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的实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知识管理的实施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1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内容管理,知识库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各界对知识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随着高科技及服务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体会到以企业的知识作为竞争武器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可以说,知识经济呼唤知识管理。教育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培养大量的满足信息化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各个方面的人才。无疑,科学的具体的应对措施就是加强信息化教育和知识管理,即在实施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利用知识管理技术,配置、汇集、投资、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库,构建知识管理系统,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尽可能地把知识有效地传送给学习者。

二、基础理论

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知识的产生(包括知识的获取、合成和创新)、传播和应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以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共享,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学校和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多的知识需要管理。我们根据知识获取的方式,将知识分为两大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和学习。隐性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获得的知识,与个体的体验和经验紧密相关,往往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通过语言和文字等传播方式来学习,需要实践与体验才可获得。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所要做的,就是设法促成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包括:(1)外化,即从隐性转化为显性。把每个人在头脑中的潜在能力通过教学中的情景化学习和案例分析等信息化教学模式,转化为可用文档表述的显性知识。(2)内化,即从显性转化为隐性。人们通过阅读、聆听、体验、操作等学习实践把文档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3)综合化,即从显性到显性。人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零散的知识通过计算机进行整理综合,建成数据库和信息资源库,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以实现资源共享。(4)社会化,即从隐性到隐性。一个人可以不必通过正规化的语言和查阅文档,直接从他人那里获得知识,正如徒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从师傅那里学到手艺一样。教育中的虚拟教学和模拟实验,就是强调学习者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共享他人的知识,使他人的隐性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

三、内容管理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技术的核心是内容管理,即高校知识管理的内容管理及实施围绕什么样的框架来进行。我们把高校知识管理分为 :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三部分:

(一)内容管理之教学

内容包括:

·教学计划知识库,利于了解培养体系。

·教学大纲知识库 ,利于交叉学科课程设置。

·教育资源知识库 ,包括教学课件、案例素材、网上资源等和课程教材资源 ,利于学生学习和选定教材。

·课程及教学评价知识库,每学期由学生和同行对课程及其教师进行评价,并提供十佳教师范例。

·课程梯队知识库,包括课程领域的授课教师资料等。

·课程修订知识库,包括课程发展方向等。利于对课程前沿把握和课程修订。

·建立交流论坛 ,包括 :学习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

(二)内容管理之科研

内容包括:

·研究机构知识库 ,包括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人员组成和合作组织等基本情况。

·研究成果知识库,包括成果的核心思想、技术路线和主要技术手段等,利于他人借鉴。

·成果范例知识库,列举有代表性范例。

·项目申报通知。

建立科研技术交流论坛。

(三)内容管理之学生管理

内容包括:

·日常管理知识库,包含入学、注册、贷款、缴费、住宿、饮食和其他服务的政策和操作流程。

·就业指导知识库,包括就业常识、就业信息、董事单位等信息。

·毕业校友知识库,包括已毕业校友信息和对学校各个方面建议。

四、实施理念

知识管理在教育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它的实施决不仅仅是某个流程的规划管理,而要涉及到方方面面,大到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小到某一节课都会涉及到知识管理的内容 ,所以做知识管理决策时必须慎而又慎 ,决不能轻言知识管理。我们认为,在实施前应该具备以下思想

(一)树立现代开放新观念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前提

知识经济时代是开放的时代 ,高校是开放大学,面对的是整个开放的世界。因此,高校教育理念必须把开放的思想作为指导思想 ,从校园走向社会 ,去吸取有利于管理更新的知识、观念和技术。

(二)领导的重视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保障

在知识经济时代 ,领导和员工的角色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领导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建立共同远景,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领导团队学习 ,倡导和建立学习型组织。

(三)信息技术和人员是施行知识管理的两块基石

施行知识管理需要信息技术和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协同工作与互动,二者缺一不可。其关系如下:

知识管理系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软件平台,是一个具有知识库管理能力和协同工作能力的软件系统 ,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工具。

知识管理系统关系图

(四)建立激励机制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催化剂

左美云教授曾提到 ,知识拥有者为了规避风险、回收投资,自然会对拥有的知识有意“垄断”,而这与知识只有通过大范围的共享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形成冲突。必须设计一套知识管理激励系统 ,使员工乐于创新知识、共享知识和应用知识。

(五)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优化整合教育资源 ,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对知识的开发、传播、管理、共享和利用。因此 ,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网上教育资源;另一方面 ,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的特点 ,从知识管理的思路出发,把资源库的开发建设作为知识开发、积累、更新、传播的过程。

(六)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优化学习支持服务,是教育施行知识管理的重要举措

高校教育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抓好学习支持服务应该从三方面入手。第一 ,要做好资源供应服务。这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第二 ,是提供上网学习服务。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第三 ,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结合个人特点制定学习计划。

五、结语

知识管理软件系统很好建立,可是如何才能使得知识管理贯彻执行才是高校知识管理的难点。归根到底,知识管理还是人的管理。只有充分发挥知 识管理群体中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才能发挥出他应有的作用。

〔1〕 叶茂林 ,刘宇,王斌 .知识管理理论与运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2〕朱礼军,陈虔,基于知识本体的资源管理平台框架设计与实现[R]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 ,第11期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2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

用知识管理来形容企业的知识活动过程。初始于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但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被提出则是二十世纪80年代后的事情。二十世纪90年代,知识管理受到企业的关注,如美国微软公司是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典型公司。然而由于知识管理的实施是个权变的思考。没有绝对的标准和最好的模板。以致许多企业对于知识管理的推行大都成效不佳,有的甚至变成了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的领导没有对知识管理形成明晰的战略意图,下属也未能理解知识管理的本质,从而导致将知识共享活动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和重点。然而这种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战略本身并不能成为独立的知识管理战略,它只有在为知识创造或知识运用的知识管理战略服务时才具有价值,所以我们对知识管理仍然必须有一个全面正确清醒的认识。真正理解其精髓,真正理解其要旨,真正懂得在图书馆管理中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实施。笔者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该在遵循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并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进行。

1 知识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知识在企业创新中作用的日益显现,知识管理便被提上日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利用知识来找出如何把现有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生产力,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管理。”“知识被用于知识本身。这就是管理革命。”邱均平、段宇锋也指出:“知识管理的概念可以从狭义与广义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虽然学术界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说法不一。但是知识管理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创新为目标的基本观点却是不容置疑的。

2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于知识管理的原则,不少学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认真贯彻知识积累、互相信任、互相交流、知识共享和互相学习的原则。

2.1知识积累原则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图书馆组织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如果没有积累,知识就会随着项目的结束而消失。随着人员的离去而流失。正是知识的一点一滴的汇聚,才形成了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尤其明显。例如,明基集团利用企业的信息化优势,对企业内外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统一处理和管理,通过传播、共享等方式,最大限度地积累企业的智力资源。在图书馆中,基于载体的显性知识通常不容易流失,但存储在馆员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却是容易流失或藏而不露的。尽管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进行保存积累下来,但也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方法,把馆员头脑中的某些隐性知识尽量保存下来或者通过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其他人员,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和创新能力。

2.2互相信任原则

互相信任是组织内人员实现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前提。也只有互相信任,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并实现互动促生。成为知识创新永不衰竭的动力和源泉。在知识管理的活动中,为了培养信任。关键在于创造一个沟通开放、员工积极参与决策、主动分享关键信息和分享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组织文化环境。来加强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信任。对管理者本身来说,必须建立员工对自己的信任,这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对组织目标和使命的理解、通过实践的管理行为来证明自己值得信任以及积极团结员工等等措施来实现。另外,管理者要想办法预防和消除知识管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不信任。在一个不信任的环境下,员工之间是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分享和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不能也不可能取得任何成功。不信任是中断知识管理计划的按钮。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图书馆文化建设。使馆员有一个共同的信念,有一个可以推动他们不断进取并互相信任的文化氛围。

2.3互相交流原则

交流可以加强信任、引发合作,从而促进知识的创新与共享。通过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融合和升华,这是旧知识得以发展、新知识得以产生的源泉。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组织内部形成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使员工之间交流从物理上和心理上都实现畅通无阻。在图书馆中,交流包括馆员之间的交流、馆员与读者的交流等。馆员之间的交流可以加强信任与合作,以便更好地进行创新和工作。馆员与读者的交流同样也可以增进信任,让读者对图书馆的工作感到满意。

2.4知识共享原则

知识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知识的共享网络、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在技术上给知识的共享提供一个支撑平台。员工能及时分享和运用知识,继而创造新的知识,最终使组织取得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首先,要建立鼓励合作和知识分享的氛围。其次,要建立沟通的渠道和平台。知识分享最为重要的是沟通,只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可能进行分享。这些沟通和交流的手段包括:建立无等级的沟通方式,构建内部网络,提供员工休息室,开展非正式的野游活动,开展经验交流会等。

2.5互相学习原则

知识管理中学习是核心,个人与组织是一个双学习系统,个体通过学习不断获取新思想,并将知识用于行为的改善,组织和团体通过学习形成人才梯队,激发群体智慧,人员交流渠道畅通,个体、团体和组织相互间与个体间、团体间和组织间开展多向的交互学习模式,它们相互促进、工作与学习良好互动,最终创造学习型组织来保证对知识资本的管理。

3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基本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想成功实施知识管理,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图书馆必须充分激活与“人”和“技术”有关的各个要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达到知识管理成功运作的目的。

3.1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

构建支持知识管理的管理体制,包括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和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包括指定知识管理负责人、建立知识小组和建立知识中心三项内容。知识管理制度则是一种保障,它可以

确保知识在组织的知识网络上得以持续传播。如明确个人在知识管理中的职责。制定鼓励知识创造和共享的激励措施等。

3.2加大对知识管理的资金投入

国内外的知识管理实践都充分表明,没有组织高层领导的重视与参与,知识管理就不能被真正地开展与推行。知识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果组织领导不能真正重视知识管理,注定了知识管理只是一个口号,不能得到有效实施,更不用说为组织带来效益。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就必须动员全馆甚至全校从上到下为知识管理投资,以保证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

3.3创造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

知识共享的实现需要组织文化的引导。文化如同空气,无形无色却无处不在。它是知识管理中最重要、最根本、影响层面最广,但却最难培养的因素。凡是世界上著名的成功企业,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必须要建立愿意分享知识的文化氛围,塑造有利于知识创新的组织文化,如职业道德、组织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等。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图书馆应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来进行知识管理。

3.4引进支撑知识管理的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传递和利用的有效手段,不仅在硬件方面为图书馆提供了更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更大容量和更高密度的存贮设备。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了更先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更广领域、更快捷的通讯环境。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现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为前提。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每位馆员都应努力掌握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尤其要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元数据技术、检索技术和共享技术等。但是,技术的先进必须立足于实际的需求。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因为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信息技术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或者通过组织的学习,才能真正为组织的竞争优势做贡献。因此,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找到最适合本组织的技术平台是非常重要的。

3.5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组织

图书馆知识管理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建立柔性的、灵活的知识型团队组织。知识型团队是一种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本出发点的,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图书馆知识型团队组织由资源建设团队、信息服务团队、技术支持与开发团队、高层管理团队四部分组成。这里,团队是由多个部门的具有互补能力和知识的人参加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充分自治的工作单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作模块。这种知识型团队组织具有如下优点:一是消除了由于层层传递所造成的信息失真和延误,缩短了信息与知识传递的路径和时间,提高了时效性;二是由于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信息与知识是开放的、共享的和集成的,团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得到加强。提高了组织的凝聚力:三是这种结构便于用户参与知识开发,通过采纳用户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四是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改变了领导与员工间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伙伴关系,改善了领导关系;六是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

3.6建立适合图书馆的知识库

知识库是用来存贮组织内的最佳实践知识、建立专家名录等资料的。图书馆的知识库按使用种类分,主要有文献知识库、自建知识库、检索专家知识库、智能知识库、概念知识库、特色知识库等多种形式。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中。一个知识平台可以支持多个知识库,每个知识库具有适合于特定类型知识内容的知识结构。将这些知识库以逻辑方式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混合或虚拟的知识库。每个知识库的内容为诠释其它知识库的内容提供背景知识。知识库必须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冗余,自动完成自身数据一致性检索,必须建立高效的入库机制、高效的知识服务界面、设计合理服务方案,才能实现知识的高效服务。

3.7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激励机制

要想实现知识共享,必须建立一种类似于市场经济的合约机制。一个员工愿意把他的知识与人分享,他一定要有回报,这种利益驱动并不是负面的。如果组织只让员工贡献而没有回报,没有人愿意这样做。市场经济很重要的就是在利益驱动下实现这种平等的交换。因此,如何激励对知识共享贡献大的人或部门,不同的组织应该根据自己的特色设计出相应的一套办法。笔者认为,设计激励制度时,可以把外在、内在,甚至是负面的激励因素结合起来。即不仅仅着重于调整薪资、职位以及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还应该注重如何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以及被同事肯定等方面,同时对知识管理不力的人将不给予晋升职务。

3.8建立一套适合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评估系统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3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前言:

21世纪科技革命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知识管理(KM,Knowledge Management)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网络新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专家们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和探索。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21世纪的组织,最有价值的资产是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和他们的生产力。”在信息时代里,知识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是最有生命力的资产,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将使组织和个人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并做出更好地决策。在2000年的里斯本欧洲理事会上,知识管理更是被上升到战略的层次:“欧洲将用更好的工作和社会凝聚力推动经济发展,在2010年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和最具活力的知识经济实体。”对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都已经成为伟大机遇和挑战。

在了解了知识管理定义的基础上,本文将综合分析国内外学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成果,对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进行分类总结;根据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对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但目前为止,国际上对知识管理还没有一个为人们所公认的定义。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研究领域,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多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对知识管理的实质的理解也有差异。

APCQ(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知识管理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的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业绩的目的。

根据前面的研究,结合本人的认识,对知识管理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知识管理是力图将知识最恰当地传播和共享,在最恰当的时间传递给最恰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决策,实现最大价值,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二.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学者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内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总的来看,主要可以概括为两种趋向,一是以系统论的观点来定义知识管理系统;二是从技术与工具的基本视角来定义知识管理系统:

1、系统观

持有系统观的学者T.H.Davenport和L.Prusak(1998)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经设计和开发为组织的决策者/用户提供决策和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知识的一种系统。Peter H.Gray引用Alavi和Leidner(2000)的观点,指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集中于创造、聚集、组织和传播一个组织知识的信息系统。知识库和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系统的两种常见类型。丁蔚博士(2001)认为,知识管理系统是指以人和信息为基础,以整合组织知识学习过程、实现组织竞争力的提高为目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网络系统。

2、技术与工具观

Brent Gallupe、Taking Quina、乐飞红、袁红清、邱晖是技术与工具观的代表人物。Brent Gallupe(2001)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支持各种组织知识管理实践的工具与技术。Taking Quina(2000)认为,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是一种把企业的事实知识(know-what)、技能知识(know-how)、原理知识(know-why)与存在于公司数据库和操作技术中的显性知识组织起来的技术。

三、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

尽管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研究目前已经进入理论深化和实证应用阶段,而对于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研究内容涉及知识管理系统的机构、开发等多个方面,研究方法呈现多样性,同时学者们对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也体现了时代性的特点。本文认为,知识管理系统研究将会沿着如下趋势发展:

1、注重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实践的研究

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不能脱离各类知识管理系统实施的实践,目前应该将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作为研究重点,用已用的理论来指导知识管理系统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拓宽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领域

要加强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评价、知识管理系统的集成模式,尤其是知识管理系统与企业现有的ERP、SCM、CRM等各类系统的集成研究、不同类型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研究、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具体组织实施研究等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对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起步晚,仍处于初始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我们在知识管理系统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要重视对国外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成果,跟踪世界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动向,注重知识管理系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的研究,提升我国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的总体水平。

参考文献:

[1]Brent Gallupe.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surveying the landscap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3).

[2]Peter Meso and Robert Smith.A resource-based view of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0,4(3):224~234.

[3]T.H.Davenport and L.Prusak.Working knowledge:How organizations manage what they know.[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8.

[4]PeterH.Gray.the eff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 on emergernt teams:towards a research model[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00(9):175~191

[5]乐飞红.公司知识管理系统[J]图书情报工作,2000(5):42~45.

[6]袁红清.基于Notes群件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J]宁波大学学报,2000(1):77~79.

[7]邱晖、孙政顺.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策略[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52~54,72.

[8]彼得 F 德鲁克.知识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9]王伟光,李继详.知识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J].社会科学辑刊,2000(1),48~52.

[10]邱均平.论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3).

[11]张智雄.知识管理的技术框架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3(4):17~19.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4

关键词:知识管理;认识及管理

自从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达文波特(T.H.Davenport)1997年所著的《营运知识》(“Working Knowledge”)一书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知识管理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强烈反响[1]。知识管理的思想是基于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出现以及人们对知识与管理两方面内涵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知识管理是复杂、微妙、不易把握的过程,知识管理的领域庞大而复杂,并且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知识管理包含管理、运营实践和哲学、技术、战略以及人类行为特性等相关领域。因此,知识管理的复杂性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不同原因导致了对这个领域的不同看法。

一、知识管理的认识

(一)知识管理的定义。目前,“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一股席卷全球的热潮,但由于“知识管理”还是一种新兴事物,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到目前一直还没有统一。很多国内外研究“知识管理”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进行研究。(二)知识管理的过程。知识管理是一个知识创造(或获取)、知识确认、知识表达、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综合过程。知识管理的这5个阶段允许组织进行学习、思考、忘却和再学习,其过程对组织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和维持是不可缺少的。(三)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知识地图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实现知识管理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知识管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是将企业的智力资本转化为价值的一系列过程,包括知识的创造、获得、组织、应用、共享和更新等。要进行知识管理,需要有技术和工具的支持,而知识地图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知识管理工具。Blog是一种非正式的知识管理工具。Blog是目前互联网上一种发展迅速的信息形式,一种全新的自由发表的个人网络出版方式,企业界正在把blog引入企业内部网和公司网站。这将是一种新型简便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

二、知识管理的管理

(一)知识管理的实施环境。知识管理实施的环境可以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有效的知识管理不仅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工具以实现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共享,还需要企业将组织沟通与激励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内部环境。知识管理实施的外部环境即社会背景,如: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二)实施知识管理的阶段和步骤。知识管理首先要在小范围内实施并且取得成功,然后才能慢慢地扩展到整个组织机构。如何适当的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进而有效的管理知识,是当前许多组织所面临的共同问题。1.第一阶段:基础架构评估。此阶段包括两个步骤:分析目前的基础架构和结合知识管理与组织策略。先对知识管理策略与科技架构的各种构成要素有所了解,再与科技、文化变革、新的奖励制度平衡得当,并与组织策略的步调相一致。2.第二阶段:知识管理系统分析、规划与发展、规划知识管理基础架构、审计现有的知识资产与系统、安排知识管理团队,绘制知识系统管理蓝图、发展知识管理系统这五项为此阶段应注意解决的步骤。3.第三阶段:系统发展。展开行动,运用以结果为导向的方法改变管理、文化与奖励制度以引导发展健全的知识管理系统。4.第四阶段:评估。绩效评估、投资报酬评估以及精进知识管理。其目标在于明确掌握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资源究竟有多少以及如何改善知识管理的运作。(三)知识管理策略与做法。1.促进组织学习。要有效的促进组织的学习,以期达到更合理的进行知识管理。包括如何进行知识管理和继续学习,以延伸知识的广度和宽度。2.建立组织记忆。现代化的知识管理总是会涉及科技,建立了组织记忆则可以透过科技的支持,持续累积与扩充知识,确保知识不会因人员的离去而流失,同时提升新近人员的技能,进而提升组织的效能。3.持续转化个人知识为组织知识。组织是个人构成的实体,真正汲取、运用和创造知识的是组织中的成员,因此组织若想有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必须先充分掌握并汇集组织成员的知识,并将其持续地转化为组织知识。4.发展组织创造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并非知识的罗列堆砌,而还包含一种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发展组织的创造知识能力,即创造新知、将新知传播至整个组织,并且将之融入组织产品、服务与系统的能力。在一个创造知识的组织中,人人都是知识工作者,人人也是知识生产者与管理者。5.发展知识分享的机制。企业已经日益认识到知识分享对于组织成功的重要性,也开始认识到技术能使知识分享更加切实可行,于是,许多组织开始采用能切实推动知识分享的工具和方法,如创建企业数据库,召开经验研讨会等。虽然迄今为止,对于知识分享这个问题,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但发展知识分享的机制却在知识管理策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6.建立知识管理团队。组织的知识不是个人的,知识的管理也不是简单的拆分,所以建立起组织知识的永续运作机制是必要的,以促使组织知识的收集、分类储存、分享扩散、以及创新与运用,使知识得以发挥最大效能。此外也必须对组织本身的知识流动过程与组织的未来愿景有充分了解,对于知识学习有较高的灵敏度与接受度,进而妥善规划组织所需要的知识以及促进组织学习。7.促进业务社群的知识活动与互动。知识管理不只是组织内部的管理,同时是组织之间的管理,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促进业务社群的知识活动与互动,有利于组织更好的进行知识管理,同时增进协作,共同发展。

三、综述

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企业对知识的管理和应用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这就是从零星、分散向集成、综合转化。这种系统化、综合化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新的热点。知识管理作为企业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区别于以往管理方式的新型管理形态,近年来在许多研究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从知识管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来看,知识管理有众多的框架,并且不仅包含着诸如知识的分类,知识创造、产生与开发,知识识别与获取,知识共享、传播与扩散,知识编码与存储,知识整合、应用与评价等一系列的知识管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关注着如组织文化,参与者,知识技术,组织学习,组织战略与知识管理战略等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5

[论文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成熟,信息管理已经上升到知识管理的阶段近几年来,知识管理的理念在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借鉴管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将知识管理引入教育技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初步构建了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育技术管理理论架构,探讨教育技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知识就有知识管理。国家、企业、组织、个人都莫过于此。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资源,知识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知识管理受到全世界各级各类组织和个人的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知识管理的提出不仅对企业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它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知识管理的兴起,对教育和教育技术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和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借鉴管理学领域最新的理论成果,将知识管理技术引入教育技术管理,结合信息化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对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源及相关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协调,促进教育技术管理组织的创新和效益的提高。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与内涵

“知识管理”一词,有人说最早来自于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也有人认为是美国麻省莱克星顿著名的思图维星国际咨询公司首次提出的。具体哪个说法更具权威性,我们已无从考证。知识管理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自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的外延。到目前为止,对知识管理的定义还处在一个“众说纷纭,百家争鸣”的阶段。

基于人们对知识应用的水平,主要存在着两 种理解:一种认为知识管理是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用信息管理的模式构建知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作为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另一种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基于人的知识创新过程与组织,重视人的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重视从体制与组织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重视人才结构与使用的优化管理。本文作者认为,以上两者都属于知识管理的范畴和体系,知识管理主要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是通过对知识的积累、创新、推广实现组织的智力提升;二是组织通过对知识的运用,实现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知识管理与教育技术管理

教育技术管理与知识管理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互相渗透、互相学习。教育技术活动是一种典型的知识管理活动,知识管理技术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为教育技术提供帮助与指导,两者主要都是处理与组织整体有关的任务与活动,都有着相似的理论思想源泉,都表现出鲜明的交叉与渗透的特性。

1.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运用为教育技术知识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

经过多年在企业的成功应用,知识管理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从横向上看,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面向企业逐步推广到面向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图书馆在内的众多不同的组织。从纵向上看,知识管理从最初的“企业知识管理”扩展到由“国家/社会知识管理”——“机构/组织知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构成的多层次的应用领域。除此之外,目前开始应用知识管理的领域还有:医院、情报机构、出版传媒、军队、农业等。作为已经成功运行于企业的知识管理,其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以提供一系列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来改造教育技术管理的模式,提升其创造、利用和更新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2.教育技术组织有着实行知识管理的天然优势

知识管理是“寻求将信息技术提供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其中信息技术、信息和知识、人的能力是三个核心要素。这三者,教育技术管理都有着天然的优势。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也从最初的面向企业逐步推广到面向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图书馆在内的众多不同的组织。信息技术为组织的知识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教育技术关注如何利用各种技术(包括信息技术)来为教育服务,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基础。相比其他施行知识管理的组织而言,教育技术组织有着天然的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教育技术组是知识密集型组织,是知识的集散地,是知识传播的中心。信息和知识是教育技术最宝贵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管理的核心。教育技术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则是信息和知识查询、选择、获取、组织、存储、传播的专家。

在以往的教育技术管理中也存在着知识管理,但是是在不断地、无意识的执行,而这个过程总体而言表现出无意识和粗糙简约的特征。在当前形式下,教育技术尤其应当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吸收与整合新的理念与技术,抓住机遇,进行战略性调整与转变。这也正是本论文将知识管理引入现代教育技术管理的根本原因。

三、教育技术组织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

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一般包括“组织”及“信息技术”两个构面。在“组织活动”方面,强调组织成员必须分享本身的知识,与他人共同协力完成任务,并具有学习的动机;而在“信息技术方面”,则强调信息技术为知识管理的基础,其可以协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并储存知识以供组织成员需要时使用。

教育技术知识管理应该理解为广义的“知识管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资源的管理,它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的范畴”,通过对知识的科学管理,促进知识的转化和创新,人是知识管理的主体,即教育技术人力资源是教育技术知识资源管理的主体;二是知识组织管理,它属于“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类似于目前企业界正在实践的知识管理,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技术管理的效率,知识管理理论为教育技术组织管理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教育技术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有机结合,来提升教育技术管理的水平,促进教育技术管理的优化。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和支撑,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知识共享环境是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育技术管理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重视对组织成员的精神激励,赋予组织成员更大的权力和责任,充分发挥其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重视知识的交流、共享和创新,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重视组织知识和人才,促使组织成长为学习型组织,重视组织文化的建设。l2]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根本落脚点是对“人”的“组织”行为与思考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笔者在对知识管理、教育技术管理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知识管理理念,结合教育技术管理的特点,参考知识管理的典型架构,从宏观的管理学角度,从个人、组织和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的知识共享环境三个层面来构建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理论架构(见图1)。

(1)个人:教育技术组织中个人自身的知识管理和教育技术人力资源的管理,注重知识的获得、储存、分享、应用,并鼓励创新的精神。

(2)组织:加强组织的知识共享和教育技术管理组织的改革和创新,努力将教育技术管理组织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组织共享文化。

(3)基于网络和信息技术的知识共享环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为个人和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创建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

四、教育技术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困难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困难

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和壮大,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对于教育技术知识管理而言,也是如此,其中也有非常多的阻力和障碍。知识管理在教育技术管理领域的应用实践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管理理念的欠缺:在教育技术管理中实施知识管理,首当其冲的障碍在于组织和个人知识管理观念普遍缺乏与不足。

2.无法确认自身所欠缺的知识:我们经常会忽视了自身所具有哪些方面优势知识,还欠缺哪些方面知识。这一点可以说是知识管理应用中一个很大的障碍,因而,应通过各种方式加强教育技术工作者对自身知识体系与结构的认识,并运用教育统计理论与方法对知识进行专门的测评。

3.在知识分享方面还具有较大的困难:一是因为教育技术领域个人的知识大多是以个人化的内隐知识为主;二是这些个人自身的分享意愿性和主动性还不是很强烈。因而,还需要各种有力的途径促进内隐知识的转化与分享,且对知识的分享要采取种种激励机制,鼓励教育技术组织中的个人分享知识与贡献知识。

4.没有成功范例的参照:毕竟将知识管理引入教育技术管理还是处在刚刚开始的起步研究上,还没有参照范例。

(二)教育技术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

将知识管理引入教育技术管理,必然是希望能够顺利地取得成功,能否取得成功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关键因素:

1.强调知识的分享与创新:知识是教育技术管理的核心,因而,对知识的分享与创新是发展教育技术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推动知识管理活动时,必须要积极地鼓励成员进行知识交流,使现在的组织文化循环渐进地改变,让成员对知识的分享产生正面的评价,并鼓励分享知识。

2.建立有效的奖励知识分享的激励机制:应该来说,知识分享心结的解开,将可能是知识管理碰到的一个最大障碍,毕竟,人们会根深蒂固地认为,知识是我个人的私人东西,为什么与别人分享,特别是在现代社会,拥有知识就意味着拥有权力与成就。因此,必须要发展出一种有效的知识分享文化,建立知识分享制度,让成员愿意分享其专业知识。

3.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助推器,教育技术知识管理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育技术组织进行统整、组织和管理。

4.明确的目的及清楚的沟通方式(clear PurposeandLanguage):在推动教育技术知识管理前,组织必须先定义出明确的目的,以指导整个知识管理活动的方向;而若要推动有效率的知识管理活动,则成员对知识的看法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这同时也代表了他们在沟通时必须要有共同的语言,在进行交流与分享时才不会产生认知上差异,而导致无法完成预定的目标。

5.着力为组织培养以下的四种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组织知识的存量与价值:

(1)发展组织知识的共识能力,以增进个体知识的团体化。

(2)发展组织知识的创新能力,以增进内隐知识的外显化。

(3)发展组织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增进外部知识的内部化。

(4)发展组织知识的整合能力,以增进组织知识的增值化。

总而言之,知识管理涉及文化、流程和技术问题,并不是只集中在其中一个元素上,具体到教育技术管理而言,要处理组织文化、教育决策、管理流程以及技术等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向学习者提供一种适当的激励和工具来共享知识。

知识管理的实施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随着对知识管理研究的深入,其研究重点已经从定义、概念等方面深化到具体工程项目的应用发展中。知识管理在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为工程项目的质量提供了新的保障,也为管理模式的改进添加了新的动力。

1、知识管理与质量管理的概念

1.1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无统一界定,业内有如下几种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认知:(1)知识管理是一种对组织知识资产进行挖掘与开发的目标观念性指导,其指导对象包括两种类型的知识,即外显性如,技术理论、文件资料等和内隐性知识。知识管理存在着对知识的识别、创造等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创建知识体系进而达到组织学习的目的。(2)知识管理是一种能将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资源进行最大程度调用与挖掘的方式。(3)知识管理是一种通过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而产生的延伸管理产物。(4)知识管理本身可分为知识库、知识通道、知识环境与知识资产。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一定管理制度对知识进行获取、挖掘及创新的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或个人创造价值能力的提升,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到额一个过程。

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概念具有针对性,是对建筑工程用途以及能否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特性的一种限定。早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数理统计来对生产过程中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已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其特点是:全面、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贯穿整个建筑施工的全过程,组织内能够进行管理的所有事物及人员均在管理范畴之内,并对全面综合实行多方式管理法以达到劳资双方都受益的目的。

1.3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技术的概念较为广泛,一般是指能够协助人们获取、开发、存储以及传递知识的一种现代信息技术。就单一技术体系而言,知识管理技术覆盖着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作为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使得管理系统成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为知识管理提供了方便,同时通过知识的利用与共享,给人们带来一定的效益。不仅仅计算机技术,在编辑出版技术、发行技术等知识传媒技术中,知识管理技术亦发挥了相当的作用。日常中我们接触的知识管理技术大多是以计算机现代信息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发现技术以及知识库技术在知识管理技术中亦有相当比重。

1.4知识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同时具有对知识进行管理并协同进行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同时它也是一个综合系统,融合了管理的方法、处理决策以及组织发展规划,是知识管理的实施平台。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功能:(1)知识的累积 累积统计自组织建立知识库以来,在应用过程中所收获的知识,为实施知识管理打下基础;(2)知识的共享 可以使企业或组织内部,每一个项目的运行都能在全企业经验知识基础上,帮助管理部门了解动态、行政部门定制制度;(3)知识的交流 作为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交流对企业或组织内部氛围以及文化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使企业或组织成员间的交流变得无障碍,从而使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4)知识创新 通过上述的累积、共享与交流,来实现对知识和信息创新,是知识管理的目的所在【1】。在经济现代化的社会,知识本身不仅仅是重要的资源同时知识作为商品,在各国的各个具有创新特色的产业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知识管理的实施促进了知识的创新,加强了企业或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管理的重点以及重点要求的提出是不一样的。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知识管理的实施成为知识经济浪潮中的重点。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从知识的创新、应用到知识的再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施 贯彻落实建筑工程中相关的质量管理法律与法规,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进行有根据、有规范的质量监督检查;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对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建筑构件厂的等级与营业范围进行管理核查,以确保各个步骤的落实到位;上级对县级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资质上的审查,重点考核监督人员的业务水平【2】。(2)评定 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相关检验,对工程质量的好坏进行划分从而核准出地区所属的优良工程。(3)创新 试验、鉴定被采用及推广的新结构、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掌握建筑工程质量的新动态,对这些新的信息进行综合,进而对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中的经验进行交流。(4)裁判 对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重大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及处理,并对劳资双方就工程质量问题所产生的纠纷进行判定就仲裁【3】。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是体现在管理监督的方式上。监督方式的陈旧,目前政府监督部门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还是以文件的送达与现场监督的方式来完成,没有涉及现代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未能得到实现,从而亦无法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来对工程质量的信息进行挖掘,导致新技术、新工艺和经验交流等职能无法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的信息亦无法得到综合利用。

4、知识管理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4.1在质量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从建筑工程的开始阶段,工程质量管理就贯穿于整个工程期,知识管理的应用可以针对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来进行:(1)施工前期 施工前期,项目方案的知识管理设计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包括进行教育训练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建立知识管理中心、知识库来对知识进行分类与筛选。(2)施工期 知识管理系统在施工期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系统的规定,获取、存储知识,进而将所获取的知识进行传播与应用【4】。施工企业对质量管理的知识进行收集,通过知识管理中心的分析,对异常质量信息进行质量知识管理与挖掘,最终对专家的意见进行评估【5】。(3)竣工期 建筑工程完成后,知识管理中心可根据施工工艺与工程类型等对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有助于优秀方案的推广以及知识库标准的改进,然后通过各种信息工具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4.2对影响质量因素的作用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以及施工方式等,良好运营知识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需做到如下几点:(1)学习机构的组建 学习机构的组建能够培养整体的学习氛围,使组织更为人性化,进而实施知识管理。(2)小团队的建立 各个团队之间可将各自的经验与知识进行交流,使得知识的获取面更为广泛,不仅仅在治疗管理中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整个企业或组织也形成了管理知识、分享知识的良好管理文化氛围。(3)材料、施工方案的管理 对材料与施工方案的管理应实现现代信息技术化,从而指导材料等的选购,通过知识管理来达到一个有效的控制,使其能够符合工程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求。

4.3在管理主体及方法上的应用

建筑工程的实行,其参与方是很多的,主要有企业、施工队、项目管理与监理,因此,质量知识管理系统的监理必须满足各个参与主体的要求,以达到预防、处理因知识局限而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6】。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能提高各个主体对相关方法的使用效率,从而更好的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

5.小结

不论外显性知识还是内隐性知识,他们均应该是流动的,可互相转换的【7】,这样,知识的相互促进与共享使企业或组织的信息面相对广、信息量相对充足,根据知识管理的理念,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能得到更好的完善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林纪宗, 张其春. 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05,(11):53-55.

[2]王耀华,吴贤国,骆汉宾. 知识管理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4,12(4)81-83.

[3]王巍,楼新远.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宁夏工程技术,2003,2(1):66-69.

[4]王众托. 项目管理中的知识管理问题[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3)。

[5]陈明,冯俊文. 现代项目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作用[J]. 软科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