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1
(一)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哲学以元素论和原子论为基础,追求的是通过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客体的不断认识,并最终对客体实现改造,以满足主体的要求。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的思维方式是当人体出现疾病时,医生以其为客体,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其逐渐了解,并最终找出治疗的方法。所以,西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躯体有特定形态学表现的正常与异常状态,躯体形态组织的完整一致性是其追求的健康标准。中国哲学以元气论为核心,认为作为客体存在的“天”、“地”是作为主体的“人”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由于人为天地所生,天地中有人类存在所需要的各种元素,所以,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生存。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医追求的不是如何改造外部的客体,而是主体的行为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并最终达到天、地、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医认为健康与疾病是“完整的人”(与天、地合而为一)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由于中医有这一特点,所以不像西医那样追求的是治疗“已病之病”,因为只有当疾病出现时,西医才能找到需要改造的客体,而对于中医来说,只要主体的行为不符合自然的“道”,必然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所以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的观点。西方经济学与西医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追求在认知客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6]
在此定义中,客体是资源、商品及劳务,主体则是作为有自主思维的人。中西医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改变自然,以希求自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而要努力适应自然的规律,这样人类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加和谐。在医学中,中医的追求目标是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只有在违背自然规律的时候,人体才会出现西医所努力诊治的疾病;同样,如果人们不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出现自然界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这时试图认识并改造自然资源的“经济学”便会出现。“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这一经典在各个地方都有所体现。在对经济学的批判上,虽然表面上看经济学对于资源的配置起到了优化作用,使得作为主体的人类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最大化只是以人类某一时段、某一群体而言的最大化。对于整个人类来说,某一部分利益的获得必然带来另一部分利益的损失。如果某一时段、某一群体利益的获得超过整个永续人类可以接受的最大利益,便可能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在西方经济学中,研究者认为,某一地区GDP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会越高,同时人们就会感到越幸福。因此,GDP成为人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2012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在以GDP作为官员升迁重要评判标准的时代,中国地方政府出台了升级版的“四万亿”,旅游文化产业、海洋经济产业等以前鲜有问津的领域成为投资热点,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预示着我国的自然环境及海洋环境将开始或已经遭受大规模的破坏。这种对环境进行大规模改造以追求使国人“幸福”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实际上,完全可以像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以幸福指数作为官员施政的评判指标。相对于GDP,这一指标更加关注人类生存的自然状态与社会状态,更加符合自然规律,也有助于建立一个永续幸福的人类社会。
(二)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西方还原论认为,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因此高级形式的物质是可以由低级形式的物质构成的;②生命这种高级的运动形式是可以由机械、物理、化学等低级的运动形式组织起来的。如笛卡尔认为宇宙是一个巨大的机械系统,生物也被描述为自动的机器,可以用一般的物理规律作出解释。在此思想指导下,西医不断把人体分解成更为微小的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等层面进一步缩小到分子、病原体甚至基因等层面,同时在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之下,治疗的手段也越来越微观。这种各方面互相割裂进行治疗的方法产生的现象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到的结果是治愈已有疾病的同时,可能由于副作用又感染上了其他疾病。中医的整体论认为,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组织结构及各种器官都可以纳入到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系统中,通过经络,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②不但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环境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时间、环境变化对人的身体也会产生影响[7]1。《黄帝内经?灵枢?邪客》曾云:“人与天地相应者也。”由于中医具有系统论中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在此思想指导下,医生必须对疾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并结合内部与外部环境综合诊断予以治疗,所以治疗疾病更加彻底。中西医方法论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在解决经济问题时应开阔视野,看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性,不能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需要解决的个别问题甚至是个别问题的细枝末节上。目前来看,经济学研究的整体性是以某种角度来讨论资源分配问题或具体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来体现的,但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整体性应该是从各种因素以及动态的观点来解决问题。影响经济的因素,既有社会的、政治的,也有文化的甚至是自然条件方面的。在遇到某一经济问题时,应该也可以采用经济学之外的方法来解决。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外汇储备降到低点,而且短期内尚有大批外债需要偿还。危难时刻,韩国广大民众纷纷走上街头,主动捐献黄金和美元给国家,换取政府公债,成功帮助政府稳定了韩元币值,共同渡过了经济危机。
这种情形之所以发生在韩国,一方面体现了广大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广大民众能以整个国家的大局为重。这就是从社会方面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案例。我们不但要看到现时各方面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其各方面条件的变化对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当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并迅速在全球蔓延的时候,我国为了保持经济稳定,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在此投资计划的刺激下,我国没有出现如其他国家那样的经济衰退,经济增长仍保持了高速发展。随着外部经济的复苏,我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为了缓解通胀压力,我国又开始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而四万亿投资项目大部分建设周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项目成了半截子工程,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又破坏了环境。这是没有以动态眼光考虑问题所产生的结果。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到,在解决经济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原本没有“经济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在古希腊时期,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者是一体的。在古代中国,“经济”有“经世济民”之意,它既包括国家应如何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又包括国家如何处理政治、军事、法律等各方面的问题,后来由于学科的分化才出现了专门的经济学科。虽然经济学科的专业性增强了,但始终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以研究对象来界定其研究领域与研究范围的。从表面来看,中西医的研究对象都是同一个人类,但两者之间的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西医关注的是人体组织形态的结构变化,因此研究对象主要是无生命的“人”以及已经失去生命的器官。随着生理学的发展,动物又成为了人的替代品。从临床上来看,虽然研究对象仍然是活着的“人”,但是此“人”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存在的“人”,而非存在于社会自然环境中的“人”。在西方哲学思想指导下,人类成为了和其他事物一样的机器,———这种观点实际上割裂了人类与之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继而通过物理、化学以及数理的分析推理得出治疗方案。由于在与自然割裂情况下诊治的标准是一个个量化的指标,所以有人认为西医培养模式下的大夫也成为可以批量生产的机器。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研究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此人生活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而非实验室里设定的种种假设条件。由于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以及生存环境的多变性,中医不可能像西医那样细致地研究影响机理变化的每一个因素,他只能通过人类外在的形体及情感表现来进行求证。大夫通过四诊合参全面获得疾病的信息,然后结合周围的环境确定治疗方案。因为中医的很多东西是无法量化甚至观察到的,如神、气等,所以对生命的感悟、经验成为中医体系的有机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中医大夫的培养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中医的真谛。中西医研究对象的不同对于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是:不要过分追求研究独立的经济行为,而要把研究对象置于自然存在的社会中。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是:根据一定的假设条件,列出“优美”的数学公式,然后通过繁琐的计算,得到人们应该遵守的结论。这种范式的重点是需要找到对问题研究影响最大的指标。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这些假设条件绝大部分都是在生活中已经存在的现象,所以当新的问题出现时,人们又会列出新的假设条件,重新得出结论。例如,随着金融危机的一次次爆发,解释这一现象的模型已经推出了第四代。由于西方学者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最优配置时,只根据某一地方甚至凭空提出了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并不能够适用于任何地方,所以得出的结论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例如,“休克疗法”在玻利维亚得到了看起来耀眼的成绩,但在俄罗斯却无论从表面还是本质上都遭致失败。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全面了解和掌握疾病情况,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在经济学研究中也可应用相应的方法,从直观上,“望”就是到实地去考察当地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精神状态等情况;“闻”是通过听、说或者阅读,了解当地各方面的情况;“问”是通过询问当地人或熟悉当地情况的人,了解和掌握当地各方面的情况;“切”是查看当地各方面的指标。通过这四种方法,就能够对当地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从而做到更好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2
1常用技术概要
1.1冰冻切片
1.1.技术特点冰冻切片是将新鲜组织快速冷冻后再进行切片。制片周期较石蜡切片短,可用于组织结构的快速观察,也可用于一些不适于石蜡切片制备的组织的观察,如脂肪组织。冰冻切片也可以进行各种染色(图2)。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均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1.1.2应用举例团队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专门的研究。KKAy小鼠是一种自发糖尿病模型小鼠,利用小鼠观察了中药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作用。HE染色的石蜡切片显示糖尿病小鼠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胞浆有明显空泡,肝细胞有脂肪变性。进而利用冰冻切片进行油红O染色,明确空泡内确为脂肪。研究结果显示能改善糖尿病小鼠肝脏结构,对糖尿病造成的肝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3]。
1.2电镜超薄切片
1.2.1技术特点光学显微镜可观察细胞的结构,电子显微镜则能观察亚细胞结构。常用的有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前者用于观察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如线粒体、内质网等;后者用于观察样本表面的变化,如支气管的微绒毛(图3)。超薄电镜切片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1.2.2应用举例我们团队研究了黄芪注射液和葛根素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在早期光镜仅观察到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有明显空泡,未见其他改变。但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肾小球基底膜有局灶性增厚,系膜基质、系膜细胞增多,间质细胞增生。说明在早期已经出现了轻微的硬化性改变,且中药可以减轻这些病理损害[4]。利用电镜技术,我们还观察了中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脑微血管病变的影响,通过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小鼠神经细胞核染色质疏松,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缩小,核糖体减少,经过中药治疗后上述改变减轻。说明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脑微血管病变[5]。
1.3组织化学技术
1.3.1技术特点组织化学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原理与技术,对组织与细胞的化学成分、化学反应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的科学,是介于这些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其中在实际工作中较常用的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3.2应用举例团队在复制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半夏泻心汤进行拆方研究。结果表明,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黏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疗效,以全方组最佳,从而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6]。
1.4细胞培养技术
1.4.1技术特点从组织中获取细胞并使其在体外生长称为原代培养。也可购买细胞株直接进行体外培养。培养的细胞是进行各种医学实验的良好材料。由于细胞种类单一,可用于观察特定细胞对刺激因素的反应,也可进行较深入的机制研究。但由于是体外培养,细胞的反应与体内存在一定的差异。
1.4.2应用举例我们团队体外培养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中药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发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中药可以阻断或逆转上皮细胞的转分化[7]。我们还研究了中药对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高糖诱导后细胞内GRP78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葛根素可促进细胞增殖,并且可通过增加内质网伴侣蛋白GRP78的表达量,以促进蛋白质正确折叠,来恢复细胞的稳态,从而减轻糖尿病时肾脏的结构损伤[8]。
2应用体会
以上这些基本的形态学技术可以与经方的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为经方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在以下几方面,形态学技术都可以为经方的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2.1形态学技术可以客观判定疾病模型的成功与否由于经方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的经典方剂,治疗的对象是各种疾病。因此,复制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经方的治疗效果是经方研究中的基础工作。动物的疾病模型复制是否具备与人类疾病相似的改变,直接决定了后续的研究是否能继续,而很多动物的疾病模型病变的判断需要依赖形态学技术,在一些疾病中,形态学改变对于疾病的诊断起关键作用。如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汤等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若在经方的研究中结合形态学技术则能更客观,研究结果也更容易被接受[9]。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形态学表现为早期肾小球肥大,晚期为肾间质和肾小球纤维化。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肾病KKAy小鼠具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的形态改变,黄芪可减轻该小鼠的肾脏病理损害,明确其对糖尿病肾病有治疗作用。
2.2形态学技术可用于经方治疗疾病的机理研究在实验研究中,除了观察经方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更重要的是揭示其作用机制和作用环节,进而指导今后的中医临床。我们团队研究了TGFβ1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中药的作用位点。由于在一个器官中有多种组织,仅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某些因子的表达情况,只能说明在器官中的平均表达水平,无法确定其在某一特定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如能将形态学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既能确定某一种因子的表达高低,又能将这种表达的改变定位,对于治疗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曾将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临床生化指标检测、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起来,不但能说明中药的治疗效果,还能进行机制研究[11]。除了进行在体实验,还可以在体外培养细胞,利用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入的机制研究。我们团队发现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小鼠早期肾脏的内质网应激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为了确定中药是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有同样的作用,就利用体外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经过高糖刺激后,观察中药对该细胞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发现高糖确实能诱导HK2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中药对过度的内质网应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8]。
2.3形态学技术可用于经方的配伍研究通过拆方研究,确定最佳的配伍比例,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有实验通过复制临床关节炎疾病的大鼠模型,比较了大鼠造模前后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的治疗效果,发现芍药甘草1∶1配伍时的止痛作用起效明显早于其他配伍比例,证实了芍药甘草汤原方配伍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应用了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TRPV1(瞬时受体电位通道香草醛亚型1,transientreceptorpotentialvanilloidtype1)通道蛋白的表达可能是芍药甘草汤临床上发挥止痛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同时也表明干预该靶点可能是芍药甘草汤中芍药和甘草1∶1配伍止痛效应最大化的分子基础[12]。为研究半夏泻心汤的配伍规律,将该方拆成辛开药(半夏、干姜,X)组,苦降药(黄芩、黄连,K)组,甘补组(人参、炙甘草、大枣,G)组,并进行交叉组合成XK、XG、KG组,及全方组(Q)。复制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后,分别给予上述各组药物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的水平。结果表明X、K、G、KG组药物对胃泌素无明显影响;XK、XG组药物对胃泌素有明显影响,其中XG组的作用与Q组相近。上述结果提示:不同辛味药物之间的配伍,直接影响其生物效应[13]。这一实验结果为性味配伍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依据。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3
关键词:经济学 资源配置 项目管理 城市化
引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普遍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开始追求身心享受,相应的各种建筑设施在有限的国土上拔地而起,有限的资源会有用之有竭的时候,需要探索出一条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宜城市化进程的道路。
一、工程项目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工程项目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项目活动中的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什么是工程项目经济学?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诠释。是以建筑市场的经济为基础,从项目的主体看整个工程,应用经济学的的观点对工程做合理的设计和决策,涉及到项目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找到以最少的资源利用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资源与环境的协调,使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率达到最大。
工程项目经济学的研究对国民的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从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实力可以得到一个项目的经济学分析,对于这个工程项目的投入会带来多大的收益,来源于国民的经济状况。在对社会中个人、组织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通过和环境的影响来判断,并进行实证研究,在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用研究时要注意规范化,不能只是通过主观的判断。
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在工程项目中通过分别从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方面入手,静态分析又分为投资收益率和静态投资回收率,其中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为投资收益率的切入点,动态分析有财务内部效率和财务净现值两个方面组成。可行性的研究结果要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所以可行性研究也是项目决策前的重要工作。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通过对流量与存量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对工程项目经济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把握与认识经济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经济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时间段的经济量,流量包含了工程的投资额,在一个时期内新增加的工程器械、原材料等。而某一时期的资本是一个存量。流量与存量密切想关,一般而言,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
二、工程项目中的城市化进程
适宜城市化进程的工程项目是当今建筑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从最新的研究显示:城市化通过产生新城市途径实现,但城市化的增长速度与其呈负相关,新城市的发展最终会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低效率的城市化发展,一味追求城市化,只会带来经济发展的滞后,工业化的进程也会变得缓慢,和理想中的城市化差距太大。也有学者认为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农民市民化的趋势与快速增长的城市化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在城市化的发展要理性,不能盲目的去发展。不然势必会造成难以收复的局面。
城市规模主要是指在城市地域内聚集的人口、物质等要素的多少,有一个城市的人后、经济实力、建筑面积三个互相关联的。从经济学角度看,常说的最优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所以成本最小一般作为国外建筑学者优先考虑的事。早起学者对最优建筑规模的定义和研究比较的浅,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术界的前辈们不得不对城市化的进程规模做深入的研究,不同学派的学者都持有自己的观点。进入了新世纪后,新的研究显示:如果聚集经济的程度是用土地的生产率对城市规模衡量的话,那么城市规模是唯一被确定的。认为现实中最优城市规模是当地政府对人民提供的公共物品的水平、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政府对市民的管理程度、对城市的运转的能力。
基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工程项目,从城市进程的最优规模去分析,适度的放缓建筑行程,给城市化一个喘息的机会,缓解快速发展的城市化与农民市民化的矛盾。
三、项目可用资本
在政府、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将手中的资源投入到项目之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么这么多的组织去使用有限的资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去合理分配这些有限的资源,来使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以及这些资源的用途。
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资源的价格不一定反应其真实的价值,这种情况下,我就要考虑到它的机会成本,在相同的资源上去做另一件事可能会得到更大的收获。一个资源的机会成本大小是可以被估量的,如果机会成本很高,那么这种资源就极为稀少。一般来说,市场的价格可以反映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但是,当市场失灵时,就不会反映出来。
工程项目资源的机会成本是相对的,同一种资源对于不不同的项目或组织是不一样的,即使相同,他们的用途和目标都不能被一一识别,所以,我们就不可能将工程项目的机会成本通过量化具体的展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分析项目的机会成本时,我们要综合考虑当地的环境、地理、人文,这样才可以将机会成本发挥到最大。再者,资源的用途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技术、政策和制度,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我们的资源,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可以对现有的工程行业进行改革创新,不能一味的按照先辈们的固守思维去做事了,要与时俱进才能跟上世界的脚步。不光是有限的资源,另外有限的资金、市场定价、有限的劳动力、用途有限的资源、闲暇时间、项目参与者的时间、外汇等都是机会成本的形式,其中我们谈到的是有限的自然土地资源,在政府、组织或个人在支配时要考虑到资源的有限,他既可以造楼又可以筑路,合理的去利用是我们应该去考虑的一个问题,不要在开工前放弃原来的想法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四、社会福利
工程项目的分析、评价和选择许多都涉及社会福利的问题。所以,必须很准确的定义出社会福利的内涵和社会福利的函数。为了方便研究社会福利与项目的关系,评价产品等要素发生微小变化而引发的效率的变化。另外,要全面的了解对于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当前与将来的所带来的变化。
对于政府的决策都是从效益出发的,从社会福利的大小来支配。对于社会福利有多个说法,就会有多个结果。为了能够统一,避免冲突,就制定了新的社会福利标准,大家对于社会福利就会有相同的见解。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福利更多的是取决于而不是生产,但是生产对应的就是资源的消耗,为了求得更多的利益,去大肆的消耗有限的资源,肯定是不可取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应从经济学的角度去辩证的看待有限资源被消耗的问题,我国的国土资源是不变的,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加,建筑行业变得炽手可热,严重超过了城市所能承受的范围。
基于经济学角度对工程项目的研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有很多的目标。但这些目标都应符合与消费分配的基本目标。明确社会福利的函数,就会在再研究增长与当前消费再分配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待工程项目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社会福利也会随之增加。
总结:从目前已有的研究和论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与自然资源关系以及适宜城市化进程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正确的对待城市化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同时要转变我们固有的思想,建立出一个资源可循环利用与环境和谐相处的一个模式。
参考资料:
[1]宋晨先.现代西方经济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2]王蔚松,夏健明.项目评估.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4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研究;经济发展;影响
所谓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是两国的文学家对中外不同的历史文化、国情、经济制度等对此进行研究,美国华裔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不同的生活情况、人生阅历使得对其文化的研究变得更具特色,他们兼具中美两国的双重身份,作为社会发展的特殊群体,如何优化利用对其的文化研究,使得其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两国文化的交流,为其今后的合作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华裔文学的发展历程:
1、基于美国华裔文学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其历史悠久,自二战以后,对华裔文学的研究便成为一种积极的文学现象,代表人物:水仙花,以其特有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写作视角,她的人生较普通华人稍有不同,其在美国出生,受到当地良好教育的栽培,借助华人身上的各种小故事逐步反映华人的真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继水仙花之后,渐渐出现了许多华人的英语作品,林语堂的代表作《吾国吾民》则在当时掀起了不小的轰动,此书重点介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这让更多的美国人逐渐了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随后,一些较为成熟的青年作家逐渐倾向于英语写作,推动了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形成,杰出的文学家作为华裔文学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中美两国文化的理解在其研究华裔文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美国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情怀、统治政策等使得华裔文学的研究独具国家特色,纵观华裔文学作品的受众群众美国人以及美国华人占据了绝大部分,长时间居住在一个环境里,每天面临着同样的工作、接触相同的人,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阅读与此相关的文章,以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但刚开始这部分人较少,但华裔文学的发展与形成带动了读者量的增加,众多的海外华人经过自身的努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华裔文学的发展。
3、华裔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其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60年代左右,美国正在经历其历史上的革命巨变时期,反对战争、民权运动的蓬勃兴起造成美国的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之间形成明显的力量冲突,最后发展为著名的“亚裔运动”,其重在构建一个文化多元的新型理性社会,在这场激烈的运动中,华裔文学获得了发展的先机;广大的华人同胞在推动华裔文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美国,华人并未真正享受到与当地美国人相等的独立、自由人权,多数华人从事着美国的地基工作,包括铁路工人、建筑员工等,但获得的待遇却不值一提,美国人对于华人的贡献视而不见,这些现象在当时华裔文学作品里都可找到答案,这也表示华裔文学对于历史的真实性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伴随着大量的华裔作品的出现,美国开始认识到华人的重要力量,亚裔人民的自我认知也逐渐得以构建;除此之外,美国华裔文学的最终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时,国际形势趋于和平,中外国际关系也渐趋和平,追求民族独立的形式主义也正在发展,各个社会团体、阶层之间的力量也逐渐壮大,不同的利益追逐也逐渐显露出来,华裔文学获得空前发展的契机。
随着对华裔文学研究已经发展为一种积极的文学现象,但其研究内容的确定将有待进一步考证,何为真正的华裔等也成为困扰人们的主要问题,有人认为作为一名真正的华裔人应该具有中国的血统,而有人却反驳断定其是否为华裔人的重要标准应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对此仍旧存在着众多疑问。但不可否认的是,华裔文学已经发展为一门学科,并且在中作华裔作家、文学家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此研究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中英翻译,以俘获中美两国的众多的读者,这是推动华裔文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中美两国的作家要明确读者的重要性,从而将作品翻译成恰当的语言,使华裔文学得以蓬勃发展。
二、华裔文学研究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5
关键词:影像学技术;肺静脉;投射角
肺静脉左心房区域的解剖学研究很少被关注,研究左心房、肺静脉、左心房与肺静脉结合部的形态、变异等方面的文献诸多[1],但很少涉及肺静脉长轴与人体标准、矢、冠状面之间的夹角即肺静脉投射角。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或CT血管成像(CECTA)均可以测量出肺静脉投射角[2]。研究通过分析我院98例房颤患者和49例健康检查者的临床检查报告,探究肺静脉投射角大小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10月进行CECTA与CEMRA检查的房颤患者120例,其中A组49例为持续性房颤或阵发性患者,均通过心电图机超声心动检查确诊,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左心房形变的肺部、纵隔和胸廓病。男女比例为25:24,年龄为18~70岁,平均年龄(50.8±14.6)岁,房颤时间6个月~1年,平均(8.5±2.4)个月;B组49例健康者,男女比例为35∶14,年龄为20~73岁,平均年龄为(52.1±10.8)岁;C组为49例CECTA肺静脉左心房图像资料均为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健康人,男女比例为26∶23,年龄为20~74岁,平均年龄(49.1±12.3)岁。B组与C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普通体检结果显示均无心、肺、胸膜和纵隔病,纵隔位置正确,胸廓未变形。以上3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A组和B组98例检查者给予4~5 ml/s高压注射18~20 ml对比剂Gd-DTPA[3],扫面范围须囊括整个左心房部分和所有靠近心脏50 mm的肺静脉。获取左心房及肺静脉高信号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从增强MRA[4]原始数据中重建肺静脉和左心房图像。
C组49例进行心电门控扫描,扫描仪器为Toshiba Aquilin 64排螺旋CT机[5],电流:350~450 mA,管电压;120~150 kv,准直:65×0.5 mm。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5~6 mL/s速度肘前静脉注射50~6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以同样速度注射30 ml生理盐水。扫描范围须囊括胸锁骨上方和距心脏隔层下的16 mm处[6]。注射对比剂同时,动态连续扫描感兴趣层面,指导患者吸气再屏气,4~7s内,采集扫面数据,并记录心电图。
1.3数据记录 测量A、B组肺静脉与冠状面间投射角和肺静脉与横轴面间投射角。
1.4统计学分析 将上述所有患者的所有数据结果均采入到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A组与B组各肺静脉投射角对比,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将A组、B组的肺静脉投射角与C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明,肺静脉向左心房投射角相关的解剖学规律即包围在表面肺静脉邻近心端处的肌袖组织,使肺静脉的形态和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相对关系稳定不变。上肺静脉均投射至下后方,下肺静脉均投射至前上方。但对于各肺静脉投射角的特征、特定性规律,长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面积增大各支肺静脉投射角与正常人的差异等问题鲜有研究[6-7]。
本次研究显示,在一般资料均无差异的前提下,A组、B组、C组各肺静脉投射角度差异不明显(P>0.05),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通过临床多组测量对比,肺静脉投射角度与性别、年龄及CEMAR和CECTA成像方法无关,肺静脉投射角作为解剖学特征之一是固定的,长期阵发性或持续性房颤对静脉透射度并无影响。临床实践中,从正侧位利用肺动脉注射造影剂,肺循环肺静脉显影完成肺静脉造影,诊断出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先天性新房肺静脉异常症状。
综上,临床实践中,一般通过肺动脉注射造影剂,经肺循环即完成肺静脉显影全过程。从正侧位投照可诊断肺静脉引流等静脉连接异常症状。因肺静脉细窄,需通过肺静脉造影进行检查大小及心房形变。肺静脉投射角是一种解剖学固定规律。
参考文献:
[1]侯祚琼,汤建平,章宏伟,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附15例报道)[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10,14(5):385-388.
[2]顾建河,陶晓峰,肖湘生,等.现代影像学技术在moyamoya病诊断中的意义[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24(1):29-32.
[3]李嫣,夏黎明,管汉雄,等.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左心房及肺静脉的形态学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2,27(1):52-56.
[4]张杰,江倩,陈秀庆,等.低氧诱导大鼠肺静脉重塑及下调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的表达[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8):607-611
[5]祝忠群,张海波,徐志伟,等.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术后肺静脉狭窄的病理类型及手术治疗[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9):522-525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范文6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用;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67-02
一、前言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性的服务功能会得到有效增强,经济型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高教人才的积极参与,学习型的社会才会进行高科技发展需要高教高素质人才的构建。产学研结合既可以使高效的科学研究更适应当今社会的现状发展,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高校资源又可以向社会企业输送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职。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地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社会服务功能是高校的立校之本,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密不可分,一方面成为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延伸与拓展,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服务功能又推动了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前进。
二、本选题对辽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社会企业有了高校资源的辐射,高校服务于社会的产学研结合使社会对于高校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而高校生可以突破高校围墙、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大潮中,企业文化和工作素质都可以得到一个整体提升,我国2010年各个领域中高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与国家技术发明奖的比例高达70%,证明了行业技术需要高校高端技术人才的带动,以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产业结构也会不断进行高科技调整,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校大学生是基础科研、高科技技术领域、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强有力的生力军。
辽宁省在1949年以后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辽宁省产业结构问题日益凸现,大批企业缺乏高科技支持,关键技术落后。辽宁省委、省政府已把“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与人才战略,全面推进辽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作为高校服务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模式,产学研用合作成为了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的中心环节。通过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实现高校服务社会功能的拓展,对于推动我省经济发展、保证和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辽宁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1.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机制。产学研相结合,是高校培养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可以促进大学生迅速融入社会投入企业生产中。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是指高校与合作企业建立的一种内在政策性的相互关系。便于双方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与微观调控。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一是需要双方都要介入其中,是人才的输出者和接受者,是互相依存和共同促进的;二是最终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调整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标准,企业从而可以从高校大学生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称心如意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企业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动力;三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合作协议共同遵守性,产学研结合要想形成正常的运作模式,需要具有保障性的协议条款来具体实施互相制约、互相共同进步发展,只有双方在共同遵守的前提下,产学研合作机制就会在稳定中求发展,平稳中高速运作起来,即双方达成共守协议性。
2.以企业需求为载体,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台。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高科技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企业单位是市场的领航者,对于市场经济高度敏感,并且对于市场高速发展中的潜在需求有着“独特的嗅觉”,可以前瞻性地完全将市场掌控。因此高校与企业产学研结合需要以企业需求为载体,高校大学生的科研开发更具有以市场为重要导向的针对性,帮助企业迅速占领高新技术制高点,在市场竞争机制中遥遥领先。构建以产业为载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使企业成为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创新成果主体,产学研统一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奠定了坚实的高科技基础,成为国家技术创新的科技型企业。
3.以高校为中心,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加大高校产学研结合合作教育力度,支持校内校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校内理论课要结合设置相关实践课程,组织学习基本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与应用顶岗实训,教师要成为理实一体化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开发要渗透到企业生产中,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辽宁省的产学研用联盟发展进行实证,研究如何以高校为主导、以企业为补充,打造具有差异的、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高校应该怎样积极发挥师资、学科建设、教研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应该怎样努力参与,对经济社会的基本态势、市场与企业的基本需求、人才结构与水平的基本构件与标准等,面向教育主体、对象,进行适时介绍与引导。
综上所述,产学研结合下的校企合作,可以实现社会科技化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也有了新的突破,产学研结合的合作项目实现了联合性研发、成果平台转化、交流人才、建立一种长期稳定合作的关系。使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的长期有效的机制得以施行,双方达成的协议要严格执行,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产、技术研究三位一体化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校方与企业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陈澜祯,林如丹,刘仰斌.加快“产学研用”发展,创新高校教学科研发展新途径[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05).
[2]刘亚玲,陆淑珍,李宾.大学应届生素质与企业人才胜任力需求差距的实证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1,(10).
[3]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04).
[4]王柏娜.国外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影响[J].商品与质量,2011,(S6).
[5]李化树,黄媛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J].高校教育管理,2011,(01).
[6]杜爽,李亚.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04).
[7]沈志清.产学研合作:国外经验与中国实践[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8]洪露.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2年度地方高校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11258008)阶段成果;辽宁省2012年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成果;2012年度辽宁省“大创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11258008);2012年大连大学“大创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2111)成果;2013年辽宁省教育厅和辽宁省社科联联合组织的“百项课题、千名专家学者服务新辽宁建设调研活动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3lsldykt-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