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1
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
你院五一年十月二十二日法总发字第二一九四号来文附卷六宗,及同年十二月十八日法总发字第二八二七号续函均悉。关于处理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案件所发生的疑义,我们研究后提出意见如下:
(一)第一题基本上同意甲说。执行政策法令,必须贯彻精神实质,房户固然有优先承买房屋的权利,但这并不等于容许他们用不正当的手段,把持垄断房屋的买卖。第三人本非房户而勾串房户,顶名冒购房屋,与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毫无相同之点;为了教育群众,贯彻执行政策法令不许任何人钻法律的空子,这种冒名顶替的买房行为,不应受法律的保护,而应认为无效,惟在具体案件的审判时,房屋究该重新估价出售?抑仍许由原出钱人与前业主(原房主)直接订立买卖契约?必须审酌实际情况与各方面的利害关系,作恰当处理。
(二)第二题也同意甲说。城市房屋,即使是私人的资金所建筑,也属于社会财产的一部分。允许房户有优先承租、承典、承买的权利,就是说房主行使产权,也须服从社会利益,如房屋不宜分割出售,承买人虽不是房户之一,但买下全幢房屋确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同时又能适当照顾原房户的居住或迁让等困难问题,这样处理是适当的。否则,仅着眼于房户行使优先购买权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利益,就违背了城市房屋管理暂行条例的基本精神。
以上意见请研究参考为荷。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2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设置了综合探究活动课的内容。初中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普遍低效。如何才能更好开展历史综合探究课程教学活动是历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文章基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提出关于促使初中历史综合探究课有效开展的建议。
[关键词]
初中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有效方式;探索
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初中课程,教材每一单元都设有探究活动课(以下简称探究活动课),这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如何开展好这些探究活动课是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存在的问题
1.探究活动内容形式化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比较多的探究活动设计,这样有为“探究”而设“探究”的嫌疑。探究活动重复大部分课堂内容,其中有一部分内容与课堂内容相互矛盾,有的将一些不具备探究特质的教学内容罗列到探究活动之中,让人感觉探究活动内容没有太大的意义。
2.探究活动答题化
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着力点。目前有不少教师将探究活动演变成问题解答活动,“师问生答”成为探究活动开展的主要模式,提出的知识训练型的问题比较多,启发思维类的问题太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教学。
3.探究活动浅层化
探究活动在内容上的形式化以及形式上的答题化导致探究活动的浅层化。如果学生不主动探究问题,只是顺着教师预设的问题来学习,那就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
二、解决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存在问题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探究活动课应向何处去?这已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笔者作为一线的教师,基于自己与同行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策略,试图提高探究活动课的实效。
1.恰当运用探究活动课强化知识重难点
新课程《历史》教材的知识点多但往往是概括性过强,跳跃性过大,甚至是一笔带过,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感觉有难度。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探究活动课来帮助学生突破知识重难点。
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设计开放多维的问题并加以正确引导
探究活动课不单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毕竟学生参与的兴趣直接影响其参与的程度与效果。加强启发诱导,设计开放的、多维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应该是教师在上探究活动课时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
3.充分利用家乡历史文化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课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综合探究内容与家乡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比如可以辅导学生阅读和整理出家乡历史变迁过程,收集整理家乡历史文化名人资料,了解前辈的光荣事迹和生活情况,参观山西地区的古运河、桥梁、寺庙、书院等历史文化古迹,并了解其破坏程度和保护情况。
4.增强学生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运用有效的激励评价方式打造民主的课堂
在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知识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感觉到是和老师平等交流,开展思想的碰撞、经验的共享,让学生收获探索历史的成就感。
5.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开展探究活动课,积极拓展学生视野,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 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 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试卷评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49-01
由于初中历史的内容繁多,包括很多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需要记忆的内容也很多且很容易混淆,靠传统的死记硬背的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记背的基础上,勤看书、多浏览,将所有是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考试则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教与学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查漏补缺。本文分析了试卷的评改和讲评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策略。
1 及时发现试卷中学生暴露出的问题并作好记录
“考而后知学不足,考而后知教不足,考而后知其困!”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考试真正的目的是:暴露学与教间存在的问题缺陷,以便能及时地补缺补漏,为的是今后更好的学!因此,教师在批改试卷时,不应该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分数,而应该是及时发现通过试卷反映出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作好记录。也就是说改卷主要是为了找出问题、登记问题、寻找缺陷,而不是评分。问题和缺陷,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概念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再从学生在试卷中暴露的共性错误中寻找在教学方面的缺陷,如:对知识讲解的侧重、详略得当与否、是否造成学生的误解,或因教学课时紧张而造成的要领讲解得不够深刻等。
记录试卷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讲评课做准备,为的就是能针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予以弥补,进行查漏补缺,最终目的就是使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也要适时地淡化考试成绩,重视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2 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试卷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他1885年的《论记忆》一书中,论证了材料在学习后头几小时遗忘最快,随着时间的推延,材料遗忘越来越少,并用他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直观论证了遗忘的速率是先快后慢的。刚考过的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求知求真的欲望极强,探索探究的热情极高,及时讲评,趁热打铁,对原本学生答对的内容可以起到强化和巩固的作用;而对于学生答错的内容可以使学生顿时觉悟,也可以及时反思当初错误的原因,加深理解和记忆。因此,对于试卷的讲评也要及时,否则等学生的记忆淡化,点评的作用就会越来越小,有可能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学生还是会按照原来错误的回答。讲评试卷的方法很多,在具体实践中可按如下操作:
2.1让学生充当别的同学的评卷员
分发试卷,但每个学生领到的试卷不能是自己的,让学生充当别的同学的评卷员。在讲评课上,可以留一定的时间,设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比如:你拿到的是一份什么样的试卷?字迹是否清晰工整?答题的卷面布局是否合理美观?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份字迹潦草、卷面乱七八糟、涂改太多、答题超越规定的界限、布局不合理、标着很多箭头、上下左右都有答点的试卷,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是看卷者,你最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试卷?……再接下来的讲评具体内容的过程中,还可以问学生:你看的试卷答题是否规范?具体的答题语言和内容是否表述到位?别人卷面上反应出的问题在自己的试卷中是否也曾出现?让个别学生谈谈对看到的试卷的答题内容的看法……等等,一系列学生往往忽视的问题,或者更具体地说是学生从来只是按答卷者的角度答题,并不曾从看卷者的角度去认识自己,若是从看卷者的角度知道,应该答出一份什么样的试卷卷面。……这样通过更换角色,以评卷员的身份,可以使学生从看卷者的角度明白看卷者的心理,使学生在今后的答题过程中,能答出一份让看卷者感到满意的试卷。
2.2将命题者的意图及老师的评分标准和各个采分点明确告诉学生
在讲评试卷过程中,笔者都会将命题者的意图、试卷的评分标准和各个采分点明确地告诉学生,并对知识点进行标注给分,这样,既能让学生能踩准点,从中采分,也能让学生明白回答这类问题,必须要回答的几个知识点,这样学生在下次的考试回答中,就十分明确回答这类题的步骤和得分点了。
2.3要求学生对所评的试卷进行批注评分并签名
为确保学生改卷的客观性,更重要的是为测试学生听试卷讲评的实际效果。笔者要求学生听后直接在别的同学的试卷上进行批注并评出分数,最后在试卷首签上自己的名字,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怕错评分而忽视教师课堂点评内容的现象发生,也是对别的同学负责的表现。
3 及时肯定、表扬和鼓励学生的评卷成果
在学生模拟评卷后,教师还需要对试卷进行重新评阅,重新进行把关,最后评定分数。对批注比较认真,评卷比较合理,给分比较客观的学生,给予“最佳评卷员”的称号,并在下一节上课的前几分钟,在全班宣布最佳评卷员的名单。教师特意对试卷评得好的学生进行及时地肯定、表扬和鼓励,可以有效地使学生在今后能更认真地听讲评课,并对所评的试卷给予更大的热情,以更积极更负责任的态度进行评卷。
对评卷不够合理,给分不够客观的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批评,而应该在课后找个别学生来亲切和耐心地谈话,直接对他(她)签名评过的试卷进行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学生情感因素,使评卷变得更加的公平、公正(比如:对跟自己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给分太高,对跟自己关系不好的同学给分又太低)。及时指导学生的评卷结果,可以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讲评课上,更加认真听取知识内容,评卷的给分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和客观。
4 针对个别学生试卷,指导正确的解题方法
评卷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了解不同题型的知识得分点。有针对地帮助不同学生分析试卷,找出自己失分的原因,比如:是在基础知识点上,还是理解上或是表达上失分,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对于不同的原因,教师都要指导并给与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改过的别的学生的试卷中分析别人此处失分的原因等等,都是很好的加深学生知识和学习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老师的角度分析并指出需要强化的知识点和正确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要点等等。
参考文献:
[1]周长凤.初中历史试卷评讲的方法和策略[J].吉林教育,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5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水平 有效性
1.引言
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逐渐从热闹的形式回归到实在的本质,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初中历史教学回归本色,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如何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1)实现教学方法的更新
初中历史教学要从“教法”的研究向“学法”的研究转移,教学活动围绕着如何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主演”,学生充当的是“观众”。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主演”变为“导演”,引导学生去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脑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中的“活动课”就是以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的的动态教学形式。凡是学生能自己独立思考、操作、表达的,教师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切不可一手包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形成鲜明的对比。例如,在讲授第二次中“英法联军”的内容时,把电影《》的相关场景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使学生进入历史情景,接着用投影仪放映圆明园被烧的残迹的图片,然后提问几个问题,这样不仅可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可启迪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多种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巩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练习,练习要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能通过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如问答题可练习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字归纳能力,材料题能够练习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选择题能够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水平,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心得、课堂小结的方式来总结归纳知识结构和教材内容,对旧知识加工梳理,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清理知识间的联系,找出内在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清楚、完整和系统的印象。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历史知识时,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于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体,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第一,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堂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成绩中占一定比例。既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参与,发挥主体作用,又将历史学习纳入一个开放性的环境中,使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在课堂这个封闭狭小的圈子,而是放眼更为广阔的历史学习空间。第二,采用“闭卷+开卷”的组合评价方式。闭卷部分在减轻负担的前提下,力求以反映学生的价值态度、学习技能和基础知识相统一的学科教育内容为评价指标,通过笔试完成;开卷部分让学生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根据个性特点自主选择题目来完成相关任务。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式的题目,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过论”等。第三,学业成绩考核还要有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课堂剧编演、手抄报编写、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名著读后感、历史影视作品观后感、专题历史问题探究小论文、历史名胜小游记,等等。
(5)利用身体语言的艺术
要想增强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要有形象的身体语言。教师应充分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和手势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帮助教学。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表达思想感情的无声言语,若恰当利用眼神来帮助教学,常常能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当学生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时,一个赞许的眼神会给学生以莫大的鼓舞;当学生思维开小差时,一个严肃的注视会使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迅速改正。在教学过程中,一个恰当的眼神可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长谈,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也可以用面部表情来增强教学效果。学习中,常常有疑惑、受阻、进展、成功的过程出现,教学时,伴随这些过程,教师应运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如发现问题时就满脸狐疑,而学生为想知道究竟会积极思索;遇到困难时,可紧皱眉头而引起学生低头沉思;遇到挫折时,可显得乐观、坚毅,给学生以战胜困难的信心;遇到成功时,可眉梢一动,露出舒心的一笑,好像眼前真是一派“柳暗花明”,学生也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演绎教材内容的深层次上,要具有艺术表演的风范,善于应用丰富的表情来展示教材内容,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哑剧演员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课堂上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课堂生辉。教师应善于以手势助说话,复杂难懂的知识优势可用简单的动作解释得明明白白,难以言传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的动作直接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示出相应的举动和手势,起到非常好的辅助教学语言的作用。
3.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是课程改革逐渐深入的一个表现,值得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袁勇.浅谈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152-155.
[2]冯宝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6,(3):147-149.
[3]姜思敏.谈初中历史课堂的创新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1116-119.
初中历史答题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历史细节;阅读资源
历史学科是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历史学科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问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增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反思,现谨将自己的一点做法及感受小结如下,以求教于诸位同仁。
一、彰显细节魅力,点燃学习兴趣
历史细节或充满情趣,或发人深省,或催人泪下……这样的细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而又不被遗忘。历史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历史细节,可以弥补教科书叙述中的不足,在学生心里留下波澜。教学中,笔者喜欢筛选一些有教学价值的历史细节,利用它们来设计问题,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其思维,拨动其情感之弦。
譬如,笔者执教《秦朝的统一》一课,课堂上笔者在立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先后利用四个细节来“复活”人物:荆轲刺秦王、秦嬴政采纳军事家尉缭的建议以及尉缭对秦嬴政的评价、秦王奚落王翦并请再次请王翦出山、秦始皇在梁山宫怒杀随从。通过这些细节的插入,使学生对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促进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又如讲授《左宗棠和》一课,笔者引入邓世昌壮烈牺牲的细节,向学生深情地讲述着中的悲壮一幕: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所养的爱犬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辫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与爱犬一起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一同壮烈殉国。这一细节的巧妙运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爱国志士的英雄气概。
在教学中,教师筛选历史事件的相关细节并恰当运用,可以突出人物的活动与精神风貌,让历史事件或人物形象深刻地定格在学生心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曾经真实的存在;同时,这些细节在教学中的充分利用,还能大大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历史,使历史学习不再停留在“读、背、练、考”这一肤浅层面,而是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了解自己的民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情感教育,达成“三维”目标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 :“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历史是体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体验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体验实践。”可见,历史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实践的过程。这种历史体验实践既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如在活动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景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而激活想象世界,接受情感熏陶;同时完成对历史的感悟和思维方法的训练。
历史教材中可以对学生行情感教育内容很多,如“中华民族的”这一学习主题,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军民抗击日军的英雄事迹,而且还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任务。历史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不是割裂和独立的,它需要融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在这学习主题的教学中,笔者见缝插针、自然而然地进行历史情感教育,突出了中国军民为抗战胜利付出的巨大牺牲,如播放片断,补充讲述的战绩,课后结合主题活动三“抗日救亡歌曲演唱比赛”的实施,渗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笔者认为学生学习历史,不仅仅是脑海中留下几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珍视阅读资源,提升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观点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务必要珍视阅读资源,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由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作用、能力要求及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需要决定的。当今的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内容丰富多彩,荟萃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除了文本之外,就是相关的历史插图,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是历史教材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图片作为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历史的深刻思考,较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关于如何利用历史教科书中的阅读资源,徐州市第十三中学杨琳老师作出了这样的总结,可供我们思考与借鉴:①读前言——作为历史课本的开篇,前言有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功能;②读目录——可以从宏观上把握教材、构建知识框架,不至于发生史实混淆错乱的现象,也有利于答题;③读导言——或介绍本课史实的时代背景、或提纲挈领概括正文主旨、或设问激趣引人入胜、或拓展丰富学生视野,阅读导言可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确定了基调、有了指向标;④读正文——课本正文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历史新课标的精神,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叙事简洁明确、字斟句酌、分量适中;⑤读史料——课文为筋骨,史料如血肉,正像梁启超先生在《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不具或不确,则无复史可言”;⑥读图片——从图片中有什么到说明了什么,要充分挖掘图片的内涵,让图片呈现一个真实鲜活的历史人物或历史场景;⑦读练习——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检测,练习读题,正确答题,是提升解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⑧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以弥补历史课本的不足;了解更新的史学动态,增强时代意识;融合学科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