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分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的分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的分类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1

关键词 分类教学 工程经济学 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46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fied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Economy in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ZHANG Jin, LIU Ying

(Shenyang Urban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168)

Abstract Engineering economy is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economy, consider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mode in the course of engineering economy for the first time. With the training target of "talents of application type" in the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students into the skill-applied, the knowledge-applied and the research-applied, and expound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such as "capital equivalent calculation".

Key words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engineering economy; applied talents

工程经济学既是一门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大学课堂普遍采用的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虽然能够快速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规模,满足了工业化大生产对人才规模化的需求,但是教师对全班学生的统一备课、统一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方法而不区别学生的专业基础、个人能力和个性需求的教学,往往导致学生主动性难以发挥、学习过程困难。分类教学模式不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外中小学以及大学数学、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中都较受青睐,但在工程经济学这类大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尚属空白。笔者结合长期从事工程经济学课程的一线教学实践,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个性化分类教学模式相融合,拟提高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满意度。

1 影响工程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原因

1.1 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多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其课程内容与多门课程相关联,如工程数学、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技术类基础课程以及工程估价等。工程经济学的这种学科特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类问题。一是先后续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以笔者曾就读的本科院校和现在所任教的学院为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都将会计学、财务管理与工程经济学安排在同一学期或其后。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工程经济学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困难,尤其是学习编制财务评价中的现金流量表等。二是工程经济学授课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具有跨学科性、交叉性和复合性。无论是安排具有土木工程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还是安排具有财务会计专业背景的教师授课,恐怕都很难将课程教学演绎得深入浅出、融会贯通。

1.2 课程内容与学时不匹配

大部分高校工程经济学课程安排48学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资金时间价值与等值计算;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指标;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国民与社会经济评价;不确定分析与风险分析;设备更新的经济分析;价值工程;项目后评价。教学内容若既想保证课程讲授的广度和深度,又想让学生接受、理解、掌握并应用,恐怕在短短的48学时内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近些年,心理学、哲学及教育学的长足发展都让人们认识到个性教育的重要性。不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的统一班级制教学,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性,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方法等不同方面考虑到这种差异性,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求,使教与学两个系统更好地结合起来。①

目前学者们对前两种原因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方面关注得较少。

2 分类教学模式

分类教学模式属于分层教学的一种。分层教学是一种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②结合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学习工程经济学的实际情况,拟将工程经济学课程学生分成技能应用型、知识应用型、研究应用型三类进行分类培养。技能应用型,即培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熟练应用EXCEL软件,具备一定软件实操能力的人才。知识应用型,即培养理论知识比较深厚,能够应用EXCEL软件,具备一定知识应用能力的人才。研究应用型,即培养理论知识比较深厚,能够应用EXCEL软件,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人才。

3 分类教学模式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3.1 合理划分学生类别

综合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一般)、思考能力(较强、一般)、就业意向(考研、本专业方向就业、其他专业方向就业)等划分学生类别。专业基础较差、思考能力一般,选择非本专业方向就业的学生可归类为技能应用型;有一定的专业基础,选择本专业方向就业的学生可归类为知识应用型;专业基础较好、思考能力较强,有意向考研的学生可归类为研究应用型。具体分类可采用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专业教师座谈会等方式,既要保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也要保证学生分类的严谨性、合理性。

3.2 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目前工程经济学课程理论教学环节仍然采用班级统一授课形式,分类教学模式主要在教学日历中安排的四次习题课(资金等值计算习题课、经济评价指标习题课、方案比选习题课、财务分析习题课)和实践环节中应用,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应结合学生能力特点分类制定。例如考核方式:技能应用型学生总成绩构成可为笔试(40%)+上机(60%);知识应用型总成绩构成可为笔试(70%)+上机(30%);研究应用型学生总成绩构成可为笔试(60%)+专题报告(30%)+上机(10%)。

3.3 分类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以“资金等值计算”知识点为例)

根据本学院工程经济学教学日历安排,“资金等值计算”知识点讲解完毕之后将有2学时的习题课(机房上课)。习题课教学组织及教学内容如下:

3.3.1 集中授课

向所有学生演示EXCEL软件中POWER函数、FV函数、PV函数、PMT函数的使用。

3.3.2 分类练习

(1)技能应用型学生练习题。

练习一:制作间断复利系数表。

通过该练习可让学生掌握EXCEL软件中POWER函数的调用、相对引用与绝对引用、单元格格式设置、单元格拖曳复制操作等。

练:某工程项目建设期2年,第一年初总投资35万元,第3年建成投产,投产后能有10年的收益期,每年末净收益10万元,请计算所有现金流量的现值(0时点)、终值(12时点)及年值。

通过该练习可让学生掌握FV函数、PV函数、PMT函数的调用,特别是参数中type的应用。

(2)知识应用型学生练习题。

某承包人参与一项工程的投标。在其投标文件中,基础工程的工期为4个月,报价均为1200万元,主体结构工程的工期为12个月,报价为3960万元。该承包人中标并与发包人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中规定,无工程预付款,每月工程款均于下月月末支付,提前竣工奖为30万元/月,在最后1个月结算时支付。签订施工合同后,该承包人拟定了以下两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①开工前夕,采取一次性技术措施,可使基础工程的工期缩短1个月,需技术措施费用60万元;②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前6个月,每月采取经常性技术措施,可使主体结构缩短1个月,每月月末需技术措施费用8万元。假定承包人借款施工的月利率为1%,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工作量相同且能按合同规定收到工程款。

问题:若按原合同工期施工,该承包人基础工程款和主体结构工程款的现值分别为多少?该承包人应采取哪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使其获得最大收益?③

该练习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绘制正确的现金流量图然后再进行解答,其中计算部分用EXCEL软件编辑公式完成。通过该练习可让学生深刻体会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3)研究应用型学生练习题。

练习题目同知识应用型学生练习题,但将问题改为:①该承包人应采取哪种加快施工进度的技术措施方案使其获得最大收益?②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与文献,总结工程实践中常用的赶工措施,并分析这些赶工措施将如何影响工程的质量、成本及进度。

通过该练习既让学生掌握资金时间价值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EXCEL软件操作,又让这部分学生开始接受查询资料及分析问题等科研所需基本能力的训练。

3.3.3 分类指导与评价

在学生分类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认真解答,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分类练习。同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在分类练习过程中对所在类别练习所体现出来的兴趣程度,并结合练习成果动态调整学生类别,不断鼓励学生向多方面发展。

4 结语

在工程经济学课程中引入分类教学模式尚属探索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如划分学生类别的方法还不够成熟,未来如何在理论授课环节中也实施分类教学等诸多问题,仍然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以探索出更好的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注释

① 张健.学校教学实用全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2

关键词:统计教学;满意度;多分有序Probit模型;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21-03

一、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整理、分析数据并进行推断的方法论学科,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的内在规律性,使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其专业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使学生能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打下基础。因此,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应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经管类人才。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为此,以在杭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通过统计调查探究《统计学》在经管类学生科研创新及实践中的应用状况及教学满意度,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

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现状分析

为探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满意度,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展开统计调查。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550份,回收521份,其中有效问卷485份,有效率达93.1%。在所有受访者中,男女同学的比例为36∶64,符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性别分布特点,问卷涉及各个专业,具有普遍代表性。

(一)学生对统计教学的基本评价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调查结果显示,51.34%的人认为统计课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符合,26.80%的人认为比较符合,10.10%认为很符合,只有2.89%的人认为很不符合。可知《统计学》课程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符合程度较高。

2.统计学在以后专业学习中的作用较大。在调查的群体中认为《统计学》该门课程设置基本有用、比较有用和非常有用的人数占63.30%,只有4.95%认为是基本没用的,可以认为设置《统计学》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统计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强。63.09%的同学更倾向于分专业组织上课,他们认为不同专业对于统计知识的接受程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增强统计课程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很有必要。但同时,学生反映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主要通过介绍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特别强调各不同专业需要掌握的共性统计理论知识,与专业的融合不够,导致教学效果较差。

4.男女同学对《统计学》课程的难度、兴趣度及实用度等方面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50.52%的同学认为《统计学》课程基础实用,29.90%的同学认为课程难度大,24.54%的同学认为统计学枯燥无味,只有11.34%的同学选择课程是生动有趣的。由此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该课程的教学虽然是有用的,但是由于难度较大使部分学生无法接受而且上课的兴趣不大。可见,《统计学》教学需要改进以使更多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使实用性扩大。

进一步探析男女同学对统计课程的看法差异,运用假设检验对课程难度、兴趣度、实用度、基础实用度、生动及抽象程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男女同学对课程难度(P值为0.018)和实用度(P值为0.002)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

5.学生对实践中巩固统计学知识的意愿较强。学生是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统计理论知识是实现统计学的关键。调查结果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统计学知识,可见在课程教育中应增加更多的实践训练。同时,在考核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也愿意增加实践操作考核。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主要存在结合案例不足及缺乏趣味等问题。学生普遍反映:教材结合案例不够(39.18%)、材料缺乏趣味(38.14%)、忽略统计软件应用(37.73%)以及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推导(36.49%)等问题是当前统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2.教学内容与专业融合度不够并过于机械化。被调查者认为教学内容主要问题在于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的占57.88%,认为教学内容过于机械化的占40.82%。

3.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落后。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68.45%)的学生认为统计教学方式多为灌输式教学,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不足的问题非常突出。此外,统计实践教学的缺乏、师生交流过少等问题也不可轻视。

4.考核方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是考试内容过于理论化(占55.05%),其次是缺少对应用技能考核(占41.65%)。由此可见学生更愿意接受实际操作性的东西,对于理论的内容认为考核中可以少出现。

(三)《统计学》在学生创新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状况

1.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62%的同学选择了此项)、问卷设计(61.3%)、统计调查方法(49.9%)及统计图表分析(44.7%)等方法对将来用途较大,其余依次是相关回归(32.4%)、假设检验(29.9%)、参数估计(26%)、统计指数(22%)和时间序列分析(15%)等。可见,当前学生对统计方法的运用认识大多还限于统计描述分析,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价值了解还不够。

2.统计调查和整理方法运用较广泛,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运用相对较少。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曾运用过的统计方法主要集中于问卷设计(70.4%的同学选择了此项)、统计调查(46.8%)、方案设计(46%)、统计图表(35.6%)及频数分析(23.8%)等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对于统计推断方法的应用,除相关回归(22.8%)和假设检验(21.5%)外其余则较少。可见,当前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知识运用的深度及广度还远不够。

3.学生在各类实践竞赛和创新研究中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薄弱。在大学参与的各类竞赛及创新研究中,运用过统计知识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城乡调查(74.7%)和企业调查(77.8%)中,而其他创新研究及竞赛(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大学生“新苗人才”培养计划、课题研究、创业设计大赛等)中应用统计知识和方法的极少。由此需要大力度地提高学生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统计教学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统计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学》教学满意度的影响,Ordered probit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似然比LR为196.86,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同时输出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因素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可见,清晰的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的内容和要求,了解该课程的应用情况;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合理分配,能够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当这些满意度提高时,能增加统计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且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对教学满意度的影响最大,从系数来看它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等级的提高效应最为明显。而专业针对性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它对教学满意度状况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是影响教学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为263.55,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性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从结果来看,这些影响因素的系数符号与数值大小与实际相符。评价一门课的重要指标就是这门课的教材内容,因此该模型下其前的估计系数最大;此外,当课程内容具体丰富、有实例、教学媒体效果良好时,学生更有兴趣学习这门课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统计学》教学满意状况提高的概率。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好的实验教学方式与实践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将其所学到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自然会增加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好感。而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中的其他因素的系数较小且不具有统计显著性,因此它们的提升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三)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知识和实际的结合应用是评价一门课程教学成效的直接因素,也是课程教学满意度的重要评价尺度。根据教学应用与效果评价所包含的项目评价得分构建多分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其对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影响,似然比LR的值为222.51,显著性水平小于0.01,表明模型具有显著意义;各因素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显示,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影响统计教学满意度的因素有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

现实中,老师的讲授技巧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听课状态以及吸收知识的情况等。面对枯燥乏味的讲课,学生可能对这门课产生厌倦甚至是反感,更可能造成他们的高缺勤率。如今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创新,当然学生也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能力对于教学满意度的评定情况具有正影响,且影响较大。此外,课程考核方式也会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学习认真,统计学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可能会希望通过一定的闭卷考核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对统计学略知一二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开卷的考核方式,因此他们对于考核方式的满意度也是影响因素之一。而教师理论水平以及学评教评价方式前系数较小且不显著,说明其对教学满意度的提升影响相对较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经管类专业学生对于《统计学》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不够高,统计教学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目标的符合度较高、实用性较强,但专业针对性不够。

2.《统计学》教材结合案例不够、缺乏趣味、注重数学公式推导且忽略统计软件应用。

3.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内容过于机械化;统计教学方式则多为灌输式教学,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应用不足。

4.大部分同学对当前采用的纯粹理论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而更倾向于实践测评。

5.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统计调查方案设计、问卷设计以及统计调查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帮助;70%以上的学生在城乡调查、企业调查和专业调查中能运用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方法,但对其他统计知识的应用极少。

从教学目标与课程安排的视角来看,教学目标、专业融合、理论课时以及实验课时的设计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所包含的因素中,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教学媒体、实验教学方式以及实践训练的满意情况会影响学生对于统计教学满意度;教师讲授技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则是影响统计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对策建议

1.统计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创新。统计教学应避免把时间放在讲授抽象理论、数学定理等方面,增加趣味性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并根据专业需要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增强统计教学的专业契合度,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转变。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最突出的问题为灌输式教育,互动教学不足,所以即由“灌输式”转变为“互导式”教学。在统计教学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时间。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运用统计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的基本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课程案例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重视课程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基本统计业务操作技能和基本统计分析技能。

3.优化考核内容及方式。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等改革成效的督促,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应随之进行匹配,将考核方式由记忆性的闭卷笔试改为多样化的着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统计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应采用综合考核的形式,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期末项目研究报告、上机操作和实践成绩等综合评定其学习成效。

4.构建统计实践教学平台,提升统计实践应用价值。依托学校实验中心建成全校大学生基础实验设备平台、统计建模演示与实现平台、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仿真模拟等平台,为统计的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喜之.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M].第3版.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统计研究,2010,(2).

[3]袁卫,刘超.统计学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统计研究,2011,(9).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3

关键词:常微分方程;可解类型;成本和利润核算

常微分方程是代数中最简单但是亦是最重要的一类方程组,常微分方程是我们在解决日常经济生活问题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常微分方程的作用也非常之多,比如在航天领域、自动化领域、电子通信领域、化学反应研究领域等,科学前沿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常微分方程来解决研究中的问题。许多难解的问题,解法中的式子最后都能化成常微分方程,所以常微分方程对于计算数学是极其重要的。遇到问题时,我们需要在已知条件中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的关系,并利用已知的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进行求解,逐步推出我们需要的未知数的值。

常微分方程式在经济学中的最重要的应用是其在公司成本与利润核算中的应用,成本与利润的常微分方程虽然简单易懂,但是其突破了传统的计算能力,运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人力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工作量,是现代科技力量对商业最大的贡献之一。可以说这一方程式在计算机中的运用是商业核算精准化和便捷化的最大保证,带来了现代商业会计核算、审计核算的革命。

数学知识运用到商业是古已有之,但是微分方程在商业计算中的应用,只能计算到资本市场的完全兴起,我们了解的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电《大空头》里几位银行家合作做空资本市场的举动,虽然电影演绎的精彩绝伦,妙趣横生,但是现实中的事实远比电影来的精彩。2007年-2008年之前,john Paulson作为一个籍籍无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人,与华尔街精英圈无缘。在他四十岁的时候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经过十年的默默打拼,2003资产规模才达到15亿美元,这在精英云集的华尔街连二流都算不上,当然这是他还没遇上他的同学Paolo Pellegrini之前,2004年10月,两人才正式合伙,虽然Paulson当时只给了Pellegrini一个初级分析师的职位,但是对于毕业于哈佛大学的Pellegrini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当第一次Pellegrini向Paulson建议用CDS工具做空美国房地产时,相信Paulson也是惊诧不已的,但是Pellegrini在大量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模拟计算,说服了自己的老同学同时也是自己雇主的Paulson,Pellegrini向Paulson展示的美国房地产走势图,像一张藏宝图一样展示在他的面前,让他看到了做空美国房地产的美好前景和巨额利润收入。

没有微分方程的大规模运算和Pellegrini精准的分析头脑,把一张市场走势图摆在任何人的面前,他们都无法看到里面蕴藏的巨大财富。Pellegrini作出那张美国房地产走势图被誉为价值“200亿美金”,可想而知。

后来,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人们又发现,往往解决问题并不需要求出通解或者特解,而是需要知道方程组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解,就能满足一些生产生活的需要了。比如,给定一个方程,我们需要知道该方程在什么情况下存在解,什么情况下不存在解;或者,在给定方程的前提下,能够知道在什么条件下能求出几组通解,而哪些通解是对于我们求出所需特解有价值、有作用的。往往我们现在关注的多是这样的问题,而不仅仅限于寻找微分方程的解上。常微分方程的作用非常之多,比如在航天领域、自动化领域、电子通信领域、化学反应研究领域等,科学前沿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常微分方程来解决研究中的问题。研究常微分方程的新的可解类型,是帮助我们在各个学科中,处理难题,突破难关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需要对常微分方程的新的可解类型进行更深的研究,通过对方程组的解析来促进各个学科的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中,分租制和定额制在现代商业公司管理中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管理模式的根本,受到各种研究者的青睐,要想分清这两种模式那个更加实用高效,必须用到常微分方程的计算方式,这也是数学对现代经济学的巨大贡献之一,计算出了分租制和定额制的优劣之后,现代公司才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本身的管理模式,才会衍生出现代意义上的国有公司,股份制公司,人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等各种形式,让我们明白了商业市场的运行子单位是怎样的构成部分。

许多微分方程要求求出方程的近似解,并且保证一定范围内的精确度就可以,人类的科技在不断发展,所需要的精确度也会越来越高,而随着数学学科的进步,能够求出的精确度也会越来越高,才能适应其他学科对于数学手段的需求。寻找常微分方程的新的可解类型是研究微分方程的科学家们、数学家们一直努力的目标。目前,已知的可解类型并不多,在变化众多的方程组中,目前已知的可解类型相比之下,还是屈指可数的,还需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才能判断和解决其他的可解类型的常微分方程。

结束语:微分方程就是指未知数以导数的形式与已知数产生关系,也就是说,在微分方程中未知数是以导数形式存在的。这样的方程的求解过程可能非常复杂,对于求解的方法要求比较特殊。我们就可以利用微积分的知识求出一些微分方程的近似解。常微分方程的作用非常之多,是我们在解决日常经济生活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常微分方程的运用在的帮助下经济领域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是企业的很多工作变得简单、清晰,在常微分方程的帮助下人们对经济规律认识精确度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近年,常微分方程在生活,经济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多。常微分方程作为辅助手段,让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研究做到了简洁和精确。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就是将经济数学理论与生产实践活动很好结合的典范。数学方法,特别是常微分方程进入入经济科学的领域,成为了研究和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一类新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可积判据-汤光宋,潘小群-《Academic Forum of Nan Du:naturalences Edition》-2001;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4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后,大部分高校相应的开始探讨新的定位和培养方案。经过一年的努力,大连财经学院最后确定转型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财经类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上是会计、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相比较于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等课程而言,该课程更能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价值,也为后面的统计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数学基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而采用新颖、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财经院校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改革就变得非常必要了。因此,本文将探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一些改革措施,提出一些合理创新的建议,希望学生能够更好的将这门学科的内容和数学思维融合到自身的专业学科中,从而促进多学科融合发展。

1 教学现状分析

从课程设置上,我校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相对比较重视。总学时数为54学时,相较于其他财经类院校教学时间更为充足,教学内容也更加丰富。概率与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从小学到高中均有涉及,所以无论学生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该学科都应该是一门较为熟悉的课程。因而从入门角度来说,难度较小。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该课程的难点问题就凸显出来。例如排列组合章节内容,理科生的学习掌握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文科生而言则难度较大,少部分学生甚至没接触过此类概念。因此古典概型的教学时,基本计数原理和排列组合的知识需要作为预备内容进行铺垫讲解。通过课堂实践发现,经过复习讲解的学生从学习的延续性以及课后掌握程度来看,要比没复习过的学生效果好许多。另一方面由于不同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应选用较为简单易懂的教材,或者根据各个院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状况编写更为相符的教材。而在此基础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也同样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教学,以适应各专业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例如信息、统计等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有着特殊要求的专业,我校增加开设了周四课程,使学时数达到72学时。从而使授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更能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而其他专业也依据学生成绩分为A班和B班两个班级。其中A班是由入学或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年级中更为优异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在正常与B班一同上课之余可以进行A班课程的拔高教学。这样A班授课内容更多,难度也进行适当加大,对于有意向考研的同学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这一教学改革也在学生中得到了积极的回馈。在本校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也进一步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

由于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很难听懂这门课程。而听不懂课就会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再加上手机的影响,学生容易受游戏、朋友圈、淘宝网等各方面的诱惑。因此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专注听课,以至于在课程学习中没有掌握应有的专业知识,也没有学到数学的思维方法,达不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2)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生动化

数学教学一贯秉承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板书、推导、证明等知识讲授为主,而学生听课、记笔记和鲜有的互动为辅。这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多的讲解只会使课堂气氛呆板,无趣,缺乏生动性。然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互联网 +”的时代,“慕课”(MOOC)、“微课”(Micro course)、“翻转课堂”(Inverted Classroom) 等新型教育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因而单一的灌输式教学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教师对学校转型后的学生培养与引导意识尚有不足

随着学校的转型,学生培养计划也相应地应该有所转变。这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服务一线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将概率统计这门课程与学生的专业以及就业情况密切联系起来。但是,目前数学类公共必修课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数学专业,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所知甚少,以至于忽略了概率统计的产生背景以及实际应用方法,从而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结合。

2 解决方案

基于我校现状以及本人教学经验,对于以上提出的教学问题给出了一些合理的解决方案:

(1)兴趣是最好的入门方式

首先需要让学生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摒弃以前对数学的偏见,树立信心,端正态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起源于赌博,相对于其他数学课程可以说更加贴近生活,而且带有一定娱乐性,可以利用这些条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利用财经类院校的专业优势,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与经济类案例相联系,使数学问题更加实际,便于理解。进而学以致用,让学生了解到这门课程广泛的应用前景,自然就会产生兴趣。

又例如在讲解古典概型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著名的“生日巧合问题”;在讲条件概率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著名的“玛丽莲问题”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首先,需要努力将网络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在“互联网 +”背景下网络教学资源的暴增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苦修内功。第二,高校在班型规模、教室配置、上网条件、考试要求等方面也必须改变刻板规定,积极与互联网时代挂钩;第三,教师的素质必须继续提高,为人师者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创新;第四,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对于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工作的拓展;第五,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实时有效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QQ、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而学生有问题时也可以及?r向老师咨询,有新想法、新思维的同学也可以有效地分享自己的观点,做到实时讨论、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建议以院校为单位开发网络教学平台类软件,在此类软件上学生可以方便地下载教师的教案、课件、教学视频等材料,方便学生实时查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交作业等反馈材料,方便教师获取以及进行评价。

(3)与时俱进加强教师培训

第一,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在教材编写或授课过程中更多的关注学生所学的专业与本门课程的联系,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好基础。第二,教师应该多参加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库,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在课堂教学中传授渗透给学生。第三,转变观念,必须纠正对大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冷漠甚至反对。例如上课使用手机不是大问题,问题是用手机来做什么,这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另外,因为课堂教学课时有限,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对于学生自学课程、加宽加深专业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繁杂、水平不一,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辅助学生进行筛选,从而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5

静脉畸形是先天性血管病变的一个亚类,本文结合其生物学分类、病理结构及临床表现特点,对体表软组织内静脉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作一综述,细化其分型及分级。以便通过影像学诊断评估进一步明确静脉畸形病变位置、范围、性质以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并可以此作为选择整形修复治疗方案与观察治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1静脉畸形的生物学分类、病理结构及临床表现

1.1生物学分类:既往将浅表血管性病变笼统称为“血管瘤”,且简单地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蔓状血管瘤”等类型。自1982 年起,Mulliken 和Glowacki[1]根据脉管病变的临床表现、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将传统的“血管瘤”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其中传统上称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多为静脉畸形,因此亦有学者称之为“海绵状静脉畸形”[2]。在此分类基础上,1993年Jackson[3]等将其中的脉管畸形区分为血管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又根据血液流速将血管畸形细分为高流量的动-静脉畸形和低流量的静脉畸形。至1995年,Waner 和Suen[4]等对之前的分类提出修改和补充,分为微静脉畸形、静脉畸形、动脉畸形、淋巴管畸形、动-静脉畸形以及混合性畸形,此种新分类方法兼顾了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征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有利于这类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1996 年被国际脉管病变研究协会( ISSVA) 所采纳。

1.2病理结构特征:静脉畸形在病理结构层面表现为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异常扩张血管团,部分可见血栓形成和机化等。血窦壁薄,厚度不均,有内膜和中膜。血窦衬于单层扁平内皮细胞。平滑肌层紧贴内皮层,肌层薄,有时仅为一单层甚至缺如。平滑肌细胞大部呈椭圆形,排列紊乱。管壁之间间质少,间质中有胶原纤维和脂肪细胞等。胶原纤维稀疏,排列紊乱,有间隙,扩张时可导致血管内皮因供养缺乏导致萎缩、钙化而成为静脉石[5]。在不同程度的静脉畸形或毛细血管畸形的基础上,合并有先天性微动静脉瘘的存在。这种微瘘是弥漫或局限分布在组织中,具有阻抗小、血流量大特点,完全不同于后天性动静脉瘘。先天性动静脉畸形约占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发病率的1.5%[6]。这些病理结构上的异常形态是静脉畸形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的基础。

1.3 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通常能初步诊断软组织内静脉畸形的存在和其大致分类。静脉畸形常出生时即存在,在婴幼儿期随年龄增长病灶亦有所增大。全身皆可发生,最常见于头、颈部(占40%),四肢(占40%),躯干占20%[7]。瘤体生长速度与躯体正常生长基本同步,从不自行消退。局部为柔软、可压缩、无血管搏动性包块,体积大小可随改变或静脉回流量充盈程度不同而变化。触诊有时可扪及颗粒状钙化的静脉石。局部血栓形成可有反复疼痛,而扩张静脉本身、扩张静脉对邻近神经的压迫等因素可引起疼痛与功能障碍甚至致残[8]。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以丰富异常扩张静脉为特征,其范围大,界限不清,常常累及体表各层次软组织,瘤体增大造成局部畸形,影响形态和功能,且在诊断评估与治疗方法的综合选择上较为棘手[9]。

2影像学检查手段及分类表现

影像学检查手段能观察静脉畸形确切的病变位置、范围、性质(低流速或含动静脉瘘)以及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等,故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明确静脉畸形分类有一定作用,并能提供诊断、监测与评估的参考依据。

2.1 X线平片:软组织分辨率较为欠缺,仅能提供静脉畸形所导致的间接改变,如显示静脉畸形所致的高密度静脉石钙化,或静脉畸形病变在四肢部位导致骨肥大或矿物脱失引起骨密度减低。

2.2 B超:B超的优势在于无创、价廉、简便。常规超声检查时邻近皮下软组织的静脉畸形大多表现为可压缩低回声区,能大致提示病变的形态、大小和侵犯范围,静脉石在超声下的高回声影是静脉畸形的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显示血流方向和组织灌注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有助于初步区分低流量的静脉畸形和高流量的动静脉畸形[10]。在分辨率允许的范围内,部分血管畸形伴有血栓形成也可探查到血流中断消失。但由于受病变邻近结构局限及操作者个人差异所限,B超适用于血管畸形的初步筛查与治疗效果初步评价[11]。

2.3 CT:静脉畸形在CT上表现为较低密度改变,有脂肪渗透时呈不均匀改变。平扫时,其优势在于可以较好地显示邻近骨骼组织、静脉畸形中的静脉石与钙化灶;增强后可见血管畸形病变周边显著增强。CT亦有血管造影(CTA)和三维重建功能,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3D-CTA针对高流速的血管畸形可多角度、直观、清晰、逼真地立体显示病变的范围、血供特点及与邻近血管、肌肉、骨关节等结构,无创地显示供血动脉和回流静脉,反映动静脉间的异常吻合程度,不足之处在于对低流速病变的显示方面效果略欠缺,因此仅作为静脉畸形导致的间接病变表现的参考[12]。

2.4DSA监测下静脉造影:可分为经四肢静脉穿刺的肢体顺行造影和经皮穿刺直接瘤体静脉造影(Direct Percutaneous Phlebography,DPP)。顺行静脉造影适合于四肢部位的静脉畸形,尤其对于广泛多发性的病例。静脉畸形的造影显像是造影剂进入并潴留在与静脉有交通的异常血窦组织内。诊断性经皮穿刺直接瘤体静脉造影(DPP)适用于各种其它影像学检查后怀疑存在,但无法确诊的静脉畸形;血流动力上无法精细区分低流量或混合型畸形;确诊病例后根据造影显示特点指导治疗方案;针对其他在MRI上表现为非特异性软组织肿块的病变,行静脉造影鉴别可避免创伤性组织活检[13]。

针对低流量静脉畸形新的分类系统,Puig 和Casati 等在静脉造影下根据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及病变周围血管回流情况将低流量静脉畸形分为四型,作为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前的评估,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提示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几率。具体分型如下:I型:血管畸形病变周围(几乎)无回流血管;II型:静脉畸形病变回流至正常静脉;III型:静脉畸形病变回流至扩张静脉;IV型:发育异常呈扩张状态的静脉畸形[14]。

2.5 MRI: MRI成像可根据不同成像面,运用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以及注射钆螯合物Gd-DTPA造影剂对比成像,获得信息丰富全面,是软组织内静脉畸形影像学检查的首选[15]。低流量静脉畸形MRI检查常规参数选择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SE或FSE序列T1加权+脂肪抑制、IR和GE序列T2加权[16]。可分别体现畸形血管的病变结构、大小、累及周围解剖结构的侵润范围、瘤内间隔组织成分、出血及出血后不同时期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血栓形成与钙化、静脉石等。MRI具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和任意切面成像的特点,并可进行多参数和多序列成像,能为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检测和定性诊断提供丰富的信息,特别对于深部(肌肉内,肌间隙等)意义更大[17]。血管组织在T1加权上表现为等于或略高于肌肉组织信号,在T2加权上呈明显高信号,即高于皮下脂肪信号,其信号强度将随TE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纤维组织、静脉石、钙化、粗大血管流空效应则在上均为低信号。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多位于深部软组织,且范围较大,邻近骨骼组织易受压造成骨质增厚、吸收、破坏或骨膜反应等变化,MRI上可见骨膜增厚,骨皮质缺损、破坏,骨髓高信号消失或减低[18]。

Goyal和Causer等 [19]将静脉畸形的MRI表现分为三个等级程度,不同等级程度的畸形病变与介入硬化剂疗法的预期效果密切相关。I级:病变范围有确切界限,且小于5cm;II级:病变界限不清,或病变大于5cm;III级:病变界限范围不清,且大于5cm。第III级即临床上所称的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

钆螯合物Gd-DTPA造影剂对比成像有助于鉴别静脉畸形与淋巴管瘤。淋巴管瘤在T1加权上表现为等于或略低于肌肉组织信号,在T2加权上呈明显高信号[20],但通常无流空效应[21],注射Gd-DTPA造影剂后淋巴管瘤无增强,仍呈现为多房间隔的囊性包块,以此与静脉畸形鉴别[22]。

3影像学检查及分类在临床治疗中的运用

软组织内静脉畸形多属于先天性低流量静脉畸形,其中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病变部位广,范围大,界限不清。结合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手段明确分型,根据不同病变特点多学科综合诊断、治疗与随访已成为发展趋势。

3.1治疗前诊断与评估:首选MRI对比增强检查,根据静脉畸形在MRI的范围与大小表现可分为 I~III级。其中I级病变范围较小,且有确切界限,III级则范围广,呈弥漫性分布。局限型的静脉畸形可行手术切除,对于弥漫型或侵犯神经、血管、肌肉、骨关节的静脉畸形,单一的手术切除往往难以奏效。

静脉造影下根据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特征,以病变周围血管有无回流静脉及回流静脉的形态特征,将低流量静脉畸形分为I~III型。直接在瘤腔内注射栓塞剂和硬化剂可使病灶渐进萎缩,也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治疗,缩小病变、减少术中出血,与手术方法联合应用可进一步处理残留病灶,提高治疗效果。其中无回流血管的I型及回流至正常静脉的II型行介入硬化治疗相对较为安全,效果更确切,回流静脉有异常扩张的III、IV型则需仔细评估,谨慎操作[23]。

3.2 治疗中监测:在DSA下经皮穿刺直接瘤体静脉造影后可直接行介入硬化治疗。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的血窦腔可局部单发或多发,或分隔为多腔,形态各异。直接穿刺后可确定穿刺的瘤腔大小,特别可以确认瘤体回流静脉血管与正常主干静脉的关系。有研究者发现,瘤体的回流静脉有的开放,有的关闭,治疗中当开放的回流静脉被栓塞后,关闭的回流静脉则代偿性开放,造影显示的回流静脉实际只是部分开放中的回流静脉,且瘤体往往多个瘤腔,而瘤腔间交通有时不畅,要注意瘤体多点穿刺造影,才能较真实反映瘤体大小及侵及范围[7]。

3.3治疗后随访:治疗效果评价与随访观察首选非创伤性影像学检查,如B超与MRI。超声复查可表现为异常血窦腔内血流减弱、中断或消失。治疗后的MRI表现与损伤范围和损伤后时间密切相关,MRI应当在治疗数月后进行随访复查,血流速度缓慢,腔内组织成分复杂,反复出血后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钙化,以及其对周围组织的侵蚀反应等,是主要影像学表现基础[24]。血窦血管内皮损伤后的MRI信号比较复杂,符合出血性病灶的演变规律,T1加权一般为高信号,局部损伤后的炎症反应使T2加权信号一过性增高,随后当红细胞降解,含铁血黄素在病灶周围沉积时呈环状低信号,以T2加权上显示最为明显,未经治疗的区域仍然保持较高信号。

4小结

综上所述,结合软组织内静脉畸形病变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其影像学不断补充更新的分级、分型方法对病情评估、治疗方法的选择、提示并发症可能出现的几率、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实际临床指导意义。然而针对棘手的弥漫性海绵状静脉畸形,能在治疗前明确评估其病情与分型,治疗中确保微创、安全、疗效可靠,治疗后随访确切、经济、高效、规范的综合处理方案目前仍在不断进一步研究探索中。

[参考文献]

[1] Mulliken JB, Glowacki J.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a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endothelial characteristics[J]. Plast Reconstr Surg,1982,69:412-420.

[2] Garzon M.Hemangiomas:Update on classification,clinical presentation,and associated anomalies[J].Cutis,2000,66(5):325-328.

[3] Jackson IT, Carreno R, Potparic Z, et al. Hemangiomas,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nd lymphovenous malformations: classification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J]. Plast Reconstr Surg, 1993,91:1216-1230.

[4] Waner M,Suen JY.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head and neck[J].Oncology (winiston Park),1995,9(10):989-997.

[5]袁斯明,欧阳天祥,邢新,等.体表海绵状静脉畸形临床病理研究[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03,19(5):350-353.

[6]廖洪跃,欧阳天祥,邢新. 先天性动静脉畸形发病机制研究现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13(1):55-57.

[7] Dubois J, Soulez G, Oliva VL, et al. Soft-tissue venous malformations inpatients: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issues[J]. Radiographics,2001,21:1519-1531.

[8] 欧阳天祥,邢 新,李军辉,等.出汗性血管瘤六例[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2,18(2):123-124.

[9] 欧阳天祥, 郭恩覃.海绵状血管瘤内压监测指导栓塞及硬化剂注射治疗 [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1997,13(3):171.

[10] Paltiel HJ,Burows PE,Kozakewich HP,etal.Soft-tisure vascular anomalies:utility of US for diagnosis[J]. Radiol,2000,214(3):747-754.

[11]Lee BB. New approaches to the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CMVs): a single centre experience[J]. Eur J Vasc Endovasc Surg, 2005,30:184-197.

[12]Gulati MS, Paul SB, Batra A, etal. Uterine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 the role of intravenous 'dual-phase' CT angiography[J]. Clin Imaging ,2000,24:10-14.

[13]Legiehn GM, Heran MK.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ic management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J]. Orthop Clin North Am,2006 ,37(3): 435-474.

[14]Puig S, Casati B, Staudenherz A, et al. Vascular low-flow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 current concepts for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therapy[J]. Eur J Radiol, 2005,53:35-45.

[15] Meyer JS,Hoffer FA,Barnes PD,et al.B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softtissue vascular anomalies:MR correlation[J].Am J Roentgenol,1991,157:559-564.

[16]Hyodoh H, Hori M, Akiba H, et al. Peripher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maging, treatment approaches, and therapeutic issues[J]. Radiographics, 2005,25:S159-171.

[17]Hein KD, Mulliken JB, Kozakewich HP, et al.Venous malformations of skeletal muscle[J].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110:1625-1635.

[18] Ly JQ, Sanders TG, Mulley JP, et al. Osseous changes adjacent to soft-tissue hemangiomas of the extremities: correlation with lesion size and proximity to bone[J]. AJR, 2003,180(6): 1695-1700.

[19]Goyal M, Causer PA, Armstrong D. Venous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ediatric patients: comparison of results of alcohol sclerotherapy with proposed MR imaging classification[J]. Radiology,2002, 223:639-644.

[20]Dubois J, Garel L. Imaging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of hemangiomas and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the pediatric age group[J]. Pediatr Radiol, 1999,29:879-893.

[21] Konez O, Burrows PE. Magnetic resonance of vascular anomalies[J]. Magn Reson Imaging Clin N Am ,2002,10:363-388.

[22] Kern S, Niemeyer C, Darge K,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birthmarks by MR imaging[J]. Acta Radiol, 2000,41:453-457.

[23]Puig S, Aref H, Chigot V, et al. Classification of venous malformations in children and implications for sclerotherapy[J]. Pediatr Radiol, 2003,33:99-103.

经济学的分类范文6

关键词:数学兴趣;因子分析;内在驱动力;外在驱动力;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54-04

一、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数学教育家加涅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兴趣。”我国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应试教育方式的影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导致应付考试几乎成了许多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动力,造成了目前大学数学教育的效果差。如何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务之急。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学习兴趣有着不同的解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能使人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使人感知清晰,启发人的思维和想象,使人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学习兴趣是指对所学材料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这种倾向使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给以优先的关注,并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自发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自觉调动其学习潜能,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体验到较深层次的满足与愉悦。[1]

数学学习兴趣亦指学习者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持的积极肯定地认识、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当学习者对数学的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内驱动力”推动他孜孜不倦地探索进取,并不断取得成效。可以说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中活动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大学数学学习入门的“导师”。[2]

爱因斯坦认为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科学,绝大多数专业教育都需要培养数学知识能力,因为数学有三个显著特点,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数学应用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可是,这些特点也使得数学课堂使学生容易普遍感到枯燥、单调乏味,许多学生是在被迫无奈中学习数学的。消极的学习情感必然带来低效甚至负效的学习效果。如何改变数学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呢,诸多专家学者对此问题也做出了许多研究。[3]

黄友初,杨万铨对大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指出:在数学的教学中要积极拓宽学生的专业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把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或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要对教学方式采取一定的变革,采用与学生“互动式”教学,并在课堂教学中讲点数学史知识,在数学教育中溶入素质教育,做好第二课堂的引导。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的限制,并不允许所有知识点的教学都采用这种方式,但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刘美秀针对《财经类大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培养研究》[4]指出,对于财经类大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数学的方式进行理性的思维”的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种良好的素养,即“数学素养”。受专业性、功利化、实用化、应试性的影响,许多财经类高校的学生把金融学、会计学、经济学等专业的学科视为“正课”。虽然,有些学生也认识到了数学课比较重要,但数学课比较难学,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容易产生畏难的思想。另外,有些学生受中学学习方法的惯性的影响,只对解题方法感兴趣。还有一些学生认为毕业后工作中很少用到数学。总之,这些学生都没有认识到数学的学习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训练。所以,财经类高校的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认识、态度、方法等等有待进一步改进。

数学教学中,在任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思维,获得直觉和顿悟的思维方式,使用这类“非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获得新知识的猜想,形成进一步进行数学理性论证的前提和假说。通过开设“数学文化”课程,结合数学文化史、数学故事等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思考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产生发展的原因,数学在历史上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开设“数学文化课”。总之,提高财经类大学生数学思维与素养是一个学科交叉综合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同学共同不懈的努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财经类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影响兴趣的内在机理研究其内化驱动因素、外在驱动因素和社会文化调节因素对大学生数学兴趣的影响情况。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南京某大学高校的100名在校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样本含量为男生44名、女生56名,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0岁。回收问卷中的有效问卷为95份,有效率为95%。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模型。本研究为了找出财经类大学生数学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如下模型,如图1。

在研究过程中,探寻影响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内在驱动力、外在驱动力以及文化调节因素。

2.研究假设。基于影响财经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本文提出以下3个假设:

(1)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受学生内驱认知和情感因素影响。

(2)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受学生外驱社会因素影响。

(3)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受社会文化的调节影响。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影响财经类高校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众多,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同时也受到社会等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本文明确了兴趣心理结构的逻辑关系后,将影响大学生数学兴趣的因素分为三大类:内在驱动力、外在驱动力以及儒家功名文化与就业的调节效应,据此设计研究所用问卷。

在建立兴趣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相关因素中,将内在驱动力又分为认知因素、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包括自我效能、学习目的等,如觉得数学学习是否太难,学习数学是否为获得奖学金等。情感因素包括学习兴趣、自信心等,如是否喜欢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获得好的数学成绩是否能增强满足感等。情境因素包括同伴影响、家长要求等,如周围同学喜欢数学导致自己也喜欢。儒家功名文化与就业的调节效应包括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对数学兴趣的影响,以及社会就业需求对数学的学习也会产生影响,如认为财经类学生就业工作后的薪酬高,学好数学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2.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18对回收到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因子分析统计方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

三、财经类大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18进行因子分析,对27个变量进行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过程中按照每一维度分别做了这两种检验,以期更好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本次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来提炼因子,用方差最大法(Varmiax)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

(一)内在驱动力的因子分析

首先对内在驱动力部分的13个题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学者Kaiser的观点,KMO值在0.9以上为极适合进行因子分析;0.8~0.9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0.7~0.8尚可进行因子分析;0.6~0.7勉强可进行因子分析;0.6以下则为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的数值[5]。根据表1可知,题项的KMO值为0.871,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值为778.068,显著性值为0.000,显著性明显,说明题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其公因子方差均在0.5以上,说明抽取的13个变量都能较好得对被抽取的因子进行解释。

表3列出的解释的总方差情况,从中可知,内在驱动力共提取了3个因子,它们的特征值分别为4.060、3.249、1.906,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70.888%,因此可以认为对因子抽取的结果比较理想。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情况如表4。从表4可知,旋转后的量表题项可以分为3个因子。其中因子1对6个题项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分别为B1、B2、B3、B4、B5、B6;因子2对4个题项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分别为A1、A2、A3、A5;因子3对3个题项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分别为A4、A6、A7。根据这三个因子所解释的题项的方向,分别对三个因子重新命名,第一个因子命名为情感因素,第二个因子命名为认知因素、第三个因子命名为自我效能感。

(二)外在驱动力的因子分析

对外在驱动力部分的8个题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如表5:

根据表5可知,题项的KMO值为0.787,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值为230.868,显著性值为0.000,较为显著,说明题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6中可以看出:其公因子方差均在0.5以上,说明抽取的8个变量都能较好得对被抽取的因子进行解释。

从表7可知,外在驱动力共提取了两个因子,它们的特征值分别为2.736、1.854,均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57.721%,因此可以认为对因子抽取的结果比较理想。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情况如表8。从表8可知,旋转后的量表题项可以分为两个因子。其中因子1对6个题项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分别为C1、C2、C3、C4、C7、C8;因子2对两个题项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分别为C5、C6。根据这两个因子所解释的题项的方向,分别对两个因子重新命名,第一个因子命名为情境因素,第二个因子命名为条件因素。

(三)儒家功名文化与就业的调节效应的因子分析

对量表的第三大部分的6个题项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如表9:

根据表9可知,题项的KMO值为0.871,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值为778.068,显著性值为0.000,非常显著,也说明题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表10可以看出:其公因子方差均在0.5以上,说明抽取的6个变量都能较好得对被抽取的因子进行解释。

从表11可知,共提取了1个因子,它的特征值为3.758,大于1,累计贡献率达62.637%,因此可以认为对因子抽取的结果比较理想。

由于只抽取了一个因子,因此无法进行旋转,所以没有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可参看非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可知,内在驱动力中,影响财经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主要归结为情感因素、认知因素、自我效能感,其中对情感因素解释较强的因子为喜欢数学抽象思维方式的程度,对认知因素解释较强的因子为认为掌握数学知识对今后学问的影响程度,对自我效能感解释较强的因子为自身数学基础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外在驱动力中,影响财经类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主要包括情境因素和条件因素,其中对情境因素解释较强的因子为周围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对自身的影响,对条件因素解释较强的因子为考研中是否需要用到数学;儒家功名文化与就业的因素也会影响财经类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建议

第一,从内在驱动力着手,要增强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只要肯努力,就有能力将数学学好。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之情,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从外在驱动力着手,包括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情境的改变,通过生动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以及漫画式的情境说明,让大学生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好数学。同时还可举办数学大讲堂、成立数学学习讨论组,让优秀的数学学习者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

第三,从儒家功名文化与就业着手,端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思想,使学生正确树立为社会做贡献、建功立业的理想,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学习对以后的就业将会有所帮助,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凤薇.物理学习兴趣初探[D].合肥工业大学,2003.

[2]宋朝红,文涛,史薇,邓小炎.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203.

[3]张焕新.亦谈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成功(教育),2012,(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