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1

【关键词】中考历史 解题效果 试题特点

在新课改大背景中,中考依然以卷面考试的形式出现,因此中考历史复习的重中之重便在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们最头疼的一个问题便是:明明已经在课堂上将知识讲得一清二楚了,为何学生一考起来还是一塌糊涂?实际上,知识的讲授和书面的考试,既相互关联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书面考试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它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因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考历史复习中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系统方法。

一、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初中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七八年级的历史教学主要是打好学生的基础,而九年级的历史教学将会面临一个重要的新任务,那就是引导学生将初中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这种整合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它能够使学生对初中历史形成一种整体观感,对历史有着一种宏观的感知;第二,它能够帮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题目,毕竟中考的历史题目往往是建立在综合多方面知识的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九年级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归纳能力。教师在整体把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前提下,应用心寻找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点进行精华式的概括,从而为初中历史知识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系统。

当教师完成了对知识的整合之后,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示范如何对知识进行总结,例如将、第二次、、等历史事例放在一起进行归纳和比较,这样既可以减轻记忆的负担,也可以增进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在日后的答题过程中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其次,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归纳知识点的方法,如时间线索法、比较法、相似归纳法等,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具体地感知如何进行归纳。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上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对某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在频繁性的实践中真正增强自身的总结能力,并且将这种知识归纳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只有这样,九年级的学生才能具备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控力,也才能在各种习题中应对自如。

二、让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技巧

中考的历史题目并不完全是知识的考核,其中还包括着各式各样的能力考察。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之后,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答题目的能力以及掌握答题技巧。

一般而言,初中的历史题目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以选择或填空形式出现的客观题,二是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的主观题。在历史客观题方面,教师主要应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判断能力和排除能力。在历史材料题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寻找能力以及书写能力。

在确定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初中历史的答题技巧。在处理历史选择题时,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排除法,即先用排除法将两个不符合的答案进行排除,然后在剩余的两个答案中权衡哪个更加接近题意。也可以教会学生掌握联系法,即根据题干在选项中选择最具有联系的答案。在处理历史材料题时,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课堂上训练学生掌握“四步走”的技巧:第一,仔细阅读并且认真理解完题目后再阅读原材料;第二,划出材料关键句,圈出问题关键词;第三,根据问题找出答案所在的区域;第四,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条列点进行作答。这种“四步走”的答题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掌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在“真枪实弹”中让学生感受如何去摸索出属于自己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实战演练的结果,为学生指出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技巧。

三、增强答题的心理素质

当学生提高了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掌握了答题的技巧之后,初中历史教师在中考复习中还应重视另一点,那就是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在学生答题的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度并不是影响学生答题效果的唯一因素,心理素质的好坏有时也能左右着学生的答题成果。因此,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平时的练习或测试增强学生答题的心理素质。

1.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中考历史题目往往是以综合型的形式出现,题目也具有新颖性和迷惑性。因此,部分学生往往在拿到题目时受到一定的迷惑,感觉自己无法驾驭题目,从而在丧失自信心的情况下发挥失常。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训练和练习中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这样学生才能熟悉中考出题的思维逻辑,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2.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

历史题目往往存在着许多关键性的细节,倘若不细心审题,随时可能做出错误的答案,这些因细心而失分的情况经常在历史考试中出现。为了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在平时的练习中帮助学生养成细心的习惯,在处理易错题时提醒学生应注意哪些关键性的细节,或者将那些易错的细节进行整理分发给学生,减少学生做题的错误率。

四、结语

总之,在中考历史的复习中,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从质上提高学生的解题效果,帮助学生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还要在细节上想办法让学生掌握解答各种题目的技巧,最后还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解题心理素质。只有这三者并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题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2

【关键词】初中 高中 历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

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

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二、中学历史教学脱节的原因

通过上文的分析,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大概分为教学内容的脱节和教学方式的脱节。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历史教科书各成体系、初高中阶段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同、初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差异大。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这些方面的脱节,并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问题,这些脱节问题存在是中学历史教学阶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决,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的脱节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决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策略

1.初高中历史课本要紧密连接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初中历史教科书和高中历史教科书的严重脱节,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之间存在紧密的链接。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科书并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着的。例如:中国近现代史是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中很重要的内容,初中历史第一单元是侵略与反抗,而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是第一次。虽然讲述的战争大致一致,如果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也改称侵略与反抗将更有利于学生接受。

2.初高中要统筹历史学科地位

要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问题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统筹历史学科在初高中的学科地位。例如:初中历史并没有分所谓的选修和必修,中国古代史分为七年级上下两册在初中历史中分量很重,反观高中历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册,并且是选修的部分,初高中历史对中国古代史的重视程度不同势必会对一些喜欢古代史的学生产生一些影响。

3.初高中历史教师要互通有无

另外一个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应对策略就是初高中的历史教师要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要学会互通有无。这同样需要相关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组织、学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历史教师的积极参与。只有初高中历史教师经常性的交流和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的状态,才可以使双方的教师在教学中解决教学脱节的问题。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3

(一)使学生认识历史规律和历史知识初中的历史教学是离不开史料知识的。但是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知识的运用一定要恰到好处。少量的史料知识无法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而史料知识使用得过多则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可能。只有将史料知识运用得恰到好处,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历史规律和历史的本质。例如,在对清朝末期出现的一些历史事件进行教学时,教师应恰当地运用史料知识,使学生充分了解到清政府所签订的各种不平等条约,体会近代中国逐渐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充分领悟到落后就要挨打的,使学生充分理解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二)培养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能力在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时空概念,让他们熟练地掌握正确的历史年代计算方法以及使用和识别历史图表等一些基本的技能。同时,应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理解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明白人类的社会是由低级向着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是有自身的规律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学生学会客观地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评价和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教学的需求作为根据,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史料中获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并且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以及判断,从而充分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运用史料的过程中应该以教材为主体初中的历史教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正文之外还包含了图片、阴影文字等一些其他的组成部分,其他辅助材料还包括一些音像制品。教材中的史料知识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认真解读,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一定的补充。但是不能一味地进行补充,课外史料知识运用得过多极容易淡化教材原有的材料,使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产生不了应有的作用。课外史料的应用目的是辅助教材的观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进一步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初中时期的学生身体和心理正处在一个发育的阶段,其思维方式正从具体思维向着抽象逻辑思维逐步转换,但是有一些时候具体思维还是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初中生能够很好地进行假设和逻辑推理,可以更好地去判断推理过程本身的逻辑方法和形式上的不同。同时,具体形象也会经常影响到初中生的思维,在对问题进行剖析和了解时还是会习惯性地关注表面的直接关系,或者不能够突破感官经验的限制对现象的本质进行了解。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着他们更加容易接受一些比较直观易懂的内容,例如故事和图片等。因此,在选择史料时,在满足教学内容的情况下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运用史料时应该注意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一个引路人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史料的收集,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91-02

众所周知的是,初中历史的主要教育目的在于传授与历史有关的基础性知识,使学生的思想能够得到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智力。加强历史的学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加强他们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历史教科书,语言非常的简洁明了,很多老师认为初中的历史课比较好教,学生也都认为历史课比较好学,但是最终的学习成效却很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待提高。所以,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作为历史教师来讲,应该致力于探寻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灵活的运用多种方式,结合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历史再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他们,使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一、几种具体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和技巧

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肯定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常在历史课堂上运用比较普遍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讲述法、谈话法、讲解法以及讨论法和图解法等,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哪种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根据当时的教学情况来进行分析,历史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并结合当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知识的累积程度,根据自己的学术水平、能力性格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调整,同时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起来运用,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下是几种比较具体的历史讲授方法的介绍:

1.1 讲述法。 讲述法是一种非常基本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以及内容时非常有利的,比较适用于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复习和巩固原有的知识。叙述、描述和概述是三种不同的讲述方法,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区分选择,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运用叙述和描述的方式来进行,而相对来说较为次要,但是必须要讲到的部分则需要采用概述的方式来进行讲解,以便于描绘出整个历史的全貌。[1]

1.2 谈话法。 谈话法是一种师生双方通过谈话的方法或者问答的形式来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去主动的去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从另一方面来讲,它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1.3 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讨论法可以促进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使用讨论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精神,使他们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在使用讨论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最后再通过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例证来向学生阐明观点。

1.4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课堂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譬如说,老师在讲授“百家争鸣”的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观点将它们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让他们自行归纳出各个学派的观点,让他们再进行历史体验,譬如教师可以动员学生用百家争鸣时代某一个学派的观点,去看待和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再进行归纳和总结。[2]

除过以上所讲的几种方法,还有讲解法、图示法等很多适用于历史教学的方法,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譬如说如果能够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呈现出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使用讲述法就可以收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而对于一些不擅长表达但是却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的教师来讲,就可以自己设计一些教科书上没有涉及到的历史问题,来指导学生进行探讨。

二、多媒体教学对于现时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感染力的语言,再配合以形象生动的图片和多媒体技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很容易被激发,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举个实例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做好以下相关资料准备,首先是准备好爆发之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方面的背景资料,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资料制作成PPT;其次是有选择性的摘录网络上的电影片段,图片与声音以及视频结合起来,向学生们展示发生时的立体情况。再或者说教授中美建交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把中美建交时的相关历史与电影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为大家展示出来,这种呈现方式,会比教科书中单纯的图片文字效果要好的多。[3]

事实上,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多种优势,并且灵活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以历史学科来讲,教师在准备历史课程的相关资源的时候,多媒体教学会因为其信息含量比较大、使用方法比较简洁灵活、而动态性也非常的强,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的重视。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一些本身比较久远陌生的历史人物变得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原本比较复杂的历史事实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也能够使深奥难懂的历史问题变的逐步的明晰化。多媒体教学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多向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他的现代性也可以弥补传统的依靠黑板来教学的方式的不足,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和获得相关的知识,使他们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很好地发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利于推动初中历史的教学改革,还可以帮助初中历史教师,成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教学探讨.2011,(7)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初中历史的方法和技巧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对策

历史是一门基础的人文类学科,其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提升初中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将原本有趣的历史课程讲得呆板无趣,根本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新课程下如何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生气勃勃且充满活力,是每个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一、深挖教材内容,让课堂氛围和谐轻松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材有了较大的改版,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注重趣味性和实践性。新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具有相关历史背景的小故事和讨论话题,同时也有很多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史图片。对于好奇心和探究心较强的初中生而言,这些都是极其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素材,让课堂教学变得兴趣盎然。例如,教师在进行《秦始皇》这一章节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让学生对秦始皇的肖像图片进行仔细观察,让学生穿越千年的历史感受其不凡的气度,并对其心狠手辣的一面加以了解。这些对于后续课程的教学能够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行学习,课堂气氛自然能够变得活跃。而在进行历史战争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行观看战争地形图,并在自己心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脉络,让学生的知识构建变得完整,避免学习过程中的东拼西凑。

二、巧用各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的难度要比之前提升了不少,有很多需要经过缜密思考才能得出的知识建构极其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因此,要想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活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是非常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能将原本零散杂乱的历史知识进行一个统一的构建,让学生在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中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提升课堂教学的活力。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丰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的加工制作变得有血有肉,学生学习起来也变得更加简单容易。此外,多媒体教学方式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手脑并用,课堂气氛自然会变得非常活跃。例如,教师在进行“九一八”这个历史事件的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的残酷掠夺,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不幸惨死的幼童,这些惨烈的图片让学生深感同受,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原本定格在书本上的内容仿佛也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自然也提升了很多。

三、授课过程中注意语言的表达方式,提升课堂的活力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教学是需要方方面面进行支持的。同样,要想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活力,也需要很多值得注意的细节。其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内容。教师的语言看似作用不大,其实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语言非常在意,扎实、幽默且具有专业性的语言表达是一个成功教师的必要条件。

由于初中很多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因此对于其投入的精力就很少。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应该注意授课的语言技巧,在准确专业表达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入更多诙谐和幽默的成分。因为这些内容的加入能让学生紧张心绪得以放松,同时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以亲近的,历史课堂教学是有趣且生动的。很显然,这些都是活力课堂的必备要素。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在语言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觉得历史是有温度的,可以触摸的。在激昂处,教师可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中的愤慨之情;在悲伤处,教师可以用语言表达情绪中的失落之意。这些语言技巧的掌握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一种享受,跟着教师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情绪和感情被全面激发出来,课堂环境自然变得非常活跃。同时,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形式还能让学生重燃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而不再将历史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历史学习作为一种享受。

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需要历史教师不断探求摸索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过程。要想提升历史教学的课堂活力,教师必须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也具有活力的历史课堂也才能降低知识难度,构建历史体系,让学生之间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进而达到历史教学的相应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