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1
0 引 言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智能存储技术迅猛发展且日?成熟,自动化库房逐步在企业现代化车间、智能配送中心、设备管理中心等部门建立,智能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WMS)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目前,WMS系统在国内企业实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1)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设计,MES、PDM、CRM等系统不具备库存管理功能;
(2)企业并行存在的多个信息系统下的采购数据、出入库账目和库存数据无法整合,整体数据欠缺一致性和完整性;
(3)企业现有信息系统与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流和数据流相对封闭、独立;
(4)自动化库房、智能制造生产系统的建立对企业信息系统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方面提出新的要求。由此,WMS系统如何在企业生产现场、自动化库房设备控制系统(Warehouse Control System,WCS)与企业信息管理之间扮演好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对于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至关重要。
本文综合以往WMS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进行系统集成的案例,就WMS系统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常见的系统集成思路和常用的数据交换方式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1 如何集成
WMS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需要在企业信息系统已有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WMS系统在库存管理、智能存储方面的优势进行系统集成。WMS系统与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主要从两方面着手,即业务集成和数据交换规则。业务集成,即业务流的集成,主要解决如何融合、衔接企业信息系统和WMS系统相关业务流程的问题。数据交换规则,即数据接口和数据交换协议,解决企业信息系统和WMS系统之间数据流和信息流如何交互的问题,从软件开发角度约定数据交换的规则和方式。
在前期调研阶段,WMS系统与企业双方技术人员需要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业务调研和需求分析:
(1)企业信息系统的类型及企业信息系统现有的业务流程和功能;
(2)企业需要在自动化库房中存储物品类型,如电子元器件、刀具、普通生产物资等。不同的物品类型会有截然不同的业务流程;
(3)企业现有信息系统是否具备物品信息管理、库存管理、库位管理的功能?
(4)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具备完整的出入库相关单据编制流程?
(5)企业信息系统与WMS系统如何进行数据信息交互?
(6)双方系统是否需要信息接收后的回传确认,即是否需要回传任务执行状态、关键任务信息?
双方技术人员应依照上述思路,最终确定系统集成方案。
1.1 业务集成
在WMS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具备库存管理、库位管理功能是决定WMS系统与之进行业务集成方式的关键决定因素。
1.1.1 企业信息系统具备库存管理、库位管理功能
企业信息系统初期规划时功能规划较完善,可管理存储在智能存储设备中的物品库存、库位信息,通过采购入库、领用出库、借用出库、归还入库等业务流程编制出入库单据,向WMS系统传达指令:“何种物品―出/入动作―请求数量―存放货位”。WMS系统通过数据接口接收出入库单据,并根据“存放货位”中的设备编号、货位编号等信息将出入库任务分解至WCS终端的系统中执行出入库动作,完成物品出入。同时,WMS系统将任务执行结果返回至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即任务执行成功与否及失败原因等信息,确保信息流程的完整性和数据信息的一致性。这种集成方式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主、WMS系统为辅,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较强,整个过程基本可实现全自动化操作,无需操作人员参与。具备库存管理、库位管理功能的企业信息系统如图1所示。
1.1.2 企业信息系统具备库存管理功能,不管理具体货位
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物品库存信息,WMS系统管理物品在智能存储设备中的库位信息。企业信息系统编制出入库单据,向WMS系统传达指令“何种物品―出/入动作―请求数量”。不同于前一种情况,WMS系统接收出入库单据后,需要对物品货位进行分配或查找,对入库任务推荐分配货位,对出库任务读取历史货位。WMS系统形成动作指令,待WCS系统执行完成后向企业信息系统回传任务执行结果,同时更新系统数据库中物品的存放信息。这种集成方式仍然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主,但货位管理过程需要有操作人员一定程度的参与。具备库存管理功能,不管理具体货位的企业信息系统如图2所示。
1.1.3 企业信息系统不具备库存管理功能
企业信息系统不具备库存管理功能,编制出入库单据后依旧向WMS传达指令“何种物品―出/入动作―请求数量”,WMS系统负责解析、执行。但这种情况下WMS系统接收出入库单据后需要根据系统管理的物品库存信息核对单据中请求数量的合理性。这种集成方式双方系统业务传递的信息不止是任务信息,还需要将WMS系统管理的物品库存信息共享至企业信息系统。不具备库存管理功能的企业信息系统如图3所示。
1.2 数据交互
确定业务集成方式后,数据信息如何交互成为系统集成的关键。目前主流的数据信息交换方式有中间表、基于HTTP协议的Web Service/SOAP方式、RFC方式、普通HTTP/HTTPS协议通讯、普通Socket方式自定义报文通讯、文件模式等。其中,以Web Service、中间表为主流对接方式。这几种接口方式各有优缺点:
(1)中间表接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向WMS系统提供相关业务中间数据库/中间表,在中间库中建立公用的入库单据表、出库单据表、库存信息表等,在共享表中建立标志位,表明有新数据、已读取数据、反馈数据、读取反馈数据完成、删除标志等,通过标志位的定义来完成数据交互。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开发量小,简单,高效,较直接读写数据库方式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但存在实时性低,通用性差,接口变动时影响较大,不适合多用户的并发等缺点。
(2)基于HTTP协议的Web Service/SOAP接口:双方技术人员就需要传递的单据信息、查询信息编写服务端和客户端接口函数。Web Service接口可确保信息的实时读取,并及时回传信息是否接收成功。这种方式具有易于重构,开放性好,可集成性好等优点,且Web Service可穿越防火墙,实现真正的自由通信。但其缺点也很明显,Web Service使用了XML对数据进行封装,导致大量数据在网络中传输。
(3)RFC接口:SAP系统是业界最先进、最稳定的ERP系统,其接口方式主要有RFC、IDOC、BAPI三种,其中RFC调用最常见。对接方根据SAP提供资料,在对接程序中进行代码开发,即数据同步、数据读取、信息反馈等。由双方共同承担开发工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双方各司其责,商讨开发,不容易造成混乱和错误,开发进度快。但使用方必须承担SAP二次开发费用,需要组织三方商讨,在原有SAP的流程上加入对接方开发软件。
(4)Socket报文接口:集成双方技术人员自定义报文通讯,以TCP/IP,Socket方式将通讯内容编制成电文形式进行传送,由双方共同开发,定制报文格式和内容,定义侦听方和连接方,发送报文和回传信息。这种接口方式需双方共同开发,可逐条发送指令,连接方在需要时开机运行同步数据即可,信息反馈针对性较强,实时性高。但须保证网络畅通,否?t无法传送指令,接口协议较复杂,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问题定位较复杂。
(5)普通HTTP/HTTPS协议接口:区别于前文描述的Web Service接口,HTTP-GET和HTTP-POST是标准协议,我们日常网站、系统都使用HTTP-GET和HTTP-POST标准协议进行数据访问。该接口基于应用级接口,使用方便,程序员开发水平要求不高,容错性强。但传输速度慢,数据包大(HTTP协议中包含辅助应用信息),实时交互,服务器性能压力大,数据传输安全性差。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2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过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也属于管理学领域内的一个分支。内部控制的出现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内部分工,其本质属于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距今已经具备很多年的发展历史。内部控制的职能与作用主要是为了协调企业各部门和生产经营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鉴于此,本文对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的延吉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的基本定义当中包含了3个核心词汇,即目标,风险和控制,即为了达到某一个业务目标,需要通过管理程序或活动减少影响目标的风险。其中,业务目标的基本特征包括量化、可衡量以及可实现,风险则是指任何可能影响某一组织实现其目标的事项。在企业内部公司管理层为了达到企业的某种经营目标,需要在公司经营环境和过程中规避风险事件,为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的内部环境[1]。
(二)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
内部控制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风险隐患,包括商业风险和管理风险。商业风险中主要包括经营环境、行业的风险,企业所处的金融时常风险,产品的开发能力风险等,这些风险完全不受企业支配。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经营和财务信息的不足,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标准贯彻失败,资产流失,资源浪费和无效使用以及不能达到企业的目的和目标等事件。
上述风险的存在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竞争失败、经营中断、资产损失、决策失误以及商业欺诈和法律诉讼等,不仅使得企业的目标无法达到,同时也会给企业的名誉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2]。
(三)内部控制系统概述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的所有业务部门,其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效果,增加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并遵循相关的法令与合约承若。
控制活动的类型一般包括预防性控制、检查性控制、纠正性控制和补偿性控制。
二、企业信息化概述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
现以实际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某公司成立20余年,在历经各种考验后,规模不断壮大,但随着近年来竞争的加剧及市场环境的恶化,公司产品销量受到冲击,但同时费用却未达到同幅度缩减,导致业绩出现下滑。公司内部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比如费用效能低、市场反应滞后、决策信息支持不够等。
公司管理层对此也早有预期,因此2014年公司就积极寻求改革,提出转型升级、流程再造,并与IBM合作开发高质量全面管理信息化平台。遵循“业务模式化”、“职能流程化”和“体系信息化”的思想,通过流程优化梳理、数据整理、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精心的上线前准备及上线检查、模拟运行、数据导入、交付使用等严密的切换部署,使项目进项落地。
在此基础上提升了业务操作水平和公司整体运营效率,使管理层实现前瞻管控,并且为决策层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数据和决策辅助。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3]。
(二)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信息化就是指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完成对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的优化,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信息处理的计算机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资源管理的数据库化、信息应用的普及化等,信息系统的覆盖面已经遍及整个企业以及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所有单位中
三、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系统中的控制环境更加复杂
控制环境作为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环境,是推动企业的引擎,也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其不仅提供了企业纪律与架构,同时塑造了企业文化,影响着员工的控制意识。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增加了控制环境的复杂化,其主要原因在与信息化建设下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趋向于扁平化,从而使得传统企业组织机构的集权化和规范化受到威胁。在组织控制复杂的基础上,管理很容易出现失控现象,从而威胁到企业运行发展的稳定性[4]。
(二)内部控制系统中风险评估的要求标准更高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由于加入了信息化元素,使得企业组织系统的风险类型进一步扩充,信息系统的控制功能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以及控制监督体系被重新改造,因此增加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风险的评估难度。此外,信息系统在与网络的作用过程中,会遇到网络攻击以及各种病毒的侵害,这种风险带来的危害性是不能预料的,从而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会更高。
(三)控制活动不完善
控制活动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业务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冲突,在这些矛盾和冲突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较多的内部控制盲点,从而使得企业的业务发展受到威胁。业务处理过程中在信息系统的作用下,很难保证相关业务数据的真实性,当相关工作者责任意识不高或者综合素质偏低时很容易因为一己私利,恶意篡改相关的操作流程以及资金预算,从而危害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稳定发展[5]。
(四)监督机构的作用不强
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将大量的精力均投入到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督上,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相对较少。尽管借助信息系统可以完成对企业内部的部分监督,但是并不能一一落实,从在很多监管上的漏洞,而这些问题很容易对企业造成影响,破坏企业系统的稳定性。
四、加强我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优化是调节企业传统的内部控制与现代信息化建设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的优化:1.重塑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均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威胁到了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准,从而破坏了内部控制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平衡。因此,建立起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文化环境,价值理念和工作作风是十分必要的。
2.细化组织控制结构,完善相关职能。即使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将各种部门通过信息系统连理起来,形成了以信息系统为控制核心的整体机构,但是仍然无法避免组织中的不稳定因素、鉴于此,可以采取双向控制方式。在信息系统整体控制作用下,细化组织控制结构,弥补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规范和散权现象[6]。
(二)加强风险管理机制的专业程度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风险种类和危害性均在加强,为此,企业内部应该成立专业的风险控制小组,并按照风险种类划分为信息风险、商业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划分风险评估的组别。风险评估小组在进行风险评价的过程中要按照完善的评估规范,做好记录,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定期汇报总结,从而为完善企业信息系统作出参考。
(三)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保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在建立控制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业务流程与系统的整合,加强计算机硬件与网络系统安全的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加强软件管理,重视技术控制,并制定出相关财务软件的业界协议,从而保证控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除上述建议性措施以外,还应该健全企业的监督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从而保证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可以与内部控制系统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说明了内部控制与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均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内部控制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性策略。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行,实现持续发展,就需要优化企业控制环境,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促进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彦锐.基于信息化的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顾飞.企业和谐信息化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2.
[3]刘天雄,杨凤凤.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3,04:81-82.
[4]唐佳昕.华菱湘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控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5.
[5]李华.浅谈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问题[J].东方企业文化,2012,19:58-59.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3
企业信息化是在企业范围内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规范辅助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手段,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种信息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经营过程对有价值信息感知、筛选和使用,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运营等成本。
1.1 信息化水平
运用评价体系分析企业信息化发展,将企业信息化水平分为三个层次:①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管理等软件工具,对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生产、研制和行政管理等过程进行辅助,提高原有的工作效率;②实施一些计算机系统软件,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化水平;③使用互联网作为基本工具,通过统一门户网站等方式实现电子商务(在特定类型的企业中,不适合通过互联网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工作)。
1.2 信息标准化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中,信息化标准体系参与信息产品的研制、信息技术开发、信息系统建设以及企业信息系统运行与管理的全过程。
1.3 信息化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对企业信息化重要组成的形成过程有指导和手册性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建设、信息技术开发、信息产品研制、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等,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到纲领性作用,并且是技术依据和标准的提供来源,至关重要。
1.4 信息化系统
信息化系统组成要素较多,企业信息系统规模和需求是较为典型的基础信息系统,涵盖了一般信息系统根本的六个要素:物理平台、网络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平台、系统安全体系和标准体系。
1.5 信息化体系组成
根据企业信息化系统组成分析,信息化标准体系中涵盖的标准既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运维管理过程和企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使用和遵循的标准汇总,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
2 军工企业信息化
我国的军工企业与国外的同类企业不同,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国外的军事装备制造公司,比较著名的美国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他们的军品生产研制比重较大,但他们更多的还是民用产品,而国内的军工企业以大的军工集团的形式存在,近年来较少部分非核心军事装备、保障装备开始在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中研制生产。
2.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
信息技术包括感测与识别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施用技术又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术语标准;识别卡标准;存储媒体标准又包括光盘、磁带、磁盘等介质标准;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设备标准;字符编码标准。
2.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和服务等环节入手,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维护。其标准主要包括:数据元标准;元数据标准;信息分类及编码标准;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标准;数据库标准;描述技术标准;目录服务标准;Web服务标准。
2.3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是信息系统基础建设的依据,在基础建设的全过程中适用,这个标准体系是一个年轻的,快速发展的标准分类,国际上有主流的美国标准TIA/EIA和国际标准ISO/IEC标准两大体系,国内也有相应标准制定组织。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按公用标准和实际使用特性划分如下:
①共用标准:线缆标准、网络结构标准、配套设施标准。②IP网标准:TCP/IP标准,总体标准、协议标准以及MPLS、VPN、IPv6等。协议标准涉及接入层的Ethernet、FR、ATM、PPP/SDH、WDM,包括网络层的ARP、RARP、IP、ICMP、IGMP、IGP、EGP、PIM、IPsec等标准,传输层的TCP、UDP标准,应用层的FTP、SMTP、MIME、HTTP、SNMP、DNS、TELNET、RTP、RSVP、HTML、XML标准等,IPv6标准体系包括IPv6规范、地址寻址、逐跳选项、组播、MTU路径发现、报头压缩、建隧道传送数据包、域名系统、路由、邻居发现、自动配置、程序接口、映射、移动性、基于不同介质的IPv6、管理信息库、演进机制以及设备与测试标准等。③以太网标准:以太网技术是目前局域网和城域网的主流技术,万兆以太网技术可能把该技术扩展到广域网应用领域。④移动网标准: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包括GSM/GPRS、CDMA、WCDMA、CAMA2000、TD-SCDMA、EDGE、TD-SCDMA、TD-LTE、LTE FDD、数字集群标准等。⑤其他实际使用还包括ATM网标准、FR网标准、电话网标准、传输网标准、接入网标准、卫星网标准、业务网标准和支撑网标准。
2.4 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信息安全标准是军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为重点考虑的方面,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单位,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的时候,都会以国家相关机关的标准为依据进行建设。
根据企业信息系统组成模型,分析企业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构成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物理平台安全方面: 信息系统的综合布线标准、设备间及中心机房建设标准、电磁泄露发射防护建设标准,介质存放环境和介质销毁条件建设标准等;②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网络数据交换标准,远程数据传输防护标准,数据完整性要求等;③应用支撑平台安全方面:数据安全保障标准,包括存储设备、磁带、光盘标准等,安全数据库标准、病毒及恶意代码入侵防护标准、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和接入控制等标准;应用平台安全方面:应用平台既是企业经营活动所使用的各类应用系统,应用平台安全是指在网络模型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页应用安全、邮件安全、信息传输安全等,这些问题的防护以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建设为根本,通过在建设中遵循和制定协议使用标准、信息加密技术标准、抗抵赖和电子签名、电子标签标准等,实现应用平台的安全防护;④安全支撑环境方面:与网络平台安全方面相类似,同时它是为物理层到应用层全局安全进行支撑的,应该包含信息系统建设相关安全内容的设计、运维管理方面的制度制定标准,这些一般以国家标准、国家保密标准的形式出现;⑤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系统安全管理这里指对系统运行维护工作的标准要求,《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BMB20-2007为主要依据,同时单位应建立相应的具体制度,囊括运维管理的全过程。
2.5 应用标准体系
应用标准体系包括“电子政务标准体系”、“电子商务标准体系”和“空间信息应用标准体系”三部分。
①电子政务方面:应用业务标准、应用支撑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②电子商务方面:术语、EDI参考模型等总体标准、业务操作标准、功能服务标准等。③空间信息应用:最为常见的是导航、地图服务、GPS卫星服务、北斗等这些内容,因为服务的主题不仅是企业,更多的是人,主题数量巨大,服务渠道众多,对标准的依赖程度较高,而随着空间技术,太空技术、海洋资源等未来重要领域的到来,对企业对这类标准的掌握、应用提出很高的要求。
2.6 管理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包括系统管理、网络管理、工程标准、验收与监理标准、测试与评估标准以及质量控制与认证标准等。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4
关键词:信息编码;分类编码;分类特征码
中图分类号:TP39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9-0000-01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d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n Encoding Type&Extended Attributes
Xiao Hongl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sha4100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business information coding and encoding,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e encoding encoding,using VS2008 and SQL2005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coding types and attributes scalabl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ding system.
Keywords:Information coding;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Classification signature
一、企业信息编码简介
企业信息编码体系建设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首要步骤,是信息化管理基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信息分类编码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效率、运行效率和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编码体系作为企业基础数据建立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必须能够准确、唯一反映企业组织机构、人员、物料、设备、产品、生产、经营、账务等事物的特性和内容,加以分类和有顺序的编排,并用文字、数字或符号有意义地表示出来。
二、基本编码方式简介
目前,企业中采用的基本编码方式有三种:顺序码、分类编码和分类特征码。顺序码是一种比较简单、常用的编码,其优点是能缩短数据编码的时间,缺点是无法表现编码的分类特性,不便于数据的统计和查询;分类编码和分类特征码因包含分类信息,特别是分类特征码还包含信息的基本属性,易于记忆、查询、统计和数据处理,企业一般采用三种编码相结合的编码方式。
三、基于类型和属性可扩展的企业信息编码系统的分析
本系统的设计采用三种编码相结合的编码方式,类似一个树形结构,在同一父类的层次的类型的编码采用顺序码,每个子类型的编码值不相同,类型的数据主要为:类型名,编码等;每一种类型可以添加若干属性,属性的数据主要为:属性名,属性类型,是否必填等。该树的叶子结点就是某个物体的具体编码,它是由父结点编码+物品编码,父结点编码=上层父结点编码+编码。
例:某企业物资编码类编制方法和规则如下:(1)第一层有两种类型及编码:物料编码(001),文档编码(002);(2)文档编码的下一层有两种类型及编码:设计文件(001),工艺文件(002);(3)为“设计文件”添加一属性:属性名=高度,类型=整数,是否必填=必填;(4)“设计文件”有一具体物品及编码:物品编码=p001,高度=120;(5)该物品的最后生成编码为:文档编码+设计文件+物品编码=002001p001。
四、基于类型和属性可扩展的企业信息编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数据库设计
为了实现类型和属性可扩展,主要的表及主要字段。
通过sql语句"ALTER TABLE T_ProductCode ADD fieldName dataType NULL"动态向表T_ProductCode中添加字段。
(二)主要的类及方法方法介绍
在VS2008开发平台中,TreeView类为用户提供编码类型的层次展示,通过Add(TreeNode tn)、Remove()方法并对其中的节点(TreeNode类)进行动态的添加、删除;通过Text、Tag属性修改节点的文本信息和数据。定制一个用户控件,该控件用于添加属性;定制一个用户控件,该控件用显示属性。
(三)实现及运行效果
运行系统,选种“设计文件”类型为之添加属性见图3,点击菜单弹出“添加属性”窗体,添加好属性,点击“确定”按钮,在该类型已有属性面板已添加属性,见图4;选种“设计文件”类型为之添加数据,点击菜单弹出“添加物品编码”窗体见图5,点击“生成编码”按钮即可的到编码。
五、结束语
将可扩展的类型和属性应用于企业信息编码系统应用中,它解决了信息编码的类型可扩展和属性可扩展,通过可视化界面操作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交互性。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如:类型或属性一旦添加,如果已有具体物品编码,就不能修改该类型和属性。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5
一、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
根据中小企业的客户集中度和客户介入企业运营的深度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大众标准型和大众个性型。
1.少数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介入企业运营的深度浅,客户集中,客户的数量较少。如:IT硬件分销公司、批发业等。
2.少数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集中且数量较少。如:建筑设计、各类职业咨询公司等。
3.大众标准型企业。这类企业提供的是标准件产品或服务,客户分散,客户数量多。如:饭店、娱乐业、旅游、房产中介、汽车零售业、零售行业等。
4.大众个性型企业。这类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多为个性化的,客户介入企业运营的深度深,客户分散,客户数量较多。如:行业应用软件公司、诊所、汽车修理站等。
有些行业的企业可能会分散在四种类型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判断。
少数标准型、大众标准型企业与少数个性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差异在于用户参与的程度不同,前者由于用户介入较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多为标准件。后者则是用户较深入地介入企业生产运营活动,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化更鲜明。少数个性型和大众个性型企业与客户的信息沟通渠道更为重要。而少数标准型、少数个性型与大众标准型、大众个性型企业的主要区别则在于客户的集中程度,前者由于客户较为集中,更容易与客户联系,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容易。而后者客户分散,与客户的信息沟通相对较难。
二、信息化模式与信息化方案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企业业务经营的管理、费用的管理、员工管理等方面。二是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简单的说就是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的接入,实现网络信息的和网上订单,让更多的客户知道企业的产品,让更多的客户能够找到企业。同时也包括网上采购等。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功能有强弱之分。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处理、决策支持、综合服务四种方案。
事务处理,典型功能为统计、计算、文字处理,典型方案为Word、Excel等。
系统处理,典型功能为计划、综合统计、管理报告生成,典型方案为管家婆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等。
决策支持,典型功能为分析、优化、评价,典型方案为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
综合服务,典型功能为上述三种功能的综合集成,典型方案为ERP系统、进销存系统。
企业外部信息化建设功能从弱到强,大致可以分为:展示、沟通、交易、协同商务四种方案。
展示:目的仅是宣传公司,介绍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典型方案为简单的网站。
沟通:除具有展示功能外,还能提供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如留言簿。
交易:具有网上交易的功能,客户可以在线订购产品或服务。如网上购物、客户关系管理。
协同商务:能与关键的交易伙伴们共享业务流程、决策、作业程序和数据,共同开发全新的产品、市场和服务,提高竞争优势。如供应链管理。
根据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内外功能强弱的不同,可以将信息化模式分为:内弱外弱型、内强外弱型、内强外强型、外强内弱型四种类型。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与方案的选择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大企业,它不需要功能面面俱到,不需要功能多么强大,只要是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方案就是最好的。结合前面对中小企业的分类以及信息化模式的划分,可以得到不同类型企业与不同信息化模式的最优组合:少数标准型选择内弱外弱型信息化模式、少数个性型选择内强外弱型信息化模式、大众标准型选择内弱外强型信息化模式、大众个性型选择内强外强型信息化模式。
少数标准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其管理信息化要求的迫切性为最低,选择内弱外弱型即可。例如,某IT硬件分销公司的信息化方案为展示性网站+管家婆软件。
少数个性型企业,客户集中,产品或服务为个性化。这类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强外弱型。例如,某建筑设计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沟通型网站+建筑专用信息系统。
大众标准型企业,客户分散,产品或服务为标准化。这类企业外部信息化的要求相对较高,选择内弱外强型。例如,某汽车销售公司采用的信息化方案为交易型网站+小型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类型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网络时代 信息系统 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硬件速度也在提高,软件功能也在不断地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用已经到了科学计算、军事,同时慢慢扩展到数据处理的领域,比如科研部门、企业、学校和企业,然后进入到一个寻常百姓的生活当中,慢慢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微机在企事业单位管理及办公自动化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财务管理;人事档案管理以及图书资料管理,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数据处理占了绝大多数。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平台架构服务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事业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建设的整体事态将呈现注重实效和应用的突出特征,本文化以企业信息化高速发展为背景,重点对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平台架构服务意义进行分析。
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平台主要针对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辅助制造和辅助管理在各个企业进一步普及,因此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效果非常地显著,同时由于大型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平台架构建设问题分析
(一)IT安全治理和风险管理存在着缺位
现大大多数组织最高管理层对于信息资产面临着严重的认识不足,不仅局限于IT安全性,信息化建设项目虽然巨大,而且风险性也高,所以信息化建设项目会存在高风险和高失败率的情况。
(二)资源利用不合理
由于信息资源合理应用一直是企业信息的薄弱的环节,所以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最主要的核心,它能使企业信息化取得一定的实效。
(三)多数企业并没有针对自身的信息来源
企业获得信息渠道非常单一,所以一般公开性文献和一般性技术交流资料,专利信息和联机检索的手段非常少,检出的资料也会不全,大部分兴起企业其自办的刊物很多内容都是东拼西凑的,很少会通过技术分析去获得相应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使企业缺乏应有的固定的信息方面的来源。
三、计算机信息管理多平台架构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一)强化企业信息的意识
企业的客户关系的管理需要加强信息建设,信息管理员要对赊账管理制度和流程要非常熟悉。由于我们的企业客户信息化建设相比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客户关系的管理不能为企业的营销和管理提供有效的营销数据,我们必须在客户关系的信息化建设,简化客户档案,提高工作效率。只有提高计算机安全技术,采用电子密码签名、数据保密、业务整合等方式进行管理。企业信息化不温不火的原因是存在多方面的,其主要的原因是企业对信息化认识非常模糊,同时一些企业还需要转变各自的观念,真正认识并开展相应的信息,企业信息化所强调的不仅仅是计算机软硬件,同时还需要强调人、技术与管理的有机合成,其中人是最关键的要素,主要是因为企业领导层和决策层是处于一个主导性的地位。
(二)做到企业信息资源的严密性
对用户口令进行鉴别,用户存取权限要实行严密控制,数据存取权限的保护,安全审计和安全问题的跟踪,防止计算机病毒。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主要针对的是配送信息系统,它决定着企业和经营部门对市场的占有控制。网络信息系统需要对信息进行过滤,防止非法和有害的信息,避免公用网络上传送大量的信息,导致失控。网络系统的信息内还要防止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诈骗、甚至冒充等有损于企业的行为。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为了提高信息的识别度,不断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在信息资源分类,关键词确定、搜索途径方面还需要下一定的功夫,所以只有类型定位准确,关键词准确,选择合理的路线,就可以减少检索的时间,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在信息收集时,必须通过收集类型和时间的限制,同时选择合适的搜索途径和方案,最终才能获得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三)企业要合理构建多平台的信息服务体系
企业要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金作为企业,可以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并不多,所以要考虑尽可能地少花钱,多办事。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以盲目追求新技术,而是要根椐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式的投资,同时还要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路线,并合理地安排计划。企业同时还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同时将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并重的原则。
(四)企业信息需要从细节处理
在对信息内容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等,在这种背景下,逐渐的形成了安全、准确等集成到一个平台中的概念,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对于不同的企业用户来说,计算机信息管理的理念和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软件公司根据这样的特点,针对性的研发了很多不同架构的平台,都是为了更好的对计算机信息进行管理,实际的效果也表明,通过这些平台能够极大的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使企业对信息的管理,更加现代化、科学化、有效化。
四、结语
通过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计算机信息管理是随着硬件设备和软件技术的提升,根据企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现在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开始向多平台架构服务体系发展。计算机的信息管理平台目前被诸多高校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应用,并实现了很好的效果。多平台的信息管理的实现,让更多的应用程序以及软件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柳志福. 试论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技术策略[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02) .
[2]杨明.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技术的几点思考[J]. 山东纺织经济, 20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