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建筑企业 成本控制 管理 资金 竞争
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之下,建筑企业仅仅依靠自己本身的资源,是不能立足于市场的。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技术进行成本控制,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笔者针对会计信息化的建筑成本控制途径做了一系列的探讨,希望对广大的相关工作者能够有所帮助。
一、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一)多层次、多变化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多层次、多变化的,首先要把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再建立一个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这样才能满足建筑企业对会计工作的需要。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内容及表现的形式也是不同的,这也充分说明了会计信息化具有多层次、多变化的特点。
(二)综合性比较强
会计信息化工作还需要建筑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从其涉及的范围来看,会计信息化涉及的不仅仅只有财务工作人员,还有建筑企业的所有成员,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是不能得到可靠、完整的会计数据的,因此具有综合性与全面性的特点。
(三)动态性
会计信息化工作还具有动态性的特征,它对建筑企业的财务有很大的影响,而它的变化又是不定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为会计信息的处理必须要依靠信息技术,因此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就不会结束,因此它具有动态性的特征。
二、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一)形成紧密的供应链
在经济大力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如果仅仅只依靠企业本身的资源,是无法适应社会竞争的,因此,为了满足企业利用全社会资源的需求,必须形成一个紧密的供应链。通过采购、设计变更、施工结算等众多个环节,并且加强与外部的会计信息的交流。在整个成本中,物资、设备的成本占用了整个工程成本大约一半左右,但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有效的节约。采购材料的时候,必须进行调查、比价,然后选择价优、质优的材料或者设备,对于价款总额较大的材料、设备,也可以进行招投标,这样的方式才更加的科学。此外,还要建立一个方面查询的数据库,既方便查询又方便管理,还能够及时的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会计人员,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并且保证建筑企业内外信息的畅通。
(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资金
施工建设项目的特点是周期长、投入量多、工作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企业因为施工建设的应收款项没有及时的收回,导致旧账、坏账过多,资金周转非常的不灵活,同时也使得建设项目迟迟不能进行或者被推迟。从企业中标开始,就应该建立资金配置的合理方案,不定期的对项目进行跟踪和监督,发现偏差和错误的时候及时的纠正。由资金配置的系统对实际资源的投入进行核算,并且分析数据,最后再用计算机来算出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之间的差距。
(三)进行税务方面的筹划
工程项目的税收对企业的成本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工程建设项目的投入较多,有时税收甚至几十万上百万。但是每一个地方的税收政策都有所不同,所以,在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时候,通过对项目的核算,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算出该缴纳的税费,并且通过每个地区工程费用的差额来提升项目的利润率。
(四)建立会计信息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要根据市场情况、设备、成本、消耗率来进行,并且随时修正企业内部定额数据。管理者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完善企业会计资料的工作,定期进行成本核算,分析成本的变动情况。另外,还要根据内部控制工作的效果,来完善会计数据库,这样才能了解成本管理工作的方向,并且找到降低成本的方法,为将来的成本计划提供决策依据。
(五)建立责任制和奖惩制
建筑企业在完善会计信息数据库的时候,要充分的熟悉和成本管理的方向,这样才能更好控制企业的成本。同时,建筑企业也要制定有关部门或者相关负责人的奖惩制度,让奖惩制度与成本管理相互挂钩,严重控制差旅费、招待费,超过一定数额不予报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和员工节约成本的意识。
(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要降低建筑企业的成本,就必须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因为内部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因此,管理者应当从技术的角度对会计信息的数据平台、数据结构、模块、保密等做出一致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数据的快捷传输与共享并且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七)加强硬件和软件的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变化,会计信息软件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建筑企业需要及时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每次进行更新和升级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记录,更新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设置控制程序,经过严格的批准之后才能进行实施。此外,工作人员不可以随意对软件进行更改,如果有升级、更新、修复或者扩充设备的需求,必须通过管理者的审核。
三、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成本控制容易出现的问题
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下,都是利用的计算机进行操作,而由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成本控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系统会增加成本
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变更会导致成本增加,也就是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包括设计、调试、外包等)的成本。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业务和信息的一体化,并且优化流程,将相应的处理规则合并到系统程序当中,并且及时的纠正错误和不规范的行为,以保证建筑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二)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普遍偏低
很多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不够,只能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对于稍有难度的日常维护、信息化管理等工作,难以执行和实施。很多建筑企业都缺乏同时具有会计水平、财务素质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三)会计信息系统失控
如果工作人员一旦疏忽了或者没有注意到某个重点的地方,就会发生一定的风险,而且责任也难以明确,这主要表现在日常操作和维护过程中发生的失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建立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并且使会计工作人员明确操作的流程及权限,这样才会减少失控。
四、总结与体会
在会计信息环境下,成本控制管理必须要满足建筑企业的资源需求,而不能一味的只求节约。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非常复杂,只有在信息化环境下实施了成本控制,才能够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使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石茂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235-235.
[2]杨志春.分析建筑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3(1):151-151.
[3]汪利芸.基于会计信息化的建筑企业成本控制途径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下,2012(12):93-94.
[4]黄秀如.探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价值与实现[J].中国外资,2012(23):150-151.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2
>>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 论竞争情报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关于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产生的促进作用探索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浅谈企业信息化在促进内控建设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企业信息化促进作用研究 企业信息门户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网格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分析 浅谈工业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 咨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探讨 虚拟桌面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研究 在企业信息化中觅商机 试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论计算机安全管理在旅游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 探究软件工程在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云计算在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 流程再造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作用 浅析企业信息化在内控建设中的作用 试论企业信息化影响竞争力之机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4-25.
[3] 潘杏梅.竞争情报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J].信息化博览,2008(10):23-24.
[4] 饶爱民.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情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J].企业管理,2005(8):33-34.
[5] Bao hnag-huo, Tao Qingjiu, Dai Luhong, et al.The DeveloPing Chine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efssion[J].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view,1998,9(4):42-47.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 关系
电子商务的问世,就体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不仅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和贸易体制的变化产生了及其深刻影响,大力地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电子商务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业模式而成为经济活动的杠杆。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概念
1、电子商务内涵:电子商务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商务活动,它是将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手段,通过一定的协议联系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各种各样商务活动的方式。电子商务一般就是指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商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如网上营销、网上客户服务、以及网上做广告、网上调查等。电子商务是Internet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趋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2、企业信息化内涵: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实质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从而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历史产物。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大意义。
1.从概念上而言, 企业信息化的范围比电子商务的范围更为广泛,就好比从社会上开始出现“服装”这一名词,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休闲服装”、“正装”等等。那么这两者单从概念上也可以这样理解,企业信息化在随着人们观念以及技术等的发展,出现了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是将企业的所有行为数字化,是一种过程,更注重的是技术,靠技术去实现数字化;而电子商务是一种商务活动,技术只能作为它的一个平台,相比技术而言其更注重的是商务活动。
2.从现状上来谈,电子商务的发展一是要受市场环境、企业自身的限制,而是要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限制,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没有企业基础的信息化建设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的很好的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建设是一种手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才是最终目标。
电子商务与企业信息化关系极为密切,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电子商务是企业信息化的保障。企业信息化进程孕育了电子商务,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和深层次开发。没有企业信息化,社会对电子商务不可能有强烈的追求,置身于电子商务中,人们才能感受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
三、电子商务条件下的企业信息化
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企业组织单元间的传统边界被打破,生产组织形式将重新整合,开始建立一种直接服务顾客的工作组。电子商务模式将会使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由单向的“一对多式”向双向的“多对多式”转换。
2企业管理网络化。电子商务以数字化的网络和设备替代了传统纸介质,从而带来了一种新的贸易服务方式。电子商务对企业营销管理最为显著的影响是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的变革。以往的批零方式将被网络代替,人们直接从网络上采购,传统的人员推销失去大部分市场。管理者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和定位将更加依赖于网上的资料以及对网络的充分利用。
电子商务以其显著的信息优势为企业奠定了激烈竞争中的生存之源,并且促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四、企业必须发展电子商务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4
随着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企业信息化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的首要工作和基础平台。一方面,企业信息化规模的增大促使其逐渐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如何在战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信息系统进行定位,如何正确认识本企业信息化的绩效,如何了解本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水平,以促进企业的信息管理绩效,这些已经成为企业所日益关注的核心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对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化考评体系构建的研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在信息化的全面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国外进行了一些分散、独立的研究主要侧重于软件质量的测量,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获取利润,减少和避免投资风险上,而他们对信息化评价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的关注和研究的较少。国内评价方法和体系都是处在战略管理的层面,是对社会信息化的宏观评测。对大型煤炭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评测体系如何与管理职能、方法联系,如何全面掌控企业的信息化状况和绩效,如何指导企业深入应用信息化,如何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2 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化考评体系构建理论依据
2.1 考评体系的设计原则
考评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整体性。考评体系应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反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2)可操作性。所选取的指标应该尽量与企业现有数据衔接,新指标应定义明确,便于数据采集。
(3)引导性。通过考评体系设定,能指导企业信息化发展路径和前进方向。
(4)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企业信息化环境与效益的定量评价非常困难,一次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是客观评价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原则。
(5)稳定性。考评体系将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局部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一定调整,从而使该体系真正对企业起到指导作用。
(6)简明性。评价指标应简明,交叉少,覆盖面大,指标设置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指标之间的逻辑关联要强。
(7)可延续性。所设计的体系不仅可在时间上延续,而且可以在内容上拓展。
(8)灵活性。评估专家根据可能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可对指标灵活运用。
2.2 考评指标的权重方法
2.2.1 指标权重理论基础
具体权重根据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结合政策导向确定。
(1)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2.2.2 权重指标分配
考评体系设计四级指标,一级和二级指标为各企业指标体系的共性指标,三级和四级指标为企业的特性指标,也是量化考评打分指标,即数据采集项。其中四级指标是企业重要应用系统的特性考评指标。
企业信息化考评指标总分计算方法:
I=Σ(Pi*Wi)
I表示指标体系的总得分;Pi表示第i个指标的得分,各指标得满分都是100分:Wi表示第i个指标的权重,所有指标权重的和为100%。
3 大型煤炭企业信息化考评体系构建
3.1 考评体系总体设计
考评体系设计四级五细则,包含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 86个三级指标,5个应用系统考评细则,包括财务系统、资金系统、医保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和人事培训系统。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共性指标,三级和四级指标为数据采集项。一级指标包括:信息化保障环境、信息化管理制度、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水平。
3.2 考评体系指标内容
3.2.1 信息化保障环境
信息化保障环境占考评权重的10%,总分100分,反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和支撑环境。包括4个二级指标:组织领导工作机制(40分,占总权重4%)、信息化规划及投入(20分,占总权重2%)、信息化工作执行力(30分,占总权重3%)、信息化教育培训(10分,占总权重1%),和9个三级指标。
3.2.2 信息化管理制度
信息化管理制度占考评权重的15%,总分100分,反映企业信息化制度、日常业务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包括5个二级指标:规章制度(20分,占总权重3%)、技术资料(20分,占总权重3%)、工作记录(20分,占总权重3%)、网管资料(20分,占总权重3%)、业务人员(20分,占总权重3%),31个三级指标。
3.2.3 信息化基础设施
信息化基础设施占考评权重25%,总分100分,反映企业信息化在硬件设施、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包括4个二级指标:机房系统(25分,占总权重6.25%)、网络系统(25分,占总权重6.25%)、服务器(25分,占总权重6.25%)、信息系统安全(25分,占总权重6.25%),33个三级指标。
3.2.4 信息化应用水平
信息化应用水平占考评全总50%,总分100分。反映企业在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方面的水平,考评体系以应用为本,因此信息化应用水平在四大考评指标中占比重最大。包括3个二级指标:企业通用系统(60分,占总权重30%)、专用系统(30,占总权重15%)、系统集成水平(10分,占总权重5%)。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设置三级指标。另外,企业可根据应用系统的战略性、重要性设置某一应用系统专用的详细考评指标,即四级指标。本考评系统以煤炭行业为例,列出了13个三级指标,5个四级指标。
3.3 考评体系运转保障
面对信息化建设日趋重要的大型煤炭企业,从战略层面,探索并深化信息化绩效和管理水平的精益管理模式和方法,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的信息化运行监管和效能监察,已非常重要。
企业信息化考评体系的有效实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企业需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考评制度体系来保障。
(2)企业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组织考评,形成统一的、全面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
(3)考评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企业信息化现状,数据采集要真实准确。
(4)评价办法公开,评价过程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5)考评方式要科学。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可以分为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首先,基础管理平台的搭建。信息基础建设是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在此时期,企业先必须将所有的资源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企业信息化比较重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我国有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没有建立标准化的制度和体制,对于同一个资源,每个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数字化,从而导致同一中资源出现不同命名和编码,进而导致企业管理的混乱。其次,管理结构优化、实现企业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一般情况下,企业要对是否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对内部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和基本管理的流程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将电算化和信息化区别开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业务进行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业务流程为导向的方式,实现对传统业务结构的改革,从而使得运营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最终获得最大的利润。再次,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供应链和客户关系等实现有效管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在进行内部资源有效管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外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开发新市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够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首先,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功能有所增强。通过计算机网络的运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沟通更加容易。通过信息化的运用,客户需求信息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筛选,有利于生产计划和销售计划的制订。其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管理效率得以提高。信息化的实现,实现了跨国跨地域跨行业的管理,这是在没有网络的时代无法实现的。再次,企业信息化建设引发组织结构的调整。信息化使得信息传递的方式得以改变,从阶梯层变为水平型,管理组织也从“金字塔”转变为扁平化的“矩阵”型。第四,企业信息化建设增加了管理手段。ERP等系统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效地减少了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和存在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防止生搬硬套,要有所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并不是跟着潮流进行,它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管理状况进行需求分析。企业信息化并非是片面的追求自动化,而是需要企业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整体发展密不可分,不应盲目的使用社会上推销的管理软件,如果选择软件不慎重或软件根本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那么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建立对数据库、计算机应用的管理标准和指南。同时,要坚持循序渐进的投资原则。
2.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国内企业信息化大环境发展尚不成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较少,应用水平不高。由于缺乏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积极性不够高。另外,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正确的引导。
(2)部分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程度不够。表现在有些企业信息化起步早、投入大、失败多,产生惧怕情绪。一些企业的领导不能正确认识和掌握信息化发展的规律,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严肃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缺乏主动精神。对企业长期形成的工作习惯、业务流程影响到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企业变革的系统工程,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建设同步进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3)企业缺乏信息化人才,管理和执行力度不够。由于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不够熟悉,自身缺乏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技术支持,突出表现为技术与管理兼备的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此外,企业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还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管理上存在空白和漏洞;基础数据采集、录入等操作不规范,准确性难以保证。如果不能治理和改进这些情况,构建的信息系统最多只能提高某些工作的效率,但在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方面收效甚微,反而可能会使管理成本大幅增加。
(4)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工作应当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中心,如果偏离了企业的发展战略,任何的信息化建设都会失去意义,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整体规划是后续工作开展的依据和指导,缺乏规划,随意性与盲目性难以避免,陆续建成的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维护和升级等都比较困难,成本也会比较高,整个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会大打折扣。此外,有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式选择不当,需要对建设方法进行改进。
(5)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刚刚接触到信息化,企业上至高层领导,下至普通员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很多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整体认识,对自己所应发挥的作用并不明确,员工积极性不高。在这个过程中对企业进行有效的专业培训是很重要的,这有助于增强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的能力。
(6)缺乏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由于首次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对于实施过程和在每一步实施工作中应该取得的结果并不十分明确,对每一步工作的控制乃至整个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都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应当引入管理咨询及项目监理制和绩效评价制,在诸如总体规划、业务流程优化或重组、系统选型、阶段性工作目标评价以及竣工验收等重要环节为企业提供服务。
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1.管理创新。随着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创新,树立现代管理意识。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作为发展模式;以树立全球化战略思想为管理战略;以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业务进行改造作为主要管理技术;以树立绿色营销理念作为企业营销思想。提高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为企业决策提高各种有效信息,而且是要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以信息化为基础,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高。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正是由于具有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使得企业在这个变化多端的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信息技术要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将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指标。
2.加大投入。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方式正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企业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性和操作性较强。加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企业主导、掌控信息化能力的增强可以通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接受有效的专业培训来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培训内容是不同的,而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的培训更为重要。这样的培训能够让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很好的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是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是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做好前期的调查工作,从而建立的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更好的适合本企业运用。在企业间及协作企业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对数据的标准进行统一提取,数据的格式进行统一,数据的集成进行统一。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处理和整合,使外部信息能够为自己服务,使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的兼容性更强。
3.建立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为了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应用价值,信息化应用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企业建立信息化的关键。全面评估、分析、测试、检查和评审信息系统的性能,而且还包括对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的对比工作,从而对系统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确定,并全面评价系统建成后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水平能够客观地进行量化,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并且使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企业信息化的本质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应用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谓把握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企业信息化管理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重要策略,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推动企业整体飞速发展的必经之路。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时刻注重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含义与本质
由于研究的着眼点和角度的差异,人们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也是有着巨大差异的,但不管表述方式如何,从本质上来说,人们对于企业信息化本质的认识是大致相同的。企业信息化必须运用数据库、网络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并将其与生产、设计、管理、制造、流通等领域有机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目的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它一般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新产品的设计研发;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精细控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决策以及企业高效运转;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实现内部整合;通过企业外部网络进行企业内涵的向外延伸;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开展企业的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技术化的专业部门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规范与细则的制订、落实和监管。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作用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市场推广营销等流程进行整合,对运营平台和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进行建设,同时还要尽可能寻找潜在合作伙伴、支持公司决策、提高生产制造流程的效率和质量,最终实现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由此不难看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核心要素就是数据的深度挖掘,深度的数据挖掘和由之汇总得出的结果能够为企业的内部协调与控制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一个健全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包括操作、管理、实施和维护这几大板块。作为先进的企业信息管理模式,战略管理的运用和实践在企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战略管理包括信息技术的兼容与长期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规划,以此来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想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就需要企业重视商业化软件的开发、硬件的配备、系统的集成等要素,通过有效的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落实并发挥预期作用。
三、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一)建立具有信息化监控和管理基础的信息平台,业务流程和企业整体规划必须保证完整和统一规范;
(二)企业需要在有效的统一领导下对不同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确立和强调,做到对试点公司进行目的性和针对性的选择,对企业的整个规划和建设进程进行统一化、一体化推动,逐步、依次与实际管理流程对接,出台并严格遵守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细则,进而实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的部门机构进行统一整理,岗位和人员也要及时扩充或精简,通过数据来对企业进行理解和定位,这样才能够满足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复杂多变的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尝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任何数据都需要企业的提前准备和提前落实。因为对于原始数据的收集、梳理和汇总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只有提前准备和落实,企业才能够夯实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进而为企业的发展制订出更加完备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体现和应用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作用
作为每个企业的发展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由于每个员工素质和能力的千差万别,企业也需要提升自己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人才选拔与管理的能力。而在这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发挥出极大的作用。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企业能够轻松实现人力资源数据的分类和整理,分类整理的依据可以是员工的各项指标,也可以是员工的职责和其所在的部门。如果需要的话,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细化到每个人的能力、喜好、性格、特长等方面。通过信息化管理,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有一个更全面地了解,并根据每位员工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精细化管理,这无疑能够为企业的人才选拔和调配提供充分和有力的参考依据,最终实现企业用人效益的极大提高。
(二)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优化企业金融资本的作用
一个企业从最开始的注册成立,到人、物、资源的统筹规划,再到最后的正常运转、步入正轨,这一整个过程都涉及到资本的投入。如果对于经济资本的运用和管理不够合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很有可能受到影响,甚至出现浪费和严重亏损的现象,这对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制约。相反,如果能够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能够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自然就能够对企业资本进行合理利用,进而实现资本的优化。在企业成立和正常运转之前,管理者必然要对资本进行规划和预先计算,并将之后各方面所需要的资金和资源都进行周全的考虑。这项任务任务量极大,难度也极高,但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就能对各项收支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统计,并对各个环节和流程的成本进行严密监控、有效控制,在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而在企业运转起来之后,各环节和各部门的资本投入与核算仍然还要继续,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将所有的花费和资源损耗情况都整合起来,并形成详细的报表汇总给管理人员,企业的管理者自然也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运营和盈利情况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把握。
五、结语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实现快速和准确的管理裨益极大,尤其是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和引导企业进行高效信息平台的创立和维护,通过这个平台,企业管理者能够对企业的每一个环节和部门、甚至每一位员工进行细化管理,以及企业的宏观决策。计算机信息技术无疑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笔者认为,随着其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必然能够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起到更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进而实现企业和整个国家和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有效应用[J].消费导刊,2013,(11):175-175.
[2]武博锐.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