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1
代表们建议,省政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的发展规划。二是开展信息化普及教育。在所有农村地区由政府为所有的中小学提供网络接入设备、信息终端设备,组建局域网,大力开展信息通信知识基础教育,并设专人负责操作、管理。搭建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广大农民提供急需的科学技术知识。三是提升农村信息化技术能力。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村村通工程”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信息网络,向农村地区人民提供信息和技术服务。四是积极开展信息互助。积极组织信息专家和其他领域专家下到乡镇和农村,做好农村信息服务和指导工作。同时,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信通”等产品,普及信息富农的知识和技术。
办理结果:加强政策扶持和投入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将这件代表建议列为2007年重点建议。承办单位组织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多次听取代表意见,认真办理建议。
一、加强战略性研究。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出台了《浙江省数字新农村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从经济、政务、文化、社会等领域,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为成熟的县、镇、村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此外,开展数字新农村发展规划、数字新农村建设标准等相关研究,探讨全省数字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推进农村经济信息化。推进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加强农村供销社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购销便利。加快邮政系统信息化,完善邮政连锁配送体系。加强农村旅游服务业的信息服务,促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加快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金融信息服务水平。
三、加强农村社会信息化。建设综合性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加快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民信箱”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设全省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站信息化。建设农产品和药品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强化农村劳动力培训管理,构建一体化的农民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农民权益维护的监管和服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管理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
四、推进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信息化。加强基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促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建立健全农村税费改革综合监管信息系统。鼓励开发切合“三农”实际需求的文化信息资源,提高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广播电视站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和提供信息服务能力。推进数字电影进村,增加服务“三农”的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延长播出时间。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2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新农村建设信息化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包含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等多方面,涵盖了“三农”工作的各项任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信息化功能,用信息技术装备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开发和应用,利用信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进步。信息化对于促进农村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1.信息化平台建设。近几年**县建设了三个农业信息化应用平台。(1)**县数字农业平台。**县农业数字网包括文件公告、农技110、政务公开、当前农事、农业专家库、农技资料、农家乐、农业企业等十几个栏目,通过网站可以了解到**县农业信息,包括农业新闻、农业气象、企业动态等等。(2)农民信箱平台。**县积极推广应用“浙江省农民信箱”,到目前为止,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54000余户,建立县级机关部门联络室14个,村级联络点390个,农产品买卖信息3万余条。(3)万村联网平台。万村联网依托网站集群设计技术,分为新农村、农业企业、农家乐等模块,为需要建立网站的行政村、农业企业、农家乐提供自助建站服务。该系统解决了新农村信息化落地难、信息滞后等问题,便于农业企业建立网上形象,探索经营模式的创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1)信息化组织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涉及到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习惯的变革,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不到位,都会影响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县成立了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农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19个镇街成立了农业信息化服务站,302个行政村,47个社区建立了信息服务点。(2)信息化制度建设。制定了《**县农民信箱村级托管站服务制度》,加强信息的采集、管理,加强对农业信息员的管理。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强信息的管理,同时还把信息工作及信息的采集和报送、列入考核,使信息管理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
3.信息员队伍建设。信息员队伍是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有力帮手,根据县镇村三级网络服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县组建了一支县、镇、村三级网络信息员队伍,村级信息员由行政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的工作人员组成,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信息员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结合**县实际情况,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识问题。根据调查**县大部农村地区虽已经普及电视、广播、手机、电脑等信息化产品,但大多都是用来娱乐,只有少数人利用信息化产品来查询资料、支持农业生产,不少农民还不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人员问题。当前,农业信息人才比较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员素质不适应需求。既懂农业科学技术,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很少,制约着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搞信息化的专职人员少,专业化程度不高,提供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
3.信息问题。信息的质量不高,对市场有预测性和前瞻性的信息少,全方位反映农业生产作业的高层次信息也少;信息采集标准不够规范,采集面不够广;信息资源库存量偏少,信息的开放性和共享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4.资金问题。从农业信息中心到镇级信息服务站再到村级信息服务点都缺少资金保障,信息的采集、人员培训、软硬件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但现在投到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的资金还不充足。
三、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县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加强信息化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信息化认识程度。对于乡村基层干部群体,可以采用专题培训、讲座、业务考核等方式;对于农民工群体,可以采用集中培训、实践、技术指导等方式;对于普通农民,可以进行宣讲性培训,向他们宣讲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获得科学种植、农产品销售、劳务信息、子女教育、法律知识等方面的信息,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化给生产与生活所带来的作用。
2.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健全镇、村级信息服务组织体系,给予资金、相关技术服务和设备支持,确保每个行政村、居委会都有农村信息服务点,同时在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基地、种养殖户等中发展农村信息服务点;帮助农业企业建设网站,推进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
3.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农村信息服务机构有专职人员,财政每年要提供配套资金,农技人员信息服务要列入岗位考核,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和信息服务模式,为**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多做贡献。
4.加强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建设。重点在种养殖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干部中发展农村信息员,壮大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加强对信息员进行信息采集和处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培训。
5.加强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经过几年的推广应用,**县建立了一批农民信箱村级托管站,在村级托管站的基础上,把农村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信息服务示范点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村民享受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其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便利;另一方面为农业信息化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县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
**县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走出了一条以信息服务站为基础,以点带面,创新农业服务模式的新路子。农业信息化的实施,在为农民致富提供信息,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3
(一)网络覆盖率较低
就目前来说,农村的居民还是普遍的认为网络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城区或者郊外的农户,都认为使用网络花费的成本较高。正是由于这种意识,使得农民朋友无法通过网络获得农业网站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站资源的浪费与闲置。还有一种情况是,维护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者对于网站的硬件设施管理以及资金的投入太过注重,却忽略了对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致使硬件以及软件设施出现极力的不平衡,这种情况不但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的传播,抑制了农民获取信息的权利。
(二)农业信息匮乏,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农民、农民经营的企业、政府机关等等相关部门都是农业信息的使用对象,但是由于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信息的质量以及内容也会存在一定的变量,这使得农业信息的供应需要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然而眼下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的网络平台的发展还相对的滞后,如信息的渠道较单一,转载的信息量较多、同时具有地方特色的信息量又较少,原创的信息又相对稀缺,不能将地方农业的发展特色充分的表现出来,更不能满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完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途径
(一)强化政府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职能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将各区域、各部门、行业的专业人才与农业信息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各方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并将工作的布局以及分工工做到优化配置。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农村经济信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资金基础,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保障资金的使用率,规避重复性建设或者因建设不当造成的资金的浪费现象,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贪污浪费现象发生的概率。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根据农村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制定一系列的促进农村信息化的相关政策,大力提倡个人、集体、以及企业参与到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当中,并适当的放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贷款额,实行较合理的贷款优惠政策支持农村的信息化进程。
(二)健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一定要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启动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做到资金到位、措施到位、领导到位。各级部门要密切配合,尽职尽责,树立大局意识,共同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三)优化农业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在大力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还要逐步的完善农业信息网站的信息交流以及制度,进一步的整合农业信息资源,早日实现农业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信息的使用率。故而网站信息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在信息资源的收集以及整合加工能力,保障完整性以及准确度。另外,农业经济信息的管理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媒体的宣传来扩展农业信息的来源,从而降低网络的运营成本,并有效地提升网站的信息服务水平。
(四)加强农业知识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培训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4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网络村村通,电脑村村会,2005年宽带网络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2006年宽带网络覆盖全市共14150个所有自然村,全市34%的行政村建成“信息化示范村”,已建成30多个村级网站,农村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搭建农民获利增收的新平台
嘉兴市先后出台了《“数字嘉兴”建设纲要》,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战略目标,编制了《电子政务“十一五”建设规划》,把“金农工程”列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号工程”,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各地政府搭台,通信公司支撑,涉农组织唱戏,广大农民受益”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良好局面。
嘉兴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基础网络运营商完善农村基础网络,搭建“信息高速公路”,形成多网进村、有序竞争格局。同时,整合农村信息化资源,把农村数字家园、爱农信息驿站、远程教育站点等构建成农民网上行政办事、农村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科技信息等一系列综合服务。
煅造农民获利增收的助推器
已建立的“信息示范村”主要探索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农业市场信息应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村务管理方面的新农村信息化应用。
目前,“信息化示范村”的农民能做到“政策文件网上看、科技知识网上学、农业产品网上卖”。真正“把干部请到家里,把市场带到家里,把文明留到家里。”2006年12月,嘉兴所辖的桐乡市在全省首次命名50户农业信息应用示范户,他们都是乡亲眼中的“大能人”,其中桐乡市濮院镇新东村农业信息应用示范户李其芳,在今春蚕种紧缺时,运用农民信箱向省领导求援,很快为乡亲们解决300张蚕种。
近几年,全市通过农业信息网络销售的农产品交易额年均达到5000余万元,通过农民信箱达成交易400多笔,节约营销成本150多万元。农民卖猪、求购饲料、卖鱼卖虾、卖水果蔬菜等等都可在网上寻求交易。我市还把信息化技术与加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机结合,每个网点配备了电脑、数字电视,接通互联网、有线电视,党员干部和农民通过网络都可以看到“党员教育、科技培训、保健知识”等内容。信息化使政府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创新了农村管理方式,给乡镇站所与村委会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5
论文摘要:阐述了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并对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促进安徽省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2006一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的普遍应用、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资源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安徽省委、省政府一直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在信息基础设施、电子信息产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区域信息化方面积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信息化工作。2009年,安徽各县(市、区)政府也全面建设信息服务站。然而,安徽省的总体发展水平同国内其他省市相比还比较落后,加上安徽省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加快安徽省的信息化发展更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安徽省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1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现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的差距也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在拥有和使用信息技术方面也存在差异即所谓的城乡数字鸿沟,而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包括信息基础设施的差异、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交流的差异、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品结构的差异以及信息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1.1城乡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的差异由于我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一般是:在城乡之间优先保证城市。结果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能优先得到保证,而农村的却很难得到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中国统计年鉴2009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安徽省城市人口2485万人,固定电话达到658. 5万户,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26. 5 %。但是安徽省农村通信发展却相对滞后,安徽省农村人口3650万人,固定电话为694. 7万户,农村固定电话的普及率为19. 0%,只是城市水平的71. 7%。
根据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2005一2008年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台数农村居民拥有数相对较少,分别是城镇水平的3. 0% ,3. 4% ,4. 9% ,6. 4%。虽然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拥有比例的差距有所缩小,但总体来说城乡居民对家用电脑的拥有量还是相差悬殊。可知,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拥有更充足的信息基础设施,城乡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 2城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产生与传播的差异由于城乡居民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质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农村居民对网络信息资源、教育信息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的利用远不如城市居民利用的充分和有效。根据安徽财经大学2009年暑期“三下乡”对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农村的电视覆盖率为75. 96%,有线电视覆盖率仅为8. 31 %,农村居民通过广播获取信息资源也只有10. 79% , 可见农村的信息资源相对贫乏,而农村居民又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更扩大了城乡信息化差距。城市是经济发展和信息交流的中心,能产生大量的信息,而且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都十分便捷。农村地区生活较为稳定,产生的信息较少,采集和传播信息也相对困难,使得多数媒体把注意力较多地集中在城市而不是农村。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而农村由于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信息交流不方便,城乡之间的信息交流差异也日益显著。
1. 3城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产品结构的差异城市经济较为发展,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医疗、交通运输以及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而农村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没有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各个方面多运用传统的方式而没能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城乡居民拥有信息产品的结构也存在差异。安徽财经大学2009年暑期“三下乡”对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居民对普通彩电、VCD机和DVD机等信息产品拥有率较高,拥有率分别为92.1 % ,70. 7%和63.2%,而对照相机、录像机和电脑等信息产品的拥有率较低。相比而言,城市居民减少了对VCD,DVD等逐渐被市场淘汰产品的使用,他们更多的拥有和使用现代更先进、更时尚、科技含量更高的信息产品。
1. 4城乡的信息消费水平差异在信息消费方面,比如农村百户拥有的电视机数、移动电话数、计算机数以及书籍报刊和杂志的购买量都远比城市少。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在精神文化和教育方面的消费支出也远小于城市。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安徽省城镇人口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消费指数为1. 0733,而农村人口的消费指数为0. 9568,城镇与农村的消费指数之比为1. 1218,可见城乡己经形成深深的数字鸿沟。
2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形成的原因
当城市居民接触并拥有大量的信息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农村居民却面对着信息h乏的状况。造成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呢?笔者就城乡居民在收人、文化以及信息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方面来分析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形成的原因。
2.1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异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尽管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城乡差异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仍在日益扩大(见表2)。
根据表2的数据可知,1980年、1990年、2000年以及2005 - 2008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年收人占城市居民人均年收人的百分比分别是53.7%,39.8%,36.5%,31.2% ,30.4% ,31.0% ,32.4% 0 1980年到2008年比例从53. 7%降到了32.4%,可见城乡居民的收人差距不仅很大而且日益显著。收人差距大,进而导致了城乡居民对信息产品消费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城乡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2. 2城乡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异安徽省居民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据统计,2004年安徽省在全国总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所占比重为1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 8个百分点;文盲和半文盲率所占比重为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6百分点。安徽省居民受教育普遍较低,而相对来说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更低。据调查,城市居民利用图书、报刊杂志、网络资源接受信息的比例远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信息素质要远低于城市居民,因此对于图书、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城市居民低。在农村信息资源相对匾乏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而使得信息资源的利用更少,久而久之,城乡居民的文化差异最终导致城乡的信息化水平的差异。
2. 3城乡信息产品的需求与供给方面的差异城市信息产品的供需相对充足,而农村信息产品的供需相对不足,是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农村居民的收人水平较低,不论是电话的初装费、电话费与互联网上网费用,还是文化教育的费用,都占农村居民收入的比重过高。
由表3数据计算可知,人均文教方面的消费额占人均年收人的比例,城镇为3. 3 %,而农村为9. 8%,相对来说农村居民的文教消费占收人的比重较高。因此,农村居民就会减少对信息产品的消费。另外,农村居民相对于城市居民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较低,对信息产品的需求也较少。在信息产品的供给方面,相对于城市,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小,而且各小村镇离城市较远,电信和通讯网络的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都较高。在市场驱动下电信和网络公司会向利益最大化方向发展,会相应的减少对农村地区信息产品的供给量,最终加剧了城乡的信息化水平差异。
3促进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已经渗透到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差异现象将成为新的社会问题,它会对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而缩小安徽省城乡信息化水平差异,实现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也是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工程。
3. 1缩小城乡贫富差距,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在当今信息经济社会下,信息被作为重要的经济要素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资源和财富,贫富的差距也将取决于对于信息的拥有和利用水平。城乡的信息化水平差异使城市居民接触并拥有大量的信息,成为信息富有者;而农村居民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而且运用信息的能力较弱,成为信息的匾乏者。这种信息的富有和匾乏,最终会导致资源和财富的富有和匾乏。如果不对农村的信息化工作进行改进、不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城乡的数字鸿沟将加大,贫富差距也会扩大,很有可能导致城乡居民财富的两极分化现象。所以政府应统筹规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缩小城乡居民的收人差距,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的。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范文6
农业信息化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的改造,并且通过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去推动农业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并且我国有着诸多的人口需要农业的支持,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必须要建立起一个发达的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化,发挥农业的先进优势,实现我国农业向现代化的跨越。
一、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最基本的战略目标,其本质是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装备农业,并且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关于信息化,全国首届信息化工作会议当中通过的决议就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主要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作为新生代的生产力,并且使之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历史过程。而农业信息化就是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工具,并且将其应用于现代化农业的生产当中。
二、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
义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为农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粮食储备安全、生态建设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从根本上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农业信息化可以切实提高农业生产力,是依靠科技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2、是实现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由传统经济向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农村生产力提高,加强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当前农业发展的转型,需要给予农业生产经营以技术引领的方向,配以农业科技资源,来提高农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促进我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
3、有效促进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转变。当前的环境下,应当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提高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以及加强结构的调整。通过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动态发展和管理,全面发挥政府相关部门职能的变化。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1、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当前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速度较为迅速,但是过快的发展使得一些必备设施的发展没有配套,农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指引,并且当前农业服务体系尚未完成建设,信息服务体系所需要的机制也不完整,信息资源的利用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没有得到有效地整合,难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并且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信息化服务难以深入到最底层,信息不对称,影响到了整个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2、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非常低,远远落后于农业发展的速度。信息化程度较低的原因是多样的,首先是农业从业人员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到位,农业资金的投入不足。虽然当前许多地方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很高,也认识到了农业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实施以及支持的体系不够理解,只重视强调单一的目标,不能综合考虑。我国当前虽然已经完成了互联网的建设,但是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的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中西部的发展速度,许多县、乡镇、村之间并没有实现网络的互通,这方面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并且在数据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农业信息化的服务网站大都建设在东南部的大中城市,而西北部和中部的站点则较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网络信息的重复现象较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农业信息的普及。
3、农业从业者素质偏低。我国当前农业从业者素质普遍偏低,许多农业生产者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信息化生产当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并且许多农业信息网站并不能准确的向农民提供其最需要的信息,不能产生较好的互动作用,许多农业信息网站并不能做到及时更新网站内容,就更谈不上为农民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
三、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政府加强职能的转变
当前政府应当树立良好的工作理念,尤其是农业管理部门,更应当具备良好的工作理念。现在农村面临着从传统农业向信息化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农业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的考虑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切实从转变自身职能的角度出发,并考虑转型的问题。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今后开展工作时,应当要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加强农业信息化方面的科研和推广,要紧密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努力为农民提供决策的支持,同时也要为政府各级部门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要积极的加强职能的转变,切实做好不以行政命令干涉农业信息化市场,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为农民提供支持,并参与到农业信息化建设当中来,推动信息服务的社会化。
(二)构建完善的农村信息网络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当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以及农业发展的新格局。虽然当前我国农业处于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但是农业的增长受到市场需求的约束,政府部门要强化自身的转型意识,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改造及投入,加强对信息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加大资金等方面的投入,完善我国的农村信息网络。并且要将农业信息管理制度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当中。要以乡镇为最小单位,在各村建立专门的信息人员,负责预测市场的走向及价格趋势,为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完成信息的有效对接。并且要将这些采集到的第一手数据及时的上传到网络上,实现在网络当中的信息共享。
(三)整合现有的农业资源
要对现有的农业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因为当前拥有众多已经较为完整的农业资源,例如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库、农业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业实用数据库等等,这些资源分属不同部门,有着各自的运营团队,缺乏统一协调及运用。应当对现有的农业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实现农业网络资源的标准化、网络化,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统一协调管理。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四)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的发挥主体作用,加大资金等各方面的投入,承担起当前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当然,单凭政府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就需要政府加强相关政策的支持,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力量全面参与的农业信息化工程建设项目,不断的加强对农业信息化的改造。通过引入外部资源,鼓励农业信息化技术设施的建设水平,尤其是在网络和网站方面的建设,投入资金支持,鼓励各村镇建立农业信息化机房,促使农业工作者在闲暇之余可以通过网络寻找适合自己的内容,以加强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五)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当前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处于尚待提高的阶段,政府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农民信息员的素质,重视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性教育,可以在农村开设信息教育课程,或者在农村开展农业信息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民的市场意识,真正的利用网络来把握商机,使得信息化设备真正的发挥作用,提高农村生产力。
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新农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充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英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2011:120-123
[2] 王宏艳.基层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初步探讨[J].榆林科技, 2008, (1).
[3] 韩雪冰.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探析[J].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8, (10).
[4] 丁杰.李莹.夏英成发展农业信息服务业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期刊论文]-现代情报2007,27(11)
作者简介:王艳梅(1968-),女,江苏沛县人,大专,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