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1
一、提高理论深度,更新教育观念。
这次省培,给我带入了一种求学的氛围。通过认真听取了李永勤教授《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报告,我感到,在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着执政、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动荡的考验,真的是任重而道远。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使我进一步明确了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明确了党的政策方针和具体措施,使我们更加坚定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我们更加强化了跟着党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使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任务。其余几位专家教授的讲解,都是建立在较高的理论基础上的。我深深地意识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没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充实自己,那么,他的教学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提高了,而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努力地提高自身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所以回到课堂后,我更加努力,仍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我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更快达到真正提高自己的目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在教学这片土地上找到自己的乐园,学习才是唯一的路!
二、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内涵。
我校多年来开设的涉农专业仅有园林专业,教学内容主要为花卉、绿化、病虫害防治等。刚开始培训,看到教学安排不免感到失望,感到和自己的教学关系不大。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改变了想法,听了武绍波、朱海山、郭华春教授的课后,真为自己的狭隘和目光短浅感到惭愧。虽然这些农作物平时工作中接触不多,但学习不仅止停留在内容本身。他们丰富的学识,让我敬仰;他们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让我敬佩;他们开阔的视野,把我带到了未知的世界,全新的领域。特别是郜鲁涛硕士关于电子商务的讲解,引导我用互联网+的思维重新看待身边的资源和事物,为园艺产品营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几位专家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经验和方法都是可以逐类旁通,学习借鉴的。听了他们的课让我反思,如何更加深入地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与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如何与时俱进地把新技术、新资讯、新思维融入到教学中?如何抓住学生内心,掌握教育教学的技巧呢?在培训中,我深感作为一名教师,要不断学习,抓住身边的一切机会学习,才能弥补自己的差距与不足。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我定会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因此,以后我要坚持学习,以丰富自己的内涵,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
通过此次培训,我得以反思自我,寻找自己与“名教师”之间的距离。我经常会思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位好的老师?怎样成为学生好的引导者?平时我们疲于应付日常教学,很多问题都没有认真去探究和思考,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也为今后发展拟定了目标:
1、重视教研,均衡发展
要想成为一名教育科研专长骨干教师,光会教还不行,还得研。要朝着教育特长型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在一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将自身调节机制放在教育活动的控制执行环节上。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多做创新尝试,要多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以堆积、沉淀并吸收经验。通过此次培训使我认识到一个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还应该从经验型逐步向研究型转变,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保持激情,努力创新。
通过此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通过与各学员的相互交流,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贫乏。我觉得自己太安于现状,自满自足多,紧迫感、危机感少;工作中容易被俗念束缚,惰性大,闯劲少;课堂上展示自己才华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少。通过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激情和创新是成就你走向名师的必要因素。
3、调整心态,乐享教育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2
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创新,农业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推动由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的转化,使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化,提高了整个农业生产的效率。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农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符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用科学技术武装了劳动者、管理者。现代农业科技的进步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商品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有与其相应的现代化的生产管理。如电子计算机联网技术,一方面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及时获得市场信息,同时也实现了组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并有效地减少农业的风险。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从第二、三产业中获取,而不是靠农产品的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获得的。农民对农业科技虽有一定的需求,但并不迫切,而且受支付能力的限制,需求强度也不大,所需的技术产品,主要是物化技术产品,多集中在种苗、化肥、农药饲料、实用农机具,对非物化的技术产品则需求不足。主要原因在于:①农业比较利益低,能很好地激励农民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投资;②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低,对新技术缺乏认识,接纳能力差;③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客观上排斥了某些现代化技术的采用。(2)农业科研成果创新较少。首先,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手段的落后和财力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较低。其次,由于我国科研体制的弊端,科研人员的行为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研究而研究,为成果而成果”的现象,致使一部分科研成果的实用性较差,尽管表面上科研成果倍出,但真正实用的技术和成果少,无法带来应有的经济效益。(3)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滞后。农业科技与创新关键在于推广运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是推进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农业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农业科技创新效益显现周期较长,农民采用科技成果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农民采用技术革新的积极性不足;②知识的不足造成农民自身采纳农业科技成果的条件和能力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几点建议
(1)科教兴农,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业技术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要增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实施人才目标治理,造就一批紧跟世界农业科技潮流、锐意进取的科技领军人才。其次,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搞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和结构改善。增强农技人员为农服务本领,形成一支扎根基层、素质较高、数量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再次,努力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科技人才技术示范、指导,努力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农机作业能手、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等农业急需的新型农民。(2)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手段的落后和财力资源投入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农业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并影响着其成效。当前应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增加农业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起国家、集体、企业、个体和单位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资结构,还要努力争取利用外资,千方百计提高科技创新投入的总体水平。(3)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是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过程,基层政府的任务主要是营造环境,而不是包办代替,要以农民为主体,改变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层层行政推动的做法。同时,要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方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农资、农技、农产品加工、市场流通、教育培训、保险信贷以及产销信息等服务。再次,政府指导农业现代化要和转变职能相结合,尽力做农户、企业和市场做不了和做不好的事。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3
关键词:现代农业技术;经济增长;技术引进
农业发展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关系更加紧密,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培育和发展为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内在动力的运行机制,农业技术引进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论证技术引进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业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对其贡献发挥的制约,指出应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加强技术“引进后”工作、拓宽信息渠道以及引进先进管理机制等途径,增强技术引进对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贡献力。
一、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是指多种现代高新技术集成的农业系统。现代农业技术特点是:将现代化工程技术、卫星遥感遥测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集成化组装。[1]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农业技术步入了科学化,预测和调控大自然的能力有所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这样的农业,由工业提供和投入了大量的物质能量,如农业机械、农药、塑料薄膜、燃油、电力等。因此,现代农业也叫工业化农业。
二、引进农业科技技术的带来的利益
1、农业技术引进也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技术引进,是我们借签先进国家和地区和科技成果、管理和发展农业的实践经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及设备,改造传统农业,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强农业自主开发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较高起点上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发展农业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引进技术来加速农业技术改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节约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是之用于更有利的地方,得到更好的发挥。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造落后的农业面貌,促进农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2、引进农业科学技术,可以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科技技术的进步在生产中起到重大的作用,随着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到农产品的深加工、运输、销售领域,必将大大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晶深度开发和多次增殖,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科学技术的引进使农业实现了产业化,高科技农业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运用,将收到四个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了资源的边际产量,降低了产品的边际成本;二是提高技术效率,使得每个生产单位都能达到新技术应该达到的投入产出水平;三是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益和产品结构效益;四是获得规模效益
3、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科技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农业经济增长也直接取决于知识和科技的生产、传输和利用,扩大知识资本投入量,提高科技技术的进步贡献率是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农业技术的引进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和知识化农业的发展。
4、引进科学技术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农业出现第三次革命,通过农业科学与生物科学的相结合,使更多学科融合在一起,从各个方面推动农业科学的更新和拓展,以新型的技术,促进新农业的形成与发展,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引进农业科学技术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领域。农业科学的交融,农业技术的更新,拓展与创新,在资源利用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塑造了更多更有的新物种及新品种,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6、农业技术的引进可以试环境得到一定的保护。利用新型的农业技术,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农业生物资源,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开辟新生物资源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三、增强引进农业科技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认识
1、强化科技创新研究。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科研机构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源泉,是科研院所永恒的主题,是科技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继续扎实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十大工程”,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质量,切实增强引领和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同时,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调整学科结构,明确主攻方向,找准自主创新的突破点,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努力争取在特色优势领域取得突破,以点的突破带动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以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促进全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加大科技攻关的力度,特别是在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枸杞研究领域,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科技优势,全力以赴,重点攻关,尽快实现有效突破,争取推出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
2、强化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在科研院所尤为重要。在人才工作中,要按照稳定现有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吸引优秀人才的工作思路,认真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锻炼和造就一批领军式的人才,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提供智力支撑。以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为导向,努力培养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创新意识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为发挥人才的群体效应提供人力支撑。要积极探索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等激励措施,激活内部分配机制,在注重和谐公平的基础上,努力改善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的待遇,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使各类优秀人才能够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
3、强化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根本任务。学科建设要按照农业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农业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不断调整研究方向,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突出优势,培育特色。
4、强化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研究的关键环节,是第一生产力的直接体现。首先是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坚持研究与转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决克服重成果、轻转化,成果与转化“两张皮”的现象,将其作为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成果转化的指标与科研任务同下达、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通过切实有效的方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其次是要增强服务“三农”的意识。按照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把农业结构调“优”、把农业产业调“大”、把农业实力调“强”的要求,主动进入现代农业建设主战场,积极寻求农业科技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支撑点、着力点和结合点,重点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强科研攻关,努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逐步实现在每一个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带的核心区域建立一个综合试验站或综合试验基点,促进科技与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第三是要加强科技示范和推广工作。要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现实需求,创新科技服务的形式和机制,研发一批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推广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的新品种,提高科技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显示度。
5、强化科技开发。科技开发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是开发之源,没有科研的开发是无源之水;开发是科研的延伸,通过科技开发可以增强科研的活力。科技开发在我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成效关系到转制科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整体事业的成败兴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科研与开发的关系,坚持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并举的工作原则,探索“研产”结合、“科企”联动、公益研究与科技企业之间协作共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研究和开发的有机结合,带动科技企业发展。积极组织和协调有关单位和科技企业进行开发,提高科技成果的物化水平,增强自身效益。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与院外企业及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和途径,拓宽我院科技资源与企业联姻的渠道,争取使一些具有潜力的科技开发项目能够尽早发挥效益。
四、引进现代农业技术采取的措施
引进技术也是有讲究的,盲目的引进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技术引进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宏观控制体系尚未建立,技术引进项目与我们所需项目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配合不够协调等等。为了更好的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扩散,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技术引进的重点和方式。要定向选择能适应当地生存环境和市场需求的高产、优质、高效、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引进符合要求的新型技术建立起技术高密集的工厂化,自动化的生产体系。技术引进的方式、方法可灵活多样。可以通过引资带技、引人带技、引种带技、引物(设施)带技以及技术合作等手段来实现。
2、建立市级引进农业技术的领导机构和高新技术服务中心,健全技术引进的管理体制。建立市级权威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健全农业技术引进管理体制,做好农业技术引进工作的保证。农业技术引进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涉及到多个部门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因此,管理体制必须协调统一。
3、技术引进应突出重点,引进农业技术要看其进度,先进性并不是决定是否引进的唯一尺度,农业技术引进的决定因素是看其对农业生产有多大的应用价值,可以实现多大的生产力。因此,农业技术的引进要紧紧围绕主其生产及可持续发展进行。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0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54-02
一、新型农民强调的重点在“新”上面,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民能够成为新时期的主人,更好的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当中去[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前来说迫切需要大量素质高的新型农民,这可以说是新农村建设当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最迫切的需求。假如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没有新型农民的参加,农业的现代化实现就比较论难。也就是说,新农村和新型农民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当然是劳动者,同时劳动者也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主体。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个过程,是人们依靠本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并且控制了人与自然之间有关物质交换的一个过程[2]。在物质交换的过程之中,劳动者本身的数量与质量之间,往往更强调质量,尤其是劳动者的智力,这将直接影响生产力各个要素之间的和谐稳定发展,对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就目前的体制来说,绝大多数的从事农业工作的劳动者其依靠的生产技术仍然是体力与长期从事农业的生产经验,可以说是较为典型的农民[3]。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劳动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不断加快,农业发展的关键是靠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从本质上来说,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不但要求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数量的减少,更重要的是强调农民生产技术的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等都需要劳动者尤其是农民的生产素质不断提高,所以可以这样说,提高从事生产领域的劳动者的科技素质是最关键的。
温总理曾经指出,将农民素质切实加以提高,才有利于推动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建设。[4]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靠高素质的农民,他们能够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方面的支持与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能够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真正提升农业的发展潜力,将传统农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能得到根本改变,不断推动现代农业向前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向前迈进。
二、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加强对农民进行科技方面的培训
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农民科技方面的素质是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相当大,所以说农业科技的最新成果能否应用于实际农业生产当中,主要取决于农民所掌握的科技水平的高低。今天我们所说的农业经济,已经与以前只是说到的种地有很大区别,已经形成了一个综合的立体产业,主要包括了农业、林业、牧业、渔业、贸易等,这种综合性的立体产业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支撑和引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农民懂得生产技术,还要学会农业方面的生产经营。
目前我国的农村当中具有实际农业生产技术的人才不足。农民接受教育的时间段是比较短的,并且一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还有文盲或者是半文盲的,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就很少,而正式接受农业的相关职业教育的则少之又少。还存在这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农村之中年轻的劳动力和文化程度稍微高点的基本都选择了到城市打工,从事农业方面的则主要是妇女与年龄较大的男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基本上属于具备传统经验的农民,是不具备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劳动者素质的,很显然也不能够适应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依靠这样的力量去进行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还是有很大困难的[5]。
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只是是能够促进现代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农民科技文化素养不高,不仅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影响,也能够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加以制约。由于农民本身科技素质不高,不但影响了农民在经济方面的收入,也不利于农业劳动劳作效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产生影响。对农民加强科技知识方面的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农民已经列入农业部需要处理的实事[6]。可是要将数量庞大的农民培养成为适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任重道远。所以现在很有必要加大对农民实施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大批新型农民,将人口负担努力转化成人力资源优势,这能够提高农业科学技术上的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积极推动农业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很重要意义的,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民实施科技培训现状
自从改革开开放后,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已经加大力度对农民实行农业科技方面的培训,并且始终坚持“三面向”的原则,面向农民,面向农村和面向农业,坚持农业的科学技术教育的方向,逐渐向多个层次、多个形式发展,并注意推广大批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培养大批的农民方面的技术骨干,已经形成了新型农民技术培训网络,进一步将农民的素质提高,为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作出很重要的贡献。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知识方面的培训固然取得了成绩,但和建设小康社会与农业技术现代化之间还有较大的差距[7]。
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对科技知识培训的认识还不怎么到位。某些地方与部门给农民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知识培训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并没有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也没有实行有效调控;用人单位在招录农民工时,也只是重视使用,并没有将培训提到日程上来,没有投入人力开发成本。
第二,农民科技经费的投入量并不足,在进行预算安排时并没有设立专项培训资金。
第三,没有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的有限资源整合利用好,相关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法律保障也不健全,农民科学技术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农民培训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在对农民实行分类培训的时候,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教材、资金、场地等方面,没有对资源进行统一安排,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某些内容的实用和针对性还不强。
第五,组织农民培训还比较困难。很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中绝大部分的适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当地城里参加工作,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属于中老年人,其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并且他们本身认为参加不参加培训的意义并不大,这给培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四、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相关措施
加强政府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领导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在以后的15年内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基本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是实施公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各级政府中的相关领导要切实抓起来。对农民加强科学知识技术的培训,各级政府的响应领导要真正担当起责任来。
第一,思路一定要理清,重点也要明确。各级领导要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对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摆在一个与农业、农村工作相对等的重要位置上来。
第二,加强领导,协调安排。注意按照“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管理与运行机制,强化宏观调控,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使得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能成为各级政府行为。
第三,注意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利用好已经存在的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好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协作的新道路,制定利于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相关规定,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运行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有效组织农民开展科学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注意加强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体系建设,尤其发挥电脑远程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作用。
第四,注意加强相关培训经费投入,能够使得培训工作顺利展开。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机制的建立,能够对农民开展有效培训。对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要注意再加大投入,建立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中央财政投资,各级地方政府投资,进一步解决广大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不足的相关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善于将农民科学知识技术培训中的经费纳入到本地方的财政预算体制中,并且要确保相关的配套资金能落实到位。并且相关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专款专用,使得资金效益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第五,加大对培训机构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善培训的条件,提高培训能力。注意将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工作、农村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到有关培训的工程中去,并在农村实行实用人才专门培训工程,并且加大实施力度。
第六,考核激励机制的建立,保证农民科技培训的目标能够实现。各级政府有关的政绩考核要注意将农民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率、就业率等指标纳入其中,也作为选拔后备干部的相关条件,将农民的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之中,依据“职责有分工、师资有标准、培训有计划、结业有证书、学员有档案”培训标准,开展目标方面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培训任务胜利完成。
作者单位:日照市农广校
参考文献:
[1]赖存理,张耀东.浙江劳动就业发展的十大趋势[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18-23.
[2]仲良华,宣云.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67-69.
[3]加强农村职业教育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福建省农村职业教育调研报告[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198-203.
[4]朱燕芳,李晓霞.湖北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的有效途径[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58-60.
[5]郭怨舟.学陶师陶.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A].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首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23-24.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5
关键词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科学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309-0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集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技术及现代科学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试验、示范及高效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园区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做好制度的管理、人员的管理及用工的管理,并建立科学的长效机制实现农机、农工和日常运作的简单高效化。
1 加强管理,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
1.1 制订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要做好管理园区,首先必须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与执行,不能有任何的偏袒,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要按规章严格执行处罚,以体现制度的威慑力,同时对于在执行中发现的不足,要不断地加以改进[1]。
1.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对农民工,主要是以青年妇女为主体的当地农业人员,要进行科学的培训,包括思想认识的改进和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梨树县现有的几个农业试验示范园区中,都是以妇女为主体的农业人员,她们是园区的主要劳动者,没有她们,园区的一切工作都难以进行。因此,她们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园区的高速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实现园区科学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从而达到简单高效化[1-2]。
2 挑选合格的管理人才
2.1 选用高标准的现代科学管理人员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求有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人才,其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更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及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同时要懂技术、懂生产[2]。只有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去要求自己、别人。只有这样,才能统筹谋化好全局,使园区能够有序的进行。
2.2 选用懂技术、懂业务的担任工作小组负责人
由于现代化园区往往试验地面积大,承担试验示范多,因此用人用工都较多,特别是在农忙季节,有时日需工时达100人次以上。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人进行工作尤其重要。既要做到保质,又要做到保量。要做到这点,就要挑选合适的人来担当各工作小组的负责人。
3 园区明确分工,责任明确
3.1 各项工作、工种及工序有效分类、分工
以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工作站为例,园区占地逾30 hm2,承担了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吉林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大及一些相关农资厂家的试验示范,同时园区涉及到农艺、农机及基础设施维护等多项工作,每年需大量的工人,导致用工量大,因此就要进行明确的分工,实行包保制,而对于各具体实施点,包括每个试验示范点、小区等,做好相应记录,具体包保到每个工作组、每个工人身上,做到目标明确,终身包保,必要时,引进奖惩机制,以增强工人的主观积极性,同时增强了责任感。
3.2 确定工作量,实行包工制
园区的管理者或小组负责人在进行分工时,首先要做到事前对劳动量的充分估算,以确定用工量,从而进行合理分工,以避免人多效率低和延误工时的现象。
4 高目标,高质量追求
4.1 追求高效率的农业生产
在现代农业园区中生产,一定要有与时间赛跑的观念,做到早谋化、抢农时,这样才能搞好园区生产[3]。由于农业生产是环环相扣的,因此只要有一步闪失,就会搞乱全局。同时农业试验示范又要求层次的一致性,战线拉的太长,受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试验本身就失去了可比性。中国农业大学梨树实验站,在每年的春秋农忙季节,每天的用工量都在100人以上,这一时期用工量大,而农民自身又有责任田,所以人员特别紧张,因此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来解决该问题。
4.2 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试验示范园区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展示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展台,是农业科技推广和传播的载体,它的良好的试验示范,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高标准、高质量的科学示范园区,就不会有现代农业的全新飞速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农业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因此,在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时,一定要立足于高起点,立足于长远,立足于发展,才能满足今后农业发展的需要[3]。
4.3 建长效机制,有效解决劳动和短缺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以老人儿童和妇女为代表的“6931”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这也给园区的工作带来了困难。突出表现为对新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掌握和农忙时人工的短缺,另外工时费的日益上涨。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提高劳动效率,以减少劳动力的不足。一是需要从技术手段上加以改进,体现科技的作用;二是加强管理,用科学的统筹方法,合理分工,合理运
作,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从而减少用工量;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每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建立,不是一时存在的,是一个长期性农业工程,园区需一定量的稳定的、懂技术的工人[4]。因此,园区要招用一定量的长期工人,签订用工合同。从而保证了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用工,不至于发生在农忙季节,因工资上涨,园区雇不到人的现象。总之,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一个要求科学高效化的园区,在建立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管理模式,管理者用发展的眼光去经营和谋化,才能更有效地发展和发挥重大作用。
5 参考文献
[1] 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2] 王为农.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J].宏观经济管理,2007(4):23-26.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范文6
[关键词] 农业科技创新 特点 作用 改革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77-01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技术也日新月一异,农业增长方式也随之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面对这种形式,就需要农业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才能承担起新时期所赋予的历史使命。为了更好更快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下分析:
一、现代农业科学特点
农业科学与工业科学不同,主要体现在农业科学包括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完整的体系,会受到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生物规律的支配;物化的生产资料不能用其他物质来取代,然而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益;所得到成果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知识形态的。虽然他们形态有差异,但是他们也具有共同性:都是知识性产品,都具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价值。农业成果不仅可以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物质性,在一定程度也可丰富人的精神财富。农业科学有着周期长、地域性强和社会整体性的特点。这就决定需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需要根据农业科技工作中的规律,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国情,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才能够合理、完善的发展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党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到: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期,生活水平还比较落后。尤其在农村,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具有规模性。因此,目前对于人才和科技的发展还需要加大力度,抓住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研究工作,求得精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变为具体的商品化步伐,发挥其生产力作用。
二、发挥农业院校作用
农业科技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加强农业发展和教育相结合工作。国家农业部和林业局所属农业、林业等大学既是教学中心,也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在此基础上,保证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对于一些重点大学,可以组织一批高精人才进行农业科技的创新研究工作,使其成为农业科学体系创新过程中的一部分。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可以以教学作为重点,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部分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的研究,总之,合理发挥各农业院校的作用,为建设农业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三、加强农业推广工作
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建设农业知识和科学技术结合的新体制。地方农业和林业等科研机构及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主体和关键。工作中,分清层次和重点,在组织工作上要将县作为中心,乡作为骨干,村作为基础。各地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与农村内各服务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农技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服务网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保证资金和编制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种子的自主经营,或实行与相关种子部门和农贸部门联营的模式,以求得经济效益。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进行技术上的培训,保证技术的先进性。
四、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加强农业创新体系,还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合理的对资源进行分配和利用,使农业科研机构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中。根据农业科技发展的规律,通过对科研机构调整,人才分流,转换机制等方式来促进农科教的结合,建设的模式一般可以分为技术开发型、技术咨询服务型和社会公益型几种。
技术开发型,如种子、化肥、农药、疫苗等加工单位,在农业技术引导下,逐渐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由产品加工生产模式转为新产品开发生产模式,使自主研发产品进入市场,使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使企业拥有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
技术咨询服务型,如图书、情报、文献及专门农业发展研究单位等,都有发挥自身的优点,充分承担起提供科技咨询业、信息业和技术服务业工作。
社会公益型,如从事动植物遗传育种,病虫害突变规律的综合防治技术、高产量和优质品种技术。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及农业高技术等研究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结构,组建新的学科,积极的开展农业基础性研究与高科技术研究工作等。建立起开放、流动、竞争及协作等运行机制,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技术水平,逐步建设一个完善系统的高水平专业研究基地。同时,在科学研究机构在改革的同时,对上面三种不同类型科研机构要使用不同管理方法,逐步建设成为在该领域有较高水平和特色的技术型机构,以更好的为农业发展和农民服务。
五、农业科技管理体制
对国家科技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各级政府在科学技术管理还运用法律化的管理方式而没有根据农业科技自身的特点及发展的规律,使政策和科研联合在了一起,这就造成了科研工作中,层次多,效率比较低,不容易出现科研成果、人才和效益等。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要尽快制定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纲要,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规划好具体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发展方向。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家和地方两级的农业计划管理体制,健全农业重大成果奖项奖励制度,建立新型的符合发展需要的人世管理制度,科学的分配制度,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保障制度,建立以政府以投入资金为主,多渠道投入体制。总之,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各项体制,以加快农业科学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