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园林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园林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园林设计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表现;丰富

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东方文化中独特的瑰宝,不仅具有多样性、题材广、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其语言资源也非常丰富,特别是被誉为最有代表性“典籍”的吉祥图形符号最典型性。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加富有时代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在改造和创造世界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艺术精华。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人类不断完善生命力的自由表现。

2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全盘照抄的“拿来主义”不可取

现代园林设计师的“崇洋”,导致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发展缓慢。设计师全盘照搬西方园林设计理念,完全抛弃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致使中国园林设计完全被“西化”,再难找到传统园林的影子,审美情趣需求、建造材料、设计布局等也因此产生很大变化。

2.2学习借鉴成功的经验

无论是学习西方园林设计理念,还是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经验,即使其富含创造性和创新性,并被大众所接受,但是设计者不能忽视设计作品应代表和表达的东西,及其创造出的意境。中国独特的文化有很大同化性、包容性,基于文化、经济和理念的差异,注定了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无法保持原滋原味和纯粹,也许不久的将来,进入中国的西方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也会转变成传统的一部分。

2.3有选择性地继承传统

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发扬珍贵的传统文化。我们通常只看到传统表现形式,对传统本质的认识还不够。随着园林设计的领域愈来愈多,我们不应仅停留在对古典园林的表面研究上,应更深入分析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表现手法等深层次的东西。跳出被古典园林束缚的圈子,以发展的眼光,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作品。优秀的园林作品让观赏者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到中国园林特有的意境和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3现代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3.1汉字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被广泛应用于设计领域中。基于汉字内涵深渊、造型独特的特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很多设计师都对形的借鉴、势的传承、意的延续方面运用了传统汉字。通常将汉字刻于墙壁上、镌于砖墙中、书写于树木中,用作景名、匾名、陶情写性。汉字在园林景观环境小品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形象植入法、点缀修饰法、变形夸张法、寓意象征法。汉字在地景设计中的应用是整个空间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良好的发掘空间。园林景观中借汉字元素的应用,抒发人们对美的感受和审美情怀,诗化的表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江南园林风格,在环廊立面或设施表面镌刻叠篆文字,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憧憬,寄托于独特的建筑语言中。

3.2传统绘画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绘画和园林景观设计对构图布局的讲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意境营造、空间结构设计和植物造景方面,现代园林设计可以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原理,采用水上放莲、高山栽松、岸旁植柳等中国画中的植物配置固定模式,直接或间接地融入绘画元素,有助于提升景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充分体现了传统绘画原理的非深圳万科第五园莫属,充满变化的布局和谐而统一,高低不同、长短相异的白墙,虚实有别,与屋宇、林木、山石的构建,巧妙地融合传统与现代,呈现独特的风格。

3.3传统图案纹样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多彩,有人物纹、花鸟纹、窍曲纹等,悠久的历史沉淀形成了现在中国特有的艺术体系,彰显着独特的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图案纹样的出现频率很高。“回形纹”也被应用于万科第五园的喷水池造型中,起到直中见曲的对比效果,水纹一圈圈扩散的特征与回形纹由内而外的“渐增”模式相对应。水池曲折的坚硬造型与柔软的水体互相衬托,意味悠长。

4结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不同的外来文化之间进行相互融合,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取长补短,尊重传统和文化差异,并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的园林设计,更好地挖掘民族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相互融合再生后,创造出饱含中国气息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李磊.探究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5(2)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2

关键词:现代园林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

1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

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明朝时有一学子赶考,在佛山南郊一条河涌上乘船渡过时,被大雨淋湿而大病一场,为此许下宏愿,若中举则一定要在此修桥,免去百姓过渡不便和风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举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通济桥”,该桥成为佛山八景之一。后来自明代开始,渐渐形成了“行通济”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一手举着小风车,一手拿着用红纸扎的生菜,由北向南从通济桥上漫步而过,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2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3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需要为现实的伦理秩服务。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通称,在中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灵,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囿,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又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地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这里边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4传统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道器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批把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屈原的《离骚》就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松柏的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常绿延年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的审美意象,“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竹为“三教”共赏之物,唐张九龄称赞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子清高、正直的性格为文人雅士所倾慕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化身。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花木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志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意味。

5哲学辨证观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二挖掘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寻觅传统文化的足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

2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3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4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三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

1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

(1)转化。指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在中山歧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歧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造船厂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厂房、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涂上鲜红的色彩,成为一个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的构成主义雕塑作品。

(2)重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有时会将其重现。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借鉴。在园林设计中,对其它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的借鉴是允许的,更是普遍和常见的,首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在借鉴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更多的是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艺术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园林设计师对园林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出现了如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新的园林形式和风格。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从一些建筑、构筑物、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

(4)保留。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们就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而在园林设计时,场地中往往留有历史的一些痕迹,我们有时要依附它们来保留记忆或了解历史。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会保留场地中遗留的一些建筑物,如房屋、园林、工业厂房、牌坊、碑文、古井、桥、寺庙、雕塑、陵墓等等。如上海浦东中央绿地公园建设中,就特地保留了一座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今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陈列室。

2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意义

(1)增加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现代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园林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能增加园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2)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因为其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不仅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

四结语

城市园林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中的建筑、街道等,在自然和人文背景下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观,影响或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形成,无疑是一代代人继承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淀的过程。从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看到了民风民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社会人伦观的体现以及哲学辨证观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渗透了活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贡宇:《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族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中国园林》,2003年第7期。

[2]李岚:《文化的表达与挖掘———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文倾向性分析》,《规划师》,2001年第6期。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3

关键词:传统园林设计;风水;应用

风水三大原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活动范围和活动的方式明显发生了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占了其他生物群体的发展空间,造成了生态圈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随着人们能动性的增强而不断加剧,给整个地球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在此种情况下,重拾我国风水理论传统文化,并以此来指导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成。

一、风水三大原则简介

风水是人们在选择居住位置以及进行社会活动时的凭借,其最早记载于《葬书》中:“气成风则散,届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在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中应用得比较普遍,其具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以及五行相生相克三大基本原则。“天人合一”原则主要是先辈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合为一体的,其在风水学中体现就是在发展人类自身时,要兼顾整个自然的发展。否则天道自然就会与人类产生冲突和矛盾,人类也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这种思想逐渐被应用于我国的传统园林设计,并逐步成为了建筑设计、建筑审美共同遵循的准则。“阴阳平衡”原则是指在进行居住环境择取时,要依山傍水,山水平衡,这样才能将“生气”置于日常生活中,适应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中的五行主要是指金木水火土,在古人看来,自然中所发生的所有现象都是这五行运动变化的结果。五行既相生又相克,在进行园林设计时,要严格遵循五行规律。

二、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风水三大原则的具体应用分析

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体现得比较明显的有建筑物故宫,故宫是我国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传统园林建筑群,其布局与天人合一原则紧密相连。根据风水学中天人合一原则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故宫的修建不仅遵循了古代天文学家对天空的认识规律,将皇帝居住的园林按照星宿来布局,并且将其命名为紫禁城,分布于园林建筑群的中间,形成环抱之势。明朝永乐大帝年间开始修建故宫,这不仅与当时的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紧密相关,而且与其倡导的理学文化密切相连。在故宫的修建过程中,其使用了三种不同的颜色,并用这些不同的颜色寄寓了不同的含义。其中,黄色主要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并将其用于修建屋顶,蓝色与红色分别代表的是护城河和围墙。这种颜色上的布局是古建筑设计者按照天人合一原则进行的,将向天学习和顺应天道作为进行园林设计的不二法则。此外,天人合一原则在故宫的选址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将故宫修建于北京,这主要是由于北京地处山水环绕之中,北京的北边、东边、西边分别是燕山、泰山、华山和嵩山以及南岳衡山。并且有黄河长江两大河流水系为其玉带,这种对地形地貌的高度探查和认识,能够有效地将天人合一原则中的技巧用于自然与人类的协调发展,满足古时人对天的敬畏、尊重要求。阴阳平衡是我国进行传统园林设计的另一大准则要求。在古建筑设计者看来,在进行园林建筑选址时,要将来龙、立向、暗砂、水口、明堂以及四灵具备知识理论用于其中。并且其所选择的地址要处于山水相交之处,以达到阴阳平衡、风水格局理想的状态。以我国的江南园林为例,其园林建筑虽然占用的面积少,但其通过合理地运用阴阳平衡原则,对园林进行空间层次上的设计。不仅使得园林的空间秩序曲折巧妙,景观内涵丰富,景致细腻高深莫测,而且不同构景手法的运用带给了江南园林建筑一种阴阳和谐、动静相宜之美。五行相生相克原则是我国风水学中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其是古代智慧贤人认识宇宙的主要方式方法。通常而言,其采用的手法是阴阳五行和八卦九宫,这两种手法能够对天地万物进行性质上的区分,并强化和提升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五行相生相克的宇宙图式是古时进行园林设计,把握经营宅居环境的主要风水学原则之一,其在众多的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均有体现。比如,我国的园林建筑代表故宫,其在进行武英殿、文华殿、万春亭、千秋亭、武楼以及体仁阁等宫廷建筑设计时,均运用了五行相生相克原则。使得这些建筑在位置布局、高低错落等方面均隐喻了相生相克之意。三、结束语风水三大原则在我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运用得也比较广泛。在当前的经济和生态发展要求下,可以重拾风水三大原则对建筑物的应用和影响,以丰富我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内涵,并促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堂启.论风水三大原则与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关系[J].安徽建筑,2009,01:18-19.

[2]原丹丹.浅探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4

【关键词】中国传统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应用

1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称,历史文化如同一块瑰宝传承着人类智慧诞生的艺术结晶。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炙手可热,促使更多的设计家在现代园林基础的创作上注入传统的古典元素,用别具一格的眼光采用经典的元素,把现代园林的建设和传统文化合二为一,展现了别致的景观风格,打造出不一样的中国风设计,这既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闪耀的光点,又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2有关我国传统元素的概述

我国的传统元素的构成源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艺术文化,在园林设计中,传统元素是由中国文化不断演变而诞生出的外化形式,例如,我们熟知的皮影、剪纸、书法、绘画、雕刻、八卦等各类传统符号。中国传统元素讲究刚柔并济、寓意吉祥、内涵深厚等特点,更多的传统元素离不开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熏陶,在融入传统元素设计的同时,应兼具中儒交流的精髓和实际的文化习俗,让传统元素走在顶端的同时又能接地气,充分体现本土文化风气。我国古代遗留下的园林建筑都有鲜明的特征值得我们探讨分析,例如,在朝为官,豪放有志者则偏好大开大合的园林设计,具有贵气满堂的气息;功名不达,力不从心的文人雅士,则追求园林中的意境之感,诗情画意是少不了的;腰缠满贯的商人,则偏好园林的设计一定要富贵化、吉利化,多用牡丹、静水等表明他们向往富裕、宁静的生活[1]。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分析

在重视传承历史文化的今天,独特的个性设计是现代园林形成追捧的热潮。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琳琅满目,把这些传承经典的古典元素融入现代园林设计中,既可以直观地展现传统文化历史,又使打造后的园林彰显古色古香的韵味,透露出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虽然目前的园林景观设计已达到了较好的层次,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设计风格太大众化,模仿成分过多,设计个特性化的点太少,与人们生活实际的要求南辕北辙。产生这种现状主要有2方面原因:(1)目前,很多园林设计者过于崇洋,为了追求国际热潮,把在国外学到的设计理念强行注入中国园林设计中。盲目地效仿只会与原设计目标适得其反,特别是大草坪和欧陆风等设计,完全是照搬过来的设计方案,并没有真正地结合实际环境和人们的需求,导致设计的作品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反而缺乏特色理念,严重阻碍了园林景观设计的未来发展;(2)部分设计师有考虑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中得以体现的意识,但缺乏对它的重视性和探讨性,加上缺少方法,仍旧只是模仿和照搬,同样的传统元素一直被重复使用,最终出现的作品缺少灵魂和风格让人敬而远之[2]。

4我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包含的艺术成分花样百出,例如,汉字、书法、绘画、雕刻等,传统艺术的形成包含了中华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智慧和热情,这些伟大的设计与园林景观元素的融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精致小巧的私人别院,到自由磅礴的皇室园林,从委婉秀丽的南方园林到大气庄严的北方园林,都淋漓尽致地绽放出传统文化富含的底蕴。特别在技术发展、科技进步的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尽展风姿和魅力。

4.1把握好以主辅调的设计原则

在执行设计原则时,应以中国元素为主调进行设计,突出园林景观传统化的整体特征,在更多的西方元素中体现传统元素。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的,西方主要以神圣的神本思想为主,着重凸显的是人文精神;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主要以彰显人与自然的协调性为主,以和谐为美。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国的设计手段更应以实效性为目标,在设计作品中能充分展现传统风情。在执行设计原则时,应以中国元素为辅调设计。传统元素不仅是单纯的理论上的展现方式,更多的是表现出实质性的效果。在我国园林设计中,设计师讲究“虚实结合”,设计上更多会采用树叶、鲜花等做辅助陪衬,体现虚与实交叉呼应的情境,以虚实配合、主辅搭配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情境汇合的美妙场景,不仅让人更留心这一景的美,更能身临其境地触碰到传统元素的存在意义[3]。

4.2设计理念与传统蕴意相符合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讲究对环境、场景、意境的青睐,每一个小小的细节的设计或许都与古文诗词、水墨绘画息息相通。在园林建筑的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师会采用中国国画中留白这一技术手法,便给园林增添了几份诗情画意。例如,在河流边斑斓多姿的花丛中正有一处小亭亭亭玉立,河流便正是这次设计中的留白,让我们不禁想到“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一美轮美奂的场景。由此可见,园林建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是抒写诗情的好策略。

4.3传统色彩渲染出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

在中国颜色史中,颜色可谓是变化莫千,中国画中很多颜色的名称都是以常见的植物外观色命名,直观地展现水墨画中颜色的韵意,同时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斑斓色彩,例如,石青、朱砂、曙红、珞黄等都是园林设计中常见的色块运用,色彩的搭配与建筑物的嵌入正是构建出别具一格的景观的重要成分,根据每个园林景观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周围建筑等因素,选择不一样的代表性色彩,打造出喜庆、清凉、热闹、严肃等各种景观氛围。例如,地标性建筑物的亭台楼阁适合运用红、黄、蓝这种暖色调呈现出积极向上、祥和的视觉感受,再利用靛青作辅调对柱子、墙壁或者装饰物进行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历经几千年的生活习性、思想理念、文化创作正是冲击着现代设计的一道清渠。在设计过程中应把握以人为本的和谐体系,顺应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的相关政策,在造景手法上要懂得取舍,多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迎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生活习性,拿捏当下的审美观点,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贴合中国式生活、审美情趣方面,打造中国式情景交融的传统景致。

【参考文献】

【1】凤秀娟.针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四川水泥,2016(11):326.

【2】孙晓斐.试论我国风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弊端和改进措施[J].中国林业产业,2016(12):44.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5

现在都市人群的生活比较单一,三点一式外加一游玩,即工作、路上、家庭、假期游玩。快节奏的生活也使得城市景观设计简单流畅,大致分为3种: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面状景观规划设计。这与传统的园林景观相比,传统的园林设计就显得过于复杂化、专业化。即使是居住环境的景观,也很难做到如此复杂的园林设计,如果都市景观严格按照传统园林设计很明显是行不通的。对于城市景观的建设,我们只能取传统景观与城市景观相融合的那一部分。在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上,可以多用传统的园林建设,小区建设主要是便利人们的生活,结合居住区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体现中国大家庭式的快乐气氛,建立具有人情味的聚集空间,给人们的交流提供场所,例如亭子、石桌、庭院等等,营造一个祥和的、快乐的气氛,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这在人情逐渐淡薄的今天是很重要的;在带状空间场所规划设计上,虽然有时人们花费在道路上的时间较多,但是人们一般都是不停歇的,这就要求城市景观要在速度上冲击人们的视觉,景观不易做的太细。而针对较短的走廊,我们就可以多借鉴一些传统园林艺术,传统园林上的移步换景就可以应用到现在的走廊设计上,同时也要考虑人们的感知和经济开销;在面状景观规划设计上,像公园、商业区、滨水带和自然场所。这些景观大部分是给人们提供休息娱乐场所,就可以更多的采用传统园林的设计,为人们提供一个优美的、精致的环境未尝不可。

二、传统园林艺术在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展望

随着现在中西文化交流的日益广泛,单单采用一种景观设计风格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水平,只有多种风格相融合,和谐有趣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出令人惊奇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来做一个实际分析:位于十字交叉口的小型广场,中间采用西式的广场风格,厕所是传统的建筑,配有苏州园林式的走廊,同时走廊内的座椅满足前来休息的人们,镂空的墙壁、简单的格局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效果,成为人们茶前饭后休息娱乐的好场所。

三、总结

传统园林设计范文6

关键词:传统园林;现代景观设计;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人类文明程度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们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其也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出既时尚又环保的园林景观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承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优点,同时也创新了古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等,从而促进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进而设计出宜人的园林景观。

1、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概况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景观在后。园林经过圃―囿―园3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了新的发展,其环境规模扩大,包括区域的、城市的、现代的,形成了景观。在众多形式和风格殊异的园林设计中,中国的园林以善于将情景交融的自然景色表现出来,在世界园林之中独树一帜,对世界园林有相当大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园林,侧重点在以刚制柔,将建筑物作为中心、园林陪衬,但是在布局上则受到了阿拉伯对称以及硬直边的影响,导致有机体整体表现出僵化。日本的园林在造园的过程之中将禅的理念融入其中,发展到现在具有浓厚的宗教哲学色彩。园林的理念是用以助静思,多以静观,少为生活之用。拥有者我国园林可思可用,可观可游的特色,既可超脱凡俗又可以时期游人置身之中而保护了园林的神貌。

尽管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日益成为风景园林师一展身手的国际舞台,然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国际地位还十分低下,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师和作品。一方面,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缺乏可以直接继承的传统%另一方面,对于国际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发展趋势缺乏深刻认识。没有经过消化吸收的。文化大搬移。在景观规划中必定会产生一些没有生命的景观垃圾,现阶段对各种园林风格的拿来主义,使得我国现代景观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模仿痕迹严重。

2、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差异

我国传统园林总的来说经历了一个较为长久的发展过程,依据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以分成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和公共园林。而其主要的功能是便于观赏,在设计之上提倡人同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将自然精华之美同园林的设计之间彼此结合,并且通过构架山水、移天缩地以及模拟仙境等等方法,保持了自然的生态美的之时也拓展了自然美的空间。但是现代景观设计因为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其面临的是公共性的场所设计,使用行为学、环境心理学等等先进理论,则可以创造出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空间以及人文景象,同时在空间尺度之上,比较倾向于大地环境与资源评估以及规划、小型园林环境设计以及中型场地规划等等不同层次,而所追求的则是人们聚居环境的提高。并且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创作对象则是人类的家,这是一种可供大众欣赏的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可以借助于空间规划设计作为主要目标的工程技术,而这也是其同传统园林之间的区别。

3、中国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

3.1、设计思想的传承

3.1.1、自然主义思想

我国传统园林在设计之上秉承了“释放自然”的思想,提倡在设计之中崇尚自然美,把自然因素添加到园林艺术之中,将人工雕琢的痕迹去除。其技艺的高超,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古代造园主要是以自然山水作为创作的摹本,造园者通常会阅历天下美景,感知自然,同时将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之中,这样就可以成就诸多美景名园。此种朴素的自然主义情怀则是传统园林思想之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此种自然精神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形式表现而是机械地人工模仿来表现出来的,而是在重现自然美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抽象、概括以及总结,坚持自然而又比自然高,使得自然美同人工美之间有机结合,创造出生机盎然、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象。

3.1.2、人文主义思想

首先必须指出,因为受到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园林只是社会高端阶层而独享的活动场所,而不给大众休憩的公共空间。然而,需要肯定的是,在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之中,较为重视对于人的研究,园林作品最后则是应该符合人的观赏、游憩需求作为基本准则而创造的。园林造景的根本目的在于向观赏者提供自然美的享受,而人则是园林艺术之中的核心对象,而这也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此种人文精神在中国传统园林之中随处可见,造园者通常都会围绕主人的性格、兴趣、喜好来进行园林设计,对于使用者的意愿尊重,其创造出的园林空间也是相当有人性化的。

3.2、设计手法的传承

3.2.1、传承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巧于因借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是园林景观设计者构思园林景观的主导思想,其能够赋予园林景观独特的风格以及特有的文化内涵。。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我国古代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古代造园家们创造了古典园林特有的借景、框景、隐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造园手法,产生了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藏与漏、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等传统的园林景观特色。时至今日,依然影响着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3.2.2、传承古典园林景观的小中见大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源自中国人对自然山水的情感,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关系,体现在。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在小空间中创造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用空间的先抑后扬、增加空间层次、道路的曲折变化等方法使得在有限的园林空间里获得犹如在广阔无垠的大自然里一样的审美体验,从而达到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开合对比及其交替变化会产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的感觉,构成富有韵律的流动空间,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遐想,创造出一种中国独特的园林艺术意境。

4、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

4.1、技术革新,迈入数字时代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清晰的对场地进行整体性的数字解析,同时分析地形地貌条件,并且对场地高程、坡度以及坡向等等要素来进行数字模拟,可以较为精确的把握现状条件。所以,相比传统造园技术,现代景观设计工作可以在经济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等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

4.2、打破局限,开拓设计领域

我国古典园林的缺点在于其内向性以及封闭感,服务人群通常只是局限在少数权贵,这同我国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使得我国的传统园林功能的局限以及单一。现代景观的服务对象则是人民大众,在设计之上应该更加开放,使其可以给城市居民提供较为精彩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且,需要开拓出设计领域,不断进行城市景观系统规划,应该从整体到局部,全方位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得景观设计可以引入到商业区、居住区、体育中心以及工业园等等,出现新的思想以及活力,将历史的局限打破。

5、结语

中国园林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应该在现代景观规划中得到新的补充和发展。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设计学将在现代景观建设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其将有机地结合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科技的优越性,创建更完善的人性化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孙勇.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大众文艺,2012,12:61-62.

[2]张振.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3,08: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