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1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趋势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不断加速普及,在大数据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在企业管理中加大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与投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实施和构建信息化体系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以及企业之间竞争压力的加剧,如何更好地发挥会计信息化的决策功能,是目前众多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进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会计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多元性和实效性。

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和作用

首先,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新时期背景下,会计信息化是企业顺应信息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管理层获取信息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会计信息化的突出功能是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也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还具有集成性、渐进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因此可以增强企业信息处理能力,并实现企业组织内外信息系统的集成。此外,会计信息化还具有同步性,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传输和利用并能够实现信息的实时化和动态化,进而推动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信息。

2对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分析

2.1对会计信息化缺乏重视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管理中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职能认知十分模糊。此外,在计算机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更新的协调方面并不同步,同时缺乏对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而且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还无法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以上充分证明了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当中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会计信息化的制度、标准和技术以及人才的保障上缺乏系统管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效率的下降,并无法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殊不知,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2.2财务数据难以实现共享

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要确保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之间的协调。因此,财务部门要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软件管理信息的共享,进而促进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统一,这样才能够加快企业整体信息化的集成化进程。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只专注于财务软件的使用,同时出现与业务生产信息的脱节,进而使财务数据无法对接,最终将传输和反馈信息质量大打折扣。这反映了企业管理水平的缺失,而且业务链的脱节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2.3安全和风险意识有待提高

会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网络的支持,随着目前财务信息借助互联网传递趋势的深入,确保财务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内部管理控制章程和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进而造成会计人员不按规范操作的状况时有发生,这将对企业信息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同时财务流程缺乏系统的管理,也会造成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

3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的浅析

3.1会计信息化将向纵向延伸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应向管理型转变。不仅要加大日常业务的处理能力,还要提升预测和预警的功效。因此要提高对会计信息化事前和事中的管控,进而优化企业生产和投资成本,确保生产效益的提升,同时推进“三流”一体化集成机制建设。此外,改变原有封闭型会计体制,逐渐向开放网络型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与财税部门、上级单位及银行的协调互联,并促使信息动态发展的实效性。与此同时,对产、供、销环节进行完善,并在市场驱动下逐步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3.2功能模块多元化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驱动离不开网络技术的创新,因此企业要紧紧把握时代下会计信息化定位,并与其他职能部门有效连接,以保证获取实时准确的信息。同时会计信息化系统要发挥其连接共享的职能,对于企业及市场信息的收集、汇总与分析做到多元化的处理,这将有利于系统内信息资源的整合。此外,针对企业局域网和外部投资与债权的信息要做好健全的调配,确保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企业与银行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有效实现资金的流动,这就需要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针对企业内部实际经营和财务情况开展实效性的决策和分析,并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体系,同时为企业绩效考核和风险评估提供支撑与保障。

3.3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

未来企业会计信息化将会为企业提供更大技术支持,因此,决策功能所占据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决策质量,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企业其他资源系统有效衔接并整合,以形成资源管理一体化机制。这样便于会计信息反馈功能的及时性和全面性。为了提高信息资源的高效运作,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深入衔接势在必行。同时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协调生产经营与信息集成、企业供应三者之间的关系。总之,随着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构建信息化系统的趋势逐渐清晰,同时所面临的挑战随之增大。这就需要企业及时把握会计信息化发展走向,进而不断创新和优化现有会计管理机制,从而确保为企业预测和决策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与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罗银舫.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当代经济,2010(5):102-104.

[2]聂永刚,波.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7):153-154.

[3]何日胜.我国会计信息化问题初探[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4):244-247.

[4]檀建坡.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65-66.

[5]雷章华.浅谈如何实现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J].时代金融,2014(9):155.

[6]郝艺峰.完善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途径[J].青年记者,2014(14):76.

[7]赵黎明.试析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现状及提高[J].市场论坛,2011(4):57-58.

[8]潘建秀.浅谈民营企业会计规范化[J].经济师,2006(12):256.

[9]雷兵能.当前民营企业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会计,2002(2):50-51.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2

关键词:技术改造;信息化;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关系;企业竞争力

中国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7)06―0030―08

一、问题的提出

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已成为该产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种融合更准确地说是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业的改造过程,即装备制造业在产品开发、业务流程、管理体制和生产模式等方面大量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一般生产节奏和生产效率提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能够通过解除自我发展的瓶颈持续不断地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装备制造业的繁荣保持着一种长期稳定关系。

Marsha Shalv认为,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这种融合关系具有长期趋势,所谓长期趋势是指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均衡关系,这种均衡关系表现为信息技术总是同装备制造业集成在一起形成产业新的发展方向。然而,Jeff Chappell认为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业的改造只是偶发的,装备制造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中有很多难以完善之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装备制造业同许多因素都不和谐,这些不和谐有些来自信息技术,比如信息化的数据安全问题,OEM工具的价值何在,什么会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标准以及信息化如何成为企业的资产等问题;有些则是源于装备制造业本身的,如过分对信息技术的依赖导致对市场和顾客实际需求的脱离,真正具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不足等,这些问题将给未来制造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Robert Haavind也认为信息技术同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装备制造业将重新选择产业的发展方向。

由此可见,虽然学者们对信息技术提升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是普遍认同的,但是对于二者的融合是否存在长期趋势意见并不统一。笔者认为,检验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融合的长期趋势关键是看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否具有协同性,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上述争论都主要是从企业具体的运作和管理过程入手,本质上是信息技术同装备制造业融合过程中对装备制造企业各种能力的提升以及管理过程中不和谐因素的讨论,尽管具有相当的合理性,但是对这种长期趋势的研究应该采用更为一般的指标。财务指标能够高度抽象地概括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加入时间序列后就能够清晰地看出企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的投资方式同信息技术的相关性。以信息技术对装备制造业改造的投入以及装备制造业利润水平的时序财务数据来考察二者的关系,既能够避免具体管理细节对整体趋势的影响,又能够科学地抽象出我们需要检验的结论。因此,本文采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关系检验法验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与企业利润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之后进一步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来检验两个协整变量的相互关系。考虑到利润只是反映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而影响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还有企业内部的各种能力以及市场环境等非财务因素,可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一个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体系基于信息化各因素的权重,分析信息化技术改造对竞争力体系中各种要素的改善程度。

二、样本数据的选择、变量的定义与样本数据的采集

(一)样本数据的选择

本文采用的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企业的数据,因为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各省份相比较,这里有着更多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很好地说明信息化技术改造与传统装备制造业的关系,并且装备制造业是辽宁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最有潜力,与高新技术结合最紧密,发展变化最快的传统产业之一,因此采用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而且对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政府决策都具有借鉴作用。

(二)变量的定义与样本数据的采集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是根据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和各种网络加速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和营销过程的价值链增值过程,它是通过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产品开发管理(C3P)、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打造一个健全的“企业神经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本文把对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资力度定义为投资于企业的计算机终端、服务器、大型软件、电子仪器、通讯工具和网络铺设等,用于产品开发以增加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以及节约企业资源的一系列引起固定资产增加的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投资金额(暂不考虑信息化的组织结构、生产力以及信息化的运作效率)。对装备制造业利润的定义即为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这6个行业在统计区间内每年的利润加总。对于主成分分析法,重要的是确定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这个体系可以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下设次级指标,我们可以把某一级指标定义为变量,以便作为问卷调查的依据和进行数据处理。

由于装备制造业过于专业和狭窄,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装备制造业统计年鉴”,而且无论是工业经济统计年鉴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以及辽宁统计年鉴,统计项目里并没有直接关于信息化投入的统计数字,也没有相应的统计指标,这样我们还需要采用他人的二手数据以及利用一些换算方式间接利用各种统计年鉴获得数据。根据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含义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企业资源的节约、数字化的产品开发和信息化管理。因此这正好对应了工业年鉴中按用途划分的更新改造投资6个小项中的3个,即节约措施、增加品种和提高产品质量(其他3个是增产、三废治理和其他)尽管信息化技术改造也会涉及到其余三个,但笔者只考虑信息化改造的主要用途。然后笔者需要计算的就是辽宁的装备制造业在这三项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为了使问题简化笔者采用平均比重,即假设这个比重就是历年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占社会各行业总投资的平均比重。采用的样本区间为1990―2003年。

由于这些年份统计指标并没有直接的装备制造业数据,所以笔者需要计算,具体算法是取得全国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投资总数的平均比例,然后按照这个比例算出辽宁1990―1997年装备制造业改造总投资,在与全社会更新改造总投资比较,所得比例与三项用途投资的乘积就是信息化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

三、模型的实际测算

(一)Johansen-Juselius协整关系检验的过程与结论

这种方法常用于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它的基本思路为:如果两个(或以上)时间

由此可知,信息化技术改造投入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惟一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信息化技术改造投人与企业利润之间长期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波动关系,笔者可以进一步验证这种关系的性质,即证明在这种关系下,这两个变量何者为内生变量何者为外生变量,即这两个相关经济变量的因果关系。

(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过程与结果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正是一种利用时间序列来鉴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一般认为,回归分析能够度量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但不足以判别因果关系,而识别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必须基于一个变量是否受其过去变化的影响而做出的判断。

笔者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验证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技术改造与装备制造业企业总生产值增长之间是否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用软件Eviews5.0进行测算,测算过程和结果如下:

1.滞后长度的选择

通过因果检验,笔者发现存在着由长期投资向长期利润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资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增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笔者知道利润只是企业竞争力的指标之一,信息化改造与投入虽然与企业利润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说明信息化改造是企业未来得以生存的要素之一。

(三)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辽宁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

由于装备制造业企业基于信息化的竞争力的因素众多,因此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处理数据。

通过对计算数据的分析,笔者认为辽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信息化程度不高,尽管管理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各项指标的实际得分一般,但是由于都具有较大的二级权重,使得综合排序靠前;对于核心客户的稳定性以及研究和开发能力这两个指标而言,也具有很高的二级权重,但是各项指标实际得分很低,所以排序靠后,而新观念和新技术传播速度的二级权重和实际得分都比较低,所以排序也较靠后。由此可以看出,推动管理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得竞争力综合指数明显提升;而核心客户的稳定性和研究开发能力则是需要花大力气长期对信息化进行投入才能有所提高的;而最终使竞争力全面提升的还是要让信息化成为企业上下信任和依赖的重要方式和学习手段,以达到新观念和新技术的迅速传递。

四、研究结论

第一,信息化的企业技术改造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也就是说信息化投入与辽宁装备制造业利润水平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和较平稳的比例关系,它们在长期时间序列上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并且通过进一步的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前者是后者的Granger原因,可见在辽宁装备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中信息化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他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的强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辽宁装备制造业利润水平的变化。

第二,信息化技术改造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管理问题。笔者证明了信息化与企业利润的长期关系,这只是从宏观上对信息化长期发展的肯定,而信息化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对那些财务指标无法直接反映的竞争力因素的推动,是我们构造基于主成分的装备制造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的初衷。根据本文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分析显示,对管理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信息共享和传递效率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使得竞争力综合指数明显提升,这是因为信息化能够向前整合市场资源,在企业内部实现网络化管理,并可以加速企业对新技术的传播和消化的优势所决定的;而对核心客户的把握和研究开发能力的积累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信息化对客户资源的分析处理能力和推动技术跨越的优势,这不仅需要有先进的智力支持还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最终使竞争力全面提升还需要企业上下对信息化的信任和依赖,使之成为企业新观念与新技术的重要传播方式和学习手段。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3

关键词:高新区 企业孵化器 盈利模式 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222-03

企业孵化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全国各地已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及其网络,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和软件园等,并形成了北京、上海、北方、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区域性孵化器网络。

企业孵化器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前提。根据中国百家孵化器调查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的孵化器目前的收入结构总体上仍然以房租收入为主的孵化器占41%,政府补贴含返税为主的占27%。投资收益和其他增值服务收入目前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孵化器的主要收入来源。

目前,一些发展较快的孵化器的增值服务收入日渐成为其另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例如大连创业中心、上海科技创业中心、洛阳创业中心、东湖创业中心、深圳南山创业中心、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这些增值服务收入共同维持孵化器的日常运营。而如何更好的促进和加强其盈利能力是当前企业孵化器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

一、盈利模式的创新

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主要功能都是孵化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培养企业家、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社会公益性方面。要按构建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全程孵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思路,积极拓展、创新传统孵化器“场地租金+增值服务”的营利模式,在迅速做大孵化器和加速器经营规模同时、逐步完善经营模式,努力探索并构建起切合高新园区特点的“孵化器+孵化基金+产业化基地(加速器)”的新型营利模式,确保高新园区孵化器健康持续的发展。

1.以孵化器服务创新为发展基础。按“创业导师+专业服务+天使投资”发展方向,逐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打造高水准的孵化器,做强做大孵化器主营业务,稳步提高综合服务在总收入中的比例。通过积极引进科研成果进行孵化、转移和产业化,源源不断地培育出市场前景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投融资业务的开展储备丰富、优质的科技企业资源。源源不断地向加速器和社会输送高成长性的科技型“蹬羚”企业,为加速器的建设运营提供数量足、质量优的企业资源,建立稳定、可持续的孵化器经营服务收入。

2.以孵化基金(天使投资)运作为核心的投融资业务作为孵化器事业发展的助推器。通过配套的孵化基金的专业化运作,逐步整合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源、完善孵化器的投融资服务功能,采取孵化基金投入、租金转股等方式投资参股在孵初创期科技企业,与在孵科技企业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互动发展机制,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投融资服务迅速发展成为一项核心业务和收入增长新一极。借助投融资服务功能的完善和业务的做大、做强,聚集并整合创新、创业资源,推动孵化器和加速器事业的快速发展。

3.以产业化基地(加速器)作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倍增器。采取建立与孵化器配套的产业化基地(加速器)方式,为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充裕的物理发展空间,更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和投融资服务,借助这种接力式企业孵化流程的再造,留住并掌握这些优质科技企业资源,通过与这些企业的互动成长,实现企业孵化器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加速器的建设与运作,通过经营管理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场地面积规模,实现物业租赁收入的稳定增长。并建立起为入驻企业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投融资等服务体系,使加速器服务体系发展成为增值服务收入的新亮点。同时,借助对入驻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继续采取孵化基金投资入股、租金折股等方式投资参股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借助战略合作伙伴的资源、被投企业的成长带动开发院的业务发展和资产增值,在时机成熟时,再以企业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并购等方式变现退出,获取满意的投资回报。

二、投融资模式

不同类型企业孵化器可根据自身发展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投融资模式,在孵化器发展的初建期,孵化器工作以行政服务为主;进入成长期的孵化器,开始其“种子”资金的正常运行,经过三年以上的运营,开始有个别毕业企业的回报了,于是就注重培植孵化器自身建设与扩张;当孵化器进一步发展到扩张期和成熟期,它作为投融资平台,就必然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基金,适应其进一步持续发展的需要。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出现是其发展过程的一大转折,是它上升到新平台的标志。在这一阶段上,孵化器不仅是一个风险投资商,还是一个融资平台和天使投资者。因此,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机构与一般有风险投资机构是有明显区别的。一是投资资金所有人和投资资金管理者不同,孵化器作为风险投资人的资金是孵化器自身拥有,其投资资金一般是自己在运作;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资金是投资机构拥有的,所投向孵化器在孵项目的资金一般委托孵化器或专业的基金管理企业运作。二是投资项目所处的阶段不同,孵化器风险投资是在项目的初创阶段就进入,跟踪到项目的成长阶段;独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一般对项目的初创阶段不感兴趣,只对发展潜力好的项目成长阶段开展投资。三是投资项目的筛选判断不同,孵化器投资项目是自己对入孵项目的筛选的再筛选,相对可靠;独立风险投资则是依靠基金管理企业或孵化器对所提供项目的技术、市场判断基础上做出的投资决策。

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是集公益性与效益性于一致,服务与投资统一于一起的组织,企业化后的孵化器在坚持公益这一基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应将其收益的一部分和筹措到的一部分资金设立配套孵化基金,以孵化基金投资参股方式投资于经过筛选、评估的在孵企业,通过被投资在孵企业的成长、壮大,实现投资资本的保值增值,从而更大的投资收益。由于高风险性,高技术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所需的资金一般来自于国家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企业的投资,传统的金融机构一般很少涉足。风险投资企业对资金进行不断的跟踪和评估,使得其不断地与孵化器及在孵企业进行交流和接触。风险投资机构在提供资金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和其他辅助,孵化器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结(见图1)。

与此同时,更要顺应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成长空间、对创新产业等资源更大规模的现实需求,抓住机遇投资建设加速器,将从孵化器毕业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入加速器,借助孵化器服务功能的延伸和扩展,为入驻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加完善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商务服务体系,为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加速助推,全面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管理水平,使他们尽快由一群“好苗”成长为一片“树林”;在这一过程中,为加速器配套的风险投资基金,通过以投资参股方式投资于加速器内的目标企业,借助企业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并购等资本运营方式获取高溢价的投资回报。

三、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严格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构筑坚实的风险防范体系。针对孵化器类型多、管理体制和产权关系复杂的客观实际,要按“可控、可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孵化器的管理和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工作。

1.全面清理整顿孵化器所属企事业单位、收缩战线。采取“关一批、卖一批、整合发展一批”的方式,推进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清理整顿工作。

卖一批:对未投资仅占干股、有投资但持股在10%以下或持股比例虽在10%以上但不可控、无发展前景的企事业单位,将采取股权转让、先减资再做股权转让、请求公司回购股权、解散等方式一律退出股份。

整合发展一批:对权债明确、经济与法律关系明晰的未投资事业单位,对符合主业发展方向、潜在风险可控、具有优势项目且管理规范的企事业单位予以保留、规范管理、整合发展。

关一批:对职能萎缩、名存实亡和多年没有开展业务的分支机构予以撤销;对未规范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和不符孵化器主业发展方向且效益低、无前景的企业单位予以撤销或注销登记。对目前正在清理整顿的企事业单位,由登记注册管理机关吊销证照,并按照清算原则或程序处理。对经营状况不好、管理相对薄弱的企事业单位和分支机构,停止其一切经营活动,分阶段办理清算、撤销或注销手续。

2.理清资产归属、加强产权管理。全面清理孵化器对外投资情况,健全所投资单位的名称、注册资本、投资数额、投资单位设立二级单位等档案;对注册资金或开办资金不足、应出资而未出资的单位,视具体情况采取注资、减资、注销、退出股权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规范的管理体系,推行职能部门管理全覆盖,产权代表全跟踪、全负责的工作模式,形成立体的、网络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管理创新机制,强化执行力度,加强产权管理,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3.切断债务链条、规避债务连带风险。开展孵化器所属企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及相关审计工作,全面清理债权债务;开展对借款、担保等的复核与确认工作,理清债务人与债务手续,并签订相关债务关系协议,在已全面开展的对投资项目和历史遗留的债权、债务等情况进行逐个摸底与建档工作的基础上,对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债权、债务及连带责任事项交由律师事务所结合法律意见书进行分析处理,针对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提出相应的化解措施和处理意见,实现对历史遗留债权、债务的实时监控与妥善处置。切断所属企事业单位与企业孵化器的债务关系。

4.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制定并实施孵化器对其所属企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办法,对所属分支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实行职能部门管理全覆盖、产权代表全面跟踪和全面负责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财务监管、定期查账、年终审计制度,建立外派董事、监事和管理人员的年度述职考核办法。对有产权关系的所属单位强化管理、管出效益。

5.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对孵化器现有的投资企业和项目进行全面的清理、盘活存量资产。对经营状况良好、市场前景光明的投资项目,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大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努力将其做大做强,尽快盘活存量资产;对经营状况不好、市场前景差的投资项目,尽快采取关闭、清盘、股权转让退出等方式进行处置。同时加强与孵化器和加速器入驻企业的联系与沟通,对团队优良、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好的在孵企业或项目,进行重点跟踪、评估和开展投资洽谈,对投资时机成熟的项目及时投资参股。

参考文献:

[1]周全之.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21-23.

[2]梁琳,张志祥.企业孵化器盈利性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4):33-35.

[3]张震宇,史本山.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风险投资功能的利弊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11-14.

[4]宋清,李志祥.科技孵化企业集群的合作风险与防范[J].商业经济研究,2006,(5):21-24.

[5]吴寿仁,李湛.企业孵化器与科技园和风险投资的互动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3,(3):9-11.

On Profit Models of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Risk Control of Financing in China’s High-tech Zones

ZOU Qiao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4,China)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4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5

1.1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的确立

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是由平台上的各业务信息系统所构成,所以各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的性能也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同时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又决定了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确定时,需要全面对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等,从网络逻辑和物理拓扑、流量控制、IP地址规划、网络设备自身安全、路由规划等各方面出发,制定出与供水企业生产、营销和信息应用发展相吻合的网络建设目标。

1.1.1网络结构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时,需要对信息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位置分布、用户群发展趋势及技术特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并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对网络逻辑拓扑结构、物理拓扑结构和相关的路由、网络安全及流量控制等目标进行确定。

1.1.2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的确立

通过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供水企业生产、营销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分类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1.1.3网络链路目标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链路建设时,需要以供水企业生产、营销系统中用户群分布、带宽消耗及带宽的增长趋势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和依据。

1.1.4网络平台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确立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在供水企业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应用系统中技术特性及网络平台新技术的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各种特性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确保网络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1.1.5网络设备的选择

需要根据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特性出发,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对生产、营销系统的发展进行评估,确定各种产品的笥能和参数,从而选择具有较好安全性的网络设备。

1.2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设计原则

1.2.1以生产、营销应用系统的需求

为网络平台设计的出发点。企业信息系统对网络架构具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为准确和出发点,并进一步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计网络架构,确保其能够更好的与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相吻合。

1.2.2简化实用的设计原则

在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方面,要尽量遵循简化和实用的原则,一方面有利于操作人员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1.2.3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预测,在功能上、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确保网络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在确保网络信息平台基础功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要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确保企业发展的平衡。

2面向供水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要点

2.1信息化网络平台组织机构的建设要求

为保证企业信息化网络乎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现与供水生产、营销的充分结合,企业一定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做好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2.2信息化网络平台监管机制的构建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保证与应用系统的充分结合,企业要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监管机制,即依据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实施计划,做好技术关键点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工作,制定科学的检查、监督和处理流程,对于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网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备案。

2.3制定科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实施计划

企业在充分考虑生产、营销业务需要、技术实施关键点、技术实施难度、实施流程、网络设备配置情况等多种因素后,要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计划,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质量,更好地为供水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唤企业员工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唤企业信息化网络项目建设的方向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和环节的培训工作,确保网络平台运行管理能力的提升。

2.5做好相关文档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每一个文档都是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重要凭据,所以需要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为后期项目验收提供重要的凭证,同时还能够为投入运行后的网络平台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3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的趋势范文6

关键词:通信技术;企业信息化;应用探索

通信技术是企业进入信息化的基础,对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信息群发、远程登录、视频会议等都可以通过通信技术来实现。因此,企业要注重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以此来保障企业能够得到长久快速的发展。

1通信技术及企业信息化的简介

(1)通信技术的简介。通信技术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完善的信息管理方式,方便企业对各种信息的查询和掌握,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企业注重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企业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地位。(2)企业信息化的简介。企业信息化是目前企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企业通过利用通信技术等手段实现对企业各种信息的优化和重组,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料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利用和共享,使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提高,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总体竞争力[1]。

2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不足

(1)受网络宽带影响严重。企业通信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宽带网络的支持,但目前由于企业信息化的普及使得用网人数大大增加,大部分时间段宽带网络都比较繁忙,出现网卡或者断网的现象,导致企业视频会议等项目不能按期执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2)受网络覆盖率的影响严重。虽然目前我国的网络系统被大力的普及,但还是有少数地方没有能够得到网络的使用权。我国总体的网络覆盖率还比较低,有些地方的网络通信铺设十分困难,即使铺设好了也会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网络不够通畅、网速过慢等现象,给部分地区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3)受网络维护的影响严重。随着我国网络系统的普及不断增长,企业网络维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企业运用通信网络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信息丢失、侵入病毒等现象,网络的安全环境令人堪忧,使企业面临信息安全的威胁。因此,网络的维护工作越发重要起来[2]。

3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领域

(1)在信息群发方面的应用。随着人们之间交往联系的不断加深,朋友圈越来越广阔,逢年过节的问候短信成了维系朋友之间关系的纽带,使短信群发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短信群发拥有传送快、效率高等特点,深受大众喜爱,被广泛的用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2)在远程登录方面的应用。通信技术中远程登录部分对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作用也比较大,远程登录可以实现一台主机对另一台机器的远程控制,成为另一台机器的主人,并且不受时间、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为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企业的运行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大部分时间。(3)在视频会议方面的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部分企业采用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跨国或者跨地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视频会议可以在电脑或者手机的视频功能中实现,参与视频会议的人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进行正常的会议程序,发表自己的意见,发送所需要的资料等,使对方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正常的面对面开会几乎一般无二,但却比正常的会议节省了时间,节约了成本,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4)在手机定位技术方面的应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手机定位技术的发展,手机通过卫星系统及GPS功能实现对手机的定位。目前,手机定位功能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滴滴打车,利用手机定位系统对用户及所叫的车辆进行实时定位,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再比如美团外卖,通过手机的定位系统对用户和外卖小哥进行定位,使用户在手机上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定餐饮的实时位置。外卖小哥也可以通过手机定位找到用户的所在位置,准确的将餐饮送到用户手中。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手机定位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利用,为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在视频监控方面的应用。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也是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常用技术之一。企业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可以对企业内部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仿佛多长了数百只眼睛,随时观察着企业任何的风吹草动。使用视频监控设备可以使相关人员更好更全面的了解到现场发生的所有情况。视频监控所提供的数据可以成为准确的信息依据,方便日后查证使用。视频监控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企业可以将它安装到任何地方,进行随时监督。视频监控所产生的数据企业要妥善的保管,避免丢失[3]。

4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前景展望

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前景无限,通信技术所具备的短信群发、远程登录、手机定位等技术手段对提高企业效率和质量有极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更应该加快自身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充分利用通信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不断推动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种通信技术的发展应该符合实际需要,进行自身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更好的被企业和人们所利用

5结束语

总之,通信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前景一片光明,企业要更加注重对通信技术利用,早日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通信技术也要不断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技术保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长久高效的发展。

作者:张军 单位:国网灵宝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贾军,邢乐成.信息通信技术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基于金融制度边界的分析框架[J].中国经济问题,2016(03):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