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景观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建筑景观设计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景观建筑学 景观建筑设计 场所精神

19 世纪后期,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词由美国“景观建筑学之父”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公园时提出。1900 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景观建筑学专业,标志着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开端。

一、何谓景观建筑学

根据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的定义,景观建筑学是一门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去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修建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学科,从业人员将本着管理和保护各类资源的态度,在大地上创造性地运用技术手段以及科学、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来规划安排所有自然和人工的景观要素,使环境满足人们的使用、审美、安全和产生愉悦心情的要求。景观建筑学关注的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既强调人类的发展又关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景观建筑学的理论研究范围很广,它更侧重从生态、社会、心理和美学方面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在实践中有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层次,这个专业的核心是研究景观环境与景观生态。

二、我国景观建筑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调研和分析,可以总结如下:(1)景观建筑学作为新兴学科,在国际上哈佛大学 1901 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个景观建筑专业,之后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少数世界著名大学也相继设置了此专业。在国内发展较晚,底子薄弱,仅有少数几所名校开设,综合来看处于起步阶段,其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力还不够。(2)设计表现与施工的衔接度不够:景观建筑设计中过于强调图纸的艺术化表现,实际空间却不尽如意。在现代的景观建筑设计中,许多设计师、规划师为了迎合社会上的现实需求,在图纸上反复推敲,极力表现平面图和效果图的美感,讲究整体和统一,力求做到完美展现,而对场地为谁服务置若罔闻,造成建成后大为逊色。(3)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彰显力度不够:由于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各种表现形式,很多景观建筑从形式出发,其设计盲目借鉴,没有对场地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在功能、定位上有所偏差,既不充分考虑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也不遵从景观建筑功能与艺术有机统一的基本原则,不伦不类的景观建筑到处遍地开花;也有些人在设计景观建筑时,缺少对场

地地域特征的科学认知与评价,由此导致了不同场地环境的景观建筑同质化的尴尬局面,造成建成使用后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对中国景观建筑学的思考

1. 挖掘场所精神

每个地域都有自身的自然特征、民俗风情、饮食习惯、社会结构和审美价值观等,它们积淀成了这个地区的场所精神。景观建筑学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设计景观建筑,这种建筑是物质形态和文化载体的共同体现,需要以自然环境和人的活动参与为基点,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把建筑所表达的意境传达出来,要求设计师对项目的各种背景和性格特征有充分的理解,然后对其提取及注入,寻找与场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需求相一致的建筑形象,从而使建筑的美具有更深的内涵,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升华。对于景观建筑艺术创作,如果没有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成分,就不可能做出有内涵的作品。分忻一下现当代成功的景观建筑设计实例,大都强调了这种场所精神的重要性。事实上,要规划设计一个景观建筑作品,如果没有传统的场所精神,没有来龙去脉,就很难能成为打动人心的艺术品。好在许多设计师已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中吸取灵感,如景观建筑大师巴拉甘的作品。他在借鉴了多元化的设计语言后,将其与墨西哥地方气候生活状态相结合,最终成功捕

获到了墨西哥本土文化的内涵。

2. 推崇生态意识

改革开放政策极大推动了城市化运动,随着经济的繁荣,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相伴而生。在脆弱的生态系统面前,我国已开始逐步意识到生态观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将生态思想引入当代景观建筑学中,在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使景观建筑系统中诸要素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应当是景观建筑所追求的更高境界。景观建筑生态观应当把人类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份子来思考,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设计思维进行系统分析和整体规划,以多角度评价其整体价值,来实现人工构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是国内比较典型的对原有旧厂址的改造工程,经过精心设计后,使保留着的厂房和各种设施成为极具有欣赏价值的生态景观建筑。

3.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多维度和多空间的发展理念,反映在现代景观建筑学领域中,则是一个以提高人类生存状态为基础,探索如何更好利用各种资源的前瞻性设计理念,已成为景观建筑学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设计中应将其作为战略并加以运用。景观建筑可持续性包括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之间辩证统一的动态的发展,该理念在协调现实与未来、功能与精神、人与自然等多种矛盾上有重要作用。代表作品有景观建筑师理查德・哈格承担的建于 1906 年的以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废弃空间进行改造的西雅图煤气厂项目,成功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四、 结语

当前,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景观建筑学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和巨大的挑战。因此,现代景观建筑学的发展需在正视现状的基础上尤其要做到真正地去理解和运用场所精神和历史文脉,同时结合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以促进这一学科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建,崔珩.关于中国景观建筑专业教育的思考[J].新建筑,2005(3):31.

[2]逯海勇.现代景观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3]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韩效.景观建筑学对中国景观设计发展状况的思考[J].四川建筑,2004,24(2):18.

[5]王胜永.景观建筑[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字:古代园林 现代景观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古代园林设计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

古代园林设计以独具匠心的设计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实现手法,富于环境寓意的审美思想展现于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手法对园林整体美观有深远影响。

1.审美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建筑功能并重

现代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艺术,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景观设计形式语言使现代园林建筑既含有古典园林某些特征,又要表现其创造性。现代园林设计更注重对古代园林的设计方法概括,解构,变体,重构等方式,完成空间转换。

例如: 苏州博物馆馆屋顶设计灵感自身来源于苏州传统坡顶景观飞檐翘角设计和细致入微的建筑内部呈现。然而,新的屋顶在包含古典园林设计灵感同时又被科技重新诠释,演变成一种奇妙的现代几何效果。

( 2) 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都十分强调其园林意境塑造,中国古代园林的所有手法,都包含各种意境的传达;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

态环境的同时,更营造出浓厚的园林意境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传承,以增强居住空间艺术感,提升整个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特色。

例如: 毗邻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的喜玛拉雅中心即是将山水园林的意境韵味结合现代建筑感充分融入到建筑本身中去。建筑设计和整体景观设计理念更加抽象化,仅灌输了山水园林精神,是用现代建筑艺术美诠释古代园林设计意境美,回归自然,表现自然,充分展示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完美统一;而柱体中的贯穿孔则传达天地之间的沟通,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充分融汇东方哲学与东方智慧的创意。

( 3) 设计手法的传承

古代园林的造景手法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园林景点设计提供给游人一个美的环境,创造一种独特意境,中国古代园林造景设计常用手法包括: 主景、配景、夹景、分景、隔景、漏景、填景、借景等。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共设计两幢实体建筑,其一:北京香山饭店将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完美嫁接。此外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仍然以古代江南园林为设计思想,表现出对江南园林的独特厚爱,总部大厦大堂中央,明净的水池里金鱼游动,顽石戏水,厅内圆洞式大门采用园林手法,使其感到特有的东方韵味。

(4) 古代园林独特创作思维运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田园为创作摹本,设计者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建筑中,成就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洞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是古代园林创作设计思想源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释放自然的过程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切身体验加以浓缩囊括后再用自然元素表现呈现的过程。

二: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城市空间活动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出基本人文情怀。根据各阶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各人群需要空间。人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应随着需求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应适应时代变化需求。

2 尊重自然原则

自然环境与人工塑造设计,是贯穿景观设计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通过人类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这是景观设计形式、设计风格、设计类型的衡量标准,亦是现代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所应必备要素。

3 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原则

任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均有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特征。如何凸显城市园林地域文化特征,表达城市发展特性,这是设计首要原则。因此,不能盲目把巴黎景观搬至北京,上海,会对城市地域性和民族文化造成不同程度冲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根据需要从各地域民族文化实际出发,尊重环境特性,在造型、材质、色调以及整体景观规划上进行城市特征的处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之处。

三: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呈现方法

1. 景观设计与建筑环境设计相协调

在进行实际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景观应与建筑环境达到统一效果,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紧密配合,特别是建筑设计早期阶段。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与周边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使建筑与周边景观密切结合,同时,让景观充满新意、这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设计要素。

2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同时,种植物更是充分呈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

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应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的复层结构,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尽量保持在1:3:6左右。 而以往的实践过程也表明,在耗水量方面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在生态效益上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园林宜根据草,灌,乔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3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除在园林环境,种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加强养护人员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知识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达到节约用水,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沛林等《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1998 年第1 期。

[2]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现代景观;继承与发扬

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

1.1古典园林造景艺术是视觉空间艺术

古典园林设计首先必须有空间,然后还要具备中国的传统古典元素。在自然界,人们只能从物质空间中感受到它的存在,而古典园林空间正是在既定的空间上进行经营、分割,融合古典元素并进而深化空间,拓展空间,从而在有限的园林宅间中创造出无限的精神空间。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构造,主要是在自然山水基础上,辅以人工的宫、廊、楼、阁等建筑元素,以人工手段效仿自然并融合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其中透视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人文思想,特别是诗、词、绘画的思想境界。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对空间的经营方式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传承分不开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包含了广泛的内容,不仅限于园中的实在物质景观。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进行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于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艺术特色在于含蓄抒情、富于绘画美,其妙在曲、欲露先藏,营造出循序渐进的空间组织。动静结合、虚实对比、承上启下、引人入胜、渐入佳境的空间组织手法和空间的曲折变化,园中园式的空间布局原则常常将园林整体分隔成许多不同形状,不同尺度和不同个性的空间,并将形成空间的诸要素揉合在一起,参差交错、互相掩映,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等分割成若干片段,分别表现,使人看到空间局部交错,以形成丰富的似乎没有尽头的景观。

2.现代景观设计法则

景观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的空间形态和质量,它给人们提供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生存空间。如何处理好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相互协调关系,创造出融自然、历史、人文、科学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对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是关键。园林设计就是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的布局、植物的栽植从而营造出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如何才能创造出科学合理、优美协调的园林景观?除应综合考虑建筑功能、环境条件外,还应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即“比例与尺度、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均衡与稳定、多样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它也是园林设计的布局法则。园林设计理念对景观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不再局限于人居空间和环境,要把点缀与美化的功能相结合,注重景观设计文化的内涵,塑造文化灵魂,充分发挥园林提供直接产品的功能与效益。在设计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布局构景法则,才能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的整合,从而增强园林景观的表现力,创造出优美合理、新颖独特的园林景观。

3.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创新演变

3.1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的成就和独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并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人为地加工、提炼和创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独特风格。

3.2生存环境倒逼创新演变

建筑物是人类生活功能的主体,作为山水、植物是其主体的背景和衬托,也是建筑物功能的延伸和发展,缺少山水植物景观,城市中的建筑物就缺少了生气。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 徽州古民居 景观设计 周边环境 历史建筑保护

一、古徽居保护的前提

1.1 古徽居保护的目的及其限制因素

古徽居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体现的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更在于其承载的当地的历史文化。因为前者可以通过测绘来记录重现,而后者具有历史性与地方性,不可复制。所以,古徽居保护的目的重点是保护和发展当地的历史文化。

一些古徽居的特点也是保护中的限制因素。环山抱水的徽州村落大多交通不便。而木结构的建筑需要人的使用才能避免由缺少通风和日晒引起的腐朽衰败。另外,不同村落保存的完整程度不同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1.2 古徽居保护的方式

通过以上分析,对古徽居的保护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旅游开发:对交通便利的村落进行修复改善,将古徽居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并利用经营利润养护古徽居。

(2)修缮维护:对交通不便的村落进行恢复性修缮,使其满足居民现代生活方式。

(3)异地搬迁:是具有过渡性的保护方式,只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无奈选择,必须谨慎对待。

二、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作用及价值标准

2.1 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作用

根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发表的《西安宣言》,古建筑的周边环境是形成古建筑历史文化意义的重要有机的一部分。

通过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对保存完好的原生环境进行梳理、还原,还能对已被破坏的原生环境进行改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古徽居保护项目的品质。

2.2 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价值标准

评价景观设计的优劣主要从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三个方面综合评定。优秀的景观设计应该以项目的性质为前提,偏重一个或两个价值方向,在三价体系中取得平衡。

古徽居保护中的景观设计以保护和发展徽州历史文化为出发点,而注重“场所精神”正是所有景观美学理念所一致认同的;从结构特点与保护方式来看,古徽居保护不单需要人的使用,还要注意经济成本。因此,评价古徽居保护中的景观设计,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是主要标准。

三、对古徽居保护中景观设计的分析和探索

3.1 旅游开发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采取旅游开发方式的古徽居村落一般交通便利。根据村落保存现状,又可以分两种模式进行旅游开发。

(1) 并列分置

并列分置模式主要应用于保存完整的村落,就是将为旅游配套产生的新空间原有的村落空间分离开,通过新旧对话使两者产生联系,解决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间的矛盾。

从美学价值上看,新旧空间应该有一定距离并且有明显的不同,以体现对“场所精神”的尊重。从社会价值上看,村落中应适当增加可以满足旅游和居民生活需求的设施。并列分置模式已经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此不作赘述。

(2) 片段共生

目前对已破坏的古徽居进行保护时,仍停留在“修旧如旧”的层面。对于具有历史遗产价值的古徽居采取这种保护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古徽居理解历史。但对于普通民居,如果片面强调“修旧如旧”,只会进一步的破坏其承载的历史信息,使其成为一句与历史割裂的躯壳。

“修旧如旧”可以发展出“整新如旧”,即对新建的民居进行粉饰,以达到外表上与周边的古徽居协调的效果。这种仿古的新建筑会湮没古徽居的原真性,造成对古徽居历史价值的误读。

这两种观点都体现出一种静态的历史观,将古徽居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价值简单理解为表面形式,而看不到历史的发展,也看不到历史与当下的联系。

片段共生正是利用当下的技术手段,通过“蒙太奇式”的艺术拼贴手法,将历史遗存与新建部分穿插起来,以现代人的视角对古徽居进行叙述、解构、重建和发展,使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产生互利共生的联系。片段共生的保护方式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更是一种对当下地方文化的探索与传承。

3.2 修缮维护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对于交通不便的村落一般采取修缮维护的保护方式。从美学价值上看,对“场所精神”的挖掘与发展仍然是评价标准。从社会价值上看,由于修缮维护方式有投入高、难度大、社会影响小的特点,而且只需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所以更突出经济性。因此,修缮维护方式中的景观设计应该注意使用“乡土主义”的设计方式。

3.3 异地搬迁方式中的景观设计

异地搬迁是一个敏感而又无奈的话题,这种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古徽居与其周边环境割裂开来。同时,在拆卸和重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古徽居的岁月痕迹和历史信息造成损害。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异地搬迁实际上是以牺牲美学价值来满足社会价值。支持者一般持两个理由:被破坏的古民居没有完整保存价值;就地保护难度大。

但这两个理由都不充分。认为被破坏的古徽居没有保存价值,又是犯了静态历史观的错误。所谓的“破坏”就是建筑在历史空间中的消极发展,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变消极为积极,这样才是延续了徽州文化的生命。至于就地保护难度大的理由就更站不住脚了。作为异地搬迁最成功实例的潜口民宅,其建成前后共历经十余年,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难道这种“原拆原建,修旧如旧”的异地搬迁比就地保护来得容易么?

结论

古徽居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景观设计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既被动的服务于古徽居保护,又主动的为古徽居保护指明方向。同时,应该以发展的历史观对待古建筑,不要只将古建筑当做博物馆中的标本。应该大胆地使用当下的技术手段,这样才能给古徽居注入新的生命力,继续发扬徽州的地方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卫.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新旧空间关联理论及模式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唐军. 追问百年――西方景观建筑学的价值批判.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姜长征, 夏娃, 翟云. 对皖南古民居原真性保护的思考.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5, 13(01)

[3] 宋言奇. 城市历史建筑周边环境的设计. 城市问题. 2003, 06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5

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特点

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观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2)园景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3)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4)巧妙的空间处理手法。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的要素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如下: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既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

2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古典园林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

1)形式的现代借用。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形式呈现上升为一种概念化的,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功能并重,主动式的形式语言。使现代建筑既含有传统建筑的某些特征,又要保持与其的距离,表现出创造性。这牵涉到对传统形式的概括,变体,解构,重构等方式,完成形式上的“差异性转变”。如:苏州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科技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

2)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传统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手法,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因此,借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建筑的文化品位。例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心,毗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喜玛拉雅中心”就是将山水园林的意境融入到建筑中去。只不过建筑设计理念更加抽象化,只是灌输了山水园林的精神,就像苏州园林只是江南文人把江南山水融入自己的家园一样。“喜玛拉雅中心”超越了文人造园,是用现代建筑直接回归自然,表现自然,希望让都市人能生活在自然之中。于是出现了喜玛拉雅中心最独特的“林”的部分。它象征自然,而上面是现代建筑,其上又有一个空中花园,这样就把园林变得立体了。它的设计者矶崎新是在用完全抽象的理念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升华了立体山水园林的概念。喜玛拉雅中心较高的部分是“林”的两边,那仿如古代玉琮造型的正方体,是证大喜玛拉雅酒店。它们内圆外方,象征天与地,柱体中的贯穿孔则传达天与地之间的沟通,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些都融汇着东方哲学与智慧的创意。

3)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景点是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园林景点提供游人一个美的环境,创造一种意境,给游人一种精神享受。以山林、水体、建筑、地面、声响、天象和气象等因素为素材,巧运匠心、反复推敲,组织成为优美的园林环境。中国古典园林造景常用的手法有:主景、配景、对景、夹景、分景、隔景、框景、漏景、添景、借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共设计了两幢建筑,北京香山饭店是将中国的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进行了完美的嫁接,为此赢得巨大声誉。另一个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设计,它仍然表现出对江南园林的厚爱。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大堂中央,一方明净的水池里金鱼游动,顽石戏水,大堂两侧高大的翠竹使庭院增芳;光线从大堂屋顶的玻璃天窗倾斜而下,厅内圆洞式大门采用简洁手法,使人感到其特有的东方韵味。

4)古典园林创作思维的运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过对自然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中,成就了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熟悉大自然应是古典园林创作设计的基本源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师法自然的过程就是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亲身体验加以浓缩概括、提纯典型化后再用自然元素表达出来分享给大家的过程。

古建筑景观设计范文6

关键词:风景园林;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塞外江南景色;西宁;建筑设计

Abstract:This thesis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on the South classical garden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Xining such northwest subject botanical garden's application. Through to the Jiangnan garden and the classical garden architectur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thought that the architecture is deciding a botanical garden disposition and the appearance to a great exten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in the Xining Huangshui forest park subject campus “Jiangnan scenery beyond the Great Wall”in the group scenery design, combin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andscape and take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needs, to form the South classic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eflects the unique scenery beyond the Great Wall Gangnam, has made some beneficial attempts in the theory discussion and the concrete landscape design, has achieved the more satisfied landscape effect.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south classical garden architectural; jiangnan scenery beyond the Great Wall; Xining; archite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8)09-0118-02

1前言

西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环境独特的城市,具有鲜明的西北高原城市风光。它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平均海拔2168~2339m,日照时间长、气温温凉,素有“中国夏都”之美称。它又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特色和地方特色。

西宁市湟水森林公园位于大南山风景区湟水林场,根据《西宁市湟水森林公园详细规划》,于2006年3月对黄河情结主题园区进行深化设计。依照“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1]这一思想,将主题园区相地于公园北麓相对平坦的林场办公和育苗区域内,总占地面积14hm2。

该园区旨在用不同的园林要素体现青海黄河源头独特的地域性景观,是森林公园的核心区。其中,“塞外江南”组景如何得以恰当地体现和表达,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计成曾言:“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沈元禄亦谓“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均说明了建筑在园林中的主导作用。可以认为,建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园林的性格和面貌。因之,“塞外江南”以几组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秉承塞外风、再现江南情,体现独具特色的塞外江南景色;同时,大门及办公等建筑的形式也借鉴江南古典建筑元素风格,在这个园区,使江南风情与大漠风光融为一体。

本文仅就江南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在诸如西宁这样的西北主题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及探讨。

2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特征分析

2.1 古典园林建筑的重要性

中国的造园艺术融自然与建筑于一炉,以建筑来衬托自然,更显自然的壮丽[2]。

江南园林所反映的园林观表明:园林是人为的自然环境,它具有明确的园居实用的功能性质,因此造园中非但不予回避人工的建筑处理,反而突出自然创造中的建筑趣味,利用两者对比、烘托达到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3]。

2.2 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

园林建筑与环境的结合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园林建筑体量宁小勿大。

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

2.3 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2.3.1建筑形式表现含蓄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

2.3.2平面布局简明有序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体建筑和一些围廊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2.3.3地域文化不同,南北建筑迥异

中国南北的差异,造成园林建筑在建造法式、建筑色彩、建筑细部等风格上也迥异。这一点在承德避暑山庄中表现尤为明显。

3主题园区中江南园林建筑的设计

3.1建筑总体设计的把握

3.1.1注重景观元素的平面布局

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因此它既是观赏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4]。因此,园区总体布局基本以水体为中心,周围散点布置各类景观元素,既有江南园林中常有的回游形式,又充分满足园区景观的均好性。不同的建筑形式散布在山水之间,相互呼应,又相互成景。

所有建筑用于观赏对象最为明显,方式也多,各个建筑可以相互构成对景,使全园在构图上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1.2仔细推敲建筑的尺度

江南园林由于地段狭隘,多处于市井之内,一般山水景象尺度很小,故要求园林建筑也缩小尺度而与之相适应,尤其是以观赏为主的建筑,就更加注重尺度的设计。但在本案西北园林开放的空间环境中,为与所处的环境相协调,在建筑尺度设计上都适度放大,与大山大水的环境相适应。

3.1.3处理好两种关系――看与被看、俯视与仰视

处于园林之中的建筑物,一般都应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被看,一是看。即使一亭一榭,只有巧妙地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地体现出各种视觉的制约性。本次设计中充分考虑了这个原理,在重檐六角亭和水榭的布局定位及竖向设计上将看与被看的关系完美地体现。

园林建筑既然讲求利用地形的起伏以使其具有高低错落的变化,人在其中必然会时而登高,时而就低。登临制高点的重檐六角亭时不仅视野开阔,而且自上向下俯视,摄取了整体的效果,恰有“一览众山小”感觉。反之,自低处水榭或亭廊组合处向重檐六角亭仰视,又平添了许多情趣。

正如《园冶》中“高方欲就亭台”,极其深刻地把仰视与俯视、看与被看这两种观赏效果统一考虑。本案中的几组园林建筑从建成效果来讲,不仅从被看的方面讲获得了极好的仰视效果,而且从看的方面讲又可提供一种特殊的观赏角度即自上向下的俯视全园景物。笔者认为,园区园林建筑布局与竖向设计的成功之处关键在于深刻领会并处理好了看与被看、俯视与仰视的关系(见图1、图2)。

3.1.4精心选择建筑的色彩

江南园林较为淡雅,粉墙黛瓦,木作不施彩绘,一般为栗色或深棕色为主,这种调和、稳定、偏冷的色调,与江南的自然环境是调和的。在西北,气候偏冷,冬季时间长且色彩较为单调,为弥补北方冬季枯燥的色彩,建筑需要采用较为温暖的色调来点缀环境,更好的烘托气氛,因此,本案在江南园林建筑形式基础上对几组园林建筑采用了彩色琉璃瓦作为屋顶装饰,木作施以朱色及彩绘,浓妆点缀来丰富冬季的色彩。

3.2主题园区中园林建筑的具体设计

3.2.1 江南古典园林建筑

亭――重檐六角亭,将其布局在本景区较南面的制高点。游人在周边一带眺望它,或者置于其中俯瞰全园,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让它成为观赏视觉焦点,增强建筑感染力,设计时力求使建筑达到一定体量:一方面,在平面尺寸上较一般亭子适度放大,使与周边环境尺寸协调,另一方面,在高度上也处理为两层,使其本身的绝对高度加大。并凭借自然地势,抬高建筑物的空间位置,以达到理想的视觉景观效果。

榭――江南园林中的榭大都小巧玲珑、精致开敞。为适应园区较为开敞的空间,本案设计中将一般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水榭尺寸适度放大。作为临水建筑,形象与周围环境妥贴结合至关重要。将其布局于园区西侧的开阔水面旁,便于游人吸纳冬日的阳光,又可以利用水中倒影,使建筑形象更加美丽。自入口景观道路尽端广场向水榭眺望,建筑与倒影尽现眼前,碧水如镜,水榭似临波荡漾的画船。而自水榭内,亦可将水池周边景观一一欣赏。

亭廊组合――本案在园区的西北角造微地形,于其南侧的平地中建一组亭廊组合,曲折的双面空廊将六角亭和四角歇山亭连接。该组合在园林中变化不大,而且组合紧凑,其中曲廊既起到联系空间,同时又划分空间的双重作用;从而使空间彼此独立,又彼此穿插。同时还能收纳廊外的景色,来扩大建筑内部的空间,使整组建筑更加丰富有趣(见图3)。

3.2.2办公楼及公厕园林建筑

二层办公楼和公厕虽不属于游览范围,但作为视觉所及的对象,其形态对公园的性格和面貌也有直接影响,又因其体量较大,不宜轻易遮挡,很有必要在建筑风格上与景观建筑统一。因此,以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结合民居的形式进行设计,采用一二层错落起翘的飞檐、变换的花窗形状、整体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使其融合在整个公园环境中。

3.2.3主入口大门园林建筑

大门作为景区的入口形象并兼收售门票,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同时,至关重要的是建筑形式要与环境相协调。具体而言,就是建筑形式要反映公园的风格,体量也要适宜,不能遮挡园内太多的自然景观。设计时将江南古典园林建筑的元素综合运用于大门形式,抽取回廊、马头墙、斗拱、花格等传统元素,加以提炼和组合,注重对色彩、材料、质感的把握,充分利用现有环境,使入口区融于山脚的大背景中(见图4)。

4结束语

中国南北、东西差异均很大,如何在像西宁这样的塞外区域建造江南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我们只能说在理论探讨和具体设计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经过建设方、设计者、施工队的共同努力,本园已顺利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一座“塞外江南”式的园林已呈现在人们眼前。从现场效果来看,黄河情结主题园景区具有较为浓郁的江南风情,尤其是园林建筑很好地体现了希望达到的江南园林的风格。由于种种原因,不可避免地在个别细节上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有待于在今后的设计中不断总结和改进。

【注:本文中部分实景照片由涂秋风副总工程师提供、项目组所有同仁的辛勤付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 [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2] 章元凤编著,陈植校阅.造园八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 杨鸿勋著.江南园林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