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高中 生物 课程 知识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一个人的生物科学素养构成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规律和观点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学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其中,基本事实是学习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所必需的事实。
中学生物学课程要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一个生物学的知识框架,向他们展示一幅较为完整的生物科学的画面,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在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是我国生物学教育中的强势,应该继承和发扬。然而,让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对事实的记忆和财理论试卷能取得较高分数的满足。这就是生物学课程对知识方面更高层次的要求。
1 案例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物圈”是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唯一环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知识表明,人类要想更好地生活,在开发自然界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还时常发现破坏环境的现象和行为,如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流,生活垃圾乱丢、乱扔,给自己带来了方便和利益,对环境、对他人却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都是生物科学中环境意识没有在公众的心目中树立起来所造成的。这就要求广大中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之后,要向社会推广、传播,促进生物科学知识进入每个人的意识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阅读材料
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分为三个水平:了解水平、理解水平和应用水平。
(1)了解水平: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了解水平常用的行为动词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等。例如: ①简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②说出水和无机盐的生理作用。③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④举例说出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⑤列出入类遗传病的类型(包括单基因病、多基因病和染色体病)。⑥列举其他植物激素。
(2)理解水平:要求能把握材料的实质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这一水平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着最低水平的理解,进而能够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理解水平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是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等。例如:①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②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③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④阐明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⑤收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事例。⑥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应用水平:应用水平包括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四方面的内涵。运用是指能将可得的材料恰当地应用于新情景;分析是指整体分解或组成结构;综合与分析相反,即将部分按其规律重新组合成整;评价则对某一事实、现象作出价值判断。这一水平要求学生能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应用水平常使用的行为动词有:分析、得出、设计、拟订、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等。例如:①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②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③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④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 ⑤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3科研活动
(1)反复研读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目标要求成谈个人学习的感受。
(2)练习:以下为某教师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中确定的知识目标,讨论其是否与标推的要求相吻合,表述方式是否恰当?请用最恰当的行为动词加以修改。
知识目标:①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能量之一。②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③使学生体会研究人员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总之,课程目标是一个科学体系,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成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教师在重视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的实现,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都要全面落实三个方面目标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新课改的目的,完成新课程的任务。
参考文献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途径
1.引言
初中生物课程,是一门不断地发展的实验性学科,且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生物课程开设的目的不是去培养生物学家或者生物科学的人才,而是旨在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物科学的感情。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初中生物课程的地位总是不及传统的语文、数学,再加之一些学校硬件条件的制约,导致生物课程在很多初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兴趣不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本文旨在通过多措并举的深化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实践,构建适合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体系,提高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效率。
2.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主要思路
2.1 推进开放式教学,创新教学思路。
开放式教学就是废止传统的“封闭式”的学习指导,代之以差异的、动态的、开放的学习指导。教学目标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动态的、开放的。这相对传统教学中满堂灌、注入式的方法,严重束缚学生创造力的发展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进步。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由课程本身决定的,因为生物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更新速度快、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需要以开放的理念对待。初中生物课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资源的开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作业的开放、评价的开放等五个方面。比如学习绿色植物相关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开放式教学进行,把学生带进大自然中,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类型绿色植物的异同,比如一年生和多年生植物的异同;草本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异同;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之间各器官的区别等等,通过亲自观察,加强印象;在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的教学中,把学生带到校外,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给人类的影响,在学生能真正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后制定环保措施等等,加深理解;考核方式也可以采取开放式,把考场挪到大自然之中,通过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科研的素养、科研的态度等方面的考核来衡量学生成绩。
2.2 逐步实现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差异。
以往我们的教学都是讲究公平,不论学生知识背景、智商高低、情感因素等差别,一律实行统一的教学模式,其实这种方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班里几十名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小学校,受过的教育差别以及自身的智力发育、潜力倾向各不相同,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所以,只要学生已经尽力,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教学效果就是最好的,因为教学的目的应该是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分层教学,这种根据学生知识体系、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的方式,是对学生差异的最大化尊重,而且能让学生树立自信,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比如把班里学生根据生物成绩分成A、B、C、D四级,或者把整个年级的若干个班按学生具体成绩重新分小班组合上课。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教学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即:教学目标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课后作业分层、考核评价分层等几方面。
2.3 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端正学习态度。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作为课堂秩序的第一责任人,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会发现,很多年之后,某位老师曾经说过的一个观点或者一些特殊的动作,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记得。甚至,以后的一些兴趣与价值观的取向,都明显地受到之前某位老师的引导。所以,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思路的创新,还是要从教师自身的行为开始,要改变以往课堂支配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己的学识,而且好学习如何与学生相处,如何与学生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学生相处的方法,通过自身严谨的教学风格和和蔼可亲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尤其对于生物这种课程,很多需要的是一种对科学的探究态度,所以我们要给学生灌输一种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科研精神,让学生对生物学科有一个正确而且积极的态度。
3.结语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的创新与改革,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思路。只要是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能更大限度地让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都是成功的方式。所以,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不拘一格、各尽其能地对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思路得到不断的革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周智健.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实施开放式教学[J].科学文汇,2011(1):63-64.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
生物概念教学的研究属于一种研究方式,它立足于实际问题,根据学科性质,在课堂上对概念进行总结,并及时处理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以课题为基础,根据某个知识点的现状,从知识点概念逐渐扩展,由点到面,以此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框架。
一、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核心就是要求学生对生物学概念有深刻理解,并能指导生活实际。概念教学是生物学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生物教学知识结构是建立在概念教学基础之上的,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没能引起这方面的注意,只是将生物概念作为抛砖引玉的一个工具,简单加以介绍,而在生物学事实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并没有具体分析概念内涵以及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这种教育方式被模式化,形式单一、枯燥,学生也只是填鸭式学习,学一个概念,背一个概念,过一段时间忘记一个概念,记住了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却没理解概念,逐渐失去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表现出厌学的情绪。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目的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更轻松、准确地理解生物概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提高生物概念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使用时间轴教学方法
时间轴教学方法就是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充分规划各个概念,将生物概念提出的按着时间顺序依此讲授。一个科学家是在前一个科学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某个概念,顺着一条主线便可以捋清生物概念的发展脉络,相关概念的实质也就越来越清楚。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激素的学习,教师可以先利用一小段时间将激素由发现到成熟的过程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扩展介绍。经过多名科学家的前期研究,1902年,斯塔林和贝利斯正式将这种物质命名为激素,激素的定义也被正式确定,即由内分泌器官分泌的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这样一来,激素的简介不仅简洁、清晰,学生的注意力也较为集中,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就会尝试构建出激素这一概念的内涵,领悟概念实质,理解更为深刻,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领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品格。
2.将概念分解对比
一则生物概念,呈现在学生面前的都是浓缩后的精华部分,字面意义理解起来困难。教师要将概念分解,逐步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将生物概念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进行拆分,像名词解释一样,逐个剖析。相似概念的学习尤需如此,例如,高中生物有时需要对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概念进行区分。原生生物是真核生物,即有核膜包裹的成型的细胞核,原核生物细胞中,仅有一个的大型环状DNA分子,称为拟核。教师列举生物学事实来帮助学生理解区分概念实质,理解将更深刻。原生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等,真菌包括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小型多细胞真菌(霉菌)、大型多细胞真菌(蘑菇、木耳、灵芝)等。
3.从身边实例切入学习
高中阶段有些生物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不容易转化吸收,教师要精心选取事例,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转化为课本上的生物概念。
4.灵活运用结构图
图示教学可以让学生直观、清晰地抓住概念的结构,将纷杂的概念加以规整,使学生学习起来更轻松。当学生对陌生概念无从着手之时,利用结构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搭建知识网,在图与图之间进行区分或者联系。例如,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时,利用结构图加以展示,可以系统全面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逻辑性,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切实探讨生物概念教学的教学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深化教学。教无定法,教师根据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完善教学理念,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生物学科;科学知识;人文情感
一、生物学科教学理念
对于生物学科的知识内容,本文仅讨论高中生物学科的内容,而教学过程与内容紧密相联,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归结为以下几点:
1.面向全体学生。
总结为两点,即全面性和灵活性,即指生物学知识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而且要着眼于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并且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即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2.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就这一点来说,它既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目标更是生物学科的一个性质特点。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倡导探究性学习。
这也是生物学科知识最具特色的性质之一。生物隶属于科学领域,而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莫过于不断的探究。探究性学习是旨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家的探究思维及方法,力图改变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方式。
4.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对于长久以来学生所学不能应用于生活实际,生物教学内容中便加入了很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原理,将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搬到课堂上来,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生物学科知识的性质
生物学科知识的内容范围很宽广,相应具备的性质也是很丰富的。本文仅对其特殊的性质,即区别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特点做相应的具体阐述。将其归结为以下四个主要的性质,即生命性、科学性、实验性、先进性。
1.生命性。
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将生命现象、生命特征、生命规律等内容进行选择,面向不同阶段的学生,以适应其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表述方式,将这些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是生物学科生命性最表面也是最直观的体现。其次,生物学科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的相关知识;层次上,生物学科由大分子物质、细胞谈起,在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每个角度都为学生开设了探索生命世界的窗口;从知识类型上讲,生物学科既有简单易懂、描述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陈述性知识,又有需要动手亲自操作才能掌握的程序性知识,还有透过现象看的本质、经过分析推理得出的逻辑性知识。最后,学生只有对生物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对生命有全面的认识,才可能体会到生物学科中生命性的存在。而这一性质也恰恰体现了课程理念所提出“面向全体学生”。
2.科学性。
这一性质的最大体现就是理念的阐述,即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我们要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通过科学技术和过程来实现科学素养的提升。如在讲授科学探索这一主题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的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生物。在讲到细胞结构时,也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科学的仪器(显微镜)去观察。而这些教学内容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在生物课程中参与解决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知识和技术,到了日常生活中,他们便能够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去解决问题。而且,通过生物学科科学性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科学过程,锻炼使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并最终养成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习惯,成为真正具有科学素养的人才。这一点性质正是对“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这一课程理念的映证。
3.实验性。
自然科学是在科学的实验中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因此也都具备了实验性。具体来说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体现的。首先,实验知识的可操作性。通过生物实验操作,使教学内容立体化,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其次,实验知识的主动参与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亲力亲为,掌握的知识都是主动获取,这样获得的知识必然更加牢固。另外,实验知识的全面性。实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实验知识的精神性。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应该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实验精神,即严谨态度,屡败屡战意志品质,还有与人相处、共同实验时所必备的合作精神。如在讲授绿色植物的一生时,就需要学生不仅能理解理论知识,更要通过亲自栽培绿色植物的实验来体验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样才能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性质也是对“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最佳证明。
4.先进性。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学科。学生学习生物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实践。因此社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与生物学知识内容的联系就更为紧密。一些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也预示着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不断的更新与改革。如在介绍基因时,就要向学生们展示更多的基因技术所带来成果;在讲授人的生殖发育时,也可以为学生介绍试管婴儿的诞生与发展历史。更多的将现代科技、社会和知识联系起来是生物学科知识最大也是最突出的特点,这一点也是由课程理念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所决定的。
三、结论
综合全文的论述,根据课标所提出教学理念分析得出生物学科知识的生命性、科学性、实验性、先进性的四大性质。而在生物学科教学的过程中要先熟悉学科知识的性质及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授课形式及方法,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姚芳儒 马俊丽 史立平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27.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1-74.
[3]林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案例式解读初中生物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4-29.
[4]林国栋.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68-74.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5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由此可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目标,使学生在课堂教学后能够在生物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
1 准确把握三维教学目标
1.1 透彻理解三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对生物课堂教学具有绝对的导向性和调控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和合理把握,则会使课堂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是生物课堂教学最基础、核心的目标,也是其他二维目标实现的主要依托。生物科学素养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知识和能力,假如把生物科学素养比做一座由三维目标构成的大厦,知识与能力就是这座大厦的地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地基稳固了,上层建筑才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精神层面的升华,而过程与方法则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具体落实。
在生物教学中,这三维目标不是各个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最终构成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把三维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以知识和能力为主要的核心目标,沿着这个核心主线,协调发展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教学目标具体化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在内容标准部分,定义了一般科学素养:作为探究活动的结果,学生应该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力和自然科学研究中的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不仅包括了对生物基础知识的要求,更强调了学生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并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养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合理确定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三维教学目标是基础,将教学目标具体化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把三维教学目标具体化,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学生的行为和学生行为的达成方式。
例如“基因的结构”一节中,确定其三维目标如下。①知识目标:概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的有关概念,并说出两者的区别;说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重要内容。②能力目标:利用科学史资料探究基因的结构,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主要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分析解决问题、自我评价等的能力);通过构建基因知识网络,画出概念图。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提升生物科学素养;关注和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认同三者存在辩证关系。
其中知识目标主要阐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后应获得的行为;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描述了学生的行为(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分析解决问题、自我评价等的能力,画出概念图,提升生物科学素养,认同三者存在辩证关系)和其行为的达成方式(利用科学史资料探究基因的结构,通过构建基因知识网络,体验基因研究的发展历程,关注和探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样具体化后的三维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内容,方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2.1灵活运用教材
新教材内容的编写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在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上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虽然如此,新教材的内容所呈现的学科逻辑与学生的认识逻辑仍然不尽一致。例如结构是功能的基础,这属于学科的内在逻辑,学生也能够接受,但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从功能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学生的兴趣就会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会大增。
新教材中还安排了众多的选学和选做的实验、活动等,以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生物教师认真了解新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深刻分析新教材所渗透的生物学思想和方法,体会新教材中所蕴含的教学理念,但不完全拘泥于教材。
作为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教材,以新教材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根据学生和学校实际,对教材充分利用,重新整合成为最适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的教学过程中,化学键、氨基、羧基等概念中学生尚未接触,对于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较为难以理解,此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初中学习的简单有机物“甲烷”的结构,这样教学便容易多了。此外,教材中丰富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等插图中包含着文字知识的全部信息,但比文字形象、明了,易于理解和识记,教师应学会处理这些图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2.2联系实际,开发教学资源
新教材体现了课程改革理念,但教材内容不是全部教学内容,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不是唯一资源。教学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资源。教学资源是决定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积极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物教师应该积极从学校、社区、家庭、媒体、网络及生活中开发对生物课堂有用的教学资源,同时调动学生和家长积极发掘生活中的素材,把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组织起来,用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时,武汉市学校就可以选择武汉天河机场的相关材料作为教学资源,由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因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这样学生感到内容亲切、感受深刻,对于这些内容就能深入理解,而不需死记硬背,同时也增强了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原有的教材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有效知识,提高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改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术和途径。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有力保障。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法,学生大多被动接受知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合作能力得不到锻炼,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展现。高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在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要有新的教学方式来引导,新的教学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为生物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充分发挥创造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实现各种方式的优化组合。
生物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知识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生物学课程标准 概念教学 观察 调查 实验 探究 生物科学素养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确定的三维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教学之本,要通过生物学重要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的基础上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悉心的指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逐渐达成,是教师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时学生所学得的、能力提高的部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潜在学生内心的感受,它是学生通过对每一节课的学习,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命,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该如何落实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在全县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调研中了解的一些情况谈谈个人的见解,仅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生物学概念的教学,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知识的记忆,从而达成知识目标
初中生物学教材内容多,知识含盖面广。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将义务阶段生物学课程内容分成了10个一级主题,归纳了50个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重要概念,那么我们就需要按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活动建议来组织教学,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这些重要概念,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将一粒浸软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比较,发现它们在外形上有所不同,再纵切开后做进一步比较,他们就会发现这两粒种子的内部结构上还有较大区别,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将两粒种子的内部结构进行逐一比较,学生就能充分理解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在结构上的不同,加强了对两种类型种子结构的记忆,同时老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在结构上的区别点:单子叶植物种子是一片子叶,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种子是两片子叶,无胚乳。这样就使学生对“种子植物”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调查、探究”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从而达成能力目标
(一)提供实材,引导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生物学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训练观察的方法,这在我们农村学校具有优越的条件,可以让学生亲临自然,接触生物。比如在教学“水中生活的动物”这节课时,我让学生观察鲫鱼,让他们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运动特点以及在运动中胸鳍、腹鳍和尾鳍所起的作用,引导他们归纳出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并概括鱼类的主要特征。这样经过仔细的观察,学生很容易完成,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调查是生物教学中就某个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了解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生产和生活的课程资源,认真做好调查,例如,在组织学生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时,我们有些农村学校,先利用课堂引导学生讨论制订调查计划,然后把教学班分成小组分别到当地养猪场、养鸡场等去参观,让学生认真收集资料,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实践,学生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人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因地制宜选择材料,组织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十个主题之一,我们要让学生象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让他们参与和体验科学,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究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符合探究原则,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选择探究材料和制定探究方案。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如果鼠妇不容易抓,我们可以改用蚯蚓(因为蚯蚓的生活环境也是阴暗潮湿的地方)。我们在设计探究活动的方案时,要设计将鼠妇(或蚯蚓)分成两组,一组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另一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放在明亮的环境中(对照实验必须控制唯一变量)。我们在引导学生设计方案时还要注重学生的设计是否符合探究要求,要综合考虑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通过教学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相结合,从而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三维目标所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中要全面考虑基础知识与情感目标的要求,联系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生物学科学素养为目的,将完成情感目标和基础知识目标相结合,例如在《生物和生物圈》的教学中,首先对生物和生物圈的有关知识,通过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开始,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回答提出的问题,再利用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结合当地自然环境与生物的相互作用进行对比分析,使学生在了解了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的基础上,明确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这样学生在学习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生物圈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从而认识到爱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