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若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确实能对生物教学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都属于信息技术的范畴,但在中小学生物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因此,下面主要谈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备课过程很重要,只有做好充分准备,才能胸有成竹、有条不紊,才能收放自如地指导学生学习。备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备教材。包括本课中哪些知识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必须让学生掌握,哪些需要了解,教材在章节中的地位、作用、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二是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变化,因此需要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等。三是备教法。该课中的难点,通过哪种教学形式才能突破,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记忆深刻,这些都是我们备课过程中应该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内部结构、生理过程等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记忆。

在备课时采集信息资源主要通过以下办法:①利用网上的资源。网上有许多图片、课件、教学的文字资料,甚至还有试卷,在需要时我们可以下载。②实地拍摄照片。我们可以用数码相机拍摄很多的生物资源图像,输入电脑中。将这些直观的教学资源整合到教案之中,课堂里的内容就非常丰富,让学生看到他们平时看不到的东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③扫描图片。有一些图片我们在网上找不到,这时还可以用扫描仪扫描图片。

2.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呢?在授课过程中通过CAI课件声像结合、动态展示生物的内部结构、生理活动现象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尿的形成与排出”一课时,我制作了CAI课件上课时播放,动态地展示了尿液的形成过程,同时画面中的配音也让学生感到新鲜,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不可能把每节课都做成CAI课件,因此可以用下载来的课件或者买来的教学课件。例如,在笔者做的一个“血液”课件里,把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人物化,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自我介绍”生动、活泼、有趣,它们以第一人称的自我表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些配音图像将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永久记忆。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

课堂上,要善于利用从网上搜集的资源。例如,在讲到“禁止近亲结婚”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近亲结婚亲上加亲。可是国家婚姻法却明确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学生讨论后,再给他们讲述近亲结婚的危害。讲解备课时从网上找到的内容,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家史”“达尔文的悲剧”等,向学生讲解这些名人的沉痛教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近亲结婚会导致遗传病,所以是应当禁止的。

3.信息技术在课后辅导答疑中的应用

虽然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但是设计巧妙的课后作业,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初一生物下册关于血型的课后作业题“仅凭血型就可以确定孩子与父母的亲缘关系吗”引起了学生的争议,有人说“可以确定”,有人说“不能确定,只有DNA才能确定”。到底谁正确呢?学生让我评。我说这样吧,你们上网查找资料,谁能找到支持自己的证据,谁就是胜者。第二天,就有同学找我说“找到了答案”。在辅导课上,我公布了该同学的资料,大家听后都明白了其中道理,教室内响起了一片掌声。

通过资料的搜集,学生学会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查找资料的方法,也明白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方面的问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能力。

4.信息技术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2

关键词:生物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有效性

一、前言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其主要研究生物以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因此与人们生活具有紧密的关系。为学生讲授生物学知识时,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文字性的知识,同时更需要通过图片、动画等直观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基于此,在信息技术逐渐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二、借助信息技术直观体现出生物学有趣之处

实现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深入融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其中包含的知识,因此采用合理融合方式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是必要途径。笔者建议在实现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生物学中包含的有趣知识,并利用信息技术直观体现出来。第一,教师以及相关学者需要深入研究学生对生物学中哪些知识更感兴趣,在了解学生兴趣方向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广泛收集与该知识相关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自身生活中常会接触到的生物以及环境更感兴趣,因此可以从该方面生物学知识入手,更直观的体现出生物学知识有趣之处,进而提高生物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性;第二,借助信息技术体现生物学有趣知识时,应该及时收集学生评价结果,进而完善呈现方式、改动呈现内容,保证最终呈现效果。

三、实现生物学抽象知识向生动化知识的转化

虽然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具有更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在生物学知识中仍然包含着很多抽象知识,这些知识不仅理解难度更高,同时也十分重要,只有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上述知识与生物学概念,才能够系统的掌握生物学知识。基于此,在实现生物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时,为了保证二者融合的有效性,就应该实现生物学中抽象知识向生动化知识的转化,一方面,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收集学生反馈并总结自身教学经验,全面分析生物学中哪些知识抽象性更强,学习难度更高,为后期二者融合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并以动画、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化的生物学知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四、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

与物理学、化学知识类似,在生物学中同样包含着实验内容,开展操作容易程度较低的实验时,教师可以以演示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进行,针对其中操作难度特别高的生物学实验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呈现出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但是在利用信息技术呈现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既要为学生放映生物学实验操作流程、可以得到的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等内容,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分析实验中来,促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研究的基础上,产生身临实验中的感受,进而加深对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结论的理解,提高生物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五、通过生物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构建知识网络

直观的知识网络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起生物学学习系统,进而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当前,开展生物学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良好的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构建起生物学知识网络。结合生物学中的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呈现技巧,建议在构建知识网络时,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准备:一是知识内容角度,虽然生物学中主要包含了生物知识以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联系内容,但是知识之间的密切程度是不同的,为了使知识网络更加清晰,就需要将联系更为密切的知识放入统一板块中,保证知识网络条理更清晰;二是呈现方式角度,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呈现方式相对较多,但是要想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掌握住生物学知识网络,教师就要合理利用不同方式的呈现优势,采用更鲜艳的颜色体现出生物学中重点知识,促使知识网络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从而提高该知识网络利用效果。六、总结总的来说,要想使生物学能够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深度融合起来,相关人员就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直观体现出生物学的有趣之处,利用信息技术将生物学中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知识,使信息技术更直观、真实地呈现出生物学中实验内容,并通过信息技术构建起生物学知识网络,促使生物学知识能够紧密联系起来,进而为学生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葛爱琴.试分析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和信息技术的运用[J].电脑迷.2016(11).

[2]杨婷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生物教学结构[J].学周刊.2016(25).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物;CAI;整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这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概念界定为: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生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层次和效率。

一、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许多学校的生物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用笔勾画重点。相当数量的生物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列举现实生产和生活的实例较少。因此,生物学教学要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启迪的教学实践活动。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就是要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的关键手段

生物学课并非是信息技术课,传授信息技术的量、切入点等要恰到好处,有机地溶入生物学教学中。整合也并非只用计算机作为解决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必须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整合的关键就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于一体,并可以灵活地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以其良好的交互性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较好地完成教与学、学与练的全过程,具有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制作过程

计算机辅助生物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课件脚本创作、素材准备、课件编制等环节。

1.脚本创作

通常脚本创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文字脚本,第二步为制作脚本。

文字脚本就像建筑的设计图一样,是CAI课件最初阶段的总设计。文字脚本的基础是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CAI课件设计的蓝本。文字脚本的编写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按照教学过程的先后顺序,把知识内容及呈现方式描述出来。文字脚本应包括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师生交流情境分析、媒体的选择及声音和动画的要求等,这些都应该尽量详细地描述出来。

制作脚本在CAI课件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设计阶段的工作总结,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载体,是课件开发阶段的依据,也是课件制作的技术施工图。制作脚本的编写主要是要写出CAI课件系统结构,流程分析,超链接关系等。编写制作脚本最好是用箭头将各个知识板块间的链接关系、交互切换关系描述出来,在重难点板块上还可以用文字或符号注明,这样容易使设计思路清晰。

2.生物课件的素材采编

生物教学用的内容,可以从以下的几个途径去收集。

首先是利用现成的教学课件,如果现成的课件不是很适合自己的教学,则可以用这些课件里的素材制作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件。

其次生物科教类VCD也是很好的素材,如《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另外,网上资源非常丰富,如K12、科普博览等教育网站,都有专门的生物内容,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精美的图片。

3.课件的编制

选择何种多媒体集成软件开发课件,首先取决于软件的功能、效率以及使用难易等元素。通常的方法有三种。

(1)直接使用通用的计算机语言。例如Visual Basic、VisualC++等,此方法开发成本低,但是编程量大。对于没有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来说是较为困难的。

(2)选择现成多媒体开发工具。常见的有: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宏图、方正奥斯、Multimedia,Toolbook、Action等。

(3)综合开发系统。实际上目前课件的开发方法都是根据课件的类型,将以上各种方法综合采用。这就是以多媒体开发工具为主、写作工具为辅,利用这些工具的方便高效特性,相互补充。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实质就是生物课程信息化,即生物课程内容信息化、课程实施过程信息化、课程评价信息化。“整合”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变革传统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和课程评价,改变了传统的认知模式,拓展了学生搜集、处理、消化信息的空间,重新定位了师生角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1999,12-13

[2]钟玉琢.多媒体技术(高级)[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8

[3]秦东方.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探索[J].中学生物学,2005(10)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4

一、科学地认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

现在一些老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整合认识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认为为直接照搬网络上下载的课件上课就是整合课了;有的认为课堂上只要用了多种电教媒体,就是整合课;有的认为在机房上课,网络环境下上课,就是整合课。在此,我们先要认识整合和信息技术,信息与电脑的概念。

1.整合≠信息技术。

整合是指可联合实施以确保实现共同成果的。我认为生物学科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体现在如何有效应用学科技术、信息技术、学生的研究学习素质,更好地达到生物课程学习的目标。

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2.信息技术≠电脑技术。

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是指与客观事物相联系,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状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被发出、传递和感受,对接受对象的思维产生影响并用来指导接受对象的行为的一种描述。从本质上说,信息是反映现实世界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状态及规律的信号与消息。信息包括以下几个要件:信源、语言符号、载体、信道、信宿、媒介。

电脑:是一种利用电子学原理根据一系列指令来对数据进行处理的机器。因此,信息技术≠电脑技术,它的范围要宽广的多。

3.生物科学整合课≠生物多媒体课。

生物整合课与生物多媒体课不相同:生物整合课不仅信息技术手段、方法与学科教学手段、方法的整合,还包括教师教的艺术,学生学的方法,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学习评价,师生沟通。生物多媒体课为教师的“教”提供方便支持。“生物整合课”更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渗透,对整个教与学过程、评价、延伸学习的整合。

二、如何上生物整合课?

生物学科整合:是指课堂教学中把课程内容和方法与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完成生物课程教与学。目的是把信息等各种先进技术应用到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促进生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提升,达到实现课程教与学的目标。

1.认真选择整合的点:整合是广义的整合,可以是课堂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的整合,不一定是全过程的整合,可以是课堂上不同手段的整合,更不要错误地认为整合就是要电脑,就要网络,要先进的软件,没有电脑就不是整合了。

《消化吸收》:材料多,素材多,但是消化、吸收很少直观动态的内容,使用flas,数码摄像技术等进行整合,使学生看到家兔肠胃的蠕动,消化过程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物的移动等等;

《空中飞行的动物》:为什么鸟能飞行?如何适应飞行?与飞机有什么不同?选用flas整合飞行原理。摆脱了学生问:为什么能飞?有翅膀的答案。

……

2.发动学生,精心整合。整合最简单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我们上整合课我都是引导学生加入整合课的研究行列:

在发动学生方面有很多东西学生是可以完成的:生物标本的采集、收集、购买;生物视频的拍摄;生物图片的照相;生物实验的模拟;生物的调查、数据的分析;生物现象的观察等,都可以发动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与整合。

作为教师要备好课。备课不仅仅要备重点、难点,备学生,还要把知识呈现的手段、方法、时间备进去(何时呈现,怎样呈现,重点内容多几个方式呈现和互动)。

因此,不是整堂课都要用信息技术或者某项技术,其实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小组就是很重要的整合手段之一,这就重视了人的资源,重视了以人为本。

3.选择自己适合的媒体技术。不要盲目的追求好看,追求很高的信息技术,而要实用,要自己最擅长的技术。目前很多老师都掌握了PPT、flash等较高级的软件的使用,但在制作是往往要化大量的时间。这就让老师准备一节课往往要花一、两个礼拜的时间甚至更长,很多老师不愿意上整合课。其实PowerPoint、OFFICE、ACDsee等软件的使用也很简便,花的时间也很少,我们不要盲目跟风做复杂的课件,做适合自己的课件,整合适合自己使用的技术和素材就行。

生物复习课,我就用WPS进行整合,把练习和提纲整合;学习细胞的结构,我们不但让学生看显微细胞摄影、细胞模型、细胞图片、还要进行细胞结构图的绘画,这也是很好的整合,这个整合不用电脑就可以,因此,我们选用合适的技术整合是看自己的技术水平,也看实际的需要,做到简单、快捷,突出重点就行。

整合不一定要有课件,我们要把握一个原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便于学生理解老师授课意图;要有一定的交互性;要有一定的拓展性;要适合自己。

三、正确的评价导向。

一节生物课,是具有生物课的基本要求,生物整合课,也有基本的导向,才能引导老师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有方向,有技术,有积极性,是保证生物学科整合课能正常开展的关键。

1.贯彻新课程标准。包括认知、情感、技能、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等目标,反映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体现多智力因素。

2.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3.要求内容与课程设计,能适合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吸引学生适当参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发挥生物学科整合的优势,教学方法适宜、灵活、有创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5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信息技术

要将高中生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其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当中的不足,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凸显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宗旨,改善教学模式,使其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使高中生物教学更为高效。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导入变得更加生动

要在课堂教学当中进行情境创设,就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效率。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已经能弥补这样的短板。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放映动画、资料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生物的进化时,教师可以播放《地球进化过程》的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进化过程,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而在对《光合作用》进行讲解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科学家的一些实验促进学生探究大自然的热情。借助断句的放映,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受到了情感的感化,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突破课文的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讲解时,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演示,学生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掌握组合定律,这样,这一章的难点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打破时空局限,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可以生动地模拟生物实验

众所周知,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而生物科学的前提就是实验。在对《神经调节》进行讲解时,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人类兴奋的传导当中电荷的递质是怎样的。在实验过程当中,由于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常常会使教学效果较为模糊,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实验,则可以对比结果说明原因,修正实验当中因为各种因素而产生的多样误差。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复习快速而高效

在生物复习过程当中,利用计算机设备,将预备好的系统投映到大屏幕中,一方面节约了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教学的容量,并且便于教师对于内容的讲解。在复习过程当中,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内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学过的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助式的复习。由于每个学生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其在学习过程当中学到的内容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将展示内容呈现到学生面前之后,学生就会根据已经学到的内容,对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侧重复习,这就提高了复习的时效性。

在对高中生物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的整合过程中,教师应把握自身定位,不应单纯地操作机器,将过多的时间放在电脑上,使机器代替了教师本身。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教并重”的整合。此外,还应该增强对计算机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徐平辉.信息技术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优势之浅见[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4).

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范文6

一、信息技术实现生物知识呈现由“静态”变“动态”

生物的生命是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教材呈现是静态的图文形式。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抽象的生物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必修二“遗传信息的表达”一节的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 只能在黑板上绘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简图。这样,很难让学生理解它的空间动态变化过程。于是, 我们把 “基因表达过程” 制成多媒体课件可用动画模拟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从而生动形象的给学生单明这两个抽象的知识点。在演示过程中, 教师只需略加引导启发, 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 分析, 很快理解并掌握基因表达的机理。

二、信息技术实现生物知识呈现“宏观”“微观”互换

高中生物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把生物学知识进行了浓缩。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微观世界显得有些无助,而运用信息技术则可将微观的结构和功能或者生理过程生动逼真地呈现给学生。如教学“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一节课时,可用动画模拟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细胞内外的物质如何蛋白质和磷脂分子的运动出入细胞,从而生动地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结构特性。

多媒体技术同样能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拓展。例如: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态”教学过程中,可将CCTV的人与自然、生态农业等一些电视节目录制下来播放给学生观看,让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实践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对此节内容的认识可上升一层面。

三、信息技术实现生物知识呈现的时空转换

必修二中关于生物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历年来是教学中的难点,二者时间跨度都很大,且原始生命起源过程不可能重演,环境条件不可能改变。这样,完成该课教学时,一方面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也给学生理解进化论学说带来很大困难。这给信息技术以用武之地: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

四、信息技术丰富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长期以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生物理论学习与实验教学大多是分开进行的。理论课上讲述的内容大都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在实验课上又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回忆与复习理论课的内容。将多媒体模拟实验运用于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可超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为了说明方便起见,通常分为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用挂图形式分别进行分析讲解,从间期至末期怎样演变的过程是很难看到的。若采用Flash制作课件,可用静态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从多侧面、多层次形象地模拟出染色体整个演变。

五、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板书内容,如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往往会在一个专题教学中先构建概念图;一些生物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补充一些例题和练习题等等。而在课堂40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则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有时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的使用课堂40分钟。

除此以外,利用信息技术来显示课堂内容还有如下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