞅,则可以证明:
■
2.2 其他鞅方法的应用
在期权定价中鞅的应用还有指数半鞅的期权定价方法、对偶鞅测度的期权定价方法、连续鞅期权定价方法等等。
三、结论
在期权定价中,鞅测度的引入对于掌握定价方法、优化组合、降低风险都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将期权定价的明确评估简单化;其次,利用原期货的相关价格行为给定了定价模型的无套利性质。使期货价格过程的公平博弈性得以模型化。
参考文献:
[1] 罗猛. 简析等价鞅测度及其应用.
[2] 张丕一. 欧式期权定价的二叉树方法中的等价鞅测定严格构造极其应用[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9):1~7
[3] 胡之英,刘新平. 期权定价的鞅极其对偶鞅模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28(2):11~14
[4] 薛红,彭玉成. 鞅在未定权益定价中的应用. 省略/QiKan/821
58Y/200003/9188522.htm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3
自1982年美国堪萨斯期货交易所(KCBT)推出价值线指数期货以来,股指期货已走过27年的历史。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从海外市场还是与中国股市结构较为相近的几个地区来看,股指期货一经推出,必然对股市造成定程度的影响。
“引涨”及“助跌”
首先是1986年香港恒生指数期货,在其推出消息一经之后,港股一举逆转之前2个月的回调期,并突破前期高点,而恒生指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点。不过,股指期货引发的上涨行情也在其上市之后开始回档,经过两个月的休整,恒生指数才恢复多头行情。时隔4个月,亚洲第二个股指期货――日经225期货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在其上市前一个半月,日元汇率兑美元突破160:1,累计升值50%,日经225指数涨幅也达到38%,而随后日股也在股指期货的推动下创下历史新高。而在股指期货上市后,日经225开始回调,反而让前波的高点成为中期头部,2个月后日股恢复多头行情。
时隔10年,亚洲迎来另一个股指期货――韩国KOSPI 200指数期货,上市前,正值韩国经济面临内忧外患,而KOSPI 200指数期货的推出消息还是让KOSPI 200指数反弹17.5%,而处在熊市中的韩国股市也创下波段新高。台湾的加权指数期货紧随韩国之后推出,而当时处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台湾股市正值熊途漫漫,与韩国情况类似,台湾加权指数从股指期货上市前1个月起开始上涨,之后创下当时波段新高,涨幅达到13.5%,而在股指期货上市之后,加权指数又恢复熊市光景。
与国内股市关联度最高的股指期货是香港的H股指数期货,H股期货于2003年12月8日上市,上市前正值SARS风暴刚刚结束,股市利空出尽,加上原材料行情,H股指数与内地股市一同飙升,而股指期货的推出更是一路助涨H股指数行情,并举创T5年新高,直到4个月后,由于政府宏观调控,基本面出现改变,指数才开始大幅回落,而不是由股指期货使然。
从以上几个案列可以看出,股指期货的推出必然导致股指及股票市场的暴涨,即使处在熊市,也会使其出现波段性的高点,但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后,股市将会出现下跌行情。与其它4个市场不同的是,与中国关联度最高的香港市场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并没有符合一般情况下股指期货上市后指数出现下跌的情况,这或许也说明了中国市场更为特殊的状况。
牵动市场神经
综上情况可以想象,中国特殊的市场使得投指期货的推出将会具有特殊的意义,并且将对中国的股市及整体经济市场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股指期货的推出会分化市场的运行趋势。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二十年中,由于没有股指期货也没有融资融券机制,因此市场上没有多与空的较量,仅只是单边走势,也就是说非涨即跌,要么涨过头,要么跌过头。但股指期货的推出,将会打破这种固有的形式,中国金融市场也将真正出现多头与空头的分庭抗礼,而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融资融券机制与个股权证机制,那么市场上就会出现从局布到整体的全面力量调整与能量分布。
而中国股市也将告别只有做多才能赚钱的历史,一个多空博弈的全新格局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出现。而这不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股市的运行进程与运行奏,而且还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中国股市的运行方向与运行趋势,使得中国股市的走势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建立起更为密切且更为直接的内在联系,这也将消除中国股市总是与国民经济运行整体背离的情况,将股市真市拉入市场运行的规律中,而使中国股市受人为影响的因素将逐渐减小,使其与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
其次,股指期货将会分化市场的做多力量。目前市场上传言,中国股指期货将在年中或下半年推出,如果其它条件不变,那么上证指数将会以惊人的速度创出历史新高,而股指期货若在指数高位时推出,那么做空的力量将会凝聚,市场的分歧加大。如果在股指期货推前,看空的机构与投资还没有宣泄渠道与盈利渠道的话,那么在股指期货推出后,做空力量与市场调整的力量汇合,如果此时股市政策出现有利于空头方向调整的话,那么股市下跌的速度将会同其上升时一样惊人,而市场的剧烈震荡也将无可避免。
在成熟的股市中,股指期货往往是领涨领跌,在不成熟的股市中,股指期货往往是助涨助跌。以现在的情况来看,若在4000至5000点以下推出股指期货,那么多空双方将会发生分歧,至少多头不敢在推出后继续快速拉涨,这将有利于未来控制市场振幅。
再次,股指期货会分化市场的估值预期。股指期货的最大功能是形成市场的价值发现机制与趋势矫正机制,这就会促使整个市场与国民经济运行建立起更加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进而强化市场的“晴雨表”功能。但在没有股指期货的状态下,看空的人往往都只能成为看客而不能付之行动。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在做空也能赚钱的机制与预期下,市场的多空转换会更加频繁,力量对比也会在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阶段发生频繁调整。当市场的估值预期分化到极端时,就无可避免地会引发多空大战,并且会由此而导致市场的运行进程、运行节奏乃至运行方向与运行趋势发生重大改变。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4
用“惊心动魄”这个词来形容近期国际原油价格一点都不为过。在巴以冲突等因素刺激下,国际原由价格飙升至每桶50美元以上。在2008年12月25日,国际原油价格曾经创单日跌幅记录,当天下降9%,纽约原油市场收报35美元。2009年1月6日,因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导致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重挫12%,刷新了7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而回望去年,曾经的巅峰是出现在2008年7月11日,油价一度冲高到147美元。
石油价格预测寒气逼人
短短半年里,油价变化之快,跌幅之深,连素以冷静客观著称的IMF经济专家们都乱了阵脚――他们曾预言油价年底突破200美元。当时持此论调的还有高盛、摩根等,而外界盛传日本人已经做好200美元攻防战的准备,可见2008年下半年油价继续暴涨成为国际市场上的主流判断。在事实否定了主流预测的同时,眼前的石油走势报告寒气逼人,对未来油价的悲观预期成为主调,以高盛为首的投资机构转而认为2009年一季度油价在30美元左右,整个2009年平均水准不超过45美元。更有甚者,瑞银的有关报告预计油价可能失手20美元,这引起俄罗斯官员的极度不满,称“油价长期在30美元以下是不正常的”。
期货炒家们唱多又唱空
虽然高盛、摩根等机构一如既往地打着科学和实证的旗号,但受制于预测方法和动机的双重约束,不太可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走势。它们所用的经典的预测理论,是建立在以过去数据和平均周期为标准的计量模型上的,这种用历史推导未来的方式,不可避免地在不确定性和突变性面前束手无策,因此很容易被投机者制造出来的假象所吸引,从而忽视了向本质和价值的回归。IMF的报告正是犯了此种错误,以致对油价泡沫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高盛等投资机构所做出的夸张预测又有更深的含义,因为它们既是相对权威的信息者,又是市场的直接参与者,可以通过唱多或者唱空来实现自身的利益。这种“伎俩”并非空穴来风,当年美日的“广场协议”、索罗斯的外汇阻击、华尔街的“伟大博弈”等到处显示了本质相通、表现各异的“诡诈”之道。由期货炒家们来发表期货价格预测,有谁能保证它们的动机是基于“追求真实”?
不过,即使撇开投行报告所做出的价格预测,如过山车般的油价走势本身就值得思考,为什么去年7月份可以高到140美元,而现在竟然跌至4年来的最低点?从影响油价的诸多因素来看,地缘政治冲突在去年七八月份达到,伊朗摆出的强硬姿态激化了对石油供给锐减的预期,市场多头不断增仓,许多国际化的对冲基金顺势囤油,同时美元的贬值也加重了油价的上升,最终冲击到147美元的最高点,连布什政府也不得不动用石油储备来暂缓燃眉之急。但金融危机的深化迅速改变了石油的市场格局,先是雷曼兄弟倒闭引爆了金融机构的大平仓,后实体经济受挫以致全球石油消费萎缩,炒家资金蒸发,原油多头出局,做空分子入市引起恐慌性杀跌,油价一路滑行至今天的30多美元。由此可见,在油价变化的整个过程中,不同时段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并不相同。
机构油价解释主观“跑题”
然而,许多机构给出的解释或一以贯之,或主观片面。如供求论坚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合理反映,认为油价攀高来自于各国日益增大的石油进口,同时石油供给受到总存量的天然制约,这类观点总结起来无非“中国”和“原油耗竭论”。然而供需变化虽然重要,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显:在油价火爆的时期,中国需求的增长也不过与去年持平;在当前油价趋冷时,全球日需求萎缩悲观的估计也只是30万桶至40万桶,不到总需求的1%;而全年总供给基本保持平衡,并且其波动都是逆周期的,只会对冲油价的变化。因此用供求无法解释这半年的走势。还有一个较为流行的观点是“阴谋论”,认为油价变化纯属国际战略阴谋所为。然而石油出口国和最大的需求美国都是各有各的麻烦、各有各的打算:一方面美国石油储备虽多,也不能迅速平抑油价,而金融危机更使其无法再承受高成本的工业生产;另一方面欧佩克连减产都难以达成一致,何况构筑“阴谋”?此类观点极其主观,缺乏科学态度,以其判断油价走势只会“跑题”。
油价走势暗合经济波动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5
【关键词】金融衍生品 股指期货 资本市场
股指期货是以某一股票价格指数作为标的物的金融期货,是由交易所制定的,约定交易双方在未来的某一特定时间,按约定的价格进行股价指数交易的一种标准化合约。股指期货交易本质上是一系列合约的交易,交易双方对一个约定合约值进行买卖,这个确定值是由标的指数值与一定的货币量的乘积决定的。
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这为今后股指期货以及其它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目前我国将要推出的股指期货合约的设计现状来看,首推的股指期货已确定沪深300作为标的指数,采用现金结算,每点300元人民币。假定沪深300指数为3000点,一份股指期货合约的价值为90万元。按最低保证金12%比例计算保证金,每份合约需要保证金108000元人民币。
由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不仅给欧美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也使我国经济受到较大影响。与之相伴的是我国的资本市场也经历了惨烈的下跌,当然,资本市场的这种暴跌不仅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所致,同时,也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多年来遗留下来的制度性缺陷集中爆发造成的,如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解禁对资本市场带来的冲击等。从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6124点到2008年10月28日1664点共下跌4460点,跌幅72.8%;回首过去的一年,上证综指从年初开盘1849点到年末收盘3277点,涨幅为77%。正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以及考虑到国际金融形势的不稳定,使得原本计划在2008年底推出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也被推迟。继2009年四季度推出创业板后,股指期货已于2010年4月16日正式登陆资本市场,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是证监会在2010年金融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投资者提供了规避系统风险的工具
股指期货推出后,使市场各参与主体拥有了一个重要的可以规避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工具。因为在目前的市场中,投资者只有做多股票才可能获利,一旦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投资者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止损措施,其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例如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大小非减持给我国资本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典型的系统性风险。自2007年10月17日沪深300指数最高5891点,随着大盘持续下跌,截止2008年11月4日的最低1606点,跌幅达到4285点,比例为72.7%,致使大量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深套其中,损失惨重。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在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时,投资者可以做空沪深300指数,在市场下跌过程中也可获得可观的收益来对冲在现货市场的损失。同时,股指期货的推出为后续的金融创新打开了局面,使得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会更加丰富,对资本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价值投资理念更加盛行
从2005年底以来启动的这次大牛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998点上涨到6124点,最大涨幅达514%,使大多数股民尝到了赚钱的快乐,但同时也培养出了其投机为主的操作理念,以买菜的心态来选择股票,什么便宜买什么,买了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买,偶尔挣了钱,纯属巧合。股指期货推出后,作为一般的普通投资者如果还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操作,用不了多久他就会从证券市场中消失,因为股指期货的标的物是沪深300家优选出来的上市公司,无论从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赢利性、管理的规范性还是其在市场中的权重地位,都是以机构为首的理性投资者的首选,只有投资这样的公司,关注这样的公司,你才有可能跟上沪深300指数变动的趋势,顺势而为,获得收益。与此同时,也会造成沪深300的股票受到资金更加集中的追捧,使得它们出现明显的溢价效应,尤其是沪深300权重排在前30位的股票。如果考虑到机构基于战略性筹码的持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在股指期货推出之前,股指期货成份股应该存在一定的估值溢价;在推出之后,股指期货成份股应该存在一定的负溢价。这种交易性溢价一方面是阶段性的,另一方面,其溢价后的成份股市场价格也不会非常显著地脱离基于上市公司基本面应有的合理水平。
股指期货的推出将加大股市的两极分化,投资主体和投资模式呈现多元化,市场的博弈规则将更为合理并与国际接轨,价值投资的理念会更加盛行。
对股市资金的规模产生一定影响
交易转移效应,降低现货市场的资金供给。由于股指期货具有交易成本低、保证金比例低、杠杆系数高等特点,其推出在短期内将会使部分偏爱高风险的投资者从股票市场转向期指市场,产生一定的资金挤出效应,股市的资金会流向期市,造成股市暂时失血。
套利及套期保值需求引起现货市场增量资金入市。推出股指期货还有另外一个效应,即可吸引场外资金。由于股指期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规避风险的工具,扩大了投资者的选择空间,因此,它会吸引大量观望资金实质性地介入股票市场,此外,它还可以减少一级市场的资金囤积,使几万亿资金参与打新股的现象成为历史。
现货市场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均没有出现过交易金额绝对量的下降。上图所示是全球现货市场成交金额及股指期货成交合约金额(亿美元)统计表,从图中可以看出在股指期货上市前后,交易量的增长率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境外股指期货发展的经验表明,股指期货和股票市场交易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股指期货会因套利、套期保值及其他投资策略的大量需求而增加对股票交易的需求,从而大大增加股票市场的资金规模和流动性。
短期内有影响,长期不会改变股指走势
股指期货推出初期会加剧短期现货市场的波动。国内投资者对新上市品种的一贯炒新行为以及强烈的赌性,将加大期货市场的波动;此外,部分机构资金为获得有利的期货价格,将会对沪深300权重排在前30位的股票集中建仓,以龙头股票的走势来引领其它股票,最终达到操纵期指的目的。当然,沪深300是一个质地优良、市值排名靠前、流动性较好的股票篮子,市值规模占全市场的份额已达到70%以上。机构试图对这样一个股票篮子进行持续操纵,难度很大。
股指期货会加速市场中远期预期的实现。即牛市会加快市场的上涨,而在熊市时会加快市场的下跌,也就是助涨助跌。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具有确定的内在联系,即使期货价格大幅波动,偏离套利区间之外,这也是暂时的扰动。
期货博弈本质范文6
最近,国内外金融市场波澜迭起,铜市泡沫高涨,铜价创出历史新高,一举突破30年3000美元/吨的区间,已经接近4500美元/吨。市场上,先是传言中国高达30万吨的空头头寸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市场被挤,并出现接近2亿美元的巨大亏损,继而始作俑者神秘人物国储交易员刘其兵浮出水面。一时引起国内外媒体纷纷关注,国储成为这一事件的焦点。在发改委意欲整治我国铜加工业盲目发展的同时,国储接连出手,先是召集专家研讨市场,再是接连在现货市场拍卖储备库存,同时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建立空头头寸,面对这一高调的举动,如果说市场最初理解是“围魏救赵”之意,即通过打压国内铜价格,进而拉低LME铜价,以便解救刘其兵被套的空单的话,面对铜市场的历史天价,国储因何出手?国储采用何招?市场反应如何?以及国储抛铜背后隐含着什么?这些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国储因何出手
神秘人物刘其兵:1968年12月10日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滠口镇辖区内刘集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6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少年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在17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世界经济系的世界经济专业。在1986年武汉大学的所有系科中,世界经济系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在大学期间,坚持其一贯的刻苦作风,除了爱好打篮球和踢足球外,其余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图书馆和自修教室内。1990年国储在到武汉大学招聘时,刘其兵成为当年在武汉大学唯一一个被国储聘用的人。在发改委下属的国储调节中心十多年来,在进出口处专职负责期货业务,出事之前至处长,是业界较有名气的“老期货”。据悉,刘其兵有两大兴趣,一是钻研金融投资理论,特别是对国际著名投资大师、华尔街交易员的交易心得一类的书非常感兴趣;另外一个感兴趣的是钻研电脑书籍。刘知道国际一些投资基金都有自己的电脑交易系统,其资金控制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刘能够编一些自己的电脑应用软件。“或许过于执著使他在诱惑面前,走到了另一个方向上去了”这一评价可以说明刘其兵何以在LME市场擅自挪用额度,在价格继续上涨的过程中,私自大肆建立空头头寸,被国外基金盯梢,进而导致巨亏。这与其另一湖北老乡陈久霖有很大的相似性,出生贫寒,刻苦考中功名,一个武汉大学,一个北京大学,个人能力超强,在缺少制度保障的情况下,刚愎自用,在风险面前采取“鸵鸟战术”,最终由小错酿成大祸。
国家物资储备局(简称国储),国储为国家发改委的一个行政内设机构,国家物资调节中心为发改委下直属事业单位,“有事业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从直属关系上说,国家物资调节中心属发改委,与国家物资储备局无直接隶属关系。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资料显示,国储调节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注册资本16424万元。作为一个独立运作的政府部门,据悉,神秘人物刘其兵供职的是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而非国储局。中国国家物资储备局自成立起,就肩负着维持国家战略资源价格稳定、保障国家经济运行正常这样一个重要使命。一直以来,国储通过现货、期货市场进行调节的操作都十分低调。
10月底11月初,当全球主要生产商和贸易商齐聚伦敦参加LME年会的同时,国家物资调节中心10月31日召开铜行业座谈会,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官员,对国际铜供求形势和期货走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这一类似政策的听证会座谈会,我们基本可以看出国储抛铜意欲何为,即会议达成的共识,认为我国是铜进口大国,铜价居高不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不利影响,政府应充分发挥物资储备的调节作用,适当释放部分库存,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11月10日,国储物资调节中心负责人王会民否认国储抛铜与刘其兵有关,并否认了市场对刘其兵的种种猜想。对市场怀疑国储的动机和力度时表示:“怀疑调控效果只是因为市场不知道我们将抛售多少吨铜,国储抛铜的数量将远远超出市场想象。”并再次提到,国储局选择目前抛铜主要出于两个目的,其一是缓解铜需求紧张局面,另外一个目的是抑制铜过快的产能增长,配合国家对铜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说刚开始国储“吹风”抛铜有解救刘其兵空单嫌疑的话,此后一系列的实质性抛铜及平抑铜天价措施就不可能是国储局几个官员个人行为了。
中国深受铜高价之苦,近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迅速扩大,国内外市场联动加强,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并成为世界上大宗能源、原材料等商品的最大需求增量。“中国因素”更是被国际基金利用,疯狂炒作、无限扩大“中国因素”,推高中国所需进口商品。中国现已成为世界铜第一进口国,据海关统计,2004年中国各类铜产品进口额高达127亿美元,逆差105多亿美元;仅2005年1~9月进口额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逆差103亿美元,相当于2004年逆差总额,中国已成为高铜价的最大受害者,在高价原材料成本无法传递到下游产品的情况下,国内广大用铜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国储采用何招
国内现货市场拍卖:10月31日,国储召开座谈会后,宣布要抛售商业库存铜平抑当前的铜价,继而分别在11月16日、11月23日、11月30日、12月7日连续四周周三拍卖库存铜,每次拍卖数量为2万吨,总数量达到8万吨。实际数量分别是20054吨、13385吨、13960吨、3762吨,总计达到51161吨,流拍28839吨,第四次拍卖由于禁止贸易商参与,生产商面对高的拍卖底价,以及拍卖铜库存地点,成交非常不积极,大部分流拍。国储在国内现货市场拍卖情况看,一方面生产加工商面对高价铜表示不认同,另一方面从国储禁止贸易商参与来看,国外基金通过国内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已具规模,前两次拍卖就有来自于西安的贸易公司高价拍得大量铜囤积居奇,同时作为上海期货交易所多头主力,配合基金,国内外市场联动,狙击中国空头。
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建仓交割:10月2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库存增加14485吨,有传言国储准备交货,11月4日,再次增加17490吨,11月11日,继续增加8594吨,至此,上海期货交易所库存较10月21日增加40569吨,已经超过伦敦LME库存。一方面国储向上海期货交易所运送铜做交割之用,一方面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准备交割,在11月7日通过中粮期货席位分别在cu0512和cu0601建立空头头寸3817和4155手,总计折合39860吨,基本可以推定上海交易所增加库存为国储准备在国内交割之用。王会民同时向外界证实,中粮期货是国储从事期货交易的一条通道,并称“那只是通道之一,我们还有其他的通道”。
国外出货交割:国储一方面在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增加库存准备交割外,据传积极在国外LME所在仓库运送铜,增加库存。从离中国最近的韩国釜山库存持续增加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推断。韩国釜山(busan)库存从10月19日的13875吨增至12月9日的38200吨,增加上涨24325吨,增幅达到175%,而同期LME总库存从70750吨小幅增至74625吨,增加仅为3875吨,现在釜山的库存占LME总库存已经超过50%,可以证实国储在LME运送库存的事实。
发改委整顿行业:10月2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调查与政策。调查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阶段性需求快速增长,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张,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建设、盲目发展势头,为了正确引导铜冶炼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1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了《关于制止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包括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人民银行和环保总局五部委历数近几年来铜冶炼行业的重大问题,认为必须对该行业进行整顿。2005年12月9日,发改委工业司对2006年铜铝工业提出政策建议,铜铝工业的工作重点应围绕控制总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进出口管理和发展循环经济展开。继续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总量。完善铜工业产业发展政策,严格行业准入制度,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建立政府指导、行业协会组织协调、企业联合对外的谈判机制,增强我国铜精矿的对外议价能力。
市场反应如何
国储的一系列调控市场、平抑铜价的措施出台后,国内外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自拍卖储备铜消息传出后,国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明显滞涨,国内外市场比价持续下降。在前两次拍卖中,上海铜价格下跌了近2000多元/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然而,随后的历次拍卖却没取得相同效果,由于拍卖底价和参与门槛的提高,使拍卖成交数量大幅减少,流拍数量增加,从而减小了拍卖对市场调控力度。第四次拍卖成交量只有3762吨,流拍数量高达16241吨,约占总拍卖数量的80%。前三次拍卖中,只有第一次全部成交,其余两次拍卖成交数量均不到14000吨。目前国储进行拍卖的总量高达8万吨,实际流入市场中的数量为5万吨左右。由于国内外价格差异太大,进口铜数量受到了明显抑制。国储铜拍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广大用铜企业的部分需求。
在国内铜价格滞涨的同时,伦敦LME铜在基金推动挤空下继续上涨,涨幅超过15%,由国储拍卖前的不到3900美元/吨,涨至12月8日最高4474美元/吨。基金疯狂拉抬LME铜期货价格,并不理会国储的抛铜行为,反映了金融市场价格的波动特征,即商品价格一方面反映供求关系,同时资金博弈、市场结构、心理预期也在不同程度起作用。基金在LME大肆推高铜价、挤兑空头就是后者的体现。国储抛铜一方面在国内起到了相当的调控作用,在世界铜市场影响则任重而道远。
国储PK基金 定价权之争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价格迅速接轨,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需求增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美国,但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所需大量进口的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以铜为例,每年进口精铜都在120万吨以上,除此之外,还进口大量的废杂铜和铜精矿,如果折合成年进口200万吨精铜,按每吨涨价1000美元计,就将导致20亿美元的支出增加。另外2004年因价格上涨,我国为进口的石油多支付了上百亿美元,为进口大豆多支付了15亿美元;2005年初的铁矿石涨价使得我国较上年度要多支付34亿美元。专家预测,仅为高油价一项,2005年我国将多付出150亿美元。“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可石油眼下成为了“黑金”,稀土却只能卖个“土”价钱。1990年到2004年,我国稀土出口规模扩大了9倍,平均价格却下滑了46%。中国进出口成了非常明显的“高进低出”格局。在这一背景下,国外基金利用中国的需求增量,炒作“中国因素”,正如业内一位有识之士所言:“中国因素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是什么?是灾难!”
国储高调抛铜,表面上看是对铜高价的平抑,进行反周期调节,背后隐含的是商品定价权之争,是对危及到国家战略安全与和平崛起的国际环境的一种反应。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定价基本上是采用期货定价方式,也就是说买卖双方谈判的不是价格,而仅仅是升贴水,简单说升贴水包括品质升贴水和地区升贴水,即同种商品不同的品质等级,在不同的地点交货价格不一致,表现为基准价格以上或者之下。买卖双方确定的价格是以期货价格为基准价格,另外加上升贴水。例如,从智利进口铜,价格却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3月铜期货价格,然后加上一个升贴水(premium),这也就是说,谁能影响期货价格,谁就掌握了定价的主动权,不难想象全球多少资金觊觎期货定价权!国储与基金之争,正是定价权之争。国储代表国家,去争对我国大量进口的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发生在上半年的“铁矿石涨价事件”本质上也是定价话语权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