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课后服务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计划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法;设计教案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给我在教学上很大启示。本人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把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一些探索性的做法作一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
一、课前备课兼顾学法
备一堂课,起码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在备方法中不仅要备教师的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学法,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找到适合学生的正确学习方法,并对此作精心设计,这是搞好学法指导的先决条件。
1.精心设计教案
在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并且能力培养要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中,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设计,加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这是学好历史的基础之一。
2.知识系统化
著名学者杜威说:“知识系统化很明显的一个好处是便于记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对教材的知识点加以组织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并最大限度地提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就可以把庞杂散乱的历史现象变得简化、序化、网络化,使之构成一个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宏观上把握历史规律及时代特征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3.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是能否学好历史的根本问题。学习兴趣是需要培养的。首先要让学生把学习历史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苦差事,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要多表扬,充分肯定学生学习的点滴进步,再次要加强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间接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渗透学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诸环节中的中心环节,是师生实现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的平台,所以,也是学法指导的关键环节。
1.加强课堂五分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家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有的学者称阅读为“学习之母”“智慧之源”。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学生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实验证明,靠听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15%,而靠视觉获得的知识3天后可保留35%。因此,对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有意训练有计划地按步骤利用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这不但能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成绩提高,而且会终生受益。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写几个知识性、思想性都很强且提纲挈领的思考题,写在黑板上,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教师就前面给学生的思考题向学生提问以检查阅读的初步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向教师提问,由教师解答。通过互问互答指导学生对带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进行梳理归类,找出解答问题的论据和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采取简单的方法,“满堂灌”“一言堂”等,这便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次要的地位,也会使学生产生误解,以为学历史就是看书和听教师补充的知识。如此一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学科能力培养就无法现实,也就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视学生为教学法的中心,就是因为决定学生学习结果好坏的直接因素并非是教材或教师,而是学生自身对知识加工水平的好坏。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情境,是这种主体作用体现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高昂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或利用多媒体来渲染气氛,烘托主题,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始终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师生的连续问答中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如,在讲“科举制的创立时”,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大家回顾以前说过的知识,在隋朝以前是如何选拔人才的?(2)在隋文帝时期,是如何选拔人才的?(3)是哪个皇帝首创科举制的?(4)在唐朝科举制又如何完善?(5)科举制的益处有哪些?(6)科举制的弊端表现在哪些方面?(7)你如何看待今天的高考?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不断地提出问题,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基础上作提示或总结;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去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正结论。
3.注重历史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
当前,学科思维是各学科共同探讨的热门话题。通常,自然学科主要研究抽象思维,艺术学科主要研究形象思维,历史学科是一种综合体,“历史思维是人类对社会历史进行理性认识的思考”(引自刘凡《历史学科的教育与测量》)。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概括、比较、分析、综合等形式,历史思维的特点是辩证思维,它强调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历史思维的目的是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这种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生进入了学龄中期,他们的思维越来越多显现为逻辑思维(理性思维)为主,但具体形象思维占一定位置,仍以直觉感知为前提、为引导。针对他们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能力、再认和再现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初中二年级学生,其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主导地位”显著提高,他们求知欲旺盛,喜欢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比较等能力。初中三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愈加活跃,开始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喜欢发表个人见解,越来越多的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针对初三学生思维发展的新需求,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概述、评述能力、做简单结论的能力、认识世界的能力等。其中,评述能力典型地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是能力培养的重点。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计划范文2
新课程理念的指引,素质教育的推进,关注学生的学校成绩、暂时现象转向为学生的成长、一生受益服务,关注学生将来走上社会的适应度、坚忍度。“志商”作为一个人做事成败重要因素教师没有加以重视,为此笔者从目标教育、挫折教育、名言教育等方面谈谈自己做的粗浅尝试。
关键词:
志商;意志;目标教育;挫折教育;名言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41
正文:
所谓“志商”,就是指意志商数,这是衡量一个人坚强还是脆弱的指标。“志商”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但能决定一个人做事的成败。初中历史新教材中有许多可挖掘的“志商”培育因素,作为本世纪教育最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素质的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加以养育。
一、重视“目标教育”
养育意志的动力
我发现不少学生学习缺乏恒性。推究原因有二:一是 不懂得读书是为了将来幸福生活;一是学生心理不成熟,缺乏目标指引,不懂得安心学习是为了掌握生存本领。这样的学生长期发展下去,必然干事缺乏意志,心里觉得学习是这样不学习也是这样,懒得坚持,对其将来抵挡人生旅途的风雨防蚀力不利。因此教师应通过明确目标教育养育学生意志的动力尤显重要。教学中,我作了以下两点尝试:
(一)师生互动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上第一节历史课我问学生“你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你们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展开热烈交流讨论后,师板书明确:你们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掌握生存本领,过更幸福安康的生活,也为祖国多贡献一份力;你们学历史的目的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历史知识,生在中国,学好母情,就为自己掌握一项生存本领。其次,我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前面说明,和学生一道讨论交流明确以下问题:①编者编此书的目的是什么?②本册书学习重点是什么?历史学习为什么与生活不可分?③本册书反映的是哪一段历史?④本书对我们提出什么学习要求?同学们能做到吗?尽管说明部分不少是针对教师说的,但教师在这里与学生一起商量、探讨,易形成师生间默契,展示师生平等和人文关怀,为以后教学形成条规指向,有利师生关系融洽。最后,注意查阅目录和每课的课前提示。为说明目录重要性,师可举例图书馆上亿册图书如何查找,就靠目录检索;接着强调历史课本上没有多余部分,都有自己特殊功用;从而养成坚持查阅目录的意志。课前提示对本课要求作出提示或思考,师抽出几分钟编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使学生有目标可循,不断努力去做。
目标明确后,学生清醒意识到“我要学”,不会感觉是家长或老师要他们学。努力学习是个人生活的需要,社会的需求,时代的呼唤,不达到目标,不竞争就要被社会时代淘汰,从学生意识深处感忧患,去驱动学习,增强意志动力。
(二)帮助学生订立学习目标
我觉得计划中订的目标因人而异,因时而动。一般说来,目标要从小逐步增大,要求从低慢慢提高。这样做易使学生享受成功滋味,激发努力兴趣。如我班刘琳同学,基础差,习惯不良,这样学生目标应订低。巴黎和会“三巨头”、时间等要求学生上完记住,我给她一周时间,上课请她说则容易得多。时间放宽,要求降低,这既让她努过力,又让她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她坚持学习的意志。教师帮助学生订立计划,目标过高,不能实现,易让学生自卑,挫伤积极性;目标过低,无须动脑,即能达到,易让学生自负。因此订立经过学习努力后就能成功的目标效果最好,也最有利其养成订计划、定目标的习惯,能为实现计划而努力奋斗。这样,学生会自觉扬起意志风帆,追寻成功享受。
二、重视“挫折教育”养育意志的韧劲
(一)用史实鼓舞勇气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父母、老师不可能一辈子呵护孩子,孩子最终要到社会上摔打。“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孩子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寻找幸福的本能。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的“磕碰”,那样的“挫折”,教者了解后一定要适时引导,鼓励其战胜“挫折”。一次,教者遇见一位学生历史期中考试考得不理想,上课垂头丧气,情绪低落,特意挤出上课时间鼓励说:“ 爱迪生为发明电灯泡失败了上千次,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下,取得了成功;老师当初比你失败得更惨,不也挺过来了吗?人最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战胜困难的信心。也许在今天看来,你觉得没有考好是天大的‘灾难’。但五年、十年、二十年……当你真正在精神上成熟并经历和战胜了更多的人生挫折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今天的考试,你会只觉得这一次挫折只不过是人生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漩涡而已,简直微不足道!我愿意和你一起谨记一位诗人的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学生听后,感觉伟人、老师都曾遇见过失败,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丢了自己的信心。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失败时,教师应鼓励他们“学习莫畏难,苦战能过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培养抗挫折勇气,逐步树立学习自信心。学过三国历史后,应适时点拔学生“吴下阿蒙”大字不识几个,不畏困难,坚持读书,终使鲁肃“刮目相看”,所以我们有些同学基础差,是不可怕的,只要有坚持读书的韧劲;接触王安石生平后,要求学生接受方仲永教训,不能卖弄小聪明,投机取巧,一定要坚持后天的学习;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一课后,我问学生马克思恩格斯一生遇到哪些挫折?他们想过这些挫折没有?他们为什么要坚持?一番激烈讨论后,学生意识到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为人类造福的“志”,激励他们不畏艰辛;我们学生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有掌握建设家园的本领的“志”,显然不能屈服于学习的“拦路虎”。
(二)用“障碍”磨砺士气
有时教者还应该设置一些困难情境锻炼学生。如上完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后,我设计以下问题:A、世界三次科技革命产生时间及标志是什么?B、每次世界革命出现了什么重要交通工具?C、从科技革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你得到什么启示?A问简单,仔细查书即可;B问必须在理解重要交通工具基础上方能答出;C问必须仔细思量,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才能说出。师指导后,学生能理顺解题心理历程。这样做让学生有了一个重要磨练过程,通过努力办成一件事,锻炼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
(三)用批评打击“邪”气
适当给予批评和冷面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负疚感。今天的独生子女处于“众星捧月”的地位,往往是唯我至上,经得起表扬,听不进批评,缺乏忧患意识和负疚感。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给予适当的批评,遏制他们骄横慢的恶习。一次王东同学上我课做英语作业,我一改微笑教育为冷面教育,当场批评,并要求同学们结合查理大帝、瓦特、孔子、韩愈等众多历史人物成就讨论王东的做法。师最后指出这样做法对全面打好学习基础不利,舍本逐末,拆东墙补西墙,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认识错误,悟出正确的道理,懂得对自己行为负责,懂得做一件事要有坚定的意志才能完成。
我认为重视“挫折教育”,即在教学中渗透“吃苦”教育,磨砺学生心理,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养育意志的韧劲,我们的学生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一定会以顽强拼博的精神去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三、重视“名言教育 ”养育意志的理性
人的一辈子是同自己作斗争,最大敌人是自己。如果自己的行为不能自制,那么也谈不上取得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取得事业的成功。新教材上不少名言我以为可作为养育学生自制意志的“土壤”。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计划范文3
初二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中学八年级的历史工作教学。由于八年级的历史是中考必考科目,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前辈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主要工作:
1、凸显现代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4000字左右。
2、深入学生实际,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兴趣,爱好及方法等.
3、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前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或突破难点,或选择教法和学法,或设计作业,或营造情景。
4、积极参加历史教研室组织的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的听课,评课活动
.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2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1)、历史人物访谈。(2)、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3)、历史专题报告会。(4)、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5)、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6)、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10、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人的公开课,取得较好成绩,受到本组同事好评。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4、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强了学习资源与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要素、教学环节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1、个人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教学反思。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接触新的教材,同学们还不能马上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初二历史教师期末工作总结【2】 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历史教学工作。 一年来,本人能认真制定计划,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校和备课组组织的各项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取其他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认真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课堂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借鉴杜郎口先进教法经验,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开展课堂教研,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在备课组,经常与其他老师沟通交流。每个章节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先进方法。同时,多学习,多听课,主动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取长补短,改进工作。
四、认真批改作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初中历史课后服务计划范文4
关键词:学科素养;提升行动;教师发展;实践;分析
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是一项由实践得来的优秀体系方法,其通过对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标准等级的研制,良好地满足了教师个人的发展所需,能够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就教师的实践技能做到有效提升,既强化了教师队伍,又通过专业网络培训机制的构建,开辟了适宜教师发展的科学有效的途径。
一、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的基准要求分析
1.等级标准的要求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需要良好等级标准研制的支持,这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基础,在教师专业的学科素养标准建设中,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时代性特征
在等级标准的研制中,应参考国内知名的学者、专家在教师职能素质结构及专业素养方面的研究动态。
(2)实践性
在等级标准研制时,要切实就教师方面强调实践学习,以实践意识的强烈体现,促使教师达到真实客观的教育情境,通过合作研讨与独自反思进行实践问题的解决,以此促使教师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实践思维。
(3)研究性
其具体是指通过对校本教学及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行动、实践反思、专题教学与方式等模块的研究,凸显教师的学术性探究。
(4)实效性
此阶段主要是专注于教师方面专业素养实际的提升需要,而进行寻求离其最为接近的发展区域,从而展开教师的发展计划,以此确保培训的实效性。
2.明晰培训约束机制
首先,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培训机制构建中,应当坚持统一的安排部署,进行组织分级实施定向培训考核的原则,最大化达到全员覆盖原则,实现本行动下教师受训队伍的全员覆盖。其次,应坚持实效的原则,以实际成效作为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根本目标。考核机制是确保行动切实推进的基础保证,在考核机制建设方面要尽力保证其科学性,工作组织应明细有序。在各学科考核题目的拟建时,应把握好方向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等基准原则。将考核的具体思路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在此范畴内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发展,同时应把握在不会为教师增加负担的情况下,构设简便易于实行的考核机制,杜绝形式化,关注实际的效果呈现。
3.注重师德修养水平的提升
在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应当注重教师师德修养水平的发展固化,促使教师具备良性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趋于完善的人格。因为当前的学生群体有着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学校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根据科学实践调查可知,教师职能道德原本就是一种无形存在的教育力量,因此针对教师而言,应当促使其认真就教师道德规范做好把握,切实提升职能服务水平。另外在强化教师职能素养的同时,还应就教师教学技能的把握实施能力进行培训深化,以使得教师教学及创新实践与教育研究能力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应针对学校实际,充分就教师资源进行挖掘,使校本培训找准重点,针对性的就教师实际工作问题进行解决,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服务。
4.把握教师评价力度的适宜性
适宜的素质技能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又一助推因素,其能够促使教师自身的职能意识深化,将自己认做学校的根本,通过对评价前教师的合理引导,对评价中的教师辅助及评价后的全程反馈跟踪管理,使教师能够自觉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力求上进的良好氛围。同时评价标准要能够切实反应教师的创造性及教学改革方向,评价的内容方面要增设:教学研究改革和教师方面研究性活动与师生关系及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新型内容,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引导教师学会总结反思和内容提炼。使教师明确自身状况,并依据反馈的信息改善自身教学的不足,突出优势教学,以此确定下一阶段的成长方向。
二、教师学科素养提升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法策略
1.强化构建专题论坛,促使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了解
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行动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保障,其关系到教师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只有教师明确了解行动的理念,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积极构建集体备课、评课的模式,确定每一教研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后,再开展一堂研讨课。在听课完成后,组织教师做出课后的评课工作,大家各自发表意见,指出课程的优缺点,以此选取对该课程具有针对性及建设性的意见,初步引导教师尝试进行研究性学习,以此不断促使教师视野的开阔,使教学工作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2.积极做好教学反思,积累优秀的教学经验
在工作开展中,首先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反思,保证自身思想素质的快速成长,在反思范畴,应当围绕着教学课堂展开课后反思,这对于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意义。其次基于学校集体的备课活动开展,应当对教师提出二次备课的要求,使其根据集体备课得出的经验与不足,统筹自身情况与班级实际,认真做出教学预案的修改,反思教学的成功点、失败点及可优化点,以此做出二次备课的教学方案。这样既能够使教师增强课堂的重视度,改善教学方法,又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能素养从经验型朝着科研型的方向发展,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
3.做好对提升活动结果与过程的同步重视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提升行动中最为重要的深层含义:是一个引导教师进行教育学习的过程、能够唤醒教师职能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是学校在学习型师资组织队伍构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用心学习和工作,不能够对任何人产生依赖感,以高度自觉的学习意识投入提升行动中。只有教师达到自主提升的学习心态,培训工作方可收到具体实际的效果。针对多数教师所存在的培训意识不足及缺乏内在主动性专业发展思想和职业认同感弱与厌倦感强的情况,提升行动要注重从心出发,唤醒教师的教育学习情感,通过专业学习环境的营造及有效评估机制的构建,激励促进教师的专业学习。
4.建立网络培训常态机制,打造教师专业立体发展通道
教师专业学科素养的提升,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非短暂的培训即能够完成的。因此,必须要构建出一套常态意义上的培训机制。常态培训的机制构建可以通过以网络培训作为主要的途径,以此作为传统教师培训工作改革的重要工具,以网络视频与网络平面的文本培训展开工作。继而在此基础上构建网络专题讲座、教学实录、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感悟等多姿多彩的栏目内容,充分利用教育的博客、论坛及电子邮件、网络交流群等交互平台,积极地创建网络教学领域,赋予教育学习者对话的空间,以此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丁大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反思性教学初探[J].新课程:教研版,2010(3):335.
[2]陈小饮,申仁洪.试论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19-124.
[3]张志民.新课程背景下的师德评价细则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5):52-53.
[4]王雁,莫春梅.论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培养体系中增设特殊教育专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教师教育研究,2009,21(6):15-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