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1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
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的一种最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和促进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消化,建立和巩固高分子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获取高分子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质和操作技能。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这番话指出了开设化学实验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价值。200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在评估指标的二级指标“实践教学”中,从“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的比例及效果,实验室开放”三个方面明确了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近几年高校的化学类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很多高校在近年来新开设的专业,在实验教学与改革方面的成果积累较少,尤其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采用陈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依然居多。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剖析
1.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欠争理
多数的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没有单独设课和单独考核,实验课时相对较少虽然有些高校高分子化学实验已经独立设课,但仅作为考查课。实验教学内容中传统的、陈旧的实验较多,而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的实验很少认知性、验证性实验所占的比理偏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偏少,而且实验环节偏重于理论,突出高分子材料应用性特点的实验太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念。
2.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学生按照实验讲义预习,然后进实验室。实验前教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测试方法、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及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详细的集中讲解。学生只需按教师指导的过程按部就班或者依照讲义“照方抓药”,就可以完成一个实验。一部分学生糊里糊涂地来到实验室,只动手不动脑地完成实验,然后又迷迷糊糊地离开实验室。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没有给他们留下太深的印象,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很不够。这种统一模式、统一要求、齐步走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抑制了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嫩学手段落后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虽然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技术在理论教学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虚拟、仿真等实验技术手段未能在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这样对于一些耗费过高、时间过长、毒性过大、危险性过高的实验,只能最低限度地开设,且开设过程中费用大和危险性高,导致学生对此类重要实验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感受的机会。
二、新教学模块的实践性探索与成效
针对目前国内高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其他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提出了基础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的三个高分子化学实验教学模块体系,并在每个模块中结合常熟理工学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引入_些新的实验教学内容,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教学实践发现新的体系和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1.基础技能实验教学模块
基础技能实验模块构建的目的着重建立高分子化学实验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清洁卫生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训练学生掌握熟练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为后续的实验教学模块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技能实验模块的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40%~50%为宜,课时数约30学时,开设8~10个实验。教学内容设计涉及到高分子化学反应机理,如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连锁反应机理,缩聚、基团转移聚合等逐步反应机理,开环聚合反应机理等。在实验实施方法方面涉及到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熔融缩聚、界面缩聚等。如设计膨胀计发测定苯乙烯本体聚合动力学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了诱导期概念、聚合过程体积减小的现象以及聚合物溶液的粘性特征等非常重要的高分子化学理论知识。设计过硫酸钾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自乳化聚合实验,除让学生明确了乳液聚合的基本原理外,还了解到了聚合物大分子链端基的重要作用。设计己二酰氯和己二胺界面缩聚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界面缩聚的概念和聚合物的可纺成纤性能等主要高分子知识。通过设计一些自由基、阴离子、阳离子等连锁反应机理的实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活性中心的概念,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认知了这些引发剂的活性、安全使用和贮存事项。
2.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块
综合设计实验教学模块旨在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自主设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实验模块是实验教学的较高层次,注重学生实验的自主设计性和综合性。
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20%~25%为宜,课时数约15学时,开设2~3个实验。本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一是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可以将同一门课的几个实验,或者是几门课的实验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实验。本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二是实验方案的灵活性和设计性,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和学习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例如关于高分子合成实验先确定好采用的聚合机理和聚合方法,在原材料配方组成、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合成温度等工艺条件方面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然后让学生在所给的框架内进行自行设计和实施实验。譬如悬浮法制备聚苯乙烯珠粒实验,水的用量范围为苯乙烯质量的100%~200%、分散剂为磷酸钙或聚乙烯醇两种、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为苯乙烯质量的0.2%~1.0%、反应温度设定在75℃~85℃范围等。学生通过自行设计的方案实施实验获得了不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对不同组之间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找到了影响悬浮法制备聚苯乙烯珠粒的一些因素,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发挥了学生自主实验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
设置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开发能力,为实现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提供重要的教学内容实体支撑。 本实验模块是实验教学的最高层次,注重学生实验的独立自主陛、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教学内容设计在课时总量的20%~25%为宜,课时数约15学时,开设2~3个实验。本实验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一是实验项目的独立自主性和综合性。也就是说确定好实验项目之后,让学生在实验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实验项目方案的调研、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本实验教学模块的特点之二是实验项目的应用性和创新性,所拟定实验项目必须关联生产实践中的聚合物产品,充分体现实验项目的应用性。实验项目设计主要针对这些高分子产品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来进行设计。通过研究创新实验的实施,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乐此不疲,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展示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应用性特征提供了最佳学习平台,尤其是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型实验,可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高分子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此外,研究创新实验往往需要多名学生共同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聚氨酯绝缘漆的制备及性能测定实验,每个学生做一个实验配方,每5名学生一组,5名学生的实验结果综合在一起可以得出高分子树脂配方组成与漆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曲线,以及固化条件与漆膜性能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实验过程中,5名学生要共同安排实验方案,尽量保持操作的一致性,最后得出的结果要呈规律性变化。如果有一名学生操作有误,这个实验点就会落在规律性以外,影响其他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因此,实施研究创新实验项目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每次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拟定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又有多种意外的实验现象出现,这势必要求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深刻理解事物的本质。这样做需要教师有相当的知识储备量,并且要求教师也不断进取,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
三、结论
基础技能实验、综合设计实验、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块教学的实践证明教学效果显著,特别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理论课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开发技能取得了预期效果。基础技能实验模块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实验现象与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高分子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的掌握和规范。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设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创新实验的教学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科研和创新意识的建立,以及学生团队意识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晓,等_高分子化工方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J].化工高等教育,200I,(1):50-52.
[2]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
[3]杨通,范新会.王正品材料类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71-80.
[4]虞立宏,王静爱,葛岳静,本科生科学研究项目实施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4,(8):20-21.
[5]王雅珍,等,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J]化学教育,2001,22(1):47-48.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2
如何让学生们关注《有机化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着手。
1.1从意识形态注重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针对医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第一堂课不是讲授专业知识,而是强调有机化学和医学专业的密切关系,但只是一味强调其重要性不会让大多数学生信服和重视。应该通过一系列理论知识和真实事例来论证有机化学甚至化学对医学发展的关键作用。首先从生命科学的起源讲起,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物质世界的科学。所有生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生命运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各色各样的化学反应。一直以来,生命科学一直在以化学的视角和方法来进行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真正诞生了第一门用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活动的交叉科学——生物化学。当以化学方法研究生命活动发展到化学分子层次时,又产生一门前沿学科——分子生物学。20世纪80年代末,有机化学家把研究重点转向生物生理机能方面,这意味着有机化学和生命科学的交叉融合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领域——化学生物学。化学可使生命科学能够在分子层次上进行定量分析的科学,使得很多生命过程和现象可以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来很好的进行阐述。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和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生命科学之所以与化学密不可分,是因为它为生命科学提供了一种能够精确描述及阐明其生命过程和现象的语言——“化学语言”。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科恩贝格曾经这样形象的描述化学和生命科学的关系——“如果用化学语言来表达,大多数生命现象都可以合理解释。化学语言能够说明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是什么,以及我们将要到哪里去。”目前,生命科学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高度,已经从化学领域完全独立成一门完整学科,包括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基因工程等研究中,无论哪门学科中化学理论和方法的使用无处不在,化学正在成为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共同语言已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
1.2注重有机化学和医学交叉教学在《有机化学》讲授过程中,除了要把有机化学的概念、原理和反应机理阐述明白外,还要在每一章节的讲授过程中介绍一下化学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性,用实例来证明化学是医学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例如:旋光异构这一章,对于有机化学背景相对比较薄弱的医学专业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吃力,关键是有些学生认为这一章并不是特别重要,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发生,可以通过一个镇静药—沙利度胺,这一实例来证明这一章的重要性。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其成分是两个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可缓解孕妇的妊娠反应。但是欧洲很多服用此药的孕妇产下了海豚状畸形儿,成为震惊国际医学界的悲剧。科学家后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的两个对映异构体中只有R型对映体具有缓解妊娠反应,然而S型对映体是一种导致婴儿畸形作用。同这一实例的介绍,学生会认识到旋光异构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1.3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单纯的课堂教学还不足以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医学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过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这一点可以定期安排医学院学生到我们化工学院实验室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真实化学实验情况,对有机化学从感官上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从而有可能对有机化学产生一定兴趣。对于对化学实验确实感兴趣的,可以对这样学生量身定造一些与医药相关的实验,让其体验一下一个药物从不起眼的原料制成价格昂贵药物的真实过程。通过上述实验操作的训练,如果一部分学生会逐步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并且自身对有机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可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制定导师一对一指导制度。即一个或几个学生配备一个导师,从实验题目的拟定到实验具体执行,进行亲自指导。确实在化学领域显示出卓越才能的学生,可以推荐考取有机化学专业的研究生,这样具有医学背景,对化学兴趣浓厚的学生,更可能在医学和化学交叉学科产生意想不到的科研成果。
2结论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3
关键词:无机化学;理论教学;教学探究
无机及化学是化学工程、生物工程、医药、食品工程等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后所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对后续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一.对理论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完善
(一)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优化
在对高校学生进行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园中生活时,需要将一部分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校园活动中,这导致其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事项而言显得极其有限,于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时间几乎成为了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学习的唯一时间,这也使高校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得以有效的凸显。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对教师所教授内容进行透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相关课程的课任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力度,使教师能够实时了解到学生对于相关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在课堂教学时能够对学生普遍掌握不到位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可以使教师所规划的一课时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量相匹配,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都得以有效的提升。其次,使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从而使教学资源共享化,使整体教学水平得以有效的改善。最后,需要相关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使,针对不同批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设计出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课堂中合理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从而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得以有效的加深,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得以有效的培养与激发。
(二)对知识讲解方法进行适度丰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其自身对于知识表述,将相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表述形式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如果无机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生动形象、激情四射,那么其激昂的情绪会对学生带来很大的正面影响,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得以有效的激发,使课堂气氛呈现出活跃的状态,进而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的提高,是教学效果得以显著的改善。这种教学方法在面对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时,显得更加奏效,由于其由中学时期的学习转换到大学时期的学习时,所学习课程的专业程度与难度都有大幅度提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日后大学生活中对于自身学习态度的树立。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的热情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并在恰当的时候合理的组织学生针对相关教学内容与疑问进行探讨,而后使学生之间互相答疑解惑,在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交往的同时,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对相关教学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与熟练的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对学生知识体系M行合理建立
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之繁多与复杂,致使学生在对其进行学习的道路上时有坎坷,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过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时,极其容易产生焦躁的情绪,使其最初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激情与热情逐渐消失殆尽[1]。因此,相关教师在对无机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之前,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无机化学并不是使所有化学相关问题得以开解的万能钥匙,要让学生了解到对无机化学进行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要为其日后的专业课程奠定思维基础与一定的化学基础,因此在面对较为深奥的无机化学相关问题时,自然不必深究不放,从而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信心得以有效的维持与保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将无机化学与学生所需要学习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梳理,使学生所学课程的系统性得以有效的建立,于是,在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之初,教师应当适当的利用课堂时间将无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构架与其重要性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使学生对无机化学教学的当前教学任务进行基本的认知与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对于无机化学的学习目标进行较为准确的定位。
教师可以将学生当前阶段无法透彻理解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点进行细致的归纳与系统的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暂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而后在后续教学时再对其进行详尽的讲解。此外,在对学生的无机化学知识体系进行构建时,也要对学生高中时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连结,从而使学生对于现如今无机化学的理解建立在高中所学的基本化学知识之上,将无机化学知识内容视为高中时期化学知识的扩展与延伸,从而使其对于无机化学的难度更容易接受与习惯。
三.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首先,若想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得以有效的保障,就必须对其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从而使其学习时间不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时间。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他们刚从中学进入到大学生活,中学阶段他们是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学习,这使得他们普遍习惯于被动学习,而在大学生活中,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很容易缺乏学习主动性。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内容多,教学时数少,课堂容量较大,需要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因此可以再在每次课结束前给学生留下几个关于下节课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新课进行预习,这比学生盲目看书的预习效果要好的多。使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培养的前提是,使其对知识的归纳与整合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与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使其科学的思维方式得以有效的培养,例如在对化学分子结构进行讲解时,要使学生对于化学键的了解更加透彻,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子结构相关内容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能够熟练的运用自己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而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合理妥当的方式将其解决。
其次,教师应当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所教授课程的相关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适当合理的引导,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其内容繁杂丰富的特点,将其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串联,使知识点之间始终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并且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多次的详尽讲解,以确保学生对其的理解足够透彻,使学生对于无机化学的相关知识不是死学硬背,而是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而后能在面对不同问题时自行进行分析与处理[2]。此外,教师在对较为抽象的无机化学理论进行讲解时,要尽量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使其得以有效的具象,使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立体而生动,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使原本复杂的理论知识得以有效的简化,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决与处理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学生通过无机化学课程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得以有效保障。
结束语:无机化学作为所有化工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是使学生得以开启专业知识大门的钥匙,是学生进行后续专业学习的重要前提,通过对无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学生得以为自身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为自身的后续专业学习培养科学清晰的逻辑思维,进而使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对于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得以有效的提升,使现今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得以有效的满足。
参考文献: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4
大脑越用越灵光,没事就要多动脑
大脑是人体非常复杂的一个器官,里面有成千上万条纵横交错的脑沟,这些脑沟看上去错综复杂,但很有规律,每一种排布都是经过精心设计。但如今科学家还没有完全弄清大脑这样构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因此大脑对于我们来说依然非常神秘。
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知道大脑是由无数个神经细胞组成的,这些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构造也非常复杂,每一个神经元两端都有上千根像树枝一样的突触,神经元就是通过这些树枝状的突触相互连接,在大脑中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交通网。
根据最新的研究显示,在我们的大脑中,大约有860亿个这样的带树状突触的神经元。有科学家认为,它们能存储860亿条以上的信息,这些信息量相当于400多套大百科全书。这些神经元从我们出生就已经存在了,它们不会增加,也不像身体其他组织那样有再生功能,死一个就少一个。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开玩笑说,“今天我撞了一下头,不知道死了几万脑细胞”,或者说“今天想了很多问题,不知死了多少脑细胞”,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脑细胞不会因为你撞了一下头就死亡,除非是大脑内部真的受伤了,但那样的话你肯定就没法开类似的玩笑了,而是躺在医院。
脑细胞不会再生,但是到一定年龄会开始减少,从20岁左右就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这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减少的都是那些闲置的、不经常用的脑细胞。所以专家建议,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光,老年人更要多动脑,这样才能防止大脑提前老化,预防老年痴呆。
大脑只开发了10%其实是谣言
每当大脑进行思考的时候,神经元里就会释放出各种化学分子,这些化学分子就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并且产生一定的电流。
大脑在发送不同的命令时,释放的化学物质都不同,传递的路径也不同。比如思考吃什么饭的时候,负责传递信号的神经元可能形成一条U型线路,而思考一道算术题时,负责传递信号的神经元可能形成一条S型线路。
并且,在不同时间传递同一个命令,大脑选择的路径也可能不同,因为神经元上的突触位置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一个地方的突触发生变化,那整个传递路径也就可能发生变化。
如今,科学家就希望能找到大脑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规律,也就是大脑执行不同命令时使用的是哪条“神经回路”。但这个工程非常庞大而精细,目前我们只能得到一些宏观的数据。
我们现在大概是怎样寻找规律的呢?
因为大脑里的神经元在思考时会释放电流,我们只要寻找到这些电流经过的地方,就能大致知道大脑在思考某个问题时,是哪些地方在工作。这个问题科学家早就能解决了,比如核磁共振技术就能实现。
通过无数次试验,科学家们还是找到了一些规律。
比如当我们说话时,大脑中的颞叶区域会比较活跃,当我们情绪比较激动时,大脑的边缘皮层就比较活跃,当我们记忆时,海马区域会比较活跃……但是,大脑在执行某项命令时,其活动的范围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很多地方都在活动,只是某个地方的活动会比较突出而已。因此,要找到大脑的思维规律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这也给大家破解了一个流传已久的谣言。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说法,说是我们的大脑只开发了10%,剩下90%还没派上用场,而那些天才则多开发了一些,所以才显得特别聪明。现在看来,这一说法显然不成立,因为如果只开发了10%,为什么当我们在思考某些问题或执行某些命令时,整个大脑都是处于活跃状态的呢?
想当记忆高手,你得反复打通某条神经通道
可能也有人要问,既然我们的大脑每个地方都有用,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还有像《最强大脑》里的那些选手,他们的大脑为什么那么聪明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大脑还是有差异的,这既和基因遗传有关,也与后天的学习有关。
科学家们早就发现,每个人的大脑根据遗传和发育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最强大脑》中那些记忆和计算高手,一部分是他们先天遗传的基因可能比较好,而很大一部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而练出来的。
记忆的产生有识记、保持、回忆/读取、遗忘这几个过程,如果要把一件事记忆深刻,必须要有不断回忆和读取的过程,否则就容易全部遗忘或者部分遗忘。记忆过程中,我们的神经元会不断释放信号和传递,形成一条通路,如果反复记忆,这条通路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从而提高了刺激性和应激性,当下次我们再需要读取时,通路立刻就会打通,从而读取到我们想要的信息。
人为什么会遗忘?有两个原因:一种叫消退,就是你记了某些知识,但不经常去回忆,那么它在脑子里的印象就会逐渐减弱,最终消退。这是因为原本的神经刺激通道没有了,记忆也就消失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说大脑必须要多用。
但是,大脑也不能过度使用,比如强行去记忆,这样也会适得其反。造成遗忘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干扰,就是脑子里记的东西太多了,大脑神经刺激的通道太多,有时经常相互重叠、相互混淆,那就很容易导致大脑“死机”,反而什么都想不起来了。
过目不忘其实对大脑是有伤害的
大脑的记忆能力除了天生,后天也能培养。比如人一般对故事都比较感兴趣,那在记忆时,我们可以把需要记忆的东西编成一个容易记忆的故事,那记忆的速度和印象就会加快和加深。总之通过一系列方法,也是能让人记得更快更牢的。
电视上那些记忆天才在事后采访时也曾经透露,自己在平时也是接受过一些专业记忆训练的,就是说记忆是有方法的。而且这些训练过程其实非常辛苦,要每天坚持不断地训练,反复加深巩固。所以我们不要只看到别人光彩的一面,也要知道光彩背后的不易。如果你也去参加这些训练,说不定也会变成记忆大师,但前提还是你肯下苦功。
记忆也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我们常常羡慕的记忆大师往往都是短期记忆高手,比如那种过目不忘的人,但短期记忆如果记得太多也不好。因为就像前面说的,如果短时间要记忆的东西太多,神经元传递有可能会发生紊乱,对大脑是有伤害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的母亲就因为要短期记忆《九阴真经》,导致用脑过度引发难产死亡。所以凡事都要循序渐进,有时,太过“聪明”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而且我们记忆主要还是为了长期记忆,如果要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那最好的办法还是多复习、多回忆,没有其他捷径。
能让人“聪明”的药,你敢吃吗
在对记忆的研究中,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它是大脑记忆的关键角色,它如同大脑中的雕刻家,通过改变大脑中突触的形状和神经元的间隔距离来形成各种各样的记忆,它的名字叫CREB蛋白。这种蛋白的减少,就意味着记忆力的下降。研究者希望通过增加CREB的含量来增加记忆,于是一些“聪明药”也诞生了。
2012年,新闻曾报道过美国出现了一种叫“不夜神”的“聪明药”, 人吃了这种药后40小时内都不会感到困倦,并且大脑变得异常清醒,似乎感觉智力也大大提高了。于是很多商界人士都在偷偷服用,从而为自己事业“添砖加瓦”。
但很多科学家反对使用这种“聪明药”,因为长期服用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潜在致命的皮疹、失眠、体力透支等等,甚至还有更可怕的危险。但很多人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在服用。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038-03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污染物的监测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监测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必开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涉及的知识面宽,操作要求严格,实验现象复杂多变,实验数据处理量大,对数据精密度、准确度要求高,同时影响实验成败的因素多:如环境条件的变化、仪器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试剂的纯度和处理方法、操作者的基本技能和对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等,所以它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及严谨的研究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根据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特点、学校的发展与定位、当前学院实验教学现状以及社会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特点,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改革与创新尝试,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复合环境专业人才。
一、环境监测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实验课程课时设置过短。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环境监测实验安排在大二第二学期,共计16个课时,每周4个课时,教学4周。这就显得实验课时过短,实验过程太过目的性和形式性,缺少了应有的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环境监测过程中无论是现场实地采样,还是样品预处理以及分析测试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判断,都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由于连续实验时间设置偏短,所以实验中所需的各种样品等本应由学生先实地采样,结果往往是由教师预先将实验所需样品采集到课堂,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全面掌握实验监测技术,仅培养了学生在检测样品方面的能力。
2.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单一。目前所开设的实验在教学内容上还停留在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阶段,很多实验主要在室内完成,缺乏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无法锻炼学生独立开展实际监测工作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现有的教学方法依旧采用保姆式教学,教学的手段也显得较为单一。实验课仅仅是验证理论学习的一个环节,先是由老师讲述整个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而后学生只是“照方抓药”地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实验过程和实验报告。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体现出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实验过程中缺少思考,缺少体温,缺少讨论,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没有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实验仪器设备条件有限。由于经费等因素的影响,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大大限制了实验教学内容。有些仪器种类缺乏,陈旧落后,有些则是仪器的台数不够,特别是随着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这种矛盾更加突出,造成了一些实验多人一组,有些实验由于缺乏仪器,只能安排参观或演示性实验,这样使得实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和锻炼。
4.实验评价体系单一。目前,实验课程基本都是依据学生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以及参加实验考勤来进行实验成绩评定,这种考核评价方法只能反映出学生实验做得怎么样,不能评价学生对一项具体的监测任务的完成度。而且也会造成学生的重视度不够,起不到检验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的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针对环境监测实验课的特点,我们对环境监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全方位实验技能。
二、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
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在我校的环境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环境监测实验已经从“环境监测”课程教学内容中剥离出来,成为了一门单独考核的课程。在本学期进行教学改革后,课时总数和课时分配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课时总数由原有的16学时增加为64学时。同时,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相互结合,要求学生结合生产实际根据监测任务分组独立地设计、制定监测方案并执行,最后再对实验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灵活掌握各个实验的方法,也巩固了以前所学到的基本实验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设计创新能力,把所学的基本操作技术系统地贯穿起来用于实际工作中。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原有的实验项目基本上是验证性实验,虽然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但对学生的主动性、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匮乏。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改革方案:①完善基础实验,实验内容安排环境监测常规监测项目的测定,选择有代表性的项目,包括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测定、地面水中SS和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水中氨氮的分析等等,所选的方法全部采用目前环境监测中常规监测项目的国家标准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②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针对以前教学中出现的学生积极性不高、照本宣科完成实验的问题,我们引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结合生产实际,把环境监测教学实验和区域环境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价结合起来,不在局限于仅测试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而是要学习环境监测方案的制定、监测项目的选择、采样点的布置、采样方法的选择和分析测试、监测数据处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有关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例如校园空气质量监测、校园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等,在实验中,从实验方案设计到每一步的实施,到最后一步的评价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查阅文献和资料,通过与同学讨论确定实验方案,然后由教师指导修订,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最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任务。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发挥了团结协作精神。③推广计算机在环境监测实验中的应用,环境监测有大量的数据要分析处理,应用计算机可以根据监测数据建立模型,预测环境变化,正确评价环境质量。利用视频文件、CAI课件、3D动画等电子辅助教材,演示实验过程,使实验操作规范化,并将不正确操作可能导致的实验后果用动画演示。对尚不具备条件开展的实验,可利用计算机进行仿真实验模拟,以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教师和学生多利用国际流行的数据处理软件Origin、SPSS、化学分子结构绘图团结Chemsketch等软件进行实验教学,极大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3.改进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做,而是强调学生必须在课前掌握监测项目的操作步骤,老师只在课堂上强调关键及要注意的部分,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开设监测实习周的教学环节模拟实际,提出具体的环境监测任务,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有针对的实验测定,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所有实习任务,老师仅仅从旁协助和指导。进行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室在场地、时间和设备等方面全方位开放,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做实验,巩固及应用所学,以利于学生可以有机会接触并使用更多的现代分析仪器。
4.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以往的环境监测实验考核方法不完善,一般根据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实验报告的抄袭较多。实验成绩很难体现公平,这也造成了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很难得到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根据实验教学要求,与理论课教学一样,实行实验单独考核,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着重检查平时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结果;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以及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即基本实验考核;重点检查学生实验方案的确定及材料、仪器等的合理选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平时成绩与实验报告相结合。
实践表明,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监测工作完成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还需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磊,周遗品.环境监测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2,10(39):205-206.
[3]龚正君,陈钰,王东梅.环境监测实验课程建设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91-94.
化学分子与工程专业范文6
谈及人性化首先从保障办公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出发。下面从两个提问开始探讨。
1.提问一:如果您的办公场所突发紧急状况您能及时反应并顺利逃生吗?
这个问题所要揭示的是我们目前办公场所的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永远放在第一位,它的意义不言而喻,没有了它为前提的设计是空洞的不现实的,更谈不上人性化。对每个生命的尊重是设计师追求人性化设计的最基本目的。那么如何才能设计一个安全的办公空间呢?也许大家第一反应便是按照国家规范设计,国家目前出台了诸多规范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等,规范是对于某一工程作业或者行为进行定性的信息规定,如同法律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是一种最基础的定义。
而谈到了人性化,所以只一味追求符合规范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例如每个办公空间都会设计烟感和喷淋,火灾发生时,由于温度升高感应元件产生联动反应,喷头的玻璃管爆裂,水自喷头中射出,起到控制火灾的作用,另外,火灾时,火灾产生的烟雾使烟雾感应器报警,通知消防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及时作出反应。但是在实际发生火灾时,又有多少火情是通过烟感喷淋的作用得到有效控制的呢?据统计结果显示,85%的伤亡是由于烟气的影响,其中大多数是先受烟毒晕倒后而烧死。目前的办公大楼都安装了报警设备并且通过了消防验收,但是由于保修、技术培训跟不上,控制器工艺差,布线乱,金属件易锈腐,备用电池不过关,焊接工艺差等原因,发生火情时常常不能正常工作。所以设计时不能只是单纯的依赖它们来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而要带着全面的安全意识本着人性化的角度去综合设计。
1.1 疏散通道
学校、商店、办公楼等民用建筑,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 人净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楼层是相互联系的,详见2006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但经消防实际案例研究表明,在实际疏散中由于疏散通道堆放了杂物或者垃圾桶,疏散者由于恐慌不一定会沿着墙壁走,所以疏散通道不能得到完全的利用,疏散出口的有效宽度要比实际窄0.3-0.4M,所以我在设计时对办公空间人员相对密集的空间,如开放的办公室或者会议室等场所,要有意识加宽逃生路径,并且让其更加便捷。
1.2 疏散指示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沿疏散走道设置的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米以下的墙面上,且灯光疏散指示标志间距不应大于20M。但是在办公室的使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摆放的物品会越来越多,部分物品会遮挡疏散指示的标记,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可考虑在地面上或者天花上增加疏散指示。根据对火灾发生时的场景分析,在火灾发生时首先会断电,还会产生烟雾和高温,烟雾会模糊人的正常视线,烟雾加上高温会让人意识不清晰,产生混乱,再加上恐惧,很可能不能看见疏散指示。在人员密集以及地形复杂的空间可以采用“消防应急逃生语音提示”的电子产品,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1.3 装饰材料
在装修中由于各种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如聚苯乙烯保温板、合成材料的家具、环氧树脂自流平等等,在燃烧时比单一的木材会复杂很多,并且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氰化氢、乙醛、氯气等等。对于人员密度较高的办公空间在选择装饰材料时根据不同部位尽量选择燃烧性能为A级(不然性)B1级(难燃性)建材,并适当增加便携灭火装置,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
2.提问二:您是否感觉长时间待在办公室会让人头晕发闷呢?
如果将办公空间比作载体,人是个体,那么载体的状态决定了个体的生存状态,个体的行为动作同时也会影响载体的状态。
2.1 那么在办公空间中具体有哪些危险因素威胁人们的健康呢?
2.1.1 首先在办公空间装饰材料和家具中存在的污染物氡(Rn-222)、甲醛、氨、苯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现在人们对甲醛都有一定的认识,很关注材料中甲醛的含量,但是除了甲醛还有几种污染物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皮炎、色斑、坏死。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粘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等。甲醛主要存在于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中,建筑工程室内用水性涂料和水性胶粘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防腐剂等水性处理剂中也会有游离甲醛的含量,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甲醛的限量为0.1mg/m³。
氡是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它衰变产生放射性粒子α,由于辐射能量高,它们能吸附在微粒上,在人们呼吸时进入体内,沉积在肺部,其内照射对人体损伤较大,被确认为导致肺癌发病率增加的潜在污染物,室内空气中氡的主要来源,地基的土壤和岩石中含有天然放射性核素,某些花岗岩、瓷砖等,我国空气质量标准对氡的限量为400Bq/m³。
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所用的树脂、涂料、粘合剂等溶剂。苯毒性大,是一种致癌物质,甲苯、二甲苯毒低于苯。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苯的限量为0.11mg/m³。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表示。 tvoc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自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出现变态反应等。室内的tvoc主要是由建筑材料、室内装饰材料如人造板、泡沫隔热材料、塑料板材;油漆、涂料、粘合剂、壁纸、地毯。目前国家对TVOC的含量限定为类民用建筑工程:0.5 mg/m3、类民用建筑工程:0.6mg/m3。
2.1.2 在办公使用过程产生的比如:臭氧、可吸入颗粒物、电磁辐射、噪音等污染物。
臭氧化学分子式为O3,三原子形式的氧。常温、常压下无色,有特臭的气味,具有强氧化作用,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在办公室,几乎所有的设备都会产生臭氧,特别是复印机和打印机,而它们使用频繁会再加上通风不好,会加大空气中臭氧含量。
可吸入颗粒物,大气中直径小于10μm 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作用。在办公空间中如打印机、复印机的使用中,墨盒硒鼓会散发出来的粉尘,纸张在使用中产生的大量纸屑、尘螨,以及空调使用中带入的污染物都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电场和磁场的交互变化产生的电磁波,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露的现象,叫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无处不在,我们生存的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在办公空间中,大型强弱电交换机设备、电脑、打印设备、通讯设备等等都会产生电磁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会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噪音是在一定环境中不应有而有的声音,泛指嘈杂、刺耳的声音。办公室噪音主要产生于室外汽车、人流产生的嘈杂声,室内人员交谈、机器设备运转所产生的声音,噪音会让处于正常思考中的人心绪混乱,思想注意力无法集中,从而导致思考行为能力降低,工作效率低下等状况。
2.1.3 室外的灰尘、汽车尾气等通过门窗缝隙进入室内。例如颗粒物、SO2、NO2、多环芳烃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加之全球气候环境条件日趋恶化,工业化发展带来的城市垃圾越来越多,这些气体在通风条件差的情况下与室内污染物混合,使得空气质量更加恶劣。
2.1.4 人体自身的排泄物如粪便、尿、呼气和汗液等会产生氨,氨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人吸入过量氨气会表现为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对氨的的限量为0.20mg/m³。
综上所述,各种各样的污染源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的生存条件生活环境越加恶劣,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全球大气候的变化,但是相信可以通过我们的人性化设计最大程度的缓解现状。
2.2 一提到空气质量的改善问题,很多人第一时间便会将其与空调通风系统设计联系,认为加大空调置换新风的能力,提高空调功率,以及采用多功能空调可以改变空气质量,这些举措加大了人力.物理.财力的支出,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无法从根本改变现状。空调系统的大面积运用会加强建筑的密闭性,减少了工作区域空气的流通。据相关调查显示,空调系统产生的恒温的状态,人体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会产生“空调适应不全症”。因为空调系统维持的相对“低温”环境使皮肤汗腺收缩,腺口闭塞,导致血流不畅,发生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同时,由于缺乏刺激,人体的适应能力下降。空调的大量使用加剧了城市的温室效应,城市环境加剧恶化,这与我们倡导的环保节能绿色建筑主旋律是相违背的。下面浅谈几种解决方案:
2.2.1 从整体布局出发,减少各种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在设计中把有可能产生污染物的空间,如打印室、吸烟室可设置到靠北侧或者西侧有窗区域,并且用隔断分割开来,远离空调回风口的位置,如无条件靠窗,可设计一独立封闭房间,单独设置空气净化设备,或者设计直排风机。对于可能产生噪音、辐射的空间,如实验室、交换机房在符合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若是独栋办公楼可将其设计在中间楼层,远离人员密集的场所,既可以减少污染辐射还可以节约后期的装修布线成本。现在很多企业在茶水间都放置了如电热水箱、咖啡机等动力电设备,有的还放置了自动售卖机,这些电器方便了员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噪音和辐射,所以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它们的位置,太近会干扰员工的正常工作,太远会让使用者很不方便。
2.2.2 空气的污染和尘埃会很容易吸附到室内的各个角落,所以我们在选择装饰材料时,不仅仅是考虑到美观,还要考虑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材料的作用。如办公会议室的地面会用地毯,墙面会选择软包或者木制吸音板来装饰,目的是提高装修档次的同时达到吸音的效果,但是对于开放工作间就不适合用这些材料,而要考虑一些耐用、易清洁、防潮的材料,如地面可用地砖、石材、复合木地板、石塑地板等等,墙面可直接用白色乳胶漆,特殊位置可用艺术玻璃、防火板、铝塑板等易清洁的材料作为装饰,所以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因地制宜。
2.2.3 在设计中对于人员密集或者无窗户的空间,在装修的时可考虑局部吊顶,这样既提升了空间的高度,也增加空间的空气总容量,还节约了装修成本。还可以考虑预留空气净化设备的位置和电源,并将其设计到我们的装饰造型中。把对于装修污染物有净化作用的植物,如吊兰、虎尾兰、芦荟、一叶兰、龟背竹等等作为灵活的软隔断融合到室内空间设计中。
综上所述,我们仅仅从室内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上述问题,但是对于其根本的防护需要各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努力。随着办公室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对于办公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已经不仅仅只是纸上谈兵,对于这个课题的研究也一直在继续,这是作为每个设计师的职责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