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魅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1
[关键词] 煤炭资源; 经济学分析; 路径构建; 外部性
作为国家战略物资资源的“煤炭资源”如何得到合理利用,成为了我国经济转型期需要直面的问题。我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着压缩产能水平、优化产能结构等诸多任务,且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上也构建起了许多举措。这就意味着,针对产能水平及结构的压缩和优化,需要规避对煤炭资源粗放式利用的状况;另外,对于支撑实体经济而言还需要拓展煤炭资源的使用价值,从而形成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正因如此,在经济学视角下对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路径展开经济学分析,便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传统视域下来认识煤炭资源的利用路径,似乎应归属于工程技术领域内所需讨论的问题。实则不然,工程技术领域固然与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直接产生联系,但若在忽视了“成本―收益”比较的话,这种合理利用仍然是不可持续的。可见,这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 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在“成本―收益”分析框架下来对煤炭资源合理利用进行分析,可以从三个层面展开,即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建立在三个层面上的分析,将从国家、区域、企业等三个角度展开分析。
(一)宏观层面上的经济学分析
借用经济学对“宏观”的界定,这里主要指向国家范畴。作为化石能源的煤炭,因其的生成期远远超过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所以我们一般把煤炭资源看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但对于发展国民经济来说,煤炭资源通过一系列的价值变形支撑着下游实体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煤炭产品――电能――实体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由电能所延伸出的民用需求则关系到广大民生问题的解决。不难看出,在宏观层面上所进行的经济学分析更加关注煤炭资源所释放的外部性作用,而采取集约化的开采利用则将从整体上增大这种外部性。
(二)中观层面上的经济学分析
中观层面在空间范围上主要指向区域,这种区域性在本文则主要是指一个省级行政区单元。从我国主要产煤区的分布来看,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区域深受资源型经济的束缚,主要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等不足。因此,山西省一直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但转型的起点仍需要依赖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这就意味着,这些资源大省需要在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关于这一点,对于那些其它资源丰富的区域同样如此。
(三)微观层面上的经济学分析
微观层面则是以煤矿企业为考察对象,而展开的经济学分析。众所周知,受到下游实体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的影响,上游煤矿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持续低迷。在经济层面主要表现为,煤炭产品销路不畅、滞销煤炭产品大量库存。在这种资金循环受阻的状况下,煤矿企业将难以完成减能增效的目标。因此,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便表现为,优化煤炭产品深加工和废物利用等方面。
二 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反思的目的在于为下面的路径构建提供切入点,为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现状反思。
(一)针对宏观利用的现状反思
上文已经指出,国家范畴针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加关注它的正外部性作用的发挥。这种作用的发挥与当前压缩煤炭产能水平并不矛盾,在引致需求导向下应建立起可持续开发的战略构想,而这种战略构想将实现煤炭资源有序、有利的循环应用。然而,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利用态势,仍局限在微观主体的利益驱动范畴下,因此唯有引入国家的公权力方能改观当前的窘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建立,宏观利用也将更应重视规避负外部性因素的存在。
(二)针对中观利用的现状反思
在财政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下,区域政府在面对煤炭资源利用时存在着多元目标函数,即融合的有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特别对于那些资源大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而言,通过出售当地煤炭资源似乎成为了最为直接的地税来源。然而,随着塌陷区的日益增多和地区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也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基于这一现状的反思应更加关注煤炭资源利用与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共生效应,从而建立起“既脱离单一煤炭经济但又利用煤炭经济”的辩证发展观。
(三)针对微观利用的现状反思
煤矿企业成为了利用煤炭资源的执行者,也是承担煤炭资源利用红利和损失的接受者。针对我国煤炭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应在企业内部构建起压缩产能和优化生产利用的双管齐下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不仅需要借助企业管理层的战略意识,也需要通过区域、国家层面的制度倒逼来强化。这样一来,实则就将宏观、中观、微观等三个层次串联起来了。
三 反思引导下的路径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针对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路径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加强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作为对煤炭资源合理利用的主管和指导部门,应加强对资源利用的成本收益分析。这里的成本不仅涉及会计成本项目,还应将隐性成本项目也纳入分析之中。特别对于“交易成本”需要得到重视,这是宏观面制定相关规制的出发点。这里的收益可以转换为“效益”,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三个方面。其中,在代际传承目标下所进行的煤炭资源利用,一定要重视生态效益。关于这一点,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给予保障。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2
第一,研究内容具有新颖性。规制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中国,其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学者的研究正从规制理论、经济性规制逐步渗透到社会性规制的研究中。而煤矿安全规制作为社会性规制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见。煤矿安全问题涉及许多领域和学科,从规制经济学角度出发研究中国煤矿安全规制体系,应属于研究中国煤矿安全问题的新视角。该书对煤矿安全规制体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对中国规制经济学的研究和体系完善具有深远意义。
第二,研究体系具有完善性。该书是规制经济学理论在煤矿安全规制中的重要应用,它综合运用委托一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理论及其分析方法,以中国煤矿安全规制体制变迁作为基本立足点,分别分析产权结构、信息披露、矿工素质及矿工逆向行为等对煤矿安全规制效果的影响,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中国煤矿安全规制的相关政策建议,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逻辑缜密,体系完善。同时,该书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中国煤矿安全规制制度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第三,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近年来,随着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国内学者开始关注煤矿安全规制的研究,其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煤矿事故的成因分析、现行煤矿安全规制政策的弊端分析以及对煤矿安全规制体制的改进方面。但目前尚缺乏以现实数据为依据,以经济分析工具为手段对规制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特别是实证分析。该书大量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和手段,创新性地对中国煤矿安全规制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经济分析,体现了规制实证研究的新方法和新趋势,代表了国内规制经济学研究的新水平。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3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地理;情境教学
一、前言
伴随着教学方的不断改革创新,各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积极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尽力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让学生学得更有乐趣。高中地理知识面广,且很多知识点相对复杂,学生要想完全掌握十分不易。为了使学生对地理课堂充满兴趣,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巧设情境,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充分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升地理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高中地理多媒体情境教学的特点
1.直观的对教学内容的表达
多媒体技术下的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领域所采用的最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针对传统教学过程中,难以表述、学生难以把握的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地理变化过程、细微的组成结构等,多媒体都可以通过图片表达、动画模拟、细节展示等手段予以妥善解决,它将传统教学中“粉笔和黑板,教师一人讲”的模式彻底打破。不仅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一级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高一上册“气象灾害”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来展示出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气象灾害的相关具体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尽可能的使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拓展。通过多媒体表现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画面的直观感,进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紧接着又放映出一组正常的气象图片,让这些优美的气象图片和之前极端的气象灾难图片形成鲜明的对比形成巨大的反差,为问题的提出提前做好情境的铺垫。
2.声情并茂,调动学生兴趣
多媒体的教学模式具有感染力强、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加强视听的效果,让学生有一种彷佛亲身体验过的感觉,清晰的画面、明亮的色彩、动听的乐曲、简明而不失内涵的旁白解读,对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把握和理解,是仅凭教师的语言授课无法比拟的。
3.动态新颖,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教材高中地理必修3中“荒漠化的防治”这一具体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的手段设计下面的动画情境来表达荒漠形成的原因:①人类过渡开采,过度放牧和过渡开垦。②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而在没有了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③久而久之形成荒漠。学生通过对模拟动画的观赏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动画中所展现的场景,分析探讨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样创设情境进行地理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课堂质量明显提高。
这种课堂模式,真正的体现了情境教学的要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禁锢,用动画的方式将相关地理情境模拟出来,清晰的表达了相关的课堂内容,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学得更带劲,进而提高了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的使用策略
1.传统手段与多媒体创设情境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只能对教师的授课起辅助的作用,师生交叉互动、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也都只能起到开拓思维,深入记忆理解的作用,都不能做到完全的替代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所以,只有将教师的讲授和多媒体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把握知识点。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材中有关“时区”的计算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和计算。但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讲解时还应当通过黑板的板书表现解题的具体思路,这样能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解题的方法,进而达到对内容的彻底掌握。由此可见,在地理课堂的教学时,应将多媒体情境教学和传统的教授式的教学方式相结合,积极发挥它们各自的长处,使多媒体的情境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起到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情境时,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灵活施教。即在对情境进行创设时要考虑到学生群体以及学生个体的因素。要规划好合理的“路径”以及“台阶”,以便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认真的观察,积极的思考,把已经学过的知识能顺利的移到相关的情境中解决问题。此外,情境的创设要对学生的思考、讨论、参与以及师生互动有利,并且要改变传统中教师一人讲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敢想,敢说,进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教学提供了更方便更有效的手段方式,在运用多媒体的技术进行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从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同时结合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特点,不断的探索,大胆创新,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陶亮.高中地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3).
[2]罗布次仁.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课堂的得与失[J].新课程.2013,(01).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4
关键词:设计美学;产品设计;眼镜设计;审美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196-01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审美活动,对美的追求也一直没有停歇,审美意识一直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在人类最早的造物里就有对形式美法则的表现,并伴随着科技进步,设计活动中越来越多的考虑审美的因素,以满足实用需要之上的精神需求,从而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从传统的美学思想到现代多元化的美学设计,人们对美学观念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审美更是被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设计出来的产品不仅要实用,要有美的形态,更需要文化与精神的内涵,而在产品设计中对功能、造型、文化精神内涵的追求中,都显示出对美的理解和表达,设计美学规律亦存在其中。
一、设计美学
设计美学是在对美的规律的不断认识的前提下,研究设计学和美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立足于设计理论和审美规律,具有设计学与美学的双重特性。设计美学是在设计领域中探索美学规律的学问,它综合分析社会、文化、经济、心理等因素,具体地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探讨审美规律在设计中的应用,解决设计中的美学问题,为设计活动提供美学支持。产品设计是科技和艺术的结合与统一,不但需要技术支持,还需要遵循艺术的规律和法则。产品设计美学是把美学原理融入到产品设计中,即探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审美价值、审美体验、审美感受和设计美产生的基本规律。产品设计美学从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在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使产品更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产品设计美学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眼镜概述
眼镜有着悠久的历史,最初眼镜一直是用来矫正视力和保护眼睛,眼镜的实用功能突出强调。由于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眼镜不仅作为一种保护眼睛视力的工具,更是一种展示个人气质与品味的装饰品,代表着使用者的特有的喜好与风格,时尚化、装饰化、个性化趋势渐浓,在物质和科技日益丰盛的今天,时代赋予眼镜不同的意义,眼镜逐渐成为一种服装配件,有着特殊的装饰功能要求,而美观成为眼镜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属性。眼镜设计需要在色彩、材质、款式和风格上满足现代人追求实用与流行美的双重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眼镜成为时尚人士必备的潮流搭配,以其特有的魅力受到大众的喜爱。目前国内外眼镜市场潜力巨大,众多世界级奢求品牌每年也都纷纷推出眼镜系列,推陈出新创意不断。而我国眼镜行业却亟待升级发展。我国眼镜行业要想获得竞争力,就必须有自主开发设计的能力,注重眼镜的装饰效果、审美价值和眼镜中的文化内涵。
三、设计美学在眼镜设计中的应用
(一)色彩美。色彩对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产生刺激,激发人的情感,产品的色彩满足人的审美和装饰性需求,给产品带来美感。在眼镜设计中把色彩作为一种视觉传达符号,对于把握色彩的情感特征、表达设计审美,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最流行的雷朋彩色镜面太阳镜,炫酷明快的色彩,产生别样的视觉美,深受大家的喜爱。
(二)材料美。材料是产品的构成要素,是产品设计的物质载体,产品设计通过材料转化为设计实体。材料以其自身特有的质感和肌理传递设计美,材料通过其表面特性给人带来的视觉、触觉感受和心理联想及象征效果,使产品具有审美价值。不同的材料结合各种加工工艺呈现出不同的设计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现代眼镜形式和类别也更趋向多样化。如各种运动型眼镜通过选择适合的材料来满足人需求。
(三)功能美。产品设计功能主要是指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也就是说产品设计既要适应也要具备赏美需求,既需要有实用价值,又要有艺术之美。实用功能是指提高产品宜人性,方便人使用上。审美功能是从精神上满足人对审美和文化价值的需求,使产品具有情感化设计的特征。谷歌公司隆重推出的谷歌眼镜,它具有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相关信息直接展示在小小的镜片中,通过声音和眼部动作来实现拍照、视频通话、上网和处理文字信息等。
(四)造型美。现在很多年轻人是为了追求时尚购买眼镜,这种对眼镜装饰功能的追求和诉求,特别要在眼镜造型上体现艺术的美感,增加感性成分,让人产生亲切感,通过眼镜造型塑造出与众不同体验,体现消费者的个性和风格。眼镜造型所涉及技术、材料、艺术等众多方面,其中艺术因素在眼镜造型设计中的美学作用不言而喻。普拉达祥云墨镜,走巴洛克复古风格,将传统符号作为设计元素融入到眼镜设计中,造型上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追求简约却不简单的设计风格,更加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也体现出该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风格。
四、结束语
设计美学为眼镜设计开发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为眼镜设计创作带来更多新理念,设计美学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设计美学使产品设计更贴近人们心灵,更具生命力,最终满足并引导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胡守海.设计美学原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5
【关键词】美学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艺术性
引言
近年来,当代人们的审美意识越来越强,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明提高,因此,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化是室内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美学有者不可分割的关系,美学理念能增加室内设计的空间感层次和美学感官,室内设计能体现出美学理念的艺术性和哲学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统一整体。如何在环境设计中,合理的理解美学理念,并应用于实践中,是当代室内设计关注的话题。
1. 基本概念分析
室内设计是实实在在的、具体的工作,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达到一定的视觉感官享受,对室内的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加工而展开的一些列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在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经济条件下,实现室内装饰的价值最大化。而美学理念以人的感官为主,没有具体的形态。美学研究的对象比较广,例如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不管是进行客观或者主观分析,美学的效果都是通过人的感性意识与理性意识结合之后产生的。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进行再深造,是一项完善空间、传播文化、创造美的艺术行为,同时要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巧妙、合理的的符合人们口味的美学理念、文化内涵和功能因素巧妙的嵌入室内空间装饰中,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的。完美的室内设计还要加入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体现室内设计文化的先进性。在当代,怎样把艺术和技术美学融入到环境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室内设计的研究重点。
2.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把室内环境和人们居住行为进行系统的规划,不同的装饰模式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社交活动比较复杂,这就决定了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的, 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和协调性等特点。
(1)多学科性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系列学科的综合体现,用到学科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建筑室内外设计、美术以及工程结构技术等等。多学科性是影响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感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因为它是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理并糅合,保证了设计的科学性、广泛性和丰富性,是一项完美的艺术设计成果。
(2)多层次性
首先,建筑室内空间装修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是使用功能,要采用合适的物质结构来完成特点环境的布局,在使用上有着便利、安全、舒适、美观、经济的要求,不同环境适用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要求也会存在差异。其次,要整体的环境布局要满足人们优美舒适的感官要求,要根据住户的审美观,选择最佳的装饰风格。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工作,要体现出层次感,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3)关联性与统一性
环境艺术设计要注重环境设计的关联性与空间的统一性,达到整体感官的效果。首先,环境艺术设计对象是复杂多变的。小到一间居室, 大到一座城市,每一个环境最终都会找到一个更大的环境把它包容进去。因此,所有的环境之间都是相互依存、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这就决定了环境设计空间具有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空间特性。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每个小物件的设计都要考虑它对整个室内设计的影响,要保证建筑空间内设计的统一性。
(4)实用性
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在创造美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对室内的使用需求,因此,室外空间中的椅、凳、垃圾桶等设施设计,既要造型美观,含有文化特色又要合乎人机关系,达到指引人们行活动的目的。设计理念与艺术特征之间含有辩证关系:设计理念对于环境设计起着指导性的作用,优秀的环境设计可以引导人们改进环境观念和设计观念,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要以实用性为主,人们只有在自身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对周边环境的欣赏中去。从这个逻辑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实用性要先于美学享受。
3 美学原理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1 设计的整体性。
室内环境设计要体现出整体布局的和谐性,这是由室内各装饰品、装修物之间的联系度所决定的。在选择室内天花板、墙壁、家具时,要保证它们风格的统一。色调的搭配、装饰物的种类都会影响到室内的整体感官效果。要保持室内空间内所有物体都存在一定的、无形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繁杂零乱的堆放。
3.2 室内造型的分类
对室内造型进行分类能有效的帮助设计师把握室内设计的方向,主要分为结构性造型和装饰性造型两大类。结构性造型把建筑物的构架以及装饰结构中所需要的造型作为设计的重点,例如将建筑物中的梁柱等结构遮挡起来的造型,以及装饰间隔等所需的造型。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性造型是为了把室内装饰成简约型的模式。装饰性造型注重装饰效果的提升。例如为了增加室内的装饰气氛,可以在吊顶面、墙面、以及室内的视觉中心处设置的格调、有韵律的造型体和面;在室内摆放一些生态因子实现室内贴近大自然的感官享受等。室内造型是设计初始阶段最为关键的要素,它决定了后期施工的方向和最终的施工效果。
3.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是美学原理在室内环境设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把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糅合,并体现出一定的整体效果的过程。科学的设计模式不仅能保证室内空间的功能的合理、舒适、高效、安全,而且要使结构、材料、工艺本身具有的技术美感与设计形式处理产生的艺术美感。在对室内进行装饰时,不仅要注重设计的艺术性,还要体现出用材、布局的科学性。另外,人们是价值观和审美观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的在变化,而且不同人的审美观也存在差异,因此,要求在室内环境设计要紧随当代社会的审美步伐,要富有创新意识,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人室内装修的要求,例如装修材料的选择、施工布局、创造良好声、光、热环境的设施设备等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客观问题。
3.4 当代设计中美学理念应用列举
在当代美学理念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而且还是全球性的。日本著名建筑师丹下健三为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代代木国立竞技馆,尽管是一座采用悬素结构的现代体育馆,但从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的整体效果,确实可说它既具时代精神,又有日本建筑风格的某些内在特征;阿联酋沙加的国际机场,同样的,也既是现代的,又凝聚着伊斯兰建筑的特征,它不是某些符号的简单搬用,而是体现这一建筑和室内环境既具时代感、又尊重历史文脉的整体风格。这些建筑在设计时,不仅从历史传承的角度进行了考虑,更是成功的把美学观念融入了其中,从侧面烘托出了历史建筑的艺术美。
4 结语
综上所诉,美学理念在当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重要,它是建筑内部深造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当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要针对不同的设计主体和设计对象,因地制宜,利用美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紧随社会审美观发展的趋势,从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用灵活、促进、创新的设计手法,在设计中把科学性和艺术性进行巧妙的结合,充分体现出审美理念在当代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这不仅是时展的要求,更是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途径。
参考文献
经济学的魅力范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也面临着来自社会各界的压力,因此我们将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进行具体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创设方法,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1 对基于多媒体的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的方式各有不同。有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和情境创设相结合,只是直观地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了文本、图片、声音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教学,却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不能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还有部分学校采用简单的情境创设手段。例如,在潍坊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教师只是对学生讲解一些理论知识,这无法达到让学生印象深刻的效果。因为这些都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情境创设理论体系,所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一直不能很好地和当下的社会实际相结合。
2 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策略
2.1 再现情境,还原真实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结合社会实际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源于生活,再现情境对材料的真实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将真实环境再现能够使学生更融于社会,更注重真实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在潍坊学院的课堂上就做出了这样的尝试:教师充分利用录像、录音、电影画面、投影、音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地再现生活情境,唤醒大学生的内在感受,从而在情境中体验、感悟[3]。这样的设置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也充分地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
2.2 渲染情感,加重情感体验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涉及范围比较大、包含的内容含量较广、对学生们的情感学习要求较高,然而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却十分有限,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情境创设的难度。而多媒体课件不仅拥有着较好的信息容量优势,还能够通过视频、音频、图片与文字资料的形式使大容量的教学成为了可能,而且基于多媒体的情境创设手段能更好地传达信息,催生和渲染情感。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够很好地与学生情感认知融合在一起,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教学氛围,对于课程的开展大有裨益。教师通过利用渲染情境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体验,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能够用来对课堂教学气氛与学生的情感进行渲染的最有效载体大概就是音乐了,音乐能够使许多或微妙、或强烈的情感在学生们之间传递,增强学生们的情感表达与感知,使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大学教师讲授心理健康课程中的爱情心理专题时就可以在课前放一些比较有借鉴意义和价值的歌曲,如《我最亲爱的》、《问》等,通过歌曲的渲染将学生们引入教学情境,歌曲优美的旋律以及较为真实的歌词,可以给大家更多的想象,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具象,从而加重了自己对情感的体验,调动起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讲解,不仅不能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也会因为缺少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心理认同而产生抵抗或是消极的学习情绪,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2.3 创设情境,感受自身从未经历过的事情
许多课堂教学存在的意义是提高人们的知识与经验,以更好地对各种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防,让人们少走弯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一样,其主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对大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预防,给予其正确的指导。所以说,并不是说要让学生们经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后才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避免某种经历可能带来的伤害。有些事,并不需要自己亲身去经历,通过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借鉴一样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大学心理健康课存在的意义。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关于励志奋斗的教学视频,如电影《阿甘正传》等,在观看完影片后,让学生们发表对影片的看法,并对影片中各个主人公的心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就能够从别人的奋斗经历中学到许多知识与经验。
3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