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1

1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为何缺乏生活化气息

1.1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太过单一。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追求学习成绩,更应该注重教学的过程,过程成功了,成绩只是顺其自然的事。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要让学生能够感到快乐,但是实际情况却有很大不同,教学目标仍旧是教学学生知识,但是考核的时候却是通过一张试卷定好坏,这对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毕竟一张卷子对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不能体现出来,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另外,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还是关注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仅是死学书,而没有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要知道,学习高中历史不只是要学习其中的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会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通过单一的教学理念来限制学生的成长和发展。1.2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如果脱离了实际就没有了其存在和学习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借鉴历史,来了解当世。实际情况确是历史教学的封闭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目标更趋向于功利性,所有的教学都是以考试为中心,这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历史的目标,纯粹为了得高分而练题,把高中历史教学的趣味性都抹灭,取而代之的是题海战术,虽然学生可能因此解题技巧和考试成绩会提高,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这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是学习不到人文知识的。

2高中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分析

2.1设定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高中历史教学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实际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若指掌,然后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应做到科学化,通过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不但要确保学生会解题,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可以从客观角度分析和评判历史事件,然后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来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锻炼自己成为一个三观正、有责任感、素质高的人。高中历史教学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学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得到什么启发当做重点,同时历史教学当中渗入情感教育、知识教学、人格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学习高中历史对高中生来说并不能一帆风顺,其学习也会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对学生的学习情绪都会造成影响,比如学习新知识,学生要想全部掌握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教师要做好指导作用,既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又要帮助学生开导心理,让学生能够平稳度过困难期。最显著的途径就是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再结合历史知识点,把时下热点问题和历史事件产生联系,以此让学生感悟历史、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2.2通过项目教学法完成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通过利用项目教学法,很好的实现了教学和实践的统一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引导学生能够在课下加大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究,然后和生活产生联系。具体方法可以通过教师制定实践项目的方式来实施,按照学生思路制定实践项目,待教师说明要求再由学生深入生活完成任务。2.3通过合作教学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生活化。高中历史课堂通过合作教学法,能够进一步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之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而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这对师生各自角色转换,形成平等关系很重要。通过合作学习法,学生明确了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而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和生活接轨,便于学生打破之前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使得他们的课堂参与感更强,同时多样或的学习模式便于学生体验生活,对历史的感悟更深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学习的氛围当中,便于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很有帮助。同时,生活化教学理念使学生达到了解题技巧和掌握知识的平衡,对学生整体能力提高极为有利。

作者:张哲 单位: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洪军.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152.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2

一、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老师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老师遇到的问题

首先,由于全国卷考试内容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三册和高中历史选修四册,涵盖的内容广且量大,并且是第一年使用全国卷,没有经验可循,很多老师是认真的完成了全部的课本教学,致使新课占用时间多,没有合理安排一轮复习时间,导致二轮复习时间很紧张。在艺体生的复习方面,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其次,因为全国卷分为一卷和二卷,其难度是不同的,对于四川省在使用全国卷时,其难度如何?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很多老师对于二轮的复习资料无法合理取舍。

再次,正是因为全国卷的难易程度无法正确估量,所以,很多老师还存有这样的疑问:对于二轮复习应该怎样过知识?是对重难点、延伸加做题讲题就可以吗?

第四,对于很好的把握历史框架,构建完成的知识体系是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还是二轮复习时?或者是贯穿整个高三复习?

(二)建议与对策

首先,任课老师可以在高二下期必修一、二、三新课程都结束以后,适当的逐步开展一轮复习,复习时可以将选修内容按时间段穿插到一轮复习之中,这样既可以缩短新课课时,又可以为二轮复习争取时间,同时,为保证复习中的提升,复习时可以选用高考5十3历年真题进行训练。

其次,二轮复习时主要应该是对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把握总的历史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突破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资料中可多选用材料分析题,尤其是考察大的时代背景的题型,很适合训练综合知识。

再次,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问题目前是最让高三老师头疼的,因为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没有知识体系的概念,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完全联系不起来,在做题时已掌握的知识完全用不上。所以,在一轮复习至三轮复习时,老师应针对学生情况,适时的帮助学生或者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二、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遇到的问题

复习知识时遇到的问题。首先,因为高中历史必修课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专题来设置课程的,其历史时间是零散的,所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记忆不清,对历史时间的延续性把握不住。其次,很多学生在复习时还停留在一轮复习阶段,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是零碎混乱的,没有框架和体系。再次,在知识的梳理上,学生们对老师过分依赖,不爱动手动脑。第四,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如不总结已经做错的题和复习过的知识;不及时的翻阅课本;不背诵重知识点。

做训练题时遇到的问题。首先,很多学生都有的通病就是在做题时喜欢做选择题,材料题随便写写,然后就对答案。其次,有些学生做题时不注重审题,不研究问题,看一遍题目就开始答题,往往准确率很低。再次,学生们做选择题时,遇到有关联词的题目,如只有……才……等,不能准确的把握住题意,而此类题型在高考题中又比较常见。第四,大部分学生看不懂文言文题,或者害怕做文言文题,而文言文材料题又是高考的常见题型。

(二)建议与对策

复习知识时的建议与对策。首先,对于历史时间,任课老师应该从高一开始要提醒学生记忆,使学生养成看到历史事件自然反映出历史时间的好习惯。此外,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更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时间点。其次,老师在复习时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历史时间段的知识体系,并要求他们要自己动手且要不断的复习知识体系。再次,教师在复习时可以适当的提问学生,或抽查作业,督促他们动手动脑。第四,对于高考真题或大型考试,必须要求学生总结做错的题目,可以把错题抄写在作业本上,老师按时查阅批注。此外,一定要求并z查学生重点知识点的背诵。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3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逐步被裁减,新的讲授形式发生。教师不再是刻板的按照书本上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投入自身对内容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教学,并加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如今高中历史的教学便是如此。高中历史课程繁多且内容复杂,那么就需要教师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将枯燥的课本内容理解并记住。

关键词 主题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现下的高中历史新课程课本的编写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单位,以中外合编为编制。这类模块框架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教学系统,每一模块所包含的主题都指向必然的教学方针,教材内容也都以一个特定主题为焦点,进而构成一个个主题。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教学,是大势所趋。

一、正确理解“主题教学”的含义

“主题教学”就是要以鲜明的讲授主题来统领全部讲授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正如写文章必须具有中心思想来反应作者的写作用意,同样,一节课上也必要有中心思想来讲明讲授方针,这节课的中心思想便是讲授主题。

二、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策略提出的依据

(一)新课程改革趋势的要求

“转变课程过于重视常识教授的偏向,夸大构成积极自动的进修态度”,“转变课程实行过于夸大接管进修、死记硬背、机器练习的近况,提倡学生自动介入、乐于探讨、勤于脱手,培育学生搜集和处置信息的本领、获得新常识的本领、阐发和解决问题的本领和交换与互助的本领”等,是基础教育课程鼎新的详细方针。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这样规定了历史的课程性质:“高中历史是以历史知识为载体,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新课程改革趋势也要求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培育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对传统历史教学的反思

因为受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始终存在侧重教轻学和为考而学的状态,学习往往是被当作是进修者对外界信息的一种客观的、被动的、机器的反映进程,因此老是将历史讲义常识当做定论,当作无需查验、只需明白和影象的“绝对真理”,只要懂患了、记住了讲义常识,就能够应付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因而老师以为经由过程本身的教学就能够将大量的历史观点,乃至全部常识系统传递给受教育者。学生的学习就犹如是向电脑里输入已被教材或教师整理好的信息,然后在考试时输出标准答案的过程。重历史知识的存储,轻历史思维的培养;重历史知识的梳理,轻历史意义的建构;重教师“告诉”水平的发挥,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怎么冲破这类功利主义的历史进修目标观和以“常识本位”为特点的传统历史讲学,让门生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去审阅历史,以历史的视角阐发现实题目,增加学生进修历史的乐趣和积极性,都是值得我们沉思的题目。

三、高中历史主题化学习的具体操作

(一)发散思维,切入主题研究

钻研主题发生后,教师要充实发散学生的思惟,引发学生的思惟共振,即便学生熟悉之间相互感到、撞击,不竭激发出聪明和灵感。教师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环境,通过个案引导学生提出各种有探究价值的主题,有时候某个学生的思路,可能正是其他人已经思维过的设想,其中对问题的一些最有价值的研究,往往是建立在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思维共振”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旦有学生被鼓动起来,新的思路就会被打开,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二)激活思维,创新主题探究成果

主题化进修采取师生互助、生生互助这类自立的、又分工互助的进修体例,终究的结果是既带来了群体思惟的激活,又带来了个别思惟的立异。由于历史“主题化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指向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强调以发展学生创造力为目标,而不是产生新的史论,因而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探究既是学习的基本手段又是学习的主要目的,还是主题探究的成果。实践证明“主题探讨”的功效不仅仅在于看得见的学习成绩的进步,学习乐趣的加强,理论功效(如小论文、课题)的获奖,更主要的功效是由这类学生的自立学习,由这方法培育的学生的钻研本领与缔造本领,让学生学会了若何获得学习常识的方式,及由这类方法所成长的门生汗青进修素养。

(三)搭建平台,多向交流,感受主题探究成就

在主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交流成果提供了很多的平台,如课堂汇报、课堂辩论、历史小论文评比、历史主题化小报的编写、评选历史知识最丰富的同学、学生课题的展示等,让学生感受一种成就感。《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这课中,课堂上重点放在互助组探讨功效的交换和会商上,各组纷纭拿出本身的功效,派出口才好的同窗卖力代表本组在全班交换本身组的概念,那节课上,门生那种洗沐的表情溢于脸上,整堂课中门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感触感染本身的成绩的同时,分享同窗的探讨功效,获得了常识、学习方法和自信心的两重收成。

五.结语

历史主题化学习主要目的之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因而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主题化进修后,每当学新的知识点时,起首想到的是学什么,如何去学,由此可知它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培养他们的立异本领方面起到的感化。因此,高中历史主题化教学在21世纪的高中课程里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

参考文献

[1]黄牧航.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上][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3)

[2]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历程及走向[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07)

[3]汉娜·西斯勒,邹建华.世界史:理解现在[J].学术研究.2005(03)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主体性教学;自主;能动;创造性

当我们进入知识社会之后,产业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方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变化,它必将对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把自我获取知识、自我体验、自我思考的内容放在首位,进而指导学生产生追究历史真实的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因此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以你具备了多少知识,而是你是否具备了学习的思维和能力。而让学生具备独立、自主、创造性的前提就是要在现在的课堂中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形成主动性,收获创造性能够。本文就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为核心,简单谈下在新课改大势已来的形势下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策略。

1. 何为对主体、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策略?

1.1 对主体的理解

主体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有本体论和认识论两种涵义。本体论意义上的主体是指属性、关系、状态、运动变化等的基质、载体和承担者,近似于哲学中的实体或本体概念。而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则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与认识和实践的客体相对应、相关联而获得其规定性的,具体来讲就是指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包括个体、社会集体以至整个人类)。

1.2 对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策略的概念的理解

所谓历史学科主体性教学策略,是指在我们进行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从事学习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实践活动为主体,对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它主要表现视学生为完整意义的人,把学生放在自主、能动、创造的主体性学习地位。

2. 培养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的方法

2.1 教师角色和观点的转变。

历史教学和其他教学一样,大致经历了嘴灌(黑板灌)——电脑灌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老师一枝粉笔一张嘴,说的大家哈哈大笑算成功人士;全在黑板上写干瘪的板书加勾书的算有待提高人士。后来科技进步了,电脑代替了粉笔,动画掩饰代替了历史挂图,电影小片段、小纪录片代替了书本死沉的图片。这些时候学生的任务就是听、记、背、考。考完后全部忘记了。那么在发挥学生主体性要求下教师要改变哪些观点?

第一:确实做到课堂问题多于答案,学生活动时间多于老师讲述时间。江苏洋思中学课课清、日日清策略能够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课堂上老师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消化、吸收、质疑。

第二:问题要具有发散性、启迪性、概括性。听到很多课上都有“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无效问题或者“九一八事件是什么时候爆发的”“的起点是哪里”等答案唯一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毫无启迪作业。笔者在讲述旧人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时,我就设问:这个标题你能够提出哪些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后主要凸显三个问题出来:①抗日二字可以看出当时革命任务的变化,引出主要矛盾如何变化?②民族二字体现国共在主要矛盾改变情况下政治走势是停止内战一直抗日。③初步二字说明此战线形成相对革命统一战线形成更具有复杂性。下面的问题就是在这个三个问题的引导下整合本课的知识体系。

第三:教师不要怕“失控”。此“失控”不是说纪律的失控,课堂必须活而不乱;而是指知识的失控,怕部分学生问了自己不知道的问题自己失去威信。遇到了自己不会的问题千万不要勉强作答,应该回来查找资料后在做出正确的解释。因为你一旦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一来误导学生、二来学生发现后你就真正的失去了威信。

第四:体现课堂主体性不仅是形式上的活跃更主要是思维上的活跃。高中历史教学已经不需要那么多花哨的表演了。曾经听到一节公开课,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问题的时候立马下面手就举起了一堆,老师点名起来后拿个小纸条就开始读。下来我看了下他们的纸条,上面清晰的写了问题、答案、本题的编号、本题在课堂回答的时间……所以很多人说现在的公开课已经不是公开上课而是师生展示表演技巧的课!高中历史课堂上有些时候不需要开心的大笑、不需要争论的面红耳赤、不需要过多的侃侃而谈;需要的是思维的碰撞、知识点的交融、结构的完善。例

如笔者在讲述的原因是没有什么语言只是打出了当时华北五省的农业、工业、交通、矿产资源等资料和图片,后来又打出了东北三省的农作物图片,再打出日本的版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的原因,又回忆了九一八的原因,进而概括了近代日本对外侵略的根源。

2.2 在教学的全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一:课前主动预习。老师在进入高中第一周中一定要教会学生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概括知识框架和结构的方法、历史三要素(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各自的学习方法、问题学习法的一般步骤等。这样在每次课前学生预习的时候就能够整合本节的知识,达到梳理教材、突破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的成果;同时为上课预设了一系列的问题,达到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第二:课中自我学习。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的课堂一般设置为: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构和体系,就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局部和整体的讨论,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来突破重难点,用相对开放性试题来小结。比如学习《》,首先建构上形成背景条件、酝酿、经过、结果、评价的结构;就康梁思想的特点、比较二次论战、分析失败的教训深入分析;就和(高三复习时加日本明治维新)比较来结束本课。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注重专题意识的培养,让知识建构建立在整个历史的框架中。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观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102-01

新课程改革以来,在国家统一的历史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材一共出现四套,它们分别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大象版。虽然四套教材在思路、体例和选材上各有千秋,但是在内容体系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归纳起来有:

第一,彻底打破传统的以两门通史为基本线索的通史体裁的大学教材压缩本的内容体系,而是以学习专题为新教材的基本单位,若干专题组建成一个学习模块,即成为一册历史教科书;第二,学习专题的选择与构建,是以适合高中学生认知的历史知识为学习内容,而这些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并为其进入更高级别学校和社会奠定基础。

然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仍然还有很多历史教师按照原来教学大纲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把历史教材当做圣经、法典,照本宣科,完全就是教教材。要知道这种照本宣科式的历史教学是学生很不喜欢的。所以,我们要改变原来陈旧、落伍的教材观,要把新课程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教学的凭借、教学的资源之一,提倡“用”教科书“教”。那如何“用”教材来“教”?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根据专题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对教材进行整合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采用了“模块—专题”的内容体系,似乎完全没有了原来通史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整体性,其实不然。时序性和整体性是有条件的:通史式教学以人类历史发展时间和全部重要历史内容作为时间排列和考察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而专题式教学是以某一空间历史发展的某一领域作为时间排序的条件和考察的范围。两者的区别在于不同条件下采取了不同的分类方法。而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专题知识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可以对其进行整合。如黄牧航老师对岳麓版教材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进行了以下的整合:

第一课时:教师讲授“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第二课时:学生自学“英国、美国、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建立”

第三课时:师生共同探究“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

第四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模式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

第五课时:师生共同探究“三种政治发展模式对世界上其它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

经过这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整合过后,不仅弱化、避免教师照本宣科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且关键是更好地贯彻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素养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以教材历史知识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

历史教材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资源,总因为篇幅有限而只能突出主干,而其它“枝叶”就只能省去了。但是学生往往不能只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就能把现在专题式的教材内容搞明白,所以教师要以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内容为基础,结合其它资料来拓展、充实教学内容,讲述历史,启迪学生思维。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比如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主要阐释了从夏、商、周到明清时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而教材的内容主要是展示了一系列简明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很困难和枯燥,所以历史教师得根据历史教材所阐述的内容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而这一单元的内容特别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君主专制的加强由很多历史人物故事构成的。

三、有效利用教材,落实“三维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所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高中历史全部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浙江省;选考加试题;特点;策略

高考选考是一个新型的考试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要考的科目,进而根据学生成绩来选择报考的学校与专业,这种模式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地位。然而,由于是一个全新的考试形式,师生出现了一定的迷茫,不知如何正确备考。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根据具体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总结出历史加试题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正确积极备考。

一、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

1.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选考加试题贴近高中历史教材,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一直是浙江省的命题重点。比如,在2016年10月的第33题考查了“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这些都能体现对基础知识的重视。该题主要考查的是选修六中第五章内容“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命题者仍然保留了对史学理论与方法的结合,从而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因此,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对基础知识有较强的关注度,学生在备考中要注重对历史教材的全方位理解,注重选修和必修的结合。

2.考查对知识点的整合

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的试卷摒弃了自选模块,这将给命题者带来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在试卷中体现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的教材内容。浙江省的选修教材分别采用了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2015年10月的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第33题将“孔子创办私学”、必修3中的“西汉太学”“科举制”以及选修6的“故宫之保和殿”相结合,从而将历史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整合,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第34题将选修3中的“法西斯”与选修6中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结合在了一起,选修3中的“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选修6中“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等知识点。

3.积极与时事热点相结合

这是一件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学生在备考时也会做大量的练习。然而在2015年10月高考历史选考的加试题中,命题者没有刻意回避时事热点,而是将反法西斯战争最核心的内容作为考查知识点。这对历史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世人也会起到一个警醒的作用。在第34题中,分别从德国法西斯建立的原因、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点以及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学生对法西斯主义的

认知。

二、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备考策略

1.聚焦教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从浙江省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的特点分析来看,基本知识点来源于教材。因此,要求学生对选修以及必修的内容都要做到烂熟于心。然而,从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主要集中在背诵的层次上。但是,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不然换一个题型,可能就会出现不会的状态。从选考加试题的命题形式来看,虽然形式较为丰富,但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是要依托教材,理解能力的考查更要依托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储备量,并是否可以随时进行解题。所以,在备考高考历史选考加试题时,考生要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从而为学生培养历史思维提供一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科指导意见以及考试大纲进行深刻理解,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高考历史的复习会经过两轮的复习,在第一轮复习时要狠抓基础知识,并切实做到准、实、活。首先,准是指要将考试大纲里所涉及的内容全部讲到。实是指将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影响都做到准确理解。活是指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可以做到迁移,注重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第二轮复习时就要将不同模块之间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归纳、总结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更轻松地应付选考加试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以主题式通史的方法进行复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也通过知识之间的再次整合,使教材内容进行了二次开发,与既定的主题有密切联系的中外历史内容进行结合比较,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历史结构体系。

2.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材料中,历史教材是十分重要的课程知识,但是也一定要结合史学资料进行复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重视教材一直是浙江省高考的特色,在选考加试题中同样也有体现,但是加试题注重考查的是学生的历史课程知识,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素质。所以,在备考高中历史选考加试题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史学资料的学习,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可以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随后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命题。在命题过程中,可以不要求学生具备命题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但是要求学生要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并将史学资料与教材知识进行整合,使题目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这样就会不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体系

从两年选考加试题的分析来看,加试题比较注重对历史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可以尝试以时间轴、空间轴和事件轴为核心,建立三维的知识网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在复习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先以时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扩张以及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等史学资料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原因。其次,以空间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并将工业革命与中国历史进行适当的结合,从而引出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以事件轴为中心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在挖掘工业革命爆发背景的基础上,联系英国的议会改革和浪漫主义等史学资料,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了工业革命的历史结构体系。

三、总结

通过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和2016年10月的选考加试题的分析,加试题保持了以往的风格,将基础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在聚焦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加强对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在对选考加试题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加试题的选题内容缺乏一定的创新,并主要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在实际的备考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加试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