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任务书;应用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中职德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生初入中职就开始学习的一门德育课,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合理定位,初步认识职业,并能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社会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如果我们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坚持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比较难。鉴于此,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关注学生的体验和反思,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探究。在教学实践中,围绕此思路,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用“学习活动任务书”这支无形的指挥棒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目的
实践证明,实践活动课是较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是在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如活动易流于形式,学生不易形成整体性认知,活动评价体系较难把握等。经过不断地探索,我们发现,可以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即教师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并以“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形式,创造性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有利于我们的实践活动课达到以下效果:第一,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延长“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时效,可以跨越一至三年级,甚至延伸到学生的就业;第二,有利于学生手、脑并用,学、练结合,突出以“任务”引领课堂的教学思路;第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活动任务书”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既有利于教师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又便于教师发现学生的不足,使教师能够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与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有利于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把德育课学习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主动找专业教师、毕业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又是学生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德育课学习与其他专业课学习的联动。
二、“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习活动任务书”为“职业生涯规划”的课堂实践活动服务,教师首先要设计好“学习活动任务书”。那么,在设计“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1.“学习活动任务书”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呈现
既可以采用表格式,也可采用文本式,或者把两者相结合。“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设计风格要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专业,简洁明了,任务引领明确,并且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
2.“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各个环节,需要明确的指导语
如在课前完成的部分,可以命名为“课前探究”,在课中完成的部分,可以命名为“课中探索”等。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还可以在其中穿插一些辅资料,如查阅资料的网站、典型案例、测试等,并可以适度插入一些漫画与图案,增强学生的愉悦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中完成学习。
3.“学习活动任务书”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尽可能地体现分层原则
中职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根据各专业、各教学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符合教学对象实际的“学习活动任务书”,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
三、“学习活动任务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的应用
我选择了“职业生涯规划”教材模块二中第三课《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作为尝试。结合课例开展中的相关细节,对于如何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活动课堂,有效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我也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1.以“学习活动任务书”引领课堂,围绕主题,实现目标
设计好“学习活动任务书”之后,教师要充分运用这根无形的指挥棒,使其贯穿课堂的始终,引领课堂活动的开展。在本课例中,我分为“课前探索”“课中分享”和“课后拓展”来设计活动任务书,分别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引领,指导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在对应的活动之后,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中的内容。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就是学生活动体验之后的反思过程,也是学生心路历程的展现。在学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得以激发,自信心得以增强。例如,在本课例中,为了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身性格与职业性格之间的差距,我设计了情景体验之“火眼金睛”的活动。教师用PPT依次展示教师、酒店服务员、导游、电梯修理工、建筑监理等职业的图片,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从事上述职业的,你觉得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性格?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此后,各小组派代表上黑板,依次写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出本专业需要的“职业性格”。上述情境体验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性格与职业性格之间的差距,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课中分享”的部分内容,展示如下,通过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的感悟得以提炼,得以反馈,教师从中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学生的收获。
2.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实施过程中,我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一看到以纸质形式呈现的“学习活动任务书”,就会发出这样的牢骚――“老师,要做课堂作业吗?这么难!”因此,教师在应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应用一些技巧,淡化学生的“任务”意识,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并注意各环节“任务”量的控制,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乐学乐做。
3.注重评价的多元化,注重对学生的鼓励
“90后”的学生,爱自己,充分关注自我,在乎他人的评价。因此,教师在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的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本课例中,我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同样关注过程性评价。在课堂各环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学生完成各部分“学习活动任务书”的情况,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奖励。待学生整体完成“学习活动任务书”之后,我会再结合学生的整体完成情况,给予学生一个总体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4.“学习活动任务书”要适度延伸到课后
德育的效果,有时候很难在课堂上体现。因此,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学习活动任务书”,要适度延伸到课后,关注学生日常行为的改善,使得德育效果真正落到实处,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例如,在本课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关于如何调适自身性格以适应职业需求的建议,也在“课中分享”的部分写出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与调适措施。如果学生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光说不做,本活动的效果也打了折扣。因此,我设置了“学习活动任务书”的后续拓展任务,引导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填写“成长日志”,记录自己的点滴进步,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努力,真正有所突破。“课后拓展”环节的“学习活动任务书”展示如下:你喜欢QQ空间吗?你是不是也会经常在QQ空间里涂鸦,让身边的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呢?记得QQ空间里的“魔方日志”吗?你可以用最简单的话记录你一天的生活。那么,让我们也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成长日志”,记录自己每天的变化,看看自己,为了更缤纷的未来,做出了怎样的努力?
温馨提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性格是可以调适的;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2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
为贯彻落实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海洋战略部署,培养热带海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琼州学院于2015年9月更名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实现了由一所综合类院校向海洋类院校的转型。其办学宗旨与办学定位变为立足海南、服务南海、面向东盟,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性、应用型、有特色、高水平的热带海洋类大学。随着陆地资源的开发,临海各国已将目光投向资源丰富的海洋,围绕海洋能源、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海洋权益的维护等方面展开不同程度的竞争。为了实现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国务院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了全国各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港、澳、台除外)。而海南海洋面积20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海洋面积三分之二的领海,已成为我国海洋资源与海洋战略十分重要的一个海洋省份。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担负着国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责任。自《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海南的海洋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已开始成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区。“海洋战略”由此也成为海南新经济发展的引擎,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成为实现海南海洋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琼州学院在原有办学基础上,转型发展成立一所海洋类院校,为南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成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未来发展的重要使命。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生物科学专业成为学校转型背景下第一批培养热带海洋类人才的12个试点专业之一。如何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海洋类生物应用型人才培养,本文围绕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结构性调整与优化
(一)以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石,构建多元化的海洋类特长选修课程,凸显海洋特色
根据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务处2015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的修订要求,生物科学专业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为指导,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热带海洋人才的特色理念,除了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开设外,通过设置特长类课程及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来确保在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上培养具有海洋特色的海洋生物类人才。将以前培养热带果蔬花卉栽培专长、生物技术专长等的课程改为海洋水产养殖专长如海洋生物学、鱼类学、鱼类遗传育种、水产营养动物与饲料、鱼类养殖学等课程,海洋生物技术专长如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调查与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学、海岸带开发与管理、海洋生态等富有海洋特色的课程,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拥有较为丰富的海洋生物知识。
(二)开发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凸显热带优势
生物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包含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此类课程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取舍,结合海洋环境更新教学内容,赋予这些课程更多的海洋知识。比如植物学、动物学等课程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南海的海洋资源特色,侧重讲授南海海洋动植物的认识与分类及标本的制作;野外实习要求带领学生在海湾、海水养殖基地去实地考察与了解。微生物学课程侧重提高学生对热带海洋微藻等海洋浮游生物的认识。生态学课程注重让学生掌握海洋生态与海水养殖环境的关系等。目前海洋类书籍很多,但其知识内容比较零散,一些课程内容需要整合多本教材方可达到教学目标,且许多知识内容中缺少热带海洋资源介绍,这样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所学课程均缺少整体性与系统性。为了满足教学要求,体现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前沿性,开发立体化的校本特色教材尤为重要。校本教材开发应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保护为侧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聘请行业和企业的一线技术员参与教材的合作编写,以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素材,突出区域资源优势,以培养区域特色人才。
(三)优化课程性质比例,注重实践实训,强调知识应用,突出个性培养
生物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探索比较多,但课程性质比例在地方院校仍然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补充的教学模式。为了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实现与企业、行业接轨,生物科学专业调整与增加了实践教学比例,增加实践实训课时,以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实践类、职业类课程的培训与技能竞赛,在经费上支持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参加三亚举办的各类企业、行业及协会的海洋类专业技能竞赛与学术论坛。比如参加蓝色海洋经济论坛,学生可通过学术平台将教师承担的一些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成果进行分享,也可以自己家庭养殖为基础进行创新创业。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利用暑期去红树林保护区、海虾养殖场、鲍鱼养殖场等基地实习,以实践活动的多元化提高实践技能,突出专业的应用性,注重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当中,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断拓展与完善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出发点,而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完善的实践实训基地与仪器设备,对培养学生解决海水养殖、开发利用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生命科学本来是实验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向培养海洋类人才转型,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技能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生物科学专业在原有东岛、西岛等认知海洋动植物实践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先后在三亚周边及陵水、海口、东方等多个海水养殖场建立了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体的实习实践基地;实验室建设在现有生物仪器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大楼实验室的新建,原有基础实验室的扩建,与中国海洋大学兄弟院校实验室的共建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在海洋类领域基本技能训练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同时与中科院深海研究所实现了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部分学生可跟随老师搭乘深海研究所的科考船进行远洋考察与探索。为加强学生的技能,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增设冬季小学期,要求各专业以职业技能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等方式革新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在冬季小学期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集中性的以突出实践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不同程度的技能比赛与学术论坛,聘请校外海洋专家、行业的公司总裁来校授课,学生去企业实地考察,为培养多元化的海洋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学生毕业论文逐步由传统的以论证性实验室研究为主体向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主体方向转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结合学校的规划建设,以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开发为大背景,将在原有海洋食品研究的基础上,与海南大学组建教育部热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功能重点实验室,围绕海岸带生态资源保护平台、海水养殖与病害防治研究平台、海洋药物资源开发利用平台等多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将围绕海洋生物展开研究,为培养以海洋生物为背景的生物科学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三、以专业特长为基础的平台搭建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在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突出海洋特长,设置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海洋渔业养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观赏鱼养殖等特长方向,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专业方向特长,为专业人才培养的分流就业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校新办海洋类专业的申报与筹办搭建了平台。学校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水产养殖专业、海洋渔业等新专业。在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的基础上,学校以转型发展为突破口,对一些传统专业进行了重组,通过组建新的学院,如对传统专业食品专业,通过与生物科学海洋方向组建在一个学院,使生物科学、海洋渔业、水产养殖等食品专业在海洋领域的拓展提供原材料,食品专业也为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入开发利用拓展了更加广阔的人才培养空间。
四、以海洋为特色的教学改革与职业育人
生物科学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以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典的教学方法、原有的实践实训场地等能够满足社会对专业的需求,而海洋生物科学更注重海洋理论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现有的师资队伍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海洋生物类人才的培养与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校转型的背景下,专业与企业行业搭建平台,签订协议,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行业专家、一线技术员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减少满堂灌,注重讨论、案例分析,以行业企业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契机,由学生来处理问题,并通过实践实训与竞赛等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技能技术的提升。考核模式上改变传统“唯分是举”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实践考核、技能考核,以提高学生的业务综合素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的生物科学职业育人的具体做法主要是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职业教育纳入其人才培养体系中,根据海南海洋类企事业对海洋类人才的需求,依托学校大学生科技园,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定就业创业培养计划,共同编写实用的实践实训教材,共同寻找与推荐就业岗位,初步实现了校企合作培养与全程职业育人的目标。五、应用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构建与优化在学校转型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原有教师队伍的转型、分流、构建与海洋生物科学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尤为重要。首先是培训与提升。年长的师资根据个人意愿,可以外出培训或承担基础课程或分流从事行政。而青年教师可以借助学校与海洋类高校加强合作的平台来提升自己。学校聘请国家海洋局丁德文院士、国家海洋食品工程中心主任朱蓓薇院士、中科院广东分院陈勇院士等打造学校的“双聘院士”或特聘教授的平台,将青年教师送到国内的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院士工作单位等机构学习深造。有海洋教育或工作经历背景的青年教师,学校通过与周边的企事业加强联系,将青年教师送到相应的实践基地积累生产经验,参与到企业行业中去解决实际的生产应用问题。其次是聘用。将有专业技能证书的企业行业技术人员聘到本校对学生进行实践实训的指导,改变传统的单向引进人才策略,实现对教师人才构建与利用的多元化途径。再次是引进。对新进的人才如博士,不仅要求他们理论知识丰富,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实践锻炼,如学校统一实行的挂职锻炼或是选派去实践基地锻炼,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目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师通过分流、培训、聘用、引进等方式,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授为学生授课,校外著名院士学者、教授来校讲学,青年教师进行实地训练、组建教学团队,为海洋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的优化、海洋类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结语生物科学在国内高校中为开设时间长、开设数量较多的一个经典专业,从总体看,其毕业生就业适应面不是很广,就业率不是很高,而且不同高校毕业生缺少各自特色和竞争优势。为办出与众不同的特色,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近几年以海洋生物为背景和材料,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实践教学的改革、师资队伍的重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开展了开创性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内容上,突出了应用性,体现了职业性,达到“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但是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格要求与企业行业对海洋类人才要求相比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比如生物科学海洋渔业养殖特长类人才培养,学生在生物科学专业的背景下,除了掌握基础的遗传育种知识外,还需掌握与养殖相关的育苗、饲料喂养、鱼药(疫苗)使用、海洋生态等理论和技术知识。海洋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需要学生既要熟悉海洋药用生物的特性,还要具有化学、生化分离、结构解析等知识。而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增设这些课程,一方面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另一方面会增加专业的办学成本。因此生物科学海洋人才培养这一新课题仍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洪武,刘志媛,刘均玲.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J].大学教育,2012(11):53-54.
[2]刘洋.对我国高校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8):54-55+68.
[3]傅学丽,徐峰,曹瑞雪.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科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9):55-57+73.
[4]杨斌,梁燕茹,钟秋平,等.地方高校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与探索[J].广州化工,2014(6):156-157+165.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 作用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是人们实现自己事业目标的重要途径,而搞好职业规划和做好职业选择是事业成功的前提。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只有善于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规划,才能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和有效的行动措施,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开发自身的潜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是:以现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的奋斗方向,提供实现的策略,战胜并超越自我;准确评估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准确定位方向;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增值;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将个人、事业, 家庭有机联系起来。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限于信息、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一般性的服务工作上,较少重视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力。就业指导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针对性。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为导向的个性化的就业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他(她)们根据自身的素质特点,结合自身的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并结合社会人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职业发展目标及其实施计划。具体地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激发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形成积极上进的人生观。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则感到非常迷茫,显得不知所措。这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大学生活,不知道自己肩负着什么样的人生责任。因此,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方法来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找出自己在知识、能力等方面与社会需要的差距,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并通过规划采取实际的具体行动。
2.帮助大学生确定人生发展目标,以促进学习的自主性。
职业规划是对个人的鞭策。规划给了你一个看得见的靶子,随着你把规划一步一步转变为现实,就会有不断的成就感。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整个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就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努力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不断自我激励,即使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也会全力以赴地去克服,真正从内在的方面来激励自己的成才欲望和成才行为。
3.为未来的成功就业打好基础。
做好一份有效的职业规划,可以指导一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征,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大部分由自己来把握。因而,大学生的生活形态,取决于自己是否有合适自己的职业规划。要想将来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应该按规划有步骤有计划地去实施,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多储备能量,创造机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及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整个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的贡献和最终退休。也就是说个人在生涯发展历程中,要对个人的个性特点或职业与教育环境资料进行探索,掌握环境资源,在此基础上确立生涯目标;在面对各种生涯选择事件时,针对各种资料和机会进行评估,形成生涯决定,进而承担生涯角色,以达到生涯适应和自我实现。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及社会环境存在密切的关系。它是当事人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结合社会职业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利益,依据现实条件和机会所制定的个人化的实施方案。其过程包括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选掸、设定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六个步骤。
1.自我评估。
通常可以自行思考、自我分析或与老师、家人、朋友交流讨论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及组织管理、协调、活动能力等。
2.生涯机会的评估。
主要是分析内外各种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这六个方面。
3.职业选择。
通过自我评估、生涯机会的评估,认识自己、分析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做出选择。
4.设定职业生涯目标。
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通常目标分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
5.制定行动计划。
要有具体的计划与明确的措施,以便定时检查,是职业生涯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实现目标的关键。
6.评估与反馈。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最重要的是要不停地评估与反馈,以适应环境的改变。其修订的内容包括:生涯机会的重新评估、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目标的修正、计划与措施的变更,等等。
三、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利器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对大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指导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家报告会、就业服务信息网和日常咨询等方式对全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
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有待进一步推广。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门人才极少,也没有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专门人才的机构。这在客观上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呼吁应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智力支持。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直至设立职业生涯规划这一职业。随着毕业生数量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各高校在努力提高就业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即是一条最佳途径。各高校应正确对待在职业兴趣培养和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不足和差距,积极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的师资,单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简要地说,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
1.使学生认识自我。
逐渐形成初步定位。从大一开始就不问断地对学生进行相对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自我认识、清晰的自我定位,从而合理规划人生。让学生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善于剖析自己的个性特征,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可以通过自我思考、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斯特朗一坎贝尔个人兴趣调查问卷等对学生进行职业兴趣测验和心理测试。测评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人格、职业能力、职业知识。并请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或资深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潜能测评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与所要达到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的差距,让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定位。
2.通过生涯三观(生涯发展观、职业价值观及择业策略观)教育,最终完成生涯三定(定向、定点和定位)。
通过三观教育,学生更好地完成三件事:想干什么即职业期望值的确定;能干什么即职业素质的确定;允许干什么即环境、条件、机会、渠道等的影响,从而明确自己要在哪里工作,要做什么工作,要社会什么样的同报。
3.以人为本,凸显职业生涯规划张力。
可以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职业选掸、职业目标的差异性及兴趣、特长、能力的差异性,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也可根据学生规划中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行动计划措施当中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育。这不仅包括求职面试、简历制作、仪表礼仪等“外在”的技巧培训,而且可拓展到职业修养、价值观等“内在”的素质教育。把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口才技巧的欠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滋生蔓延,爱情观、权力观、公德观的错位纳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生涯意识的觉醒,最终成功地就业。
总之,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想在就业时脱颖而出,必须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大学生要想建立科学、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有韧性、有耐心,并为之付出辛勤的汗水。这样才能在未来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演奏出自己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张天波.浅析当今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与重要性[J].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8.1.
[2]张秋良.浅谈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之利器[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3]徐昶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初探[J].惠州学院学报,2002.5.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4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职业兴趣是指对职业或具有职业特征的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就师范非师女性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而言,工资福利待遇因素对企业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大,工资福利待遇因素和所学专业因素对传统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大,个人职业理想因素对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大,父母职业因素对企业型和传统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小,父母职业因素和其他因素对研究型、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小,就业指导因素对艺术型职业兴趣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职业兴趣;师范院校非师范类专业;女性大学生;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95—02
收稿日期:2014—02—26
作者简介:乞佳(1989— ),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
一、问题的提出
职业兴趣是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师范院校在非师范类专业女性大学生(以下简称“师范非师女性”)培养过程中,了解和关注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问题,这对引导非师范类专业女性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未来的工作,提升自我在职场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女性职业兴趣的研究资料比较少,对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研究更不多见。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形成?本研究以霍兰德职业兴趣调查表为工具对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对东北三省样本师范院校的管理、语言、政法、艺术、新闻传播五类文科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生物科学、机械、交通运输、材料学六类理科专业的师范非师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问卷有效率为88.7%。调查数据主要通过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因素分析统计处理。
(二)研究工具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即采用霍兰德职业兴趣调查表作为主要研究工具。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把职业兴趣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等六种类型,[1]问卷由90道题目组成,每道题目采用二级记分法,符合记1分,不符合记0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主要影响因素总体分析
本调查研究将影响职业兴趣的诸因素大致上分为:工资福利待遇因素、所学专业因素、个人职业理想因素、父母职业因素、就业指导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工资福利待遇对师范非师女性企业型和传统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高。这表明,企业型和传统型师范非师女性更注重诸如工资、奖金、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对职业兴趣产生的影响。个人职业理想对师范非师女性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高。这表明,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和现实型师范非师女性更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人生追求的目标,她们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的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认同感、职业前景和职业定位等对职业兴趣产生的影响。
(二)师范非师大学生女性职业兴趣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分析
1.影响研究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研究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的职业兴趣与其个人职业理想因素中的职业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个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大学生女性对研究型职业兴趣的追求。
2.影响艺术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艺术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的职业兴趣与其个人职业理想因素中的职业认同感密切相关,表现为对艺术类职业的高度认同,并将职业成功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和人生追求的目标。
3.影响社会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社会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的职业兴趣与其个人职业理想因素中的职业前景密切相关。师范非师女性的社会型职业兴趣更容易受职业本身的发展前途和职业是否能给个人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与锻炼机会的影响。
4.影响企业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企业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的职业兴趣更容易受到工资福利待遇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工资、奖金、补贴以及各种福利待遇等。
5.影响传统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传统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有秩序的、安稳的生活,惯于按照计划和指导做事,按部就班,细心、有条理,不喜欢冒险。她们的职业兴趣更容易受到传统的工资福利待遇因素和所学专业因素的影响。
6.影响现实型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现实型师范非师女性而言,她们的职业兴趣与其个人职业理想因素中的职业定位密切相关,现实型职业兴趣程度较高的大学生女性更青睐于对诸如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技术性职业和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等技能性职业的定位和追求。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体调查结果表明,工资福利待遇对师范非师女性企业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高,工资福利待遇和所学专业对师范非师女性传统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高,个人职业理想对师范非师女性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高,父母职业对师范非师女性企业型和传统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低,父母职业和其他因素对师范非师女性研究型、社会型和现实型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最低。此外,就业指导在对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影响上,尤其是对师范非师女性艺术型职业兴趣的影响上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二)建议
1.个人职业理想因素对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高校应注重对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认同感、职业定位能力等个人职业理想的培养和发展,[2]以提高师范非师女性的职业兴趣。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找到符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3]
2.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主导作用,帮助师范非师女性及早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为以后的职业发展早做准备。[4]增强就业指导因素对师范非师女性职业兴趣的影响程度,尤其是在注重对师范非师女性艺术型职业兴趣的影响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社会应建立师范非师女性就业与创业支持系统,为师范非师女性提供适应其职业兴趣的就业与创业信息。[5]政府及其他相关女性组织应根据师范非师女性的职业兴趣类型和特点,引导、帮助其就业和创业。
[
参考文献]
[1]郑华萍,孙媛媛.当代大学生择业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8(2).
[1]Holland J L.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Englewood Cliffs[M].NJ:Prentice-Hall,1985.
[2]Brown D,Brooks L.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2nd 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90.
[3]顾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6).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5
[关键词]社会体育专业 学习 对策
[作者简介]杨英(1971-),女,湖南零陵人,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秦一楠(1959-),男,四川雅安人,四川农业大学体育系,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四川 雅安 62501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6-0185-02
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211”综合性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目前在校学生486人,现有毕业学生4届。文章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国家等级过级率情况、社会实践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现状,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与对策。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 研究对象。以我校社会体育专业2003级、2004级和2005级、2006级毕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与内容。查阅和检索与社会体育专业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分析。(2)问卷调查法。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率为97%。(3)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用表格和图形直观地反应数据。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校社会体育专业以“树立理念,立足创新,育人强己,与时俱进”为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专业定位,制定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国家和学校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不断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诸多方面加以探索与改革,目前有在校学生486名,四届毕业学生183人。对我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 体育专业的学习态度调查。态度决定行为。在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查中发现,31.54%的同学认为自己学习属主动勤奋的,偶尔才会偷偷懒,68.46%的同学认为学习不重要,考试混过关就可以了,反正学与不学差不多。课余时间选择在图书馆和教室以及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自习的同学为11.27%,偶尔上自习的为70.4%,还有7.04%的同学选择从来不自习,认为那是浪费时间。这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对待CET及计算机考试的态度上,10.22%的人表示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27.8%表示是为了找份好工作;39.76的人表示是为了拿到学位证,22.22%的人表示是其他原因需要通过这些考试。从体育专业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情况调查,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不足,缺乏明确的目标,对待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缺乏恒心和毅力。
2 体育专业学生过级率情况调查。对艺体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和计算机要求达到国家三级和一级水平的情况统计,2003级,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英语过级率分别为15.09%、21.95%、15.28%,5.40%;计算机过级率分别为92.45%、82.5%、100%、100%。我们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呈上升趋势,2005级和2006级学生过级率都达到100%,学生的计算机过级完全没有问题;但英语三级过级率却很低,特别是2006级只有5.40%,这必须引起我们反思和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学生英语过级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英语基础比较差,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有很强的惧怕心理,同时体育专业学生中英语学习氛围差,学生学习以学校的授位英语为目标,对英语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和刻苦性严重欠缺,这是影响体育专业学生英语过级率低的重要因素。
3 体育专业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调查。社会体育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要求很高的专业,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校充分利用学校与成都、大邑、眉山、双流、都江堰、雅安。乐山等地区建立的校地合作关系,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供实践基地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建设社会体育专业校外实践基地,目前我校社体专业已经与雅安市体育局、雅安市雨城区教育局、成都阳光体育城、双流永安镇、成都韦德伍斯、乐山市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十几个单位建立了体育教学实习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的组织、编排、训练和裁判等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社会实践10~15次的达35%,15次以上的达40%以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实践、考核合格。都获得相关专业的等级裁判员证书和国家体育指导员证书,具备从事体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即锻炼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又促进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沟通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就业和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4 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调查。体育专业学生普遍性格外向直率,积极好动,体育项目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使他们具有争强好胜、不甘示弱的特点,青春的年龄让他们冲动缺乏一定理性。从2003年招生以来,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受处分情况的调查发现,因为打架和考试违纪受到处分人数分别为8人和3人,占受处分学生人数的68.75%,其中男生15人,女生1人,可见男生是违纪的主体。受处分中勒令退学2人,还有6人未拿到学位,占违纪学生的53.33%,这也是影响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降低违纪率和提高毕业率和授位率就必须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来开展教育引导和监管,强化教育的重点群体,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意识。
5 学生毕业率、授位率情况调查。对毕业学生的毕业率和授位率情况统计,社体2003级、2004级、2005级和2006级学生的毕业率分别为96.23%、92.5%、92.5%、100%;授位率分别为83.02%、80.0%、88.7%、100%。从毕业率和授位率的情况看出整体情况较好,逐年呈上升趋势,影响学生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是2003级4人受处分,7人英语未达标;2004级是1人受处分,7人计算机未达标;2005级是1人受处分,5人英语未达标;2006级毕业生情况最好,毕业率和授位率均为100%。影响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毕业率和授位率的主要原因是英语、计算机的过级率和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情况。
6 学生毕业情况调查。从社会体育专业四届毕业学生就业情况统计来看,2003级、2004级、2005级、2006级学生的就业率分别为90.57%、95.00%、100%、100%,高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学生就业地域以省内为主(以成都为主),这与体育专业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组织能力比较强有密切联
系。从毕业四届学生的就业单位分析,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就业流动性强、跨专业就业比例高,毕业后从事与体育相关单位平均为15%左右,教育部门的约14%,考上公务员的占25%,在公安、警察等职业中,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能上优势明显,就业率较高,另外毕业生到非公有制企业、第三产业就业为主,考研率逐渐上升,这与我们办专业以来不断总结经验有关,在今后的专业教育里,还要继续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提高学生毕业质量。而60%左右的跨专业就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也是专业办学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素质要求、就业方向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目标性、方向感和自觉性。新生进校就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大二、大三跟进监督和提高,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全过程。强化学风建设,完善奖励先进和鼓励后进学生的学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划拨专门资金,设立学院单项奖学金、学年进步最快奖、全勤奖、学生工作贡献奖等奖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积极主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 克服英语学习瓶颈。英语学习是体育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一个部分,也是影响他们授位、考研的主要因素。新生进校对英语、计算机的学习予以现代社会的必备工具教育,在思想上接受并制定明确目标。通过实施班级英语晚自习制度、组织基础好的同学成立英语兴趣小组、与英语专业学生的“帮、护”制、外聘专业教师辅导等多种方法,排除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营造学习氛围,同时提高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对提高毕业率、授位率、就业率的给予一定物质和行政性奖励。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采用多渠道多形式克服英语学习瓶颈,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主动性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