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景观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景观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景观概念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医疗改革;医院管理;沟通对话;医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b)-242-02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effective participation" in public hospital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ealth reform in new period

LI Yuqing, LI Wei, XU Bo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Military Command,Beijing 100700,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health reform in new period,by analyzing the theory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theory,this paper takes the specific social context in public hospitals into consideration and discusses how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in hospital.

[Key words] Health reform; Hospital management; Communications and dialogue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医院管理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医院品牌的树立、效率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患关系等多方面,如何实现医院的有效管理是对医院管理者的考验。新公共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于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理论思潮,也是近年来深刻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及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主导性思想之一[1]。该思潮彻底改变了政府行政架构、管理理念和服务范式,实现了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院管理方式的转变。德国著名社会学者哈贝马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沟通交往理论,要求社会组织必须上下沟通,建立完善多种沟通渠道,让每个管理事务涉及到的个体有效的参与到管理目标的达成中来,从而实现有效沟通,提高组织效率。笔者结合这两个理论,对公立医院在新时期医疗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有效管理进行探究[2]。

1 公立医院管理中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沟通交往理论认为,在多元政治和利益分享的现代社会,每一种管理决策在作为一种组织导向,包含着该社会组织的价值判断及资源分配,每一项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对组织各方面产生影响。社会组织管理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如何得到切实的保障,有效的达到社会组织的目标是需要审慎思考的。公立医院作为典型的社会组织,肩负着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责任,更要对医院的管理决策进行分析,从而有效的实现管理目标。

公立医院不论从理论逻辑还是从现实需求来看,管理活动的根本和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是一切公立医院的管理行为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树立医院的医疗品牌也是医院维持自身运营的必要条件。公立医院社会责任与自身利益两者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互为补充的。医院的发展有赖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社会责任的承担则是由医院特殊性质所决定的,是每一所公立医院必须时刻牢记并积极履行的义务。医院在满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责任,而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3]。

2 公立医院管理中对医护工作者的有效管理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医院管理的目的不再限于对医院内部的管理控制,还意味着医院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应采取积极的回应姿态,主动了解医护工作者的利益和需要,积极征求医护工作者的意愿,并准备随时对这些要求、意愿进行审视和反思。医院员工对医院的认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院管理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医院应该积极关注医护工作者的需要,并对此予以积极回应和满足,医院管理必须以保障和促进医护工作者的利益为出发点,这是医院实现良性管理的基本内容,也是医院能够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

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自我控制、科室内监控、科室间交叉控制和院级控制达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自我控制强调每位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岗位责任制,认真执行医疗制度和操作规范。科室内监控重点是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尤其是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要逐级把关,对环节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纠正,使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科室间交叉控制强调科室间,尤其是临床和医技科室间进行信息的相互反馈,特别是质量缺陷的反馈,使科室间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监督,共同提高[4]。

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管理主体首先要把满足医护人员及其他员工的需要作为主体追求,使被管理者热爱本职工作,具有敬业精神,把医院员工情感的培养、归属感的增强及团队精神的发扬作为医院管理的基础。让全体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的命运与医院的兴衰、全体同事的命运联系起来,鼓励医院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力,各负其责,激发医院组织体系中的内在活力,使每一位员工都感到自己对医院来说是重要的,这对于提高医院的竞争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管理中医患关系的沟通机制

现代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契约化与市场经济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由于医患关系不良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问题屡见不鲜,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是医院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哈贝马斯曾提出任何一种社会关系必须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交往才能保证社会关系有秩序的完善和发展。由此,医患关系的解决必须协调医患双方、加强沟通、理性对话,使医护工作者和患者都能够参与到对病情的研究和医疗中来。在治疗中,及时沟通,由于病情的瞬息万变,双方应本着相互信任的原则进行对话,不要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医疗纠纷经常由于医疗费用而产生,由于我国医院管理制度的不规范,个别医生不遵守职业道德,为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必须做到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可查可核对。医院管理者应该及时与患者及其主治医生进行沟通,争取每天的用药都能为患者病情着想,而且要做到可监督。医生要及时与患者沟通,把所开药物的作用和功效及时与患者解释清楚,必须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的药物和曾经治疗中是否有耐药性等问题,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及医疗费用的浪费[5]。这就要求医生理性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去对待患者,把患者的病情放在心上,而不是单纯的计较利益得失。患者及家属也要做到理性的监督自己所接受的医疗服务、治疗费用等,对个别医院存在的多开药、乱开药、收红包等行为及时与医院领导反映。医院管理者必须及时与患者进行联系,使其能够依照医院章程和程序办事,比如设立意见箱、开设院长热线、邮件投诉等渠道,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及时反映问题。

良好的医患沟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学目的,有利于保证准确无误的医学诊断,有助于顺利开展临床治疗,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作为医患双方中强势主动的一方,医生、护士应乐于、善于与患者进行沟通,要让“尊重患者,方便患者,服务患者”的人文精神充分体现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

4 沟通对话,有效参与

社会公益性是医院管理的特质,医院管理的价值核心是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产品,医院管理的职责不仅仅是对医院医疗服务的控制,更是社会协调,实现社会公益性和经济效益的结合。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在于在医院组织中建立秩序和良性的价值规范,使医护工作者和患者都能够重塑和反思医疗服务,理性的参与到医疗过程中来。医院管理的进程与其说是医院解决组织问题,改善医疗服务的实践行动过程,不如确切的说是医院管理者不断探索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灵旅程。

医院管理的责任不仅是教给医护工作者行为的准绳,也不只是完善医疗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而是促使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自己去发现如何有效的加强沟通,主动承担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遵守职业道德,切实地把自己融入到医疗服务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对医院的认可度和对患者的负责态度,而且要通过与患者的及时沟通、有效对话,使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情和医疗费用清楚的了解,对医护工作者信任,从而提高医院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定云,王世雄.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理论综述与实务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1-2.

[2]邱伟,张国力.浅析医院管理中的执行力与人性化[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7):77.

[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国际经验[J].中国卫生,2008,13(3):69-71.

[4]曹荣桂,朱士俊.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37.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2

【关键词】湿地公园 可持续策略 可持续设计

引言

湿地公园是在湿地的基础上具有一定规模的湿生与沼生生态系统,兼有物种及其栖息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等特殊功能,存在湿地生态恢复的潜在可能性的湿地区域。自然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依托,出现了人口剧增、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等生态困境,正在失去其往日的光辉及活力。国内外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湿地公园,过度的人为化干扰也导致了这些湿地公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湿地公园的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人们所重视的问题之一。

1 湿地公园营建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湿地公园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种特殊景观,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在形式上,人们缺乏对湿地本体特征的重视,对城市湿地公园概念泛化,按照普通公园的规划方式来设计,没有遵照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由于人为对湿地的过度开发,没有重点突出湿地类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强调了公园的娱乐属性,淡化了科普教育、宣传以及湿地保护等功能的设计。第二,现今对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重点放在策划上面,缺少科学的认知与评价。最后,在起初设计湿地公园着重考虑始建之初的效果,缺少了对湿地公园的生态可持续性的考虑。

2 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概念及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能够满足当今人类需要且在不危及到下一代生存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下一代人的生活需要。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每一个规划都在改变着生态系统的现状,过度的开发业必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平衡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也将日益加剧。通过对湿地进行景观打造,可以改善人类对然的破坏程度,同时给人类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环境,缓解了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与大自然对立的关系。

3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策略

湿地公园景观的可持续化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不影响场地生态条件的同时满足一定的利用要求,利用湿地自身的固有资源循环模式,使湿地公园本身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可持续利用。其相关的策略包括以下几点。

(1)强力有效的控制人为干扰因素,合理并充分的利用场地自身条件。在湿地生态系统这个高效的能量体系里面,其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如果在建设公园期间高效的利用其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就能以最小的生态代价换取最大效益。

(2)调整湿地公园的景观结构,使其更加整体。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由于湿地的面积较小,斑块较多,斑块与斑块之间的连通性较差,所以在对湿地公园进行设计的时候要保证生态廊道的畅通,避免在建设人工设施后形成阻隔。

(3)在动植物的的物种选择上,强调使用地域性物种。不能因为盲目的追求湿地公园中物种多样性而忽略了生物本身的适应性。

4 湿地公园可持续化设计

在湿地公园可持续化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具体要落实到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上来。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化设计可以从水体、绿化、人文、材料这个方向发展。

水体方面,需要保证它具有防洪防灾的安全性、景观生态用水的安全性。从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而言,水体的设计必须保证有个良好的生态结构配置。

绿化方面,对于整个湿地公园而言它起到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植物的选择上能够建立支援与补充自然生态系统繁衍的环境条件的植物是首选,湿地植物作为一种既有景观效果又具有生态功能的植物资源,在生态园林的应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文方面,采用具有地域性的文化要素应用于湿地景观中,让参与者能够体会到地域文化所带来的不同魅力。它包含了周围居民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道德观念等,所以,在设计湿地公园的时候要以保护性为主要原则。

材料方面,生态、美观、环保、低碳、实惠的材料是人们所青睐的景观材料。近几年来,废旧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景观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废旧的建筑物本身就是可持续设计的最佳的载体,利用建筑物和一些废旧材料搭建的平台能够使建筑本身更自然地与周边环境相和谐,同时不同的材料运用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游憩。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有在设计之初欠缺周密考究,也有在实践中与理论的矛盾,但不管如何,都应该从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哲学中汲取营养。湿地资源已经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破坏后才受到景观设计师们的关注,人们开始关注如何从更生态、可持续的角度去和谐人与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望能通过自己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见解帮助更多的景观设计师们走设计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思毅,侍菲菲.湿地概念与湿地公园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3

关键词:郊野公园;园艺疗法;功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0-0277-01

一、基本概念

“郊野公园”是建立于城乡交界处的公园类型,在防止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城镇居民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游憩场所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国外已发展至一定规模,在我国的建设刚刚兴起。

“园艺疗法”是指通过园内环境和园艺操作,使身体及精神方面需要改善的人们全方位实现调整更新的一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治疗性景观规划、园艺治疗植物选择,园艺实践活动合理组织。当前,园艺疗法的理念方法已从单纯的康复医疗扩展至大众城乡园林绿地建设。

在郊野公园中建立园艺疗法园的概念尚属新颖,本文旨在运用合理设计手法,将郊野公园进行功能拓展,并分析其发展潜力及可行性,探讨发展的前景意义。

二、发展潜力及可行性分析

当前,国外园艺疗法及郊野公园的发展已具一定理论基础及成功案例,我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社会发展趋势

全球城市化进程导致人居环境恶化及现代人的健康问题。我国由于正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加,竞争压力过大,使得国民健康与居住环境急剧恶化。

(二)概念特点契合

虽然园艺疗法的扩展应用与郊野公园的功能探讨是两个独立概念,但因二者实现意义一致,特征要素契合,因而将二者进行有机融合具重大研究价值。

(三)基础资源充分

目前,郊野公园的建设已在我国兴起,就北京地区来说已建设有一定数量的郊野公园。在建设发展郊野公园的同时,尝试将园艺疗法园的概念融入其中,可以合理丰富郊野公园功能性,并为园艺疗法发展提供了宽广的空间。

三、前景意义

综上所述,在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中融入园艺疗法园概念有极大发展潜力和极强可行性,在改善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环境方面具重要意义。

(一)提供郊野公园发展新思路,拓展应用功能

郊野公园因功能设施标准界定模糊,在我国的发展遭遇瓶颈,在建设中融入园艺疗法园概念,将为其提供发展新思路,具极大研究价值。

(二)落实园艺疗法设计理论,推广普及概念

园艺疗法旨在通过庭院布置及实践操作设计,使游园者产生欢愉、平和、轻松、自信的心情,同时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增强成就感。随着社会发展与研究进步,结合园艺疗法理念方法建立康复性园林绿地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我国内普通民众对其认识仍存在局限性,研究基本处于开发状态,需加强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使其取得长足发展。

(三)将郊野公园与园艺疗法的功能特点有机结合,提供发展新构想

郊野公园虽然养护要求低、可达性较强、接近自然,但因维持开发成本低,地理位置偏僻,因而在分散城市居民休闲游憩方面竞争力低,存在价值及发展方向存在争议。园艺疗法的设计理念强调亲近自然,减少人工修饰痕迹,地点选择强调避开人口密集地带,其地域要求与郊野公园特征契合,因而发展潜力巨大。

(四)拓展城市居民户外活动场所,建设人性化景观

目前我国城市的景观建设存在“重视觉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两方面问题。将园艺疗法理念植入郊野公园的规划设计,可实现在关注景观美学、技术和经济的三维基础上,专注于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使用者内心感受,在强调城市与自然有机过渡的同时,营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能改善城市居民健康的城市边缘绿化带。

四、发展建议

在郊野公园的建设中融入园艺疗法概念目前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笔者针对如何体现我国园林文化特色,使之符合实际国情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刺激五感为主要手段,结合各园林要素塑造康复景观,确定设计骨架思路;

(二)利用人性场所理论,环境行为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具体设计,体现人性化与互动性;

(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如禅宗,中医五行等)进行合理的植物配植,塑造各具特色的专项小园(如医疗、体验、冥想、复健、疗养花园),使游人全方面滋养身心;

利用园艺疗法扩展郊野公园的应用途径,把郊野公园作为园艺疗法的实现平台,二者的互相促进作用对建立城市空间框架和促进集约型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上意义重大,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满足居民游憩需求的研究新方向。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4

【关键词】山地公园;游憩空间;景观塑造;GIS

1引言

我国山地地貌约占国土面积的2/3,因此,山地公园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途,探讨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的塑造方法对公园绿地的建设乃至城市绿地的规划都有积极意义。当今,从保护生态、尊重环境的角度进行景观塑造已成为时代的共鸣。然而在城市山地公园景观建设中,仅将“因地制宜”流于口号,对山体地形任意改造,使山地环境遭受毁灭性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人们环境保护意识和对景观环境多样化需求日益提高的现在,为城市山地公园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优秀案例已迫在眉睫。本文就这一目的,以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设计为例对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营造进行分析,其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着眼于整体,结合现场实际踏勘、测绘图纸、现状模型,并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等获得相关量化信息和模拟效果,为游憩空间营造和选址提供科学依据。2)具体分析各类游憩空间如何在尊重现状的前提下,融合其他造园要素,塑造多样化的主题游憩空间。3)顺应山势,合理组织流线与园路,并通过分级园路串联主要游憩空间节点。初步探讨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营造游憩空间,并归纳出具有借鉴与指导意义的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营造方法,可减少土方工程量和建设费用,实现节约、低碳、可持续的城市山地公园景观设计。

2城市山地公园和游憩空间的概念

2.1城市山地公园的概念

城市山地公园,是指拥有变幻的地形、丰富的植被,以自然风光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是以绿化、生态功能为主,结合景观、休闲、运动、文化等功能的综合性开放式城市绿地,以人作为衡量标准适当造景,通过富有节奏的景观设置带给人们强烈的景观感受,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城市山地公园还具备集调节生态环境、展示新区风情、提升城市旅游形象于一体,重点体现休闲游览、游憩体验、运动健身、科普教育为主的功能。

2.2游憩空间的概念

游憩空间是处于城市或城市近郊的、游憩者可进入的,具有休息、交往、锻炼、娱乐、观光、旅游、购物等游憩功能的开放空间、建筑物及设施。城市山地公园在依托自有山体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自然生态,休闲康乐,展示城市人文特质,丰富城市休闲娱乐等游憩空间。

3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设计原则

3.1保护性原则:尊重山体,维持生态

山地公园以山体为主,山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是城市山地公园最大的自然特色,也是最吸引市民的地方。山地公园的核心是山林景观,所以在当前规划建设中,需竭力维护山林景观,珍惜和维护公园特有的植被、沟谷、平台等特色景观资源。

3.2景观性原则:因地制宜,整体规划

在建设城市山地公园的过程中,设计师要掌握山地基本情况,包括山地的自然特征和所处环境条件,依据地形进行整体布局、功能分区。设计中,应通过各种设计手法,如景观要素设计、交通联系、标识系统设计等,体现整体和谐的设计构思、贯彻整体和谐的设计理念。

3.3人性化原则:以人为本,满足功能

秉承自然生态,维护城市绿肺,坚持生态环保设计理念,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公共开放游憩空问,满足城市休闲、旅游的综合需求,吸引市民及观光客。

3.4地域性原则:延续历史,展现文化

山体可以挖掘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可充分考虑区域本身的传统和特征,将当地文化内涵、社会传统、经济机遇与挑战、当地居民以及游客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开放空间引入活动,创造野趣,力求在城市山体公园的营造中体现地域性特征。

4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营造实践———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

4.1项目概况

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项目占地面积689600m2,位于大连市金州区金石滩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部,邻渤海。地处庙上村,银滩路以南,滨海路以北。西面距离轻轨3号线金石滩总站不到3km。交通便利,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地理区位条件优越。金石滩山地公园位于丘陵地带,四周低中间高,高差变化明显,用地范围内共有13处山丘,其中,最高峰海拔75.9m,相对周边市政路高差64m;最低峰海拔33.2m,相对周边市政路高差22m,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用地范围内平坦地块比例较小,不利于门区、景区设置。

4.2设计目标与构思

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以大连市市花月季花作为植物主题,突出“月季的世界,鲜花的海洋”特色植物景观。1)掇———青山:充分利用山地原始地形,结合GIS软件,对山形竖向进行局部整理,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2)理———碧水:充分利用原有2道山谷加以改造,形成2条溪涧,汇于山脚下人工主湖;并完善雨水收集系统,将山体地表径流汇于主湖。3)造———森林:以“生态修复”为主要技术手段,营造出以自然为特色,乔灌草搭配,层次分明、季相显著的森林景观效果。4)惠———万民:因山构园,结合山地不同的竖向效果,打造多样化的主题游憩空间,满足居民游憩需求。5)塑———特色:突出“月季的世界,鲜花的海洋”特色植物主题,打造功能复合型绿地。

4.3城市山地公园游憩空间营造手法

4.3.1基于GIS分析,科学规划布局由于山地公园的特殊地形条件,设计师无法通过现场考察或现场照片对场地空间特征有一个全面直观的认识,使得在进行空间分析以及后期游憩空间选址时困难重重。运用GIS软件,可以对场地的建设适宜性进行精准分析、评价,使得山地公园游憩空间选址更加科学合理[1]。4.3.2因山构园,营造主题游憩空间根据全园方案策划与基于GIS分析的游憩空间选址意向,全园主题游憩空间主要有:1)主题广场———万花广场。位于公园东侧,通过GIS坡度分析可知,场地大部分坡度在0~8%,地势相对平坦,适宜设置主题广场游憩空间,南北环山,西面隔水与月季花坡相望,是最佳观湖、观花点,东邻规划市政路,是游客主要来源方向,景区整体背山依水,向市政路呈开敞迎纳、环抱之势。万花广场是公园的主要入口广场和游人集散地,引导疏散游客到其他主要景点进行浏览观赏。设计通过台地解决高差问题,设置绿色覆土管理门房,覆土建筑符合生态理念,同时达到自然的景观效果。台阶广场处理为露天音乐剧场形式,可进行观演活动。2)体验空间———台地月季园。台地月季园使用GIS坡度与坡向分析结果进行设计。GIS坡度与坡向分析结果显示,坡度主要集中在8%~30%,坡向以南坡居多,光照条件有利于植物生长,设计中结合现状地形,依山就势,将坡面改造为多层台地,利用高差强化景观立面,并以密林为背景,展现立体景观,自上而下形成多层台地,营造台地月季园景观。前山主要以色带及廊架等形式展示品种丰富的地栽月季、藤本月季,突出月季园的整体景像。山顶设台地园,呈中轴对称式布局,其中设置叠水、雕像等,中央场地两侧设有廊架,制高点为围合空间的欧式柱廊园。3)观景空间———月季花坡。月季花坡作为全园的景观焦点,为全园最佳观赏面,设计中将观赏坡向较好的东坡作为景观展示面,交通游线采用迂回的“之”字形,一方面,“之”字形路叠加在山体坡面上,能够增强山体横、纵两个方向的透视感,通过视觉手段加大观赏面积,彰显山的高远,坡度分析计算出的20%坡度也恰好适于“之”字形路的布设;另一方面,“之”字形路较垂直登山路能够有效消纳高差,将每条园路的坡度都控制在8%以下,在提高行走舒适度的同时实现无障碍通行。同时,在山顶设置观景平台,布置一组白色张拉膜构筑,表达“闲云逸彩,东眺大海”慢生活、静赏花与海的意境。4)休憩空间———樱花园茶庭。樱花园位于主湖西南侧,原山地地形为山谷与缓坡顶,将山谷沟壑加以改造,形成叠水溪涧,汇集山体雨水径流入溪,溪水自半山腰跌宕而下,最后汇于主湖,游客登山经过山谷樱花谷后便进入坡顶的日式茶庭,景观上以幽静的山间石径、景观矮松、洁白的白沙、沧桑厚重的石灯笼来营造幽静、古雅的茶道氛围为主。植物特色上,选取当地特色花———灌樱花,打造樱花芬芳漫谷。5)健身空间———桃花源。桃花源现状为主湖北侧另一条山谷,作为主湖区的中心景观延续,将山谷沟壑加以改造,形成叠水溪涧,汇集山体雨水径流入溪,溪水自半山腰跌宕而下,最后汇于主湖,溪岸两侧种植桃花春花密林,活动场地布置于溪流两侧,并利用现状地形高差设置3层活动平台场地,分别设置乐龄广场、儿童乐园,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对休憩、登山、健身、娱乐等活动的需求。4.3.3顺应山势,组织流线与园路金石滩山地公园在道路组织规划前期进行了GIS坡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使园路尽量贴合山势走向,通过“之”字路的方式,尽量减缓道路坡度,减小土方工程量,力争将每条园路的坡度都控制在8%以下,在提高行走舒适度的同时实现无障碍通行,并通过分级园路串联主要游憩空间节点。4.3.4利用地形,控制视线按山体所处位置不同,游憩空间与视线感受各不相同。顶峰的地理位置一般是要高于其他四面景物,由于视域范围大,所以,适合设置开放型空间,视野远眺地势平坦。凸山腰景观视线有开放的感觉,凹山腰则景观视线内向相对封闭。根据现状地形分析,对大连金石滩山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通过植物空间与游憩空间的围合,共形成4类景观视线,分别为登山眺望视线、观山视线、观水观山视线、林地透景线。在后期进行种植设计时,结合地形特色,应合理预留或围合出景观视线[2]。4.3.5体现文化,营造地域性景观保持山体风貌,保护山体历史,突出地域文化是城市山地公园建造的重要目标。且设计师需要注重营造与城市紧密相连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景观。设计题材依从于整体景观概念定位,尊重原有城市肌理,嵌入一些文化元素,建筑与景观相结合,增加当地元素,将现代的功能、美学元素、技术元素融入其中,使之融合成一个有序的统一整体。

5结语

中国城镇化发展至今,城市生活空间越来越拥堵,喧闹的城市环境使人的焦虑与压力与日俱增,为此,建设山地公园、塑造游憩空间,能够为人们提供自然空间去放松自己。本文就这一目的,初步探讨如何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塑造景观,归纳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山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首先,基于现状地形,获得坡度分析、高程分析、坡向适宜性分析的相关量化数据,确定主体景观框架;其次,结合地形塑造空间,融合其他造园要素,如水体、植物塑造特色景观空间。目前,山地公园的设计仍然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在“因地制宜”造园思想的基础上,利用现状地形塑造景观空间,深化对景观多样性的探索将成为建设山地公园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6-24.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5

自7月下旬,北京万达大湖公馆认购启动,截至目前为止认购套数达60多套,金额超过3亿元,再次延续了三年前,北京万达广场以2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总额成为“京城最具影响力楼盘”的热销神话。

作为亚奥区域绝版的顶级公园豪宅,万达大湖公馆将在2007年下半年的北京房地产市场掀起第二轮“万达风暴”。万达集团总裁王健林形容这块精心挑选的地段为“北京乃至全国最炙手可热的一块绝版宝地,也是亚奥区域地产项目的收官之地。”

亚奥收官之作

亚奥区域一向是高档住宅角力场。近两三年来,亚奥板块在人们心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热度,也是最被看好的豪宅生发地之一。2004年的荣尊堡,2005年的世茂奥临花园和2007年1月的国奥村,这些都是当时的“奥运概念的明星楼盘”。

当2008奥运进入倒计时一周年,亚奥区域几大主力项目角力收官的时候,人们认为2007年这里将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市场,但万达大湖公馆的面市,使亚奥区域再次成为投资置业的焦点。

从不同物业类型和新盘的分布区域看,亚奥板块已经呈现出明显分化的新旧两区。旧板块以亚运村为中心到大屯路以南的区域主要显现商住特色,新板块集中在奥运公园周边以景观豪宅概念的纯住宅项目。

早期高档住宅项目有世茂奥临花园,荣尊堡,新晋的后起之秀有国奥村等。随着市场存量土地的锐减,产品品质的逐步提高,奥北高档住宅的价格一路走高,涨势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如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北侧的世茂奥临花园后期的6号楼,开盘均价2万,到9月份价格已经突破3万元。

伴随置业者对生活品质的预期越来越高,单一地段因素已不足以支撑豪宅,传统豪宅的竞争外延逐渐扩大。特别是近年来,生态主题的居住概念深入人心,绿色健康的生活主题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期间,亚奥板块内绿色,生态等健康概念的房地产项目也涌现出不少,奥运地产的竞争逐步转化为综合素质的角力,包括内外景观营造、居住舒适度,建筑风格,环保建材等因素。

以地理位置而言,万达大湖公馆位于奥运公园火炬顶端、龙型水系的出口,北端紧邻全长23.6公里的“绿色生态走廊”清河水域,具备天生豪宅之相。外加13000亩森林绿海的环绕,以及东侧景藏健康主题公园,如此丰沛的公园景观在京城地产界尚属首例。

除此之外,大湖公馆在最大程度保护原生动植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坡地走势,将水系与园区景观自然融合,在园区内形成一个天然的氧吧及湖景园区,使大湖公馆成为北京市内罕见的拥有超大自然园林景观的社区,大大提高了居住的内外舒适度,兼具自住与投资。在现有豪宅之列,大湖公馆的“原生态湖景”王牌实至名归,是亚奥区域地产项目的收官之作。

升值潜力巨大

在全球范围内,公园板块向来是世界公认的高尚城市人居首选地,如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巴黎凡尔赛花园、北京的朝阳公园板块,无一不是豪宅聚集地。

同纽约的中央公园、伦敦的海德公园比肩,占地680公顷,三倍于朝阳公园面积的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含122公顷龙形水系)是亚洲最大的城市公园,也是未来北京的“新中央公园”。

特别是建成后的全开放模式,更达到个体居住与城市景观共融的理想境界。国家森林公园如同活力氧吧,源源不断为居住其中的业主输送高质量的氧气,极高的森林绿色覆盖率,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生态环境,形成了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伴随市政1800亿元的投资逐步兑现,亚奥板块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初现,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包括体育、会展,人文等在内的综合配套设施也将从蓝图变为现实。可以说亚奥板块将是“奥运经济”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升值潜力最大的区域。

正如北京万达广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章鸿所谈:“以汉城奥运会为例,奥运会过后,国力整体腾飞,可以说奥运会带动了整个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房地产和市政、交通相连可以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目前来看,奥运经济对整个北京城的借助力量还没有充分显现,2008年后意味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将大大提升,后奥运时代,不只是房地产行业,整体经济体系都将进入新的纪元。”

湖景生态豪宅

万达大湖公馆,地处北京上风上水的亚奥核心地带,与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公园876公顷绿色海洋紧紧相连,13000亩森林海以及3000亩龙形生态湖环绕其间,使得公园内草坪、山丘,广场与林木,湖景自然相融,形成了和谐的人文大生态。

项目东侧景藏生态公园为原生湿地,景藏生态公园内的中心大湖尽可能保持了原湖的形态,利用原生植被将湖岸线修饰得柔美自然。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利用自然的景观步道将建筑体完全融入生态公园,保证项目绿化率远远超过一般别墅指标。

三家国际著名的景观事务所参与了万达大湖公馆的景观设计方案竞赛,其中来自澳大利亚的帕莱登景观设计公司凭借突出的皇家园林风格设计方案得到首肯。

他们在最大程度保护原生态的前提条件下,对原生态地貌进行精心修复。设计在保留大湖、主要陆地以及原有树木的同时加以适当改造,使公寓景观面向大湖,从视觉上拉近湖景与居住空间的距离,利用地形和景观自然分区,使每个组团自然形成了邻里交往中心,增强人们的心理归属感。

公园景观概念范文6

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森林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保护区系统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旅游业的发展和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森林旅游开发日益受到重视,森林公园也应运而生,而且发展十分迅速,已达到相当大的模程度。森林公园的建设不仅开发了旅游资源,增加了经济收入。还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做出巨大贡献。本文试图结合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发展,探讨森林公园的概念,明确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并提出加强森林公园管理的建议。

l.关于森林公园的概念

由于森林公园是新生事物,人们对“森林公园”这一名词的真正含意并非完全理解。普通的“公园”人们并不陌生,它常指城市中供居民娱乐消遣的公共设施,而森林公园却不能理解为“森林”和普通意义“公园”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特定的含义,森林公园中的“公园”为一专有名词,来源于国外的“国家公园”

(NationalPark),而国家公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自1872年美国建立“黄石国家公园”后,“国家公园”

一词就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使用,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指一类自然保护区。鉴于国家公园的普遍存在,1969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第十届大会作出决议,对国家公园进行定义,明确规定国家公园必须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

和生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政府权利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

1.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

以上三个特征正是区别普通的“公园”和“森林公园”的关键所在。显然,国家公园强调其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科学意义的特征,这是普通的公园所不能具备的,而森林公园却基本具备了上述三个特征。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是森林植被,多为自然状态和半自然状态的森林生态系统,常常拥有比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该区域已由地方政府划出,给以特别的保护和管理,并主要用于开发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因此,我国的森林公园相似于国外的国家公园。应该指出,国家公园是一类保护区的总称,拥有多种景观类型。森林公园的景观特征是森林植被,它仅为国家公园体系中的一种景观类型,除森林公园外,国家公园类型还应包括地质公园、海洋公园、草地公园、荒漠公园、湿地公园等。

2.森林公园在自然保护区系统中的地位

多年来,国际上一直公认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在IUCN的保护区分类系统中,国家公园一直是前5类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1]。但是,在我国森林公园并未被看作自然保护区的一种类型,有关自然保护区的统计资料几乎都未涉及森林公园,如国家环保局每年公布的《国家环境状况公报》中没有森林公园的数据。另外,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1993年的国家标准《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其条款内容都未提及森林公园,显然把森林公园排除在自然保护区的范畴之外。

随着“森林旅游热”的兴起,森林公园的发展越来越快,影响越来越大,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即: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在自然保护中的地位如何?它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如何?为探讨此问题,我们应首先区别“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区”的概念。一般认为,前者指狭义的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包括那些保护对象自然性较强、科学价值较高、其核心区通常呈绝对保护状态的保护区域;而后者指广义的自然保护(Protectedarea),这些区域具有自然保护性质,但保护对象的自然性相对较差,保护要求也不太严格,可开放旅游。国外有许多保护区以及有些国家的国家公园都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类型。

就我国森林公园性质而言,是以森林自然景观为主体,兼融了部分人文景观,并利用森林环境向人们提供旅游服务的特定生态区域,虽然它的管理目标是开发旅游,但这种旅游是一种生态旅游,是以保护和持续利用森林自然景观为前提,在客观和主观上都有自然保护的性质。因此,它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不仅如此,我国众多的风景名胜区中也有许多是以自然景观为主体,如黄山、黄果树瀑布等。有些风景名胜区虽然包含了相当多的人文社会成分,但也包含了明显的自然背景,如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等。上述这些风景名胜区也应属于广义自然保护区范畴。

为了将狭义的和广义的自然保护区统一起来,似乎应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该系统以自然保护性质为基础,既包括狭义的现有自然保护区,也包括广义的现有森林公园和部分风景名胜区。该系统充分强调具有自然保护性质,因而可明显区别于农业上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国防上的“军事”和生活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等。

3.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等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保护区系统”的概念下,目前全国就地保护设施主要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三个体系,这三个体系在建立、审批和管理上都有各自的特点,并都拥有一定的基础。

3.l自然保护区建设始于1956年建立的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经近40年的努力,至1993年底,全国已建自然保护区763处,分布于全国31个省(市、区)[2]。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6618万hm2,占国土面积6.8%[3]。并且,自然保护区类型丰富,共分三个类别九个类型[4],它们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体。根据国家现有规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