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1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认真总结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展,明确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安排部署年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统一认识、统一规划、统一行动,加快推进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步伐。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年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回顾

(一)建设思路更加清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开发、资源共享;分级建设、分级管理;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32字建设方针。切实按照“五统一”原则开展工作,即:统一软件开发,统一硬件建设,统一资金使用,统一人员培训,统一日常监管,充分发挥现有资金、技术、人员的最大效益。

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盘棋,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是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立足全省看我市信息化建设,不能割裂的看问题。

(二)建设项目稳步推进。

1.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按照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年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围绕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展开工作。

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初步设计包括新农合资金监管、居民健康档案、120指挥中心、药品医用耗材招标与采购、疫情网络直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等功能,涉及到卫生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新农合管理软件、市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基本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平台软件等多个系统软件的安装。覆盖市、县、乡三级医疗单位。涉及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医疗单位、其他局委办所属医疗单位、私营医疗单位等约204个网点。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将成为我市卫生信息中枢,整合多方面资源,以区域内覆盖全市群众健康档案的采集、存储、应用为基础,连接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各类业务应用系统。该项目已经争取到省、市资金支持,力争今年初步建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并与省卫生信息平台互联。

2.新农合管理市级平台建设

我市已初步完成对新农合管理平台基础上的新农合即时结报子系统县级平台信息系统改造。并将大病直补扩大我市各县市区,实现定点医院的即时结报。

3.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指挥系统是卫生工作纵向业务引擎项目,以监测业务下沉、预案数字化为亮点和突破口,有机关联决策层、应急专家及应急值守人员,及时形成并实时完善执行方案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发挥决策支持的效能,以此为契机引导和带动后续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实施。继年省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卫生应急决策指挥系统省级平台已正式投入运行,应急指挥市级平台正在建设中。

4.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

儿童免疫规划软件系统是公卫体系中的第一套业务系统,用于实时收集我市儿童的预防接种信息,并对接种全过程实施动态监管和效果评价。目前系统运行状态良好。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缺乏系统支撑。我市基层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意识不强。二是缺乏标准支持,资源共享难度大。三是信息化建设是长期任务,人才、资金投入不足。

总之,虽然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但自年以来,市卫生局以项目实施为抓手,高起点谋划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得到卫生厅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也向战斗在卫生信息化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二、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一)搞好设计。“十二五”时期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是:加强设计,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资源合理利用、信息互通共享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强化卫生综合管理服务。在框架设计上,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监管能力、高效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任务。

(二)把握原则。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惠及居民,服务应用。

让居民获得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是政府主导,合力建设。

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公益性为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

三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要统一规划、顶层设计,集中资金和技术优势,开发和推进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四是梯度推进,务求实效。

要根据各业务领域需求和能力条件,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

(三)明确目标。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卫生部研究提出的“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3521工程”总体框架,建设好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把三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横向联系的枢纽,系统整合五项业务的纵向功能和应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四)完善措施。在框架设计上,从垂直业务和单一应用向扁平化信息平台与主要应用系统建设相融合转变;在业务内容上,从面向单一卫生业务管理向综合管理和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在实现路径上,从单纯追求各单个系统的规模向促进多系统资源整合转变。

三、年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工作

根据全市卫生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今年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拓展卫生专网覆盖范围。依托我市电子政务网,建立服务于卫生全行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遵循网络建设服务于平台建设的原则,建立市级平台与省级平台、市级(区域)平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网络连接,保障卫生信息高效、快捷、安全传输。

(二)加快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向医疗机构、居民和患者提供日常信息服务。服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基层卫生和卫生服务监管等业务,支持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信息共享,支持远程会诊,支持健康档案信息查询、预约挂号、社区转诊、健康咨询服务,支持慢病控制与个人健康管理,支持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数据管理。

各县市区地要积极争取当地级财政支持。同时完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和安全体系,建立数据交换平台和电子认证体系,将信息管理纳入等级保护管理之内。

(三)实现医疗服务网络化监管。努力实现全市医院信息系统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提高卫生局对医疗机构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要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应用系统建设,强化以电子病历为基础,以优化医疗服务业务流程、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医院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院前院后延伸服务,开展预约挂号、病床预约、诊疗信息查询、网上随访等便民服务,为医疗管理和服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协同服务,实现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和检查结果共享。

(四)继续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努力实现新农合信息平台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为实现全市参合农民异地跨区直补,方便农村居民即时报销及政府职能部门实时监管,提高基金监管水平做好准备工作。力争做好年底前推广参合农民健康一卡通的准备工作。逐步完善基金管理、费用结算与控制、医疗行为监管、个人管理服务等功能,争取建立与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各种信息系统间互联互通。

(五)做好其他各项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与应急平台对接,实现应急决策上下贯通,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各级应急网点配置移动单兵设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上半年完成村卫生室电脑和打印机等设备配置工作,提高基层信息化水平。加强儿童规划免疫信息系统规范应用,推动规划免疫工作的科学发展。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加大对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加强信息化队伍力量,逐步建立信息化人力资源培养制度。

四、切实加强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逐渐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将卫生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这为卫生信息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新医改的大力推进,其作用将逐渐突显出来。各地要抓住机遇,下大力气推动项目实施,建设适应医改要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为全面推进我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实施。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2

【关键词】区信息化;机制;体系;保障

社区建设工作的目标,是将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着力扩大公共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为民服务管理综合平台。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面临问题

(1)缺少法规支撑。当前法规的制定落后于社区信息化的进程,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社区信息化法规,导致社区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缺少数据采集、设备接入等方面强制性统一标准。(2)系统规划、整合不够。目前,各级各部门在实施社区信息化建设中,无牵头单位和部门。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协调,社区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系统孤立、分散,信息共享困难,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现象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社区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着技术储备不足和技术人员不足的难题:数字社区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队伍的技术能力不强;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信息化专业人才缺乏,IT服务的专业人员更是极少。(4)运作方式单一。社区信息化虽然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来运作,但由于缺少社会参与机制,除政府和基础运营商参与之外,没有引入其他设施服务商(如平台软件提供商、网络运营商等),市场动作单一化导致参与面过窄,运转效率偏低,成本偏高。

二、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推行“三个机制”。第一,协调机制。坚持统一领导,合理协调,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实现统一标准,规范推进、统一规则,有序推进、统一机制,有效推进、统一平台,综合推进、统一考评,行政推进。第二,运作机制。注重政府引导机制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按照“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的思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吸引电信、广电以及其他运营商积极参与社区宽带网的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多方参与,对与百姓生活相关的社会服务,采取多渠道融资、多形式运营的方法,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建成社区信息化共建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第三,共享机制。科学统筹,以区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社区信息平台,统一标准,规范社区信息的采集、开发和应用。加强衔接、集约经营、拓展与整合社区信息化服务渠道,为居民提供“一网式”、“一线式”的综合服务。(2)完善“三个体系”。第一,服务内容体系。围绕社区民主管理,建立社区交流平台,以“论社区事、谈社区情”为主要内容,建立居民利益表达和利益协调机制;围绕社区公共服务,重点推进社区就业、社会保障、社区卫生、社区民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以及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等服务的信息化;围绕便民利民,发展社区商业服务,整合服务资源,拓展服务内容。第二,信息标准体系。应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就建设范围、内容、方式、运行管理、数据资源共享等进行规范。第三,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质量监督,推行社区信息化质量认证,细化考评项目,加强绩效评估,引导社区信息化工作健康发展。通过社会公示、客户评议、群众回访等方式,开展社会监督,切实提高服务质量。(3)强化“三个保障”。第一,人才保障。建立干部选拔制度,引进计算机或网络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加强社区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资金保障。政府要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对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要进行资金列项,将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三,设施保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社区公共设施的利用率,实现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通过建立社区服务求助热线,开发专用服务软件,借助电话、短信、网络三个平台,合理有效连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构筑覆盖各城市社区的便民服务网。(4)落实“三个全覆盖”。第一,区域全覆盖。城乡统筹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包括区、街镇、居村三级网络,实现信息化服务与管理的对接。通过综合各个区域的服务和管理内容,以一个平台、一个窗口面对企业和社会,有效地提高全区域的社区信息化水平。第二,内容全覆盖。根据不同社区之间和不同工作之间的个性特点,灵活定制、开发各类管理系统,形成申请、受理、办理、回复的高效社区服务平台,形成统一、规范、配套的社区综合信息管理体系。第三,服务对象全覆盖。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群体,特别是关注和满足社会特困群体需求,满足社会各个层次的服务需要,使城乡居民通过平台便可以了解和办理从生到老的需求和服务,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需要。

参 考 文 献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3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资源整合;数据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满足终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建立以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不仅是实现广播电视高效性和即时性的内在要求,而且是提升广播电视系统时代性的根本保障[1]。

因此,明确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作用对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

1.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和意义

1.1 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含义

所谓广播电视信息化是指在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过程中,融入网络本身所具备的自选和交互功能模块,促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趋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过程,从而满足终端用户的差异性需求,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拓展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撑[2]。

1.2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广播电视系统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基于网络服务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对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信息的正向流动;

其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升员工的整体职业道德操守和专业素质,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热情;

再次,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提高广播电视系统信息安全管理水平,为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渠道的安全机能提供保障;

最后,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助于广播电视行业吸引更多投资商和赞助商,从而增强双方的长期合作与交流。

2.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现状

2.1 广播电视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向数字化时代的迈进,广播电视系统从节目制作、节目播出、节目传收到节目监管,再到节目信息反馈的闭环回路系统中加大了数字化、网络化和传输覆盖技术的应用,从而使广播电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

2.2 地方性广播电视台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广播电视台纷纷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广播电视制作系统,该系统不仅涵盖了节目制作、储存等子系统,而且还包括了网络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系统、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以及网络自动化管理等相关子系统[3]。新时期环境下,数字电视等新技术的推广加速了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3 新时期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下,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广播电视系统要不断完善地方性电视台的网络改造建设,另一方面还急需大量资金进行农村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建设,并依此建立多级化广播电视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广播电视与网络技术的近距离接触和融合统一。

3.新时期下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对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的模块整合要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广播电视系统是一个信息传输系统,因此声频、视频信息的传输是广播电视网络资源整合的重点,要加强信号的采集、处理、传输系统的调试、发射和接收系统的检测以及监测保障系统的管理,注意文字载体的传播信息整合[4];第二,广播电视节目成功制作的标准不仅要看节目的预期收益,还应该注重电视节目的推陈出新,对经典节目进行信息重组和整合,从而推出更具感染力的新品牌也是加强广播电视信息资源模块整合的重要步骤。

3.2 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

构建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是受众的偏好,为了缩短受众信息反馈的获取时间,建立广播电视受众数据库能够起到良好的信息资源调整效果。广播电视数据库的建立,一方面能够根据用户的收视喜好进行节目调整,从而为节目品牌的创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广播电视行业快速获取商机创造条件。另外,对于关键性的广播电视模块,要建立面对面的信息反馈机制,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与观众的直线沟通,从而为优化广播电视节目提供可靠性依据。

3.3 重视广播电视制作、播出、传收、监管和信息反馈的系统性和一致性

广播电视系统的子系统包括节目制作系统、节目播出系统、节目传收系统、节目监管系统和节目信息反馈系统。

各个子系统在广播电视节目运营的过程中各司其职,构成了有条不紊的封闭性运作流程。节目制作系统的职能是在应用网络信号模块、文稿采集制作模块的基础上编辑、创作节目;节目播出系统的职能是在音频视频数据库系统、信号发射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节目的应用展示;节目传收系统的职能是在信号传输系统、信号接收系统的基础上传送和接收节目发出的信号波;节目监管系统的职能是监督信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节目信息反馈系统的职能是快速获取用户反馈信息,从而便于调整节目结构。这五大子系统的协调运转增强了广播电视系统的一致性。

3.4 积极在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中引入网络模块

加强广播电视与网络的充分结合不仅能够实现在电视上自主浏览网络新闻、进行网上购物,而且还能够实现数字化的电视与网络结合的双重体验,从而代替电脑的部分使用职能,全面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网络模块的引入要依据模块功能的差异性进行多级管理,对于各个不同的广播电视制作子系统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网络单元,并建立全面的网络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便于广播电视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4.结束语

广播电视是媒体传播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最大的模块,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的时代性建设,加强网络传媒与广播电视传媒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

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传媒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为了稳定广播电视行业的霸主地位,构建系统性强、可靠性高的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是促进广播电视系统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

参考文献

[1]任国良,杨国平,沈张倩.德清县农村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方案[J].中国有线电视[J].2013,4(9):59.

[2]薛建华.谈广播电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J].广播电视信息,2010,9(5):119.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4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一、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服务对象和办学特点对地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地方培养人才、提供社会服务、创新科技。地方高校规模不断扩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作为高校管理工作基础的财务管理水平制约和影响着高校事业的发展。为了能够适应高校规模的扩大和经费增多,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必须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

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持续不断地发展,这样才能跟上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地方高校的财务信息化一直在不断更新发展,和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还是不相适应的,存在制约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诸多因素。

1.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想意识薄弱。

地方高校很大收入来源于财政拨款,学校领导层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无法使信息技术参与到财务管理中。学校领导无法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全面。财务部门向学校提出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导致学校财务服务体系不能保证质量和效率。应该秉承科学发展观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充分认识建设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2.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健全。

财务部门几种使用不同类型的软件系统,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财务系统相对独立,没有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形成共享机制,财务部门提供对外的功能基本上是网上查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信息孤岛。信息资源的共享是能及时准确的在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查询学生缴费、欠费等情况。许多财务软件没有财务分析功能,只是对信息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没有相应的趋势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不能形成科学化管理。

3.财务管理部门缺少复合型人才。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高技术人才,高校由于存在岗位编制的限制,高技术人才很难在财务部门立足。大多数财务工作者业务素质过硬,但对计算机的了解却少之甚少,不能很好地理解并设置财务软件,软件不能满足信息化管理的综合性要求。而信息技术人员同样存在精通信息技术,但又不精通财务,造成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瓶颈。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既精通财务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高校正好缺少这样的人才,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路

1.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

简化财务管理的繁琐程序,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各部门的信息集成起来,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打破信息孤岛的格局,让共享的信息在管理信息平台中运行,为师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准确的资料信息。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实时监控,财务信息的动态传递。实现数据和信息的远程传递,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核算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变,利用网络报销,分散收集、集中处理。保证业务过程和信息过程同步,保证数据收集、汇总的实时性。管理层可以动态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以便管理决策。

2.选择自身个性化的财务软件。

地方高校资金量较小,通常不会自行研发软件,研发成本远远高于购买的软件,高校用户自行配置硬件设施,购买适合学校规模的软件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改进一些财务管理功能,对会计核算、预决算管理、成本效益分析、财务分析等功能进行整合,财务数据之间的获取更加便捷、准确,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财务软件与关系密切的部门软件通过接口对接,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形成资源共享,提供准确、统一的数据,形成校园数据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3.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

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平台建立,传统的管理模式、岗位设置、组织结构、工作方式都要有相应的改革,必须建立一套标准的、严格的、规范的、稳定的、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流程。只有统一的标准,才能完成统一的输入数据格式,实现数据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四、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想认识。

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综合性和重要性,它是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自身学校的特点,创新建设财务管理平台,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管理层要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对待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平台化建设工作。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既能增强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2.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后,需要摒弃传统思想,强化创新意识,传统的模式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阻碍了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在创新的过程中把网络技术手段引入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中,顺利完成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过渡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制度,除了传统的制度应该增加信息技术管理制度、软件和硬件维护制度、上机操作管理制度等。完整的保障制度才能保障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创新,财务电子化代替了传统的纸质介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更需要强化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信息服务系统的安全运行。加强人员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岗位不相容原则严格遵守。系统要设置管理员、操作员、监控员等相互监督制约的岗位,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保证延续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建设过程中需要一支高素质的人员队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学习新知识。财会人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业务知识,同时要精通计算机,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来完成本职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和专业化培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促进信息化进程的健康顺利发展。

4.强化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内部控制与监督,创造安全的管理环境。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给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要结合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加强各个环节的控制,从输入输出控制、网络连接控制、数字网络化控制等方面杜绝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建立新的审计制度,定期、不定期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行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信息化薄弱环节的管理。财务信息数据在网络环境下,相关人员要加强安全保密意识,严格防范网络病毒和信息外泄。财务人员要建立起网络安全意识,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及时对病毒进行查杀,定期对数据备份,防止数据丢失。财务管理信息化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财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防范能力和增强风险意识,有效地发挥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职能。

五、结束语

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贡献力量。地方高校应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通过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用新的技术和理念解决日常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本文分析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思路,给出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议与对策。为高校实际财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瑞,任军利.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与规划,教育财会研究.2015.04.

[2]潘徎.用财务信息化提升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能效,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0.

[3]邓振华.高校财务信息化应用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09.

[4]易颜新.基于云计算的财务信息化模式探究,财会研究.2015.05.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1引言

农业是当前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推动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在电子商务时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促进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2目前国内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功能不完善。在电子商务时代,构建经济管理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的过程,是当前我国研发技术人员正在不断探索的过程,网络平台的功能还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系统的一个体系下可能有多个分支系统,管理建设复杂,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就会造成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的功能有缺陷,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效率。

(2)缺乏专业技术过硬的创新型人才。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需要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人才。同时由于促进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还不足,吸引的研发人才更要具有创新能力,创造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技术水平的农业经济管理保障道路[1]。目前,我国已经培养出一批这样的创新型人才,但由于日益增长的经济信息化管理的迫切需求,现在的人才数量还远远不够,人才缺乏带来的压力仍然比较大。

(3)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缺乏管理标准和规范。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技术体系的建立已经有了初步的模型,但经济信息化管理还缺乏准确的标准和规范,造成了新开发和引进的技术与早期的技术不能良好的兼容,严重桎梏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脚步。同时,管理标准与规范的缺乏,给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增加了难度,不利于国家对农业经济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3在电子商务时代,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1)加强经济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致力于系统的升级。国家要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就要加强经济管理网络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做好平台的数据库更新工作,针对实时的经济管理状况快速做出数据分析,形成有用、可用的信息资源,并针对农业发展的实时状况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为国家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服务。因此,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创新思路,开发创新的信息化系统。一方面,相关部门可以积极引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农业经济咨询服务模块,促进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2]。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运营环境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对经济管理信息化运营环境进行规范,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透明化,使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2)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运用需要先进的技术人才。国家要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现有的人才基础上引进新的人才,加强对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依靠现有的科技和教育水平,最大程度的为科研人才提供硬件设备支持,鼓励科研人才进行实践和创新。在电子商务时代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是核心。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经济管理人才不仅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熟练掌握农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业务技能。加强信息化专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首先,国家应当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人才积极参与信息化经济管理实践工作,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其次,国家对于信息化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应当从培训机制入手,在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创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的良好发展环境,打造一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现状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3]。

(3)制定科学的管理标准,规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在电子商务时代,规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让经济管理符合管理标准,减少信息化管理系统运行的问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想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机遇,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强信息化经济管理系统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信息化经济管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当促进当前阶段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经济行业的有机融合,对经济管理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规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4]。另一方面,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应当从农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立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创新管理视角,为农业发展度身定制信息化经济管理方案,最大程度地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范文6

从2005年起,我国保险业履行入世承诺,实行全面开放,保险业由此成为我国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过渡期最短的行业。面对全球保险市场的考验和挑战,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水平就成了保险机构和企业最重要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之一。

现状

经过近些年的大力推进,保险业的信息系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保险信息系统包括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保险机构及公司的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及信息网络。

其中,保险监管信息系统及网络主要用于中国保监会系统(包括保监会机关和35家地方派出机构)的各项监管工作。系统涉及保监会有关办公公文数据,以及各保险公司提供的用于监管的业务、财务数据。

保险机构及公司的业务、财务信息系统及网络则主要用于保险机构及公司的经营各项保险业务以及财务工作,信息网络遍及各保险机构经营区域,总体来说,基本覆盖了全国各地市县。系统涉及各保险机构及公司和广大被保险人的利益,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全面开放后,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保险机构及公司是市场竞争的主体,其信息系统建设的程度和水平将决定国内保险业的竞争力。当前,保险机构及公司的信息系统建设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不断加强。大部分保险公司依托企业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引进信息化咨询服务,制订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蓝图,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

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保险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为35.5亿元,占全国保险业务收入的0.72%,其中软件、运维和服务费用占比有所增加,信息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人员投入有所增加,各公司在总、分公司层面都建立了较强的信息化工作队伍。

业务运营平台的改造和优化逐步深入。推进了业务平台的统一化,逐步消除各地区各自为政和系统平台的不一致。加强了业务系统的标准化,促进了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联机处理,逐步解决业务系统信息不能共享的问题。

保险公司数据大集中稳步推进。绝大部分保险公司实现了业务、财务数据处理的全国集中,部分公司完成了业务数据的省级集中或实现了省级业务处理的集中。

客户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不断加强。各保险公司不同层次地建立了各自的客户服务系统平台。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洋、中国平安、新华人寿以及泰康人寿等公司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客户服务系统并开展咨询、投诉、报案、客户回访、挂失以及电话投保等工作。

保险监管信息化建设取得成效。保险监管机构加强了内外网络的规划改造,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内网信息平台和门户网站以及中国保险统计信息系统,研发出了保险现场稽核系统。

保险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各保险公司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超过50%的公司开展了灾难演习或制订了灾难演习工作计划,中国平安建立了上海数据备份中心,部分公司正在建设异地灾备中心或计划建设异地灾备中心。

问题

尽管近年来保险业的信息化建设进步很大,但无论是与国外的保险业相比,还是与国内的银行业、证券业相比,其信息化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地步。同时,与保险业近几年增长迅猛的势头相比,其信息化建设也显得滞后。

据统计,“十五”期间,保险业务收入年均增长超过25%,这显然对其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信息化在保险业务、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离保险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忽视对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组织架构的信息化构造,信息化对于促进业务发展,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的作用仍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在具体层面上,保险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层面不高、数据资产利用率不够、信息化投入与保险业发展不匹配、地区发展不平衡、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信息化技术人才短缺、客户服务信息化水平较低等方面。

专项规划新目标

为推进保险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2006年12月22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是我国保险业的第一个关于信息化的专项规划,表明国家对于保险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该规划根据深化应用、加强管理的思路设立了五大发展目标,勾画出了中国保险业未来五年信息化发展的蓝图。

第一目标“信息化整体规划显著增强,信息化管理决策机制不断优化”:重视整体规划的同时还要求对信息化建设工作本身进行流程规范、绩效考核以及引入信息化治理。

第二目标“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信息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不仅要扩大投资,还要调整投资结构,确保投资的有效性。

第三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平台基本建立,业务财务系统实现无缝对接”:从信息化为业务和应用服务的终极目标出发,同时又能促进保险业的创新与改革。

第四目标“信息化覆盖面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支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不仅支持保险公司业务本身,还要求能够支持“农村信息化”和电子商务。

第五目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显成效”:在业务系统发展的同时,也要建设好管理信息系统,而对业务系统中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则是连接这两个方面的桥梁。

第六目标“保险监管信息系统体系基本成型,监管信息化显著加强”:保险监管要利用信息化来丰富并改善监管的手段,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以信息化创新监管,形成基本成型的监管信息系统体系。

第七目标“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指明除了日常的基本信息安全措施外,应急机制和灾难恢复机制也都是保险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