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1
【关键词】教育脉络教学效果策略探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而言,脉络梳理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在高中,同学们面对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总是会觉得无从下手,然而,通过对历史进行脉络梳理,就能够很好的将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基本的框架结构下能够使同学们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历史,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脉络梳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历史知识汇总,构建基本的结构和框架
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历史知识囊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形成的一切记忆,都可以归结为历史。思想文化、军事政治、朝代更迭、发明专家、医药百科等,也就是说,历史是一切过去概念的总结。面对浩如烟海又杂乱无章的历史,如何进行学习和记忆就成了每个高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在高中课堂中,通过对知识的脉络梳理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以往,同学们面对历史枯燥的讲义时,总是昏昏欲睡。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教学方法逐渐完善,整个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已经初步被构建起来。历史教师通过这些框架,可以让同学们顺着该结构很好的学习,十分利于达到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其真正对一个学科感兴趣时,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学科的大门。对于高中历史而言,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就是其知识的复杂性。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中国朝代自古以来更迭了多次,同学们在记忆朝代更迭顺序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很多朝代名字相仿,例如两周、两宋、两晋等朝代。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将中国古代的所有朝代,按照其更迭的时间顺序将其编成一首押韵诗。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于战国,一统秦两汉。同学们通过背诵一首诗就能够记住过去朝代更迭的顺序,这就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3、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知识梳理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其中找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于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同学们去记忆历史知识,更是要锻炼高中生独子对于知识的分析和汇总能力。其中每年高考中,都存在历史材料分析等题型。而历史课堂的知识脉络梳理工作,就是在锻炼学生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试问:、、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就十分考察学生对于三场战争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必须要从这三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选择出共性和个性,并且将其分别阐述。因此,知识梳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对于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1、避免枯燥讲义,以兴趣主导课堂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同学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找出其中容易引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在授课时应该循循善诱,以有趣的知识点带动同学们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环环相扣
在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教学效果时,教师应该注重突出高中历史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才能发现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部分并将其汇总整理。在构建的历史知识整体框架中,应该将这些重点知识分门别类,环环相扣。分门别类,就是将历史知识中属于一类的归纳在一起,例如可以将《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笔谈》等书籍归纳为生活杂谈类。将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归为战争类。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之归类,将十分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师生之间应互相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不应该只通过枯燥的讲义来授课。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可以通过发问等方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发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考的积极性。试问:中国宋词中流派众多,小资喝花酒,老兵我床头,说的是宋代那两位词人?这种问题十分富有趣味性,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旁引导,最后公布答案。小资喝花酒指太平宰相晏殊,老兵我床头指的是壮志未酬的辛弃疾。
4、教师之间应该不断沟通,交流经验
历史教师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因此,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师之间应该不断的进行经验交流,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在知识增长方面,作为教师更不可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升个人魅力,才能为人师表,起到一个十分良好带头作用
结束语
历史课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更能够提升一个人生活的品味。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引进和创新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梳理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丁立田.浅谈知识梳理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滞后教学思维;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1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在新课改的冲击下并未取得长足进步。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社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然而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却未发生任何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影响了几代人,在新时代的今天必须有所改变,对教师滞后的教学思维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制定新的教学策略,保证学生通过高效的方式学习历史知识,并培养自己开放性思维方式。
一、传统历史教学
传统历史教学依托于书本,教师通过书本介绍的历史知识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并对相关事件的影响及意义进行分析,之后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就像一个毫无趣味的循环,学生就在这样的循环教学中强迫自己接受历史知识的洗礼,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考试重点,通常记忆重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及背景、事件主要内容、事件的影响及意义。学生记忆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并直接应用与考试。通过考试成绩可以发现,学生在一些理论知识方面失分率较低,而在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题目中失分率普遍较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滞后的教学思维限制了教室对新教学方法的开发,历史教学方法摆脱不了填鸭式教学的束缚。学生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强行记住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忽略了对自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难以发表自己对某些事件的看法。
二、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滞后教学思维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创造历史氛围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枯燥单调,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难以保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以此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自主性以及学习兴趣。
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高中教学中,在历史教学中也是如此。历史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很多时间都能在网络上找到相关精彩片段,并在学生经历枯燥理论知识学习后播放,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帮助学生将思绪集中起来,并深入了解与该片段相关的历史事实。例如在讲述相关知识时可以从《投名状》中获取相关知识。《投名状》讲述的是清军镇压的事件。此时江南大部仍就属于太平军的势力范围,虽然影片中有些部分并不符合事实,但仍旧能反映一些问题。例如太平军投降后仍旧被杀光就足以反映出清政府对外腐败无能,对内却通过惨无人道的方式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于男二号的死亡说明一切不服从封建统治阶级的人都将被视作封建阶级的绊脚石,以此讽刺封建阶级的残暴统治,同时也反应封建统治阶级必将走向灭亡。教师从该电影中截取相关片段,从而营造出的历史氛围,学生通过课本学习的知识结合多媒体视频就能很好地理解相关历史知识,并进行良好的消化。
2、调动学生思维
现在历史教材中结论性质是较多,由此直接导致教师忽视了教学过程对学生探索思维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沉醉于一个人的表演,游离于教学体系之外,未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未作深入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就是历史课堂上大多学生的思维都已经不在课堂之上,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调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讨,引导假想自己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矛盾的爆发必然有原因,金融危机就是经济上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爆发的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对当时的社会各种原因作出分析。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知识引导,让学生有准确的思考方向。在针对金融危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的财富分配不均的情况,工人的工资与他们付出的劳动没有呈现同步增长,美国股票暴涨。通过这些相关因素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快得出比较接近的答案,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家利用自己的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对工人进行最大程度的剥削,因此工人工资的增幅远小于自己增加的劳动付出,加上资本主义社会民众将发家致富希望以寄托在国家发行的股票上,导致股票价格出现不正常增长,打破原有的供需关系,种种因素的综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3、串连历史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过分依赖于课本,应该将遇到的知识进行串联讲解,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防止历史知识片段化,导致记忆混乱,张冠李戴。例如在进行两次的讲解时,需要将两次放到一起进行讲解,找出二者之间的异同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对的那个是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事件进行讲述后将课堂教给学生,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分组进行研讨,并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比如两次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进行的侵略战争,并且最终都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对于不同点,学生难以全面总结,但是将所有学生的答案总结到一起就很接近实际答案。例如,参战国家由英国发展为多国,侵略时间由原先的两年多变为四年多,战争范围进一步扩大,参与签订的条约、国家数量相应的增多,赔偿条件进一步增加,最后两次的影响及意义也有不同。
历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以及世界文明的发展情况,通过历史的学习能够培养自己正确的三观,同时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原先滞后教学思维,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并通过科学的体系将历史知识进行串联,保证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以及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陈 芳.如何调整高中历史教学的滞后教学思维[J].史地专区.2012.3:238
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3
关键词:历史课程 交流式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085-01
随着历史课程教学的改革,新的课程内容教学标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教学更注重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交流式教学是目前大多数高中历史老师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平等的互动交流,共同讨论历史问题,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利用交流式教学,学生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路,见解和认识,同时聆听和学习他人的观点和意见,从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1 交流式教学在历史课堂中的作用
1.1 启发学生思维,因材施教
由于历史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历史老师一个人在讲述课程内容的话,则容易使得整个课程枯燥乏味。而交流式教学方法则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整个历史课程变得生动有趣。通过学生与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维和发散思维。因此,交流式教学可以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根据交流式教学的特点,循序渐进,渐渐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不同,老师在进行交流式教学式既要考虑到优秀的学生,也要兼顾后进的学生。比如在进行老师与学生问题讨论的时候,可以多鼓励后进的学生参与讨论,并且根据他们的能力设定讨论的范围等,这样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
1.2 平等教学,加强学生参与度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平等民主教学的目的, 让学生没有负担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交流式教学方法下,学生可以自由轻松的参与课堂的讨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新的思维或见解。
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同时学生的思维可以到达最佳的状态,而相应的智力能够的得到充分的发展。交流式教学方式可以给历史课堂创作一个平等民主,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不需要战战兢兢,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等。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以后领导力的提高,对日后的成长大有裨益。另外,民主平等的教学,能够使得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 交流式教学实施方法
2.1 课堂辩论实施
历史课程需要陈述和记忆的内容比较多,因此课堂教学容易沉闷,没有活力。而通过课堂辩论的方法,让学生互相争论和表达各自的观点,可以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更多的学生自己的加入历史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中。通过历史内容辩论的方法,鼓励不太积极的学生自主参加到这种活跃的学习氛围中,让那些善于思考的学生组织辩论,加强他们的学习领导能力,以及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到,课堂辩论,可以使得学生的观点见解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在每个课程单元结束后用一节或两节课的时间,举行上单元历史课程内容的辩论讨论,可以是针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辩论,也可以就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进行辩论,这样既方便了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记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认识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丰富多彩的知识面貌。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学生们之间还能够学会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这些对高中其他课程的学习都有帮助。
2.2 问题思考讨论方法
在交流式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法加强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参与度。对于分组讨论,可以是固定几个同学为一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寻找组员进行讨论。学生可以结合历史课内外所了解掌握的历史知识,利用分组讨论和汇总,对历史课程上的各种讨论问题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认识。因此,通过分组讨论法,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思维能力,并且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就某一历史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各抒己见总能听到别人对历史的见解,同样也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3 材料引导自学法
在老师和学生交流式教学的工程中,可以采取材料引导自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综合能力。在历史老师进行授课前,可以分发一些材料给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思考,然后老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材料的内容,观点,并启发学生独立思想,得出自己的新的想法或见解。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对同一问题得出的不同观点,与学生进行讨论,并且让学生们可以就不同观点进行交流互动,促进其思维发散。通过材料引导自学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使得历史学习过程更轻松有趣。
3 结语
交流式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积极互动参与课堂知识的讨论和思考,促进共同发展,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通过交流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创造一个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2003, 4.
[2] 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历史教学指导意见[Z].2005.
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4
【关键词】历史教学; 实践; 高效课堂新课改以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和老师把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2011年9月份以来,我校也在高一年级和七年级开展课堂活动,对此我们高中历史备课组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讨,现就我们的理解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弄清什么是高效课堂,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高效课堂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参与下,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高效全面发展,全面达成“三维目标”。所以在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高效全面的实现三维目标。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愉悦的学习体验以及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
其次,弄清怎样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第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学习目标。
构建高效课堂最重要的是实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培养,也有对史学方法的学习和运用,更有情感的体验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所以我们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对这三个方面要进行全盘考虑。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要达成的目标,所以学习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三维目标是否科学主要看它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就决定了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应立足学生,以学生为本,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们必须重视学情分析。怎样了解学情呢?我们的做法是,通过预习让学生把自己已知的、未知的、能知的、想知的写在导学案上,收集并加以汇总。据此,我再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从而实现了有的放矢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准确找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最近发展区,成功搭建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从而准确定位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也是我们成功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
第二,要让学生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高效课堂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情境中主动参与,在参与过程中进行积极思考,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从中掌握历史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思维开阔、见解独特、感官敏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给学生的感官以新的刺激,使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搞清楚哪些知识适合视觉冲击,哪些知识适合听觉感受,哪些知识适合动手实践。此外,问题的设计要巧妙、有深度,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拓展学生的视野,要避免形式花哨走过场。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耳闻目睹、口诵心思,始终保持他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无声无息中自觉做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第三,注重“形式”,更要重视“内容”。
三维目标实现的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为推行高效课堂,有些学校制定了所谓的高效课堂标准,内容中竟有这样的规定:老师连续讲解不能超过5分钟,学生自主活动不得低于35分钟等内容。这样一来,老师们就千方百计地去寻找别的方式来代替讲课,什么辩论会、音乐、诗歌欣赏、诗歌朗诵、影视欣赏等都搬进了历史课堂。经过实践和探讨,我们认为,这些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与教学内容的协调;二是要注意适度原则。但不管什么内容,节节都要讨论,节节都要用多媒体,未免流入刻板僵化。譬如,有一位老师在讲“祖国的统一大业”这一课时采用了《乡愁》这首诗,这位老师对这首诗的安排真是难以让人接受: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先集体欣赏一遍,然后个别同学朗读一遍,最后在集体诵读一遍,三遍下来再加上这位老师的点评总共用掉了10多分钟,这在45分钟的课堂上让人搞不清是语文课还是历史课。我们认为,课堂上要不要讲,讲多少应该取决于授课内容,而不能硬性统一规定。比如概念性的东西,难以理解的理论性的内容就要讲的多一些,而对于情感体验方面的内容,就应讲的少,而让学生体验的多一些。总之,课堂学习内容决定学习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而不能让形式左右了内容。
第四,课堂目标、课堂活动与课堂评价应做到协调一致。
高中历史重点汇总范文5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这种模式下,将班级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教师主要通过引导小组成员进行合作,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以小组的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从而高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精心编组与合理分工
开展小组合作模式的学习,必须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我根据学生成绩、爱好特长、性格、气质类型、能力高低、性别的不同,以及“组间均衡,组内互补”的原则,在班级内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人数为6~7人。组建学习小组后,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内设小组长一人,负责召集、分工、督促小组讨论活动。记录员一人,负责记录讨论的成果。汇报员一人,组间交流时代表小组成员发言。如此分工明确了成员的责任,形成了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围。小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适当轮换,充分使成员互动起来,增强生生互动的效果。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巧妙设置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推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要用这种模式。那么什么情况下适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此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教学目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在学习必修三《宋明理学》一节时,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在此处可以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区别为题展开讨论,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在小组内发表各自的想法,并在班级讨论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然后进一步提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又有何区别的设问,层层深入,发挥集体的力量,在教师的引导中实现小组的合作交流以及重难点的突破。二是学生通过自学阶段对知识的整理与理解,初步建构起课文的知识结构。难以理解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根据学生的疑难问题来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采取生生合作、教师指导、自悟与合作结合等方式,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对必修三《在中国的传播》一节中提出的“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这一观点进行理解时,有学生提出这种观点其实是种务实的主张,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对它。于是我由此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最终能深刻了解的观点属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没有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也就不可能救中国,从而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积极参与,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应该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有效引导生生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提出课题,激发学生的热情。提出合作学习的规则和解决问题的步骤,以规范学生高效开展合作,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时教师进行现场督促和指导。了解小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引导,保证合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能力强的小组则要求学生深化对知识内涵的挖掘工作。在合作学习组间交流阶段,教师要及时客观地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引导质量影响着小组合作质量。
四、建立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
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多元的评价,其主要的目的是激励每位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建立的评价机制内容不仅包括检测成绩,还应考虑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合作有效性、学习态度等方面。评价方法上,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评价方式上,可以采用评分制,或者口头评价、撰写评语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每天对于小组和个人的评价认真记录,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汇总,学期末评比对各个小组进行排名,并奖励最佳个人和优胜小组,让学生在竞争中增强小组活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适应了新课程改革强调合作学习的精神,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历史的意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这种学习模式在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需要我们去探究的问题:例如滥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组织不当、流于形式,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认知度较低,合作学习效果差等。
参考文献
[1]刘军.中学历史教学初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