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1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抓住新教材贴近学生实际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当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与新课改不相协调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笔者通过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整个课堂中占主角讲授内容多,学生参与讨论内容不多。由于当前的教师受之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时间很难改变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整个堂课讲下来,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理解或者不理解,明白或者不明白整个历史背景材料是另外的一回事。学生很少能够与教师互动式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很难看到学生发言或者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影响到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教师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方法的教授。教师旧的思想意识没有改变,认为历史课堂就是让学生知道历史知识,能够记忆下来,在考试当中知道有这样的一回事就可以了,并没有把初中历史课程当成是一项严肃的思维活动的训练过程,没有认识到历史课堂的教学是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空定位能力。如果这样的思想意识没有在历史教师的教学思维中建立起来,对于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上课觉得没有意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被打断。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是学习方法和处理问题方法的知识的传授。

3.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学生学习兴趣难以提高。初中历史课本中的历史知识,都是浅显的、基本的、概括性强的历史事件的重新概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的是实践教学方法的使用,认为让学生在知道历史的情况下,记忆历史事件就可以了。这样的教学方法当然有其存在的道理,但是这样教学的过程导致了学生对于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很难提高,难以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教学场地、教学视频材料让学生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对策

1.转变以前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新教改的推动作用下,教师应该摒弃旧的教学思想,将历史学科的教学提升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上来,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历史学科,不是记忆历史事实更不是为了考试的时候能够记住历史现象。而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空定位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变传授知识为传授方法的教学方式。这样做才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意愿下进行历史学习。

2.改变以前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秩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时空思维能力。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成了主要角色,将自己的定位给倒置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将历史事实呈现给大家,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讲解对于历史事实的了解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辅助和纠正错误的作用。这样的课堂教学秩序足矣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下,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历史掌握的牢固程度肯定较高,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时空思维能力。

3.大力推进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图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小故事等素材,组织学生对上述历史素材进行探讨和分析。并且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历史事实,在实践中了解历史的进程。透过历史事件的视频或者电影资料等对学生进行传授历史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方式,通过这些实践的教学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历史课堂中有所收获,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时空定位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历史课堂教学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生命、有智慧的结合体,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完善自身的历史修养,改革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让历史课堂能够生动起来,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历史的信心、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和能力,让历史课堂能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气象。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 问题意识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60101

创新就是在提出问题后寻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创新能力的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由于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历史教学中。

一、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1.这是历史学科的要求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以史为镜,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了解历史是为了现在和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如何“以史鉴今”,这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在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将“死”历史学活。

2.这是培养学生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古往今来,所有发明创造都是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出现的,只有发现问题后才能有创新方向。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不断接触新知识的认知过程,当学生现有知识储备与新知识无法衔接的时候,必然就会产生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和创新能力。

3.这是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法宝

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地认识和处理好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地位与关系,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历史知识是基础,学习历史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记住一些年代、人名、地名和事件上,“历史教学并不是单纯地传递历史知识而已,同时透过教学活动,对历史因果的分析、历史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以培养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获得正确的历史观念,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产生所谓‘历史意识’。”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转变教学思维,让学生想问

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使历史教学从重视结论识记转变为重视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树立积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并将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打破思维定式,克服思维的惰性,同时鼓励学生破旧立新,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只有实现教师到学生的思维的转变,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堂想问。

2.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一个紧张严肃的课堂和一个不尊重学生的教师只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战战兢兢、情绪紧张,很难提出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需要学生敢于提问,这就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精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的特性,尊重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不局限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能得到有效的表达。

3.重视基础学习,让学生能问

初中历史学科在学校、教师、学生眼里比语数外次要,这种不重视使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一知半解。历史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有着一定的要求。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实际意义,想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十分困难的。很多时候学生不会问是因为他们对历史基础知识没有很好的把握。教师要重视丰富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储备,对于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教学内容,需要熟记的要及时督促学生记住。

4.正确开展过程引导,让学生深问

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产生疑问,很可能刚开始只是一个浅层次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的问题更加深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假设问题、回答假设问题,不断归纳总结,由一个问题延伸到另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学生提出问题后自主寻求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自我提问和自我解答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形成理性的批判思维和积极探索问题的科学素养。

5.讲究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

提问也需要学习。古语有言,善教者必善问,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历史课堂提问中的作用,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提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向学生提问,也要鼓励学生向教师提问,实现良性互动。

根据新课改的人才培养目标,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实现历史教学从结论为主到探究过程为主的转变,让学生在不断的提问与质疑中提高创新能力,真正掌握学好历史的方法。

[ 参 考 文 献 ]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社会教学问题反思

1、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的现状分析

1.1轻视历史教学价值。有一个真实的事例。某地有一位教育人士在当地一次研究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教育专题会上,公开发表了他的一番看法:

“我看,现在初中开设的课程中,有一些根本就没有必要开!比如说,我就不明白,开那个历史课程究竟有什么用处?搞课改、减负,我看就该把这些没啥用的东西先减掉……”

也许这个事例太极端,但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个案例表明:在许多人——甚至包括教育界内部的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对于历史学科的价值与功能的认识上,是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偏见的。

1.2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源于前苏联学者凯洛夫所倡导的“五环节”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以讲授为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最大长处在于能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可以较为系统地获取、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

1.3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现代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理论根据教学水平的高低把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

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有教无学”,“教多学少”,知识缺乏迁移度。

理解性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讲授内容,但学生的理解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常常是“教多少学多少”“学等于教”,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把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联系起来

新课程实施以前的教学大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因此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符合青少年心理,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要讲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先通过商鞅变法的例子来分析。商鞅变法得到多数人的支持的史实,使学生体会到商鞅变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3、就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提出建议

1)认真做好“教学五认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还要了解学生的具体学情,力争做到讲课精彩、简明扼要。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务必抓住课堂上的45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2)抓好学生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工作,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常抓不懈。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3)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历史与社会教学缺失问题的解决

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缺失问题严重抑制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成了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一场攻坚战。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4.1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为此,必须先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

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4.2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罗杰斯曾指出,心理的安全与自由是创造的两个基本条件,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常常偏离常模的思想受到压抑,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的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气候和土壤。

4.3结合历史与社会学科实际,加强兴趣培养。所谓“课开始,情趣生”,就是在课堂教学开始阶段,要以趣激学,引发动机,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举趣盎然,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课进行,情趣浓”,就是教师要以趣导学,通过设疑介思,指导方法,以指引等手段,使情知发展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课结束,情趣存”,就是在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教师的及时讲解,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5、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述粗浅的分析,笔者旨在促进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发挥出历史与社会在素质教育中应有作用,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质量。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历史与社会教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历史与社会教师坚持不懈,勇于创新,在课程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每位历史与社会教师都要抓住时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2】《教育情报参考》(月刊)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4

一、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应用都学要学生全力的配合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为使学生全力配合,教师使用教学方法前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问题教学法也是如此。实施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作为教师应该把握好学生的需求点和兴奋点,因为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生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应该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避免提出的问题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或者没有提问的必要等情况的发生。所以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能力范围,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提出适合学生的问题,才可以使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讲解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平抛运动与动量守恒的知识点相结合,从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诸如一个人在十五米高度的地方,先让小球在平面上以一点五米的速度运动,经过一段距离后离开平面掉落。请问小球落地后与掉落点的距离这种类似的问题,这种难度的问题不仅可以有效结合多种知识点,而且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可以找到答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能够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运用方法

初中物理具有晦涩、复杂、难懂等特点,因此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自学,那么难免会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实施物理教学,以此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问题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建立良好的提问环境。良好的提问环境有利于学生进行提问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见解,为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作为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在课堂上围绕课本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进项讲解,在课后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问题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创造具体问题情景。物理教学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实施,由于初中物理包括许多抽象的概念和一些有趣的实验,因此创造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弹力”的概念以及作用时,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弹力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两两分成一组,然后每组发放一套弹力实验装置开展试验活动,让其中的一名同学固定弹簧的位置,另一名同学拉伸弹簧,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思考探究,通过创造这种具体的问题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理解物理知识。

三、初中物理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拓展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积极拓展该教学方法的实践范围。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新课导入,进行授课例题的一步步引导。方法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并且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磁场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电磁学的知识,那么很可能造成许多学生在这一章的学习中变得非常迷茫,主要原因是,电磁学比较抽象,单凭简单的讲述是不够清楚的,需要通过实验进行辅助教学,在试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除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气氛,从而使学生在试验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活跃整个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效率就会因为这种融洽的学习氛围而提高上去。问题教学法作为促进师生交流的一种新颖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该被广泛的应用,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从而为初中的物理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热情。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我国的诗歌浩如烟海,诗人也是灿若星汉,古诗教育方面也受到了重视。因为古诗词孕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诗词都是我国诗歌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篇幅不长,表达的意境比较深远,对于学生审美观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词就是用语言表达的。认真学习诗词,是我国中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他们接触古典文化的一个很好的教材。

一、初中古诗的学习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少古诗学习兴趣

对于古诗词来说,跟学生的时代距离比较远,而且古诗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常识或者是社会制度跟现代社会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这就使得一部分学生觉得学习古诗没什么用处。加上古诗跟学生的现代口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语言文字上的障碍,当读不懂的时候便会出现畏难心理,自然古诗学习兴趣不大。

(二)教师缺少古诗学习方式的指导

一部分老师觉得学习古诗就是理解课本中的句子和词语的含义,让学生能够背诵和默写,就等于完成了古诗学习的任务。就导致在教学方式上选择的是简单的串讲,没有进行有步骤的训练,对于古诗词的鉴赏方式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讲解都不是特别到位,学生缺少完善的古诗学习方式的指导,学习成效不明显。

二、优化古诗教学的策略分析

(一)反复朗诵,品味声韵魅力

诗词之所以被人们觉得语言很美,就是因为语言的节奏美感。古诗在表达感情的时候会采用拟声、双声或者押韵等形式来表达诗词的声韵美。诗词把这些形式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就形成了节奏鲜明,读起来抑扬顿挫的作品。要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朗诵,在优美的旋律中对古诗的美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特别是配上音乐来朗诵古诗的时候,就能让学生在朗诵中进入古诗优美的意境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古诗的感情基调。比如,在学习《观沧海》这首诗的时候,要先让学生了解曹操这个人物,明白曹操想统一天下的决心和抱负,知晓这首诗正是创造在曹操北征的路途中,全诗格调激昂,显示除了曹操的英雄本色。再比如,在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本人一生的坎坷,具备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样就能对这首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进行反复的朗诵,更好的品位诗歌声韵的魅力。

(二)字斟句酌,欣赏语言魅力

学习古诗词,需要对诗词中的字词进行反复的斟酌,体味每一个重点词句的含义,通过这些字词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已经,更深一层的领略诗歌中的情趣,获取相应的审美体验。在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品位的时候,要先读懂一些语句。对于古诗词来说,具备其特殊性,像语句比较浓缩,成分的省略性比较强,意思的跳跃明显等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的障碍。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真帮助学生梳理句子和词语,告诉学生要先进行分词解意,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理解,明确这个词语在本诗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启发学生去感悟。比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的时候,要先让学生品读其中的字词,“枯藤”的“枯”字,“老树”的“老”字,“昏鸦”的“昏”字,简单的几个字,就奠定了古诗的格调,烘托了冷落暗淡的氛围,显示了一幅沈深秋僻静的乡野图。再比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早莺”,“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新燕”和“啄”,初春时的早莺,南归的燕子,衔泥筑巢,莺歌燕舞,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让人陶醉在这美好的春光中,喜悦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通过这样的字斟句酌,反复的吟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魅力。

(三)情景交融,感受意境魅力

在古诗教学中,要让学生发挥想象,领略诗歌表达的意境美。因为中国古诗的文字都相对比较精练,而且意境比较深远,具备特有的诗中有画的感觉。著名教学学家叶圣陶曾经指出:“在讲授诗歌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性情的陶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精要的部分,一两句的指导就足以,不需要冗长的解说。”在现代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过媒体把文字、图片与动画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能够更好的表达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学习《江雪》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这样一幅画面:漫天飞舞的大雪,夹杂着呼呼的北风,天地之间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浑然成为一体,就是在这个辽阔与寂冷的画面中,出现了一艘孤零零的小船,上面坐着一位蓑衣笠帽的渔翁在江边垂钓。用多媒体播放出画面让学生去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受诗人的孤高,感受其中的意境魅力。

(四)融会贯通,反思哲理魅力

对于古诗来说,本来就是诗人触景生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于人生以及社会万象的思索得出的结果,具备发人深省的哲理,融合生活情趣与艺术形象为一体。人性的两个方面就是理性与情感,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哲学理念是当时人类意识的主要体现。就像孔子在面对大江大河奔流不息的时候,就说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句,这是在告诫其弟子不要虚度光阴,浪费时间。这些富含哲理古诗把本来对立的理性与情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事实上,哲理诗歌跟叙事诗歌以及抒情诗歌一样,都是古诗的组成部分,是可以让学生慢慢咀嚼的另一种审美方式。比如,我们在学习王安石的《登飞来峰》的时候,其中“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如果单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感觉作者是在观赏风景的体会,但是深入思考就可以得出一条哲理: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以及学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

结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古诗词是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节都在文化中显示出来,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育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非常大的教育意义。所以,要认清当前初中生古诗学习的现状,优化古诗教学,反复朗诵、字斟句酌、情景交融、融会贯通,让中华民族的古诗词文化薪火相传。

参考文献:

[1]宋赞.浅谈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古诗文教学[J].教育前沿与探索,2012(07).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 问题式教学法 运用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还要强调学生在课堂主题的作用性。问题式的教学方法也是研究型的教学的一种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和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存在着许多的不同,问题式教学法是由教学老师通过对问题的情景创设和问题的设定,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问题是教学法还可以加强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影响。以下是对初中历史课堂问题式教学方法运用的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历史教学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另外,教学老师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应该对课程教育的内容进行不断的丰富。历史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只有启发了学生了问题的求知欲,学生才会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问答,问题式教育是所有科目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引导,从而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充分掌握问题式教育的模式。教师在进行问题式教学法运用的时要注意学生平时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设定才可对学生进行提问,经过设定的历史问题会正确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回答,教师在提问时可以把问题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例子相结合,让学生对问题产生熟悉感,对问题不再存在陌生感,使平时不爱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到问题的分析当中,此外,历史教学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一)怎样对问题进行设计。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候,不能只是单一的提出问题,应该加入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历史情境当中,从而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思考,并向老师反问。因初中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幼小,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不能用太过于严肃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而是应该采用较为亲切的语气向学生提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回答、大胆反问,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由较浅的问题慢慢将问题进行深入,而问题的答案不能只设定成一个标准的答案,因历史属于文科,所以会存在很多不同答案的描述方式,从而同一个问题就拥有了多种答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要答案和标准答案的原意接近即可,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使学生对历史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怎样对问题进行思考。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在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而采用问题式教学法的教师是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对问题进行辅助语言的分析,教师对问题进行辅导语言的分析之后,会对学生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引导。另外,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要给15至20分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思考时间当中会自己把学过的知识主动进行回忆然后与问题相互结合,从而对问题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与探究。

怎样对问题进行讨论。当学生完成思考的过程之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3至5人的一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间进行问题答案的讨论和分析,而教师在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的时候可以在一旁进行适当的点拨,让讨论小组充满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没有拘束性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观点,并发挥出每个学生自身的才智以及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求知欲。

(四)怎样对问题进行解释。对于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首先由各个小组选出发言代表,然后再由各讨论小组的发言人和历史教师进行对问题分析、探讨和总结,最后得出问题的标准答案。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各小组的发言代表一定要积极主动发言,当小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历史教师不管答案对与否都应该给学生正面的评价,同时教师应该给予发言人和发言人所在谈论小组语言的鼓励,如果给了学生负面的评价就会减少学生以后在问题探讨、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中的积极主动性。当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发完言之后,教师应再次给予各讨论小组语言和掌声鼓励,最后再给出正确并完整的答案。

(五)怎样创设学习情景。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教育关节就是情景的创设,情景的创设包括了4部分:①情景创设所需的问题分类,②对情景问题的创设设计问题,③对情景问题的分析,④情景问题的组成和探究。另外,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创设的引导需要辅助语言、图片、模型,情景,情景创设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探究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大胆的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然后再通过问题的假设对问题进行认知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的教育模式,问题式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手段,当然,问题式教育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教师在运用问题式教育法的时候要注意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工作,在课堂中要把学生作为主导,对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问题的质量,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不能有打击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语言并和学生融为一体,另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特长发挥加以重视,教师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真正发挥出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丽娜.初中历史课堂中问题式教学法的运用[J]

[2]韩丽华.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