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牛顿——梁氏定律;梁氏变换;牛顿——梁氏力学;梁氏相对论
In classical mechanics and the thoughts of space and tim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gravity
Liang Chi-feng
【Abstract】Ly (the author) thinking of classical mechanics found that its basic laws (right) is the Newton's laws of liang's thinking of space-time theory found that the basic equation is kissing the transformation, the thinking about the theory of the gravity found the relativity of gravitational field strength and the relativity of gravity object.
【Key words】Newton's laws of liang; Kissing the transformation; Newton liang's mechanics; Propositions relativity
1. 对经典力学的思考
经典力学是实验科学,其概念、方程、定理、定律、原理等等都直接来源于实验(实验可重复,实验结果可观测)。牛顿力学引入不可观测(找不到)的惯性系和不可测量(不可作实验检验)的惯性力是错的,不是实验科学的概念。经典力学理论之公理只有一条,即牛顿——梁氏定律。经典力学之基本方程(即数学基础)是牛顿——梁氏定律数学表达式,经典力学之基本定理是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和动能定理(这些定理的数学表达式均由基本方程导出),这样的经典力学称为普适经典力学或牛顿——梁氏力学。普适经典力学适用于任何一个参照系,地面参照系S上的经典力学称为S上的普适经典力学(其基本方程是牛顿——梁氏定律在S上的表达式F=ma ,此式被迄今物理学误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1〕),相对于S匀速平动的参照系Sv上的经典力学称为Sv上的普适经典力学(其基本方程是牛顿——梁氏定律在Sv上的表达式Fv=mav,相对于S变速运动的参照系S`上的经典力学称为S`上的经典力学(其基本方程是牛顿——梁氏定律在S`上的表达式 F`=ma`),天宫一号实验室S*上的经典力学称为S*上的普适经典力学(其基本方程是牛顿——梁氏定律在S*上的表达式 ΣFi=ma*)。若将F=ma , F=mav , F`=ma`和ΣFi=ma*统一表为F合=ma 合(即质点所受合力等于质点质量乘以质点加速度),则牛顿——梁氏定律表达式就是F合=ma 合 。因此,迄今物理学将S上的经典力学称为牛顿力学成为历史性错误。牛顿力学基本定律只有一条牛顿第二定律,因其基本方程 F=ma 与牛顿第一、三定律无关,故牛顿第一、三定律不是牛顿力学之公理。公理愈少的理论体系愈好。值得指出,经典力学的应用其实就是牛顿——梁氏定律的应用, F=ma 的应用被误认为是牛顿定律应用,天空一号上的质量测量实验被误为是牛顿定律实验。还值得指出, Fv=mav证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不成立(随之狭义相对性原理不成立);因为实验方程 包含 ,所以 反映的物理定律不能称为梁氏定律而只能称为牛顿——梁氏定律,随之经典力学不能称为梁氏力学只能称为牛顿——梁氏力学(又称普适经典力学,其中普适之意不言自明)。到此可见,牛顿——梁氏力学才是名符其实的实验的经典力学。
2. 对时空理论的思考
以时间空间变换式(简称时空变换〔2〕)为基本方程(即数学基础)的理论称为时间空间理论,简称时空理论。洛伦兹变换是两坐标系(参照系)相对匀速平动的时空变换,因此狭义相对论是匀速平动情况的时空理论(简称为匀速平动时空理论或匀速平动相对论)。两坐标系的普遍的相对运动是变速运动,于是梁氏发现了变速运动情况的时空变换——梁氏变换〔2〕,以梁氏变换为基本方程的时空理论称为变速运动情况的时空理论,简称为梁氏时空理论或变速运动相对论或梁氏相对论。洛伦兹变换和梁氏变换(以及超光速梁氏变换)均可由光速不变性原理推导出来,说明时空理论基本原理(公理)仅一条光速不变性原理。由时空变换导出钟慢关系式、尺缩关系式、质速关系式、质能关系式、能量动量关系式等等有无实际意义(称为物理意义)均由光速不变性原理有无物理意义来决定。因为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学理论(例如牛顿力学)之公理(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必须是可作实验检验的公理(不符合公理可以不证明之说),可见牛顿第二定律是实验定律(误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是理想定律而不是实验定律成为历史性错误)。无法证明光速不变性原理(找不到实验证明,也找不到数学证明),因此时空理论肯定没有物理意义,其数学意义是有的,数学理论之公理不用证明,例如欧氏几何、非欧几何只有数学意义而无物理意义。到此可见,时空理论(相对论)不是物理理论而本质是数学理论。值得一提,广义相对性原理不是物理学原理(无实验依据),等效原理同样不是物理学原理(爱因斯坦用理想实验证明等效原理成立,其实是用“理想实验”概念偷换物理学的“实验”概念,爱因斯坦无道理将惯性力说成引力随之将广义相对论说成引力论);另外,广义相对论构不成逻辑体系,不但不成物理学理论,而且不成数学理论。到此可见,爱因斯坦的地位比牛顿(世界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低一个层次是合理的,将爱因斯坦说成“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不成立(评价过高)。另外,值得一提,怀疑一种理论,首先应思考其公理,再到基本方程(凭空想出来的方程——例如爱因斯坦重力场方程,根本没有意义),再到其他(例如概念,爱因斯坦用理想实验或称思想实验证明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完全没有实际意义即物理意义)……。还值得一提,梁氏将梁氏相对论称为普适相对论意在强调变速运动的普遍性,将普适相对论称为爱氏——梁氏相对论意在借爱因斯坦这位假神促使人们相信梁氏变换,其实狭义相对论就是爱氏相对论,普适相对论就是梁氏相对论。
3. 对重力理论的思考
众所周知,地球附近的物体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或其一个分力,万有引力定律是重力理论的唯一基本定律。我们将哥白尼日心说推广为宇宙旋转说:地球绕太阳转,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银河系中心绕银河系集团中心转,……。于是,我们可以说明地球附近的物体其重力虽然是宇宙所有其他物体对它的吸引力之合力,但是太阳对它的吸引力恰好提供它跟随地球公转所需向心力、银河系中心对它的吸引力恰好提供它跟随银河系中心绕银河系集团中心公转所需向心力,……,因此它的重力只能由地球吸引力产生。同理,月球上物体的重力只能由月球吸引力产生。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力的分解,很容易得到地球附近各种参照系上的重力场场强方程,这些方程表明上述参照系S、Sv和S`上的重力场场强(即重力加速度),分别为 g、gv和g'且gv≠ g'≠g (此不等式反映了重力加速度的相对性)。重力加速度的相对性导致物体重力的相对性: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对S、Sv、和 S`而言有不同的重力,分别为 mg、mgv 和mg'。迄今物理学没有认识到重力加速度的相对性和物体重力的相对性,误认为同一物体不管在S上还是在Sv上还是在S`上的重力都一样。这一错误导致引入惯性力这种鬼力,于是有所谓质点相对运动动力学基本方程,于是误导爱因斯坦将数学当成物理学。
4. 梁氏相对论的应用
经典力学的应用,归根结底是牛顿——梁氏定律的应用(本文文献〔1〕有几个应用之举例,天空一号上的抛体运动是运动学)。梁氏相对论的应用,归根结底是梁氏变换的应用。应用梁氏变换可解释双生子佯谬、转动参照系上钟慢、 μ子实验、1971年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光谱线红移和本文文献〔1〕中设想王亚平带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都证明动钟变慢;应用梁氏变换可解释迈——莫实验、水星近日点运动、火车进入隧道的争论、转动参照系上尺长,转盘圆周率大于π ,都证明静尺缩短。文献〔2〕应用梁氏变换给出了双生子佯谬、 μ子实验、1971年原子钟环球飞行实验、水星近日点运动、光谱线红移、迈——莫实验、火车进入隧道的争论、光线弯曲和平面弯曲的数学解释,显示了梁氏相对论是比狭义相对论更普遍和更好的相对论。
5. 结论
(1)牛顿——梁氏定律是经典力学唯一基本定律,它导致了牛顿力学的修正,随之要改写经典物理学史。
(2)梁氏变换是最普遍的时空变换,它导致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修正,随之要改写近代物理学史。
6. 后语
梁氏希望世界物理学家以本文及本文文献〔1〕〔2〕来思考牛顿——梁氏定律和梁氏变换,公开发表评论,欢迎推倒它从而制止来自中国大陆(广西桂平市)的物理学大地震。
参考文献
[1] 梁尺峰,从天宫一号实验想到转动参照系上的实验,《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杂志,2013年第10期,72-73。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市场
国内学术界在评述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时,认为该理论提出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结论可以为我所用,但它涉及的是一般性生产,抽掉了特定的生产关系;生产函数存在着“资本衡量”的困难,严重影响了生产理论的正确性(高鸿业,1997)。应该说,上述评论在国内是比较有权威性的,也有一定的理论根据。通过精读原著,站在当今理论思维的高度,笔者认为,新古典经济学生产理论存在缺陷。
只适用于完全竞争的企业
新古典生产均衡理论假设,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市场上都是既定的,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或者说对市场价格不能产生任何影响。事实上,市场价格是与行业内的企业规模、企业数目有着直接联系:当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大、数目较少时,市场价格的决定权掌握在这些企业手中;当行业内企业规模较小、数目很多时,市场价格并不由每一个企业决定,此时的价格才真正由市场决定。
具有垄断性的企业类型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从经济运行现实来看,企业是追求最大利益的,采取合法手段,如果能够打败所有对手,成为唯一的市场供应者,是每一个企业的梦想,或者至少该行业中仅剩下少数的几家,出现所谓的垄断竞争情形。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才有市场价格的决定权、市场技术标准制定权,才能具备更大的新产品开发能力;同时,垄断企业通过设置较高的企业门槛,阻止新竞争对手的进入。从企业发展的历史来看,决定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就是那些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一个企业要么逐渐壮大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要么成为别的垄断性企业的兼并对象。可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企业是一种普遍经济现象。
但是,这种具有普遍性的企业组织,却不能用新古典生产理论解释。这是因为,垄断性企业可以部分或全部决定价格;它的产品数量是不确定的,它根据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等等多种情况决定生产多少;它的边际成本并非一定递增,一方面当它的产量没有达到均衡点之前,另一方面收益于不断开发的新技术,都会阻止边际成本的上升。这说明,在市场经济中,最有解释力的生产理论应该是说明垄断性厂商的生产理论,哪一种理论能够对垄断性厂商更具解释力,它就更具科学性。新古典生产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当然具有它存在的理论价值,但因为它在解释垄断性厂商如何兴起、内部如何运作,不同厂商如何竞争与合作时,未能提供较有说服力的理由,其理论生命力大打则扣,是不言而喻的。
排除了非确定性因素的存在
新古典生产理论的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每一个厂商对生产投入组合是十分清楚的,每一次组合的品种、价格都是最优的,时间都是最合适的,不存在任何调整的必要;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厂商拥有的技术与生产组合是配置最合理的,在新古典的模型中,一旦拥有这种合理配置,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持续生产,即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可以找到与之配套的生产最优组合,至于新技术从何而来,怎样实现最优组合,新古典经济学家似乎认为无须考虑;市场中任何一个企业生产均衡都是确定的,只要最后一美元的边际生产率在每种用途上相等,那么任何企业都可以实现生产均衡,而且在此均衡点处是最优的,也是稳定的;至于厂商的内部结构与运作机理,面对市场如何调整生产组合和信息系统,等等,新古典生产理论都没有论及。虽然该理论简洁优美,容易进行数理论证,但它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象他们的前辈一样仍然在对付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是既定的,其他有关的事实多少是确切知道的。
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厂商面临着极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环境,这些复杂因素可以用不确定性来概括。不确定性是普遍存在的,因为市场是由许多个生产者、消费者、商品组成的,对市场要做到确定性的了解,那是一件无法实现的难题;不确定性是客观事实,不能因为追求理论的简洁、逻辑完美,而忽略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微积分、概率论被用来处理经济问题时,都假定对现在、未来的所有事实都有完全的知识和准确的判断、正确的行动,这不符合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因而,微积分、概率论不是处理不确定性经济问题的有效工具,现有的新古典生产理论使用微积分、概率论等数学工具,是不可能探索不确定性的奥秘。支配经济行为的,要么是对行动将要产生的结果所作的预测,或者是依据常规判断而得出什么是适当行为的见解;要么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教训,而这些经验教训可能被证明是靠不住的。 忽视了生产本身
笔者之所以说新古典生产理论是从交换入手研究生产,而生产本身却被存而不论,这是因为有如下原因:
按照消费理论的模式建立生产理论新古典经济学消费理论认为:消费者手持货币来到市场上,经过仔细挑选,买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其均衡条件与最后1元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均相等。新古典经济学家经过一番论证,得出生产理论与消费理论是相似的结论:生产者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购买到一定的生产要素,经过生产要素的多次替代,在均衡点处达到最佳生产组合均衡条件时,用于购买任何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最后1元所获得的边际生产力都相等。在新古典经济学家看来,生产与消费理论都是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产品(要素)组合的最优化,而且均衡条件的内容是如出一辙。
新古典经济学家在这里所犯的一个基本错误就是把生产混同于消费,不管在他们看来二者有多大的相似性,毕竟它们还是属于不同的范畴;如果不同的理论范畴都服从于同样的理论解释,那么,理论要么变成了教条,要么就变成了宗教,其后果都是一致的,即取消了独立的学术研究本身。
生产要素所得是各自要素市场交易的结果
从边际生产力的角度看,工人获得工资,资本家所得是利息,土地所有者得到地租,而企业家没有利润。以前,国内学者们在评述这一理论观点时,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家替企业家辩护,因而该理论是庸俗的。在笔者看来,这是把科学的探讨与政治的评判混为一体。其实,包括瓦尔拉斯在内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之所以作出这一结论,恰恰是其理论逻辑的必然,因为他们是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待生产,从交易的角度看待生产要素的所得。既然生产只是一个空壳子,而每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交换时都获得了最优化的交易效果,那么,留给企业家的利润所得当然是零。这个结论看起来与经济事实不符,似乎也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唱对台戏,但事实上,马克思也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交换时是公平的,瓦尔拉斯也只是从交换的角度研究生产。
科学的结论只有一个,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瓦尔拉斯的结论是一致的,只不过瓦尔拉斯没有进一步深入到企业内部,也许在他看来内部分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各个生产要素的市场均衡价格是如何确定的。不同的经济学家因为理论体系的不同,往往作出各自的理论取舍,这是学术发展的正常规律,如果简单地用一个经济学家的结论评判另一个经济学家的观点,不是科学研究应有的态度,对科学发展也无益处。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3
该创意视频制作方是《银河帝国》的出版方读客图书,据悉,(《银河帝国》曾击败托尔金的《魔戒》,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说”,但过去20年在中国的销量黯淡,堪称“失落的经典”。这一次借势微博,沉寂近20年的经典《银河帝国》突然大卖,这一现象引起业界热议。
《银河帝国》创意视频
7月2日上午10:26分,以“创意营销”著称的读客图书在其官方微博贴出了一条《银河帝国》的创意视频,短短半天工夫,该视频就被微博网友疯狂转发,在网上如潮水般蔓延开来。
视频中,本·拉登冲破《银河帝国》封面跳出来。很多人纳闷,本·拉登和小说《银河帝国》之间有什么关系?
原来,让本·拉登做《银河帝国》“代言人”并非没有来由。据悉,本·拉登是经典小说《银河帝国》的铁杆粉丝。《银河帝国》系列小说分为“基地系列”“机器人系列”“帝国系列”。9·11事件之后,英国《卫报》曾报道,本·拉登正是依据《银河帝国:基地》的战争策略,建立了同名恐怖组织——基地。
《银河帝国》出版60年来,对人类的太空探索、世界局势、前沿经济学理论、好莱坞电影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7年经典电影《星球大战》,偷取了本书构思;2009年史上最卖座电影《阿凡达》,抄袭了本书创意;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则亲口承认,他的经济学理论来自《银河帝国》的启示……
《银河帝国》系列小说在美国创造了畅销神话,持续卖了60年,至今仍盘踞亚马逊网站科幻小说最畅销前100名榜单,累计销量超过5000万册。但就是这样一部经典巨著,在中国却遭遇了“滑铁卢”。
2012年,是《银河帝国》作者阿西莫夫逝世20周年,读客图书重金买下《银河帝国》小说版权,重新向中国读者推荐这套“讲述人类未来2万年历史”的经典小说,短短3个月,《银河帝国》新版销量已超过过去20年销量总和,这一畅销成绩令人咋舌。
借势微博,《银河帝国》大卖
读客图书这次借势微博,走出了一条令人炫目的“营销新路”,这条路的名字可以叫“封面复活之路”。首先是编辑在整理关于《银河帝国》的新闻资料时,发现了本·拉登、阿凡达、星球大战、诺奖得主克鲁格曼这四个人与《银河帝国》的关系,之后是封面设计师将这“四巨头”设计成了《银河帝国》的外封面,再之后又是编辑将这四个人与小说的关系写成了封面文案,勾起没有读过这套小说的读者的兴趣。
《银河帝国》的“四巨头”外封一经在微博上曝光,就引来一阵“怒评”,该书铁杆粉丝纷纷惊呼“受不了”,但就在这样的“反对声”中,《银河帝国》获得了空前的关注,销量一路上升。后来,读客图书又在微博上推出了一系列“四巨头”海报,与这套经典小说有关系的各界文化名人,如蔡康永、刘慈欣、马伯庸等都被拿来戏谑了一把,死忠阿迷更是忍无可忍。读客董事长华楠说:“这就是经典的魅力,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经得起指指点点。”这次爆红的“本·拉登满血复活,代言畅销小说《银河帝国》”的创意视频,则将《银河帝国》的一系列营销活动推向了最,一本书的封面“复活”了!不得不佩服出版机构的“折腾”能力,微博创意营销再次成为一个业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有数据统计,微博用户已经超过2.5亿,借微博之势火起来的例子不胜枚举:电影《失恋33天》、小米手机、凡客……微博的很多优势,使得它传播性空前强大,成本空前降低。华楠说:“微博人群主要是白领和大学生,这部分人就是《银河帝国》的目标读者。这个视频的创意就脱胎于封面,把静态的封面拍成动态的视频,我们选择本·拉登、阿凡达、黑武士、诺奖得主克鲁格曼,是因为他们代表着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他们来传播《银河帝国》。营销无定式,只要能向消费者提供乐趣或者购买价值,图书可以采用尽可能多的营销方式。”
只有好书才值得花血本推广
据悉,这则创意视频短短30秒,花费却高达16万人民币!读客图书的这一营销创意让很多读者拍案叫好,也让很多业内人士咂舌:图书是低毛利行业,所以大家很少能看到关于书的广告,如此花血本推广一本书,读客是不是疯了?
华楠称:“我们相信《银河帝国》一定能卖好,如此经典的一部巨著,在中国20多年,却一直没能卖起来,是件非常遗憾的事,我们花这么多钱来拍摄视频,就是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让更多的读者能够看到这本书。只要是好书,我们就会尝试各种方法,不惜成本做推广。”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4
1 明确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想要提高经济学基础的课堂效率,不仅要理解经济学学科特点,还要明确教学目标。中职经济学基础定位不同于大学生所学的经济学基础。笔者认为中职经济学基础的首要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让学生能主动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经济现象。其次是要学以致用,就是能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经济现象,指导市场经营实践。最关键的就是要学生学会一种人生态度,正如著名作家萧伯纳所说:经济学是一门使人生幸福的艺术。学习经济学更多的是学习理性思维,对于中专生来说,只要能通过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程获得理性思维的能力就真正实现了教学目标。
2 改变传统课堂形式,把舞台交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国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中职教学也应该积极改变传统课堂形式,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或者大学,围绕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却迟迟无法前进。究其原因一是中职教师普遍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无法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二是没有考学压力,中职学生缺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习主动性不足;三是由于学不会、听不懂,中职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尤其是经济学理论抽象难懂,很多学生干脆放弃。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改变旧模式,充分认识到自控能力差不代表学习能力差,理论知识基础差不代表实践能力差。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
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案例教学经济学理论多是建立在数学推理和经济模型论证上,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和应用。讲授经济学基础课程首先要深入浅出讲授基本理论,然后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加以分析,使学生能够获得感性认识。经济学基础课程要注重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尤其是针对经济学基础课程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例如讲解木桶效应就可以用学生考试偏科来说明问题,简单易懂;博弈论可以通过囚徒困境的故事来加以说明;外部性理论可以通过蜜蜂与果园的故事来加以阐述。除了利用这些经典的经济学案例意外还要加以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式,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利用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讲解机会成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人生选择、就业选择、考学选择等来讲解。比如在讲授博弈论的时候也可以引用数学大师纳什关于博弈论最简单表述:如四个男生都去追一个漂亮女生,那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搭理。这时男生再去追别的女孩,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当次品。但是,如果他们四个先追其她女生,那个漂亮女孩就会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简单多了。这样就可以通俗易懂的解释经济学概念。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情景认知;工学交替;实训教学
作者简介:刘翔(198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程师;王蕾(1987-),女,湖北荆州人,武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助理工程师。(湖北 武汉 430065)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67-02
自20世纪后期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及其应用领域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电子信息技术革命式的发展为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对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实训教学是工科电类各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情景认知[1,2]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以莱夫为代表的一个理论派别。它认为知识寓于情境之中,学习者需亲临其境、参与实践,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新知识。它要求学习者通过不同的情境去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协商”,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在实践共同体中获得“意义和身份的建构”。
“工学交替”[3]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本文结合武汉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自身实际情况,将“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于情景认知理论之上,从构建实训情境、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在构建现代化实训情境的条件下培养学生“四实”精神、明确专业理论课学习目标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动机不足的原因是他们不清楚所学知识在日后的实践中有何应用价值。要让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就能提前感悟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关系,就必须努力创设与实际需求相适应的实训情境。在这种模拟工程实际需要的环境中完成实训教学过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校通过积极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和湖北省地方教育财政支持,解决了大部分的建设资金问题。并通过整合原有基础实验实训资源,于2009年建起了目前初具规模的湖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基地硬件环境最大限度模拟电子行业实际生产环境,为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同时也体现了武汉科技大学一贯秉持的“面向实业需求、培养实用人才、倡导崇实学风、强化实训动手”四实精神。
各种功能强大的模拟仿真软件及现代化的网络多媒体平台是构建现代化实训情境的有效补充。有些实训项目需要价格昂贵的仪器设备平台来支撑,在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紧张的现实条件下要引进这些设备平台显得不切实际,即使引进了这样的设备也无法满足参加实训所有学生的需要。设备的折旧损耗、学生实训时的误操作损耗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模拟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些因实训设备与经费不足所带来的缺憾。另一方面,在虚拟仿真环境中,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误操作损坏仪器设备,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大胆进行实践探索,让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这种“软件仿真设计―硬件最终实现”的思想大大降低了电子设计的成本与风险,是现代电子设计采用的一种流行方法。通过实训课程学习,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能够帮助低年级的学生明确日后学习EDA等专业课的学习目的。
二、体现“工学交替”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校内实训基地与真正的生产企业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但是应该尽量按照生产行业的模式管理与运行,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在组织运行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营造良好的工程氛围,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协作精神,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真正培养多层次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训基地的建设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校内实践服务于日后就业需求的“工学交替”思想内涵。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原则
以电子信息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先进水平为标准,在技术、设备、管理、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体现先进性。把握技术发展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设备,在建设上做到适当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空间。
2.适应性原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训过程中使其熟悉、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方向、工艺路线和技术应用的本领。内容安排要具有综合性,使学生通过实训不仅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而且熟悉和了解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和技能,也使学生获得综合技能和能力、职业综合素质。
3.真实性原则
创设相应专业岗位的真实情境,按照专业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和实施实际操作训练,模拟专业岗位进行工程训练。部分实训项目与企业合作,校企充分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企业、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可以共同携手做好生源调配、培养教学、工程实践、就业导向等工作,既解决了学生工程实践的难题,又让学生早接触社会,了解行业,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电视节目编导职业素质培养情境学习
[作者简介]孙瑶(1978-),女,吉林吉林人,北华大学文学院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广播影视编导。(吉林吉林132013)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9-0170-0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视作为十分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迅速走进千家万户,逐渐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电视媒介的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电视节目的多样化方面,还表现为电视从业人员观念的更新和技能的完善上。针对电视节目编导培养而言,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出适应电视制作环境、能够立刻上岗的毕业生成为现实的教学重点。电视节目编导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乃至教学案例都需要不断地更新,适应瞬息变化的影视产业市场。本文基于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相关学习理论及电视媒体的实践经验进行深入研究,在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上进行教学方案的改革和创新,意在使学生在情境学习的基础上,理解艰深的理论,掌握不断发展变化的电视操作技能,培养成熟的编辑意识,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为电视传媒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构建工作情境中电视节目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工作情境中的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意在使教师在一个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或模拟真实的电视工作环境)中,教授学生电视制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把编导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效地结合,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掌握电视学的理论知识和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拍摄和编辑设备。这种情境学习理论把学习的本质视为“个体参与与真实情境、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可见,情境学习理论倡导的是个体参与,把个体置入一个有效而又真实的社会工作情境当中,强调个体的实践能力和个体与情境间的互动。这种情境学习理论行之有效地使学习者以一个工作者的身份进入到工作环境中,切实地体验环境给学习者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压力,使学习者学以致用,把理论课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合理应用在这种工作环境中,巩固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提高其应变能力。这种情境学习理论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授者采纳,学者接受”的教学理念。将这种理念引入到电视节目编导专业教学当中,则强调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过程的统一,即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编导工作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导素质。
二、以情境为中心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电视节目编导的专业性质及培养方向,基于工作情境的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将对室内拍摄且需设计话题的电视访谈类节目和室外拍摄且需要快速编辑的电视新闻类节目两种类型的电视节目作为模拟实践的主体,从节目策划―讨论―外联―拍摄―编辑制作―节目包装,完成节目制作的全过程。重点是帮助学生体验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流程,从中熟悉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任务,把课堂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录制及编辑任务的能力。在课程计划中突出实践,强调教学环境与电视台及各电视节目包装公司的工作环境相吻合,把学生置入到电视制作的工作环境中,使学生参与到节目制作的整个环节当中,从节目策划到拍摄,从组稿到台词的编写,从粗编到最后的精编和包装,最后完成节目、通过审核,系统地掌握一则新闻或一档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过程。在此工作情景中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提高学生策划、组稿和编辑能力,在节目制作情境中掌握拍摄和编辑技巧。
(一)设计教学内容
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是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训练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应用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学内容为三部分,模拟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制作(拍摄地点在演播室进行);模拟电视新闻类节目的采编及后期剪辑制作(拍摄地点在室外及直播间进行);模拟节目审核(请电视台内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资历的编导,到课堂内和学生们一起评审学生制作的节目)。以电视新闻节目为例:安排学生寻找新闻,模拟新闻发生现场,情景再现新闻事实,学生现场采编和组织拍摄,拍摄完毕要及时进入编辑室进行后期编辑,最后学生要进入模拟的新闻直播间,负责此次新闻报道的导播工作。在此环节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选择新闻内容;如何人性化地处理突发新闻事件;如何掌握现场拍摄的重点;后期如何编写新闻稿、处理镜头、剪辑等。这主要是培养编导的沟通能力、判断能力和处理事情 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情境教学更加真实、贴近实际。
(二)组织实践教学
情境学习理论提出“在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包括电视节目策划及组稿、外联及筹备、指导拍摄、后期的镜头剪辑及解说词的编写等,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编导的工作范围也有所不同,但都脱离不出这些基本内容。由此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计划并分三部分进行教学实践。
1.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使学生了解演播室拍摄的过程,如果教学条件允许的话还应让学生熟悉剪辑台操作、场面调度等。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制作一档10分钟的人物访谈类电视节目。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具体操作为:(1)指导学生进行选题讨论,选择有价值、有影响的人物作为节目的访谈对象。确定人物后,收集大量与嘉宾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访谈对象的更多信息,如做过哪些事,发表了哪些作品及言论等。这些都要在拍摄前期做好功课。接下来就需要指导学生设计节目进行的线索,即构思节目,需要学生进行文字整理,写拍摄计划。(2)进入模拟演播室进行拍摄。指导学生进行拍摄前准备,布置演播室、确定座位、设立机位、调试灯光等前期准备。编导在节目播出前要与主持人和嘉宾一起沟通,简单说明节目进程。节目开拍前要热场,即向现场观众说些注意事项,提升现场气氛,再提前录制一些观众的镜头,以备节目转场用等。最后,进行节目拍摄。教师在这阶段要提醒学生把握主持人和嘉宾之间的话题方向、进程,以及速度等,要及时做出手势示意主持人。在拍摄进行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转换景别及运动镜头的处理等,规避在拍摄中常出现的问题。(3)拍摄完成进入后期编辑阶段,因为是演播室剪辑,拍摄空间小,拍摄主题内容明确,一般不会出错,但如果处理不当,会使节目显得单调,所以在后期剪辑时画面穿插要合理,画面要与节目的话题配合得当,合理插入背景资料画面等。最后配合画面完成节目中的字幕。(4)节目包装,一般固定的栏目都有固定的栏目头、尾、片花等,都在这阶段完成。
2.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与编辑。教师引导学生去找新闻,可以是校园内的新闻事件或时下热炒的网络消息等,然后进行新闻采编、拍摄、组稿,最后编辑完成。由于新闻节目具有时效性这一特点,所以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尽快完成电视新闻节目的拍摄剪辑。这部分教学主要通过学生找新闻、抢新闻以及设计、编写新闻稿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性和编写新闻稿件的能力;通过教授学生进行新闻节目拍摄所需的一些技巧,后期编辑电视新闻节目时画面的处理与把握,培养学生的前期拍摄及现场反应能力和后期的编辑意识,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培养学生的编导素质。
在组织实践教学中,由教师教授及辅导学生完成一档8分钟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全过程。(1)让学生自己先寻找和挖掘近期发生在校园内的一些新闻事件或近期电视、广播及网络上热炒的新闻,找到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让学生进行前期的节目采编和策划,此过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确认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如何找到介入新闻主题的点,怎样构思报道线索,增强新闻节目的可看性或故事性。(2)当确认新闻是真实而有价值后,到达事件发生地进行拍摄、报道(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可模拟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学生在事件现场快速进行采访构思,在采访中要组织好语言,有针对性地对现场人物进行询问,多方面了解新闻事件。因为在演播室外拍摄,需要指导学生在拍摄中考虑到光线、色温等问题,而且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镜头感,即编导在拍摄前期要有一定的后期编辑意识。在新闻现场拍摄时注重现场主要内容的镜头把握以及细节内容的挖掘等,力求使拍摄画面全面而又详略得当地展示新闻发生现场或过程,以备后期编辑时不会产生电视画面阐述不深入或少镜头以及所需镜头略显单调等问题。(3)新闻拍摄完毕,要在第一时间进入后期剪辑。同时,新闻节目的文字稿也应在此阶段形成初稿,如果拍摄前期已经完成了采访提纲或初稿,那么此阶段还要拿来与实拍画面进行比对修改。这里需要学生在镜头画面的处理上要详略得当;适当安排细节内容,用来强化和突出主要新闻内容;在画面编辑上不要太琐碎,尽量用成组的镜头编辑;画面不要过于丰富,这样容易遗失新闻的严肃性等等。在后期剪辑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剪辑技巧,合理应用蒙太奇等剪辑手段,规范学生的剪辑方式。粗编完成后,学生可以根据画面来完成文字稿,也可以根据文字稿来匹配合适的画面,包括解说词、旁白等,都在此阶段完成。(4)进入节目最后包装阶段。
3.模拟节目审核。汇总学生作品,制作节目评审表,请两位电视台资深编导作为评审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分并在评审表中说明理由,此过程学生也参与评分并做简单记录。然后,根据情况选择一些学生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互相学习,取精华弃糟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了解自己在节目制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启发学生找寻避免或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使学生了解要完成一部好的电视节目制作都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
(三)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通过学生在制作节目中的表现,以及节目制作完成的情况来进行考核。学生在情境工作中的表现,如编导手记、完成节目情况、课堂上进行的策划选题讨论、节目分析报告等计入到平时成绩,在考核中占有一定评分比重。评分重点主要是节目制作质量,其中参考专家点评给出的成绩也会占有一定的比重,以此避免学生作品过于学院派而脱离工作实际。
三、基于工作情境中的电视节目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本课程需要在学生完成电视节目编导理论课及选修完成电视摄像课程及非线性编辑课程学习后,才能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实践教学课程。这种情境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能使学生在进行电视节目编导工作情境中,更形象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工作技能、完善自身编导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伟胜,楼广赤.情境认知视野中的学习观及其教学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