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的本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形象的本质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1

关键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执行力

一、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现状

1、管理思想落后

施工企业虽然基本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毕竟脱胎于原计划经济体制,思想上没有完全转变过来。重产值轻效益,重事后分析轻预算管理,重自身利益轻其他参与者的利益,成本管理思想落后。

施工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由于脱胎于原计划经济体制。在管理上重经营,重产值,这些业绩往往上是企业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这就导致重经营任务和施工任务。在经营上不管是否是低价标或亏损标,为了完成任务,亏损也投,中了标拿到就是亏损工程项目。项目经理部无论如何组织施工,也是亏损,导致参与施工人员无工作积极性,从而干得更差,亏得更多。在生产上年施工任务都计划好了,完不成就影响项目经理部负责人的考核,还影响项目部生产奖金的高低,从而为了生产任务不计投入很常见,导致亏损很是普遍。

施工企业由于受工程项目自身特点、自然因素、业主因素、施工企业特有的产品价值大、生产周期长等因素影响,造成成本预算性较差,很多施工企业索性就不搞预算管理,只有事后的成本核算分析管理,就是成本核算分析管理还执行的不到位。

施工企业不能很好的平衡工程项目各参与者的利益,导致施工组织不力,甚至无法履约。施工企业公司总部在确定项目经理部责任成本时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分析。而导致项目责任成本很难完成指标,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生产考核奖低,甚至受罚,在施工管理上积极性不高,而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项目经理部与分包队伍、内部班组在目标上不一致。项目经理部的目标是安全、质量、产值、进度,完成履约和效益目标。分包队伍及内部班组不是履约主体,本身实力不强,不承担安全质量责任,在生产上只追求利润,造成施工生产很大风险。

2、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管理机构设置上看,机构设置上不合理。缺少独立的,承担责任的专门成本管理部门。很多单位都是合同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负责成本管理。毕竟这些部门不是专门责任主体,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成本管理专业性强,涉及工程、合同、安全质量、设备物资、财务等业务。对于施工企业仅仅依靠合同或财务部门,不能很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分析。

从施工组织上看,施工企业在施工方案的选择上“重技术,轻成本”,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重视不够。很多工程项目没有在充分考虑施工安全、质量、工期、投入的前提下进行施工方案的编制,不是最经济的施工方案。

从成本过程控制上看,成本管理还比较落后,还停留在事后成本核算分析上,还未到事前事中的成本控制水平。不能把握施工全过程施工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质量、工期和施工投入等环节的有效结合。

从合同管理上看,对业主只注重履约管理,没有注重履约过程中资料的收集签认,以至于变更索赔被业主打折甚至打水漂的情况。对外分包合同管理上,存在着先进场后签合同,对分包价格扯皮的情况;在施工中重合同内工程价与量的管理,忽视了合同外调概调价索赔的风险,进而引起经济纠纷,而且败诉的往往是我们施工单位,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没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分包队伍及内部班组之间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脱节。对不同类型的项目采取一刀切的考核管理办法。对不同施工难度的工程项目没有区别性划分。项目经理部内部管服人员、生产工人之间没有合理公平的奖惩制度,无法调动工作积极性。分包队伍和内部班组之前在分包单价存在不合理现象,不能提高施工积极性,最终身会导致扯皮,退场,增加施工投入。

二、如何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执行力

如何提高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而项目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就是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如何利用资源,完成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目标的能力。执行力落实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其实就是过程制度化的具体表现。

1、转变管理思想

转变管理思想,不但重产值而且更要重效益;不但要重事后成本分析,而且要重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并且要建立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管理理念。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不能简单地为了完成经营任务而投一些无效益的工程,要充分考虑得失,企业目标。施工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要考虑充分,有弹性,要做到合理有激励作用。施工企业无论多么困难,一定要探索建立一套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增强竞争力。施工企业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工程组织难易程度、社会环境、市场上人力物力等变动造成的成本上升情况来确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提高项目经理部的管理积极性。施工企业只有兼顾社会、公司、员工及其他参与者多方利益,才能发挥所有参与者的集体智慧。“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只有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建设者获得应得的回报,才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工程项目才能干好,企业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具体上就是内部建立合理的生产分工、收入分配制度。把分包队伍和内部班组纳入一个项目整体来组织施工生产,调动各方积极性,成为一个整体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利益最大化。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项目成本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管理机构设置、施工组织、成本过程控制、合同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

在管理机构设置上,提高成本管理部的级别,加大权限。公司总部一级设立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和成本管理部。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成本管理部,成本管理部负责成本管理的具体工作。成本管理部要从工程技术、合同、财务与设备物资各职能部门挑选具有丰富项目施工生产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并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办法。

在施工组织上,在施工开始前,项目经理部要高度重视施工组织设计。项目负责人尤其是技术负责人要从总体上把握工程项目,包括安全、质量、进度、造价控制、资源配置等方面都要充考虑。从而制定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纲,一定要充分论证。

健全成本过程管理,科学地认识工程项目,在全过程建立工程项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施工刚开始,要充分策划,编制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整体施工计划、年度施工计划、月度施工计划。再根据施工计划编制总体工程项目施工预算、年度预算、月度预算。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施工预算和会计核算反映出来的实际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得出施工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出在施工执行中那些成本要素控制的好,那些控制的差。并分析出控制好坏的原因,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还是主观原因造成的。从而确定管理责任,根据激励制度进行相应的奖罚。要充分总结成本盈亏的原因,好的保持,差的找到解决的措施来进行减亏、扭亏。从而从单纯的事后管理向整个经营管理的前向和后向的过程延伸,以“大成本”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要充分吃透与业主的合同条款,特别是专用条款。要找到工程合同中那有是有利条款,那些是不利条款,做到心中有底。要注重平时资料的收集签认,搞好外部环境,为下步变更索赔调概调价打基础。加强与分包队伍的合同管理,防范不必要的风险。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对外分包采取竞标降低标价,把分包队伍作为自己的班组进行管理,严把质量关和成本。同时也要使分包队伍有合理的利润,达到双赢。避免分包队伍低价拿标,后面扯皮,延误工期,投入加大的情况。

转变管理思想是前提,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基础。激励机制也是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只是最后一环。是其他制度执行的保障,是提高执行力的保障。建立健全责权利结合的激励机制是保证制度执行的关键。对于员工,管理者要赏罚分明,制定明确的考核指标,把责任明确到职能部门,明确到个人。考核时,要有明确的考核时间和考核内容及判断标准,使各项制度透明化。一方面利于发挥员工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保证制度顺利实行。考核之后,要立刻落实奖惩措施,并且强调落实的力度,决不能看关系的好坏或凭借个人喜好乱加奖惩,奖惩的标准要对职工透明。坚持责权利结合的奖惩措施,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是推进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健康运行的强劲动力,有助于施工企业管理层搞好内部管理,促进施工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总之,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就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就是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完成能力,达到成本管理的有效管理,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转变管理思想,加强包括成本管理机构设置、施工组织、成本过程控制、合同管理、激励机制等环节的制度建设,是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提高执行力的有效措施。企业依托内部成本管理,无论市场经济竞争如何剧烈,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作者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毕星;基于项目管理理论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李楹春.建筑施工管理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15―245.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2

关键词:R&D 资本化 企业内在价值 信号传递 博弈

R&D活动可以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对R&D活动的信息披露可以使决策者了解企业的研发实力,预测企业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帮助决策者作出相关决策。

关于R&D费用的会计处理的争论

在R&D费用的会计处理上,世界各国不尽相同。美国在SFAS No.2《研究开发成本会计》中规定,企业在R&D费用支出当期全部计入损益,不确认为无形资产;而IAS、英国、加拿大等允许企业将部分R&D费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处理。2006年2月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满足一定条件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可见美国对R&D支出进行费用化处理,而IAS、英国、加拿大、中国等则采用有条件资本化的处理方法。

围绕R&D费用的会计处理争论的焦点是R&D费用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可以这样设想:在有效资本市场上,如果企业价值是R&D费用资本化部分的函数,则可以认为R&D费用与企业价值相关,会计处理上就应该资本化,否则就应该费用化。因而,R&D费用尤其是资本化部分是否与企业价值相关,即R&D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成为判断R&D费用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关键因素。

我国允许R&D有条件资本化这一规定,一定程度上支持了R&D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的理论。国内外的大量经验研究表明,R&D的信息披露具有很强的价值相关性。Tony Abrahams & Baljit K.Sidhu(199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本化后的R&D是价值相关的,并且R&D的应计项目(特别是R&D资本化后的应计项目)确实能提高分别基于会计和基于市场的业绩评价两者之间的关系。陆桔利(2006)发现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对公司的增长期权价值具有显著的贡献,研发支出与公司的增长期权价值存在正向关系,这也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研发费用上的支出能带来未来增长机会的价值。通过分析关于R&D价值相关性的文献发现,这些文献从实证层面说明R&D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并未从理论层面回答R&D信息是否具有价值相关性。本文拟以Ross模型为基础,建立一个已资本化R&D与企业价值的函数关系,从理论上分析R&D资本化部分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信息,从而说明R&D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

模型构建

为便于建立模型,本文首先提出以下几个合理的假设:假设1:会计处理上,R&D支出不能全部费用化,亦即至少有部分资本化,且企业必须披露R&D资本化信息;假设2:有两个参与人—经理人和投资者,且两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假设3:企业只有一个R&D项目;假设4:由于R&D投入并不能在投入的当时就见效,具有明显的滞后性(F.A.Schuman etal,1995),因而假设有两个时期,时期1披露R&D资本化信息,时期2是一段时间后投资者根据观察到R&D资本化信息而估计的企业价值。

令π为时期2企业的利润,π在[0,θ]均匀分布,投资者知道θ的概率分布μ(θ)(因此θ是企业的类型),但经理人知道θ。在时期1,R&D资本化信息首先由经理披露,然后投资者根据观测到的R&D资本化信息估计企业的市场价值V0;在时期2,企业实现利润。假设经理人的目标使时期1和时期2的市场价值期望值最大,即:

(1)

其中,V0(D)是给定R&D资本化水平D时企业在时期1的市场价值,是企业在时期2的期望价值,是企业研发失败的概率,L是研发失败惩罚系数,γ是权数。企业在时期2的期望价值等于、研发失败的概率等于来源于π在区间[0,θ]上均匀分布这个假设。本文简要说明研发失败概率的由来。由D是时期1资本化水平,可以假设时期1的R&D费用是,同时研发失败损失的研发费用与R&D费用呈线性关系,因而研发失败损失的研发费用为×a,令=k,则可以定义研发失败概率为。本文假设D≤θ,否则的话令=1(研发失败概率小于等于1;假设企业没有其他资产)。该函数隐含这样的假设:经理的福利随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而增加,随研发失败概率的上升而减少。

当经理选择R&D资本化水平时,预测到投资者将从D推断θ,从而选择V0(D)。如果经理选择D时投资者认为企业属于类型θ的期望价值是θ(D),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是:

(2)

考虑分离均衡。因为:

(3)

即企业质量θ越高的企业,R&D资本化水平也就越高,满足斯宾塞-莫里斯条件(张维迎,1997)。

将(2)式代入(1)式,对D求一阶倒数,得:

(4)

均衡情况下,投资者能从D正确推出θ;亦即类型θ的企业经理的最优选择是D(θ)时,因而θ(D(θ))=θ。因此:

(5)

将(5)式代入(4)式,得:

解上述方程得:

这就是经理的均衡战略(其中c是常数)。逆转上式,将θ代入得企业的市场价值为:

(6)

这就是投资者的均衡战略。可以看出,R&D资本化水平与企业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内在价值是已资本化R&D费用的函数,且企业R&D资本化水平越高,内在价值就越高。因此企业R&D资本化水平具有价值相关性,把R&D费用资本化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本文以Ross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资本化R&D与企业价值的函数关系,从理论上分析了R&D资本化部分能够向投资者传递关于企业内在价值的信息:企业R&D资本化水平越高,内在价值就越高。这说明R&D信息具有价值相关性,因此把R&D费用资本化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

关于R&D应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之争至今也没有统一的结论。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笔者支持R&D费用资本化。但是全部直接予以资本化处理方法因为违背了稳健性原则而受到批评。普遍认为,研究开发能否成功、预期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将R&D费用资本化,一旦研发失败,企业就不能形成一项无形资产,最终导致虚增资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并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给企业操纵利润提供可乘之机。这种担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笔者认为,R&D费用既然具有价值相关性,就应该将其支出资本化,这样处理符合相关性原则。同时将R&D费用作为资本性支出,其价值在未来会计期间摊销,使其与未来经济利益相配比,符合配比原则。这样有利于鼓励企业管理当局从企业长远考虑,克服短期行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因而R&D费用资本化比费用化的会计处理更具有相关性。

(二)启示:R&D费用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

考虑到谨慎性原则,会计处理时可以通过计提研发失败准备来反映研发失败的可能性。其会计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把企业分为两类:一是研发费用较少的企业,二是研发活动为主或研发费用较多的企业。依据重要性原则,可以将研发费用直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2.研发活动为主或研发费用较多的企业。设置“研发支出”科目,用来归集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费用。设置“研发失败准备”科目,作为“研发支出”科目的备抵科目。这里研发失败准备=项目研发投入总额×研发失败系数。企业根据实际情况估计研发失败系数大小,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研发失败系数的大小进行调整,确定补提研发失败准备还是转回计提的研发失败准备。企业按照单个研发项目计提研发失败准备。

发生研发费用时,在“研发支出”科目归集成本,按实际发生额,借记研发支出,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资产负债表日根据估计的研发失败系数计提研发失败准备,借记管理费用—研发失败准备,贷记研发失败准备。资产负债表“研发支出”项目按“研发支出”账户余额扣除“研发失败准备”账户余额后的净额列示。研发成功时,首先将该项目以前计提的研发失败准备一次转回,分录与计提时的相反,然后将研发支出金额全部转入无形资产。

研发失败时,可以分两种情况分别处理:如果研发项目结束,没有以其为基础的后期项目,就把“研发支出”科目账面余额直接转入当期损益即可。如果有以其为基础的后期项目,可以将“研发支出”科目的账面余额转入新项目的“研发支出”科目,然后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3.信息披露。为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详细了解企业研究开发活动,预防企业通过调节研发失败系数进行利润调整、粉饰报表等,必须加强研发费用信息披露。

一是表内内容的披露。首先,在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项目设置“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明细项目,专门列示企业自行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反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设置“研发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在研项目投入的资金,设置“研发失败准备”项目,反映在研项目失败的可能性,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示风险,二者相抵得到研发支出净值。其次,在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目单独列示“管理费用—研发失败准备”项目,反映研发失败对利润造成的影响。再次,在现金流量表中,将支付的研发费用的现金反映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在此项目下单独设置“研发费用所支付的现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单独列示“处置无形资产—研发费用收回的现金净额”,其金额为出售该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扣除相关处置费用的净额。这样,研发费用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中得到全方位、详细具体的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全面系统了解企业研发活动。

二是表外内容的披露。首先,对研发费用采用的会计政策进行披露,即会计处理选用资本化方法还是费用化方法,两种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其次,披露研究项目名称、用途、对企业预期影响等内容。再次,研发费用资本化会计处理方法研发失败系数的估计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极有可能成为企业粉饰会计报表的工具,因而应该详细披露研发失败准备系数估计依据,且该依据应该具有持续性。同时研发失败系数要成为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将估计系数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后,增强研发费用披露时效性。由于企业研究开发活动风险高,不确定性大,就要求企业必须缩短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增强时效性。因而,可以要求企业在季报、半年报、年报中都要详细披露相关信息,甚至随着研发活动的变化,随时可以在相关网站披露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Tony Abrahams & Baljit K.Sidhu,The Role of R&D Capitalisations in Firm 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Measurement,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Vol.23,No.2,December,1998

2.陆桔利.R&D和企业增长价值—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经济论坛,2006(1)

3.F.A.Schuman etal.Measuring.R&D Performance[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5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3

Abstract: Fixed assets and long-term capital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onics manufacture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xed assets and long-capitals, long-term liabilities, and there haven't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owner's equity. And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ationality of this relation.

关键词: 固定资产;长期资本;相关性分析;电子制造业

Key words: fixed assets;long-term capitals;correlation analysis;electronics manufacture industry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12-03

0引言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特点,能在一定时期内为企业源源不断地带来收益。由于固定资产购置成本高、回收期长的特点,在短期内很难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使用何种资金来配置固定资产便成为企业一个重大的财务问题。若使用短期资金来配置,则可能导致企业短期内发生资金周转不过来,造成严重的财务困境。根据资本筹集政策理论,使用短期资金配置流动性资产,长期资金配置非流动性资产是一个最为稳健的财务政策。尽管这是西方公司理财理论中一个成熟的理论,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只是从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角度去阐述,而很少有学者从实证上去证实中国上市公司是否使用长期资本去配置固定资产,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切入点。

1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1 国外研究概述如何处理好资本与资产的配置关系问题,需要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去考察;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即投资政策)与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即融资政策)联系起来,并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政策[1]。

营运资金可看作企业进行的一项投资,投资者(企业)对投资的要求必然反映到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上,即占用资金最少、资本成本最低、收益最大[2]。投入资本、风险和收益存在着相关关系,并使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够产生放大效应,降低资本成本,增加企业收益和价值。这就是所谓的放大效应的概念[2]。

1.2 国内研究概述营运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极其重要,有效的营运资金管理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资金使用。企业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运用盈利性与风险性关系,合理的安排资本与资产的配置关系[3]。

在公司财务理论中,资本筹集与资本配置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如何根据企业的需要,将不同来源的资本配置于何种资产是一个关系企业资金流安全的重要问题。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不外乎三种类型:稳健结构、中庸结构和风险结构[4]。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力以及自身的发展潜力,运用不同的类型来管理企业资本的配置。我国学者刘运国等通过对上证30指数中30只样本股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大部分属于中庸型,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5]。吴娜通过对2003-2006年深沪两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并且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具有呈同向变动的趋势,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由稳健型逐渐向中庸型演变[6]。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在现实运用中,企业应该不断地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及时调整资本配置结构。资本结构与资本投入的关系,可以看成是资金的筹集与投放运用之间的配比关系,它需要考虑资产与负债之间在种类上、数额上和时间上的结构性配比关系。这种关系是否配比平衡,关系到企业的资金是否有效运用和周转,能否减少和避免财务风险[7]。

稳健结构是经常和长久采用的结构,它适合于各类企业;中庸结构对于经营状况特别好且前景又好的企业,可作为一种正常、持久的结构,但就保持良好的财务形象,以确保能及时获得临时借款应付临时偿债压力;风险结构一般只能由各企业在某一较短的时期内使用,并要有准确的市场预测和良好的信用状况及环境[4]。总体上讲,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冒险和创新精神,在流动资金存量管理上趋于保守,同时企业理财者也缺乏营运资金管理的艺术、策略和勇气[5]。

综上所述,在我国现有的研究中,大部分是从理论上去研究这种资本筹集关系,很少有学者从实证去研究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的关系,本文正是基于此来展开研究。

2研究假设

根据营运资本筹集政策理论,有效的资本筹集管理应该合理安排资产与资本的对应关系,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同时,企业也应该合理分析各种资本的成本以及资产的盈利性,尽可能达到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并提升企业价值的目标。固定资产具有长期性且盈利期限较长。而长期资本也具有长期性,利用长期资本来配置固定资产理应是最合理的营运资本政策。

企业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利益和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并防止控制权的转移;同时,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管理体制落后,信贷失控,使得企业很容易获得银行贷款[8]。因此公司在筹集长期资本时,会优先选择债权融资――长期银行贷款或者发行长期债券,资金仍不足时再发行股票融资[9]。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务不够发达,企业借贷成为银行盈利的一个主要部分。

根据“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融资应根据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按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的序列考虑融资方式的选择[9]。在资本市场中,权益融资的融资成本是最高的。由于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不具有期限性,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最大,因此其所要求的收益也最大。一个企业能否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胜,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关键取决于自身;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企业权益资本的主导地位,提高企业经营的安全系数,才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10]。因此,使用所有者权益资本来配置固定资产应该是最为稳妥的一种方式。

基于以上理论,作如下假设:

假设1: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越高,长期资本的比例也越高。

假设2: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正相关,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越高,长期负债的比例也越高。

假设3: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正相关,也即企业的固定资产比例越高,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比例也越高。

3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

3.1 数据的选取考虑到上市公司中,制造行业的资产结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更具有稳定性,也更具代表性,故本文的研究样本界定为电子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的分类,本文选取了电子元器件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9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2007至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剔除了2家数据缺失的样本,剔除了2家所有者权益为负的样本。基于此,我们得到了共93家企业(65家电子元器件制造业、19家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9家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有效样本数据。本文使用SPSS17.0作统计分析。

3.2 变量设计根据本文的需要,本文选择与固定资产和长期资本相关的若干比例数据来度量其数量,并定义为相关分析中的变量;本文所选取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要素中,有固定资产总额(X1)、企业资产总额(X2)、非流动负债总额(X3)、所有者权益总额(X4)、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总额(X5)。

本文的变量设计见表1。

3.3 数据基本描述分析将所选择的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到如表2结果。

从表2可以得知,2007到2009年电子制造业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0.2604、0.2802、0.2630,2007至2009年电子制造业企业长期资本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0.6023、0.6208、0.6405;2007至2009年电子制造业企业长期负债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0.0446、0.0376、0.0589;2007至2009年电子制造业企业所有者权益所占比例的均值分别为:0.5570、0.5824、0.5812。

3.4 相关性分析

3.4.1 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相关性分析将各年固定资产比例与各年长期资本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见表3。

根据表3可以得知,2007年、2008年、2009年固定资产所占比例与长期资本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232、0.308、0.250,且在各自的置信度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企业的固定资产与长期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着稳定性,且它们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大部分企业是运用长期资本来配置固定资产,从而假设1得到验证。

3.4.2 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相关性分析将各年固定资产比例与长期负债比例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可以发现,各年的固定资产与长期负债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358、0.550、0.269,具在各自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正相关,因此本文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长期负债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具由于长期负债具有周期长、比权益资本成本低的特点,企业倾向于使用长期负债来配置固定资产。假设2得到验证。

3.4.3 固定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相关性分析将固定资产比例与所有者权益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如下结果见表5。

通过各年的固定资产比例与所有者权益比例相关性分析,发现各年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075、0.108、0.096,相关性系数极低,且各自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477、0.305、0.361,从而可知固定资产比例与所有者权益比例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因此本文可以得出结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但企业的固定资产却很少使用所有者权益来配置。假设3没有通过验证。

3.4.4 各指标三年平均比例相关性分析将各指标三年的比例进行平均,得到固定资产平均比例、长期资本平均比例、长期负债平均比例、所有者权益平均比例。将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结果如下见表6。

从表6可知,固定资产平均比例与长期资本平均比例相关性系数为0.358,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可以看出企业倾向于使用长期资本来配置固定资产,正好符合假设一的结论。固定资产平均比例与长期负债平均比例的相关性系数为0.507,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企业也倾向于使用长期负债来配置固定资产,符合假设二的结论。固定资产平均比例与所有者权益平均比例相关性系数为0.150,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没有通过假设三的结论。

4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都运用了长期资本和固定资产配比平衡原则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

研究表明,我国电子制造业上市公司更倾向于使用长期负债来配置企业的固定资产,而不是使用更为安全的所有者权益来配置。本文认为,一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权益资本筹集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因此企业很难筹集到权益资本;二是由于上市公司在我国是稀缺资源,更容易取得银行的长期贷款。

参考文献:

[1]John.J.Hampton、Cecilia L.Wagner.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M].New York:Wiley,1989.

[2]John.C.Groth.he Operating Cycle: Risk,Return and Opportunities[J].Management Decision,1992:3-11.

[3]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38-40.

[4]李秉祥,王玉欣.企业资本结构与资产结构的对称性分析[J].财务与会计,1997,(1):32-34.

[5]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6-10.

[6]吴娜.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聚类分析[J].会计之友,2008,(5):108-109.

[7]刘一兵,荣利.浅谈长期资本结构与资本投入的配比关系[J].冶金财会,2003,(4):33-34.

[8]初波,王雨松.企业负债经营与财务风险研究[J].北方经贸,2005,(1):61-62.

[9]卢映西,程洁.我国上市公司长期资本融资方式评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4,(4):37-40.

[10]武晓芬.重视和提高权益资本在企业中的主导地位[J].经济问题探索,1998,(7):26-28.

[11]中国注册会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4).

[12]王淑艳.从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对称性看企业资金使用的合理性[J].财会论坛,1999,(10):24-25.

[13]程博.营运资金管理研究述评[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4):60-64.

[14]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2.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4

 

根据《关于转发<中央五部委关于实行行政审批中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享的通知>的通知》(惠市编办〔2017〕105号)要求,我局认真研究,按照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切实做好推进行政审批中公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共享工作,现将落实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会组织基本情况。截至2017年11月底,全县已进行法人登记的社会组织158家,其中社会团体11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6家。16年社会团体需年检合格的有51家,民办非企业单位需年检合格的有29家。

二、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换况。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是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的组成部分。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的总目标是建立覆盖全面、稳定且唯一的统一代码制度,实现管理从多头到统一转变、资源从分散到统筹转变、流程从脱节到衔接转变,为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减轻法人和其他组织负担奠定基础。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社会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改革,将原由民政部门核发法人登记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部门核发税务登记证,改为一次申请,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由民政部门核发一个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法人登记证。改革后,社会组织原需要使用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办理相关事务的,一律改为使用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社会组织法人登记证。截止2017年11月30日,已全部完成2015年12月31日之前成立的社会组织129个统一信用代码转换工作,并换发新证78 个。

三、社会组织信息共享情况。依托省社会组织信息网和省社会组织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进一步完善我县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信息化,2016年2月起,已全面启用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和网上年检等。通过中国社会组织网、**县社会组织信息网向社会社会组织基本信息:社会组织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登记证号)、法定代表人、设立登记日期、住所、登记机关、登记状态和注册资金等。各地可登陆链接中国社会组织网,或者登录民政部官网、链接到中国社会组织网,点击进入民政部或各地的查询链接,输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社会组织名称或登记证号),便可查询社会组织基本信息。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我局将严格按照文件要求,从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难等问题出发,切实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基本共享工作,完善信息采集归集制度办法,做好信息系统建设维护,促进相关信息条块联通,确保信息共享纵向贯通、横向协调,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保密审查和个人信息泄露补救制度,完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及公民个人隐私。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5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识和评价。完美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一种无形的资产,是企业成功的前提,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有力武器。企业形象不会很快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它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感、价值观,最终会得到社会效益转化而来的经济效益。

优良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价之宝,是企业宝贵的战略资源。企业形象塑造的成败,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的成败。一方面,企业形象是由企业行为决定的,企业是自身形象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企业形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客观评价,企业成员和社会公众是企业形象的鉴赏者。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形象的多维性与复杂性。

企业形象的内涵是丰富的、全面的。一个企业形象可以分为多种形象要素。例如,技术形象,是指技术优良、研究开发力强等;市场形象,是指认真考虑消费者问题、竞争力强等问题;公司风气形象,是指清洁、现代感强、风气良好等。企业形象多维的特点,就必然会丛各个方面向社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学者莎尔托尔认为,形象“是作用而非物质”,企业形象的重要在于“形象会规范行动”,在我们透过企业形象判定后的采取行动。每个人所处的观察角度、和企业的关系不同构成了观察角度各异的局面。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特殊位置来观察企业,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企业形象的心理感受呈现出多维性。企业形象的多维性不仅仅是形象内涵的多样也包括人们心理感受的多维性。

现代企业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形象的塑造是一项多环节、全方位、全员性的系统工程。下面是各个层面与企业形象塑造的内在联系:

一、企业形象塑造与CIS

在陈荣荣的《现代企业形象塑造》一书中认为,CIS作为工具塑造企业形象,通过将构成企业形象的各个要素转化为统一的识别系统,然后借助于信息传递展示在公众面前。可见“企业形象”既是CIS的出发点,也是CIS的结果。企业导入CIS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但CIS与企业形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CIS是塑造企业形象最为快速、最为便捷的方式和手段。但它并不是一种万能的形象手段,更不是企业经营本身。CIS侧重企业的传播。与营销、公关、广告相比,CIS更具有系统性、整体性。CIS本质是一种塑造企业形象为目标的组织传播行为。所以CIS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而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更不是企业经营本身。

二、企业形象塑造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灵魂,企业形象也营造着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我们不难看出逻辑上的交叉关系。一方面,企业要确立优良取向的价值观,培育出杰出的企业文化,并形成与企业共有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方式,为塑造独具魅力的企业形象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企业要以人为本,建设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凝聚、规范、激励职工,通过提高人的形象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内在精神方面的塑造是对企业形象的根本塑造,也是保持和发展优良外显形象的保证。

三、企业形象塑造与广告

“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雕牌洗衣粉的这一广告曾经让多少人泪水欲夺眶而出。面对众多洋品牌洗衣粉的夹击,雕牌也曾经打出“只买对的,不选贵的”的口号暗示其实惠的价格,以图突围。然而真正让雕牌形象深入人心长久不灭的,是其一系列关爱亲情,关注社会问题的品牌广告攻势。由此可见企业形象和广告的塑造的密切关系,更多的人是通过广告来认识企业的,因此要树立好的企业形象,不但要有好的完善的CIS系统、优秀的企业文化还要有配合他们的广告。

四、企业形象塑造与公关

一个企业的公关是要与它的员工、股东、用户、媒介、社区、政府、竞争对手等发生种种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的双向沟通中,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优化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而企业的形象主要作用对象都是公关要面对的对象,公关所做的都是为企业形象塑造。日本CIS规划大师中公元男先生认为“企业形象”的塑造必须加上“演技力”与“演出力”,也就是说善用沟通定出技巧,企业个性化的建立才能顺利地展开。所以面临信息化的

时代,应运用卓越的文宣广告及公关策略,将企业良好形象植入社会大众心中。

五、企业形象塑造与品牌营销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6

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并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这个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我们叫它为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在产品商业化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产品的品牌,把这个产品的品牌推广出来,让消费者认知并达成最终购买产品是推广的目的,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在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中的品牌定位与品牌设计非常重要,需要从产品的包装到推广的每一个环节上认真细致考虑,达成品牌形象的一贯化作业,即: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行为的统一性。比如,产品包装上的商标文字形状,图案色彩与商标在一起的呼应关系,外包装与内包装上的统一,产品商业化的展示与推广行为上的统一,POP整体设计与包装、广告诉求等相互关系的统一性。还要考虑不同产品结构下不同推广行为中的柜台展示,市场设备的利用,橱窗及户内外广告等多种形式下的品牌展示的统一性,这种统一,可以使我们企业的产品品牌的推广更加容易,让消费者随时都能感受到产品品牌的影响和存在,在这方面,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许多著名的品牌就做得非常好。就拿可口可乐来说,它的产品品牌虽然与公司的品牌是同一个品牌,但在产品品牌的商业化中,确实有其非常独到的地方。首先是商标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商标在不同情况及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方法,不管是产品或品牌推广的任何一款的可口可乐广告之后,你不会觉得看到了不同品牌的广告。在这方面,我们的企业就显得相对落后,不仅我们产品品牌的商业统一性差,甚至有很多的企业杂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上还存在着很模糊的概念,我们很多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也同样不甚了解。比如说,现在有许多企业希望改善企业产品品牌在市场上的混乱状况,决定请广告公司进行统一设计,而这种统一设计从企业到广告公司都认为是VI设计,并从这个角度去改善以往的不足。而我们知道,VI设计是企业形象设计,他是利用企业品牌视角的统一运作提升企业形象的有效方法,它与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视觉统一有着本质的不同。服务性企业与生产型企业在推广的形式上存在找差异,服务性企业可以用VI来整合形象,但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视觉统一是首要的,只要产品品牌被推广出来,企业品牌才有提升的可能。所以,在这里,提醒国内的许多生产型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产品品牌被提升后,才有可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当然,这里面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些企业是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相一致,那么只要有"商业品牌手册"就可以把企业形象统一起来,若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不一致的情况下,就要先把产品品牌树立起来,然后根据企业产品发展需要来具体设定,如果是多产品线企业,就要考虑今后用企业品牌来带动其他产品品牌的可能,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地利用产品品牌与企业品牌,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用。 产品品牌基础差,企业规模小,过早利用企业形象拉伸产品销售

有很多企业在产品还未达到企业预设销售量的时候,就多方请人诊断,或者自己就断言,企业缺乏整体CIS,于是各式各样的CIS策划者在我国应运而生。很多的广告公司及设计公司也以各种方式来说服企业,试图让企业明白,要想在未来的市场中成为赢家,CIS导入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视觉方面,更是他们强调的重点。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只要在VI方面进行统一,就能改变企业的整体面貌。由于企业和广告公司理解的偏差,使我们许多企业不考虑是否适宜都对导入CIS,尤其是VI方面情有独钟,甚至认为这是解决企业提升缓慢的最有力武器和必经之路。其实,就企业而言,不同的企业存在着很多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对CIS的要求更是不一样,对VI的要求也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对于何时利用这些手段达成企业品牌的提升也是应该控制的因素之一。所以,要首先了解企业形象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才能更准确地给自己企业定位,找出自己应该前进的方向,不致于浪费资源和走错方向。 产品品牌支撑企业品牌

CIS的内容主要包括:MI、DI和VI等,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是企业形象的操作系统,而产品的品牌是产品商业化的整体定位,它与企业形象是有区别的,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但这两系统又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某些类型的企业来讲,这两个系统属于一个大系统。

我们有许多生产型企业主要以推广产品品牌为主,而产品品牌的商业化统一规范在我国的企业中很少应用,以至于广告公司的设计人员往往把VI与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规范混为一谈,很多策划公司也极力劝说企业来完善企业视觉形象VI体系。他们会罗列出许多企业的问题点,然后归结在由于没有企业的统一视觉形象上。再加上由于企业的决策者们对市场推广上的行为认识不够,往往偏听偏信,在不该整合企业形象的时候,花费巨资对企业的视觉形象进行改造,然后试图用这个形象来带动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这样做本身并没有效果,同时还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忽略了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视觉统一,造成产品品牌的推广困难,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及市场建设,最后使企业利润下降,企业就没有更多的机会来再提升企业形象;二是由于我国策划及设计人员对VI与产品品牌的商业化视觉统一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对独立性的了解及认识不够,往往在设计VI时,也有大量的产品品牌的视觉行为表现,这样会造成企业品牌与产品品牌在推广上一起使用的状况,由于产品品牌行为在统一上的具体要求与VI有着许多区别,忽略这些区别所设计出的VI不仅对企业的形象推广不利,甚至有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