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1
关键词:舞台;积极性;自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42-02
人生就像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这是我一直信仰并追随着的话语。数学课堂就如人生舞台,知识的海洋,远处的海平面是我人生教育的交结点和终点,海的上下面是我心灵舞台的坐标,在数学课堂这个偌大的天空,便是学生自己的舞台,我要让可爱的学生在自己的舞台插上翅膀,使他们无需徘徊于低沉的云和矮小的山岭,用生命中所有的激情,搏击这一坐标,舞出的便是“鲤鱼跳龙门”的喜悦,感悟到的便是“海阔凭鱼跃”的生命极致。它带来的也必然是“鹰击长空”的震撼和扣人心弦,因此可以彻彻底底地领略“天高任鸟飞”的壮丽极致。如何让学生在数学这个舞台上真正的“凭鱼跃,任鸟飞”呢?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有演的欲望,进而才有鱼跃鸟飞的冲动
原来常有这样的体会:感觉自己很用心,把书上的习题都讲给了学生,学生听得很认真,可是依旧没学会。事实上,学生很难从中找到趣味,甚至会造成部分学生厌学、弃学。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太陈旧落后,还是满堂灌的教学。时代在进步,在新形势下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旧观念、旧方法,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课堂,成为自主高效的课堂。怎样让学生自主、高效呢?我觉得主要在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备课,教师明确每堂课学什么、教什么、怎样教、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做好充分地预习是前提,学生课前预习清楚下节课要学会什么。其次是教学问题的引入,情境的设置很重要。好的导入能吸引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角色,积极思考探索。再次学法指导,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解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调动合作的力量。另外,设计的练习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量力性,要考虑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并预测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又要用形象化的语言先声夺人。对于富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可把抽象的数学内容融入到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各种特定的情境中,或者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找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点。这样,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积极思考,很快进入“思考角色”才会有鱼跃鸟飞的行动,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舞台,使每个人都是课堂的主角
1.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提供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机会。数学本身严谨、抽象,学生不喜欢老师总扳着一副老学究的脸。首先要让课堂活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趣味化、幽默化,让课堂形成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体验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让学生感觉数学并不深奥,它是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深感学习数学的必要。所以应该调动数学机智,让学生体验数学之乐。
2.让学生进行数学实践,在学以致用中寻求知识乐趣。在教几何正方体的展开图这部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展开图,学生创造出很多有效的探寻方法,我们如果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学生就会产生新鲜感,跃跃欲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感受图形的变化过程,将更多的数学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领悟并总结规律。通过探究、合作、交流,学生提出并解答了问题,从而改变了单项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在课堂上,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可以故意将任务进行不均衡分配,相互开展竞争,要求当堂完成,看哪一个小组完成的好,就先展示。分工以后,各小组学生积极准备,热情很高,可以同一题进行抢答,学生激情也就很高。有时,鼓励学生进行补充、质疑,哪个小组补充得好,就额外加分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实施个性化作业管理与分层设计。只有自主、科学地练习,个性化作业适应学生学习上不同程度、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不同目的,以及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及特长教学,才能让学过的知识得以巩固。自主练习其目的在于有效性、针对性地面对每个学生,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所有的练习都要努力体现应用性和科学性。
4.课堂中可以加入一些娱乐的元素,使学生的学习如玩游戏一样充满乐趣。游戏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好的数学游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学习兴趣和数学知识。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自由的发挥、表现自我,真正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发展,真正使课堂成为他们的舞台,他们的天下,让学生感到“人生的舞台,有我的极致。”
三、教师是数学课堂的总导演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2
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生物教师对“整合”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过分追求技术的运用,一节课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手段,整堂课显得十分花哨,无形中将传统教学手段全盘;为了“整合”而“整合”的现象,只是一种花瓶式的、仅供教师做公开课和比赛采用的形式;仅仅考虑信息技术对教师教学的辅助作用,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有机地、高效地整合呢?
1 依据知识类型,选择整合手段
1.1 微观知识的教学当代生物学的发展早已进入分子水平探究生命本质。高中生物学有大量涉及分子层面的知识,如蛋白质、DNA的结构,仅仅通过挂图和语言表述,学生往往难以理解。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放大有机分子和细胞的各种结构,实现微观知识宏观化、平面知识立体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1.2 动态知识的教学“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中典型的动态知识,由于其抽象、微观、变化复杂,历来是教学和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通过3DMax、Flas模拟或PowerPoint分步展示,用动态化的表现手段使学生有直观、准确、形象的理解,优化教学过程。
1.3 生理学知识的教学高中生物学中有大量涉及生物体生理的知识,以吸水为例,高中生物学中“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涉及根尖细胞的吸水方式,“水的平衡与调节”中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作用。此类知识若只采用挂图或图片难以让学生理解,此时动态课件便是最有效的工具。
1.4 生态学知识的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知识点不是很多,但因其宏观、理论性强,对前几节内容(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营养结构、功能等)高度概括,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学生会做题,却往往说不出所以然,这表明学生对“稳定性”难有深刻的认识。笔者在设计这节课时,截取一段以“生物圈Ⅱ号”实验为主题的视频资源,学生在观看时为人类能建造一个如此浩大的工程而震撼,随后又为实验的失败而感到遗憾。笔者又利用视频截图引导学生对“生物圈Ⅱ号”内部的生物成份进行分析,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由浅入深、由现实上升到理论,既使学生获得了相关知识,又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 依据课型,选择整合途径
2.1 新授课新授课一般根据上述原则来选择整合模式,选择恰当的结合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2 复习课高三复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NA分子的复制与结构”“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结构”等知识结合在一起,信息量非常大,难点颇多,大多数学生复习时很吃力。教师可利用FrontPage或PowerPoint制作课件,呈现完整的知识体系,再逐一加以详解,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水平,有的重点复习“DNA分子的复制”,有的重点复习“基因的表达”,全体学生均可进行自主复习,并辅之以习题巩固、强化,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复习课中,一个设计完善、准备充分的课件,既对基础好的学生起到提纲挈领、高效复习的作用,又可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起到“新授”、重新学习的作用,使复习课真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2.3 实验课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真实的实验操作在中学生物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实验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不够清晰,成功率不是很高,因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实验。此类实验课结束后,教师可用Flas模拟实验过程,获得正确的实验现象,从而校正学生操作中的误差。
还有一些是中学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的实验,如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的来源,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以及大多数中学无法进行的实验,如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自交、测交的实验,玉米的有性杂交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静态挂图“生动”讲解,甚至“空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将这些实验转化为动态,使学生的认知更具体,理解更深刻。当然用课件模拟实验是有限度的,不能完全替代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学生物学中的实验知识毕竟是以学生真实动手体验和自主探究为主,课件模拟只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3 依据学生特点,选择整合方式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3
一、 常见的错误技术动作
(一) 直拳。上体过于前倾、翻肘撩拳、后引拉拳,预兆明显。
(二) 摆拳。摆拳幅度过大、翻肘过早,出现甩拳、向前探身。
(三) 勾拳。右拳向外绕行、勾拳发力时上体后仰、挺腹、重心上提,歪胯、身体向上立起。
(四) 蹬腿。提膝不过腰,髋、踝关节放松,力不顺达。
(五) 踹腿。收腹、屈髋、撅臀,上体与腿不能成一条直线,打击距离短、速度慢、力量小。
(六) 鞭腿。小腿直接伸直接触对方,膝关节没有由屈到伸的动作,使击打力度不足;垫步的动作幅度过大,动作隐蔽性不强;髋部没有前送,腿的长度没有被充分利用,动作不连贯,形成分解,大小腿折叠不紧,弹击软而无力。
二、 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在散打课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散打运动的经历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参差不齐。技术动作的完成,是有人体的脚手躯干各个部分参与协调完成,如果其中某个组成部分动作做得不正确,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环节不注意,都会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纠正错误动作应首先寻找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只有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从技术动作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错误原因分析,一般有三个方面:即技术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
(一) 技术方面的原因
基础练习不够;在教学训练之初,学生在尚未形成技术动作的定型时产生的错误。如由于直拳前肘先于拳而动,形成拳往下撩的错误。练习直拳时只动前臂;由于教师在教学或教学过程中的示范不明或讲解不清,使学生对主要技术环节的忽视以及对动作的错误理解造成的错误。如练习摆拳时,翻肘过早或幅度过大,出现甩拳。对学生不及时纠正就会出现习惯性错误。
(二) 生理方面的原因
有些错误动作的原因不是由技术动作本身引起,而是于学生生理方面的原因所致,如受身材胖瘦和身体素质较差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按要求完成技术动作。
(三) 心理方面的原因
初学者由于怕困难不能够按要求来完成动作;思想上不重视攻防兼备,盲目的乱出拳脚;实战对练时,缺乏信心或完成动作急于求成;技术动作已基本掌握,但由于缺乏巩固练习而出现的错误等。
学生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造成过分紧张,因而使动作的协调性受到影响。如实战对抗中,往往会产生过分激动的情绪状态,这就表现出运动感觉迟钝,反应缓慢,无预测力,思维模糊,平时熟练的动作也变得僵硬、不协调等反常现象。
三、 纠正错误动作的方法
(一) 完善技术动作教学
根据体育运动中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建立条件反射的学说,学生在初学动作阶段,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扩散,做动作显得很吃力,紧张而不协调,并伴有多余或错误动作,这是由于神经中枢相互诱导扩散的结果。练习者主要通过视知觉观察示范动作主要结构,这一阶段教师教学重点应注意学生对动作概念的理解,讲解时应突出动作的名称、作用、要领、方法和要求等,要做到通俗易懂,抓住要点,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逐步加深。示范时,一般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然后根据技术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再做重点示范。示范可以教师做,也可让学员做,也可以边讲边做,但示范动作要力求正确、熟练,注意示范的位置和不同动作的示范、“面”和动作示范的节奏。应注意循循善诱的方法反复的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步分化,初步建立动力定型,正确的完成动作。
在改进提高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练习的加深,学习散打技能进入分化阶段。动作的肌肉运动在大脑皮质相应的中枢之间建立的联系相对得到巩固,神经中枢之间的相互诱导有扩散转为集中,是动作相对规范,多余的动作减少。逐渐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学生把注意力指向于动作的个别要素上,思维的分析概括活动把个别动作联合作为整体,教师应注意分析每个学生动作的特点,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把个别动作组合成为动作系统。此阶段应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提示重点讲解和采用针对性的正误示范法在进行反复练习,是技术动作逐渐趋于完善。此阶段练习中,教师不宜过早的安排学生进行实战性的技术练习,以避免错误动作的产生。
实战运用阶段,学生动作技能的动力定型已经巩固的建立起来,练习时,意识控制作用降低而动觉控制加强,许多动作已“自动化”。在此阶段教师的讲解示范已大为减少,反复学习和大量练习使所学的动作得到巩固,并随着学生动作的不断重复练习和技术细节的不断改进,自动化程度也将不断提高。教师在此阶段可逐步加强实战对抗性练习,以不断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加强和提高。
(二)提高身体素质和战术意识
对于身体素质和体能状况较差的学生要加强身体素质练习。产生战术形式到做出行动反应的时间间隔非常短,要求运动员瞬间而且是公式化地解决战术任务,以至他们往往不假思索的选择一个战术方案。事后很难分析出哪些动作是思维后产生的,哪些是凭直觉完成的,而实际上感觉运动应是他们行动的机制,对变化形式的快速感知和判断,准确地从记忆中提取所需的动作,富有成效的思维。
(三)加强学生对散打运动的认识和意志锻炼
克服恐惧心理;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和对抗性练习,使学生增强自觉克服困难敢于对抗和善于对抗的信心。如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目标和道德情感、在训练比赛中磨练意志(激励法、诱导法、刺激法、强制法)意志的自我培养。
四、矫正错误动作应注意的问题
在散打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动作,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动作定型,影响技术的掌握和提高。要防止错误动作的产生,教师必须根据运动规律、技术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等,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练习中所表现出来的错误动作,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必须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效益。
(一)教学过程是双向的,要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矫正错误动作时,学生的主观性与自觉性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的错误动作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同时也要讲解矫正错误的方法让学生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让他自觉地去改进。在矫正过程中,一旦错误动作又出现时,他能及时的感觉到,并主动的去纠正,培养自己教育和管理自己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是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对一些多余的动作和不良的习惯动作的出现要互相提示,坚决纠正,不但自己自觉注意,而且教师与同学同时帮助提醒,有助于更好的强化矫正错误的意识。练习中,可将学生分为为技术水平不等的各个练习小组,就所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动作做互相纠正。
(三)教师纠正错误的过程也是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积累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出现不同的错误动作要采取相应的、合理的矫正方法,就需要教师不断的钻研、努力完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江百龙,陈青山.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刘劲松.对散打初学者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2.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4
一、创设合理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教学开始之初,在导入的时候可使用动画或音频、视频来营造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植物的根对无机盐进行吸收有关内容时,在导入环节,笔者先用PPT课件展示出正常植株和欠缺各类无机盐的植株的照片,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并提问:同样的植物,是什么原因使它们的生长状态和外在形态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如此一来,学生由于直观看到了植株的差异,而且其内心渴望知道它们有差别的真实原因,因此展开教学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求知的欲望也很强。随后,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和自己的探索下进行学习,给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绪基础。
二、反映动态变化,帮助理解概念
生物知识中有很多关于动态变化的内容,通过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顺利理解,而信息技术恰好可以很好地反映出生物知识中的动态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许多生理过程均包含一系列连续的细小动作,比较抽象,难于理解。比如,还是在教学植物的根对无机盐进行吸收有关内容的时候,导入环节之后,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了模仿植物种植的课件内容,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想法使用鼠标操作给植物施各种肥料,施了不同的肥料后,植株会相应产生不同的状态。为了让植株长好,学生们进行了各种不同的尝试,使用过多种施肥方案以后,终于种出了健康状态的植物,并同时认识到了无机盐对植物的重要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模仿尝试,通过自己的探究学到了有关生物知识,而此过程中,信息技术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信息技术的高仿真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优化实验教学,培养操作技能
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并非要用技术替代学生的实际操作,而是要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更具直观性的演示,起到示范作用,让他们可以边学习边模仿,从而优化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习离不开实验,伴随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应是开展生物实验教学的一种优势突出的辅助方式,可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独立操作的技能,提升他们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水平,还可提高将学到的知识理解透彻并活化使用的能力。一般而言,实验程序为由学生预习至教师的简要介绍或者示范,然后学生进行操作后老师评价。可因为许多学生并未真正认识到实验的重要,通常缺乏预习,在教师讲解和做示范的时候也未仔细听看,所以导致不会操作的情况。由此一来,实验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实验的成效不佳。若实验课上课后,教师能在讲解前,将有关实验视频进行播放,不但可督促学生预习,也可以让学生明确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指导操作,进行实际实验操作时就会少出错,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四、培养科学思维,提升分析能力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分析的能力有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生物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知识的主动性,提高他们对知识意义建构的能力,得到发散性及批判性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融入到探究中,对提高他们思维的严密度和科学探究的技能具有重大影响。比如视频或动画的使用,不但能使学生的实验条件和时间等局限得到良好解决,也可使他们得到参与的快乐,激发热情并提升兴趣,从而使教学更具实效性。
五、构建互动平台,建立合作机制
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展的过程。教学中老师应善于创造可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环境。高中生物的课堂教学中可构建起多向的互动合作机制,解放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加主动、快乐和更有效地探究生物学知识,使课堂更加开放。实现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启发和补充,让学生实现主体地位,教师体现主导作用,教学相长。
(一)给师生互动合作搭建良好平台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传统教法中对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关注不足,师生互动的效率较低,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视听手段给师生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互动的平台,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培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使用形象的动画,配合教师的语言讲解,让学生的思维能够通过视听觉跟随课件播放和教师的引导逐步深入,更有效地学习有关的生物知识,给以后继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给学生间搭建互动与合作的平台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职高教学;生物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221-01
信息技术是一种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等多种信息传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技术,它可以创造出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引入职高生物课堂教学,既能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又能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信息,而且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同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并使职高生物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此,本文从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及具体体现等方面入手,探讨二者的有效结合,为提升职高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传统的职高生物课程教学总是局限于黑板与课本,教师利用仅有的黑板和课本向学生讲述一个个生物问题,这种方式显得过于枯燥,表现力不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传授。学生很难理解生物学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只能加重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的厌恶,很难产生学习兴趣,这种局面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然而,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就可以克服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问题。利用形式多样、丰富形象的电教媒体进行课程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轻松讲解,学生快乐学习。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能够参与其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教学课程的整合是必要的。
二、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程整合的具体体现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注重的是形象具体,即将课本中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要应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中的知识变活,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例如在讲解某个植物的生长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从播种种子到种子发芽,再到植物生长,最后到植物开花结果,这些过程都可以用动画形式表现,让书中的文字变活,这样学生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更加牢固。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学生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各种学习资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扩宽知识面。例如,在学习不同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植物图片,分类讲解植物特征,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植物分类的根据,有利于学生记忆植物种类。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熟悉植物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情况和发展前景等信息。这样结合网络教学,不仅能丰富课堂内容,而且还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生物教学课程中,实物投影仪的使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利用实物投影仪,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物活体标本,让学生看到实物,教师一边讲解课本一边放映活标本投影,学生可以对照实物理解知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昆虫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昆虫活体标本,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进行探究,找出各种昆虫间的相似之处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了解不同昆虫的特征,在学习中得到乐趣,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快乐。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就可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更加有利于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创新力的培养。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职高生物教学要适时适度
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但是与此同时,如果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信息技术的引入也会给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例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过于注重教学形式,把大量精力放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上,却忽略了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出讲解,完全依赖信息技术,放弃原有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反而会适得其反。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只是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并不是代替教师、代替课本。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选择多媒体的使用。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快地掌握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传统教学中很难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生物课都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来决定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时,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元素被引入到职高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只要教师适时、适度、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它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信息技术与职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整合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青睐,其教学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参考文献:
[1]王庆银.小议在中职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J].考试:教研版,2013,(2):36.
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范文6
关键词:网络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生物课程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本文以生物必修3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为例,尝试通过网络小
组合作学习模式,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过程,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一、案例背景
我校作为一所信息技术示范校,现有网络教室多个,实现了校园网和班班通建设。在这一良好的硬件环境下,我们进行了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尝试。
网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根据杜威的“从做中学”的理论,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易获取性,通过利用教师或其他机构提供的有关资料,学生用一段时间收集资料、分析与总结,得出一定的结论。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
二、案例描述
1.课前准备
课前安排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对本地水资源情况和垃圾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关于本地水资源情况的调查》和《垃圾、环保与人类共生存》,利于课内向同学汇报交流。
2.通过漫画导入要探究的课题
展示漫画《擦亮蓝天》,通过漫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提出许多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的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要想解开你心中的疑惑,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查找。从而列出今天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如:(1)大气污染的危害和如何防治?
(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3)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我国有哪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5)你感兴趣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3.分组探究,网上搜索
为了节省时间,我提供一些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网站以供自主探究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参考。如,中国环保网、环境科普、地球科学等网站。
4.资料整理,课件
各小组认真收集资料,并把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加工后制成课件,由各组长通过网络依次,教师对课件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各小组选定各自的方式,如,介绍自制作品、实地考察报告、对话、新闻采访、自编自演小品、畅谈活动体会等方式汇报交流,展示各组的活动成果。各小组对本组和其他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共同提高。
6.教师总结,布置课后实践活动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
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做起,这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当你把果皮投进垃圾箱,当你不进入草地,不攀折花木,不浪费纸张,不随地吐痰……你就为环境保护做了件
好事。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配合环保局搞好宣传活动,请同学们自己设计环保宣传漫画、标语、Flas、环保计划、环保倡议书、环保歌曲等,并把作品或成果到学校网站中进行交流,并切实做好环保实践和宣传活动。
课后师生共同制作《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题学习网站,进行知识拓展。
这个案例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在一起。整个教学的过程总结为:
教师:教材分析、课件设计―提出问题、资源呈现―监控辅导―内容总结、布置作业。
学生:明确课题―查阅资料、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反馈评价。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电化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相比,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形式下施教者与受教者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体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实践取得的成效
1.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
通过这次尝试,回想自己以前的教学方式,不得不感叹:学生是有无穷创造力的,只是看你如何去创设一个让他们发挥的空间。
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实现了三方面的转变。(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教师实施网络环境下开放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学生有效建构知识的目的。(2)转变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3)转变师生交流方式:改变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单向交流方式,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网络化交流方式。
2.顾及个体差异,真正因材施教
我们以往的教学方式,往往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而通过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可让学生自主选题,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定进度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同时也得到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克服教学中的“一刀切”现象,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3.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指导、能力的培养及评价的导向作用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锻炼学生搜集、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由原来重视结论转化为重视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探究的过程,不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要善于概括和总结,把新知识转化为自己能理解的知识,并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如在汇报时学生用图片比较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变化。
活动的及时评价,不仅仅评价学习结果,而且注意学生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学习调控功能及自我教育功能,使教师通过评价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主动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4.整节课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
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和价值观教育。从漫画导入,宣读本地水资源情况,“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观看Flas《我是一只小小鸟》,一直到末尾的总结,都在渗透情感和价值观教育,甚至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含着眼泪,为小鸟的命运担忧,为森林的破坏感到惋惜。
四、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注意事项
1.生物学教师应搜集大量资料,积极建设教学网页
在目前的条件下,学生要在有限的课内时间完成上网浏览、查询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要提供相关网站或建立教学网页。教学网页中要嵌入一个信息资料库,将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储存在资料库里,并在网页上设置查询引擎。在某些重要知识点或资料的后面,应注有为学生推荐的相关网站和网址,满足学生课前、课后浏览、查询。
教学网页上可嵌入“聊天室”,方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
2.要重视学生基本功训练
教学实践中发现部分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不熟练,这大大影响了学习的效率,应与信息老师商量,先花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上网操作的学习。上网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如何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如何进行电子邮件收发;如何在BBS论坛中进行讨论;怎样进行网上聊天等,经过这样短期的学习后,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这些网络交流的手段和技巧,便于开展生物教学。
3.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要符合生物教学原则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要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不能与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相悖。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能代替学生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能做到观察实物的要坚持观察实物,能够做到亲手操作的要坚持亲手操作,坚持科学性和真实性,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整合要与多种有效的传统手段相结合,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为探究性学习创设必要的情景和条件。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的整合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可以创建一个信息资源丰富,适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崭新学习舞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它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模式。每一个置身教学一线的生物教师,都应该很好地掌握、恰当地运用这种先进教学媒体,用教师自身对生命、对大自然、对生命科学的热爱之情,来唤起更多的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崇尚和向往。
参考文献:
[1]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11).
[2]祝智庭.教育技术培训教程.3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3]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