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 专业英语 高职 生物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适应,甚至厌学。本文就高职教育中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专业英语课程特点。

对于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大应用范围,专业英语并没有全部涉及,而是重点关注“阅读”这一领域,这是符合职业要求的。目前生物技术企业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国内大中型企业,国内小型企业,外资企业。毋庸置疑,外企对英语的要求较高,但是作为高职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以执行任务为主要工作责任,能阅读理解好英语指令即可;内大中型企业的执行层基本对英语要求不高,部分研发助理岗位需要跟踪国外科技发展,阅读英文文献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国内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多是“海归”人才创业成立,服务领域多为技术外包,书面英语应用较多。因此,必须开设专业英语课,重点培养阅读能力,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

(二)学生特点分析。

高职学生的入学门槛较低,意味着基础差,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可能有欠缺。而且愿意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对于理论学习不感兴趣。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专业英语中新的词汇太多,学习难度大。

(三)师资特点分析。

专业英语课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英语功底,基础英语课老师不熟悉专业内容,难以胜任;引进了高学历专业老师后,硕士起点的专业教师素质较好,能够结合专业分析英语,但有时教学方法单一,或者是由于课程目标造成了只关注阅读,使得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教材分析。

在现行的教学中,开设生物类专业英语的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本科院校的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在内容上偏向科研,以理论的发展或是科研论文为主,不仅英语表达难度大,实际内容即使翻译成中文也超出了高职学生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适合高职学生。

二、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专业英语教学建议

(一)补充行业英语衔接课程。

在一个学校内,基础英语由一个部门负责,使用材,行业词汇如何融入难以统一,因此,学时数不小的基础英语并没有专门为专业英语的教学特别设计。同时,基础英语都在大一开设,而专业英语多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开设,有一个英语学习的间断,因此,有必要在大二上学期开设行业英语课,通过学习浅显简单的行业英语(如科普文章、技术简介等),做到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的衔接,同时可以扩展学生的专业词汇量。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专业基础帮助理解行业英语的学习,提升自信;引入的行业知识对于学生的就业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也能理解英语作为工具的作用。

(二)重点做好教材建设。

由于国际化和网络的普及,可供专业英语学习的素材非常多,例如优秀科研杂志、国外优秀教材以及国外大学公开课视频等。但是素材如何整合为教材,为课程目标服务,为学生服务,是一大难点。生物技术具有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技术等应用领域各不相同,各学校面对的就业企业行业也不尽相同,因此指望一本统编教材不切合实际,必须根据各个学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向,精选素材。内容编排可以根据岗位工作内容和要求模块化。基础模块以专业设备、仪器的操作说明、实验操作指南、药品说明书等内容为主,句式简单清晰,主要为积累词汇量,帮助学生熟悉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工具。拓展模块可以针对专业特色,选择国外药典的部分内容作为学习内容。生物技术类专业应用最广泛的还是生物制药领域。药典作为法定的工具书,不仅有具体产品分析方法,也有通则论述,这些都是对药物开发领域的权威指南,有必要熟悉药典的论述风格和文法。这三个部分由通用到专业,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掌握。

(三)加强师资队伍培养。

目前学校担任专业英语课程多是专业教师,主要原因是基础英语教师不了解专业领域,难以从词义、专业上去深刻理解专业英语材料,不能胜任专业英语的教学。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新引进的教师基本上都具备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英语基础较好,有能力进行专业英语教学。但是一定要注意到专业英语的课程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性。教师要参与专业调研,把握培养方向,同时关注生物科技进展,、新出现的跨学科和边缘学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另外,教师的口语水平亟待提高。尽管教师的专业素质达到了,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的英语学习对口语的培养与学生面临着一样的困难――口头交际能力较弱。由于教师能力的缺乏容易造成学生对该课程的厌倦,因此教师的通用能力提升也要不断加强。

(四)优化教学过程。

建议实施分层教学,对英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扩大专业词汇量,重点训练阅读与翻译。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也要针对职业中运用英语的范畴,全面提高他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学生的双语素质,为提高就业质量奠定基础。

生物技术类专业英语大量的词汇都是由构词法通过一定的规律转化、合成、派生而来。在讲解词汇时,主要从构词法人手,让学生熟悉构词规律,学生就会触类旁通。专业英语中基础模块的句式不难,多为操作性指南,可以结合实际工具,一体化教学,一边通过看说明书学习英语,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2

因此,高校应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及人才需求特点,以专业为核心,衔接专业与就业产业需求,以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为桥梁,打造“小众化”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就业能力,实现就业课程体系全程化、动态化,建立健全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以增强就业指导实效性,缓解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

一、南京晓庄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生物科学专业已成为十大难就业的专业之一 ,这主要与生物科学相关产业链不成熟有关,也与高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培养体系设置不合理有关。本文以南京晓庄学院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通过对《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0―2014年)》数据进行分析,探索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小众化”就业指导体系。

1.毕业生就业率、满意度与专业相关性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率保持在92%~95%,就业单位与专业匹配度为62%~65%。笔者通过调查该专业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发现,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半年内的离职人数在34%~48%,与初次就业质量不高有关;从专业就业现状满意度来看,生物科学专业保持在58%~65%;通过对专业职业期待吻合度进行调查发现,生物科学专业仅为36%~43%。由此可见,就业指导教育需要在职业前瞻教育及入学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引导学生理性对待未来职场。

2.毕业生就业方向、行业选择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平均比例已经超过50%,而且还在逐年攀升;毕业生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基本比例保持在62%左右。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是药品和医药制造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除外)。

3.专业竞争力、薪酬体现、地域特点

从本校不同专业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竞争力排名来看,生物科学专业排名靠后。如2013年该专业在17个专业中排第14位。通过对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专业收入调查进行分析,收入较高的为地理科学专业(4621元),收入较低的是生物科学专业(2982元)。从就业地域来看,平均85%以上的人在江苏省就业,毕业生半年后的月平均收入在3572元,高于其他地区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工资水平,这主要与江苏省生物科学相关产业链成熟度有关。

4.知识满意度

2013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78%,与2013届本省非“211”本科院校(77%)基本持平。笔者对生物科学专业最重要的核心知识及满意度调查发现:营销与沟通、消费者服务与个人服务、化学被认为是其职业方面的核心知识,而这三项知识的满意度分别为60%、56%、78%。通过分析影响就业的显著性因素可得出,就业指导服务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结果和质量。

二、生物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及专业企业岗位能力分析

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分析,只能作为就业水平和能力的“体检报告”,帮助高校管理者发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终将落到专业教改措施上。应以专业为单位加以分析研究,实现以结果为依据的人才培养评价与改进目标。

1.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南京晓庄学院经过16年的专业发展和建设,已取得相应成效。如结合生物科学应用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专业教学特点和行业背景知识,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校校、校地、校企等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凸显地方性、实践性、应用性。

2.生物科学专业企业岗位设置、工作任务、技能分析

生物科学专业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药制造业,因此本文侧重研究医药领域行业现状,且实地考察了多家医药企业,深入调查分析企业岗位任职要求,整合企业管理组织架构及生产工艺中所需的相关技能,为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小众化”就业指导体系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医药企业组织架构分析:医药企业基本按照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构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根据职能划分,包括研发部、生产部、质管部、人事部、财务部、销售部、注册审批部、临床医学部、采购部、行政后勤部。不同的职能部门对所招聘人才的要求不一样,毕业生只有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提高就业竞争力。

专业岗位设置、工作任务、技能要求:生物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N售部、生产部、质管部,少部分学生进入研发部或注册审批部。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及相关技能总结如下。

(1)药品销售岗位:负责产品的推介及销售工作;负责提供销售服务和对用户投诉的处理;负责药品需求信息搜集、客户信息反馈等。主要技能要求:营销与沟通、服务与意识、职业通用知识(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等)。

(2)药品生产岗位:药物常见剂型(如片剂、胶囊剂、凝胶剂等)的生产;负责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负责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等。主要技能要求:职业通用知识、职业专项知识(药物制剂制造技术、制药工程原理、药物分析等)、职业综合能力。

(3)药品质管岗位:按GMP体系要求,组织对生产全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全面监管。主要技能要求:职业通用知识、职业专项知识(含药物分析与检测、仪器分析等)、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综合能力等。

(4)药品研发岗位:药品分析、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包括设计控制的管理、生产工艺的改进、产品注册标准的编制、备案及修订工作等)。主要技能要求:职业专项能力、职业通用能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等。

三、构建以专业为核心的“小众化”就业指导体系的基本策略

1.教育理念更新:树立就业指导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应“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着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要把重点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加快建立和完善高校专业设置、招生、培养与就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机制,更新教育理念,优化学科、专业、课程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实训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弥补当前就业指导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严重缺陷,树立就业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以专业为基础,贴合学生实际,促使学生主动认知自己的专业内涵,提高学生对专业领域的横向与纵向认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与发展诉求,完善专业职业技能,积极主动地规划和选择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2.课程内容改革:就业指导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双向改革

建立以专业为核心的“小众化”就业指导体系的目的是搭建由“就业”到“专业”、由“导向”到“课程设置”的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之间的桥梁。

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一套以专业为核心的“小众化”指导体系,并把全程职业指导加入分解,分配到大学各阶段。例如:大一开展专业认知、专业内涵教育,介绍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引导学生认清专业,了解专业学习的基本要求,了解本专业未来面对行业的特点、岗位设置、技能要求,引导学生主动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大二开展职业知识与职业伦理教育,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提高个人竞争力做好全面准备。大三侧重自我评估与就业能力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根据自我特点,认清自己的喜好、性格、特点等,增强就业的选择性及满意度。通过专业课学习强化专业思想及能力素质,认清自己与就业需求的差距,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大四侧重职前培训,主要对专业方向涉及的就业政策、途径、信息的搜集与整理以及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方法、心理等方面的指导等。

专业教学内容改革重点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同时为就业服务。课程以满足及对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的操作性、实用性的能力培养进行设置,增加实验、实训课程,如“生物制品制造技术”“药物制剂技术”“GMP质量体系”等课程,同时安排学生到合适的企业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实践活动。

3.教育者队伍优化: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养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就业教育指导涉及知识领域广,是一项融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工作,需配备由专业教师、辅导员、技能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循序渐进地开展全程就业指导工作。

(1)“小众化”的就业教育,必须由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内涵教育,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帮助学生主动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发展前景,为未来制订职业规划打好基础。

(2)“小众化”的就业教育,必须由专业辅导员、班主任全程分阶段推进就业指导教学工作,为学生提高个人认知、社会认知、就业形势J知、就业服务水平等提供帮助,提高就业率。

(3)“小众化”的就业教育,必须聘请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技能的教师,如企业HR、职业规划师等,来强化职业指导工作,从社会和市场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熟悉专业,以满足新时期市场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邓洁屹.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2).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 生物化工专业;教学标准

【中图分类号】 Q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19-1

一、教学标准的研究过程

以问卷,走访,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采用调研法,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对典型的生物化工企业发放问卷或实地走访,并组织讨论,通过对生化企业岗位的调研,围绕生物化工技术的应用,确定了工作岗位群及所需素质能力的要求。调研内容包括:政府对该行业的发展规划;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从业人数、技术等级、年龄结构、学历分布结构、工资收入等);行业核心岗位调查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期望;生物化工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等。

调研步骤以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改革建议修正的流程实施。通过对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代表,以及学校教育管理者,教师和毕业生的信息采集归纳,采用分析法,归纳法等方法,确定专业岗位职业岗位群,通过对岗位群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出生物化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分析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炼出本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同时掌握全国中职生物化工专业培养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标准。

生物化工生产企业基层岗位设置主要有操作工、化验员、技术员、设备员、物料称量岗位、菌种培养岗位、培养基配制岗位、灭菌岗位、预处理岗位、发酵岗位、分离和纯化岗位、包装岗位、环保岗位等。生产的产品品种繁多,分布在制药、食品、化工、农业等多个行业。

我国生化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在数量、结构、质量等方面存在与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我国生化企业的职工素质和技术水平与经济社会生活中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期望毕业就职的学生能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表现出专业的水平,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服从管理,忠于公司。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自主学习新技术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职业教育应侧重于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应更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某类产品加工制作的工艺过程进行教学,侧重于对学生将已有的设计、决策、规划等成果进行创造性地实施转换成产品能力的培养。

专业教学标准中的课程结构由三部分组成,即,文化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综合能力课程。本专业教学标准为开办本专业的最低合格标准,全国的同类学校办学达到此标准者可以认定为达到合格教学要求。因此,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可以起到规范同类学校基本教学质量的作用,更可促进各校在合格基础上提高质量,发展特色,它鼓励学校教师发挥创造性而绝无约束学校发展的可能。

二、教学标准实施的成效

(一)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本教学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因此激励了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学校也通过派教师参加国内通过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培训,参加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活动,提升老师的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教师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合理,能够保证教学效果。

(二)建设起完善的校内实验实训设施,保证了实验实训效果。不仅具备充足的化学化工实验实训设备,如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化工工艺实训车间、化工仿真实训室等,而且,逐年按计划购置现代化生物制药实验设备,建设基本完备的生物培养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等,保证在校内的化学、化工、生物技术,生化制药技术的实验实训效果。

(三)教学标准实施过程中,提出了“四位一体”新型教学模式,切实把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落到实处。教学标准注重“做中学、做中教”,重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调实训和实习等教学环节,严格教学评价,突出职教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按照企业安全管理条例和岗位职业能力指导学生,学生的作业即是产品,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教室即是车间,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新标准与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更适应企业的需求。

新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解决了生物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无法进入企业实习的难题,并有效地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生产企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

(四)新编教材和课件建设。编写适合中职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材,有系统性的知识、趣味性、前沿性、实用性、生对性,并针对企业的岗位需求,编写一系列生物化工专业的校本教材。同时,理论和实践课都加入了多媒体教学,借鉴大学和高职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了适用于中职学生的生物化工专业课件。

该教学标准的推广使用,将使教师的教学更有依据,真正实现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杜绝了教学随意性。生物化工教学标准实施后,有效地激励了教师学习专业技能提升业务水平的激情,保证了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能与时俱进,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就是企业所需的人才。

三、存在的不足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4

生物制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发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Charles和Brennan[1]研究表明,改善生物制药供应链运行模式可以大规模降低其成本,并指出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处于一个分散、复杂的经营环境之中,大大影响了生物制药产业的经营绩效,使得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体系变得非常重要。Grabowski[2]和Lerwent[3]主要围绕医药流通领域对生物制药流通渠道的开发管理进行了研究,包括大型分销中心、二级配送节点的设计、选址,生物制药物流规划和运行等。Pamela和Pietro[4]集中研究了协同计划、预测、补货(CPFR)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并讨论了该方法在药品、汽车、机械三个行业的应用。Gatica等[5]对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生产计划和排程进行了研究,主要根据区域内品种需求分布状态来确定药品生产企业的物理位置布局。Shah等[6]利用各种数学建模方法对实际运行的生物制药供应链进行动态模拟。Denis[7]的研究表明:通过内部整合能降低15%的生物制药供应链成本,并且实现基本业绩4%的提升。Selcuk等[8]研究表明:构建一个完善的、各个节点企业共享的医药供应链信息平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很重要的。杨舒杰[9]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医药行业的可行性,对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进行了探讨。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只是对生物制药供应链作了初步的探讨,还没有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国外关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于生物制药供应链的改善能多大程度降低成本及其供应链上的信息共享问题。但目前国内外完整分析和构建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物流平台的文献几乎尚无。本文将从国内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

2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现状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是为了满足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药品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配送中心选址、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废弃药品回收处理等一系列需求为目的的内在系统。为了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必须在分析我国生物制药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消费者对生物医药的需求也大量增加,作为医药市场重要部分的生物制药物流市场也相当巨大。然而我国生物制药物流现状却呈现出如下特征:首先,生物制药物流作为专业化和特殊化的供应链环节,其对生物制药企业的软硬件要求极高。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造成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从而推高物流成本,降低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绩效。其次,我国生物制药现代物流起步较晚,主要是仓储、配送等传统职能。近年来,各地自筹资金兴建的物流中心也在快速增加,如成都有五大医药物流中心,重庆有三大医药物流中心。但是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我国医药物流发展水平却相当滞后,缺乏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据研究显示,我国医药流通领域的平均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达10%以上,而在美国该项指标仅为2.6%。第三,为了保证药品安全,国家对药品流通有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规定。生物制药公司的物流运作必须符合GSP的规定。然而,我国部分生物制药企业物流条件达不到GSP要求。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我国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存在两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生物制药企业不注重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不采用专业化的第三方生物制药物流模式,这将大大增加整个生物医药行业的流通成本。(2)药品在流通环节出现药品安全责任问题,消费者将会对其施加安全压力(表现为抵制购买),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生物制药供应链的绩效。因此,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提高生物制药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生物制药物流成本,确保药品在流通环节的安全性能,是我国生物制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运营模式生物制药物流和其他行业的物流相比,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生物制药物流品类划分、药品运输管理、药品配送、药品仓储及药品包装等方面具有较大特殊性[10]。针对生物制药物流的特殊性,要降低物流成本和确保药品安全性能,可主要从药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采用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模式和建立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药品安全责任防控协调体系入手,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运营模式。

3.1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药品物流的高效、准确安全地运作离不开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基Internet/Intra-net的集成信息系统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核心企业药品生产商拥有自己的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通过一个接口与Internet连接,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信息、同步作业和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才能设计出高效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是指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提供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物流信息、生物制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信息平台。具有整合生物制药供应链各环节物流信息、生物制药物流监管、生物制药物流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面向社会用户提供生物制药信息服务、生物制药管理服务、生物制药技术服务和药品交易服务的基本特征。设计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目的是改进生物制药组织间协调机制,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而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造成了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信息不能及时共享。为了使得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物流信息快速流通、彼此共享,达到保障药品物流安全和减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本文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架构。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具备数据交换、信息、在线交易、货物跟踪、决策支持、金融服务、综合服务、系统管理等功能。由图2可知,该生物制药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生物制药供应链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加入,使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传递将会更快捷、信息共享更高效、物流管理过程将更“智能”。(2)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加入使得物流企业的货源信息、车源信息将最大化地保持真实性和有效性。(3)政府参与使得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政务信息更具备公信力,确保了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所的信息具有权威性。(4)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集成生物制药物流企业管理系统,便于生物制药物流企业更好地系统管理和信息共享。(5)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更快的共享速度、科学的资源整合将使生物制药物流企业更具备效率。(6)“云计算”技术融入到该生物制药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中,具有虚拟化、超大规模、可靠等特征。

3.2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是一种专业化的物流体系,其模式是为生物制药流通领域中供需双方提供物流外包服务。这种物流外包模式有利于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降低成本、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从而增强生物制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大量的中小生物制药企业自身不具备承担药品物流的能力。同时在生物制药产品安全责任方面,众多的生物制药企业自身的物流系统,既不能满足国家新出台的法规,又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造成既不能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又难以提升企业绩效的困局。尽管生物制药物流市场被一些大型的物流企业(如邦达物流、中邮物流等)看好,但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没有形成规模,更缺乏大型的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完整的生物制药供应链,“采购-生产-销售-使用”是一个整体。但目前我国生物制药物流并没有实现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管理。此外,各生物制药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物流合作,从而达不到整合资源、增效降本的目的。因此,要建立高效的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有必要开发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运营模式,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专业化的生物制药物流外包模式采用双向(正、逆)物流和双向(供、需)信息流,且可供选择的是基于政府部门监管生物制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而可以有效地整合生物制药供应链的资源,以及实现信息共享,达到降低生物制药企业物流成本和确保药品安全性能的双重目标。应该指出,为确保生物制药供应链运作的稳定性和药品物流的安全性,生物制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生产商)可以协调各节点企业选择同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这样有利于降低成本、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减少运输坏损率、方便信息流通。

3.3生物制药供应链公共物流平台药品安全责任防控与协调因此,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出发,对生物制药公共物流平台的药品安全责任进行防控与协调,对于生物制药行业保证生物制药产品安全、提升生物制药企业的绩效,加强对生物制药产品安全的监管、提升政府监管部门的服务水平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于生物制药供应链高效运营决策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创新能力;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7)01-0060-03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和新型产业,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将生物技术作为科研开发的重点。《国家中长期生物技术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发展生物技术迫切需要培育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迫切需要进行生物技术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指出,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有大量具备扎实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的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1]。目前我国生物技术人才缺口很大,且行业原始性创新成果和产品的创新创业人才相对较少。用人单位选择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时候,更倾向于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并具备优秀创新能力的毕业生。

近年来,各高校在不断整合校内外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明确教育方向,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目前已取得诸多成就。各类双创大赛、各类针对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项目、各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等层出不穷。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对滞后[2],创新教育的内容与专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脱节,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欠缺[3],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比较单一。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201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开设,并于2012年9月正式招生。专业定位于生物医药、实验医学、卫生与药品检验,主要为广西及周边地区的医药生物技术行业提供人才支持。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定位,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本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过程中,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就业单位类型及实习意见反馈,改革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方式,丰富课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将创新思想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1.1课题体系建设与改革

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培养具备优秀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对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当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生物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充分吸取行业企业对该专业办学的建议,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趋势,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要以就业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创新能力培养作为突破点,注重生物技术与医学之间的联系,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课程中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专业课阶段的课程体系改革首先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减少了《蛋白质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几门在行业企业中理论知识需求较少课程的理论学时。同时,根据学生能力发展及就业需求,新增《生物技术专业英语》《实验动物学》《现代仪器分析》等专业课程。另外,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修调整,将学校着重建设的一批特色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生必选科目。

1.2课程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改革过程中,充分收集与就业相关的生物行业企业的意见,有针对性的对课程大纲及内容进行修订,理论课中协调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重复讲授;增加了实践课的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学时,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学时。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有所考虑,例如根据就业统计,学生在医学检验机构就业人数相对较多,为满足就业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在实验课程中新增了“病理检验”“分子诊断”“微生物检验”等综合性实验内容。通过这些课程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参与科学实验的兴趣及创新创业精神,为后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加强教学内容信息化建设

自生物技术专业设立以来,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目的,将教学内容信息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系统的分子医学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另外,利用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正在逐步建立移动学习和形成性考核体系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模式与信息化课程体系。

2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2.1教学方法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压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激情[4]。教师应该把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授课过程要引导学生勤思考、善分析,利用案例导入、启发引导、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得学”转变为主动的“想学”,在具备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后“会学”。

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性学习。具体措施: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时,针对授课内容适时的引入一些问题,使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最新的生物前沿知識引入课程并通过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引导[5],以增加学生的专业兴趣;鼓励学生针对授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其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自主解决问题。

2.2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轻技能,而生物技术是一个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上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考察方式。主要措施:从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向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例如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同时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的竞赛,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评出了操作技能的奖项并颁发奖品,这些措施促使学生实验中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努力表现,使学生实验风貌有了极大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成绩组成增加了学生自学笔记、综述写作,翻转课堂等内容,使学生成绩可以更好地反应其综合能力。

3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开设综合创新实验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该课程不设置理论学时,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不间断4周进行。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实验开设原则是选择与医学相关度较大、就业应用性强的且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模块,使学生在实习前得到强化训练,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更快的投入岗位工作。

3.2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

专业教师还把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小组,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合理设置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题,供生物技术学生选择。这些课题都源自各位专业教师的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内容,对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3加强实习阶段管理

毕业前的专业实习是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广州达安基因公司、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检验检疫中心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具有很好的带教条件,做到每位学生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使学生在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

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针对教学团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尤其缺乏与相关诊断技术公司、基因公司、生物制药公司密切联系的人才团队等问题,目前本专业已经与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进一步密切和行业关系,为学生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与培养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还在区级强基计划中预留专门的师资培养经费,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行业学术交流,以改善近几年师资外出培训较少,特别是主干课程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修较少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5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呈显早期接触科研特色开放实验室,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搜集資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撰写科研文章。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包括:如何查阅参考文献、学术讨论交流技巧、实验所需基础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共有17项,目前在校的78名同学中,已有56人次获得资助。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应该承担起社会服务的功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深入解决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视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整改,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创新来促进创新教育[6]。

作者:付晶晶等

     2.2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纸笔测验在评价内容上重理论轻技能,而生物技术是一个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在生物技术专业学生成绩的评定上教师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考察方式。主要措施:从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向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转变。例如在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同时进行了实验操作技能的竞赛,在完成实验的同时,还评出了操作技能的奖项并颁发奖品,这些措施促使学生实验中端正态度、积极参与、努力表现,使学生实验风貌有了极大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综合性评价转变。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课程的教学中,学生成绩组成增加了学生自学笔记、综述写作,翻转课堂等内容,使学生成绩可以更好地反应其综合能力。 

3强化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3.1开设综合创新实验 

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生物技术综合性实验》,该课程不设置理论学时,分两学期上完,每学期安排不间断4周进行。主要针对学生进行综合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整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综合实验开设原则是选择与医学相关度较大、就业应用性强的且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实验模块,使学生在实习前得到强化训练,缩短学生在实习单位的适应期,更快的投入岗位工作。 

3.2鼓励学生加入科研团队 

专业教师还把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小组,根据自己的科学研究项目合理设置适合本专业学生的课题,供生物技术学生选择。这些课题都源自各位专业教师的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课题的研究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研究内容,对学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3.3加强实习阶段管理 

毕业前的专业实习是培养优秀生物技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广西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已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华大基因公司、广州达安基因公司、广州华银医学检验中心、广西食品药品检验所、广西检验检疫中心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具有很好的带教条件,做到每位学生至少有一名指导教师,使学生在选题、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写作等方面得到比较系统的训练。 

4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针对教学团队缺少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素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缺少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尤其缺乏与相关诊断技术公司、基因公司、生物制药公司密切联系的人才团队等问题,目前本专业已经与部分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采取引进和自主培养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优化教师团队结构,进一步密切和行业关系,为学生个性化与特色化发展与培养提供优良的教师资源,建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建立起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此外,广西医科大学还在区级强基计划中预留专门的师资培养经费,鼓励专业教师进行短期的学习和行业学术交流,以改善近几年师资外出培训较少,特别是主干课程教师的专业课程教学进修较少的状况,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5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呈显早期接触科研特色开放实验室,积极支持品学兼优且具有较强科研潜质的在校学生开展创新性、探索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自主选题,搜集資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进行实验操作并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撰写科研文章。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为学生进行一定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包括:如何查阅参考文献、学术讨论交流技巧、实验所需基础技能培训等,帮助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实践技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专业开设以来学生获得的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共有17项,目前在校的78名同学中,已有56人次获得资助。 

生物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和活力的学科之一,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应该承担起社会服务的功能,充分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育理念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深入解决创新教育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视不足,认真反思,及时整改,努力形成有利于多样化创新人才成长的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创新来促进创新教育[6]。 

    作者:付晶晶等

参考文献: 

[1]白玲,黄健,郑楚,等.构建医药生物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6):645-647. 

[2]康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4,(24):93-93. 

[3]张赢盈,李乐,张福利.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理论版,2016,(6):60-64. 

[4]欧阳永长,李慧,赵青.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761,766. 

生物专业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生物识别行业;因子分析;财务风险

1引言

目前我国生物识别行业,已经步入了成熟发展期。截止至2016年年底,在沪深两市我国共有28家生物识别行业的上市企业。本文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模型,探究生物识别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生物识别行业企业及早发现潜在财务风险,尽早采取相关措施,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减少或化解财务危机。

2生物识别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研究设计

通过相关专业理论,并结合相关文献和研究报告,就公司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和营运能力四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盈利能力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两个指标,偿债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两个指标,成长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指标,营运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指标衡量。截至2016年底,上海和深证两个交易市场共有28家生物识别行业的上市公司,以此作为样本。从东方财富网选取28家样本公司2016年财务数据,运用SPSS.17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3生物识别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体系的因子分析

3.1因子分析的可行性检验

由于资产负债率指标是唯一的反向指标,为了使数据分析更具可靠性,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与此同时6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需要对原始指标进行降维以达到继续分析的目的。然后对6个变量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KMO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取值在0和1之间。本研究中Bartlett的检验显著性为0.001,远远小于0.05,表明各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故因子分析Bartlett检验适用性较好;另外KMO统计量为0.593,大于0.05,说明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重叠程度,还是可以做因子分析的。

3.2因子提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提取。如表1所示,第一个因子的方差占所有的33.889%,而前三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7.305%,所以选取前三个因子较为全面的描述生物识别行业的上市企业财务风险水平。旋转后,三个公因子各自的相对大小顺序仍然保持,但是方差累积贡献率却出现变动,而且前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和旋转前一样,所以可以选取前三个因子进行描述。

3.3因子命名与解释

设F1、F2、F3分别为提取的三个因子,为了较为清晰地表现出各自的实际含义就需要通过旋转原来的坐标轴,由此得到了旋转后的成分矩阵,经过旋转后,我们可以归纳各个因子的实际含义,如表2所示,第一公因子F1在变量X1(净资产收益率)、X6(总资产周转率)上具有较大的荷载,可以代表“盈利和营运能力”的情况,第二公因子F2在变量X3(资产负债率)、X5(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上有较大的荷载,可以代表“偿债和成长能力”的情况,第三公因子F3在X2(净利润率)、X4(流动比率)上有较大荷载,可以代表“盈利和偿债能力”的情况。

3.4因子模型建立

在完成上述工作之后,采用回归方法求出因子得分,可以用6个指标来线性表示三个公因子得分情况,三个公因子得分函数如下:F1=0.467X1-0.004X2+0.101X3+0.370X4-0.049X5+0.386X6F2=-0.007X1-0.110X2+0.504X3+0.182X4-0.505X5-0.293X6F3=0.067X1+0.893X2-0.173X3+0.089X4-0.019X5-0.323X6

4实证结果与分析

为了对上市企业财务风险的优劣情况分析做出全面的综合评价,我们以各个公因子对应的各个方差贡献率运算得出如下的综合统计量F由三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可知,λ1=33.889,λ2=26.371,λ3=17.044得到:F=0.4383F1+0.341F2+0.2207F3,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情况,如表3所示。因子得分越高,证明财务能力越强,财务风险越小,通过查阅企业年报,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状况与本文实证结果基本一致。从因子得分可以看出28家样本企业中综合得分为负值的有15家,占比53.6%,可见该行业上市公司整体财务状况一般,风险较大。具体结论可归纳以下几点:第一,资本规模相对较小,生物识别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该行业上市公司正处于成长期。第二,资产负债率偏高,一般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在50%视为正常,但在样本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有12家,相对较多。第三,资产流动性偏弱,该行业需要购置大量固定资产,科研研发费用较高,导致资产流动性偏弱。

5生物识别行业上市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建议

第一,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资决策能力。由于生物识别企业的投资额较大,研发周期长,企业可以运用科学的投资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企业的每项投资决策,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第二,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生物识别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因此生物识别行业企业需要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第三,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制,树立财务人员的防范意识,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彩平,何佳祺.基于因子分析的林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1):70-73.

[2]黄生权,黄亚.基于因子分析的ST、*ST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5,34(3):119-121.

[3]赵琼,任薇.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5年数据[J].经济问题,2008,(1).

[4]李宏艳.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综合量化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4(8):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