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1

课程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 89522

(温馨提示:先拨前10位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面5位分机号,专业客服将为解答相关课程设置、师资、收费标准相关情况,仅供咨询相关课程)

招生说明:招生范围:初一到高三

辅导课程:

初一数学、英语、语文

初二语文、数学、英语、物理

初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一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二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

高三数学、英语、语文、物理、化学、政治、生物、历史、地理

*************************************************************

课程的优势:

创新: 独创UMS教学管理系统,一个孩子一套提分方案

品牌:十九年新东方品牌见证,千万家长学子一致信赖

师资:资深学科名师磨砺沉淀,打造出一对一课程

特色:家长会反馈阶段性进步,励志教育铸就学员未来

服务:免费学科讲座早晚自习,免费心理专家咨询辅导

效果:8%学员提升80分以上,17%学员提升50-80分,56%学员提升30-50分

师资: 19年培训经验积累,历年中高考提分高手、奥数精英、全国数学物理竞赛获奖者、海归双语教学人才组成的精英教学团队:4位博士生,115位研究生,90位来自于复旦交大同济,31位来自于华师大,30位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金牌校区===

【徐汇区】 万体馆中心:徐汇区天钥桥路811号2楼

           番禺中心:徐汇区番禺路900号2楼

【普陀区】 曹杨中心:普陀区曹杨路333号2楼

【闸北区】 沪太中心:闸北区沪太路799号2楼

【黄浦区】 新闸中心:黄浦区黄河路355号1号楼3楼

【杨浦区】 复旦中心:杨浦区国权路561号

           五角场万达中心:杨浦区政通路177号万达广场C座8层

【浦东新区】八佰伴中心: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036号隆宇大厦13楼

=========================================

上海市同类优秀课外辅导机构有哪些可以比较下呢?

上海昂立智立方:400-0066-911转分机89476

上海精锐教育:400-0066-911转分机99724

上海昂立新课程:400-0066-911转分机89521

***********************************************

上海京翰教育: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2

一、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

生物科学史是研究生物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思想的产生、演化过程及其发展规律,考察科学家的生平、成就、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上的特点。探讨科学家科研中的成败原因,研究科学家发展中不同观点和理论之间的纷争与融合,考察科学发展的内部逻辑、外部动力和相互关系,研究科学与发展的关系等等[2]。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生物科学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基础上增加生物科学史教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作为激起兴趣为切入点,将学生的兴趣上升为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生物科学史同时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奋斗历程、曲折经历等生平事迹。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科学家身上折射出的执着,求实,刻苦等高尚品质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财富。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增加生物科学史教育,不仅能培养高中生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以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以光合作用为例,在正式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之前,进行光合作用科学史讲述,包括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意义以及光合作用是如何发现的等,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故事性的口吻来讲述,学生的兴趣能够得到激发,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也更乐于去汲取更多的生物学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的三个基本目标是理智能力的发展、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探究性学习是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的统一[3]。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则是探索者、发现者,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我们今天的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新课标对学生的目的要求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那么,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师角色定位。虽然探究性学习倡导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新知识,但是他们的学习仍然是具有一定的被动型的,所以要求教师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并且有组织的进行,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够进行下去,必须要有教师的引导,他们的学习效果才有可能事半功倍。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要求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准备导学案,内容包括本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和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相关知识回顾和学生自测等。课堂上教师提出事先准备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自觉解决问题的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分析问题时,教师的职责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方便他们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切不可在一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在课堂的最后,教师着重对学生理解、讨论不透彻的问题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对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讲解完成后,将导学案上的本节课学生学习成果自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由教师回收批阅。

其次,学生的角色定位。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中心,学生在遇到各种使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就要想方设法寻找问题的答案,他们可以经过推理分析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资料来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经过讨论和交流后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所以学生能更容易了解科学家的观点和科学精神,在做科学的过程中学习科学。

三、重视实验教学作用,训练学生生物学方法的养成

生物学实验无论是在生物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还是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中,对生物学理论的建立,对科学方法和思想方法的获得,以及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通过对近年来的高考试卷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生物{考试卷每年都会有涉及关于实验设计的题目,是对学生实验设计综合能力的考核。但目前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大都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做的阶段,实验步骤都是按照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来做,学生操作也大都是在教师演示后进行的。学生欠缺对实验设计的思考,这有悖于实验本身的意义,它要求学生能够探究获取未知的东西。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当给予重视,改革实验的教学方法。

为了学生的生物科学方法的建立和形成,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加强学生探索性或者设计性实验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启发学生对现有实验进行思考,并且根据自己思考的思路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有利于他们思维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养成,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11.

[2]孙定建.科学史教育全方位科普的有效手段[J].理论观察,2003(3):25-27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物 学习观师生关系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20

当前,农村初中生物教学质量下滑一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初中生,由于学习基础差,存在不想学的心理,认为学好数理化就好,生物不重要。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很多学生都不愿意花时间来学习生物。这样的学习观念,势必会影响高中生物的学习。作为农村初中生物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下面笔者谈谈几点做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农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的学生大都见识少,基础知识薄弱,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生物科普遍学得不好,这样无疑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初中七年级生物第一节课开始,教师就要善于与学生交流、谈心,着重介绍生物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意识到生物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生物可以让他们脱贫致富,甚至成为生物学家、医生、农业技术专家,从而改变命运。学生知道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的前提,是激活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反之,如果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情绪,同时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趣。现实中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哪一门课程,教师如果对学生充满爱心,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愿意学习老师所讲授的课程,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来学好那一科。可见,要想提高生物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经常和学生谈心,和学生交流,用爱心感化学生,不歧视每一个学困生,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是被关心的,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从而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习生物。

三、联系农村生活实际,让生物教学更生活化

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证明,生物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生物技术产业等都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在生物教学中,结合农村的生态环境,以及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让生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觉得生物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从而认识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对于农村学校来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都可以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实物标本。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实物标本进行直观教学,就能为学生创设生动、具体、形象的课堂环境,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能力。例如,在讲到“开花与结果”一课时,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花带到课堂上来,通过介绍学生会发现自己对花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仅仅只知道花的颜色、香味等简单的特征。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观察所带的不同种类的花,他们会发现不同的花,花瓣数量、雄蕊、雌蕊都会不同,此时学生心中肯定会产生很多疑惑,我们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带着这些问题投入到新课学习中。通过这种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强化生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4

一、初、高中生物教学目标及目的的差别

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且重点都只是对生命现象粗浅的描述,仅仅将各类生物知识进行了不同类别的概述,但却没有将生物界各个领域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和起点是初中生物知识基础,进一步深化了初中生命现象及形态结构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根本性问题,主要包括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物质分子等知识.如:在初中生物《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书中,对有关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知识进行了基本的阐述,明确遗传信息是在细胞核中转录的.高中生物教材进一步揭示了对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一个遗传过程,明确了基因决定了生物性状,并对遗传学中的两大遗传规律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并介绍了遗传学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比较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生物归属于初中自然科学,主要要求学生对植物、动物和人体、生理、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掌握一定的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认识到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人类生活等方面的作用,在知识层次的构架上以科普为主.而高中生物是在初中生命科学知识基础上更加有深度的、有内涵的、揭示本质规律的生物教育,是整个知识框架更为系统化、理论化,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知道这个现象,更重要的是知道这个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还需掌握一定的计算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生物现象.

二、初中和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虽然没有资格来改变课程设置,为实现初高中生物知识的全面了解,使学生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必须重视初高中生物知识的有效衔接.这里的衔接不光指的是教材中的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还要对学生在认识层面上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使学生具备主动获得知识构建理论体系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不能依旧在误区里面不能自拔,教高中的时候完全抛开初中的知识点不谈,认为初中知识太过于简单没有必要涉及,这也就将初高中的知识在完全割裂和隔离开来了,相反的在高中教学中好药人为地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才对.此外,知识点教学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味地重复初中知识,或者直接进入高中更为深入的知识,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降低教学质量.

2.做好教材知识的衔接,确保初、高中生物教学的延续性

作为一名高中生物教师,需要对初高中生物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着准确、清晰的把握,对整体的知识框架要有着系统化的梳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对教材衔接处的真空地带进行补充,使初、高中生物知识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初中生物强调的是在生物圈中人类的活动以及人体的构造;高中生物课程的必修部分强调的是生物科学最基础的、本质的原理和规律,选修课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生物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等等.有助于学生拓宽科学视野,养成科学思维,加深对于生物这个领域的了解.

3.做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初中生物所涉及的知识点过于浅薄,因此,在高中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授受式教学手段,并以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高中阶段,正是学生的青春期,学习心理也完成了由“经验记忆型”被动接受知识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的改变.因此,高中生物的教学方融入探索性、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将书本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理论框架.高中生物教师不能依旧使用初中教学的那套老办法,在课堂教学上应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使学生从内心对生物感兴趣,从而自发地进行对问题的思考.

4.做好学习方法指导的衔接,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5

论文摘要:介绍植物园的概念及其产生和发展历史、我国植物园的发展概况和植物园的任务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植物园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植物园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植物园的定义

植物同(botanical garden)是近代西方植物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产物。1963年,国际植物闻协会(Intenrational Associationof Botanical Gardens)对植物园的定义是“对公众开放、植物部有标签的机构”叫植物闻或树木同。1998年,国际植物园保护组织(BGCI)(Botanic Gardell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1)对植物同的定义为:拥有活植物收集区,并对收集区的植物进行记录管理,使之可用于科学研究、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被称之为“植物园”。目前,我国时植物目的理解强调植物同是以植物学、同艺学和美学的理论和实践为指导,从事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的研究机构。。生物多样性是植物同的核心,美丽的外貌、科学的内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准则是植物圃的基本要素。

(二)植物园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

世界植物冈产生及其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加深认识植物、保护植物和扩大利用植物的历史。就其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启萌期:植物同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庭周,至今已有千年之久。中闽,有记录的古代庭同可追溯到汉代的“上林苑”和6世纪的“独乐闻”。秦朝阿房宫里记载的小种植同、药同或花园,即是我国古代植物同的雏形。唐、宋、元、明、清皇宫花同更是当时园林的典范,也是我国早期植物同的代表。这些庭同主要进行植物引种繁殖、药用开发、休闲观赏和食用等功能比较简单的同林活动。因而,中国古代庭园可看作是现代植物园的雏形或启萌期。

成长期:现代植物同发展的早期是在l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冈而成为欧洲文明发展的产物。植物园“Botanic(Botanica1)Garden”的名称就是得名于这个时期。1543年在意大利建立的比萨植物同和1545年建立的帕多瓦药用植物园,是欧洲历史上最古老的具有科学意义上的植物园。另外,早期植物同还有法同巴黎植物同(1635年)、英国爱丁堡植物(1670年)和切尔两植物同(1670年)、德国大莱植物嗣(1679年)和日本东京小石川植物阋(1684年)、存这个时期里,植物同的功能主要以收集研究药用植物和辅助医药专业教学为主。

兴盛期:在l8一19世纪的欧洲,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殖民主义势力的扩张,欧洲经济和科学技术迅速崛起,加速了殖民地国家埘植物战略资源的研究和掠夺,同时,自然科学突飞猛进,植物学、生物药学、园艺、艺术等都得到快速发展,植物园作为物种保存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量新奇的植物从世界各地被引种至植物同供鉴定研究,从而使收集栽培的植物远远超出药用的范围,如世界著名的英国皇家植物同邱刚(1759年)成为以分类学研究为中心的、综合性的植物冈,其保存的植物就达数万种,几乎占世界植物种类总数的十分之一。荚周密苏里植物(1859年)、俄罗斯科马罗犬植物同(1713年)和印度加尔各答植物园(1787年)等著名植物圜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发展期:l9世纪中叶到20世纪是植物同发展的高峰时期,世界各国植物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20世纪90年代《世界植物同名录》统计,植物同总数为1536个。现在,全世界的植物园已达到1800多个,遍及全球.其中分布最多的要属欧洲,其次是美洲和亚洲,非洲和其他地区数量较少。全球植物闶收集栽培了75000种植物.占全球植物的25%,其中包括30%的全球珍稀濒危植物。进入21世纪,植物同将向更加理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进步和现代化工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人类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人类的需求和社会的期望赋予植物同更再要.更迫切的使命,这使植物同获得极佳的发展机遇,也是其发展的巨大动力。

(三)中国植物园的发展

中国古代庭闻曾取得辉煌的成就,但就其近展来看它只是植物园发展的雒形。近代,我国引入西方现代植物学“Botany”,也引入植物园“Botanical Garden”.成为我国现代植物学及植物闶科学的开始。在这一一时期,一批著名的植物学家,如黄以仁、钱崇澍、陈焕镛、钟观光、秦仁昌、刘慎谔等,为发展我国的植物学以及植物园的建立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中国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植物同就是创建于1929年的南京总理陵嗣植物同.新中困解放后,我闲植物学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1955-1960年),这一时期也是解放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全国植物园数量由l4个增加到34个。其后,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植物同建设速度趋缓。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全面的发展,也迎来了植物园发展的第二个高峰(1980-2000年)。1981年,中国正式加人IABG组织,标志着我国植物园正式走出国门。2000年,我国植物同数量达到138个,并且在中国科学院、城建、林业、医药、农业、高校等系统和部门都有分布。目前,我国的植物园基本上都能结合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环境特点、人文景观、历史背景而建立,并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和应用生产等活动。

二、现代植物园的任务和作用

植物同从起源、发展到现在都与人类社会变革密切相关。因此,植物园除了具有历史性、文化性、园艺性和科普性特征外,还同时具有现代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近年来,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植物囝的核心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当前植物同的核心任务是:植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即在植物同对稀有濒危、特有的植物物种和有重要价值的植物种质资源实行迁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植物迁地保护和自然生态景观的重建把植物同推到植物生态保护的第一线,成为植物种质的迁地保存的主要承担者。这是历史赋予植物园新的任务,这也成为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因此,现代植物园的主要任务是:物种保护、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和新植物材料的产业化5个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植物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植物园是珍稀、濒危植物种就地保护和迁地保存之所,是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方舟”;②促进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绿化提供了大量植物种质资源;③植物圃是野生药用、经济植物开发利用的生产基地,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④植物同是科普教育、知识传播、教育培训、环境保护的重要基地,有利于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和国民环保素质的提高;⑤介入现代国际公约的制定,凸显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三、植物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现教学“三位一体”,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植物园开展生物学教学能使生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实习实践融为一体,避免传统单一教学环节的缺陷。植物同一般都有完善的植物原始数据库,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条件。园中收集制作的大量腊叶标本和其它各类标本,为学习者提供了植物分类、形态、解剖、生态学方面的资料。同时,植物同都是以植物学和园艺学为基础,进行植物分类学、解剖学、细胞学、微观形态学、生态学、植被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地理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繁殖、植物栽培、引种驯化、杂交育种、种质保存以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承担有关院校的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果树学、蔬菜学、观赏闻艺学、树木学等教学。另外,利用植物园参加课堂教学,可以提供实习实验场所和材料,对提高相关学科的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结合现代科技,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植物园一般都有先进的科普展览馆,里面配备有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设备,可以图文并茂地介绍有关基础植物学、植物的演化史、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同用途,植物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科学知识,有效提高青少年受教育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利用植物同的温室、展厅、电子图书、音像资料、宣传手册和网络设备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教育,其内容甚至可以扩大到生态文明和社会伦理等领域,让学生在视听感知、身心感受中得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三)参与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兴趣

利用学校寒暑假、节假日及全国“科技周”、春(秋)游等,在植物园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生物学课外活动,既能让学生在游乐中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通过参加植物园举办的“植物王国漫游”、“植物世界探秘”等各种夏令营活动,以参观名贵花木、珍稀特有植物、药用植物、趣味植物等为目的的“植物学科普一日游”活动,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等专题性活动等,使青少年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人与环境的关系、植物资源对人类生存所起到重要作用、环境对人类社会作用、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威胁和如何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四)进行科学探究,提高科研能力

植物圃除了拥有丰富的植物知识、学科奥秘、文化氛围和历史渊源外,还包含有微生物、酶、细胞和基因等高新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完成生物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学科探究平台。如,可以利用植物同的丰富资源作为高新生物技术应用的原材料,从事植物美化、食品、药材、纤维、油脂、淀粉、香料、建材等原材料及优良抗性品种研究。目前,北京教学植物园的开放实验室,已初步建成水质、土壤、气象、显微观察等实验室并于2005年对学生免费开放。在开放实验室里,学生可以从事地面水质的分析检测、土壤理化性质的分析及土壤污染检测、小环境气象因子的观测分析、生物形态结构的显微观察等方面的研究。

(五)培育人文科学精神

现代植物园的成就,不仅包含着大量植物园工作者的血汗,而且也体现了那些历尽平生的开创者的毕生精力,包含着丰富的科学人文精神。从英国邱冈的开创者霍克父子(w.J.H.ker和J.D.H.ker)、德国伯林大莱植物园的恩格勒(A.En-gler)教授到我国老一辈的植物园林学家,如黄以仁、钱崇澍、陈焕镛、钟观光、秦仁昌、刘慎谔、胡先辅、林辅等,他们为世界现代植物园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植物园中缅怀这些前辈,主要是学习他们为植物学事业奋斗一生的坚毅精神和卓越贡献,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人文科学精神。

(六)为教师培训提供条件

生物科学知识科普范文6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生物教学 生活资源

我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内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立足高中生物学教学课堂作为主阵地,积极开展生物学科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之事着手,主动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就是我对近几年进行研究性学习实践所做的总结。

一、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建立研究性学习基地

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根据我校实际需要建立“XX中学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此苗圃基地是一个以教学、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小型苗圃,同时可为学校绿化提供树苗及花卉。建设人员中有老师2人,技术指导人员1人,到目前为止参加的学生已超过500人次,且队伍还在不断壮大,同时这些学生中有的还担当了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自苗圃基地建成后,我带领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并给植物挂牌,在师生共同努力下,编写校本教材《XX中学校园植物》。

同学们在熟悉了一些常见植物名称、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之后,在我校技术指导员的带领下,在不同季节进行常见花卉繁殖及护理。我们这苗圃基地育苗品种有:月季、杨树、柳树、龙柏、香樟、桂花、含笑、竹等,以及一些花卉如凤仙花、矮牵牛、三色堇、鸡冠花等。苗圃基地还将不断地进行苗木补充和更新,以满足教学需要和学校绿化的需求。本研究性学习苗圃基地承担的主要实训项目有:1.树种及花卉的识别;2.播种育苗;3.扦插繁殖技术;4.嫁接繁殖技术;5.大苗移植技术;6.苗木的抚育与管护。这些实训项目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拓展了生物教学阵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学生更热爱劳动了。

二、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成立兴趣小组

我校地处海边,海洋资源比较丰富,为弘扬海洋文化我校建立“海洋文化馆”,设有各类展览室,如有海洋渔具展览室、海洋贝类展览室、珊瑚展览室、海洋鸟类展览室、海洋鱼类展览室等。海洋文化馆除设以上各类展室之外,更重要的是开设一些标本制作室,如海洋鱼类浸制标本室、海鸟标本制作室、海洋植物标本制作室、海洋贝类手工制作室,为此,我们分别成立了4个兴趣小组,在我和同事们精心组织下,标本制作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我们定期开展活动,制作了大量标本。在海洋文化馆中绝大部分标本都是学生亲自制作的,自己制作的标本被展览出来,同学们都感到很自豪。通过开展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学会了各类标本是怎么制作的,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科学素养,陶冶了情操,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三、结合当地生产实践与环保工作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工业生产,运用哪些生物科学技术。如从当地的酿酒业了解酵母菌,认识发酵与食品生产;从加酶洗衣粉的生产,认识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调查了解哪些药品和疫苗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发的,认识生物工程技术在医药、医疗领域的应用等。

四、利用社会热点问题随时开展研究性学习

每节生物课的前几分钟我都请一位学生介绍他(她)事前所准备的有关生物方面的问题或科普文章,而后当场提问让其他同学抢答,当某一同学介绍的内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时,就以此为题,大家通过寻找资料作深入了解。比如克隆婴儿问题,通过对克隆婴儿的有关情况追踪了解,不但使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克隆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使他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研究只有造福人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离不开课堂教学。普通高中新课程生物学科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特色栏目”丰富,增加了科学家访谈、问题探讨、本节聚焦、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本章小结、网站登录等,这些栏目为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教内容,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所学内容主动探究,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如:在教学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与一日三餐的食物相结合,理解氨基酸及其种类;运用数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在认识蛋白质的多样性的基础上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课后通过“科学史话”、“科学前沿”,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指把教学的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中,全神贯注、饶有兴趣地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曾经的课堂教学,教师都是在备课时设计好了课堂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课堂学习。教师提问,学生按课本知识进行回答,学生很少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提不出问题。联系实际时,教师总是想方设法进行“诱思”,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无法进行相向而“思”不到位。

研究性学习开展后,学生的实践活动多了,接触的事物多了,问题自然也就多了;活动中师生接触多了,感觉更亲近了,他们不仅对课本知识向老师提出“为什么”,对在其他方面看到或碰到的问题也会向老师提出“为什么”。现在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知识条理性,还能够较好地联系自身感受使答案更具有说服力,如免疫细胞的来源,人体免疫的方式及过程,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等等,他们就会结合自己注射疫苗的感受回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