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情况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情况调查报告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

**年6月3日,《**商报》第四版刊文《**县石马镇派出所“如此”整治辖区内“摩的”,交笔罚款,一年内随便载客》,披露了我县公安局石马派出所对非法营运“摩的”进行违规处罚的行为。获此信息后,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公安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调查小组,对此次事件展开全面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在我县辖区内,确实不同程度存在着摩托车非法营运载客行为,即所谓的“摩的”。为加强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县公安局授权给各派出所,对辖区内交通违章行为进行整治。而石马派出所却滥用授权,擅自主张,违规操作。**年1月以来,违规处罚了辖区内数名从事非法营运“摩的”人员,乱收罚款12640元。他们具体做法是:派出所民警发现摩托车非法营运载客后,直接将违章摩托车扣到派出所,在违章驾驶员来取车时,则用“**市定额罚款收据”对驾驶员处以200—600元的罚款,并将罚款收据作为一年内允许从事非法营运活动的“通行证”。目前尚未发现收钱不给票或少给票的行为。

调查结果表明:石马派出所的行为,严重超越县公安局的授权权限,违反《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这与《**商报》披露的情况是一致的。客观上造成了“罚款后默认违章者继续违章”的不良社会后果,严重影响了公安干警严格自律、执法为民的形象和警民之间的关系。为严肃纪律,整顿警风,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对此次事件进行处理和纠正。

一、县公安局局长宋世华在全局所队科长以上干部会议上,向参会人员通报了《**商报》的刊文内容,强调了执法程序和执法权限,要求公安干警要切实增强按程序执法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对石马派出所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取消**年度先进评选资格,并扣发3个月岗位目标责任奖。

三、抽调纪检、督察、法制、政工民警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小组,对全县其它派出所所在乡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并对有类似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理。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2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能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经过不懈努力,目前,全市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基本健全,配备了人员,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经费保障力度加大,调处纠纷成效明显,为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各级党政重视。为了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和组织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年,市编办、市司法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基层司法所建设的通知》。**年,市人民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对县(区)综合治理目标考核。**年,市财政局、司法局根据财政部、司法部的文件精神,结合巴中实际就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下发了文件,市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确保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从组织机构、人员经费上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组织机构健全。为落实司法部人民调解工作要做到“四落实”(即调解组织、制度、工作、报酬落实)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深入基层调查调研。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找准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二是探索工作办法。市司法局率先在全省建立了规范的调解工作程序,得到省司法厅的充分肯定。三是狠抓文件落实。每年市政府都要抽出人员对人民调解工作进行检查,对落实好的给予表扬,对执行不力的给予批评,通过上述措施,有力促进了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目前,全市100%的乡镇、村(居)委会,70%规模企业和部分行业建立了调解组织2807个,各级人民调解员达14222人,其中乡镇有规范化的人民调解庭176个(即有调委会标识牌、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有印章、有调解记录和回访记录、有统计台帐),2381个村(居)委会,建有较为规范的人民调解庭1432个。乡镇、村(居)委会、社、院户级调解组织网络基本形成。

(三)创新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市人民政府鼓励各地大胆探索调解新办法,创新新机制,做出新成绩。通江县率先探索出“流动调解庭”,**县创立“巡回调解庭”,**县对调解工作实行个案补助,**区推行调解成员实行工作绩效法。各县(区)组建了院户纠纷信息员,全市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些做法走在全省首列。

(四)调解成效显著。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尽职履责。近3年来,全市调处纠纷73500余件,年均20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防止矛盾激化206件,防止民转刑1263件;防止群体械斗187件、1360人;防止非正常死亡168件,205人。特别是**县西兴镇调委会成功调解因坟地被占用而引发的群体性械斗纠纷,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发生。人民调解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但维护了社会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分解了压力,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深受人民群众好评。近两年,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区**镇草坝社区调解会主任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标兵调解员”,通江县诺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调解会员会”称号,民胜司法所所长、调委会副主任被评为全国100名“模范人民调解员”,并当选为中华全国人民调解员协会第三届理事。

二、主要问题

近几年,全市调解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调解人员素质不高。人民调解工作是一项涉及法律法规、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但全市14222名调解员中,多数是村社干部,文化普遍偏低,法律素质不高,致使调解协议书质量不高。个别地方甚至用村委会印章代替调委会印章,使调解协议书无法律效力。

(二)调解经费保障不足。虽然市人民政府和**区、**县把人民调解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县、通江县没有调解工作专项经费。由于经费紧缺,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指导、业务培训心有余而力不足,调解人员补贴难以兑现,各级调委会无办公业务费、全市有50%的调委会没有印章、徽章和标识。

(三)调解指导力度不够。乡镇司法所具体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和直接调处重大矛盾纠纷,市编办虽然下发了《关于全市乡镇司法所设置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委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意见》,明确了司法所的机构、编制和规模,但各地在贯彻中折扣不少。虽然全市19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设立了司法所,但仅有司法所长或司法助理员147人。还有87个司法所有名无人,管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力度不够。

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人民调解作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民调解工作做好了,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矛盾纠纷和减少的发生。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应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处理和预防矛盾纠纷的重大意义,要认识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把人民调解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纳入工作议事日程,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二)狠抓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一是要采取有效办法,把全市司法行政38名政法编制用完,解决专职司法助理员,还可选配一批乡镇干部兼任司法助理员,逐步解决有所无人问题。二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矛盾纠纷的水平。三是不断充实调解员队伍,要有计划、分步骤对调解员队伍进行调整,把那些懂政策、明法律、熟情况、威信高、办事公道的人员充实到调解组织中来。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3

为了总结近年来大营村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本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资料分析

1.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特点。被调查的40个农户,其中调查对象男性125人,女性85人,性别比1.5∶1。年,16-35岁的青年劳动者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农村务农。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2.接受培训水平低,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参加过各类培训的有16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主要培训形式有:课堂讲授、现场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建筑瓦工等;就培训效果而言,多数认为有作用,但具体说不清楚,显得勉强或言不由衷。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农民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培训时是在别人的提示和帮助下才回忆起来好像参加过,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培训的影响模糊,记忆不深。

3.农民对培训有一定需求,但受制于对多种因素制约。在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75人中,主观不愿意参加的只占%,说明绝大部分人希望参加培训而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能参加。从培训需求看,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多数倾向于果树管理、蔬菜生产,这与其目前的主要产业密切相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发展家庭主营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身的技能,提高社会地位。

4.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外出务工成青年人首选。村共有劳动力546人,其中外出务工的275人,占总劳动力的40%,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怕吃苦、怕劳累。②外出打工挣钱快、效益高。③城市生活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为青年人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4

一、禁牧工作所采取的举措

(一)圈养、限牧。2000年全市范围内开展禁牧工作,我乡是一个集农业与牧业为一体的大乡,要实现全面禁牧需要一个过程,**乡党委、政府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先让农区牧户彻底禁牧,实行圈养,牧区的牧户不可能一下实现禁牧,让牧区牧户实行限牧政策。这种措施的实施既为禁牧工作打开了局面,也为后一步实现全面禁牧奠定了基础。

(二)整体搬迁、全面禁牧。为了巩固和推进禁牧工作,**乡党委、政府决定实施牧户搬迁政策,政策于2004年8月正式实施。牧户分三年三批整体搬迁,搬迁牧户按照市补偿标准,每户23000元,乡里根据住房、圈舍条件又自定了不同档次的补偿标准,为了让牧户放心,与搬迁牧户签订了搬迁协议。现在第一批搬迁牧户一棵树梁生态项目区,大围栏46户牧户实现了搬迁。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禁牧政策不统一,阻碍了禁牧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004年9月市里下发了《决定》明确规定东风牧场实施限牧,**乡实施禁牧,此决定一经传开,引发了我乡牧民的强烈不满。同属一区管辖,同在一块草场,都是天保工程项目区,为何一乡限牧,一乡禁牧搬迁?产生了情绪的牧民,纷纷向政府质问,甚至群起上访,部分牧民见得不到肯定答复,于是又重返牧场,而未进行搬迁的牧户更是找到了借口坚决不搬。政策上的不统一,使我乡禁牧工作取得的成绩难以保持,下一步的禁牧工作难以开展,整个禁牧工作面临巨大障碍。

(二)禁牧搬迁资金不到位,影响到禁牧工作的进程。

要实现彻底禁牧的目标,草牧场牧户必须整体搬迁。我乡需整体搬迁140多户,400多人,30000多只羊,由于搬迁安置资金紧、困难多、工作量大,于是乡里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分年分批搬迁。首批搬迁的46户牧民,搬迁工作基本完成,但搬迁安置金仅到位35万,尚欠70.8万元搬迁安置费。牧民得不到安置费必然要采取行动,已搬迁的牧民会重返牧场,这样禁牧工作将会前功尽弃,下一步的禁牧工作也将无法开展。

(三)饲草料短缺,产生新的矛盾。实施禁牧后草牧场不允许放牧,牧户只能依靠买草料解决牲畜的食草问题。禁牧后农区牧户舍饲圈养,对草料的需求也较大,我乡没有专门的草料种植基地,这些搬迁牧户的牲畜的草料必将存在短缺。

(四)周边地区的影响。完全禁牧是我市的一项硬措施,而周边地区并未实行完全禁牧政策。这种政策上的差异,使我乡牧民们的心里不平衡,产生了对政府的积怨。

(五)禁牧人员不足、经费不足。我乡草牧场面积大,牧户居住分散,在没有实现整体搬迁前,禁牧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而对应的禁牧工作人员却有限,再加经费严重不足,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对巩固禁牧成果相当不利。

三、建议

(一)统一现行禁牧政策。禁牧是关系到全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工作,禁牧政策是开展禁牧工作的依据和保障。同属一区管辖,同在一块草场,却实行不同的禁牧政策,这势必引发牧民的强烈不满,也势必阻碍禁牧工作的开展。望政府能够重新统一现行政策,巩固禁牧所取得的成果。

(二)禁牧资金及时到位、足额发放。禁牧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可靠稳定的后续补偿为基础,只有消除了牧民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肯放心搬迁,否则,禁牧工作将无法开展。这就要求政府在配备禁牧安置费、补偿费时要及时、要足额。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5

(一)流域面积,共流经我乡7个村21个组,流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占全乡幅员面积50%。

(二)受益人口:全乡总人口12064人,受益人口4700人,占全乡总人口3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1户、586人。

二、污染源前期调查情况

从前期调研情况看,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水质状况较好,但流域内存在点面污染源。

(一)从面源污染看:流域内农田中的泥沙、农药、化肥及其它污染物,在降水过程中,通过水田排水、地下渗漏等方式,进入河流形成面污染源;地表上的农业生产用地膜、农业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农村生活垃圾及其它残留物等严重污染了耕地和生态环境。

(二)从点源污染看:全乡现有养殖场12家,其中鸡鸭鹅养殖场5家、养猪场2家,水产养殖3家、混合养殖2家。具体情况为:一是养殖规模较大、粪污处理较好的1家。二是正在完善粪污处理设施的2家。三是处于山林散养状态6家。四是水产养殖3家。

(三)从场镇排污口看:场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现有常驻人口近600人,设有人民政府、小学、信用社、兽防站等驻乡单位。境内尚未修建污水出场,污水由村3组排入。已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预计投资100万元,修建排污管道8公里,

(四)采砂污染情况:辖区现有砂石场8家,采砂船只13家。

(五)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情况:经排查,辖区未发现大面积水葫芦、水面漂浮物。

三、污染源现状调查情况

通过专项治理,目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一)从面源污染看:通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大力推广农业生态循环种养殖模式,农药、化肥、农业生产用地膜、农业生产资料包装材料、农村生活垃圾及其它残留物显著减少,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显著减少。

(二)从点污染源看:通过畜禽养殖专项整治,沿线禁养区内已无畜禽养殖规模户,畜禽养殖户基本建成沼气池、化肥池等粪污处理设施,杜绝了污水直排现象,河道内无网箱养鱼情况。

(三)从场镇排污口看:污水处理厂已完成规划选址,预计2019年前完成建设,同时已在场镇建成污水暂存池,场镇污水未直接排放。

(四)从采砂污染情况看:通过开展砂石场环保专项整治,辖区8家砂石场正在进行环保整治,预计11月完成,届时采砂污染情况将显著改善。

(五)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情况:通过河道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打捞及落实河道保洁员对沿岸垃圾清理,拆除下靠近垃圾池1处,河道内无大面积水葫芦、水面漂浮物,沿岸垃圾显著减少。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前期工作开展,生态环境改善明显,但还存在河长巡河次数较少、漂浮物打捞不彻底、河道保洁不及时等问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乡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严格落实河长制。严格落实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乡级总河长,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任村级河长得河长制,按照设置得河长制公示牌,进一步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二)落实巡河制度。由乡党委书记、乡长牵头,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及村级河长多次开展巡河检查,形成巡河记录,对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

(三)开展河道污染源整治。结合中央环保督查,重点针对辖区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采砂污染等重点领域,开展环境整治工作。

(四)开展污水沟整治。责成村修建化粪池、污水存储池,将场镇污水进行暂存,阻止污水直排入河,并积极对接水务局,争取尽快开展污水处理厂修建工作。

情况调查报告范文6

一、乡镇机构编制管理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改革的精神,对乡镇进行了机构改革。全县21个乡镇依据人口、面积、经济状况划分二类乡镇3个,三类乡镇18个,每个乡镇内设机构只设综合办公室,编制由467名精简到376名。乡(镇)设立直属事业单位5-6个,即农业服务站、计生服务所、水管站、企业管理站、建设环卫管理站、劳动保障服务站。考虑到农机和畜牧的债权债务及离退休人员的负担和管理问题,只在县农机局和畜牧局设立总站和联站进行直管。事业单位经调整理顺后,其人员编制由原513名精简到359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年改革后,各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运作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服务职能发挥不到位、经费短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难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自主开展工作难。尽管改革对机构、职能进行了理顺,但目前大多数乡镇因受传统工作方法的影响,思想观念没有转变。大多数乡镇机关人员与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一同使用,岗位概念模糊,事业单位人员实质上已成为乡镇政府的工作人员。这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乡镇政府安排的具体事务上,很少从事份内的工作,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事业单位自身作用没有得到发挥。2、混编混岗现象严重突出,人员分流到位难。全县21个乡镇机关进行了竞争上岗,机关无编无岗人员进行了分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了归位,县级财政在经费上也进行了“断奶”。但一些乡镇领导怕得罪人,或者说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工作观念中摆脱出来,仍是挪用直属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致使事业单位有较大一部分人员“不务正业”,长期混岗在党委、政府部门搞中心工作,再加上乡镇主要领导调动频繁,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流于形式。3、业务水平不高,作用发挥难。一些乡镇事业单位名存实亡,业务工作基本瘫痪,技术服务水平十分有限,没有发挥应有作用。4、事业经费不足,自我发展难。乡镇直属事业单位基本上都是差额或自筹编制,工作人员实行财政经费包干,而乡镇又没有专门拨款,经费维持低标准工资尚且困难,更谈不上办公经费,拿出经费来发展社会服务事业就难上加难了。

二、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机构设置不科学。乡镇机关只设岗位,作为一级政府综合性不强,管理和服务力量上不集中,行政绩效差。现行的乡镇事业单位在很大程度上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存在部门分割、自我封闭、各自为政的现象。另外,事业单位规模小、人员少、范围小,难以形成较强的综合服务合力。

(二)“条块”管理缺乏有机结合。乡镇事业单位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即由业务部门和乡镇双重管理,以乡镇为主,从表面上看脱钩于原业务主管部门,而因乡镇没有实质上的支持与管理,很大程度上靠县业务主管部门在业务上的支撑,实际上是“明脱暗不脱”,客观上形成“看得到管不到,管得到看不到”的局面。

(三)政事不分,职责不清。按照政事职责分开的要求,乡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相应划归乡镇相关的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只承担技术性、服务性工作。但是,目前乡镇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仍从事本行业的行政管理工作,而把自己的主要任务——技术服务放在了次要位置,甚至放弃。长期以来,乡镇事业单位靠吃财政饭,靠政府“喂奶”生存,这样下去,事业单位功能不断弱化、萎缩,最终名存实亡。

(四)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仍是“大锅饭”,旱涝保收,乡镇党委、政府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缺乏忧患意识。同时,乡镇事业单位“出口”不畅通,致使人员结构不合理,服务能力不断下降。

(五)人员素质偏低,改革创新意识差。目前,乡镇机关因受编制限制,多年未吸收新的人员,致使干部年龄老化。乡镇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文化层次普遍较低,掌握新知识、新技术能力低。一是思想观念守旧,瞻前顾后,担心改革会革掉自己的饭碗,损害自身的利益。二是缺乏责任感和危机感,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三是由于历史原因,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非岗位所需,在其位不谋其职。四是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技术成果转化不明显。

三、探索乡镇机构编制工作的新路子

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工作,必须在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配套搞好乡镇机构改革,总的要求是机构设置上科学布局,编制核定上以责核编,按岗定人,编制到人,总量控制。

(一)分类综合设置机构,力求精简。乡镇政府机关改革要以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指标,打破原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行政区域,对规模较小、经济基础比较薄弱、难以形成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小乡,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予以撤并,并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乡镇事业单位要按照“转制一批、撤并一批、剥离一批、保留一批”的思路实施改革,尽量做到不再设置自筹经费的事业单位。具体是职能任务相同、相近或一个区域内重叠重复设置的,要打破部门、条块界限进行合并重组;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要予以合并;任务不大、长期不出成果、或长期未配备工作人员投入运行的,要予以撤销。

(二)理顺管理体制,合理界定职能。一要科学合理界定乡镇政府的职能。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公共服务,加快农村文教卫生事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乡政府对所属事业单位只是政策引导、宏观管理以及人事管理。要真正赋予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自。二要重新界定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对事业单位分类公益型、准公益型、服务型事业单位管理。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方法和措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三要对乡镇事业单位真正简政放权,无论是“条条”管理,还是“块块”管理,主要是管好一个法定代表人,管好服务方向。

(三)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路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从政府财政入手,重点压缩财政供养人员,对行政管理型和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财政全额拨款供养,对于技术中介型和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人员要逐步进行“断奶”,将事业单位从政府财政大包大揽的襁褓中剥离开来,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兴办乡镇科教文卫等公益事业和养老福利事业,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走企业化、社会化运作的路子,以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挖掘乡镇事业单位的服务潜能,更好地为农民群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