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 形象思维
高中物理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多种物理思维能力。
一、物理思维的基本形式
1.物理抽象思维。凡是以物理概念为思维材料,以物理判断和物理推理的形式反映客观物理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物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叫做物理抽象思维。物理抽象思维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许多物理问题的提出、物理概念的产生、物理规律的建立、物理理论的形成等都是物理抽象思维的结果。
2.物理形象思维。物理形象思维就是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物理表象是物理形象在人脑中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这些形象包括事物的物理宏观形象、微观形象、时空形象、局部形象、整体形象、静态形象、动态形象等。
3.物理直觉思维。所谓物理直觉思维就是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表象结合而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知识组块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是指人脑不借助于逻辑推理而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表象和经验知觉,以高度省略、简化、浓缩的方式洞察事物的物理实质,并迅速作出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不伤好奇心,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好奇心是创新型人才的一种重要品格。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遇到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总要问个明白,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要经常性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群体活动中,打破“师道尊严”的桎梏,让学生在平等、自然、祥和的氛围中思考、活动,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以保护他们对身边事物寻根问底的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当学生某方面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对这一领域就会产生新的好奇心,自然会产生继续研究的欲望。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做到提出问题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分析问题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推理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得出简练结论以锻炼学生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并便于牢固记忆。如:在“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置:提出问题: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那么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实验探究:
①磁铁静止于螺线管内部时没有电流
②磁铁插入和拔出螺线管时有电流
③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有电流
现象分析:
(1)上述能产生电流的②和③实验均发生了磁通量的变化,而不能产生电流的①实验并没有引起磁通量的变化;
(2)根据电路的知识,若上述实验中的螺线管和导体没有连接成一个闭合回路,那么它们也不可能产生电流。
得出结论:(1)磁场也能产生电流;(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磁通量变化,②闭合电路。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深入揭示物理事实、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中的因果关系,达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因果关系的分析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在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时,要分清因果关系,注意对应关系。如,在楞次定律中,有两对因果关系:①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使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②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产生感应电流的磁场。这两对关系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既是原磁场磁通量变化的果,又是产生感应电流磁场的因。学生只要分清这一因果关系,就比较容易抽象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2)在解题中,培养学生应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等抽象思维的方法来建立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寻找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有两条逻辑思路:一是从未知量开始,逐步过渡到已知量。具体地说,就是在认真审题、分析题意的基础上,首先找出直接回答题目里的问话的物理规律及原始公式。然后找出原始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规律,直到待求量全部用已知量表示为止。二是从已知量开始,逐步过渡到未知量。具体地说,就是把习题逐个分成几个简单的物理过程或情景考虑,把各个过程中的函数关系全部找到,然后再综合起来考虑。如: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简单的,我们可把它分为几何与匀速圆周运动两个情景;复杂的,我们还可以针对带电粒子的速度再加上加速电场或复合场的情景。
3.构建正确的物理形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是进行物理形象思维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物理形象,才能使视觉参与思维,才能画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示意图,才能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抓住问题的本质。
构建正确的物理形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实施。
(1)充分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在物理教学中要恰当采用实验、挂图、模型等手段,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利用录像、投影、计算机,让学生生活在形象的物理世界里,通过动态的画面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物理图景、物理形象、抽象概念形象化,将课堂教学中不便演示的现象和内容以立体的信息输入学生大脑。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初高中 历史学习 衔接
一、调查背景与方案
高中历史难学一直是困扰高中生的难题,有的学生甚至大声疾呼“历史历史,真是该死”。事实上,高中历史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学习衔接的“台阶”上。为帮助新入学的高一学生顺利地迈过这一“台阶”,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学习,我们在本校范围内向高二年学生进行本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有100名高二学生参与,其中男女生各50名,这些学生均是从高二年段各班随机抽取,保证了本次调查的科学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学生高中历史学习适应能力等方面。
二、调查内容分析
1.历史教学内容的衔接方面。总体上看,学生对初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满意度都较高,对初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85%,对高中教科书篇章结构的满意度为73%,对初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83%,对高中教科书可读性的满意度为71%。两组数据显示,与初中相比,学生对高中教科书的满意度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都在10个百分点以上。在初高中教科书的联系性上,认为有联系的占68%,认为无联系的也多达32%。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学生习惯于初中以时间为线索的通史学习和按地域国别为划分依据的中国史、世界史学习,对于高中以人类活动领域为划分标准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发展历程的模块学习产生了不适应,因为在模块教学底下,原有的时间顺序、地域界限被打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具有感性生动的特点,而高中历史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是初中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提高,较侧重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高中教科书可读性下降事实上是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时产生不适应的体现。
2.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方面。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增多的占65%,这反映出高中历史教师较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同时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时,只有少数优生配合达70%,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学生习惯于初中历史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升入高中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认为高中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挂图、录音、视频、多媒体技术次数减少的有68%,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高中历史注重学生抽象思维培养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高中历史教学过多地减少能有助于学生认识形象化的教具、多媒体手段的话,结果只能适得其反。经验告诉我们: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要有个适应期,在这个适应期里,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规律形象化,这样才能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3.历史学习方法的衔接方面。初中历史学习时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27%,从其它学科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一数据远低于其它学科,这既反映出初中历史“冷门”、“副科”的尴尬地位,又说明学生历史学习的不良习惯。在进入高中后,能保持预习习惯的为25%,也就是说初中有预习习惯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能保持下来。以前不预习进入高中后形成预习习惯的为26%,与前者相加,进入高中后历史学习有预习习惯的为51%。这一方面说明高中历史学科地位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有志于文科学习的学生开始重视这门学科,另一方面也体现出高中历史学习注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在对教材内容、教师讲解的质疑方面,能大胆质疑并提出的只有19%,有疑问但未深究的有23%,从来没有过疑问的达58%之多,这反映出学生的历史学习过分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索,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变成仅仅是接受历史,这种过于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了学生的历史思维,摧残了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在历史学习的主要方式上,初中阶段以背诵记忆为主的占73%,以理解应用为主的只有27%,进入高中后,以背诵记忆为主的为62%,理解应用为主的为38%,这告诉我们,进入高中后部分学生的历史学习方式有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依然任重道远。
4.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适应能力方面。升入高中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同学有48%,这说明有近半数的同学对高中历史学习怀着一种新奇与紧张同在、希望与畏惧共存的复杂心理。关于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回答压力很大的占35%,回答有一定压力的占51%,认为没有压力的只有14%。在压力的主要来源方面,认为来自内容太难的有34%,认为苦于没有正确方法的有38%,其它占28%,前二者相加达72%。这一组数据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感受到了高中历史学习的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对于进入高中后什么时候有选择文科或理科的打算,回答一开始的有32%,回答一学期后的占45%,回答一学年后的占23%,后二者相加达68%,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后并未马上放弃包括历史在内的文科科目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在一学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让他们适应文科学习的话,或许能发现更多文科人才。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选择理科的同学中仍有60%的同学表示将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历史学习,这既反映出历史的魅力,又说明包括理科生在内的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是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
三、调查结论
1.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做,一方面使得双方能了解各自的教学内容,初中教师避免了盲目提高,高中教师也避免了无效的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又能相互了解各自教学内容的特点,使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例如高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初中历史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扩大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范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2.循序渐进,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高中学生思维活动逐渐走向成熟时期,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及历史课程本身的特点而更加多样化。
3.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由于初中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多是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那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还是很有成效的。进入高中阶段后,高中教材内容多、课时紧,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高中阶段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渡过这个衔接阶段。其次,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预习、听课、做笔记;学会分析、归纳、推理、判断;学会探究和质疑;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4.利用皮翁效应,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新生对高中学习生活充满期望与憧憬,但他们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高中历史学习内容的高深和艰难,因此又怀有不同程度的紧张与恐惧心理。新奇与紧张、希望与畏惧同在,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高一新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扬长避短,消除畏惧心理,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尽快度过忐忑不安的适应期,步入正常的高中历史学习生活。例如,我们放慢高一历史教学的进度,降低难度和要求,及时用较简单的题目检测,及时给予高度评价。教师要热情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充满期待的眼神、语言鼓励每一位学生,暗示学生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3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策略
中国分类号:G633.51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善于运用这一能力,提升学习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走出校门后,将这种思维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目标之一。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的思维能力属于初步形成阶段,所以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
(二)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思维能力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在做出相关的判断和决定时所采取的“想”,这个“想”就被称之为思维能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会遇到复杂多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运用思维能力,做出正确的决策。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老师应根据这一学科特有的内容和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采用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丰富的图文信息、生动的视频资料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将历史事件通过图片、视频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历史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某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展开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在阅读内容的重点把握方面,需要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同时重点把握“重点词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第二,指导学生独立思考。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能不做任何思考就请教老师和同学,而是要先通过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和思维能力,挖掘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知识,实在想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向老师、同学请教,这样才能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比如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等。
1、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一,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历史资料,比如岳飞刺字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课本知识来发散思维,学会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可以做到活学活用。第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发散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想象。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于教材中的历史故事展开想象,因为对于大多数历史故事来讲,由于缺乏影像资料,大多是借助文字的考证。因此,教师可以针对这方面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运用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与初中生相比,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轴向思维能力,但还不强。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有些历史理论比较抽象,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运用归类总结的方法,然后再联合一定的训练题,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化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的理论知识学习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辨证关系方面,这方面的理论知识就比较抽象,教师就可以总结相关的历史事件,并联系相关的训练题:从历史角度来看,武则天受到大家的肯定,主要是原因是:A、唯一的一位女皇帝;B、提倡佛教;C、武则天执政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最终的答案为C,因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考虑生产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关于这方面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质疑教材上的知识,也可以质疑教师所教的知识。当学生提出不一样的理解时,教师对学生这种质疑以学生充分肯定和鼓励,然后要耐心听学生的见解,最后循循善诱地向学生讲解,与学生形成一种讨论式的学习,这样既能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比如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讲,一方面,它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害,造成巨大的牺牲,这是改批判的;另一方面,这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人民都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反对战争,提倡和平,并且这次世界大战大力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既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需要,同时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因此,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立足教材内容,不能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舍弃教学。
参考文献:
[1]彭永俊.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时代教育,2013(18):84.
[2]张颖.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16):47.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观念的解放、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为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学空间,同时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为高中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由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出发,从历史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提升、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进而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形势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课堂教学应当精益求精,其教学方法需具备灵活机动的特点,可通过合理开发并规划历史课程内容,进而满足历史教学的实际需要,保障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工作得以高效的实施。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历史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绝大数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历史教学仅仅是为学生讲授历史基本概念和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一直得不到及时的优化,致使学生丧失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效果不佳。进入新世纪,我国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历史教学观念。首先,历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创新意识,把握历史主干知识的主要脉络,进而更加轻松地驾驭高中历史教材。关于教师角色定位问题,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完成身份转换,进而教师可以在历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宽容的关系,为学生创造积极开放的历史课堂环境。其次,历史教师应当具有历史学科教研能力。历史教材经过数次优化,部分观点也有所完善。在历史学科分析研究中有着史无定论的说法,所以历史教师在课堂授课中应当勇于质疑教材中的某些观点,通过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分析和研究历史,进而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研究中,提升学生的兴趣。
二、构建科学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
教师在历史课堂中的提问应当科学合理,以便对学生良好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指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断的探索,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提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授课中可以通过问题式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创设公平民主的课堂氛围,为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进而让学生大胆地发表其自身的意见。如在评价康熙这一章节中,对于学生积极评价康熙的行为予以肯定,并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开展课堂讨论,通过民主的历史课堂教学点燃学生历史思维的火花。其次,教师应当科学地提出历史问题,大多数历史教材中的事件的概括性极强,因为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这些概括性极强的事件的理解仅仅依靠重复的记忆,是不能很好地把握历史事件本质的。如在俄国1861年改革的讲授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明确改革背景、意义和目的,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问题,然后通过这些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的历史问题引导学生突破历史教材的限制,让学生站在发展的、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和事件。
三、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的相关建议
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工作时,可以由引入野史逸事、注重方法以及强调研究这三方面入手:
1.引入野史逸事,创新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史事方面知识较多,历史教师在授课中如果照本宣科,会导致历史课堂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实际历史授课中可以将历史知识与演义、小说、野史等结合在一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学习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举措这一章节时,可结合电视剧《汉武大帝》展开历史教学,以便历史课堂授课故事化。
2.梳理知识脉络,创新教学方法。高中历史授课所用的教材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构架清晰的知识体系,所以历史教师应当注重讲授方法,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架构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讲授新航路开辟影响这一章节时,历史教师应当向学生提问“新航路的意义?”之类的问题,指引学生将新航路对世界的影响汇总为新航路的意义和表现,这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就会深刻。
3.善于总结归纳,创新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授课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展开探究式授课,针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历史课题研究小组,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如针对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这一章节的授课,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研究课题,继而让学生更加深层次地展开学习。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师在历史授课时应当有着宽大的胸怀,吸取其他学科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全新的教学理论、原则、模式不断出现,历史教师也应当将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完善和应用的,它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时间的努力和不断的经验总结,进而为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姚婵.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都市家教,2013(05).
[2]黄增强.关于高中历史新课改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2009(Z1).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历史教学;利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2 — 0174 — 02
[收稿日期]2014 — 01 — 21
[作者简介]许明华(1972—),男,四川巴中人。校长助理,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历史教学、教研和教学管理工作。
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于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为时已经有多年了,给其带来了诸多有利的方面和新气象。正如所有工具具有两面性一样,多媒体教育技术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与不足,彰显了不同程度的主次颠倒状态或者越位的状况。鉴于此,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务必要在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条件下积极克服克制其不必要的弊端,这样方能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技术自从进入到高中历史教育领域,促使其发生了诸多革命性的变化,带来很多有益的进展,比如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等带来极大的转变和进步,具体如下:
1.多媒体技术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将促使历史的课堂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看到悦目、听到悦心、想到舒心的良好学习情境,打破和穿越了时空阻隔和界限,为学生再现每一个历史画卷和场景,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
2.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大大方便了师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重点突出和难点突破。过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展现历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进入历史教学课堂后,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图文俱全、声音与图像俱佳、动静结合,让学生多种感官调动起来投入到历史教学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理解,节省了很多的学习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到历史教学,促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件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展开思维的翅膀,促使学生积极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力、观察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维空间无限拓展,这大大方便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实现和操作。
4.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方便师生设计和创造丰富多彩的德育情境,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实现历史教学的德育目标。高中历史教育同其他教育一样,德育是其素质教育的三大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尤其是在历史政治的这种学科教育中,其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三观的树立和建构。过去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局限于空洞、无聊的说教,没有具体的、可以与学生产生共鸣的载体和介体,导致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情感教育非常不成功。自从多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后,其特殊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等教学功能可以为学生学习历史制造一个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场景,反复再现当时的历史场面,大大增强学生对各种历史图像的真实感觉,让学生切实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到历史时代和历史场景发生历程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和认同其中蕴含的各种真理性教育。
5.多媒体技术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师生现代素质等等的改变和提高了带来了诸多的新变化新进展。
一是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高中历史教育传统的教学理念与观念。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过去高中历史教学不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做法和观念,改变了仅仅将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当成是一种工具,形成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复合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大大推进了高中历史教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
二是大大推动了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和进展。这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极大改变字过去那种死板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注入诸多新鲜的血液,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空间,促使教学更加灵活、直观和现代化,促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越来越朝着复合创新型方向发展。
三是大大提高了师生的素质和拓展了其知识面,促使高中历史教师的现代转型。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真正实现有待教师和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接受、认同和学习实用。这就对师生提出了掌握新的教学手段的挑战和诉求,由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同时由于互联网的普遍促使师生知识面大为拓展,进入了一个信息世界的海洋。
二、多媒体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多媒体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很多的方便,比如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促使教学过程更直观形象吸引人、大大方便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和推动了学习交流更加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是也带了一些新问题和不足急需要科学及时处理和解决。
1.在对多媒体教学功能的认识上,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存在两个极端的想法与做法。就目前而言,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技术是没有必要,两者风马六不相及,因为历史包含的是过去几千年的东西,多媒体是现代新生事物;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一本万能的,高中历史教学完全可以用它来取代所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两种观念各持两个极端,均表现出了对待多媒体功能与地位的认识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观念还处于艰难转型和整合的关键阶段。
2.在历史教材处理和历史素材的选择使用上,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完全撇开历史教科书,一门心思追求课外的新史料、新素材和新观点,展现出了大有喧宾夺主之态势;另一个误区是一些历史教师上课时偏离历史教学本身的重难点内容,过分强调和重视课堂的大容量,导致历史教学课堂的内容显现出超载和超负荷运转的尴尬现象。这些误区都非常不利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过程的轻松行进,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明确规定。
3.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高中教师在教授历史教学内容时还存在只重形式、忽视教学内容的误区。一是部分老师把历史课堂变成单一的课件展示和播放,导致师生直接沟通的过程大为缺乏、学生学而不实,达不到历史新课标的很多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积极发挥,更不要说创造力和创新力的培养了。二是历史教学课件制作非常花哨,太过艺术化,模糊了教学内容与教学课件的主次关系和地位,导致学生真正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注意与教学内容本身不大相关的内容。这些均展现了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关系还存在一些错位与越位的地方。
4.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上,高中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历史教师看重多媒体对历史知识形象直观的展现和演示,轻视或者说忽略对历史知识、历史想象和历史事件等的抽象概括和归纳总结提升;二是重视课件的反复简单演示,对学生在历史思维方面的点拨和启发引导不够,这就导致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思维训练方面还做得非常不够。这些均反映了高中历史教师在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之间关系中还存在一些不成熟和不理性的地方,需要教师们正确对待。
5.在教学过程上,高中历史教学过程有演变为多媒体灌输的不良势头。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高中历史老师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教学方面的工作和事务,从头到尾地单一使用多媒体“唱戏”,忽视自己应该起到的导向作用和发挥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致使教师个人应该展现的教学风格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生动,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演变为目前常见的“机灌”,导致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较以前疏远,交流不多。这种现象彰显了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急需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发展多媒体的教育模式。
三、多媒体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发展的对策与举措:如何实现教学与多媒体最佳整合
1.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师生主体地位的关系,摆正它们的主次关系,防止多媒体教学技术发生错位与越位情况的出现,力求科学归位这些教学要素。
首先,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积极处理好自己的主导性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关系,促使多媒体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师主导性作用的正常发挥,在多媒体的辅助情况下更好地体现教师的各种主导功能。
其次,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交互进行,力求良性互动。由于使用电教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知识是双向传递和多向反馈的,教师务必要用电教手段分步提示讲解和启发式阐释,积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推动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行进和发展,让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师生互动的各项教学活动中去。
2.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历史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力求围绕教学目标适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任何学科的所有教学手段都务必为教学目的服务,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另外,必须服从服务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所有目标和目的。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务必要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目的来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必须要有利于并且符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时才选择使用,否则就不一定都得非选择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3.科学处理多媒体和历史教学内容的关系,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围绕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来选择性使用和开展,这样才能保证历史教学课堂不会偏离历史教学本身。
一是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细节,选择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按照常规来说,比较直观形象性的历史知识,比如各种历史图表、历史地图、历史影片、历史图片和历史知识结构图等资料,可以选择使用多媒体工具,以便增强这些历史知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的历史教学活动,就可以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即可。
二是坚持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和历史教材紧密结合和有机整合,彻底改变那种忽视钻研与运用教材和只管课堂多媒体展示的现状。在整个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怎样采用多媒体也不可能代替高中历史教材,制作的历史教学课件和展示讲解这些课件都务必要与同步的历史教材紧紧相连,这样才会使得整个教学内容不会偏离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各项要求和指导,促使教师和学生完整把握历史教学的所有内容。
4.科学处理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从整个教学过程上,力求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整合,良性互动多赢共进。在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各项教学活动时,高中历史教师务必要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专题的特点,有选择性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传统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组合,各尽其能,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全力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为学生成才服务。
〔参 考 文 献〕
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6
关键词:历史 课堂 现实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因为教育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偏差与局限而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屡见不鲜,使本来鲜活的历史变得呆板,学生也只能望“史”兴叹。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之一,也是时代的要求。对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
高中历史教学应体现和反映人文教育思想,也就是说高中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更多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价值理性的启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价值,引起学生的共鸣。
然而由于长时期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背离,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历史课堂枯燥乏味,历史学科地位低下。这固然有很多主、客观的因素,但问题的根源主要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仅局限于对“历史性”知识的传授,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脱离人文教育的精神。笔者认为只有把高中历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才能给历史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历史“鲜活”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引导学生把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站在现实的角度去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历史课堂教学也只有扎根于学生的生活境地,联系实际生活,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关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获得生命价值的整体提升。可见,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符合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理念,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是推动当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有利于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21世纪的教育核心是“以人为本”,进行“生命化”和“未来化”的教育,是全身心地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历史学科更是如此,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树立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观。
教育的一切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应该是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只是记住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背出现成的结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综合等能力;教会学生步入社会生活的实际本领,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基础。高中历史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就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把历史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的形式和思维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高中历史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语言不仅有口头表达语言、文字语言,还有肢体语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知识的传递还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都必须依靠语言为媒介。历史教师的语言表达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情感的抒发,可以这么说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让教学语言为高中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服务,关键看我们能否恰当地把生活中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出来。
(二)教学方式生活化
教学方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取的基本行为和教学活动整体结构上表现出来的特征,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也包括相关的思维方式和态度。高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满堂灌”和机械训练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成了温顺的、被动的知识容器,而课堂依然是教师“独霸天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课程实施中教师“满堂灌”,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生活化,吸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1.以社会热点为媒介进行历史教学
只有注重与国际国内的社会热点相结合,才能使历史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充满活力。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求知欲特别强,他们所关注的范围比较广,大到国际国内的时事,小到校园的小事,但是,校园中的学生接触面较小,能够了解的东西往往一知半解,这一点,正好为我们历史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提供了发挥用武之地的空间,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结合一些时政热点讲述,做好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
2.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与历史相关的课程资源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它们往往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合理运用乡土历史资源进行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无穷魅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开发乡土历史资源中的有效信息,在寻找、发现的过程中触摸到历史发展最生动、最真实的脉搏,使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分析、判断等历史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比如我们湛江“一寸河土一寸金――寸金桥”的由来,为什么湛江旧时又叫广州湾?湛江在解放海南岛中的作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很好与现实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高中历史教学中,只有走出单一、走出封闭、走出机械,强化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的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知识、记忆信息、提高智能。也只有当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时候,高中历史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洪越.历史教育应落脚于“思想”与“现在”.历史教学参考,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