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1
渗透德育,语文学科比其他高中学科更具优势。新课程标准认为高中语文“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师若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的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一般,定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下面笔者主要以苏教版语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关于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想法及做法。
一、谈一谈可渗透的品德素质
高中语文教材是师生心灵的栖息地。教师不能只做教书先生,而是要从“书”中去提炼“真善美”的东西交与学生共同分享。就如同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所言:“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那么,对于正处于成长发育瓶颈期的高中学生而言,哪些品德素质是亟待养成的呢?
(一)爱国爱家,懂得感恩。
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激发他们爱国的热情,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命运,才能使他们增加学习的动力,学成以后成为祖国的优秀建设者。教师可在的《沁园春·长沙》中带学生去感受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在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一诗中让学生吟咏祖国的苦难和伟大。在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文中,带学生去思索作者强调的“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总之,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须由每个人付出不懈的努力。
爱家更是爱国的前提。“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己的小家都不爱,学生怎么会去感受家庭和国家给予每个人的关爱和呵护,进而懂得感恩,以宽大的胸怀和热情的态度去维护国家的利益?必修一《十八岁和其他》一文,杨子在儿子东东十八岁生日时,用平等和善的语言表达了对孩子的爱。这时候,教师适时让学生换位思考,去理解体谅父母,进而增加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会去珍惜家人的关爱,并懂得回报。
(二)胸怀大志,热爱学习。
学生学习需要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在马克思《青年人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给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篇文章对青年学生正确职业观的养成很有启发。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方面,荀子的《劝学》毋庸置疑是指导得及时而准确的。人的道德和学识可以靠后天的努力,学习须善于假借外物并坚持不懈。学生明白了这些,在高中几年的学习生活中就没有理由懈怠了。
(三)诚实守信,求真求美。
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失信作假”的不良作风冲击着校园这方净土。学生们在痛恨那些不法厂家制造问题产品的同时,却也会对作弊成功而喜获佳绩的同伴抱以理解甚至羡慕。有些学生蠢蠢欲动,不知作弊的本质和厂家不法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不诚信,失真失善的表现。教师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坚守诚信,心向“阳光”。
教师在讲授必修三《品质》一课时,切不可忘记引导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文中的鞋匠格斯拉先生恪守职业道德,宁可饿死也不愿降低鞋子的品质。他这个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人认为他傻。“他究竟傻不傻?”学生们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内心已有了一杆诚信的秤。
(四)珍爱生命,把握青春。
现在的学生感情细腻,内心脆弱。外界环境的改变,学习成绩的下滑等都会让他们产生极大的挫折感。一部分人有了轻生厌世的想法。所以教师应帮助他们形成这样的生命意识:生命来之不易,需要珍爱,正确对待人的生和死,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等等。除了引导他们珍爱生命,还应让学生将视野转向广阔的天地,把握美好的青春年华,让自己的将来因为现在的努力而灿若星辰!
《我与地坛》一文中,史铁生身处逆境,也曾消极颓废,可是在地坛苦苦地思索之后,他终于悟出了“死是必然会降临的,关键是如何好好去活”的道理。史铁生的人生奋斗经历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此类文章诸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未来》、《我的四季》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能够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把握青春的德育熏陶。
(五)尊敬师长,与人为善。
这一代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尊敬老师父母长辈,不珍惜同学情谊,团结协作能力不强等问题。若能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对学生加强谦和宽厚的美德教育,让学生以善来对待他人。那么,学生赠予别人“阳光”的同时,内心也会感受到一片“温暖”吧!
韩愈的《师说》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就传递出一个尊师重道的信息。就如《学记》所言“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内心尊重老师的学生更能在学业上有一番成就。同样的道理,与人为善的人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生活得幸福。教师要好好利用像《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一类的课文。
二、谈一谈如何渗透德育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渗透呢?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时进行德育的渗透
1、导入时渗透。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若教师在设计导语时便能将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目标落实好,那么接下来的授课便可以使学生在无形中获得领悟与认知。如在教《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时,导入:每个人都欣赏美,厌弃丑。可是人性却并不是如外表所表现的那么简单直观,让我们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去探究什么才是真正的“美与丑”。
2、知人论世时渗透。很多作家本身就是学生道德品行的楷模。他们的人生经历是激励学生最好的教材。比如在教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介绍苏轼一生,让学生从中了解他虽处逆境但仍能坦荡乐观面对生活的人生态度,以此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
3、诵读涵咏时渗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感悟地反复诵读课文和诗句,能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诗就该让学生反复朗诵。在“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呼告中,学生自然满怀信心,积极抗挫,更加珍惜生命了。
4、课堂小结时渗透。一段精彩的课堂小结不仅能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而且还能对文章的思想进行归纳和点化,使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品格的提升。比如《品质》一课时的小结:“底层”是等级社会对人的划分,但是只要人格高尚,保有为人的尊严,普通人与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就能够长存。对于这些平时被忽视的“格斯拉们”、“老王们”,不仅要同情他们的生活境遇,更要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且,这种理解、尊重、钦佩本身就是形成你自身人格光芒的重要一步。
5、拓展补充时渗透。学生们通过教师拓展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更实在地感受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在授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课时,适时引入例子——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刘伟。他从小失去双臂,却仍能保持内心的强大,经历了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终于用脚弹奏出了美妙的音乐。他的那句“要么赶紧去死,要么精彩地活!”给了学生多大的激励!拓展补充环节比较其他环节,德育渗透更自由和灵活。
(二)在各类语文活动时进行德育的渗透
单一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失去兴趣,而语文活动的设计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使学生主动提升道德素养,陶冶情操。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在必修三“祖国土”专题的“颂歌的变奏”板块,何不让学生来场诗歌朗诵?既能掌握朗诵的技巧,又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其他活动如即兴演讲,课外阅读推介,辩论,做手抄报等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自发受到美好品质的熏陶。
(三)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言为心声”,学生作文最能反映其道德情操和理想追求。钱理群认为:“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①因此要重视作文的德育功能。首先,我坚持让学生写“真情”作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引导学生“求真”。其次,在批改作文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主要是表扬其“真善美”的做法和想法,注重正面的引导。此外,在作文讲评时,选择一些文风淳朴,但感情真挚的范文,强化认知。除了大作文的渗透,平时的随笔练习也是德育渗透的绝佳途径。如在写《十八岁和其他》之后的给父母的一封信时,学生好好地反省了自己,明确了自己将来学习的目标,激励自己好好学习,也更懂得父母的苦心了。
(四)在教师个人的表现中进行德育的渗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2
1 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增强自身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完善心灵净化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灌输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中需得以体现,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教研人员需快速解决的现象。
1.1 人文教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现阶段的重点
现如今,我国经济飞跃发展,社会稳定进步,中国伟大繁华的文化内涵在语文教学中也得以体现,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世界现代先进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高中语文教学以指导学生领悟突出的作品,了解汉语语言的特点,写作精华文学作品为重点。综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性与工具性充分结合,使语文教学在发扬人文精神,促进文化繁荣上成为重要方式。
1.2 响应国家方针对人文精神的重要培养
2010年,国务院印发方针,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优先、看重能力、鼓励发展全面。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人文精神的目的是,解放学生思想,不拘束于应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稳步发展。灌输人文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完善自身素养。所以,学校响应国家教育方针,提升素质教育的最佳方式就是灌输人文精神。
1.3 人文精神教育在新课改中内容增多
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力度在我国高中新课改中加强。在课改内容上注重来源于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发挥语文教学在人文精神教育的载体性、人文性及重要性。我国高中语文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实施中越来越优秀化,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珍贵价值。
2 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渗透方法
2.1 教师提升对专业知识的重视
在灌输人文精神的高中里,语文教师只有丰富专业知识是不能够满足其教学水准,除此之外,还需了解多种多样的政治文化、历史宗教、道德观念、法律评判等等,不断更新学习新知识。多阅读表达人文精神的书籍,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2.2 对教材更深层理解
许多人文因素在教材中包含,找到内容的关键点,巧妙的切入并进行人文灌输,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举例说明,在杜甫《三别》里,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人文关怀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代入情境,实际感触作者内心情怀。教材内,有些与学生距离较远,人文精神表现不突出,因此学生比较难以领悟。所以,更需要教师努力理解研究教材,在字里行间钻研高深的文学思想。比如,《离骚》,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诗人坚持正义的刚毅不屈的伟大精神。教师需引导学生多个层面赏析这篇旷世之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
2.3 学习中带着亲身体验
把自己亲身体验代入学习中,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会很大程度提高学习效率。举例说明《赠汪伦》里,以李白角度出发,是学生深刻理解无形的情谊变为生动,表达浓浓的友谊深厚,不舍分别,使学生深刻了解诗人的心情,体会诗人不舍的情怀。在学习《哈姆雷特》时,可进行实际表演情景,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材,明白人物纠缠,体验主人公感情,教师可就人物中的情感灌输人文精神,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会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语文打下夯实的基础。
2.4 自主评价,拒绝评价官方化
教学中最后一点是学生对其的评价,同样为重点步骤。此步骤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观以及实现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此步骤中成绩若成为评价的水准,将会使评价官方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学生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水平,若过分的用成绩约束学生,会使教学失去原有的水准。所以应把人文性在教师的评价中体现出来,并遵守;发扬“符合进步”为出发点的评价中心。注重评价的层面与角度,理解被评价者的个性和多样。评价内容无关多少,注重内容质量性,分析学生多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使学生在鼓励中进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多用鼓励话语,减少批评会更加促进学生努力进步。评价中把关思想的过程,注重在学习阶段里学生的思想发展,抓住学生思想的规律。具有了良好的人文精神,在教学中不断灌输,表现优秀理念,使学生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明显提升。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3
摘 要: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对人文精神的含义、引入语文教学的必要性,以及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精神;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41-01
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同时也代表着对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重视。随着物质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人文精神的关注也逐渐加强。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有效渗透。
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及引入高中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变,当今世界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1)人文精神的含义。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人”,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它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重视人类在精神文化方面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人文精神是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观照,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
(2)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列入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之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依据,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之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只是知识、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精神教育。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部分学生只重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如数学、英语,却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语文学习没多大用处,这导致一些学生精神世界空虚,道德水平下滑。人文精神教育的引入,不但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文精神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要以人为本,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精神。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有效渗透的策略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语文教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和要求,重视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尊严和幸福。
(1)增强教师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以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及道德观,让学生形成民主、平等、公正、团结的理念。又如,教学《离骚》一课时,教师要事先对文章的主题有准确掌握,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人文精神。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能够实现高效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发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精神。高中各个学科都包含着人文精神,而语文这门学科中人文精神最为丰富。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教师要不断发掘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中的人文精神,加强人文精神渗透,着力拓展人文精神空间。例如《项链》一文,新教材改变了旧教材中对主人公的负面评价,没有做具体的评价,只是为学生提供几种想法和观点,让高中生自己去感悟这篇文章的主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事先对文章主题进行评价,而要让学生自由阅读,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语文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语文学习环境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3)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过于重视“言传”,而忽视“身教”的重要作用。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但在生活中,有时却看不到人文精神的影子,因而影响到实际教育效果。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很好地渗透人文精神,就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身体力行地去实践人文精神,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从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例如,教学《热爱生命》一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生命的案例,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进行讨论,让学生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并且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被忽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时展需求,充分发掘教材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其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1-),女,云南元江人,二级教师,从事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任合生.高中语文“人文性”的知识层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4(01).
[2]朱芝.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索与实践[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4
关键词:语文教学 适时 渗透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88-01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显得十分重要。在当今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冲击下,有许多人道德底线下滑,迷失了做人的方向,失掉了做人的准则,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如:复旦大学生投毒的事件,湖南某高中的学生因考试作弊被老师抓而殴打老师的事件等,以上这些现象说明了德育教育向学校教育敲响警钟,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我们教师应该主动担当起教育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明礼诚信,懂得感恩、遵守道德规范、用道德准则做事的好公民。笔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适时、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的课文有许多都是文质兼美的,也蕴含着许多德育知识。教师在教学时,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适时,有效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上《项脊轩志》这课时,向学生渗透了几个德育知识点。(1)以劳动为乐。文章第一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小轩前后不同的景致,修缮前小轩破败不堪、昏暗,修缮后变得明亮而充满生机,令人不禁生出欣慕之情,这种热爱劳动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发扬的。于是巧妙的向学生渗透了劳动光荣。(2)以学习为乐。作者在作品中写到在通过自己劳动改善的环境学习和享受生活,是一种幸福和快乐。这对于当今的一些学生以学习为累,以读书为苦的精神面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向学生渗透了苦学、乐学的精神。(3)以和谐相处为乐。作者在作品第三段中所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容,与当今社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以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缩小生存空间作为代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向学生渗透了要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热爱自然。(4)以感念亲情为幸福。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向我们表现了感人肺腑的至真亲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间的至爱,和当今社会的人们的亲情淡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向学生渗透了亲人之间至爱的伟大。
2 利用多媒体,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笔者常利用晚自习的时间向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片子。学生观看片子后,对故事中的人和事感触很深。他们为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获两弹一星称号的科学家于敏的深深崇敬;他们为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夫妇放弃在北京舒适安逸的生活来到边远贫困落后的贵州山区支教十年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他们为铁榔头郎平,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决然回国,带领女排重夺世界杯的爱国思想深深的感动;为在我国医学界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面对失败不退缩,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四十多年,终于胜利完成科研任务,,最终获得诺贝尔医学科学奖的屠呦呦,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为用磨刀挣来的辛苦钱资助灾区的吴锦荣老人的精神所震撼。学生通过观看《感动中国》的片子后,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
3 用讲故事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每个星期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把本周从校园内外获得的有关道德信息或故事在班上讲讲,同学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同学说在学校破坏公物,乱扔垃圾,踩踏花草树木,这些现象是不道德的行为;有的同学说有时在家和父母顶嘴、吵架,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有的同学说那些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的现象,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通过开展讲故事活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增长了学生的道德知识。
4 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书去感受德育教育
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多读书,读好书,使之养成一个终身读书受益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去阅读《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家》《春》《秋》《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古今中外名著,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青年文摘》《特别关注》《读者》《世界博览》等优秀刊物杂志,学生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拓宽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从而使学生通过“读书来治愚”,从书中去汲取精神食粮。
5 用写作文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就是用我笔写我口,写我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电视上、书本中去收集、积累写作素材,把生活中的涉及有关道德的内容,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学生每个月写一次大作文,每星期写一次小作文。由于学生平时注重收集写作素材,所以他们写出的作文内容生动、具体、鲜活。如:在今年我校举行的高三成人礼后,叫学生写有关感恩为材料的作文,许多学生写到,通过举行成人礼后,他们感觉到自己真正的长大了,对自己以前不懂事惹家长和老师生气的事感到羞愧,从今以后懂得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怎样去感恩老师,怎样去感恩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所有应该感恩的人。
6 用黑板报的形式渗透德育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5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教学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
我国文化教学起步较晚,文化教学真正受到广泛关注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英语教学受传统英语教法影响很深,传统教法主要强调知识的系统讲解,包括单词、短语、句型、语法,课文中的阅读是讲解的重中之重,之后做大量的习题,老师认为学习了这些之后学生自然会掌握实际的语言应用,忽视了语言的交际作用。那段时期,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没有得到重视,文化教育也没有同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放在同等的位置,以至于学生在现实的交际中经常犯文化错误,不能够顺利完成交际目的。我国在《英语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把“文化意识”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实现7―8级文化教育目标,主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文化及在行为举止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情况。英语教学中应加入文化教学,这一点已得到英语教育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和教材内容的限制,老师和学生对文化教育不重视,高中英语课堂老师是主导者,学生仅是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教学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二者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华的载体,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掌握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过程。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文化在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把文化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二、文化教育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异,拓展视野,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迫切任务。
1.与词汇教学相结合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并不能一一对应。要在特定的背景下准确的运用英语词汇,就先要很好地理解它们的文化意义。英语与汉语中的有些词汇看起来在概念意义似乎相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在美国英语中,restroom是剧院、大商店等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有厕所与盥洗设备等,是浴室、厕所的委婉说法,与汉语中的“休息室”并不同。汉语中的“休息室”译为英语应为lounge。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注意向学生对这些具有文化背景意义的词汇进行解释、并与相应的汉语词汇对比,有时还可适当扩展到其他相关知识,顺便讲一些相关的外国风俗习惯等。这种见缝插针的渗透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与习俗。
2. 将文化教育融入授课内容中
文化教育的难点在于文化教育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时,应尽量将文化教育内容穿插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在听、说、读、写、译等教学内容中,加人中式文化、西方文化以及双方文化的对比内容,使学生在进行英语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文化的内容有一个较好的了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着重对文化课程进行讲授,并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双方文化的特色,以保证学生对文化内容了解更为直观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3 .文化教育类拓展性活动的开展
除了课堂授课内容中穿插文化教学以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拓展性的探究活动。在课堂内容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中西方文化的英语文章或观看一些该方面的英文视频,在提升学生阅读与听说能力的同时,巩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教师可留给学生一些具有探讨性的关于中西方文化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地研究与分析,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与探究,以提升其综合素质,来利于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
4 .将文化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一个更为广阔的课堂,相对学校课堂而言,学生自主地通过生活进行文化学习与交流能够取得更为良好的效果。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应对外国文化逐渐养成观察、对比的习惯。不论是从课外书籍中、电影中以及自己的旅游经历中,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拓广其文化知识面,培养其优良的文化素养,来更好的进行英语学习。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教学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于一体,可以将各种文化情景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语言交际的积极性,进而从情感和行为层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6.利用课外活动,加强文化教学
(1)迷你剧。迷你剧是一种利用日常场景展示文化的短剧,由Grodan创造,后应用到外语教学。通过表演迷你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更好地了解短剧的文化背景、生活和思维方式以及实际交际的情境,从而培养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
(2)英语演讲。演讲是培养高中生文化素养的行之有效的途径,高中英语教师应重视演讲的应用性。通过演讲的过程,学生不但学习了英语的语言知识,促进了听说能力,而且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也增进了了解,这必将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7. 利用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分析是语言教学的一个常用手段,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上文章的社会文化背景,很多英语教学活动都是通过赏析文学作品来进行的。教师应该利用文学作品是语言和文化完美结合的优势进行文化教学,鼓励学生阅读各种原汁原味的文章,了解英语国家的名人轶事、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内容,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李维清.英语中有关Apple的趣味习语[J].中国科技翻译,2004,(1):56-57.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范文6
关键词: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开始传播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1]。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的优势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渗透人文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观念。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事实上,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强调一种创新,学生学习知识大部分是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在人文精神的作用下,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法,将眼界拓展到课本之外,从而真正实现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目标[2]。
二、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注重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课文内容纵观古今中外,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非常丰富,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最理想的辅助工具[3]。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隐含的人文精神,并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展开渗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高中语文《离骚》这篇文章时,除去让学生赏析文章的文学语言外,还要为学生介绍文章当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经过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王室遭遇的了解,真切地感受到作者是以悲愤的心情写下这篇文章,从而提高自我审美水平,同时培养人文精神。
(二)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其中阅读属于十分必要的一个途径,高中生主要阅读的内容包含课本教材与课外书籍[4]。教师要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材的优势,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介绍文章中所包含的考试要点、应试技巧,还需要给学生重点介绍文章当中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另外,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人文精神也具备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先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掌握学生的阅读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籍。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刊物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外阅读书籍类型的多种多样,学生的阅读要比较广泛,包含国内文学、国外文学、古代文学及现代文学。长久下去,人文精神可以不知不觉地渗入阅读教学。
(三)在教学方式中挖掘人文精神教学方式的创新不但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产生着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充分挖掘语文课堂的语文情感,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语文素养,逐步为学生建立一种富含情感元素的语文课堂环境,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创造富含人文情感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环境和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挖掘人文精神因素,创设高效课堂环境。
(四)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角色,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甚为重要。因此想要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离不开教师的影响,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专业能力,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塑造情感内涵丰富的价值观。个人的人文素养是个人健康发展的结果,因此,为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人文精神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在实践活动中塑造人文精神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这足以说明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重要性。人文精神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和悟性的提升,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感情脱不开关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富有人文精神情感的语文课堂,在实践活动中加强教学活动情感的交互性,利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这是渗透人文精神的必然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