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审计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政审计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政审计案例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1

根据今年立法计划,为做好对《浙江省价格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的审议工作,从7月份开始,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听取省政府法制办、省物价局立法情况汇报的基础上,先后赴部分市县开展调研,召开有10个省级相关部门参加的立法座谈会,并将条例草案印发至11个设区的市人大征求意见。省人大常委会冯明副主任参加座谈和调研活动。在认真梳理研究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财政经济委员会于9月13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自1998年5月1日起实施起来,对规范价格行为、促进公平竞争、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价格法制定时间比较早,随着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放开价格的商品和服务不断增加,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又出台了多个部委规章,而且当前价格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仍较突出,群众合法利益受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社会反响比较强烈,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一步细化、补充有关规定。同时,价格部门职能定位相对过去有了新的转向,价格法对价格服务没有明确规定,我省价格工作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些制度、做法和经验,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以总结、规范和提升。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加快制定价格方面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符合价格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较好地归纳、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一些重要内容上进行创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条例草案总体是可行的。同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关于新型消费方式的价格监管。调研中,很多地方和部门提出,近年来我省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发展迅速,其凭借低价格、高效率等优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一些购物网站、电视购物节目存在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诱导他人进行交易、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等价格违法行为,手段不断翻新,价格纠纷日益增多。相对于现场购物方式,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更困难,政府相关部门依法查处难度也更大。建议增加并细化对网上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型消费方式价格行为的监管内容。

二、关于禁止价格欺诈。条例草案第八条列举了价格欺诈的七类具体行为。调研中,人大代表、企业普遍反映,价格欺诈是当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公平竞争的突出价格违法问题,在商业领域特别是房产、移动通讯设备、数码产品等商品销售过程中较多存在。大家提出,为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价格违法新手段,建议对价格欺诈行为进一步细化,对标示最低价、特价、惊爆价,价外馈赠不如实标明品名,虚假打折等作出禁止性规定,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更好地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调研中还了解到,随着汽车维修行业迅速发展,一些汽修店以虚报维修项目、维修工时等方式乱要价、乱收费的问题日益增多,群众意见比较强烈。建议对汽车维修行业的价格行为予以明确和细化。

三、关于相对封闭区内的价格行为监管。条例草案第十三条规定,对相对封闭区域内的价格行为进行监管。很多地方提出,风景区以及机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区域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租金较高等原因,一些商品确实存在价格偏高现象,已成为社会关切的价格热点问题,对此加强价格行为监管很有必要。但由于相对封闭区域内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仍属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范畴,第一款所提的依法规范商品和服务价格、和报送价格信息等内容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建议予以修改调整,并在第五章“价格检查与服务”中,增加对此类区域加强价格监管、切实维护市场秩序的内容。同时,该条第二款提出鼓励同城同价,实际中很难操作,建议修改调整。

四、关于中介服务收费。条例草案第十五条第二款、第三款对中介服务收费作了专门规定。很多地方对这一创新条款予以肯定。很多企业反映,目前中介服务价格仍然过高,企业负担偏重,建议条例草案明确,将市场竞争不充分、存在行业垄断的中介服务收费纳入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并根据中介机构的资质等级、社会信誉,以及服务的复杂程度,科学合理定价。一些部门还反映,我省经过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当前省级部门以专业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作为行政审批条件并收取服务费用的共计54项,其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收费的不到10%。鉴于中介机构比较复杂,有的是赢利性质的民营企业,有的是行政审批机构下属的直属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收费是否都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予以规定,如何兼顾各方利益事关重大,很多地方和部门意见不尽统一。建议对该条第二款 “所涉专业服务机构因提供服务向行政审批对象收费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的依据”进行认真研究和论证。

五、关于价格监测行为。条例草案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对做好价格监测工作、指定价格监测单位作了规定。一些地方提出,价格监测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动情况进行跟踪、采集、分析、预测、公布的活动,对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第二十七条对价格部门采集、分析、价格信息的规定过于原则,建议予以细化。同时,对于第二十八条第二款签订价格监测协议的规定,很多地方提出,价格监测是一种行政行为,物价部门目前也没有采取签订协议的方式开展价格监测。此外,签订价格监测协议属于价格部门的具体管理行为,在部门文件中予以规定更合适,建议对第二款进行修改调整。

六、其他具体修改建议。

1.条例草案第十七条对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作了规定。一些部门提出,除了开展调查、委托专业机构实施调查工作以外,还应征求行业协会意见,以进一步提高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建议予以修改。

2.条例草案第二十五条规定,建立价格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向困难群众发放基本生活补贴。这项内容在省政府有关文件中已有明确规定,建议条例草案不再重复。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2

收到省人民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议案后,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即将条例草案印发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和12个省级有关部门征求意见。2月上旬开始,财经委又会同省人大法制委和省中小企业局的同志赴临安、安吉、永康、台州、瑞安、杭州等地进行调研,分别听取当地政府部门、人大代表、中小企业等的意见,并走访了中小企业和担保机构。后又召开省级有关部门座谈会,听取意见。期间,由叶荣宝副主任带队赴外省学习考察了中小企业立法工作,并就条例草案中的有关问题专门与省人大法制委和省中小企业局交换了看法。在此基础上,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研究,并在3月lO日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我省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扶持,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我省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融资难、担保难、用地紧缺、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充分发挥我省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认真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尽早制定一部切合浙江实际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条例草案符合上位法规定和我省实际情况,总结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吸收了各方面意见,内容基本可行。现就条例草案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职责问题

条例草案第四条对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职责作了规定,但该规定过于简单,为了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工作的开展,建议条例草案对该条文内容进行充实修改。一是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职责要与中小企业法和我省的三定方案相衔接,明确其为中小企业综合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主要职责。二是将第三条第二款内容移作该条文的第二款,使乡镇人民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职责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相衔接。

二、关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问题

条例草案第二章创业扶持对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和发展都作了规定,总体上讲这些规定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但都比较原则。调研中市县普遍反映,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建设用地,条例草案第十条规定的内容过于笼统。对于“鼓励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的规定,各地反映,由于中小企业生产类型不同,生产厂房层高、层次要求都不相同,如仅建设标准厂房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而且根据我省块状经济的特点,迫切需要根据产业特色建设多层厂房,才能适应中小企业个性化的厂房需求。为解决中小企业用地紧缺的问题,还要多方着手,统筹用地。条例草案除规定建设符合产业特点的多层厂房外,还需从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行土地置换、统筹使用闲置土地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才能缓解中小企业用地的困难。因此建议对中小企业用地的条文作相应较具体的修改完善。另外,在创业准入方面条例草案第七条规定“对上述类型的初创小企业,可以按照行业特点降低注册资金限额。”由于修改后的公司法已大幅度降低了公司设立的准入条件,且此表述也不符合公司资产法定的原则。因此建议将该规定修改为“其注册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额执行”,同时删去“具体办法另行制定”的规定。

三、关于中小企业资金支持问题

条例草案明确了省级财政预算中应当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但各地反映,一是希望比照中小企业促进法,在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保证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的安排。二是希望在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根据财政收入增长的情况,专项资金能逐步有所增加。三是希望除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外,还可以广泛吸纳捐赠等社会资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因此,建议条例草案根据以上反映作修改补充。同时对乡(镇)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条例草案第十三条第二款中规定“财政充裕的乡(镇)人民政府也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因“财政充裕”很难从量上界定,所以建议删去“财政充裕”,由于上款已规定“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同中小企业工作部门制订,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故该款可删去“并制定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一句。

四、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难问题,除了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项目融资、债券发行等途径融资,缓解资金短缺外,建立担保和再担保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十三条提出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信用再担保机构”的要求,建议条例草案中增加逐步推进落实以上意见的内容。同时由于我省中小企业数量多,担保机构又处于建立发展期,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项资金用于担保机构的建立、风险补偿或奖励”的内容,积极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五、关于中小企业市场开拓问题

中小企业不断增强开拓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条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建立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关系,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生产,促进生产向精、特、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中小企业要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不断提升企业层次和产品档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建议条例草案第六章市场开拓方面增加以上相关内容,并强调大企业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条例草案第三十四条还规定了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的原则,但按照“同等优先”的要求,中小企业较难获得优先,因此建议删去“同等”二字,修改为“政府采购应当按照公开、公平、优先的原则,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以体现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六、关于职工培训问题

我省中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其经营管理者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因此不但要加强对企业职工的培训,更需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条例草案仅对职工培训作了规定,未对经营管理者培训作出规定,因此,建议增加相关内容。同时条例草案对培训经费的转引规定,一是规定不具体,不易操作;二是反映提取的教育经费,用于培训的不多,用于考察学习的比较多。因此建议增加依法提取和专款专用、按实列支的规定内容,以落实培训经费,保障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培训的方式方法也要不断改进,通过网络技术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培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建议在条例草案中增加相关内容。

七、其他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3

7月17日,审计署了对广东、湖北、内蒙古等16个省份国税部门2007年至2008年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08年,16个省份国税部门共组织税收收入19348.76亿元,比2007年增加1731.24亿元,增幅为10%。调查同时发现,在税收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执法不严的问题,有些税收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导致税收“黑洞”多重出现,国家税款大量流失。这是讫今为止,国家最权威部门公开的审计结果,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

国家税收流失的“漏洞”

这是一个国家级的公开流失税款的“漏洞”,看后让人触目惊心,人民的利益就被那些拿着人民奉禄的“看门人”白白地流失了,其“漏洞”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无限延期征收130.92亿元。审计抽查了11个省份的214户申请缓缴税款、延期申报缴税情况异常的企业,发现国税部门违规将71户企业的130.92亿元税款延期征收,占企业当期应缴税款的54%,个别省级国税局甚至在企业正常申报并有能力缴税的情况下,将企业已申报的应缴税款44.39亿元延期下年征收。此外,还有13个省的62个县级国税局为完成税收任务,违规向169户企业提前征税和多征税款共23.4亿元。

滥用税收优惠36.31亿元。审计抽查了11个省、区、市的116户享受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企业,其中85户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36.31亿元。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认为,我国政府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税收优惠。这项政策的实施,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对推动我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光有好政策不行,相关部门还必须把握好、执行好,政策执行不能走样、不能变味。

随意扩大“核定征收”3.6亿元。审计抽查12个省、区、市的176户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有104户具备查账征收条件按规定不应实行核定征收,占59%。这些企业2007年按核定征收方式仅缴纳所得税1.14亿元,若实行查账征收,按账面利润测算则应缴纳税款4.74亿元,少征3.6亿元。还有一些国税局未按规定分类逐户核定企业的应税所得率,而是普遍执行较低的应税所得率。

土地出让金失控600亿元。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说,国家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让收入要全额纳入预算管理。但审计抽查的10个省本级、23个市本级和41个县发现,2007年有848.26亿元非税收入未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管理,其中主要是土地出让收入626.42亿元和已收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44.56亿元。审计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这说明这些地区财政部门预算约束意识还不够强,加之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执行国家政策还不到位。2008年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时期,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达到了9600多亿,2007年这个数字则是近1.3万亿,土地出让金已经成为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柱之一。

44户企业少缴消费税116.15亿元。调查发现,酒和化妆品类生产企业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明显压低产品出厂价,从而少缴消费税的情况比较突出,主管税务机关也普遍未对企业做纳税调整;卷烟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虽然由国家税务总局核定,但有些产品的计税价格远低了销售企业的批发价格,消费税流失现象仍然严重。抽查的52户应税企业中有44户存在此类问题,2007年至2008年共少缴消费税116.15亿元。

超半数“两高”企业竟享受税收优惠。审计抽查的287户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发现有156户属应关停、淘汰、限制或环保不达标企业,占54%,2007年共享受税收优惠19.01亿元,占其同期入库税收的51%。税收优惠政策应体现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要求,以达到有效遏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

如何堵住税收流失“漏洞”

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收税也是另一种社会公平。面对国家大量应税收入被“蚕食”和流失,一些有良知的社会责任感的专家开出如下医治药方,希望能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

一是进一步深化税收体制改革。我国税收体制改革是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改也改了、革也革了,但总体步伐不大,力度不强,形成了中央和国务院热、下面冷的状况,改革缺乏一种内生动力。因此,这种仅仅靠上头压或推的改革不可能有明显成效,不从体制上下手,机制上开刀,是达不到改革预期和老百姓期待效果的。

二是加大各类税种资源整合力度。随便问普通百姓或企业主,或者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回答出我国目前有多少税种的。在农贸市场摊点摊位,据说要交好几种税和费,有一个门市就要交几十种。有多种绝大多数老百姓是从未听说过的,这说明,我国的税收种类既多又散,其中不排除有重复征收的现象,我国税收种类已经到了痛下决心,大力度整合的时候了,普通老百姓要缴税应该做到一税制,不要纷繁复杂,搞得人晕头转向。

三是严格控制自由裁量权力。我们不知道国外税收部门有没有自由裁量权力,也不知道是如何控制的,但现实告诉我们,我国税收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力过大过多过滥。县和乡镇就可以动用自由裁量权力,领导一句话就能减免税收,乡镇政府发个文就可给予税收优惠。税法在自由裁量权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成了被少数人玩于掌故的“油泥”,进而演变成为权力寻租的腐败土壤,对此,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大声疾呼:目前税务部门自由裁量权“太大”,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缺乏限制性条件,成为国家税收流失的“明渠”。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4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9.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86-02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1.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比较多,着重于查错纠弊,对于效益审计重视不够。审计人员少有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效益审计扩展的观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违法乱纪现象比较多,这客观上使审计人员不得不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从而无法抽出足够的审计力量开展效益审计。

2.对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事后审计比较多,事前介入和事中控制不够,特别是对投资项目选择的决策过程难以施加影响。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投资决策论证体系不健全,权责分明、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更显重要。

3.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才短缺,现有审计人员队伍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专业性强。例如,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为了对工程合同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价,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合同法等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等。然而,审计机关目前懂财务的人员比较多,懂工程、法律的人员比较少,既懂工程又懂财务的人员少之又少。

4.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的工作缺乏客观标准,主观判断多,审计风险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尚未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准则和指南,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做得尤其不够。《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规定比较原则、抽象,对于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审计也强调不多,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感到缺乏依据和标准。

5.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事论事多,为各级政府宏观决策和管理服务的职能发挥不够等。审计着眼于查处单个问题的多,不善于通过对微观审计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从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和改进审计方法的措施。

二、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对策思考

1.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

传统的以查错纠弊为主要目标的审计理念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应增强宏观意识,努力研究和把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投资体制的深层次改革必然引起投资决策方式、资金筹措方式和资金使用方式的调整。在投资管理和项目管理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决策分散化、资金来源多样化、融资方式市场化以及项目预算管理和工程合同管理国际化。这一重大变化,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环境、对象、内容和方式等,都已经发生并可能继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我们要根据投资管理体制、建设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理念,致力于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宏观经济效应。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的核心问题就是提高效益。审计的发展要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目标要从真实、合法逐步转到效益上来,开展效益审计是在新形势下将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向深层次、高水平推进的必由之路。

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要积极推行效益审计,对项目建设的经济性、效益性以及效果性进行评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投资效益审计既要考虑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投资规模的适当性,资金使用方向的正确性、使用效果的综合性、使用过程的公平性,又要检查项目建设的宏观性、公众性、关键性、基础性、牵动性和对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的影响,把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长远效益与当前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统一起来。

2.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是国家公共财政的重要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作为国家财政审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国家财政审计开展工作,财政资金走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要跟到哪里。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完善,投资审计也要把公共工程项目作为主要对象,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这是投资审计内容创新的基础。一是要加大对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审计;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些资金和项目,审计部门要提前介入,要将违纪违规现象消除在萌芽阶段。在具体审计内容上,将逐步由真实性、合法性审计向效益性审计过渡。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要从效益审计入手,侧重于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项目的审计。在效益方面,要特别注重环境效益。充分考虑预防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环境效益审计将成为今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一个重点。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上,要做到财务收支审计和预算执行、决算审计并重,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乱上建设项目、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项目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行为。

3.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审计技术和审计方法对于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活动日趋纷繁,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人们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目前审计所采用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已很难适应新的审计任务。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往往以资金活动为主线,对会计资料进行详细检查,即使是抽样审计,真正建立落实在内部控制测评基础上的也很少。采用这样的审计方法,一是会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二是审计质量也很难保证。因此,必须将审计方法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并借助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重点、范围和方法,同时,将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的各个环节。在审计中充分运用分析测试,以分析测试结果作为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查、做出审计结论、表达审计意见的重要参考依据。

会计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上交易、网上支付审计、虚拟企业的审计都将成为投资审计的具体内容,这就要求审计技术必须跟上信息时展的步伐,电子计算机将成为审计人员的主要操作工具。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起步较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但从实际情况看明显落后于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的现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已日显紧迫,一方面应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对原有软件进行优化更新;另一方面,应针对新的投资审计领域开发出新的审计软件,使电子计算机在审计查证、分析性复核、审计信息的收集、传递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为实务工作提供客观标准和指南

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审计准则、实施细则和其他规范,能够反映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实务界的实践经验,帮助审计人员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并恰当合理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规范化建设是目前亟待加强的工作。一是建议审计署制定《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的实施细则,及时总结各地审计机关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为审计人员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指南;二是建议审计署和财政部、建设部等部门合作,联合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标准作为审计人员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特别是投资效益审计的依据;三是建议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署制定的审计准则及实施细则、财政部的有关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本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规范。

5.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质量控制的其他对策

一是要强化对建设项目前期相关工作事项的审计,包括项目决策、可行性研究、项目资金来源和执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等,它是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与工程质量和效益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是保证建设项目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对重点大中型建设项目,建议审计机关以派驻的方式从项目筹建开始进驻建设项目法人单位,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审计监督。三要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效能。在审计人员少,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员培训周期较长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充分发挥整体效能。

参考文献:

[1] 廖洪,陈波.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J].审计研究新视角,2005,(3):3-5.

[2] 赵云青.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发展趋势浅析[J].审计月刊,2006,(7):12-13.

[3] 周锋.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05,(4):44-45.

[4] 吴礼鑫.应从八个环节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审计月刊,2004,(1):34-35.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5

一、“十三五”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统领,加强审计人员思想建设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通过开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解放思想大讨论”、干部作风整顿等活动,坚持把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联系主责主业学思践悟,深入学习领会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把理论学习聚焦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对在学习教育、检视剖析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明确整改目标、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逐项抓好整改落实。

二是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市审计局坚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始终把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及历次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五年来,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动党小组学习,通过研讨交流、观看先进典型教育片、理论宣讲、主题党日等形式,参加学重要讲话,通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不断提高全体审计人员的政治站位。

三是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按照要求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从严把关发展党员和缴纳党费,严格落实《党支部工作条例》规定,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制度,有计划的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开展党小组学习、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及“双报到”活动;领导班子成员在集中开展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会,以此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二)围绕中心,依法全面履职尽责

2016年来,我局共开展审计项目350项,其中:预算执行审计项目30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含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205项、政府投资审计项目82项、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3项。审计主要发现问题金额共计55.47亿元,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核减投资额5908.35万元,五年来共向纪检监察机关及各主管部门移送案件69项,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规范财政预算管理,着力抓好财政审计。五年来,共开展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30项,审计查处主要问题金额总计40.54亿元。审计中,围绕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把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作为预算执行审计重要内容,注重围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小金库”津贴补贴、楼堂馆所、人员编制等方面的审计,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厉行节约。2020年,市审计局充分利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对推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进行积极探索,首次实现了对66家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

二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五年来,共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205项,审计查处主要问题金额总计14.93亿元。结合近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编发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指引,从审计内容、重点事项、资料来源到方法步骤、问题定性进行全面梳理规范,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面提档升级。同时,在全市16个镇(街道)全部设立了有独立办公地点的审计所,选配了65名40岁以下的专职审计所人员,指导各镇、街道制定了市村级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实施计划,实现全市600个村居三年审计全覆盖,有效化解了农村社会矛盾,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加强政府投资审计,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五年来,市审计局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力度,稳步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按照“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的总体思路,累计审减投资额5908.35万元,切实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保障国家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2020年,市审计局按照上级审计机关工作要求,严格厘清建设单位的管理责任和审计机关的监督责任,在建设单位完成结算审核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审计监督,不直接审计未经建设单位审核的项目,以此规范政府投资审计,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效益的高效发挥。

四是优质高效的完成各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自2016年开始,市审计局按照审计署、省审计厅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五年来,共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33项,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审计、减税降费和“一次办好”政策落实审计、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财政资金和捐赠款物审计等。审计中重点关注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地方的落地情况,注重从政策措施实施后产生的实际效果入手,重点反映各项政策措施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保跟踪审计取得应有效果,促进了国家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同时,市审计局高度配合各级完成多项工作,五年来共抽调审计人员参加上级审计项目、各级巡视巡察、扶贫专项检查、财务大检查等共计142人次,高效完成了各项抽调工作,均得到了各级领导对审计人员工作的充分肯定。

五是持续推动审计整改,强化审计成果应用。自2016年以来,市审计局受市政府委托,向人大常委会汇报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五年来,通过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32577.44万元,上缴财政资金11738.73万元,统筹盘活资金13850.65万元,根据审计建议,市级各部门制定完善制度99项,共向纪检监察机关及各主管部门移送案件69项。2020年,市审计局要求各被审计单位严格对照审计查出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对在各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对查出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从体制机制层面探寻问题症结,通过请阅件等方式向市委、市政府反映,通过政府督导,使被审计单位出台相关办法规定,扎牢制度笼子,助推审计问题整改。

六是下大力推进信息宣传工作发展。为更好地扩大审计影响、优化审计环境、树立良好的审计形象,进一步强化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推动审计信息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市审计局多措并举,服务领导决策,加强考核督促,狠抓信息宣传报道工作,不断提升审计信息工作的综合素质。五年来,共有500余篇稿件被各级媒体期刊予以刊登发表,多名审计人员得到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中国审计报社和省审计厅的表彰,充分发挥了连接人民群众与服务社会桥梁的宣传纽带作用。同时,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案例及市级以上发表的宣传信息汇编成册,编制了《创新的风采——媒体上的审计》、《案例精选与信息宣传》等书,为社会积极传播审计好声音,注入审计正能量。

二、“十四五”工作计划

接下来五年中,全市审计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政策学习。坚持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以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理论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继续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法规政策,不断用党的理论和政策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同时,系统地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实际成效。

财政审计案例范文6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学习使人进步,这个“进步”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进步。我们目前面临的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只有学习,而且是持续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不足,才能打开思路,开拓创新,跨越发展。所以,持续不断的学习,是解放思想的首要环节,而且是不可逾越的环节。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省市党代会精神;梁保华同志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上的报告;王建华同志在市委十届三次、四次、五次全会、去年3月23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今年4月9日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的报告;外地解放思想的新鲜经验等内容,使审计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活动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是激发创造活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迅速把审计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梁保华书记、市委王建华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审计干部从重业务、轻理论的观念和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把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从单一的业务型理解,转到业务型与服务大局融为一体来理解,在解放思想中不断探索审计工作的内在规律,推动审计监督制度创新、完善和发展,在转变观念中不断丰富审计的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审计工作的新发展、新要求,用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来解决审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审计干部职工树立开放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积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转变观念,增强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任务。与过去不同,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和主要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讲解放思想,主要是破除思想禁锢,解决“不敢”的问题;当前解放思想,是要解决“不会”的问题,解决好“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的问题。总书记和总理对*战略区位给予了充分肯定,极大地提升了*的发展定位;省委提出举全省之力振兴*,对*的发展给予了政策、资金、物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崛起腾飞中的*能否抓住新一轮思想解放蕴含的重大机遇,实现全市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经济监督机关,必须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审计就是服务的观念,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向深入。一是增强为被审计单位服务意识。正确处理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关系,改变其“审计是找麻烦”的对抗性心理,多作换位思考,以推动整改为目的,实现文明审计,增进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和谐;对被审计单位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一审二帮三促的原则,出具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针对被审计单位资金使用容易混乱的实际,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健全与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二是增强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意识。要突出效益审计的理念,加强对财政制度改革措施实施的效果,以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督,加大对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的跟踪监督,避免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浪费,促进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上半年在重大项目投资跟踪审计中,审计人员针对施工单位方案不科学,造价过高的情况,结合实际,反复调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与合理的造价,既为政府减少了损失,又为政府节约了投资资金,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至目前为止,全局共审减工程款3.5亿元,审减率达11.7%。在平山花园安置小区投资审计中,仅提一条建议,就为政府节约资金达400万元。三是增强为群众利益服务意识。要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审计工作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围绕“三农”问题,加大对在新农村建设中牵涉“三农问题”的资金使用、分配规范性方面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度,保证政府惠民涉农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围绕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大对农保补贴类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力度,确保涉农专项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农民群众手中;抓好五项社保基金和住房公积金审计监督,确保职工生活、就医和住房保障工作;抓好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资金审计,确保公益彩票资金安全,规范使用。

三、把握重点,争先创新

争先创新是市审计机关今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争先就是要正视自身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先进的兄弟审计单位为标杆,迎头赶上,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解放思想的本质要求所在。争先必须创新。实践证明,创新则兴,守旧则衰。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深入,必须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才能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我市“一体两翼”、“一心三极”的发展战略强势启动,国际性海滨城市的建设框架全面铺开,迫切要求全体审计人员解放思想,紧跟国际国内和周边地区的竞争态势,从经验主义、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会辩证的思想方法,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始终在思想观念上保持创新的活力,努力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保驾护航。

一要创新审计理念。通过解放思想,理清思路,确立民本审计、效益审计、责任审计理念,充分发挥审计在维护经济秩序、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做到“三破三立”:要破除专注微观、就事论事的思维定势,树立胸怀全局、服务跨越发展的宏观视野;要破除单纯查错纠弊的狭隘观念,确立真实、合规和效益并重的工作目标;要破除盲人摸象、凭经验查账的落后习惯,建立总体把握、系统分析的整体模式。努力在依法审计上见能力,在服务大局上见意识,在围绕中心上见态度,在突出重点上见眼光,在求真务实上见精神;在审计工作实践中,要注意体现整体性,强调宏观性,注重效益性,发挥建设性,增强创造性。

二要创新审计手段。加快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计算机审计现场实施系统的建设运用,探索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新手段、新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尽快赶超全省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审计先进水平。从省厅对各省辖市计算机审计应用情况的评比结果来看,我市计算机审计工作形势严峻:AO应用案例少,被省厅采用的专家经验就更少,存在主要问题是固步自封,认为计算机审计是年轻人的事,老同志毋须学,或学也学不会;错误地认为计算机审计是个别同志的事,与我无关系,至于实际工作,我自有我办法,比他用计算机还便利;过分强调教育培训而忽略和放松了探索实践,计算机软件应用水平较低,审计经验还比较欠缺。计算机是现今时代审计人员的常用工具,必须学通学好。广大审计人员要排除畏难情绪,老同志老领导,要解放思想,缓解抵触情绪,年青同志更要端正态度,虚心学习。

三要创新审计管理。坚持以审计质量为生命线,完善落实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审计计划、项目预算、审计实施、审计处理等全过程的管理,促进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快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的跨越。整合审计资源,优化人员、技术、知识、信息资源效能;加强质量控制,实现项目控制全程化、操作规程标准化、定性定量准确化、经验推广及时化;构建审计文化,重视精神层面的建设,以人为本,激发创造活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培养审计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

四要创新审计内容。着重安排财政专项支出、公共支出、民生支出、环保支出、重点建设支出等审计项目。把内容创新放在审计创新的突出位置上,深化效益审计,向管理、决策、制度跟踪问效。找准与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并确保工作成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加强财政审计,做财经秩序的“监督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审计工作,加强财政资金、政府非税收入审计,规范部门、单位财政收支管理,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公共财政支出审计,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加强专项支出和重点支出审计,促进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加强财税政策和调整经济结构支出审计,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促进性作用。其次关注民生,做构建和谐社会的“剂”。积极履行审计职责,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扶贫、抗震救灾等民生资金的审计,严肃查处损害百姓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问题,促进党和政府有关民生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保障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第三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促使领导干部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排头兵”。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重大经济决策、重要经济政策法规执行、重点资金和资产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客观反映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加强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服务,促进领导干部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第四要加强环保审计,做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神”。加强对环保资金筹集、管理和分配情况的审计,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支出和生态环境支出审计,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四、强化作风,打造队伍

解放思想,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助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必须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审计队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赋予审计监督的职责越来越重要,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能,就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

一是抓“龙头”,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是干部队伍的“龙头”,“龙头”的引领作用发挥得好,才能激发整支队伍的战斗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抓本领,造就一批业务过硬的精兵强将。首先要抓好审计人员业务知识的更新和提高。在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如果审计人员不及时学习掌握新知识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审计工作要创新发展,为经济建设服务将是一句空话。其次要抓好学历教育与业务职称考试为主的继续教育。审计机关是高层次综合经济监督部门,涉及的部门多、行业广,要求工作人员有较高、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业务能力,必须舍得花本钱,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第三是抓岗位练兵,从实践中锻炼提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计划地对审计人员轮岗,压担子,承担主审项目,促使他们多学习、多接触审计对象,以提高工作适应能力,使每个审计人员都成为精兵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