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1
关键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可行性
一、引言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我国资本市场进入全流通时代。顺应时展的潮流,施光耀首次提出市值管理这一全新概念,并做了进一步阐述:市值是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大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考核经理层绩效好坏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决定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能力强弱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决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低的一个新标杆;市值是决定投资者财富大小的一个新标杆[1]。
在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当中,市值等同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然而在我国这种弱式有效资本市场当中,股本与股价的乘积只是市值的外在表现。朱陵川(2007)认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从稳定和提升公司市值出发,提升自身估值水平,致力于追求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创造价值,上市公司的一切经营行为,无论是投资、融资及股利政策等等,都要紧紧围绕追求长期、持续的市值最大化这个核心目标来进行[2]。张济建(2010)认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通过公司的战略规划、经营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将公司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和经营价值的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促使股价充分反映公司内在价值,并努力实现以内在价值为支撑的市值最大化的管理活动[3]。虽然上述表述不同,但都认为市值管理要服从公司整体战略;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手段;市值管理离不开投资者关系管理。市值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市值管理的基础工作、市值管理中的价值创造活动、市值管理中的价值实现活动和市值管理中的价值经营活动。
市值管理与价值管理都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内容,依据价值增长规律,探索价值创造的运行模式和管理技术。不同之处主要有:市值管理以市值最大化为目标,价值管理以内在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市值管理强调价值实现,价值管理强调价值创造;市值管理仅适用于弱式有效资本市场,价值管理对市场环境要求较为宽泛;市值管理只适用于上市公司,价值管理适用于任何企业[4]。
二、山西省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开展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一个重要发展趋向,政府管理部门已经提出要把上市公司市值纳入绩效考核。从利润管理转变为市值管理将是上市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转型的核心是企业经营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过渡。近年来,很多上市公司不断进行市值管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市值管理是我国资本市场的新事物,许多上市公司对市值管理这一新的管理命题还存在着不少认识和行动上的误区。
(一)山西省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重要意义
1.开展市值管理有助于上市公司系统性管理思维形成。市值管理不是应急性操纵股价的行为,是一项科学管理的系统性工程[5]。市值管理不仅需要面对牛市,也需要面对熊市,市值管理的定位直接影响市值管理的成效。采取“低买”和“高卖”的策略很大程度上是主观意愿。市值管理意味着要辩证的动态的观察市场形势,需要对反周期理论娴熟运用。反之就有可能实际造成“低卖”和“高买”的后果,削弱价值实现能力。所以,市值管理必须放在公司的战略高度进行系统化考虑。有的公司尽管不断“增持”,但由于没有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增持方案缺乏科学性,时机选择不当,使得增持行动不但未能提振市场信心,反而导致股价下跌。
2.开展市值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是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的关系合约,它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权力制衡、控制与激励并存的机制。资本市场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变化”,收益和损失的边界模糊不稳定,使得现代企业制度所带来的委托风险在资本市场中得到了高度叠加。由于经理人本身对企业财产不具有所有权,目标函数和股东目标函数不同,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经理人的风险偏好就会被高度释放出来,其市值管理行为(比如选择不当融资方式)就会偏离股东利益,注重短期效益,当企业出现问题时推卸责任。因而,市值管理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行为实践,也在深层次上推动着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只有股东的偏好等同于经理人的偏好,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协调一致,实现良性互动,才能最大程度上做好市值管理。
3.开展市值管理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转型跨越。长期以来,我国把净资产作为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导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不够积极,转型跨越意识不强。以市值来衡量上市公司实力和经营绩效,上市公司自然更关心自身价值的提升和长期增值,会自觉把公司的长期发展和短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会不断地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维持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就,但是面临如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企业的工商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企业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工商管理的职能,根据目前形势找出问题,通过分析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提高企业工商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概述
企业工商管理的含义就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模式等,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过程[1]。对于企业经营来说,企业工商管理能够规范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标准,主要包括日常工作、财务状况、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方面。企业工商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保证管理质量,帮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以往的工商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企业需要与时俱进,改善公司管理的方式,发挥各职能的作用,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二、工商管理不同职能之间的关系
(一)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引导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管理职能属于工商部门对企业行使的主要职能[2]。但行使该项职能需要工商管理部门进行积极的引导,才能真正发挥职能作用。总体来说,工商部门的管理和引导之间的关系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需要引导所管理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正确的方式展开工作。此外,还要带动弱势产业共同发展,引导企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的产业;另一方面,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将发展饱和的产业进行分流,拓展外地市场。为弱势产业积极引进资金,采取必要的政策扶持,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二)工商管理部门管理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部门的服务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服务对象主要是处于困境和发展受到阻碍的企业,根据企业的需求提供对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3]。由此可见,工商管理部门的职能不仅是为监督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状况,还需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新时期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在职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我国工商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体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4]。由于我国的工商管理体制按照地区划分,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工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不仅没有充分发挥工商管理的职能,还减弱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针对这些问题,我国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体制,为管理部门提供良好的标准,规范企业的工商管理行为。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工商管理是一项相对具有专业技术含量的工作,且涉及内容较多,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然而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尤其是中高级的工商管理人才。除此之外,很多工商管理部门在进行人才培训时,只是单一的传授书本理念,且教学内容陈旧、考查方式单一,还忽视了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实际,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真正的将掌握的管理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管理中。因此,针对这样的问题,工商管理部门在培训时,要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引导管理人员区分现代的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不同,提高工商管理人员的竞争意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为我国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三)工商管理部门的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工商管理部门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市场和企业两方面,还是我国依法治国的直接体现[5]。然而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相对薄弱,执法手段也比较缺少。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得出,工商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和强制执行权进行了分离,很大程度的削减了执法的权威性。此外,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地方保护现象,限制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职能,甚至出现私自规定工商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当地政府的认可才能对企业开展管理工作,这严重影响了工商管理部门的执法公正,也对我国依法治国的方针带来了不利影响。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遵守依法行政的原则,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工作效率,运用依法治国的方针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
(四)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有待完善
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也是影响职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其管理体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效率。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可以协调各部门的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不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会从根本上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甚至无法发挥管理职能。我国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不完善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职能划分不明确和内部审计职能不健全。因此,为了完善工商管理部门的内部管理,就要根据管理范围和内容划分职能,为审计建立健全的部门职能,从而达到各司其职的效果。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3
(一)管理重点的转变
21世纪是人才的时代,谁拥有人才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位置就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的管理重点要由过去的以管理物为重点转移到如今的以管理人为重点,加强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才会促使员工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的发展而努力。对人才的尊重和看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二)管理手段的转变
我国原来采用计划经济,计划经济是封闭的,这样的经济模式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是起积极作用的,但是多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现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积极与世界各国加强经济联系,企业要想在与各国经济联系中获取利益就要对各国信息进行精确把握,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由过去的封闭性向开放式转变,只有企业与世界接轨才能实现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要转变原来的固步自封的状态,建立科学的开放的管理系统,积极与国外企业接轨,加强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管理模式的转变
以前我国的企业一般都是以生产经营性的管理模式为主,但是现在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企业向资本精英型转变,因此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管理模式上进行转变,企业要建立以资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至于被社会淘汰。时代的发展更加凸显了人的重要性,如何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工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前提建立在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因此加强工商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重要因素。下面就对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相应的介绍。
二、工商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一)广泛的知识
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期,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要具有知识这一资源,管理者为了自己企业的生存必须要有广泛的知识和科技,管理者的决策对于企业发展来说往往是致命的,如果管理决策的失误会导致企业面临绝境,如果管理者的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是在科学的分析之上那么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管理者要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有超前的眼光和科学的预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创新思维
创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这么重要,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备重要的作用,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思维,那么企业犹如没有灵魂的躯壳。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强自身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我国工商企业起步晚因此这很大程度上与国外企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企业要想跟上时展的步伐就必须具备创新思维,工商管理者要把创新任务作为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国际意识
我国自从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就与国外建立了亲密的联系,随着近年来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地球村的最终实现都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的紧密,管理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与国外的联系,要认识到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只有与国际舞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才能社会时展的要求。我们要让企业更多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实现自身新的发展跳跃。因此在与国际接触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具备国际意识,对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内容都有所了解,只有对国际情况做到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百战不殆”,因此工商管理者要具备相应国际意识,加快企业和国际的接触脚步,这样企业的发展才能迈进一大步。
(四)计算机运用能力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管理一般都实现了信息系统管理,如果管理者不能很好的掌握计算机能力,那么他的管理能力将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实现办公无纸的程度,实现办公的现代化。
(五)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实质就是把管理活动的动机和前提建立在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上。这就要求工商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关心员工的问题,思员工所想,解员工之愁,完善员工待遇,认真对待员工提出的问题,最大限度的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对员工积极性对调动有利于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4
工商行政执法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的调整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上形式的变化+,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不仅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而且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如何与时俱进,采取一些新的方式来弥补现在的执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2.行政执法的缺陷
2.1职能缺位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对于经济进行监督并且对于市场的主体经济进行监督的一个部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于合法的交易进行合理的维护,对于一些违法的交易进行禁止,这样才能够对其他的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较好的维护。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活动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工商行政管理的责任也变得越来越多。然而,事实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管理的层面上还不能进行深入,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上的管理水平仍然停在以前的水准。从监督的层面来说,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以前的“集市贸易”的形态,在这一方面花费了太多的人力而忽视了现今的重点所在。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缺乏人才、缺乏研宄,立法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差,职能转换缓慢难以适应新的要求等都是重要的因素,最终造成了职能缺位的后果,使得一些管理层面无人管理造成“真空”的后果。
2.2执法手段弱化
在对于工程管理的行政执法进行现代化改进的过程中,一个比较明确的目标就是政府需要逐渐的改变其职能,使得政府管制能够逐渐地变成政府管理,弱化了其执法的手段。这样的理念和传统的行政法制中政府的职能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行政执法有着很大的好处。然而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和预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现实中,由于政府的职能被简化使得其在过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难以做到应付自如,并且执法的手段也因此而遭到了弱化。我国的工商法由于相关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并且公众的法律意识也还不高,如果行政机关没有比较强硬的执法手段,一些违法行为例如毁灭证据、抗拒处罚等情况依旧时有发生,没有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只是单纯地弱化政府的手段导致了执法的疲软。
2.3行政指导作用缺失
所谓行政指导作用,就是指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的管辖范围之内,为了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而采取一些说教的没有法律效力的方式来促使一些非强制性的行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一种服务型的行政部门,应该充分的利用行政知道的作用来对市场的主体进行耐心的疏导、善意的提醒,在他们出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减少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执法过程中,这个现今的理念还没有被完全的落实,使得行政指导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造成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执法的又一个缺陷所在。
3.相关对策研究
3.1改革管理体制
工商行政管理的过程中针对职能的缺位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其对相应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从而适应市场的经济需要。只有当机立断的进行改革,实现工商部门对于市场监督过程中本来的职能,才能够使得现今的行政执行中职能的缺陷问题得到解决。
3.2完善法制体系
我国目前的一些行政管理法制体系存在着问题,使得不便于实际的操作、灵活性较差。对于工商行政法治体系进行完善,不但能够使得相关的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而且能够使得职能的合力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以现有的法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等为重点,加快对于相关的细则以及法规的制定,解决工商行政基本法的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使得旧法得到完善,新法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才能够使得工商行政管理得到有效的行政执法。
3.3加强行政指导
加强行政指导,能够使得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应该首先加强对于市场的准入秩序的行政指导,这样能够提升市场的主体的监督的服务水准。并且,对于市场的竞争秩序进行行政指导,能够使得市场的交易更加的公平。其次,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方面的行政指导,能够使得信用监管的服务水准得到提高。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市场中一些突发现象的行政指导,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工商部门的公共管理水平。
4.结论
工商行政管理在我国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经济活动也有着监督作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对其进行重视。现在我国的工商行政管理在行政执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应该对其进行改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对于现有的一些缺陷进行了简单的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5
关键词: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C9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11-02
当代经济活动中,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愈显重要。但由于各项法规制度的不完善,证券市场却出现了一系列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盈余管理的滥用就是引发该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完善则又是导致盈余管理行为难以抑制的直接原因。企业内部控制包括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内部控制的披露两个方面,国内外部分学者正是据此对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现状
就内部控制的实施而言,其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建立在委托理论基础之上的。股东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但并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而人是资产的管理者,直接控制公司的运营和盈余管理,又以其自身薪酬、福利及权利最大化为目标,因而造成了与前者间的利益分化和冲突,随着利益冲突的加剧使得内部控制应运而生。内部控制实施理论上即是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监督和防范,内部控制成效对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有着重要影响。提高内部控制效率能有效降低委托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不均程度,限制人的盈余管理操纵空间,消解人对委托人利益的潜在侵害。
1.国外研究现状
综合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当前国外诸多学者已就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作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Li和Goh等在研究后证实内部控制缺陷改进后,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将可以得到较大幅度提高。Ashbaugh-Skaife等学者则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有较大缺陷的比没有内部控制明显缺陷的会有更大的异常应计项和更多的应计项噪音,若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有较大改善,那么应计项质量亦会有所改善。Lee,Chan和Farrell等则按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正负号将样本分门别类进行了研究,结果披露了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的正向操纵性应计利润值和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比其他公司的都大,这足以证明内部控制能有效减少会计舞弊,提高盈余空间。
Ke,Yu和Gong在比较了跨国上市公司和美国本土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后,发现了跨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美国本土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盈余质量则存在较清楚的正相关性关系。Guthrie和Epps对Lee,Chan和Farrell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延伸,比较了有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与没有缺陷的企业的应计利润,表明具有较大缺陷的企业更易利用可操纵应计利润展开盈余操纵。
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学者们对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实施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相较而言虽尚处探索阶段,但是也已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杨文国在《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一文中就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的影响加以客观全面地分析,基此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许多的措施和建议。许波则侧重于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模式关系的理论分析,发现公司可以通过董事会、经理层、股东会、监事会和资本市场对其盈余管理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张国清则以上市公司是否能够提供出积极的自我评估报告并能否获得保荐人或第三方审计人员的审核意见对其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此外其研究还表明较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非一定会随之产生高质量的盈余,改善的内部控制质量也并非会伴随提升盈余质量。方春生在研究了财务报告可靠性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后发现在公司实施了内部控制后,其财务报告的可靠程度会得到明显提升。
张军和王军只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2007年的数据研究企业第一次内部控制审核对于操纵性应计项的影响后表明,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审核后,其操纵性应计项得到显著降低。同时,王军只在对比了内部控制审核前和审核后的盈余质量,结果表明第一次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前后可操控性应计数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差异,在内部控制评价后,会计盈余质量比审核前有显著提升,会计盈余质量会出现显著的改善。
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现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的研究是建立在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之上的。经济行为之中,信息不对称会产生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信号传递理论的建立则有效解决了该问题。信号传递理论表明,优异质量的公司为了区别开较劣质的公司,可能选择对其内部信息进行比较充分的披露,积极向市场传递企业的信号,从而引导优质资源流向自己的公司,继而会引发其公司股票的上涨,反之不披露信息的公司会被认为存在负面消息进而会引起股价的下跌。基此,为获取市场较为良性的反应,公司就会主动披露对自己有利的内部控制信息;同时,站在投资者的立场,在条件大致相同的条件下,自然会选择内部控制信息较为完整披露的公司成为投资的选择。然而,如果把盈余管理引入此信息链时,信息在传递过程就可能会发生扭曲,上述的两个结论也就会有所不同。
1.国外研究现状
相较而言,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起步更早,成果也相对丰富。Doyle等学者从2001年到2004年间内部控制弱点被披露的200余家公司为对象,检验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弱点的公司,其盈余质量也更低。Beneish的统计结果则显示内部控制比较弱的公司能够增大可能的计量误差,这样上市公司所披露出的内部控制弱点就会释放出财务报告质量不佳的信息。Bedard则侧重研究了公司盈余质量与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在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前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并未表现出更低水准,但与内部控制管理方向相同的是,披露后公司的盈余质量却会有明显的改善。
Chan等学者则选择了以主动自曝其公司内部控制不足为对象的122家公司,针对这些公司操纵性应计项绝对值加以评估,发现那些具有内部控制缺陷公司的操纵性应计项绝对值数据远远高于别的公司。Doyle等学者还集中研究了应计质量和内部控制缺陷的关系问题,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严重不足是和应计质量较差紧密联系的。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更晚,但是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已引起了学界足够多的重视。方红星、杨有红和汪薇等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加以研究,发现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硬性规范没有被充分落实、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够自愿、公司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评价没有统一标尺度。于忠泊、田高良等人结合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可操控应计利润和资源配置效率等三要素研究了内部控制评估报告效用,认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公开对于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和可操控应计利润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推进不够明显。赖文海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实证分析》一文,详细阐释了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二者间的相关关系:首先是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与公司盈余质量紧密相关,其次是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提升盈余质量的直接和有效途径。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及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的展望
就研究过程来看,国外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更早,成果也相对丰富。其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质量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就这一问题涉及时间较短,目前主要聚焦于对国外较为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的介绍和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的阐述式探讨。就盈余管理质量和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而言,无论国际上还是在我国内部,学者们基本上达成了较为一直的见解,诚然,必须承认的是国内对此方向的研讨还不尽深入,研究的成果亦未为相近。方春生、张军和王军等学者较为认同盈余管理质量能够通过内部控制来加以改善,但是张国清、于忠泊和田高良等学者则一致认为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改善效用。
就研究方法而言,国外学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实证研究已较为成型,但是受限于公司内部控制真实数据的采集,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理论的实证研究尚处起步程度,一些实证研究性的学者,汪薇、杨有红、王军只等人只是运用了阐述性统计的方式,所获结论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撑。
就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估,国外学者侧重于通过如何披露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的类型对内部控制质量加以评估。国内学者则因经济环境的不同,在研究中较为注重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经济环境。在过去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学者试图运用书面调查方式来对内部控制质量作出衡量,一些学者则精心构建出指标系统,运用取得分值的方式对内部控制作出定量化的统计。无论是采用哪种方式方法,从效果来看都难免有一定的随机性,并不能做到客观如实反映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已由最初的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动机、计量方法的研究逐渐转变到盈余管理与新旧准则之间的影响、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及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层面上。因此,将来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应更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盈余管理与税收的关系;二是盈余管理对资源配置影响的研究;三是确定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以及具体的案例研究。
参考文献:
[1]Doyle,J.,W.Ge,S.McVay.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5):1141-1170.
[2]Epps,R.W.,Guthrie,C P.Sarbanes-oxley 404 material weaknesses and discretionary accruals[J].Accounting Forum,2010,forthcoming.
[3]Chan,K.C.,B.Farrell,P.Lee.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turn-earnings association of firms reporting material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under section 404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8,27(2)
[4]方春生,王立彦,林小驰,林景艺,冯博.SOX法案、内部控制制度与财务信息可靠性[J].审计研究,2008,(1).
工商管理的性质范文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了方便商标机构开展商标业务,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4年3月1日起,新登记注册的商标机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每月一次将名单抄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备案。抄送的内容包括:机构内容、住所、法定代表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
二、商标机构需要通过邮寄的方式商标注册申请等事宜,应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办理开设账户、交纳规费预付款事宜。
三、商标机构需要了解如何开设账户等有关情况的,请登录“中国商标网”查询,网址为:ctmo.gov.cn或sbj.saic.gov.cn.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
联系电话:68032233—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