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1
关键词:植物配置;园林设计;融合
Abstract: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soul of landscape design, the construction both from different angles, combined with existence.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mmon garden design style, summarizes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garden plant configuration, ultimately through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plant configuration to a detailed analysis of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style integr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t configuration.
Key words: the plant disposition; Landscape design; fusion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园林设计是一门艺术,它融会了绘画、文学、建筑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内容。园林设计的景观艺术,不论是自然生长还是经过人工栽植,都表现出了一定风格。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中唯一有生命力的要素。他不但能够满足园林空间的构成需要,还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为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场所。植物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从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应其配置的风格,再加上人们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从而和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相融合。在我国,对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的实践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构景规律和园林审美意境追求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中国园林艺术成为世界园林艺术的一个宝库。探索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有着现实应用的重要意义。
1 房地产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风格
园林艺术历史悠久,其主要分为东方园林和西方园林两种风格。东方园林是以中式园林和日式园林为主流,他们比较重视园林设计与自然地联系,师从自然,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具有古朴美的特征。而西方园林风格代表有罗马柱、欧式雕塑等,他们讲究群植,花团锦簇等。两种园林风格都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做一简析。
1.1 东方园林风格
1.1.1 中式园林风格
中式园林风格的主要是遵循“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原则,具有浑然天成,悠远空灵的特点,往往会用到假山、流水、翠竹、太阳花、美人蕉、桃树、梨树等。中式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融合到一起,模拟自然美景,创造出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的艺术,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苏州沧浪亭就表现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于一体,完全陶醉于自然的心情。而且,我国古典园林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义于物,以物比德。比如,人们因为竹的不畏霜寒气节而将其隐喻为道德高尚的人。
中式园林风格适合于那些好清静、乐山乐水的人,特别是中国居民中内敛、有涵养的气质文化人士。
1.1.2 日式主题园林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其园林风格可以说是中式庭院的一个微缩版本,其最精彩的地方是细节的处理。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临水,所以在园林设计中具有铺天盖地的大海、漫无边际的大浪以及单纯的水景。因为岛国这一地理特征,日式园林形成了比较单练和凝练的独特自然景观。日式园林一般利用一方庭院山水来表现千山万水景象,从他们对自然材料的特性中可以看到,他们十分珍爱大自然资源。日式园林设计师的敏感表现在完美的细节处理上面,几乎达到了艺术的尽致,使自然景观蕴含了深远的意味。
1.2 西方园林风格
西方园林风格与东方园林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由于东西方的独特地理、气候、文化、历史形成的,贯穿的水景营造是欧洲庭院设计的关键。比如,英式园林将自然园田、人工造景以及居室庭院水融,自然收敛、理性温和;法式园林注重主从关系,强调中轴及秩序,突出了雄伟、端庄,其主要代表作便是凡尔赛宫,以园林的形式表现皇权在上的思想,通常在园林的至高点修建府邸中心,以表示控制着全国,花园的本身也体现出等级制度,在植物方面,广泛采用阔叶乔木,院内道路上将水池设在路边或交叉路口;德式园林景观设计充满了理性色彩,这是因为德国人的性格里具有一种深层、稳重的理智,德国的景观按各种需求、功能以理性来进行设计,景观十分简约,但是反应出清晰的观念。
2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设计
园林设计过程中,植物配置是灵魂,对园林的整体水平和园林的功能起着至关作用,也是园林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因此,我们要把握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最终使植物配置风格和园林设计风格相融合。
2.1 植物设计原则
植物设计要遵循全局性原则、景观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全局性原则是指根据园林景观全局来进行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园林原有风格相匹配;景观性原则主要是在植物设计时遵循美的原则,使植物配置能够创造美的享受;均衡性原则是在植物设计时根据园林各要素的特性来均衡搭配,使景观稳定、均衡。
(1)全局性原则:植物设计时,植物的形态、色彩、数量及质地都有所不同,以显示其多样性,但是从全局来看,他们必须要有一定的相似性以使整体具有统一感,这样才能够使整个园林和谐统一。
(2)景观性原则:使园林具有更好的美学。功能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对各种植物材料的造景功能十分熟悉,然后整体把握植物配置效果,根据人们对美学原理的理解和观赏要求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丰富群落美感,提升美学价值。
(3)均衡性原则:使园林各要素相互配合得体。为了使景观显得稳定、顺眼,我们应该将形态各异的植物种类按照均衡的原则进行设计。比如那些比较茂盛、数量繁多的植物会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而色彩素淡、体型较小,枝叶稀疏的植物给人轻盈的感觉;根据环境条件,将配置分为规则式均衡和自然式均衡。比如,庄严的陵园及雄伟的皇家园林一般采用规则式园林,而公园、植物园等常见的较自然的环境中常使用自然式均衡。
2.2 影响因素
(1)植物设计的风格受自然生态习俗影响与制约。
植物配置是以周边环境分析为基础,因此受自然生态习俗的影响较大,通过与周边环境风格的适应,实现植物设计的外部环境协调。比如东南亚属热带雨林,热带乔木、棕榈树、攀藤植物及沙滩随处可见,因此,为了和自然生态习俗的协调,东南亚园林设计风格的必备元素包括:热带乔木、人造泳池、人造沙滩、纳凉亭、园林小径等。东南亚园林风格最重要的一笔也是绿色植物,根据地形条件进行植物配置,形成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和攀藤植物相互搭配的设计,形成了具有热带气息的园林风格。
(2)植物设计受主观人为创造与改造
植物配置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所以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一切从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健康审美等需求出发,使植物配置满足人的审美和心理喜好的人工生态环境。因此,植物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创造和改造,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美的享受。例如,居住区为了满足人类对阳光的需求,一般在楼房南面设计落叶树种,使楼房能够冬暖夏凉;公园里由于玩耍的儿童比较多,一般配置姿态优美、花繁叶茂且比较自然的物种,生动活泼。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月坛是北京古代五坛八庙之一,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占地面积约8.9hm2。2004年,公园管理机构对公园进行改建以提高公园建设水平,使月坛公园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点的休闲公园。月坛公园设计中,植物配置是工作最大的部分。改建中保留了426株大树,将其合理的融入到了整个环境中,最终形成一个让人舒适的景致。
3.2植物设计与园林景观整体设计风格的融合
3.2.1植物种类选择上的融合
月坛公园留有大量的松柏、银杏等树体高大的树种,这为全园的植物配置定下了基调,主要为突出庄严凝重的坛庙环境和祭典文化。因为坛庙公园的植物一般采用松柏类、竹子、海棠、圆柏等,其大多为孤植、对植,排列十分整齐。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月坛公园植物构成情况
3.2.2 设计艺术手法上的融合
月坛为中国古代皇家重要礼制建筑,规模宏大,具有主体形象突出,空间序列清晰、环境层次深远等艺术特征。月坛的主体建筑种植了大片松柏树林,排列十分规整,其用意为利用姿态挺拔、色调沉静的常绿森林所拥有的庄严肃穆风格来烘托坛庙的纪念意义。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坛庙园林树种和相关文献记载,大面积种植常绿松柏林,营造出源于古人的祭天的环境,恢复月坛正方形的柏树矩阵,有效遮挡了周围的建筑物,突出了其凝重,很好的配合了乐坛祭祀的功能。
3.2.3 营造空间层次上的融合
植物造景的重要部分是大片草坪和地被植物的应用,改造充分利用了乡土植物资源,根据乔木、灌木、草相结合的复层结构。第1层为乔木层,采用的常绿乔木主要有桧柏、油松、雪松、侧柏、云杉等;采用的落叶乔木主要有银杏、玉兰、国槐、柿树、青桐、白蜡等。第2层配置的常绿灌木、落叶灌木主要包含金银木、连翘、紫薇、丁香、腊梅、太平花等。第3层配置的事藤本、草本植物及地被植物,代表植物主要有紫藤、山葡萄、萱草、鸢尾、绣线菊、爬蔓月季、八仙花、假龙头等。园路两旁选种的八仙花、萱草等植物成片栽植,用不同的花色、叶形搭配成高低错落的花径,大大丰富了园林的色彩和景观。
3.2.4 景物配置上的融合
园林中山石、水体、园路和建筑物等要素都利用植物来衬托,这就使得植物同园林其它要素紧密结合配置。景点中有不少园林要素以植物命名,加强了景点的植物气氛。以植物命名的建筑物如月华池、天香庭等,建筑物是固定不变的,而植物是随季节、年代变化的,加强了园林景物中静与动的对比。
3.3 植物设计效果分析
在月坛公园的改造过程中,通过对园林设计风格的深刻理解,赋予上历史悠久的文化内涵,对植物配置合理布局,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从植物的姿态、颜色、质感、色彩等方面来反映园林设计风格。植物配置使园林建筑和周边的建筑相协调,园林植物柔和的线条是建筑的硬质得到了软化,调整了建筑的生硬感觉,丰富了建筑的构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月华池的“天香庭”,它以传说中的月宫作为景观意境,主体建筑包括了“太液琼台” 、“广寒深处”和 “月华池”,配有曲廊、碑刻等。月华池西侧门口两侧配置了两颗紫微,岸边孤植了景观松,叠石配置了迎春花等;东侧和北侧配置了叶小枝细的早园竹,然后大片种植了七叶树和苍松加以围合遮挡。植物的配置使其与建筑既有对比又有和谐,丰富了园林层次,增加了景致,构成了游人绝佳的景观去处。时间证明,通过植物配置与园林设计风格的融合,能够得到既实用、美观,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园林作品。
4 结束语
当前全国景观设计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园林设计师应根据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进行设计。植物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要按照园林设计基本原则进行设计,还应根据园林设计风格来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及种植方式,使植物配置风格与园林设计风格协调一致,创造出一系列宜居环境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叶颖, 论园林设计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协调[J]. 华章, 2011(17):317.
[2] 刘俊辉, 探讨园林设计的风格[J]. 城市建设, 2010(35):203-204
[3] 吴宏双, 浅论廊坊市居住区中的植物配置[J]. 安徽文学, 2009(11):352.
[4] 覃丽芳, 覃志理, 浅谈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J]. 大观周刊, 2011(35):76.
[5] 李玉华, 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看住宅景观设计[J]. 商业设计,2008(6):81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2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在城市设计规划中,风景园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项目,风景园林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自然环境,并且能够让城市中的人们感到舒心和安逸。而作为风景园林的核心项目,植物景观影响着风景园林工程的质量好坏。对于植物景观的设计,是体现园林整体的设计规划方向和思路的过程,并且是提高风景园林的自然气息以及艺术气息的重要步骤,所以做好植物景观的设计工作才能够更好的设计好风景园林。
一、现代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概述以及原则
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体系是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园林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了一些诸如“生态园林”、“节约型园林”的现代化园林设计理念,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也有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长久以来我国的设计师们已经有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产出,并且指导着我国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在目前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植物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使得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更加宽阔的领域和更加全面的思路[1]。现代长久生活于城市中的人们,随着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对于自然的渴望更加的迫切,更加的希望能够亲近自然和谐相处。所以在现代园林的设计时,主要分为了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一种是“以人为本”的园林设计,这种园林主要的目的是为人服务,植物的设计也是以人的需求为主,目前大多数的园林设计都是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设计,使得植物景观在种植时能够满足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例如城市中的小型绿地、以及住宅、工厂等地方附近的小型园林。另外一种是突出自然的理念,顺应自然规律进行设计的园林,这种园林是通过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模拟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然后建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环境,供市民们欣赏和生活。这种园林主要是在城市的大型绿地以及滨水的公园,郊区的公园等地方进行设计。而园林设计的规模越大,就越要注意保护自然的原生态景观。所以在建设现代化园林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造生态化完整循环的生态园林,并且对于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要进行协调,保护好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发挥出风景园林的真正意义,做到城市与园林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景观设计程序要点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时要经过五个步骤,首先是分析现状,其次进行概念规划,第三步进行方案设计,第四步是对方案的深化设计,最后设计施工图,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设计配合[2]。
(一)现状分析。现状分析是在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之前,对园林的施工地方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个阶段是指导植物景观设计方向的关键,保证了园林施工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和实施。在分析施工地区的现状时,主要要进行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和周边考察三个工作。资料收集是对施工场地所属的城市地区的规划理念以及植物的地域性分布情况进行资料的收集,并且收集当地的基本气象、土壤、水温、地质的情况以及当地与植物相关的一些传说和典故。现场调研就是对施工产地的土壤等情况进行具体的考察和分析。分析是对施工地区周边的整体绿化情况,以及周边的建筑物等情况进行了解。
(二)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设计师根据施工地区所属城市的整体规划理念,结合现状分析的资料对植物景观的设计提出一个大概的规划思路,并提出整个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新意和特色。
(三)设计方案。在规划好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之后,就要进行方案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调整规划概念中的层次以及内容,并且将概念进行深化和细化,将宏观的概念方向变成具体的细节步骤。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要将规划的宏观内容全面有序的展开,将植物景观的特色进行分区,并整合植物景观的空间构成然后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
(四)深化设计。深化设计是对方案设计内容的再次细化和调整。将方案这几中的内容借鉴园林植物配置和设计的原则,对植物进行分类,归置,并且表面种植的数量和需要间隔的距离等,深化设计是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同步进行的细化过程,是对方案设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全面的调整。
(五)设计施工图。施工图的设计囊括了植物种植的施工以及工程的预算、工程的监管和验收等工程的各个方面具体细节的设计。施工图能够准确的表达出种植某种植物的目的以及种植植物的具体步骤和细节。植物的施工图明确了植物种类、名称、种植位置、行距、数量、规格等大多数需要施工中注意的问题,并且表面了植物的选用情况以及种植植物苗木的质量,苗木的移栽方法等资料和要求。是最终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3]。
(六)施工配合。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不可控的情况而出现种植的问题。施工配合就是在施工中对现场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并重新设计的过程。设计师要在施工现场对施工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出现的问题,并且对现场的施工问题进行解决和优化。这个过程影响着整个工程的效果和最终的施工质量,所以设计师要积极的对施工进行配合。结束语总而言之,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景观设计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遵循现代园林设计原则,并且做好设计前的现状分析,提出具有特色的规划概念,同时提出全面的设计方案并且加以深化完善,形成指导施工的施工图,才能够使植物景观在施工中更加有效,使风景园林的质量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牛艳玲.城郊体验型农业休闲园植物景观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100-4104.
[2]任斌斌,冯久莹,李树华等.模拟邯郸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1,28(6):870-877.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3
关键词:生态学;景观园林设计;分析
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生态学在其中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体现的是人文的自然环境,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将生态学的应用进行了一个非常充分地结合,不仅仅能够充分展现出景观园林的美感,还能够进一步体现出景观园林的生态平衡稳定。所以,生态学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风景园林设计相关的主要理论
我国古代园林景观设计多讲究天人合一、和谐自然的理念,设计过程中运用恢弘大气的原素。和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多追求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意思是差不多的。两者有共性,但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性。在它们的共性之下,我们要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分的融合在设计当中,充分展现中国的传统美。园林景观设计是设计人文的自然环境,是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空间领域。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因地制宜,考虑人的需求,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园林景观,充分满足人们的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发展,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展现生态、节约的理念。古代的孔圣人曾经说过: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他提出的这种观点是再说要将生活态度融入到山和水中,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体现出淡泊名利,清新脱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序的安排园林空间。
二、景观园林设计的原则
2.1互惠共生原则
风景园林的设计的实质就是互惠共生原理,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和竞争。对于它们之间的相同的部分,我们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协调发展。比如说藻类和菌类两者在一起生存是对环境的一种保护,同时要可以促进两者的生存和发展,相同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风景园林中存在着很多的物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在设计的过程中才会对它们充分进行保护。
2.2生态平衡原则
任何一个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平衡正是每个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目标。要想使生态系统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就要广泛应用生态平衡这个原理。内部和结构之间相互协调发展方能达到能量的守恒。生态平衡这个发展理念,不光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应用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可以应用的。当然风景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考虑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比如说植物、湖泊和绿地等等,把这些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才能更好的协调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
2.3生态调控原则
生态调控和自然生态系统两者是有所区别的,以人为中心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是生态调控原理的主要内容,而以生物为中心对环境进行调控和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生物自身特点改造自然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内容。自然生态系统是依靠自然的力量,而人工的生态调控依靠的则是人的力量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控,然后在结合生态调控的原理让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和持续自生。这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生态学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3.1生态平衡设计
生态学的慨念是将有机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强调两者之间的作用。其中把环境分为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整个生物圈,包括从个体到群体,最后到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其中也有对于环境的研究,在环境的研究上主要是对空气和海陆变化的研究,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生物也会不断变化,因为它要适应环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先深入的了解环境,然后在研究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前提,同时也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生态学,因为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种植占有很大的比率,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还有生态学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体现主要是在植物生态学上,这其中涵盖的就是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整体设计的过程中,要遵循生态平衡的特点。让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更加协调自然。
3.2风景协调设计
设计风景园林是要尊重和掌握植物群落的特点,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和设计自然植物的外貌以及植物不同季节的变化,从而追求一种景观的效果。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自然群落的层次和结构的不同的生态指标,这样才能处理好整个群落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关系。既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植物进行风景园林设计。与此同时,生态学作为风景园林设计的指导方向,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方能和谐发展。不同区域的划分针对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用途,在城市中,主要是考虑城市的建设和建筑物的设计,满足人们对于它们的适应性。但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还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把它们充分和设计、和自然相融合。
3.3资源再生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生态学作为一种技术方法,会很好的指导园林景观的设计。在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一切可再生资源,使植物更好地进行生长,从而更好的保护整个植物园林景观,营造更好的园林景观氛围。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多地去引入生态技术,比如说:废物改造处理、园林废物堆肥处理等等,采取随时对土壤里面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保护湿地环境等等很多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风景园林设计起到促进作用。现代很多的生态公园都是在一些废弃的工厂上面进行改造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更好重新利用土地资源,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对提高环境质量也起到促进作用,既环保又节约。
四、结语
生态学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整个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在遵循互惠共生原则、生态平衡原则、生态调控原则的基础上,再将生态学充分应用到景观园林的设计中。不仅仅可以做到景观园林的生态平衡、风景的协调、资源的再生,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更加充分地展现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章.探究城市园林建设管理新思路[J].现代园艺,2016(20)
[2]闫凡峰.基于生态文明背景下公众参与城市园林建设机制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6(20)
[3]胡良冰.园林施工管理与后期养护[J].农技服务,2016(08)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4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式度假酒店;人才培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2-02
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风景园林专业(专业代码082803)属于工学门类建筑类本科专业,可授予工学或艺术学学士学位。目前全国共有116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风景园林植物与应用以及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交叉综合了工、农、理、哲、历史、管理和艺术等多个学科。该专业毕业生可在规划设计机构、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相关企业从事风景区、城乡园林绿地、国土与区域、城市景观、生态修复、风景园林建筑、风景园林遗产、旅游游憩等方面的规划、设计、保护、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也可在风景园林、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继续深造。
风景园林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知识,掌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风景园林表现技法;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生态修复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风景园林相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风景园林施工与组织管理以及风景园林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高校基于自身办学特色、师资和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同,各有侧重,有的院校偏重园林规划设计,有的院校偏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有的院校偏重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
二、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
1.园林式度假酒店发展现状。随着休闲度假游的兴起,人们外出时不再满足于舒适的住宿环境和可口的美食佳酿,对于所住酒店的外部环境也变得挑剔起来。休闲度假游客更倾向于选择建在滨海、山野、林地、峡谷、乡村、湖泊、温泉等自然风景区附近的度假酒店。园林式度假酒店是借鉴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手法,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营造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为一体的度假酒店,为宾客构建出与自然亲密接触,追求精神世界感受和生活品质的场所。
2.园林式度假酒店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园林式度假酒店里,园林是酒店的组成部分,它服务于酒店建筑,是酒店宾客愉悦身心,活动放松的场所。但就其自身而言,园林应该有自己的完整构图,无论人们走在园林之中,或从室内看园林景色,园林都要有完整的艺术形象。如何在酒店的整体空间环境中从建筑过渡到园林,并使之和谐统一、融溶与共,这就需要风景园林设计师来完成二者的衔接、过渡和转化。
在园林式度假酒店的规划设计方案中,需要风景园林师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水系、植物以及人文特色和民族民俗情况;场地的容积、交通、建筑、景观布局;酒店的建筑风格等诸多因素,从而对酒店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即使酒店已经完成了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阶段,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需要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来承担酒店园林的日常管理,所以园林式度假酒店对于风景园林专业人才有着必然的需求。
3.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需求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基于园林式度假酒店的需求而培养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风景园林专业应使学生具有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够在有机结合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基础上充分把握酒店园林的特点,于咫尺山林间展现步移景异的酒店园林魅力;同时应具备酒店管理基本素养,可将园林管理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以满足园林式度假酒店的人才需求。
三、L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1.构建适应酒店行业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不仅让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体系,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与酒店行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需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除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美学基础与设计表达、园林与景观设计、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植物应用和风景园林工程与管理传统板块之外,应增加酒店管理板块,添加酒店管理、旅游接待礼仪、主题酒店设计、酒店企业文化、旅游美学等课程,以使学生能够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
2.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适应行业需求,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风景园林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个部分。构建适应酒店园林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可将学生的实习实践教学引入园林式度假酒店来完成,除实验室项目外,学生可到园林式度假酒店实地勘察酒店园林的规划设计,酒店园林植物的配置、养护与繁育,测定酒店园林的土壤和气象,对酒店园林进行美术写生,使学生在实践中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来有效地指导实践。
3.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设计的能力。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考察酒店现状条件,把握场地特征,正确分析各相关要素的能力;使学生在设计酒店园林景观方案时能够合理运用地形、水体、植物、园林建筑等景观设计要素,布局合理,构思新颖,充分反映时代特点,具有独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结合酒店当地气候条件,充分考虑乔木、灌木、花卉的合理配置和植物的季相效果;设计满足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符合人体工程学和景观设计常规要求;可熟练利用AutoCAD、Photoshop、3D MAX或SketchUp等计算机应用软件完成酒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图面表达清晰美观并符合园林制图规范,同时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
4.强化学生对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能力。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内可以视为园林施工过程的延续,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向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操作方法。教师可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网络手段,为学生讲解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规范;再通过实习实践环节向学生展示酒店园林景观维护和植物养护的操作方法,以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以酒店园林植物养护管理为例,教师可先在课上讲授园林植物的水肥管理、土壤管理、整形与修剪、防冻、防风、防病虫害管理等理论知识;再利用实习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对园林植物进行养护管理的操作方法。由于南北方气候条件的差异,南北方园林植物也多有不同,南方多采用常绿植物,北方园林则更强调季节变化。这就要求学生对南北方的植物都要有深入的了解,专业教师应提供和培养学生自学的思路与能力,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继续深入和有效的学习,通过采集植物标本,认知植物图片,了解植物习性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常见园林植物生物特征和养护方法。
5.强化学生对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的能力。对于酒店室内植物装饰设计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应使学生掌握如何结合酒店环境光照、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各功能分区的对于绿植的需求,以及植物美化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优化空间结构的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并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特性进行养护管理。这就要求学生对于植物配置具有较高的造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既能够对各种植物的合理搭配、平衡协调性;又能够统一布局,体现与室内其他要素配置的融合性;同时达到突出要点,具有主次分明的韵律性,从而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5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在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而这些挑战为园林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现代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量也在日益提高。但是,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大学本科专业教育是培养风景园林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高级人才的基础阶段。因此建立完善的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从业能力以及理论研究水平,关系到该学科的未来发展,从而解决社会需求量增长和专业人才培养输出欠缺的不平衡矛盾。
1 风景园林专业发展的需要
自1900年,哈佛大学设立了美国第一个风景园林专业(Landscape architecture),标志着现代风景园林学科的建立。在我国,正式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在取得显著教育成就的同时,由于风景园林学科自1997年一直被作为建筑学一级学科中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的一部分,学术地位大大降低,从而使该学科的教学、科研等活动大多是在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名义下进行,内容与名称严重不符,导致无法与国际同学科接轨,造成学术思想混乱,而风景园林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学科门户之见和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影响构建专业培养课程体系时存在盲目和局限等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城市生态化发展要求为中国风景园林事业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如上述日益凸显的学科发展问题及社会关注问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对此做出了重要调整,在已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显示,将“风景园林学”正式列入一级学科,这一调整标志着风景园林行业从国家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和认可,预示着风景园林教育春天的到来。目前我国已有184所高校设立了风景园林专业,并且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递增。业界人士纷纷呼吁,为确保风景园林学学科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本科专业课程培养体系,在协调学科建设与行业发展的同时,满足快速扩展的风景园林事业对应用性、复合型、专业化、高层次人才的需求[1]。
1.1 现行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大体上都按照已故的汪菊渊先生对于我国的“风景园林”学科所划分的层次进行构建。其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的层面:传统园林学、城市绿化、大地景观规划[2]。其中以“传统园林学”为重点,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树木学、园林工程、园林艺术、园林史等,而这些课程占了本科专业教育的绝大多数课时;以“城市绿化”为专业教育的并行侧重点,主要开设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规划原理等课程;以“大地景观规划”为本科专业教育提升,主要开设风景名胜区规划等一系类的拓展课程,但是这个层面的教育由于受到教学课时以及课程体系的限制,没有构建出完整的体系和教育目标,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宏观研究内容及方向把握不准确。而“大地景观规划”是学科应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挑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策略,是学科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其任务是合理利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从而用理性的分析以及可行的发展策略来解决当下人地关系失衡、环境恶化、自然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等尖锐的社会问题。在现行风景园林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也正是由于认识到风景园林业务范围已从原来单纯的规划设计转换为保护利用、恢复更新等发展研究趋势,最经几年在一些风景园林专业院系中出现了与景观生态学相关的课程,更有完善者甚至建立了“场地认识和分析”相关的介绍、体验类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更趋于完善,从而使得设计更具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2 课程体系中引入“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必要性
在完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也为风景园林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其实就风景园林目前的发展趋势,溯其根本,就是解决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而园林本身就是为人服务的。因此作为专业从业人员,经常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设计?”回答有若干种,但是有一种最具代表性―― 是“为了寻求某种变化”,那么“为什么要变化?”肯定是要满足某种需求,那么“是谁的需求?”这个答案唯一,即为“人的需求”。因此经过这样一个设计反思的过程,即可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园林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从而做到人性化设计。而这个过程是要建立在对场地合理的分析和研究之上,借助景观生态学等知识的宏观把控,运用园林规划设计的微观方法,才能促成一个完整的设计。因此从课程体系完善的角度考虑,将“环境心理学”引入,是对专业设计过程培养最好的补充和铺垫。而环境心理学作为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应用型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大众行为角度,探索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发展。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从大众行为和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现代景观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如图1所示)。
1.3 “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发展应用
环境心理学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激发了景观设计新的研究方向,促进了设计对人的需求的关怀,实现设计环境的最优化,为很多细节提供了设计理论和依据。将环境心理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园林设计中,解决了许多除设计因素之外的现实问题,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景观影响。
就目前环境心理学在风景园林中的研究现状,国外在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学及其对园林设计的一些影响,如由Almo Farina和Andrea Belgrano提出的“中立基础园林、个人基础园林、观察基础园林”三种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原生态假设理论;再如Jader Tolja和Clara Cardia通过实验证明一个人的心理因素能够影响空间认知,空间体验和空间说明。二是研究大众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从而截取相关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园林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是阿尔伯特J.拉特利奇的公园设计以及扬.盖尔对于如何使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空间,支持或引导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且景观中的环境心理学理论在考虑特殊人群的设计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理论研究,将重点投射在运用国外的研究理论,在具体设计中加以改进和完善。综合国内外的综合研究成果,现在的景观设计重点是关注景观与人的相互影响和关系,而非景观本身,这是环境心理学带给景观专业新的反思和研究方向[3]。其中,环境认知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人际距离―― 亲近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对景观场所设计的影响;个人气泡、领域性、私密性特征在园林景观体验中的把握,甚至色彩感知对园林景观的影响都将成为每一个专业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4]。正如彼德 .沃克所说:“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如同一个编剧,如果他的景观设计得好,那么每个是使用者就如同在剧目中的演员,尽职尽责地演着编剧为他导的剧”,由此可见,如果掌握了大众行为中所蕴含的心理需求,那么景观设计作品的使用频率和社会评价将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对景观使用者的控制从无序走向可控化。
2 “环境心理学”课程缺失对专业培养的影响
在现行的风景园林本科课程体系中,作为设计根本和前提的“环境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并没有相应课程的讲授,只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涉及到具体设计内容时,浅显地分析下此类型园林项目对适用人群该如何进行考虑,但是理论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解决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当然也有一些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方案中虽然设计到心理相关的课程内容,但是由于心理学范畴较宽泛,讲授没有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针对园林专业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展开,使学生感觉所学无多大用处,因此造成学生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上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由于“环境心理学”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在30余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一套基本完善的理论系统,并且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探索已步入了深层研究,因此只把这方面的知识仅作为一门园林专业基础课上分散讲授的内容,一方面难以保证学生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使这类知识在相关设计中得实用度大大下降。
2.1 导致设计目标不明确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时盲目拼凑、目标不明确,缺少对景观与人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只注重方案形式的漂亮,忽略场地功能的考虑,最终使方案的认同度和操作性降低。比如无论是设计那一种类型的园林绿地,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方面的考虑,不仅要满足各类人群使用的功能需求,更要通过一系列环境与人的关系的分析来充分展示景观对人的吸引力,从而控制人对景观的感知。只有这样,设计的内容才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标的实现某种使用需求。
2.2 对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式上,任课老师在布置“园林规划设计”或者“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不同设计作业时,虽然一再强调学生要对整个地块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并提倡人性化设计,但是学生仍然感觉对此要求无从下手。因此,作为讲授者,应该改变枯燥的纯理论教学,试着引导学生以一个景观使用者的身份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从景观认知过程及景观行为的空间格局等多重角度,培养学生在景观设计中的“多身份”扮演的假象能力,推导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要求的方案,再借助环境心理学中关于大众行为与景观的关系,不断地提高方案的可操作、实用、舒适性。
2.3 引发对传统设计程序的反思
我们现在做设计,一般采用直线型设计程序(如图2所示),从解读任务书完成设计纲要,确定设计方法和内容,再到最终的设计实施,全程建立在设计师在独立思想之上,没有使用者的参与。
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合理的设计程序应该是环形设计程序(如图3所示):通过对设计纲要的理解从而预测出设计目的,或者说是设计构想、意图或假设,然后通过尝试不同的设计方法对这种设计意图进行恰当的表达,至此是没有使用者的参与的,与传统设计程序所不同的是,在设计实施之后,新加入一个设计环节,就是对所设计的内容进行使用后评价,得出结论,从而验证当初的设计预测是否准确,如果条件容许甚至对方案进行合理修改,可以说这个过程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第一手参考信息。这种环形模式使我们的设计更趋于完善,提高了景观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公众对景观的认同程度,这种程序才是良性的可持续性设计发展之路。
3 “环境心理学”课程的引入
针对当前的风景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及专业的核心教育目标,“环境心理学”课程应作为当前专业核心课程“园林规划设计”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课程的先行课程,起到普及环境心理学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内容和具体方法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纯理论讲授的单调枯燥,本门课程可以引入“体验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刻感受到不同的心理反应对景观认知的影响,并在此过程中总结各种设计信息和参照依据,从而为核心课程的开展铺垫合理化设计的理念。本门课程的主要知识体系由认识人的基本行为开始、在认识交往的基础上规划设计面向交往的景观场所、了解景观行为的空间构成、从景观感知到如何提升景观认同度、环境心理学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调查作业五个主要部分组成,课程答题的建设构想(如表1所示)。
4 结语
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范文6
摘 要: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将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但能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还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因此,风景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对比及其调和规律,从而打造出和谐、优美的风景园林色彩景观。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色彩;设计
引言: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设计者还要考虑到色彩的运用,因为不同的色彩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将色彩美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风景园林景观色彩的设计还要以色彩美学为基础,灵活运用色彩对比及其调和规律,从而打造出和谐、优美的风景园林色彩景观,不但能使风景园林的作品内容更丰富,园林设计更优美,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发展需求。
一、色彩美学理论的基本概述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人们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一直都比较高,而如何选择适合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也是园林设计人员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运用会在视觉和心理上给人不同的感受。将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但能提高风景园林的设计水平,还能创造出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虽然风景园林可以在视觉上带给人们愉悦感,但由于一些风景园林设计者缺乏科学的色彩美学理论知识,因而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忽略了色彩的运用,从而影响了风景园林的整体视觉美观性。而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及其应用规律的学科,它以光学为基础,涉及到心理物理学、心理学、生理学和美学等学科。
二、风景园林设计的色彩及其分类
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色彩主要分槿种,具体包括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
(一)自然色
风景园林中的自然色主要有石材、水、天空、土地和植物色彩等,自然色又被分为生物色彩和非生物色彩两种[1]
1、生物色彩:生物色彩主要就是园林中的植物色彩,植物色彩会随着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非生物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如天空、山石这样的生物色彩做背景外,天空中的云朵或是朝霞等也是构成风景园林景观的组成部分。
(二)半自然色
半自然色是指经过人工加工但自然物质本身性质没有发生改变的色彩,例如风景园林中的各种木材和石材等颜色。
(三)人工色
人工色顾名思义就是经过人工加工后自然物质呈现出的颜色。比如,人工建筑的各种景物颜色,或者建筑物用的瓷砖和玻璃等的颜色。
三、不同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构成风景园林的色彩元素比较多,而且风景园林中的色彩元素又会受到社会和历史文化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防止风景园林在色彩设计中出现形式单一,或是杂乱无章的情况,人们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色彩设计的问题进行认真考虑。
(一)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以色彩美学原理为基础
风景园林中各个景观之间的色彩搭配,要以确保各个色彩之间的协调性和色彩本身的多样性为主,另外,在进行风景园林景观设计时,还要遵循尺度和比例、变化与统一、均衡和稳定的美学原则,因此,风景园林色彩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上还要保持统一,人们可以通过视觉感受来获得心理上的体验。另外,运用科学化的艺术手法对风景园林的色彩进行设计,不仅可以创造出内容丰富的色彩艺术,还能使园林景观中的各种色彩达成统一和谐。
各种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要有呼应,以便在空间上使园林的景观实现协调统一的效果。但如果不遵循色彩美学的规律将各种色彩随意搭配在 一起,整体上会给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园林景观的设计自然也毫无美感。相反,如果使用的色彩单一,没有任何色彩变化,又会显得过于单调刻板。所以,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按照色彩美学的基本原理,对各种色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打造出视觉上令人感到舒适且充满美感的风景园林景观。
(二)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风景园林的色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同的颜色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影响。色彩既能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情绪。比如绿色象征着希望,能带给人安宁,从而给人带来精神慰藉。红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而蓝色则意味着忧郁,黑色给人一种压抑、沉重之感。所以,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该以人为服务主体,在进行色彩选择时要以满足大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审美情趣位基础。
(三)充分利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色彩设计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而植物的颜色和形态等,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改变,所以在进行风景园林色彩设计时,还要充分利用园林中植物的独特的观赏性,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合理布局,从而创造出多样化的园林艺术景观。
(四)风景园林的色彩设计应突出地方特色
在同一个园林中,也存在不同功能的环境,因而在色彩设计上还要突出当地的地方特色,在搭配园林中的景观色彩时,要与园林的空间结构相统一,同时又要凸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风格。另外,突出园林色彩设计上的地方特色,不但能使其和其他园林景观设计有所区分,还能使之成为具有持久特色景观的设计。
结束语:风景园林中最常见的元素就是色彩,色彩的运用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而在风景园林色彩设计中,还要依照色彩美学原理进行色彩选择,不但能更合理的运用各种色彩,还能创造出统一、协调且具有美感的园林景观,从而满足人们对于风景园林景观的多元化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 夏盛凯, 张亚芬*. 浅析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以丽水市南明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 现代园艺, 2013(4):93-93.
[2] 王虎森. 浅谈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 现代园艺, 2012(8):123-123.
[3] 李叶锋. 浅谈在风景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4(12):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