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4—0000—02

全球经济正在实现一体化的进程当中,信息化管理策略在我国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这也是企业的发展趋势,使用信息化管理让我们的管理工作变得方便快捷,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执行能力,然而信息网络全球化也让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加强管理道路的探索,加快信息化发展的进程,是当前企业需要重视的课题。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企业信息化指的把信息化的内容细分,具体到公司、工厂、部门。即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获取、存储、传递、处理和利用企业活动所产生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组成单元。目前,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已经发生飞跃,跳出了技术层面的认知层次,把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统一起来。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大多数的人们认为,企业在管理领域应用信息技术就是在信息化管理的范畴之内,其实在更深层面上来看,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对以往单一职能或多个职能的所有信息集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是企业创新管理的一次革命。企业信息化管理核心是把最新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通过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使其完美的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管理体系,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得到良好的发挥。信息化管理把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优化和整理,然后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把整个企业的信息资源、资金、工作流程等高效的进行调和,把它们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是它们完美兼容,最终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企业管理,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提供了保障,更为重要的是大大提升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信息化管理才能让企业在现代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有着一席之地,久立于商场而不倒。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企业需要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应该优化产业结构,面对种状况,企业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引进高效低耗的生产设备、企业结构要更为合理、,让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只有加深对当前形势下的经济分析,看清楚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正处于哪个阶段和世界经济环境现状,才能准确的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实施管理信息化的紧迫性。

(一)增长方式转换的要求

改革开放20余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从速度型向质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

(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

当前,我国基础原材料和消费品的生产已处在世界前列。但由于缺乏对世界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控制能力,使我国普遍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成长率最高的信息产业,在国际、甚至亚洲地区,或者是亚洲环太平洋地区,均没有绝对的竞争力。而体现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就是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三、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什么样的管理都正在两面性,信息化管理也不例外,正所谓“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关键在于你怎样来操作和利用,利用得好,公司便水涨船高,蒸蒸日上,要是利用得不好,导致企业信息管理瘫痪,后果不可设想。

(一)企业领导没有重视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实施信息化管理对各级领导、管理者、企业员工来讲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要求企业全体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的沟通,实行有效的配合。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倒信息化管理的真正内涵,把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功能进行吹嘘放大,只是把之前的管理形式和体系做了一些粗略的变动或盲目的套用,这导致一些的管理问题陆续出现,如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了解、对管理程序把握不住、各部门信息不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各级管理人员不能相互合作、使用的计算机信息软件也没有发挥出它的功能,更为可怕的是导致整个信息管理平坦陷入瘫痪状态,影响企业的日常管理、生产、销售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员工培训程度不到位

一项新生事物出现需要一个接受过程,在这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的接受程度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员工在态度上认识不足,培训不到位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软件供应商和企业人力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有软件供应商销售完软件后培训服务不按时、不全面,员工未能完全掌握软件操作流程,导致系统一正式运作问题重重,企业找不到方向。

(三)信息化管理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

数据安全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运行情况,数据安全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地位,数据的安全性存在的隐患就会导致信息化管理处于威胁状态。如果企业信息资源被盗取、丢失、混乱,会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造成企业管理瘫痪,日常管理功能停滞,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处理等情况。以上这些情况都会直接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数据的安全性工作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四、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对策

(一)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当前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使普遍的企业意识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企业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捕捉市场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仍存在不足,多种因素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由于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阶层的决策中。在企业的管理经营中,将其核心的业务及管理流程衍化转移到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网络平台之上,以此取得信息资源的共享及综合处理与自动化决策的便捷优势。因此,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在现代社会形势下被认作企业管理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信息化的内涵和其所具备的企业管理作用意义,在发展中要求企业信息化管理构建必须坚持从战略发展的角度作好统筹安排,使之成为企业战略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其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应当将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作为前提,将部门职能的调整优化作为基础,做好企业与合作企业间的信息化战略协调发展,保证市场视野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优化。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基础及策划技术

2.1 体系构的建基础:(1)系统工程和管理学是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系指的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一组要素,而管理体系指的是建立管理目标和管理方针并达成这些目标的相关体系。管理体系理论方法指的是严格遵循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运作模式,采用文件化的管理方式。要求体系建立目标和方针,强调对体系进行不断改进,并通过管理评审、运行以及策划等一系列活动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目前,管理体系理论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管理体系理论方法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框架构建的基础。(2)IT治理是过程与关系有机结合的一种机制,主要被应用于对企业进行控制和指导,通过使过程的风险和信息技术保持平衡来充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2、体系的策划技术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策划技术与ISO 9000 质量管理体系相似,均包括了四个方面,即分析管理体系要素、识别管理体系过程、设定管理体系目标以及分析体系控制主体。按照功能进行划分,IT组织的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基础支持层、系统运作层以及战略指导层[1]。基础支持层的主要职责是对企业资源和企业IT基础设施进行管理;系统运作层的主要职责是对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等进行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变化管理、能力中心、应用系统开发实施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等相关职能;战略指导层的主要职责是规划企业的IT策略,并对IT的相关政策和标准进行定义。

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不同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水平大相径庭,这直接导致了企业间信息化管理水平发展的不平衡。这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型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具备早期单一职能信息化基础、信息化队伍较强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高于本土企业;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例:信息化管理的软件与企业生产动作不兼容,目前企业可以选择的用于信息化管理的软件数量众多,价格较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较高,这超出了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部分软件供应商在设软件时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研与测试,使得这些软件与企业生产经营完全不兼容,对于企业来说,这样不仅不能推进信息化管理进程,反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另外,企业在开展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还暴露了数据安全问题。如果企业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软件感染病毒或遭恶意攻击,就会出现企业信息数据丢失、网络服务器崩溃、财务报表无法处理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

三、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要想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必须做好:(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中介团体在交流成功信息化管理案例、推介先进信息化管理软件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能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项目进行有效的咨询、指导和评价。要扶持建立一批服务于流程改造、管理诊断、软件实施和项目监理等企业信息化管理环节的社会化中介机构。还要制定对相关信息化管理应用软件的供应商、监理商、实施商的评价和认定的规范,从法律和技术两个方面重视公共网络安全认证、网上支付、信用建设等基础性工作。(2)企业自身要转变管理观念,提高认识。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不仅要有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引进,更在于人才与管理、技术的相互结合,人才是第一要素,特别是企业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一定要足够重视和了解信息化管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应该充分利用当代的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从深层次促使企业管理改革的实现。企业能够投入到信息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绝对不能盲目的购进新技术、新产品,要依据自身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投资,认真分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同时中小企业要遵循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并重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条件与需求,合理利用资金。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应依据实际采取整体规划。(3)必须要依靠软件商提供的专业化软件外包服务。因为外包企业有专业的咨询人员和解决方案,可以保障管理信息化的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企业人员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而对那些不适于应用复杂的及难度较大的企业,服务商要为其定制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划方案和解决办法。同时,服务商要客观的实事求是地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服务,共同合作,实现共赢。企业还必须重视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坚持结合本企业实际,通过反复比较、关注软件供应商成功案例、实地考察等方式全面评估软件供应商及其提供的软件,选择经济、适用、与日常生产经营相兼容的信息管理软件。在职培训为重点原则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结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和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整合社会资源。

结束语:

跟随当前时代在发展,企业的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观念、强化信息化的专项管理和基础管理、综合企业实际情况规划信息化建设,以及引进人才、创新企业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方法,才能使得企业脱离管理上的落后,实现真正的信息全面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建铭.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机电技术,

2012(2):102.

[2]黄锋,伍良启.小型医院信息系统实施过程分析与研究[J].柳

州师专学报,2012(1) :87.

[3]刘建铭.企业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化建设[J].机电技术,

2012(2):10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ERP;企业信息化管理;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衍变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ERP是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复杂的系统,它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能够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相关概念的阐述

1.1 企业信息化管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简称EIM)是指,将企业的业务流程转化为数字信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路技术将其转化为信息资源,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通过对信息资源的分析来判断企业业务流程的运作状态,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得企业能够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合理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

1.2 ERP系统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管理模式之一。首先,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利用信息手段实现对核心企业的资源配置,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效用最大化;其次,它提供了一种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将企业的人、财、物及信息统一管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最后,它强调组织运行的整体性,在ERP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会涉及生产、营销、财务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要严格履行自己的责任并且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效运作。

2.ERP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有些企业盲目跟风,在购买ERP系统之前未对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说,未分析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发展程度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导致企业购买了型号不相符合的ERP系统;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使用目标模糊,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ERP系统之后却不能制定一个合理的使用计划,最终导致要么放弃使用ERP系统,要么因为ERP系统的滥用而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总之,购买计划不明确会导致企业购买的ERP系统不能满足企业的业务活动,使用目标不明确会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部分企业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制约,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不具备实施ERP系统所需的基础设施。比如说,现有电脑硬件配置不具备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现行使用的计算机软件配置与将要运行的ERP系统不兼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配置不足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等。基础设施的落后或者不完善使得企业不能为ERP系统的实施和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适用的环境,可能会使得ERP系统运转不畅,甚至无法运行下去。

2.3基础管理混乱

ERP系统的核心思想就是基于供应链的业务流程重组。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不太完善,各个业务流程之间衔接性较差,而 ERP系统的正常运行涉及到人、财、物及信息的统一管理,需要有生产、营销、财务及人力资源等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基础管理混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统一管理,干扰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最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ERP系统实施的难度。

2.4高管层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不管是方案的推行还是系统的实施,一个新的项目在创建伊始,如果能够得到企业高级经营管理层的支持,项目未来的实施工作将会事半功倍,而要得到高管层的支持,首先应该让高管层对该项目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企业的高管层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所需的管理信息系统了解不多,对ERP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所具有的潜在效用认识不足,导致其将ERP系统作为普通的软件来看待,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不会对ERP系统的实施配置以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这就直接影响了ERP系统的实施进度和实施的质量。

2.5专业人才缺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下,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相互沟通的机会较少,沟通的能力较差,而ERP系统的实施需要大量更综合、更全面的信息化人才。如果利用现有的工作人员,显然其能力不足以胜任这项工作,如果从外部引进人才,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人力成本,另一方面新引进的人才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需要耗费时间成本,因此,专业信息化人才的缺乏减缓了ERP系统的实施进程。此外,某些企业尤其是某些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问题存留了大量地位高、年势高,但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较差的工作人员,这部分员工出于“自我保护”,会在心理上和行动上阻碍ERP系统的实施。

3.有效实施ERP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对策

ERP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就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ERP系统正常、高效的实施和运转。

3.1制定明确的目标

企业在决定购买ERP系统之前,一定要有一个明晰的购买计划和使用目标,即,首先企业要对市场上不同型号的ERP系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购买最适合企业未来发展的那一款;其次,企业要制定一个清晰的使用目标和使用计划,按照计划循序渐进的将ERP系统在企业中实施下去,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的解决问题并将相应的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调整计划。

3.2完善基础设施

企业在购买ERP系统之前,要盘点基础设施,以便对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报废配置低下的电脑硬件装置,清理兼容性差、运行效率低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完善现行的计算机网络配置,总之,只有为ERP系统提供一个良好的适用环境,才能保证ERP系统实施的速度和质量。毋庸置疑,在这个过程中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要对ERP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要尽量使企业的每项决策都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

3. 3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

    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一个理想的业务流程,然后将现有的业务流程与之对比,找出差异,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然后,搭建一个业务流程改造平台,优化运行效率一般的流程,改建运行效率低的流程,废弃阻碍运行的流程,最终构建一个 完善的业务流程。此外,如有必要,企业在购入ERP系统之后,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开发(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对ERP系统的部分模块进行改编),使之更适应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更好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3.4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

首先,企业的高管层应对ERP系统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其次,应在整个企业中大力宣传ERP系统的核心思想,使全员参与到ERP系统的构建行动中,待员工对ERP系统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之后,员工就会明确自己在这个系统中所应担负的责任,有利于ERP系统更好的实施;再次,在ERP系统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有大量的数据输入工作,企业应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降低其工作出错的概率,提高ERP系统的精准度和效率;最后,如果企业采用ERP系统的这一决策属于企业的重大变革或者企业员工的知识构架普遍陈旧,短时间培训不足以使其胜任ERP系统的操作和管理工作,企业应该从外部引进更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并对其进行短时间的培训,使其了解企业的文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等。

3.5 做好准备,加强维护

良好的运行环境才能保证系统正常、高效的运转。操作人员应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应用管理员应及时的处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错误数据、删除垃圾数据和失效数据,并适时的进行数据备份,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的技术人员还应该在相关人员的监督下,适时的对系统更正、升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病毒对网络系统的侵蚀。

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模式的日新月异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信息化管理已不再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反而成了生存的必备条件,ERP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中最复杂的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但是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弊端,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消除弊端,使ERP系统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于惠. ERP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09(9)

[2]张艾、张翔.浅析ERP在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科技广场,2011(10)

[3]杨俊、杨玉.信息化管理与ERP.商业研究,2004(14)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全面预算;信息化;探讨

中图分类号:F8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企业对降低生产成本越来越关注,而全面预算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青睐。然而,在传统的手工模式下,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遇到了许多“瓶颈”,如大量的excel表格极易引起错误,过多的数据使预算管理人员手忙脚乱,工作效率极其低下。对此,全面预算的信息化管理应运而生,它解决了传统手工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管理效率大幅提高,准确性也得到一定提升。全面预算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企业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考核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现代企业管理水平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

一、全面预算信息化的必要性

全面预算是二十世纪20年代产生的,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手段。全面预算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具体化,是企业协同各部门、有效的实现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控制日常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全面预算与信息技术结合到底有什么优势呢?首先,全面预算需要有一个运行平台,而传统的人工方式显示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利用信息系统平台可实现全面预算的高效化,从而使全面预算的作用完全发挥,其次,全面预算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企业的方方面面,由于这些工作内容需要产生大量的数据、表格以及计算,利于手工方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且准确性不高,如果中间环节出现问题,可能导致全部劳动成果毁于一旦。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迅速的处理大量数据、表格,准确性还非常高,原来需要数十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利用信息化系统仅需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完成了,而且不会为中间环节的错误而担忧。因此,全面预算管理应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发挥其理想的作用。

二、企业全面预算信息化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1.提升对全面预算的重视

全面预算管理在我国发展较晚,虽然被众多企业所实践并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需要长时间来检验。对此,一些企业实践较少的企业就认为全面预算并不像理论上说得那么有用,认为可有可无。在现实中,的确有一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很一般,但仍然有着较好的业绩,对此我们不能说全面预算就没有用,只能说与企业所在行业和所处环境有关系,如前几年房地产市场非常红火,房地产经营利润相当大,根本不需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等手段,企业照样业绩不俗。但我们要思考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如苹果、丰田、微软等国际跨国公司,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延续至今的。态度决定一切,企业要搞好全面预算信息化首先要解决认识和重视问题。否则,预算信息化的成功则无从谈起。

2.注重企业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矛盾,就是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不顺畅。比如预算部门和营销部门,常常是预算部门关起门来搞自己的预算,然后把信息传递给营销部门,而营销部门预算的科学性不强,与实际严重脱节,就该怎么做业务就怎么做业务,预算不够再继续追加。这就造成了预算执行的严肃性不够,但如果严格执行又容易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其实,全面预算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系统工程,与企业的基础管理密切相关,比如:企业的各项定额是否准确、是否具备较强的市场预测和计划能力,能否判断历史的预算数据是否合理等等,这都是预算管理的基础,是预算编制的数据依据。只有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做好了,全面预算才能水到渠成。

3.要与基础业务信息化工作协同考虑

全面预算与信息化的结合非常必要,但全面预算的信息化还要与企业基础业务的信息化联系在一起。更深入地讲,企业全面预算实现了信息化,但基础业务没有实现信息化,那么预算部门就不能快速地得到各部门的实时信息,就必须动用人力去完成,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效果。因此要考虑预算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集成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有了基础业务信息化要考虑预算信息化的匹配问题。

4.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如果建设了宽敞的大道,没有千里马也是不行的。换言之,软件系统就是企业建立的一条高速公路,而汽车跑得快不快还需看车子本身。全面预算管理体是一项基础管理工作,必须进行加强。倘若企业对全面预算体系建设缺乏经验,可以聘请外部咨询公司和顾问,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帮助企业迅速构建起全面预算体系的框架。当然,外聘专业顾问虽是必要的,但不要盲从,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最终的决策还是需要企业作出。

5.选择合适的软件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最终落脚点在软件系统上。目前,大多企业主要从专业的软件生产厂商那里购买专业软件,虽然这些软件比较专业,功能也比较齐全,但人性化方面和适用性并不高。因为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使用通用财务软件肯定是不合适的,一些功能可能是多余的,也会欠缺一些企业需要的功能。对此,企业一定要选择具有相当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的大生产厂家,与其合作开发与适合企业的管理软件。对软件的考察应当集中在预算报表设计、预算编制流程的灵活性上、预算编制的便捷和高效上、预算控制范围和强度的灵活性上、预算分析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上等方面。此外,还需要考虑全面预算系统的集成性,是否可以与财务、业务系统进行有效集成。

总之,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实现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在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工作量,但若真正建立起了信息系统,将大大缩短工作时间,为企业向现代化管理迈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艾文国,孙洁,会计信息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晓鹏.如何加强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财经纵横,2010.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 竞争能力

一、引言

21世纪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场信息化技术的变革正迅速在各行各业不断深化,渗透到了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正迅速推进到信息化时代。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已经从传统的着重于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发展到行业与行业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这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有效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可以说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企业管理实质上变成了对信息的处理与使用的过程。我国自加入WTO以后迅速融入了世界经济的主流,并在国际经济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就企业信息化管理来看,与发达国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在经营决策、市场响应、业务流程等方面都有所不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远不如国际先进企业,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形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涉及企业经营管理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程,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日常办公信息化

在企业经营管理日常办公中,会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如人事、库存、采购、劳资、销售等,外部数据如供货、服务、客户、市场、广告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日常办公所涉及的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极为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不断增加。传统的办公管理多以纸质文件资料来进行,但在企业数据极为庞大的情况下,这些数据如果再完全依靠纸质媒介管理,将会给信息的保存、调阅、修订等带来极大的不便,并且还极容易出现损毁现象造成信息缺失。办公管理信息化,仅需要一台电脑,即可实现大量资料的保存,并且在调阅、修订等方面都拥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必要的情况下利用网络还可以实现信息的高速安全传输。

(二)业务管理信息化

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调研、立项、签约、履约、服务等工作,这些工作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撑。例如分析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就需要对大量业务报表、市场调研数据进行分析,以做出科学正确的预测;再如对项目投资回报进行分析,就需要对整个项目大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并生成各种报表。如果采用传统的人工分析汇总制作报表的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还极容易产生错误。但在业务管理信息化,可以利用相应的程序和模型,轻松地对大量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按照相应的算法迅速生成所需要的报表。再如企业生产过程信息化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产品设计信息化可以运用先进的设计应用软件提升设计质量和工艺水平。

(三)信息服务网络化

最初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多局限于单独的计算机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进行存储、处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迅速向网络化发展。企业内部信息服务,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在分布于各地的子公司、部门之间传递流通,包括财务信息、决策信息、业务信息等。而企业外部信息服务,也可以利用网络向客户,包括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等提供实时的信息交换,实现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与合作企业之间生产、流通等信息的交换。信息服务网络化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信息服务能力,同时还降低了企业信息服务成本。

(四)市场营销信息化

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中,企业与客户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不论是从产品信息的流通、交易服务的支持、售后客户的回访维护等,都有着极大的缺陷,为了弥补这些缺陷,拉近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企业往往得投入大量的资本。市场营销信息化,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如电子商务等,可以通过网络非常直观地向客户展示产品,使客户不用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自由自在地去了解产品特性优势,同时通过网上订货,客户也可以不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获得产品服务,甚至于售后服务等都能通过网络很简单地得以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市场营销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服务能力,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三、如何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十二五”时期的时代特征,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为坚实的基础,要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一)从人才入手提升企业全员信息化管理素质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根本,没有相应素质的人才,拥有再先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都无法真正使这些设备和软件发挥效用。我国有不少企业就是如此,因为没有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而使得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运行不畅。因此,企业要强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加强企业员工信息化管理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对于企业决策层来说,要认识到时展和市场竞争对企业信息化管理提出的要求,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人员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掌握信息化管理实践能力,包括信息化商务交流、信息化营销、信息化贸易、信息化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等,以此打造出一支拥有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信息化管理队伍。

(二)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的支持,就目前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同发达国家相比都较为落后,尤其是软件平台和IT技术的应用,更是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几年来企业信息化管理硬件和软件水平都有所提升,不过硬件平台不合理、软件平台不符合自身实际等现象十分普遍。如办公自动化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ERP系统等,开发商在开发平台的时候对企业的需求根本不太了解,结果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流程难以协调,起不了应有的简化流程、提升效率、提高安全的作用。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时,要精心挑选开发商,对开发商的评价标准不仅是软件开发能力,还有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掌握程度,只有既懂企业管理又懂软件开发,才能帮助企业建立起针对企业自身需要的,切实可行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要找准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定位

不同的企业其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定位并不相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也并不是所有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都有用同一种模式,不同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有着巨大的差别,既便是同一行业内的不同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当然,也必须认识到并不是小企业就不需要信息化管理。一个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定位,取决于企业的外部竞争状况和内部经营需求。竞争越为激烈的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越大,当前很多新型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极为领先,究其原因和这些公司所面临的激烈的竞争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同时,效益好的企业其信息化管理投入也较高,相对来说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得较好。而一些效益不好甚至连职工工作都无法满足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则处于较低的层次。此外,信息量大如文档、数据、图纸数据量大,或者对信息流通需求较强烈的企业,对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更高,而信息量小对信息流通要求不高的企业,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较低。在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时,必须找准自身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定位。

(四)信息化管理工作要能灵活调整

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动,如果只采用一套固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也许现在附合企业需求,而过一段时间却与企业需求相违背,总会有出现不符合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需求的情况,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不便甚至造成阻碍。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企业的市场定位必然会发生改变,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市场竞争焦点,竞争激烈程度等都会提出不同的需求。企业在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时,从企业信息库、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营销售息化、决策信息化等方面,以及与企业外部的合作伙伴、客户群之间的商务信息化、采购信息化、资讯信息化等,都要考虑到系统的适应性,在量化指标、系统结构、系统语言、界面组成、模块搭配等方面留下足够的空间以便灵活调整。

四、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能力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大量的信息都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收集、整理、存储、分析、传输,这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面对日趋复杂的信息安全环境,在脆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下如何保护企业信息安全,成为所有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可能面临着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方面的安全问题。物理安全表现在信息化管理硬件设备上,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监控设备、扫码设备等,除了来自不法分子的物理手段威胁外,还有来自于自然灾害和环境事故如雷电、鼠环、潮湿等的威胁。网络安全主要来自于病毒、木马的破坏和黑客入侵,病毒、木马的破坏和黑客入侵,都有可能造成企业信息的丢失、泄露和破坏,影响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带来巨大损失。数据安全则主要来自于数据的破坏、删除、泄露以及人为恶意更改,数据库崩溃等。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网络规划存在缺陷、信息化管理体系存在技术漏洞、安全管理系统不够健全、员工安全意识不强等安全隐患较多,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水平。

(二)如何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安全能力

要强化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必须给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构建一个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否则再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再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软硬件,都无法正常发挥效用。一个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两个方面都应当有相应的措施,如管理制度、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软硬件、安全网关、资源访问控制等。在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下,还要通过内部制度的约束和软硬件技术措施和手段来贯彻执行,避免因员工安全意识不高给木马、病毒、黑客等带来机会。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看似是开放的,但实际上很多东西是仅限于企业内部或与客户之间,是一个动态的闭环管理系统,能通过加强物理场所安全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提升安保强度、加大违规处罚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安全水平,使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

五、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时展的推动下,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必须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从全体员工信息化素质入手,找准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定位,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构建一个灵活调整的信息化管理软硬件平台。同时,企业还必须注意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安全性,加强企业相关信息和工作的安全管理,避免数据破坏、泄露、丢失等现象,避免数据安全影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切实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发挥更大的效力。

参考文献

[1]滕佳东.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4(01).

[2]申明新.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煤炭企业管理创新[J].煤炭经济研究,2002(07).

[3]丁宏.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企业管理的进步[J].山西财税,2009(02).

[4]刘增.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实现及意义[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5]崔永玲.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J].天津造纸,2007(02).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流通 人力资源 信息化

现代的流通企业需要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化物流配送,强化市场营销,实现销售、采购、物流、财务、人力资源的专业化管理。只有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才能将现代流通企业的人才战略与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协同起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现代流通企业建立一支高效的经营管理团队。

现代流通企业跨区域多元化的经营方式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呈现分布化、网络化的特点,企业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已无法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将传统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实行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交流平台,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并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实现绩效考核、职业规划以及决策支持功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现代流通企业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保证持续盈利,需要充分运用企业的人力资源,转变运行机制和经营观念,整合资金、信息、物流、人才、品牌等资源要素,实现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方式的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使流通企业的人事管理实行责权结合、分级授权、自主管理的方式,实现企业的人事、绩效、培训、薪酬、福利、职业规划等事务的信息化管理。

在流通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逐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创业阶段:流通企业在创业初期一般规模较小,员工人数较少,业务局限于特定的地域范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通常是一些简单的事务处理,主要在于满足员工和业务团队的日常需求,引领员工执行企业管理层的相关决策,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集中于实现企业诸如人事、薪酬、福利等最为基本的人事管理。

发展阶段:随着流通企业的发展壮大,销售区域扩大、销售网络日益扩张、人员迅速壮大,企业的管理层次增加,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采取分级授权的方式,以责权结合、自主管理为主,强调员工的工作绩效。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在于适应企业组织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人员的充分流动,除了基本的人事管理,还需要实现绩效管理、职业规划以及人力资源的需求预测。

成熟阶段:流通企业的发展趋于稳定,企业规模庞大,子公司、分中心等下属机构分布更广,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成为战略执行的关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着重于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并传递落实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构建以能力素质和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此时,它强调的是决策支持、核心能力管理、绩效考核、人才评估与激励、职业规划等,目标是建设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二、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构建企业特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它是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用以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数据的信息化、日常管理的流程化、管理过程的规范化。

现代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从功能上分为基础数据、业务处理和决策支持三个层次。其中,基础数据层包含的是流通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数据,其特点是数据变化小、多呈静态,分为员工属性数据和企业基础数据两大部分,它是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基础数据。业务处理层负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处理和执行,如:职业规划、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和自助服务等,它的数据累积和更新来源于日常管理工作,构成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动态数据。它是企业掌握人力资源现状,提供决策支持的主要数据来源。决策支持层建立在由系统基础数据与业务数据构成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之上,它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及时提供各类准确数据,便于企业管理层从总体上把握人力资源信息,促进企业的管理决策和战略规划。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须适应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制定统一的信息接口标准、业务流程规划和基础数据结构,其主要功能模块有人事信息管理、人力资源规划、薪酬福利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招聘培训管理、公共信息管理、报表中心、自助服务等。因篇幅所限,下面只介绍其中几个主要模块:

人事信息管理: 包含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日常事务处理功能,如:人员基本信息管理、合同管理、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员工名册等。

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规划设置组织机构和岗位职务,确定编制,明晰职位权责和能力要求,适应企业的发展规划。

薪酬福利管理:涉及企业的薪资和福利政策的制定,涵盖企业各种现金和非现金的福利报酬管理。

绩效管理: 制定绩效考核内容,合理配置员工的知识技能,针对不同职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引入平衡计分卡,全方位考核企业员工绩效,实行奖惩激励。

考勤管理:记录和统计员工的非正常工作信息,如:员工出勤、假期、出差、加班等,为薪资计算、劳力分配和绩效考评提供准确依据。

招聘培训管理:负责企业员工招聘和培训规划,实现招聘和培训的全程管理,按需招聘和培训员工,促进员工个人发展与公司战略目标的协调统一。

公共信息管理:设立企业的电子公告栏,实时企业的重大消息和规章制度等,让员工了解最新人事动态,知悉企业的最新变化。

报表中心:提供灵活定义的统计查询方式和显示格式,以及报表自动校验功能,生成多种分析图表和统计汇总等。

自助服务:通过自助服务系统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管理和自助服务,如员工基本信息变更、工时记录、休假管理、业绩管理、个人规划、培训安排和工作调配等。

三、信息化管理的实施

现代流通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客观而全面地评估企业现状,充分考虑系统的功能性、适应性和可扩充性,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分阶段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逐步完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根据项目管理经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过程可分为可行性论证、需求分析和流程设计、系统设计和功能配置、应用实施四个阶段。

1.可行性论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环境评估、项目可行性考察等实施准备阶段,主要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日常管理流程等管理层面的要求,以及信息系统的实现方式、系统安全性、与现有系统的有效整合等技术层面的要求。

2.需求分析和流程设计:整理并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将企业日常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对业务流程及功能实现要充分理解,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分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划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进行功能选择和分步实施规划,同时要考虑人力资源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与集成整合。

3.系统设计和功能配置:需求分析与流程设计完成以后,需要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对系统进行详细设计、功能配置和系统定制。同时,还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初始化与原始数据的转换,企业基础数据与员工基础数据的迁移方法和时机,以及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等。

4.应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既相互关联,也相对独立。按照我们前面提出的“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层次的办法来逐步完善整个系统。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明确项目的实施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并全程记录,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同时还要适应企业发展,及时改进和添加相应的业务模块,满足企业不断变化的管理要求。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效用,真正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必须注重对企业员工及管理者的系统化培训,使他们了解管理系统的运作方式和功能实现,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规范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管理来提高日常工作效率。

四、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现代流通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它体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理念和行为模式,其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及时准确的数据处理、可定制的业务功能模块,可以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现代流通企业通过采取“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法,建立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数据库,分阶段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各项业务功能,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