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方法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技术方法论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1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数学 数学方法论 数学教学

如何按照数学家的思维模式去进行思维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数学方法论的涵义。

1.数学方法论的界定和分类

1.1界定。

我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徐利治先生指出:“方法论(methodology)就是把某种共同的发展规律和研究方法作为讨论对象的一门学问。”数学方法论主要是研究和讨论数学的发展规律、数学的思想方法,以及数学中的发现、发明与创造等法则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学方法论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说成对于数学思想(维)方法的研究,其目标就是帮助人们学会数学的思维。通过对具体数学事例的研究实现对真实思维过程的“理性重建”,获得各个方法论原则的深刻体会,并使之真正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到手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

1.2分类。

数学科学和数学史料是数学方法论的源泉,同时,数学方法论还涉及哲学、思维科学,心理学、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科学等众多的领域。一般情况下,数学方法论分为以下两类:数学宏观方法论和数学微观方法论。

数学宏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整个数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数学理论的构造,以及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关系。研究宏观方法论的主要途径之一是研究数学史,另一条主要途径是研究数学理论体系的构造。

数学微观方法论所研究的是一些比较具体数学方法,特别是数学发现和数学创造的方法,包括数学思维方法、数学解题心理与数学解题理论,等等。

2.高中数学方法论的特点

数学方法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推动作用,许多比较困难的重大问题的解决,往往取决于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上的突破,如历史上古希腊三大尺规作图难题,就是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之后,数学家们借助解析几何,采用了RMI[关系(relationship)―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方法,才得到彻底解决。这又启发了后来的数学家们采用类似的办法解决了欧氏几何与实数理论的相对相容性问题。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特别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数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得到了发展。

对数学方法论的早期研究,十七世纪就已经开始了,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都曾做过这方面的探讨。历史上不少著名的大数学家,如欧拉、高斯、希尔伯特等人也曾就数学方法沦的问题发表过许多精辟的见解。但是,对数学方法论进行系统的研究,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在这方面作了突出的贡献,当首推美国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最近几十年来,由于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和模拟思维的阶段,就更加促使数学方法论蓬勃发展起来;信息论,控制论、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成果相继引进了数学方法论的领域。

1980年出版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中涉及“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就是数学方法论。进入80年代之后,数学方法论有很大的发展。南京大学郑毓信教授在《数学方法论》一书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开头:“数学方法论现今对于我国数学界、特别是数学教育界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名称……”特别是在徐利治教授的倡导下,数学方法论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个影响全国的气候。

2.2数学方法论中的思想。

2.2.1抽象化思想。小学从具体事物的数量中抽象出数字,开创了算术运算的时期。中学用字母表示数,开创了在一般形式下研究数、式、方程的时期。高等代数用字母表示多项式、矩阵,开始研究具体的代数系统,进而又用字母表示满足一定公理体系的抽象元素,开始研究抽象的代数系统――向量空间、欧氏空间。随着概念抽象化程度不断提高,数学研究的对象急剧增加。

2.2.2化归思想。所谓的化归思想方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解决问题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中学数学中,化无理方程为有理方程,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化三元一次方程组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直至一元一次方程,从一切角度利用诱导公式都可以化成锐角形式来求其三角函数值,这些都用到化归思想。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为熟悉,复杂化为简单,抽象化为直观,含糊化为明朗。

2.2.3分类讨论思想。需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的数学问题,就其分类的原则,可归结为:①涉及的数学概念是分类定义的;②运用的数学定理、公式或运算性质、法则是分类给出的;③求解的数学问题的结论有多种情况或多种可能;④数学问题中含有参变量,这些参变量的取值的不同会导致结果的不同。应用分类讨论,往往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2.4类比推理思想。波利亚曾说:“类比是一个伟大的引路人。”在中学数学中,由两个数学系统中所含元素的属性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形式被称为类比推理,运用类比推理的模式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称为类比法。在中学数学中,由分数的性质类比推理分式的性质;由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类比推理两平面的位置关系;中学数学通过数轴建立了直线上点的坐标,类比建立平面上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3.数学方法论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数学方法论对于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以数学方法论为指导进行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有助于我们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

3.1数学课程目标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新课标下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强调“探究与发现”。在这种理念下,要使数学新课程改得以有效实施,教师就必须加强和重视数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这样对教材才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3.2数学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要求。

现在的数学课堂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式”教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意在进一步改变数学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而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数学的思维”,把问题作为载体,将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渗透到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使学生真正看到思维的力量,并使之成为可以理解的、可以学会的和能够加以推广应用的知识。

3.3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掌握深厚广博的数学基础,而且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学科历史,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深刻领会数学的内在本质,懂得其来龙去脉及数学的价值。对于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不能不懂得数学发现的原理、规则和思想方法,它们能使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驾驭教材,把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教出方法、教出发现、教出创新。因此,数学方法论是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及自身成长的必备知识。

四、数学方法论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的问题

数学方法论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数学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应重视如何能将所学到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应用到实际的数学活动中去,包括以数学思维方法的分析去带动和促进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1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

在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最进发展区,尽可能帮助学生掌握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迁移。布鲁姆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找到这样的策略,既考虑到个别的差异,又能促进个体最充分地发展。因此,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如在教学设计、课堂探究等过程中,都应该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不同程度地领会数学思想方法,使全体学生尽量使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有所发展。

4.2设计数学情境,培养数学直觉。

数学直觉是一种不包括普通逻辑推理过程的直接悟性,它的思维方式是有其特别之处的。培养直觉思维,我们还要从数学的发现过程入手证明问题。现行的数学教材都是经过逻辑加工好的数学形式,定理的证明及公式的推导一般都是按照编排好的逻辑演绎方式进行讲授。在证明问题前,如果能先将数学结论获得前的推测简要地重现给学生,或者将自己对结论的猜测告诉学生,又或者创设情境让学生去猜测、提出疑问等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比如说下面例题:

椭圆+=1的焦点F、F,点P是椭圆上的动点,当∠FPF为钝角时,求点P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分析:点P在椭圆上运动,要使∠FPF>90°,凭借直觉,首先想到当∠FPF=90°时,点P的位置在哪里呢?又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知点P又在以FF为直径的圆周上,所以当∠FPF=90°时,点P为圆和椭圆的交点,由对称性有-<x<。

根据直觉思维考查问题,还要重视各个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的整体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研究的内容和方向并选取数学问题供学生训练,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猜想、发现、最后论证。“直觉无处不在,直觉为我们打开发现真理的大门”。直觉思维是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上述思考和探索加上善于联想数形结合,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数学方法论选讲[M].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2]马忠林,郑毓信.数学方法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2.

[3]郑毓信.数学方法论入门[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4]张禾瑞,郝新.高等代数(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2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好信息技术课显得更为重要。学生能否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使用水平,则是关键中的关键。作为刚刚接触的以计算机为主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在工作中体验到其教学方法不能完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难度不断增大,的学习兴趣就开始下降,甚至没有兴趣了。此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轻松地学习、主动地去学习。

1 通过自我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欲望,每隔一段时间,笔者就搞一些诸如打字比赛、文字编辑排版、设计模板等比赛活动,让部分学生有一个小小的奋斗目标,让全体学生参加成果展示。在课堂上,选择适当的时机,通过网络手段展示学生的作品,有时还利用学生的作品进行授课,对其中好的部分进行表扬,不足之处指出修改方案和补充意见。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同时推荐优秀作品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2 变换师生角色,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笔者鼓励那些优秀学生担任“小老师”。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多,课时少,既要讲解又要实际操作,笔者在上课前从各班内选几名肯于动脑、操作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学生,先给他们“吃小灶”,把下节课的内容首先给他们讲解一遍,让他们先掌握。这样在正式给各班上课的时候,就可以让这几个“小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指点,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接触,他们相互沟通、互助互学,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使整个班集体更加团结、融洽,有凝聚力。这样,有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小老师”能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教师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地辅导和引导学生学习,可谓三方受益,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3 提倡创新精神,主动探索新知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提到“金手指”,就是那根可以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在计算机中,有很多操作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当有学生能够发现一种新的方法时,笔者就及时在班里进行宣传,这样无形中也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使整个班形成一种不断探索、大胆好学的良好学风。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同样适用的。教育的最终目的笔者认为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探索创新的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这种精神,经常鼓励学生细心操作、大胆探索、肯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多问“为什么”,当出现问题时,笔者不是马上就告诉其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进行讨论、思考。

4 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

对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取不同的作业任务。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一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之间总有一些差异,为避免一些学生“吃不饱”而无所事事,另外一些学生因为“消化不良”而失去信心的情况,可以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教学。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区,可以是自己家所在的小区,也可以是自己曾经看到过的,或者是想象出来的等,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美化排版,不把范围、内容、方法框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审美能力,自由创作。这样可以使好地学生精益求精,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能够完成,完成后多给些鼓励,少一些批评。

5 教学声形并茂,激发学生灵感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显示出来的高超的技术特性,是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无法比拟的,这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学生可以从网上随时随意浏览与下载自己需要的知识。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更便捷地获得知识而付出更多的努力,在这方面的主要任务就是制作课堂、文本所需的教学课件。运用信息技术声情并茂、色彩艳丽和谐、生动直观等特点,再现生活情境,创设想象空间,就会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境,当图片欣赏真实地展现在面前时,他们的脸上露出惊异的笑容,专注欣赏画面,观察色彩和谐变化过程,画面效果升华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在“海底世界”电脑画的教学时,笔者设计一个课件,将收集的海底世界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面板,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或是呈现海底全景,或是定格部分海底场景,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的情景,还让潜水员、潜水艇等来个局部特写。为加深学生对海底的印象,让学生不断观察和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认识所代替。教师就应该有教学艺术,激励和点燃学生心中的创造火花。

6 发挥课件优势,解决实际问题

兴趣具备了,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都可一帆风顺,其实在很多作品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难点,而这往往需要教师费些心思来化解难点,变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时,信息技术手段可助一臂之力,引领出一条新的教学思路。有的放矢,揭示本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又有它独特的发展规律,即高速的发展和高速的更新频率。虽然学生每天都在认真地学习新内容,而到他们毕业后,也许已升级换代。所以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具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通过对软件的窗口学习、对各项功能菜单的学习、对工具的认识,要抓住一些现代信息技术软件设计中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养成独立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如在讲Flas制作中,改变一般教材中先讲窗口简介,再讲术语、菜单、工具箱、时间面板的方法,而是仅用几分钟,简单介绍一下界面就直入主题,讲简单动画的制作,并且告诉学生,笔者将通过实例的制作来熟悉菜单、工具箱的用法,通过制作来认识和深刻理解时间轴面板的意义,这样学生不仅很快看到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动画,而且因为有教师在讲述过程中不断地提示,加深学生在使用中体会各种功能用法的认识。

信息化时代的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课里。通过以上方法,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发地去探索、去研究,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3

关键词:整合、网上学习型、信息技术

Abstract: in practice, only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pect the law itself, get ho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method 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fundamentally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chieve true integration pur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ith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s organic combine, thus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idea and the corresponding learning objectives, methods and the evaluation methods.

Keywords: integration, online lear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整合如下论述:

一、“课堂讲授型整合”中的“整合”

首先,整合的核心便是融,不论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只要具有整合的意识,掌握整合的方法,就能够通过整合发挥将各个不同的教学要素融为一个整体的作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的实践与方法,顾名思义“整合”就是论述的中心点,如何“整合”就是我们所要去研究的,所以我们便要知道“整合”在这里所表达的意义。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整合的核心便是融,不论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只要具有整合的意识,掌握整合的方法,就能够通过整合发挥将各个不同的教学要素融为一个整体的作用。根据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以及对整个思想本质“融”的理解,我们也知道整合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当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结果,不仅适用教师的“教”,更要考虑适应学生的“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整合的学习就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究。而整合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它的分层次性与不追求技术的先进性。了解了整合的实质,就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 “网上学习型”的整合

所谓网络教学首先是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的核心是教学而不是技术。 “网上学习型”的必要条件:协作与引导。“网上学习型”中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

为了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树立起信息是资源的意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工具进行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而培养钻研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自信。

协作中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信息技术在网上学习是协作的工具,是需要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教学提供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外部条件。为我们建立了不断延伸的动态交互学习系统,为学生认知创设了良好的动态发展的学习环境。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运用网络优势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与支持下,以科学研究的方法探索问题的过程。

三、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

在信息整合的实践中,教师的引导性还体现在对教师应该是向导而不是看守以及用评价量表来实现课堂教学评价、整合的实施过程评价。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应用方法

企业间因为信息化而加速了沟通进程,同时也发展了市场经济,促使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基于实现持续发展。企业中很多员工都会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而软件应用也会提高其工作效率。但是,因为不同软件的数据结构不一样,使用时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只有运用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来进行解决。

1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应用情况

所谓计算机数据接口,即软件开发商按照数据软件的互动交流给用户提供规范软件,以提高应用效率。其特点就是安全灵活,应用效率高,用户可以利用数据接口在不同的计算机上一起使用软件。如今我国有固定格式数据文件、应用程序API函数、数据库等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在计算机软件使用中,数据接口发挥着纽带作用使不一样的数据接口计算机软件被连接,便于用户使用,工作效率也很高。

安全隐患一直是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重要问题,对用户的使用影响很大。相关程序开发时,倘若在前台页面或者后台数据库中对信息进行直接调取,那么黑客就能够通过迅速分析应用程序引用对象来盗取整个数据库的基本逻辑结构。要是用分布式远程数据库访问接口,开发人员还要对应用数据库中的全部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合理记录,比如数据库名、用户基本资料、远程主机名等等,而记录时不能有丁点儿差错,不然就会弄丢数据库目标,进而难以查找[1]。当用户学会使用以后,才能不断掌握数据库的科学应用方法。计算机技术发展使得用户对SQL语句能够初步运用,所以使用时能够绕开应用程序直接交互使用SQL,而这种数据库对象的访问不安全,数据很容易不一致。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让黑客与网络非法分子有了很多机会盗取计算机信息,造成的不良影响很大。不少人都认为在网络技术发展中软件技术的使用越来越普及,比如利用数据库查询语句与数据信息等等,而这也会相应带来安全隐患。尽管我国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技术发展并不成熟,但还是需要不断大力培养设计开发人员,加强信息核对输入与开发,使计算机数据接口功能的实现流程更加便捷。

2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设计原则

2.1 面向对象

开发计算机软件的人认为应该要详细而复杂地设计接口才能到达更好的效果,而且各程序模块的耦合性的降低作用也更佳,并且有主减少程序的开发成本及难度。所以,在设计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时,应该针对对象来提高其合理性,并以科学的原则让软件程序的使用效率最大化。另外,还必须详细描述数据接口的各项功能。

2.2 可拓展性

软件接口的设计要以软件自身情况为基本,由于用户对软件程度的应用越来越熟练,软件系统也在持续升级,所以数据接口的升级也必须跟上脚步,这样才能确保用户的使用满意度[2]。对于第三方开发商来说,其软件接口应用会受到数据接口升级影响。所以,开发设计者应该按照可拓展性来设计数据接口,要努力不影响第三方软件运营商,以便于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用户的利益受到保护。

2.3 高容错性和高健壮性

所谓高健壮性就是当规则以外的指令被输入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时,计算机会存在额外的处理能力。优秀的系统既可以快速接受正确指令,还可以对突发指令或者规则以外的指令进行处理、判断。因为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拥有很多程序,故而开发员在设计中应该根据高容错性原则确保计算机对错误的高效处理能力,防止因为数据接口错误而影响软件系统,使其能够被正常使用。

3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应用方法

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有应用程序接口函数、经过封装的接口函数等等,甚至还有固定格式的数据接口。事实上,对于接口形式的有效选择应该遵循计算机软件数据形式、转换要求来进行,那么才会确保它们发挥作用。

3.1 文件交换

所谓文件交换就是根据特定结构数据接口来进行数据交换,让第三方开发商与用户可以有效转换数据。ini与txt文件是两种最普通的数据文件交换模式。windows系统配置的就是ini文件,而且也是该系统的操作要求所决定的,运用windows本身的API函数可以转换文件[3]。所以,ini文件在系统配置与数据转换里运用很广。而windows系统里还有自带有txt文件,它属于文本格式,能够对开发商与程序员的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记录。txt文件在日常应用中由于应用广泛而使得它成为了软件开发时统一提供操作方法的一种格式,使得程序员或者开发商能够自由应用txt文件。txt文件对于各种用户的使用需求也能响应,从而在编程与设计中与数据接口应用需求相一致。

3.2 应用程序接口函数

作为函数体系的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函数,该函数囊括了开发商在软件开发时定义好的诸多函数,而且也封装好了。就此来看,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有着较好的保密性,尽管能够提供软件数据接口服务,可是并非对用户是开放的。这样一来,数据接口的安全性就有了保障,当用户在操作时就能够按照开饭时制定的规则选择合适的封装函数,做好数据交换工作。如今,国内的应用程序接口函数有着大范围的使用,不少开发商为了使转化效果更佳而公布了自身的接口函数,希望能够加强接口函数的应用力度。

3.3 中间数据库模式

在软件数据接口模式里,中间数据库模式比较常见,它属于软件开发商定义、授权的程序,公共数据库能够被自由访问。有的特定的且能够访问的数据库被开发商在开发时就定义与规范了,这是一种开发难度并不大的数据库模式,也便于用户灵活使用数据库。要是用户想对特定数据库之外的别的数据库进行访问,那么就应该深入地分析别的数据库的相关配置,要是数据模式太复杂了,就会提高中间数据库模式的应用难度。因此,这是一种应用范围并不广泛的中间数据库模式,也不适宜广泛地进行推广使用。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便捷性使得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种类繁多,而且其数据结构也不统一,所以在同时使用很多软件的时候容易出现数据不兼容的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计算机的整体运行效率,而且也会影响用户的工作效率。而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相当于桥梁纽带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的缓解各软件之间的不兼容问题,以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为使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应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规范,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其作用。换言之,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发展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兵.计算机软件数据接口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78.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5

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思路

所谓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指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这种方法论是建立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之上的,它除了论述这些方法之外,还要进一步阐明这些方法的客观基础、本质根源、基本特征及其运用的原则。它是根据多少年来总结出的普遍存在于绝大多数案例的认识经验,从而进行带有客观性、整体性、具体性和发展性的推敲所得出的认知方法观念。我们去进行科学研究的时候,可以立足社会科学方法论所指引的路子,再根据自身特点来进行判断和分析。

社会科学方法论并非解决的是一个单独的事物所要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是要揭示一种规律,甚至探测它的发展未来。伴随社会科学的发展,目前,我国社会科学内部的方法论意识日益自觉,其科学性和实践性在的认识论、真理观,特别是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了我们现阶段学术研究的必备良药,也是我国社会科学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学术要求和前提。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对探究艺术设计领域的作用

在艺术设计领域也同样如此,我从本科就一直从事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本科针对技能方面要求多些,而到研究生就将目光转向了深层次的学术研究。尤其在现阶段,我发现社会科学方法论恰恰可以帮助我很好的解决我探索本领域的一些困惑。

(一)看设计眼高手低。从本科到研究生,是一个由手到脑的转变过程,长时间进行理论的学习,在遇到上交作品的时候,却是只能阐述出自己的设计理念,而最终的成品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就验证了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所强调的实践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

(二)艺术性、商业性失衡。对于我们设计者来说,追求自我个性的表现力和社会当中的商业需求永远都是一个让人纠结的矛盾。有时候太过去张扬个性,却并不是大众所喜欢,每次根据社会需求来做设计,又感觉完全在束缚我们对于艺术美的追求,永远达不到更深的艺术境界。这可能就是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里所讲的矛盾认知。对我们来说,如何认清这对矛盾是最主要的,这可能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平衡二者的关系,而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追求统一,讲究关联,系统的思考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缺乏原则。艺术这个领域在社会中所制定的规则过于少和简单,这样一方面会给我们设计者广阔的施展空间,并不受太多束缚。但是另一方面却有着秩序混乱的场面,比如设计的作品其里面的元素基本都是抄袭别人的元素拿来东拼西凑,告知别人这是自己的作品。所以这中原则和对待艺术的责任感是该在自己最初做设计的意识中存在,是寻求这样的解决方法,讲究原则。

(四)评判标准模糊。对于一个艺术作品是好是坏,我在现阶段对其艺术价值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考究,没有很好的评判标准和底线设定。所以基本看所有作品都看表象,再深层面的东西我就会乱了方向,不知从哪里来寻求这个艺术作品带给人们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而在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根据哲学中总结要注重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经验积累,评判任何东西都不会是特别准确的,只有充足电,才会点亮屋子,将自己的观点陈述的有理有据,有说服力,同时也才能够更好的认识事物规律,揭发规律本质,从而达到质的飞跃。

三、如何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更好的学习艺术设计

(一)重在实践过程的体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一个事物都必须通过实践去认知,事实证明,我们设计者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不能光去凭空想象,靠意识来主导事物的发展方向。而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用所吸取的理论养分尽情的灌溉整个实践过程,才是最明智的选择。社会科学方法论立足于实践,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我们探索具体领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学会系统整体的看待问题,不能孤立片面。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考虑问题要想清楚某个元素和其它元素具有什么关联,尤其在我们艺术设计领域,设计作品一定要注重把握整体感,色彩元素要和构图以及图形都要形成关联,才会让人看着舒服。并且不能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略其它科学文化历史的学习,只有一点点沉淀所学的文化知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艺术设计,所设计出来的作品才会富有生命力和价值。

(三)合理的认清矛盾,掌握它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把握设计作品的定位,需要我们妥善的处理矛盾,尽可能不把这对矛盾永久的对立起来看待,要适当的根据实际情况学会化解矛盾的对立性,将其两方面统一起来分析问题,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我们在表现自我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其作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和大众需求,是否能够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来把握我们作品的定位和走向,去施展我们的个性,那才是好作品。一味的将自己陷入矛盾的困境,作品也将会跟着失去被人认可的价值。所以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矛盾的处理解决办法对我们看待艺术设计同样奏效。

(四)学会积累。自古以来,积累都是一种美德。我们学习艺术设计的设计者们很多情况下会走到一种极端,那就是只注重自己的专业,别的一概忽略,孰不知艺术作品的价值所体现的应该就是对人生的一种意识形态和历史的沉淀、文化的传播等等,我们如果不去熟知这些领域的东西,设计出来的东西只是表面文章而已。甚至这些会影响到我们去客观评判一个艺术作品,连基本的背景知识都不熟悉,基本的理念和所表达的意思都没办法看懂,怎么去评判和学习。所以积累很重要,我们人的一生都应该学会积累,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人生的价值也会从中体现。

(五)学会用世界眼光看待问题。就拿我们艺术设计领域来说,不管从事的单位或企业规模如何,设计师的视野很重要。人们看到一个大气的艺术作品背后,一定会有一种世界眼光来用心设计。世界眼光不一定是见的东西多,更重要的是意识领域的宽广。想问题和设计思路都要注重大局,能够对之后的前景有所遇见和规划。这样的思路和视野值得我们每一位设计者深思和学习。

科学技术方法论范文6

关键词:过程控制;教学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170-02

一、引言

《过程控制系统》是工科院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知识点涵盖了自动控制理论、自动化仪器仪表、工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核心专业课。国内大多数理工科高校的自动化专业都开设了《过程控制系统》这门课程。我校作为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将“过程控制系统”课程作为我校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的基本特点、控制系统组成与基本控制原理;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及建立方法,掌握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结构与应用。开设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学过“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课程,目前,我们学校自动化专业获得了上海市试点专业资助建设,为我校自动化专业的特色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了契机。

二、改进化教学方法

我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技术基础,具有较强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在一线生产现场从事工业技术应用、管理与技术服务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使得我校的课程教学跟985研究型大学不能完全一样,需要紧跟办学仿真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多是独身子女,学习态度一般,特别专业性强的专业课,如果纯粹填鸭式理论教育,学生的收获不多。

针对以上所指问题,《过程控制系统》这门课的教学改革以如何激发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教学改革的方法重点包括改进教学(包括实践环节)方法、授课方式等,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工业现场尽量联系起来,增加实践设计,包括实验设置的二次开发,或者购买新的实验设备,培养学生自主设计控制系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讲好绪论课,提高学习兴趣

如何在课程之初就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课程组教研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绪论课上,老师首先向学生强调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地位等,同时强调和其他已学课程的关联性,以及会和哪些后续环节相关联。同时讲述过程控制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重点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以及学生利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开发的成品和教师在过程控制方面的科研成果。让学生对这门课充满期待,找到学习方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

在每个重要的控制系统讲授完成之后,都要讲授一个实际机组实例,实例中不但包含模拟量控制,还有相应的信号测量部分和手自动跟踪部分,同时结合控制逻辑进行讲解。同时基于安全考虑,介绍一些报警和连锁保护知识,这样,学生除了对知识有了系统认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增加知识讲座,了解行业发展现状

希望学院每年都能请一些有工作经验的校友讲一些过程控制现场情况,以及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方向,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现状,毕业前应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希望请一些过程控制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让学生有机会了解过程控制的前沿研究,关注过程控制的未来发展。

三、改进教学手段

(一)高质量多媒体课件的研发与应用

过程控制课程是一门和实际结合紧密的学科,内容既有控制理论知识,又和工厂运行实际相结合。为了增加直观性,本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授课很多年,但是多以PPT课件为主,板书为辅,形式过于单一。将来希望课题组教师对本门课程的课件进行大力度的研发,多增加一些动画演示,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使得知识点直接明了,授课方式更加生动,学生掌握起来更容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致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网上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

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协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将教学的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站上,并在网站上布置作业、网上答疑、讨论,学生能及时方便地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解答。

(三)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

过程控制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给学生一个“系统”的概念,实际应用的过程控制系统,大多数都是闭环反馈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检测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等组成。过程控制系统主要是根据控制指标的要求,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计算,并对各部件进行选型并整定。在讲解过程中,应用Matlab软件里面的SIMULINK软件,根据过程对象的数学模型,搭建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验算,通过调整控制器参数,观察系统仿真输出曲线,直到达到系统要求的目标为止。尤其在控制器动态特性和各种复杂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整定等知识的讲解中,MATLAB仿真实例便于学生比较各种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增强了直观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四、强化实践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环节、课程设计和后续的仿真培训等。

(一)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