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1

化学工程领域是一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工业过程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与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涉及在化工、炼油、轻工、冶金、能源、医药、环保、军工等部门从事产品研制、工艺开发、过程设计、系统模拟、装备强化、操作控制、环境保护、生产管理等内容。

东华理工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科学学院2002年获得“应用化学”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5年获得“化学工艺”二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获得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2010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授予权。该学科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雄厚的科研开发实力。“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点拥有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均较合理的师资队伍。

产学合作是一种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人才培养,产学合作对化学工程领域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丰富的实习实践训练、扎实的研究训练对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有很大帮助。与19世纪研究生教育产生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产、学、研的一体化。我校“化学工程”领域一直高度重视产学合作教育对化工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产学研”与“创新创业创意”结合培养化学工程领域高级人才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成效。

一、“产”为先、引导创业意识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工委)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优势和核科学特色的高等院校,我校“化学工程”领域长期以来一直为核化学化工行业培养高级人才,一直与核化工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校建校以来,长期受部委管辖,与当地化工企业联系很少。自从学校下放江西省人民政府管理以来,经过多方努力,积极与地方企业联系,义务为地方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和相互信任,局部弥补了企业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比例偏低的不足。目前已与江西省内十多家化工企业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如江西抚州添光化工有限公司、江西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西赣亮医药原料有限公司、江西抚州苍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抚州市临川之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省永方电源有限公司。通过不同层次层面的合作,形成了校企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关系,促进了企业通过加快引进高校技术成果来提升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形成了产学相结合的化工初中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和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科研创新基地,又是企业破解行业技术问题和研究生培养的共同体。

产学研合作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方式,产学研合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功能和作用都是双向的。导师鼓励研究生走出“象牙塔”,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注重就业创业引导,努力使专业学习与创业教育紧密结合,专业实践与创业实践有效衔接,让研究生在“做中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创业理念,促进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企业的收获在于教学培养的人才和科研成果最终流向企业,通过一年实践学习,对实习企业有一定了解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实习企业就业,这些研究生对企业工艺流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不需要经过培训,很容易上岗;企业的技术骨干也可以到我校通过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

二、“学”为主、培养创新能力

学校不必建立一个比真实化工厂的工程实践环境更好的化学工业实验室,通过多层面、全方位的产学研合作,学校既可有效地解决化学工业实验室建设所需要的经费不足和场地缺乏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实践教学指导环节中化工专任教师“弱工程化”的问题,增加接触化工企业的机会,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以提高化工专业课程教师工程素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另外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在承担各级纵向科研课题的同时,也通过与化工企业广泛合作,承担大小横向研发项目,在促进自身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时,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所有这些纵向横向项目的开展都为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环节提供了充足的题目来源和经费支撑,为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必备基础。

创新是在一定范围内、时间内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东西的一种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入化工企业的专业型研

三、“研”为线、点燃创意火花

化工企业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由校企双方共享,校企双方以互惠互利、共同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可进一步提高我校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贡献率,优化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 能力骨架,增强研究生分析问题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合作单位研究开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6]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穿梭于学校和生产企业之间,能及时了解什么是社会急需的技术和适用的技术,密切关注科技成果应用价值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根本上解决经济科技“两张皮”,摆脱长期以来科研成果在实验室“睡大觉”现象,切实充当产、学、研的纽带和桥梁,让彼此从原来的松散联盟变成紧密合作体。目前“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多名知名教授被化工企业聘请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或承担省级产学研课题。2010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雷贝拉唑羟基物盐酸盐”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1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奥美拉唑氯化物”又先后获得抚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抚州三和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医药中间体技术创新团队”被认定省级技术创新团队,这些科研成果里也凝聚了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心血和汗水。研究生在企业实践期间体会到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信息就会有更多的创意,也观察到如何将好创意应用到商业,从而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大力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大力倡导创新创业创意理念,培养高素质的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是我们今后将继续探索和实践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提高质量 积极促进专业学位教育较快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5):1-4.

[2]谢发勤,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3]陈皓明.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程硕士教育发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11):15-17.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2

【关键词】理实一体;课程改革;教学模式;边做边学;质量

随着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在各中职学校中的悄然兴起及在应用中被逐渐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其已经被认为是课程改革的最佳选择和最有效的途径。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此模式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能够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教学目标与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但是,往往在教学的过程中,这种边学边做的效果体现的不是很明显。大部分教师还在实施自主教授的方式——灌输式教学。他们并没有去真正的思考学生是否正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是否真正的接受所教授的知识;是否喜欢这种枯燥式的教学方式。因此,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喜欢课堂,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学到真正能用得到的知识,在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学以致用。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从“只听”转变到“边听边做”,让学生完全的参与进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接下来,我们就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的认识: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导向者

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只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发展为中心、能力与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根据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人文素质,尤其是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教学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让学生从自主学习中真正获益,学到历史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课堂的主宰者,而不是魂不附体的观听者。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倡“少而精”、“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把讲授、自学、实践、讨论、归纳有机结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对专业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理论式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根据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组织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掌握型课堂,以学生发展为观念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队伍和世界接轨,与时俱进,进行全方位的角色转换。讲课的过程即是说理的过程,先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学生才能一步步的去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在理实一体化模式的课堂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例如通过利用当今国内外局势,身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媒体新闻广播或现代媒体教学资源等各种方式方法来导入新课,创设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师生、生生互动,搞活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以孩子们的思想为主要导向,这种“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仅仅只是让我们的学生被动配合和单向适应教师的“教”,学生只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没能得到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更加阻碍了对学生的智力潜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挖掘。

三、不断改进和探索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作为专业课教师,其自身要具备高技能的专业知识,才可以真正的去传授学生,满足他们的求学欲望。在课堂上,做好引领工作。

(二)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种技术型培训

技术培养是教师必须要接受和学习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去思考怎样组织教学,怎样让学生更快速的接受新知识。

(三)组织专业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学习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技术涌入我们的教学中。那么作为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

(四)提高教学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因为强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教学资源的投入必然加大,教学成本必然提高,但取得的效果一时不一定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提高教学成本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课堂质量非常关键。

(五)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模块化整合,改变课时安排、授课方式,但假如教师观念不能彻底改变,最终还是会停留在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上,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中有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由于课程改革既给现代教师带来了契机,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所以,教师应更新观念,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修养,促进自我专业的发展。课堂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要做好方向的引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不需要只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既然是不断探索和研究课程改革的新方式,就需要教师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教育方法,实现真正的言传身教。

【参考文献】

[1]温国标.汽车电气设备一体化教学的探讨[J].成才之路2009(10)

[2]李成华.汽修专业课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 2008(02)

[3]于仕斌,潘伟荣,邓育年.汽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培训2008(10)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3

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第一次是在20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溶液理论的发展,为分析化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技术发展为一门科学;第二次是在20世纪中叶,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发展,促进了各种仪器方法的发展,改变了经典分析化学以分析为主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新材料科学等发展的需要,基础理论及测试手段的完善,促使分析化学进入三次变革。

二、《分析化学》课程“工学结合”的特色

本课程以教学主体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培育特色和创建品牌为重点。课程体系优化,突出“重基础、重实践、重创新”的特点。通过优化模块课程设置,强调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压缩理论课时,增设实践环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把培养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分析化学》课程“工学结合”的方法

⑴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①实验技能培养 注重知行统一

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注重知行统一,重点是实践课程的完善、课堂实践环节的设置、社会实践活动的加强。通过实践课程、实践环节、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内化。

②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对相关用人单位的岗位调研,围绕岗位的要求,对重要的知识进行重点、详细讲解,各类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反复操作练习,对某些理论性知识适当的加以删减。

如实验数据处理、标准溶液配制、滴定操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进行重点讲授。对原子发射光谱法、荧光法、色谱法、电位法只做简要的介绍。

③注重学思结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⑵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是要以培养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主要包括:

①自主性学习与引导性学习相结合;

②合作性学习与独立性学习相结合;

③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⑶评价体系的完善

改革过程中,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以灵活具体的评价机制,反映与改革有直接关系的若干方面成效。

采用4+4+2模式,,卷面理论知识降到40%,增加了实验技能的考核占到40%,平时表现占20%,这种模式即反映学生的基础理论掌握情况和平时状况,也能反映学生实验技能情况。

四、《分析化学》课程“工学结合”的价值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好校内、校外实习基地,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客观要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内在需要,也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创造了机会。

(一)有利于课程体系的建设

传统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只是“理论”上的课程体系,脱离了行业的生产实际需求。“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的课程体系是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的课程体系开发,以课程模块确定课程课程设置,以岗位技能确定技能培养方案,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起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二)有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工学结合一体化”对教师不但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这样就需要专业理论老师走下讲台,走进生产,走进企业,锻炼操作技能;需要生产实习老师,潜心钻研专业理论知识,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专业教师通过带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不仅可以做到对生?a一线的经营管理、劳动组织、技术工艺心中有数,还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并弥补不足,努力提高实践能力,解放思想,转换观念,积极投身专业的教科研活动。

(三)有利于课堂角色的转变

目前中职学校教学中,大部分都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实训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课堂模式变了,教学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教师根据课程特点,通过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努力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了理论课与实习、实训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4

关键词水工隧洞 混凝土 化学灌浆工程 材料 施工工艺 选择

中图分类号: TV6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根据2010年10月0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第一部关于化学灌浆施工的规范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的定义,化学灌浆是利用钻孔、埋管、贴嘴等设施,将化学浆液注入基岩、覆盖层(砂层)、混凝土裂缝、结构缝等需处理的工程部位,使其充填、扩散、胶凝、固结,达到防渗堵漏、补强加固目的的工程措施。化学灌浆是在水泥等粒状灌浆材料应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所用灌浆材料为真溶液,与颗粒性石灰、粘土和水泥灌浆材料相比,可灌性好、胶凝时间可按工程需要调节、粘结强度高,因此,某些用水泥灌浆不能解决的工程问题,采用化学灌浆材料处理或进行复合灌浆,基本上都可以获得满意的解决。目前,运用化学灌浆技术解决工程中防渗堵漏与加固补强两大方面的工程问题取得了卓越成效。今后,随着DL/T 5406-2010 《水工建筑物化学灌浆施工规范》、JC/T 2037-2010《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及JC/T 2041-2010《聚氨酯灌浆材料》等一系列规范的实施以及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化学灌浆将会在水利水电、交通、采矿、建筑行业和文物保护方面的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四川泸定水电站2#泄洪洞的混凝土裂缝及施工缝渗水等缺陷的试验研究处理,对如何合理选择水工隧洞混凝土化学灌浆工程材料及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对不同类型的混凝土缺陷选用了针对性化学灌浆材料及施工工艺,对今后类似工程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正确选用化学灌浆材料是保障化学灌浆工程效果和耐久性的关键

成功的化学灌浆处理工程应是能满足设计或使用要求与保证化学灌浆处理工程的耐久性两个方面。水利水电行业是我国应用化学灌浆技术最早的行业,由于工程的重要性,对化灌浆材施灌效果和耐久性的要求十分重视,一般都必须经过现场工艺性试验并进行各项试验检测,以选出性能效果最好的材料进行工程应用,下面结合泸定水电站施工实际进行相关介绍。

四川泸定水电站为大渡河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的第十二级水电站,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境内,2#泄洪洞位于大渡河右岸, 长1431m,纵坡约11.23‰,为特大断面水工隧洞。隧洞衬砌厚度140~160cm,衬砌后过水断面为13×19m,该洞室底板迎水面及边墙采用了C40HF抗冲耐磨混凝土衬砌。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应力及基础约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墙拱C40HF抗冲耐磨混凝土衬砌范围内发生了较多裂缝。根据统计,裂缝总长4811m,其中2459m为渗水裂缝,其余为干缝。渗水裂缝宽度均大于0.2mm(大部分集中在0.2~0.4mm之间)、与水平夹角大部分大于45°,且主要集中在局部地段、渗水量较大。此外,在部分施工缝位置,也出现了少量渗漏水流淌的现象。通过分类调查统计显示,本工程出现的裂缝类型为小于0.2mm的浅表裂缝、大于0.2mm的干裂缝、大于0.2mm的渗水裂缝(渗水量小,未出现明显流淌现象)、大于0.2mm的渗水裂缝(渗水量大,出现较大流淌现象)等四种类型。由于裂缝类型的不同,并结合水工隧洞工程耐久性的要求,需要对不同类型、不同特性的化学灌浆材料进行合理选择。

化学灌浆材料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很多,除按照组成化学灌浆材料主要材料的成分进行分类外,也可按灌浆目的分为防渗堵漏、固结补强两类,这些材料都有一定的独特性能,使用的针对性强,使用时应根据工程处理的要求加以选用。常见的两大类型化学灌浆材料见下表。

常用的两大类型化学灌浆材料

类型 名 称 特性及使用条件 备注

防渗堵漏型 丙烯酰胺

(丙凝) 固化体具有弹性,抗渗性能好,凝固速度快,有失水干缩和再次遇水膨胀性能,适于防渗堵漏,是曾经普遍使用的化学灌浆材料,但由于毒性较大,目前国外已禁止使用,我国已不提倡使用。

聚氨酯 分为水溶性聚氨酯和油溶性聚氨酯:其中水溶性聚氨酯又分为高强度(HW)、低强度(LW)两类,两者能以任意比例互溶,以得到不同性能的固结体。其特点是与水反应迅速,并能与水形成凝胶体,呈柔性弹性体,适用于大流量的快速堵水与潮湿裂缝的防渗处理,但由于其强度低,不具备对混凝土的补强作用,且其泡沫易破裂而产生收缩,耐久性较差,主要用于各种防渗堵漏工程;油溶性聚氨酯与水不相容,只能溶于有机溶剂,并与水或其他活性氢基团反应而固化,其反应速度较快,形成的固结体呈刚性,一般强度较高,既可用于防渗堵漏工程,也可用于补强加固工程。

丙烯酸盐 性能与丙凝类似,目前研制出的第二代丙烯酸盐灌浆材料已达到实际无毒级别,是取代丙凝的理想材料,多使用在地基处理和防渗堵漏上,成本较水溶性聚氨酯高。

水玻璃 最早使用的化学灌浆材料,具有无毒、价廉、黏度小等特点,是多数防渗堵漏材料的首选,特别是水泥-水玻璃体系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强度低、耐久性差,一般只在临时性工程中使用。

固结补强型 环氧树脂 结构中含有环氧基团,能与活性基团反应,生成稳定的高分子结构。具有强度高、收缩小、粘结力强、耐老化性能好的特点,常用于混凝土结构和地基基础的补强、加固与防渗处理,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化学材料之一。但由于其属于固化时间比较长的灌浆材料,因此对于有流动水的场合,不宜采用。

油溶性

聚氨酯 与水不相容,只能溶于有机溶剂,并与水或其他活性氢基团反应而固化,其反应速度较快,形成的固结体呈刚性,一般强度较高,可用于补强加固工程,但不适用于混凝土结构裂缝。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凝) 黏度低(低于水),可灌性好,但固化过程中体积有收缩。比重低于水,不能灌注有水裂缝,适于灌注δ=0.05~0.1mm的发丝裂缝,常用于混凝土干细裂缝和文物修复处理。

然而以上两种类型的化灌浆材的功能并非绝然分开。第一种类型中的水玻璃,亦可单独或与水泥混合用于强度要求较低的土基的半永久性补强材料,聚氨酯中强度较高的油溶性聚氨酯也可用于非结构性混凝土裂缝补强。而少数亲水性较好且固化较快的改性环氧浆材对渗流量小的混凝土结构裂缝具有排水补强功能,但出水量较大的工程不能用作堵水材料。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地选用浆材。对于混凝土裂缝化灌处理的合理选择原则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要根据工程使用要求选择浆材

首先应考虑工程要求是防渗堵漏还是补强加固,亦或是既要防渗堵漏又要求进行加固补强;要根据渗漏量大小和补强的要求在上述两类材料中进行选择,补强要求不高,可选择聚氨酯;对渗漏量小而补强要求高的可选择亲水性的改性环氧浆材;对伸缩缝、变形缝、活动性裂缝及出水量大、有流动水的化灌应选择聚氨酯材料。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数控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5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我国力求产业升级,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制造中心”,数字控制技术日渐成为全面提升我国制造水平和层次的关键。与此同时,数控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2003年,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教职成[2003]5号)。通知指出,根据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状况和相关行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确定优先在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开发、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这四个学科开展实践教学。

针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技术性个人和工作熟练工在我国比较匮乏,很多的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由于在教学中,学校教育只看重学生的成绩,也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按照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理念,目前的教育需要调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不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探究性。科学发展观应用到教育领域,在中职院校就突出表现为一切教育活动都应该围绕着中职学生,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该建立在能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之下。就目前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说,中职学生应该是“能文能武”,也就是说中职学生一方面应该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为此,在中职院校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形势所迫。

进入本世纪以后,国家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本课题是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下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明确工学结合的内涵,以及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旨在切实贯彻教育部职业教育文件的精神,确立“以能力为木位”的课程建设的新理念,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可以解决目前学校和企业的面临的诸多问题。

一 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可以实现理论知识与数控机床操作同步进行,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一线的操作中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强化自己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事实证明,在中职数控技术教学中,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既能促进学生的理论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就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发展状况相差很大,因为生产设备与技术的差别,不同的企业对数控技术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开发应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基础进行。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数控加工操作人员转向数控加工工艺人员、CAM自动编程人员、数控机床维修人员。对于这些技术人员的培养,职业学校要结合当地企业的特点来确定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

二 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

对于中职院校的教育来说,未来的办学模式多数是校企结合,这样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按照市场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适应社会的人才。中职院校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开展,就要求学校拓展自身的教学空间,把课堂搬到企业,让学生在真正的工作环境中去感悟工作和反思学习。近些年,很多的中职院校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工学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这就引起了国家和学校的重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成功就为进一步拓展这种教学的空间和时间提供了基础,这将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策略的改变。这就会促使职业院校走出校门,自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企业,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同时,职业院校在开展工学一体化教学的时候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也会激发学校教学模式的改变。如:职业学校虽然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因学校受到资金的限制,与之相配套的数控实习设备、设施却不足,造成学生的学习 “只知其一,不会举一反三”,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仅限于书本,甚至是一知半解。目前虽然有些学校已经增添了数控机床,但因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很快,设备硬件、软件更新换代非常快,学校很难跟上社会的变化。为此,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既解决了学校数控实习设备不足的问题,又使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实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 开发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就业。学生由“学习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转化并不是非常容易,角色转化的成功取决于学校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多少及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程度。“工学结合”一方面使学生与企业直接接触,在毕业后很容易被企业接纳,另一方面“工学结合”的教学成绩可以直接反应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能够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课程开发提供直接的依据。同时我们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工学结合是造就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基本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模式的前提条件。打造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离不开职业教育,离不开职业学校,离不开校企合作。只有输出端的职业学校与输入端的企业紧密衔接,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劳动者,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受到企业欢迎;只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6

化学工程和化学工艺范文6

(铜川市第五中学陕西铜川727007)

【摘要】“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和农村交接处,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导致了学生成长的认知环境相对复杂,学习氛围更加多元,使得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出现了日益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两极分化;成因分析;对策

Let city country student the share same slice of blue sky-city country combine two poles of a student to divide a phenomenon preliminary study

Liu Ling

【Abstract】"The city country combine a department" ground city and village hand over to connect place, politics here, economy,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have diversification, many level, region wide, more complications etc. characteristics, cause student growth of cognition the environment be opposite complications, study the atmosphere be getting more diverse and make this part student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and study the ability be not even and appeared day by day severity of two pole divide phenomenon.So, how change student´s result two pole divide phenomenon, is us each teacher problem worthy of think deeply.

【Key words】The city country combine a department;Two poles divide;Become because of analysis;Counterplan

“城乡结合部”是指处于城市和农村交接处的特殊地段。这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具有多元化、多层面、地域广、较复杂等特点,它有着复杂的社会环境、特殊的家庭背景、较滞后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成长的认知环境相对复杂,学习氛围更加多元,再加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相对轻视和放任,使得这部分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城乡结合部学生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是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当前正深深困扰着教育工作者。那么如何改变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成绩,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成绩所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是从初二开始的。下面我就分化原因和改变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1、心理和生理原因

初中学生大都在14-15岁年龄段,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是幼稚向成熟发展的时期,因此在学习活动中还经常表现出幼稚、贪玩、好动、自制力差的一面,这样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发生注意力的转移,所学的知识内容出现了间断,使今后的学习不能做好知识衔接,造成了对学习的畏难情绪。

2、来自家庭的原因

城乡结合部学校招收的是各方面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有外省市打工族、小商小贩群体的孩子们以及留守儿童。他们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及对现代教育缺乏通识,往往对孩子产生溺爱、护短,疏于管理,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

家长大多数是忙农活、忙打工、忙生意,精疲力竭的家长们,已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综合素质低,自身的能力不足于辅导孩子;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转型的原因,引起的单亲家庭特别多,对孩子的教育管理相互推诿。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和教师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让他们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教育冲突。家长对孩子缺少沟通交流,有的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使孩子幼小的心灵遭受凌辱,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3、学生自身素质和学习基础程度原因

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普遍缺失应有的抱负。一是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家庭生活普遍达到衣食无忧,孩子们不思进取,自由散漫;二是心理脆弱,抵抗能力差,家庭普遍对孩子的将来缺少培养目标,孩子吃不得苦,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随着初中阶段知识广度和难度的增加,对学生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一些数学和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如果不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补习,虽然一开始对学习很有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就感到困难了。

4、学习方法原因

在初二加了物理和几何等内容,成为初中阶段学习科目最多的一年。一些学生不知如何恰当地安排各科的学习时间,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对所学内容,没有时间消化,顾此失彼,对所学的概念和原理,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程度上,未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地记忆,久而久之影响了学习。

二、改变初中生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1、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教学实践表明:许多初中生在学习时,都存在由喜欢学到学不进去,最后厌学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跟不上教学过程的需要,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转移、缺乏毅力、自制能力差等特点,我们在教学中注意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动手动脑。同时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的特点,为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条件和意境,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恰当的表扬是激励学生很好的兴奋剂。因此,在教学中 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启发、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尤其是农村孩子的群体意识、学习意识及生活意识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2、常与家长沟通,耐心告诉他们科学的教育方式

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时教育孩子的方式很不恰当,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而教师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遇到问题首先要尊重家长,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引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正确面对孩子,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共同的爱是沟通的基础。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也对家长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辅导,通过家长学校、QQ群、微信等方式,让他们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魅力。使他们有与学校通力合作的意识,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初二学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根据初二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兴趣、性格等方面可塑性较强,我们要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习目的和意志品质教育,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另外,我们要把握时机,及时了解学生的基础,对症下药,耐心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做到所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经常练,重点知识突出练,易混易错的知识反复练,疑难知识有意练。对学生该掌握的知识不达目的不松手,达到目的也不放手。对基础差的学生密切注意他们的心理动态,并不失时机的给予相应的“关照”,防止他们由于基础差而随着学习的深入造成成绩下降。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