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课程导入;策略应用

一、引言

受传统观念影响,老师教课时采用传统方法,上课期间学生无精打采,提不起对课程的兴趣,教学质量低下;由于高考压力影响,老师都是快速地讲完知识点并对需要考试的知识重点讲解,很少有老师来进行课程的导入。在不教学时,需要对学生的作业等进行批改,时间已非常紧张,而设计课程导入策略非常耗费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老师很少采取课程导入策略来进行教学。然而,一个好的课程导入策略,可以在教学开始时就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本文主要研究高中历史教学课程中的导入策略,并以人教版高中历史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课程导入策略的应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课程导入策略应用

1.温故知新导入,串联学习内容

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之间必然存在内在的联系。而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所安排在一节中的内容也是彼此联系的,或者是一种时间关系的递进,或者是同时代不同国家制度的对比,等等。所谓的温故知新的课程导入策略,就是老师在一节课的开始通过温习上节课所学到的旧知识,从而引出来对新知识的学习,温故知新,承上启下,使学生不产生对新接触知识的强烈陌生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学习中,本节中主要有三目,其中第一目和第二目分别为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和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第三目为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在进行第三目的学习时,课程可以这样进行:开始上课时,老师带领同学温习上节课学习的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形式、特点,以及制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从而引出第三目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学习,引出来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形式、特点,以及制定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比学习,让学生尽快掌握新学的知识。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的温习,也交代了新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中去。

2.运用歌曲视频等多媒体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这些多媒体教学设备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歌曲视频等多媒体的高中历史教学课程导入策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手段更灵活,教学氛围更生动、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声有色、有图有像的教学情境,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激起学生对历史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学习中,老师在开始教授课程之前,可以先给同学放一段视频,如《击沉俾斯麦号》《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战――德国战场》等,让学生通过这些视频资料引入到历史久远的时代,使同学提起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接着老师通过视频的导入,开始一节课的教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深刻,且有利于理解所学的课程,产生更深层次的见解与认知,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运用故事导入,寓教于乐学习

爱听故事也是学生的一个爱好,尤其是历史故事,在讲授新课程时,先以课程内容为背景找一个相关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能迅速地提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带到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从而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讲述人教版高中历史第9课“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扩展”中的“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课程时,老师可以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如德意志在确认君主立宪制国家的过程中,德意志是具有多民族的分裂的国家,而俾斯麦在读大学的时候,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纪念日那天,同一位美国朋友莫特利以25瓶的香槟酒为赌注打赌,赌定25年之内德意志必将完成统一,也就是这个俾斯麦,日后当选为德意志首相,通过他的铁腕手段,最终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日后他也被称为“铁血首相”。

三、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课程导入策略多种多样,本文只是根据实例分析了三种课程导入策略的应用。课程导入策略的应用,在上课之初就提起学生读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国家实行的新课改要求相符合。而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课程导入策略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积极地应用导入策略,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蕾.高职院校广告综合实训课程导入项目教学法的案例研讨――以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经济师,2010,12:36-38,41.

2.贲丹.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上旬刊),2014,01:101-102.

3.石唯.“非指导性”美术课堂教学的关键三五分钟――中学美术“非指导性”教学课堂导入策略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16:118-119.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2

一、横向延伸,提高课堂记忆

高中历史知识在内容上与初中历史相比,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更多、难度更大,这就增加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难度。为了让学生记住课本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高中历史教师一般都选择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法,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面对繁多的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设下了障碍。我在历史课堂的讲解中,经常通过信息化技术教学法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横向延伸,通过对知识的全面了解,增加知识的兴趣性,提升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上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中,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我国近代经济发展变化的学习,认识到洋务派思想对我国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过程来增强学生对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理解。本文在历史中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知识点。为了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降低对课本知识的记忆难度,我在课堂上将知识进行了横向延伸,通过信息技术的创设,导入了和反映当时历史事实的影像文件在课堂上播放,使学生借此提高对本课内容的认识,提高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对课堂知识的记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纵向延伸,强化知识串联

历史是对过去事件的真实反映,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使学生明事理通古今,增加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高中历史教师普遍使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加全面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精神是相违背的,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且枯燥的知识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我在历史课堂上,常常将历史知识进行相关的串联,使学生通过知识间的关系加深自己的理解,避免了因时间的推移而对知识产生记忆模糊的现象。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高一上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中,难度较大,要求学生理解的地方较多。需要学生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内容进行分析,也要理解第一帝国宪法的内容。看似简单的内容其实学习起来很困难。我对课堂时间的安排采取了科学合理的管理,将一定的时间留在了对学生的纵向内容启发上。如:我在讲解完本课的内容后,将前两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三节课的知识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比出西方国家政权发展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了自己对学过的知识串联分析的能力。

三、反向延伸,提升思想高度

高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增强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由于高中学生的年龄关系,其在思想上已经趋向成熟化,因此,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其在问题分析上熟练掌握唯物主义精神的运用能力,让其看待问题更加理智和客观,使其在今后的道路中少走弯路,让学生的思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常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通过反向的思维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分析,让其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照出事件的瑕疵,养成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清本质能力。

例如:人教版高中历史《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主要是对后国人向西方学习新知识并急于改变我国当时的状态的历史情况介绍,本文的重点是要求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维新思想的发展历程,并了解维新变法思想对中国的影响。但是学生很少去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只是注重知识点的记忆。我在讲解结束后对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同学们,大家思考一下,当时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维新变法思想,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闭关锁国和学习外国的思想,哪个更有意义?我们该怎样去看待师夷长技这一现象呢?”通过反向思维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度,学生通过对历史的解读培养了其辩证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不只是为了面对高考,主要是通过对历史的解读来“明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国家的历史文化在我们的手中得到流传,让每个学生的骨子里都流淌着爱国的血液。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2-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材一共出现四套,它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虽然四套教材在思路、体例和选材上各有千秋,但是在内容体系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第一,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两门通史为基本线索的通史体裁的大学教材压缩本的内容体系,而是以学习专题为新教材的基本单位,若干专题组建成一个学习模块,即成为一册历史教科书;第二,学习专题的选择与构建,是以适合高中学生认知的历史知识为学习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并为其进入更高级别学校和社会奠定基础。

然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仍然还有很多历史教师按照原来教学大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把历史教材当做圣经、法典,照本宣科,完全就是教教材。要知道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历史教学是学生很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来陈旧、落伍的教材观,要把新课程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之一,提倡“用”教科书“教”。那如何“用”教材来“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专题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对教材进行整合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专题”的内容体系,似乎完全没有了原来通史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实不然。时序性和整体性是有条件的:通史式教学以人类历史发展时间和全部重要历史内容作为时间排列和考察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而专题式教学是以某一空间历史发展的某一领域作为时间排序的条件和考察的范围。两者的区别在于不同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专题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如黄牧航老师对岳麓版教材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进行了以下的整合: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英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五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三种政治发展模式对世界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经过这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过后,不仅弱化、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关键是更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以教材历史知识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资源,总因为篇幅有限而只能突出主干,而其它“枝叶”就只能省去了。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只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就能把现在专题式的教材内容搞明白,所以教师要以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内容为基础,结合其它资料来拓展、充实教学内容,讲述历史,启迪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阐释了从夏、商、周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而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了一系列简明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很困难和枯燥,所以历史教师得根据历史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而这一单元的内容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构成的。

三、有效利用教材,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反思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B-0076-01

在新课程教学中,反思性教学是创新教学方式,以解决教学问题(不足)为基本点,是对教学方案的改进与完善,促进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它有助于教师自我发展与反思,推进有效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开展反思性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一、教前反思:做好备课工作

在反思性教学中,课前反思是重要一环,这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提前思考,对教学情景与学生反应进行预测,对教学计划进行预拟,使教学准备工作更完善,给课堂有效教学提供保障。所以,在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课前思考,反思教学理念,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研究教学重点与难点,而后在此基础上思考要运用哪些教学手段与方法来吸引学生,该预设哪些问题或活动来突破难点,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等,再弹性预设应对策略。这样,通过课前反思,将原有经验与教学实情有机结合起来,优化教学设计,让课堂教学更有序、有效地开展。

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2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新航路”时,教学对象是高三学生。经过前面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抽象思维趋向成熟,问题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欠缺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采取讲授的方法,既枯燥乏味,也剥夺学生自学机会。所以,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突破教学难点,可整合运用历史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对比教学法、问题探究法等多样方法,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过程与影响来层层设疑。如通过多媒体展示15世纪与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两幅世界地图,提问学生从两幅图中有何发现,自然引出因新航路的开辟而发现美洲,并给学生制造疑问:为何要开辟新航路?又是如何开辟的?等等。这样,可诱导学生结合教材与所给资料,主动思考与探究,自主概括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以及影响,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炼信息能力以及识图读图的能力。

二、课堂反思:优化教学过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本身就有不可预测特点,再加之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异常,教师课前准备再充分,课堂上仍会出现一些超预设的突发事件。如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自己认为的教学难点上费了一番精力,设计了不少问题,学生却未重视,并且提出了一些教师忽略的问题。面对这些突然提问,倘若教师不能有效回答或应对,就会挫伤学生提问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热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有些教师在某班教学中,教学设计比较完善,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其他班级授课时,学生的反应并不强烈,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注重课堂反思,未根据学生课堂变化而灵活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课堂反思应包括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态度反应、关注教学情境的开展、批判性的思考教学行为或突发问题等,再结合已有经验与教学机智,灵活调整预设计划,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让师生更平静地度过异常情况,甚至变“意外”为精彩。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时,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观察同学们的面部表情、随堂学习等方法,了解同学们是否真正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特点等内容,正确评价教学进程,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从而更好地达成预期目标。

三、教后反思:改进教学设计

课后反思就是教学之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展开的回顾与反思。如同学们课堂表现怎样,是否有学习热情,是否实现预期中的三维目标;遭遇哪些课堂意外,是否得到有效解决;教学方式是否适合本课教学;本课教学有哪些新颖点与成功之处;还有哪些不足,该如何改进等。通过如此反思,可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丰富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成长,提高教学能力,推进有效教学。

例如,教授人教版必修1第五单元第十九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时,经过课后反思,再对比以往讲解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学设计更新颖,有所突破。(1)以问题助教:精设层层推进的问题,既立足教材,也留有思考空间。(2)史论结合:内容讲述时,选取典型历史资料,让学生结合有关材料发掘历史结论,把握史论结合的学习方法。(3)精讲多议,让学生围绕有关问题交流讨论,答案不是唯一的,给学生自由表达机会,发现学生有不少独特想法,蕴涵巨大潜能,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开发学生资源。当然,本课还有如下不足之处:(1)教学思想并不完全开放,不敢将课堂过多的交给学生,局限了自己与同学们的思维。所以,在今后教学中,要给学生留出充足自学空间、自由思考与表达机会。(2)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还不够严谨,教学方式还可继续优化与完善,整合常规与电教手段,强化教学效果。(3)在作业与练习上,忽略了情感价值目标,内容与方式比较单一与死板,偏向课本习题,没有拓展延伸。因此,在后续教学中,教师还需继续努力,让历史课更生动而有趣,让学生更喜欢历史学习。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5

【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兴趣 技巧

随着高考制度的变革,尤其是相对于文科生而言,历史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而就历史科目的知识面而言,高中历史所占的知识量又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面对高中历史中庞大的知识量,如何能全面的把握知识点就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切入点。

一、高中历史知识之概述

在国家教育部新编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其特点是比较鲜明的。首先是时代感强烈。紧紧围绕新近发生的大事件,联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很多新近发生的事件都已经写进教材,如、神舟升天等,与此同时国际大事也是尽在教材。更加凸显时代的脉搏。其次是目的性更加明确。很多知识点的编写都考虑到学生对于当前社会发展,国际形势的把握,通过历史事实告诉学生和老师,对于历史并不是在讲述以前的故事,合适通过历史来感悟现代社会的脉搏,从以前发生的事件寻找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效率低下

很多历史老师在课堂上都有共同的感受。一个知识点,强调了很多次,但是错误依旧出,而且老师在课堂上感觉学生学的没精神,老师讲的也没动力。这就造成了课堂效率低下。老师出现“出力不讨好”的现象。

2.2学习方法老师指导不到位

由于高中历史教材自身做具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教材的时候大都是采用机械记忆。所谓机械记忆通俗说来就是“死记硬背”。学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效果却是非常的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老师在历史的记忆方法方面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造成了学生的经理浪费,这种浪费在每秒如金的高中阶段来说尤其是可惜的。

2.3学习兴趣低下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最为常见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老师讲的无精打采,一手拿教材,一手拿粉笔,就是照本宣科。造成现象的原因是历史教学对教材的把握尺度不到位造成的。历史尤其是高中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门很有趣味的教材,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抓住历史的这一他点进行教学,反而在课堂上过于呆板,过于依赖教材,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学生降低了学习兴趣。众所周知,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和独特的个性,兴趣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尤其的重要,老师做的还是很不到位的。

三、高中历史教学之技巧

3.1做好课前准备 提升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比较于其他学科,高中历史是较为有趣的,不单单是其中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透过历史可以看头更多的这里------相对于高中生而言,这方面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老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应该多搜集相关的课堂教学资料,撷取其中重要的事件进行课堂讲解,使历史教材知识点成为股市,如此则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时的兴趣。-----谁不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呢?这一切都以来老师课前的准备。只要精心准备,这个教学目的一定可以达到。

3.2指导学生掌握记忆技巧

高中历史有很多大事件发生的时间都非常相近,有的甚至是同年同月同日发生,这就给学生们的记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经常是无从记忆,或者是记忆混乱,出现错误。另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就是很多外国的人名,让学生记忆的时候很是头疼,出现很多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面对这些情况,老师在教学中一定指导学生有技巧性的记忆。首先是在时间方面的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整理,一个大事件老师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阶段知道学生进行记忆。首先是什么,时间地点。然后发展是什么,时间地点,最后是结果什么,时间地点,这样以来记忆的时候相比较而言就会方便很多。至于外国人名的记忆,则可以根据人名的发音进行记忆。例如有一个知识点是外国的悲剧之父叫埃斯库罗斯,如果进行机械记忆则会很艰难,老师可以根据人名发音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可以记忆成“埃斯死了哭罗斯”这样记忆起来会比较方便。如此小技巧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会用到很多,只要历史老师精心总结相信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不会再痛苦。

3.3改进教学方法 狠抓课堂效率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很多老师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满堂灌”殊不知,正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的学生没有任何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思想。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把课堂交给学生。实行授课内容的任务化,问题化。为学生制定好学习流程:自学--对学--组学三大流程。每一个流程都伴有展示环节,每一个展示环节都带有质疑。让学生自己进行学习。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只是一条主线,学生才是主体。老师索要做的是关键点的点拨,关键时候老师还要扮演“挑事者”的角色,这样让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学到的知识恐怕要比机械的记忆效果要好上很多倍。

结束语

针对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实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每一个高中历史老师最为紧迫的任务,只要精心准备,时常反思,善于总结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把高中历史教学变成一个充满趣味的故事大讲堂,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无形中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范德新,张艳飞,曹大梅. 历史教学选用史料应慎重――由人教版教材一则史料说开去[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1(05)

高中历史人教版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法制教育;影响;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青少年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目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居高不下,形势严峻,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中学法制教育的学科渗透,正是立足于时代的高度,认真审视了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针对未来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目前中学教育中的空白点而提出的一项行动策略。在历史科的教学中,经常可以渗透进相关的法制教育,它不仅是对历史课的延伸,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有益的补充,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高中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联系到法制的内容很多,那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 把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我就渗透了公民隐私权和人身自由权的法制教育。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厂卫特务机关的设立,其中我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朱元璋时期的开国文臣宋濂曾经在自己的家中与客人饮酒,第二天,朱元璋问:昨天喝酒了吗?在座的宾客是哪些人?吃了什么食物?宋濂一一将事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好啊,你没有欺骗我。”说完拿出一张图,上面清楚的标明宋濂请的客人的座次及面前的酒菜,将宋濂吓出一身冷汗。就这个例子,我问了学生这样几个问题:“朱元璋是怎样知道宋濂请客的情形的?”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是锦衣卫的监视。接着我又问:“锦衣卫的活动放在今天你们能接受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我们不愿被人监视。”“那么,锦衣卫的活动触犯了我们的什么权利?”“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很自然的法制教育就渗透进教学中,接着我又总结道:“在这样的环境下,所有人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这难道不就是君权的加强吗?”学生顿时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二、把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在高三历史人教版必修五《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的讲课中,我让学生观察“元朝的疆域图”,然后指出图中的“万里石塘”问大家:“同学们知道元朝所说的万里石塘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吗?”有同学指出是今天的南沙群岛。我又问:“大家知道现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就发生什么分歧吗?”有同学回答道:“有关黄岩岛的争夺”。“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在新闻中说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了吧!”“知道。”“那么对菲律宾的挑衅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坚决夺回黄岩岛”“消灭菲律宾” ……对于后一种回答,我适时的进行了更正:“我国的外交政策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们不会悍然发动战争。但是如果菲律宾一意孤行,中国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和,作为中国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对,虽然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但维护国家和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好好学习就是为国家尽责和履行义务。”这堂课,我不禁渗透了法制教育,而且联系了时事政治,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提升。

三、把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制教育的意义之一就是培养法律意识,使人人知法、人人守法。在历史课教学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中,导入框中就讲了一个外国人偷盗敦煌壁画和雕塑的故事,这时我顺便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文物受到法律保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所以盗墓、贩卖文物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我们应及时制止和举报,以防止国家文物的遗失和毁坏。同学们在遇到这类现象时,知道怎么做了吗?”“知道,向公安机关举报。”

有学者指出:“中学法制教育是弘扬法制文化、进行法律启蒙、培养法制人才、树立和更新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和环节,担负着向青少年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加强中学法制教育,对规范青少年行为,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全民族思想素质的奠基工程,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纵深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法制教育的渗透,使我们的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传授法律知识,使我们的学生不仅成为国家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又是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四、结束语

高中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施以正确的引导,使其成为思想正确能力可靠的国家下一代接班人是十分必要的。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处事能力和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杨百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成才之路.2012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