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1
北京2008年奥运安保系统是一套政府部门的整体信息化项目,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可以从北京奥运安保总指挥马振川局长的介绍中看出,这是一套科学规划、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高度协同的现代化信息项目的综合体现,它的成功聚集了多人多方的智慧和汗水,从奥运会角度讲,奥组委应该授予北京奥运安保一块金牌。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我们从以下几个大方面进行剖析,让我们也深度了解一下信息化建设科学规划、集中管理、统一指挥、高度协同的重要性。
1、 企业需求方面:
从各大厂商了解到,目前企业信息化需求很旺盛,比起几年前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2000年以前,企业能买一套十万元左右的管理软件是太困难了,而现在企业购买几十万、数百万的管理软件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千万级、亿级管理软件也能看到了,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但企业整体信息化需求还是凤毛麟角,从我的观察和了解,现代企业信息化需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部门级管理软件(绝大多数需求);二是企业级整体信息化需求(这种需求比较少)。
企业整体信息化需求面临的问题:
一是人才短缺,企业很难找到一位或一个小组来进行整体信息化的科学规划,绝大多数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是想到哪是哪,局限性太大,再加上经济飞速发展和IT技术突飞猛进的换代,使得一些企业信息化规划小组力不从心;
二是企业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制度,中国的企业相对来说发展年头比较短,企业沉淀的东西比较少,而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又比较快,这也是让很多老板比较头疼的地方,就像某企业老板说的“企业大了就不会玩了”。
三是很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投入方面比较有限。“要想好、要想巧、要想买个耗子逮老猫”对于那些聪明的老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想法,但能逮老猫的耗子会比买老猫要投入的多,否则就会被老猫吃掉。
2、 信息化厂商方面:
信息化厂商经历中国多年的发展,也逐渐把中国市场重视起来了,国外以ORACLE、SAP、MICROSOFT、IBM、HP、IFCA等为代表的厂商,国内以用友、金蝶等为代表的厂商,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中国的市场进行渗透。但能真正提供企业整体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厂商还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厂商还是提供部门级产品应用,分析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厂商缺乏高端信息化设计人才,能够精通企业管理、信息技术和业务的整体信息化架构师比较少;
二是受市场因素的影响,企业需求有限,有些厂商在产品设计和开发方面投入较少,很难形成整体信息化产品,就是有些解决方案也是在原有部门级产品应用的基础上局部拓展。
三是有些厂商有些整体解决方案,但整个产品应用还需要时日,还需要用户检验,处于整体信息化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3、 第三方协同方面: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2
国睿信维以帮助中国工业企业实现向“精益企业”转型为己任,专注于“产品全寿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软件研发、咨询服务和系统集成。公司基于国内外制造业的业务需求,通过应用“精益思想”理论、借鉴“工业4.0”的思路和整合国际领先的技术,构建高效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价值链,逐步形成了以“精益设计”“精益制造”“精益保障”和“精益管理”为核心的产品全寿期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先进的IT运维管理服务。
国睿信维目前服务的行业包括航空、航天、船舶、兵器、国防电子、汽车、轨道交通、工程机械、能源、高科技电子、重型装备等,服务的客户超过200家。通过应用国睿信维的解决方案,有效促进这些企业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产品制造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改善售后服务质量和提升经营决策水平,从而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在综合保障领域,国睿信维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保障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推出了六性协同设计、综合保障分析(LSA)、交互式电子手册(IETM)、交互式电子培训、售后服务和维修保障(MRO)、全资可视化(TAV)、装备健康管理(PHM)、全寿期质量管理(QMS)、便携式维修辅助(PMA)等一系列自主产品,形成了覆盖产品承制方和使用方的“端到端综合保障解决方案”。
目前,仅在综保领域,国睿信维便已经拥有“国睿信维交互式电子培训系统软件”“国睿信维综合保障分析系统软件”“国睿信维培训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国睿信维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浏览系统软件”等十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产品,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同时,我们还拥有一支对综合保障业务、国内国际相关标准体系有深入研究和丰富工程应用经验的产品研发和咨询服务团队。经过5年多的打磨,国睿信维综合保障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在航空、航天、国防电子、船舶、兵器等军用民用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研究
一、江苏中小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需求
在数字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财务管理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的特征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其经济贡献值比重越来越大。虽然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但同样具有现代企业特征,做好财务管理信息化能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做账到会计电算化再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状态 。随着全球市场的细分,国家财政税收等政策和工作程序的变化要求,中小企业在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阻滞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江苏省中小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投入正在逐年缓慢的增加,增长速度小于20%,信息化整体需求仍然以硬件为主,但对软件和服务的需求正在逐年加大;IT服务方面,67%的中小企业愿意为IT服务付费。据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问卷数据显示:
1、IT硬件:我国经济增长刺激IT需求,IT硬件继续保持主导地位,2013年,在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投资中,硬件占据的比例仍最高,将近61%,软件、IT服务的比例相对较低。然而,2014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对于硬件采购的投入更加谨慎,更多地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获取资源,使得IT服务的投资比例明显增加。
2、IT软件:总体软件需求占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需求的16%,但是正版软件销售的增长低于IT服务;鉴于此,政府应鼓励当地软件公司和服务提供商的发展。
3、IT服务:根据对以往数据以及现有数据的分析,江苏省中小企业对IT服务的需求在逐年增长,IT服务需求已占到总体信息化需求的25.8%;对于IT服务和支持方面的需求,其中有52.78%的企业希望能够得到同行业标杆企业信息化建设经验的推广应用,并希望能以多种方式组织企业与行业标杆企业展开交流。
二、江苏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中小企业财务负责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分工,常有一人兼数职的混乱现象。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以及输出都由一个人来完成,这样操作很难使各岗位之间的监督作用发生效力,导致会计数据安全性失去保障。
2、实现会计信息化意识薄弱。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还存在着对于成本的顾忌而认为会计信息化与本企业无关。对于企业财务还是沿袭过去的手工记账方式,认为实现会计信息化没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3、江苏省中小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人才素质也达不到要求。企业全面管理建设离不开企业会计信息化,而企业会计信息化又离不开复合型人才的推动。而实际会计管理工作中多数会计专业理论型人才不能全面地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计算机技术。
4、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组成内容缺乏了解,所以造成多种原因的会计信息数据丢失确成为经常发生的事情。现阶段江苏省中小型企业多数是家族式企业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还不完善和足够健全,另外多数企业设置的管理制度并没有在现实工作当中落实和执行,所以形同虚设。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源于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提高企业管理者意识是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步骤,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要准备随时投入到信息化变革当中,通过引鉴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终实现信息管理和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的目的;提高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通过以点带而、以局部带动整体的方式来推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规范。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化有赖于企业的相应规章制度。企业一定要明确特定时期的工作重点以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逐步完善江苏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变化。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将从核算工作中逐渐向财务分析、决策和监督工作转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网络管理职能。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人员在担任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的同时还要兼任系统的维护者。在针对企业自身特点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会计人员还要担任系统功能设定及设计工作。加强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的管理职能。一方面,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运用又为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辅助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有助于会计人员更好地发挥其职能。另一方面,参与管理和辅助决策是网络经济时代会计重要性更突出的体现。
(三)实施信息化应具有长远发展规划。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杨国川.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经纬,2008.4.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框架;PLM功能
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产品为载体的制造企业正在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全球化市场竞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使得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企业不仅面临着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服务的要求,同时面临着缩短交货期和降低成本的多重压力。产品生产方式从批量生产逐步发展为以知识创新为竞争因素的定制化服务,要求企业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做出快速的反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占领市场,赢得竞争。在制造业创新路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LM是一种全新的企业信息化思想,有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延长产品的获利生命周期,快速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PLM简介
PLM来源于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长期实践和发展,自产生以来,这一新的管理活动迅速成为全球制造业关注的焦点。
在战略上,PLM是一个以产品为核心的商业战略,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来管理产品的各项活动。因此,在理解PLM定义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产品生命周期的概念。根据雷蒙德·费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并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介绍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而PLM是从制造企业角度理解一个具体产品的寿命,此时,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客户需求、概念设计、工程设计、制造到使用和报废的时间过程,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
由于PLM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产品生命周期大致分为需求、设计、采购、制造、销售、服务等阶段,形成一个循环。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产品发展战略,形成产品概念设计;通过讨论确定产品定义及详细设计,进行产品工程设计,完成产品的设计定型;采购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设备等,并根据产品设计规格进行生产制造;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质量以提高产品的客户满意度;进行市场推广将产品销售给客户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对客户意见进行收集并反馈给市场需求分析人员,有助于新产品的概念设计。通过管理产品生命周期,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所有与产品有关的活动。
根据业界权威的CIMDATA的定义,PLM是一种企业信息化的商业战略,它实施一整套的业务解决方案,把人、过程和信息有效地集成在一起,作用于整个企业,遍历产品从概念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与产品相关的协作研发、管理、分发和使用产品定义信息。
PLM使产品生命周期信息透明化,使管理者能够清楚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提高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PLM主要有以下优点:(1)更快的响应市场;(2)降低产品成本和生命周期成本;(3)整合研发资源,为企业知识管理提供平台;(4)改进新产品开发的内部效力;(5)改善与供应商、加工合作伙伴的业务协同,提高业务外加工效力。
三、PLM框架
企业信息化归根结底由企业资源规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四个主要的业务领域组成。产品生命周期作为一种基本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一般包括三个层次:数据层、支撑层(使能层)和应用层。最底层是数据层,是由各种数据要素构成的产品数据源,包括数据库、网络以及公共服务支撑平台等基础支持平台;中间层是支撑层(使能层),由PLM系统构成,它与数据层交互,直接获取、存储和管理产品数据,并与应用层各种应用系统集成,实现以产品为核心的协同开发、制造和管理。应用层,由各种应用系统构成,用于完成特定专业领域的业务处理。主要分为两大类,设计领域软件(CAD、CAM、CAE等)和经营领域软件(ERP、CRM、SCM、HRM等)。
PLM系统为独立的系统提供统一的支撑平台,以支持企业业务过程的协同运作。解决了CAD等设计领域软件及ERP等经营领域软件只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特定阶段进行管理的不足,将这些孤立的系统整合集成,为不同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基础信息,是连接企业各业务部门的信息平台和纽带。
四、核心功能
PLM解决方案中所需要的功能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和描述,不同的企业会关注不同的功能。PLM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数据管理。数据管理是PLM的核心功能之一,用来管理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包括零件信息、配置、文档、CAD文件、结构、权限信息等)和所有与产品相关过程(包括过程定义和管理)的技术。
2、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产品结构与配置管理是以电子仓库为底层支持,以BOM为组织核心把定义最终产品的所有工程数据和文档联系起来,实现对产品数据的有效组织、控制和管理。
3、过程管理。过程管理用于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任务、人员和数据,通过过程管理控制设计人员对产品数据的修改,包括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管理主要面向项目负责人,对过程的划分是粗粒度的,对产品开发过程执行不提供支持;工作流管理系统对产品开发过程执行提供有效的支持,它对任务的描述是细粒度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提供管理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信息及其相关过程的各种功能,这些功能是目前项目管理和工作流管理中所不能涉及的。
4、可视化与浏览。可视化、浏览、打印产品和过程相关数据,包括浏览器、虚拟原型以及数字样机系统等技术。
5、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技术是使产品和过程相关数据从应用于某一系统的一种形式转化为应用于另一系统的另一种形式。
6、协同软件。协同软件是使人员在产品和过程相关数据的支持下协同工作的系统,包括电子邮件、讨论组、聊天室、内联网、外联网、项目共享空间、门户和项目目录等。
7、系统集成。集成技术包括PLM组件之间的集成以及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等其他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转换。支持产品生命周期中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共享,实现以产品为核心的协同开发、制造和管理。
五、结论
PLM不仅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制造业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ERP、SCM、CRM等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企业日常业务的透明度和运作效率,但都没有定位于企业的核心,即产品。PLM将产品作为核心,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来控制产品,改变了企业赖以生存的产品创新和开发活动,减少了新产品的市场响应时间,提供更好的支持及服务。PLM与ERP、SCM、CRM等系统集成,更加方便顺畅地进行数据交换,实现全面意义上的协同工作,形成了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变成机遇,成为企业制胜之道。
主要参考文献:
[1](英)斯达克.产品生命周期管理——21世纪企业制胜之道.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6.
[2](美)格里夫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下一代精益思想的推动力.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1.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IT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92-03
第三方物流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当时它是对物流环节的要素进行外包的一个主要考虑方面。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首次提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近年来,第三方物流已成为国内外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而物流信息化则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趋势。据统计,我国近几年的第三方物流以每年16%-25%的增长速度发展。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经验,企业需要做好物流信息基础设施工作,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将规模做大做强,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 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概述
一些传统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大都集中于运输、仓储范畴之内,对每个单项的服务内容都有一定的运作经验。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是如何将这些单项的服务内容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针对客户物流解决方案,即将仓储、运输、配送、报关、货代、船代、空代、国际结算物流业务集成为一体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其运作模式可用下图概括:
从下图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具有独特的商业模式,可以开发出一系列针对常见物流需求和问题的方案模型,包括物流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全程的物流解决方案等。物流实践表明,物流解决方案应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提供,包括客户需求解决方案和客户问题解决方案。
2 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概述
物流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建模与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价值链、供应链、知识链管理为基础,快速、有效、动态和协调的配置各种物流资源,达到物流信息的融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为客户提供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增强物流企业自身的实力和竞争能力。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2.1单项应用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物流企业继续开发仓储和运输业务以外的物流增值服务,如物料JIT配送,它是一种时效性、专业性、准确性要求很高的物流增值业务,要求实现物料配送的电脑化管理,可以给客户提供库存报告、出入仓记录的查询、出货与补货通知以及货物的跟踪等服务。
2.2流程优化阶段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第三方物流在开展JIT配送业务的同时,产生了从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报关、货代、船代到空运的诸多物流增值业务。随着业务不断地扩大,机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EDI、GPS/GPRS、GIS、RFID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形成了庞大而复杂的网络,为实现网络化的管理采取了部门信息化。
2.3过程集成阶段
从21世纪初期,物流企业通过合作与并购的形式整合优良资源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国际贸易等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物流企业以基于B/S架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来加速公司内部的管理效益,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商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使得各个部门和子公司做到了无缝链接,实现了物流供应链上高效的信息交换,显著提高了物流运营效率,使得物流企业进入了物流信息管理阶段。
2.4信息融合阶段
受电子商务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理论的影响,第三方物流纷纷转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如供应链层面的解决方案、物流信息系统服务等。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快速、准确、有效的跨部门和跨地区传递,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业务支持等功能。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管理,一些第三方物流目前只是刚刚开始探索,如何做到供应链层面的信息融合,把信息的作用发挥最大的价值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3 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瓶颈问题
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至今,虽然有很大的提高和进步,但总体来看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大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项应用阶段,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综合信息的能力,而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困扰第三方物流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如下。
3.1信息技术与管理变革结合不够紧密
在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管理思想变革相结合,通过流程重组和优化充分发挥两者的最大优势是第三方物流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我国大部分第三方物流没有意识到这一事实,仅仅注重信息化项目和运用信息技术,忽视管理方面的因素,不能让信息技术发挥出最佳效果。
3.2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滞后
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领域里这种技术标准的多方面差异和缺陷不仅导致物流系统作业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而且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使得整个物流网络相互之间难以做到兼容,数据难以交换,信息难以共享,商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个环节难以形成完整通畅的供应链,严重影响了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电子商务的运作。
3.3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缓慢
物流信息平台可以推动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的管理模式,其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换与整合。传统的EDI是大型企业惯用的极为有力的数据交换工具,但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因此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问题亟待解决。
4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IT战略探析
电子商务是商业实体利用网络和电子信息技术进行各项商业贸易活动。它通过互联网来传播信息,实现客户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从而提高贸易效率。对于电子商务中的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的处理,通过互联网可以顺利地实现。但是物流则不同,物流是指物流实体的流通,正是物流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可能像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那样依靠互联网来解决。要发展电子商务,首先要提高物流水平。物流是电子商务的组成部分,也是电子商务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物流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电子商务实现程度的高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应当是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效形成生产商、第三方物流和需求方的有机的供应链关系,从而降低整个商务活动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并最终使产品的设计生产更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未来第三方物流IT战略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供应链信息化管理为重点,以数据交换平台为支撑,带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信息化,大力发展以B2B为主的电子商务,全面提升第三方物流信息化整体水平。
4.1加强物流商业智能
物流商业智能的优势是在将第三方物流现有的数据转化为可操作的知识,通过整合历史信息数据,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数据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处理,为决策者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提高决策效率和水平。因此,无论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增强供应链可见性、供需预测还是在衡量公司关键运营指标等方面,物流商业智能都大有可为。从建立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技术角度来看,所需要的技术主要有:①数据仓库技术。物流商业智能系统的核心是解决物流应用问题,通过把数据处理技术与商务规则相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利润,减少物流运作风险。②数据挖掘技术。通常采用机器自动识别的方式,通过应用分类模型、关联模型、顺序模型以及聚簇模型等模型从大量的数据中发现隐藏的规律或关系。③联机分析处理。主要通过多位的方式对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报表处理。针对用户当前及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辅助领导决策。
4.2推动物流系统仿真
系统仿真技术作为系统分析、优化的有效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优化、方案比较、流程运作控制等领域。在现代物流行业,国外许多的物流配送中心设计、自动化仓储系统和物料搬运系统等工程设计中也都开始应用仿真技术作为有效实用的辅助设计手段。第三方物流要大力发展物流系统仿真技术,建立并运行模型来进行多方案,量化比较,从而找到技术性和经济性的最佳结合点,这在复杂物流系统设计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另外,对于物流实验室的仿真研究可以模拟物流系统运作的全过程,不仅可以用于与高校合作科研,也可以使公司内部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了解物流企业的运营规律。
4.3完善物流信息平台
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整合各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资源,完成各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还可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加强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相关物流服务。另外,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为电子商务提供很好的物流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与电子商务系统高度集成的统一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下面的功能,如右表所示。
4.4发展供应链物流管理
随着SCM、CRM、EAI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可以引用先进的集成供应链管理思想,将公司的信息系统和供应链中商业伙伴的信息系统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基础上集成在一起,形成整个供应链B2B甚至“协同商务”的新的商业模式,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依据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正确信息来协同各自的物流运作。从而实现精确、实时、动态的绿色物流,达到物流运作业务全面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范文6
据Gartner最新预计,2015年全球企业IT总花销超过3.5万亿美元,较2014年小幅下降4.9%。而其中企业软件市场达到1500亿美元,逆势上涨7.5%。来自CCW研究调查显示,2014年到2015年,企业移动信息化市场规模将从420亿元迅速增长到960亿元,而到2016年预计将达到2230亿元。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企业管理、社交平台也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在巨头看来,企业移动信息化将成为下一个万亿量级的市场。
单一应用入口向门户转变
《企业移动信息化白皮书》显示,近年来随着移动技术的进步,与此相关的产业政策出台逐步密集并更加具体,仅2015年就有多达29项移动信息化相关政策出台。
因此,在这种日趋成熟的环境中,企业也开始逐渐把移动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并把移动信息化建设费用正式纳入企业预算。据移动信息化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有84.5%的企业已经部署或者计划在一年内实现移动化部署,其中贴近业务支撑的移动应用成为当年企业用户首次部署的方向。
与此同时,企业用户移动应用需求已经从解决因出差、外勤等原因造成的业务流转的停滞,转向满足优化或构建新业务模式的深度应用需求。帮助业务提升、强化内部沟通正成为企业移动化实现的关键目标。
目前,移动信息化建设已经深入到政府、金融、交通、教育、制造、能源等全行业并将主要围绕“生产控制、营销服务、办公管理”构建。但由于行业背景及需求千差万别且随着企业移动应用的增多,多数行业将开始进阶到多业务应用阶段,单一的应用入口向门户转变将成为未来企业移动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HTML5应用开发模式被看好
尽管移动化建设已经日趋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标配,但企业用户高速推进的移动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坑。
“我们目前有一些APP,还有微信企业号,员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登录多个应用,且反应很慢。” 金山软件CIO万勇表示,移动应用与传统应用割裂,要解决这些问题,传统“打补丁”方式已经无法实现。金龙集团CIO孙连海表示:“作为典型的制造型企业,金龙集团在PC端部署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系统:OA,ERP,BPM,CRM……如果说要为每一个系统重新开发APP,那我们是承受不起的,因为不光是开发成本,后期管理的成本将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
《企业移动信息化白皮书》中指出,企业在进行移动化规划时,77.3%的企业希望在原有的信息化系统上进行“移动化”升级,实现原有信息化系统与移动终端对接与融合。
但由于标准缺失、传统应用的开发方式无法有效实现数据互通、效率提升、业务协同、构建一体化的目标,因此如何与原有系统平滑对接,实现从PC端向移动端延展,实现包含传统和移动化的整体平台化IT治理是成为企业移动化规划阶段的主要痛点,对当前移动信息化的发展造成了实际障碍。
面对这些挑战和趋势,HTML5 凭借天然具备的有跨平台运行能力、开发灵活、成本低等优势,逐渐在大型企业应用开发中得到认可。《白皮书》指出,目前,有80%的企业选择基于“HTML5”的应用开发模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处长黄业晶表示:“以HTML5为代表的Web技术已经成为政企移动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促使Web在移动端成为标准化、全功能的应用承载平台,并将深刻影响未来终端软件的演进方向和创新方向,是我国必须前瞻性布局、全产业链推进的重大趋势性基础技术。”
“HTML5具有跨平台、免安装、无缝升级、开发高效、无信息孤岛等优点,在企业移动化领域正快速成长为主流开发语言。我们相信HTML5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形成一个类似操作系统的应用生态,打破现在安卓、苹果在移动市场的垄断格局,成为移动第三极。”华为移动安全平台AnyOffice产品总监陈爱平说。
移动化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移动信息化白皮书》中提到,移动化建设的第一阶段,企业尝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展开移动信息化,应用是主流。而随着复杂移动环境的出现,企业需要平台化治理,并将尝试打通开发与管控直至最后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在企业移动化遵循这样的需求演进时,厂商则相应需要不断升级。为此,白皮书中提出了无需依赖企业原有系统的API接口,无需改造企业后台,能帮助企业快速无风险实现移动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是企业应用系统移动适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通过移动适配工具Enterplorer studio实现快速开发,Enterplore完成统一部署、Entermanager搭建高效管理的一体化平台。二是企业级移动应用开发解决方案。该方案针对需要重新新建移动应用的企业。通过前端框架Amaze UI Touch的丰富组件库,企业可以快速开发一个Web App(基于WEB形式的应用程序)或Hybrid APP(混合模式移动应用),并可以整合到Enterplorer企业办公浏览器中,以实现不同应用间的统一管理。
“其实,企业内部移动应用中最大的痛点不是移动适配,而是各种移动应用的整合。”在云适配CEO陈本峰看来,一切企业级APP都可以用企业级移动办公浏览器取代。
据陈本峰介绍,云适配企业移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支持公有和私有部署两种方式,并覆盖开发、部署、管理全生命周期。除了由企业级浏览器Enterplorer为企业提供统一入口以解决多应用的管理问题外,纯前端的非介入式的部署方案和针对组织的安全管理策略,将使企业无需额外部署硬件,使原有系统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安全地移动化,真正帮助企业以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方式实现移动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