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风险防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税收风险防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税收风险防范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1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 应税收入 税收风险

自中国开始试行部分行业营改增改革之后,交通运输业就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行业之一,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企业也纳入试点范畴,从而使得交通运输全行业全面实施了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该行业中的一般纳税人由适用营业税3%税率一下提高到增值税11%税率,且各企业因内控制度、业务规模、经营模式、上下游客户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业内企业易在增值税进销凭证尤其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收入确认及纳税申报等方面出现问题。为规避风险,企业应及时进行纳税自查。

一、企业提供应税服务后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的税收风险

(一)是否有提供服务后不开发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或者开假发票的行为

1.风险表现形式

企业提供应税运输服务后不开增值税发票、或开具增值税发票联与记账联、存根联等金额不一致的发票(俗称抽芯发票或“大头小尾”发票)或者开假发票。

2.历史案例启示

某运输公司运输业务较多,而某年度账面反映收入与当年实际经营状况不符,稽查局对其进行突击检查后查实该运输公司的多项涉税违法事项,一是取得不需开具发票的收入不入账;二是对部分业务收入开具“大头小尾”发票,发票联与存根联差额部分收入不入账;三是对部分业务收入开具假发票不入账,最后该企业被定性为偷税,对隐匿收入部分予以补税、课征滞纳金并处以罚款,企业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增加了税收不良记录。

(二)是否有取得应税收入直接冲抵成本费用或债务、现金收入不入账或在往来科目中挂账的行为

1.风险表现形式

(1)企业取得应税收入时直接冲抵运输成本、期间费用、应付职工薪酬、冲抵债务等;

(2)取得应税现金收入隐匿入账外;

(3)将应税收入挂“其他应付款”、“应付账款”等往来账户,未申报纳税。

2.历史案例启示

某运输公司欠维修公司修理费30,000元,双方协商以公司提供运输服务来抵顶其所欠修理款。运输公司提供服务时领用库存燃料5,000元,发生过路费1,500元,企业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付账款 30000

贷:燃料 5000

现金 1500

营业外收入 23500

企业账面未确认运输收入而是直接冲抵应付账款及发生的费用等,导致应税收入30,000元未申报缴纳增值税,后经当地国税局查实后予以了补税及处罚。

二、企业在应税收入确认完整性、准确性方面是否存在缩小征税范围、压缩税基、混淆服务类型降低适用税率的税收风险

(一)是否有缩小征税范围的行为

1.风险表现形式

(1)将有偿服务收入混同无偿提供服务,境内收入混同境外收入,征税收入混同不征税收入,少申报缴纳增值税。

(2)销售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申报纳税;销售试点实施之日(含)以后购进或自制的固定资产未按照17%税率而按照4%征收率减半计算缴纳增值税。

2.历史案例启示

某稽查局检查中发现一境内单位接受境外运输服务支付500,000元,境外公司未申报缴纳境内增值税。经查实境内单位完全在境外消费的应税服务仅有300,000元,该境外运输公司应就其取得的200,000元境内收入申报纳税,境内支付企业因未按规定履行代扣代缴义务最终被处以罚款。

(二)是否存在压缩税基的行为

1.风险表现形式

(1)提供应税服务的价格明显低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同期的价格,或某一笔应税服务的价格明显低于同期该服务的平均销售价格;与关联方之间的服务价格不符合经营常规,造成一方税负不合理降低。

(2)将向服务接受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采用不入账、冲减费用、长期挂往来账等手段不计算缴纳增值税。

(3)提供折扣服务时未将价款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而是直接按净额开票和计提销项税额,少缴税款。

(4)因服务中止或者折让而退还给买方的税额未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扣减,或未按照规定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买方进项税额虚增或本方销项税额不符合规定的减少。

(5)以赠送机票代替应支付的各项营业费用,未申报纳税。

(6)将收取的客票销售款项直接坐支费用,余款入账作收入。

(7)取得外币收入时人为选择或频繁变更外币换算时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少缴税款。

2.历史案例启示

某国税稽查局对一运输企业上一年度的纳税情况进行检查时,发现其中一笔业务作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2000

贷:营业外收入 32000

后经查实是该企业提供运输服务时收取的对方违约金,未计提销项税额,最终企业付出了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的代价。

(三)是否有混淆不同应税服务类型,降低适用税率的行为

1.风险表现形式

(1)存在混淆不同适用税率的经营项目行为。

企业混淆运输收入、装卸收入、收入、堆存收入、维修服务收入、有形动产租赁收入以及货物销售收入等各自的增值税适用税率,少缴税款。

(2)存在混淆不同税收待遇的经营项目行为。

企业提供应税服务时兼营非应税劳务,未分别核算或准确核算应税服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额,未正确申报缴纳增值税;兼营增值税减、免税业务时未按规定分别核算;混淆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征税范围,将政策规定的不征增值税业务错误理解也不征企业所得税。

2.历史案例启示

某国税稽查局在对一运输公司进行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除开展公路货运业务之外还有出租仓库业务,但账户中核算的主、副营业务收入和支出比重异常。通过审查发现该企业将取得的运输收入混入仓库租金收入,按5%的税率缴纳了营业税。依据增值税相关规定,国税局对该公司做出了补税和罚款的决定。

三、企业服务收入确认及时性方面是否存在延迟确认收入,推迟申报纳税的税收风险

1.风险表现形式

(1)以业务面广,收入汇总速度慢为由对实现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滞后申报纳税。

(2)已提供应税服务,以未收全款为由不及时确认收入,滞后申报纳税。

(3)应税服务收入虽已入账,但不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滞后申报纳税。

2.历史案例启示

某运输公司3月初与一家单位签订合同,约定在3个月内提供运输服务共计100万元(不含税),合同签订时对方付款50%,余款在服务完毕时一次结清。税务检查时发现企业在3月份收款时已全额开具交通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但账面上仅反映“预收账款”50万元,未就100万元收入计提销项和申报纳税,企业为此付出了滞纳金和罚款的税收遵从成本。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交通运输企业若想良性发展就应从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内控制度做起,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核算制度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并自觉依法纳税。企业取得应税服务收入时若有上述行为发生则说明销售与收款环节、财务报告编制与会计信息披露等环节内控机制缺失严重,会计信息失真导致企业存在易被税务稽查界定为主观故意进而被定性偷税的巨大风险。因此,企业应积极对照自身业务开展涉税自查,完善财务核算和专用发票管理,降低成本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2

关键词:人寿保险公司;税务风险防范;应对措施

就目前情况来看,人寿保险公司正处于发展的巅峰状态,对整个社会民生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也正因如此,政府部门对保险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监管和税务稽查。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一旦被卷入税务风险的风波中,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状况。因此,规避公司税务风险,是保险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人寿保险公司不仅是规模较大的公司,也涉及到金融行业,因此面临着税务工商和银保监会的双重监督和检查。这也进一步说明了保险公司进行税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本文将针对人寿保险公司基础业务的相关特性,对其潜在的税务风险展开论述,希望能为公司采取措施防范税务风险提供新思路。

1引起人寿保险公司税务风险的因素

公司潜在的税务风险来源于:首先,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时,参考的相关税法并不准确。国家出台了不少税收优惠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享受不到应得的减免,由此造成了公司经济成本的浪费,出现多缴纳税款的状况;其次,公司在纳税时违背了相关的税法,公司内部存在一些企图偷税漏税的违法行为,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一经查出,企业不仅需要补齐应缴纳的税款,还将面临相应的处罚。这会降低公司的信誉度,使其形象和声誉受到不良影响。

1.1国家政策、市场等外部因素

(1)对国家相关税收政策的认识不充分。近年来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国家也出台了大量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情况进行调控管理。涉及到税收改革和优惠的相关政策比较复杂,往往出现多行业之间紧密联系的状况,例如税率合并、简化等。税收政策处于变动改革之中,这要求公司财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税务知识和政策,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好纳税规划。一些公司就是因为在使用税收法时不准确,使得公司没有享受到应得的优惠,造成的经济损失事小,可面临的处罚却可能是难以承担的。(2)税务管理难度增大。目前阶段,税收政策的调整之一,就是一些业务资料不再由税务局进行备案,转变为公司自行整理储存。这无疑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能够对税收政策有透彻、深入的认识和解读,确保存档备查资料的完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1.2人寿保险行业具有特殊性

(1)业务收入来源较为特殊。与常规公司产品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大多为长期寿险,属于应税类的比例较小,大部分为免税产品。这些产品在正式进行售卖前,要向税务部门以及银保监会备案。这一过程往往比较繁复,花费的时间也长,涉及到的手续和资料更是多种多样,是风险较高的环节。(2)公司人力资源流动性较强,大部分工作人员与公司是关系,没有签署正规的合同约定。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的行业竞争无疑是巨大的,公司的市场份额与业务员的能力直接挂钩。为了对保险营销业加以激励,公司常常采用旅游福利、食品器具奖励等方式。这部分支出是需要进行纳税的,因为保险营销员与公司并不存在劳务合同关系,花在其身上的开销要作为销售情况处理。此外,一些个税是由保险公司代扣代缴,这其中也存在诸多注意事项。

1.3公司内部存在不良因素

公司管理层的税收遵从意识和对待税务风险的态度。如公司管理层有较高的纳税意识,就会增加公司内部税务的管理要求,降低公司的税务风险,指引公司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1.4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人寿保险公司往往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分机构,任用的会计等财务人员数量较大,但其专业能力是否达标却得不到保障。如果财务人员对当地的税收政策认识不全面,专业能力不足,相关操作违反了对应的税收规定和政策,就会给公司的税务结构埋下安全隐患,使得公司可能落入需要承担税收风险的境地。

2人寿保险公司防范税务风险应对措施

2.1对公司税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

(1)建立内部专业的稽核中心。稽核中心主要是检查公司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并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稽核中心可以做到在熟悉公司内部运作和业务的实际情况下,高效的开展检查工作,能对公司内部存在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和评估。(2)聘请专业的税务公司开展税务检查。专业的税务公司能带给企业国家政策正确的解读,并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提出符合国家政策的税务方面的指导意见。(3)建立公司税务风险等级预警机制。将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制定相应风险等级的应对措施,从而有效管控税务风险。

2.2加强公司内部的管控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使公司业务流程顺畅,财务人员参与到公司重要业务流程中,做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控,从而融入到公司业务流程中。财务人员从符合税务政策、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等方面进行税收筹划,降低公司税务风险。

2.3利用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开展工作

对公司开展的每一项业务账务处理进行案例解析,详细制作各种情况下账务处理规则,比如视同销售、代交个人所得税等,制定出完整的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从而解决机构多,财务人员专业程度差的情况。另外,标准化操作手册还能减少人员更换带来的风险。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3

(一)外部因素

1.税收法律制度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由多个单行的税收实体法和一部税收程序法构成,由于立法技术、立法水平以及我国特有的经济法制环境造成许多实体法要素不确定,难以准确把握。第一,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要求,征税行为必须依据法律的规定而执行,但是我国在立法时对某些税种的征税要素规定的过于原则性和简单,由于没有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使得税务机关在税收行政执法过程中自由裁量权过大,征税结果在一定程度依赖于税务人员的主观意思,与税收法定的要义相背离。第二,我国税收立法的层次不高,大部分实体法修改进程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量旳税收规范性文件对其进行解释或补充,这就形成了立法层次高、出台时间早的行政法规存在着大量的行政解释,有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形势的税收法规在执法中更容易产生风险。第三,税收征管法亟待修改,部分过于原则的规定应加以明确,避免在实际操作中产生歧义。现行的税收征管法是2001年审议修订的,部分条款因规定不明确导致实际操作不便,如在对纳税人实行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变价处理中没有规定具体的时间期限,税务机关如对所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变价处理不及时,其价值下跌可能不足以抵缴税款,由征纳双方谁来负担由此产生的税款缺口成为争议问题,这样税务机关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执法风险。2.税收计划制定与管理科学性不高。税收计划的制定与既定税收收人目标相联系,又要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其科学性十分重要。但是我国长期以来税收计划都按照基数法的原则来确定,在上年基数上按预计经济增长速度来制定本年计划,在年初时由上级税务机关和当地政府确定,层层下达执行。组织收人本是税收的根本目的,但有的税务机关为圆满完成税收任务,在执法中就出现了“预收”、“空转”、“寅吃卯粮”以及藏富于民等不按法律规定征税的现象,执法风险显而易见。3.信息容量的巨大与不对称。税务机关摄取信息的质量决定税收征管质量的高低,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潜在的税收执法风险。首先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纳税人的涉税情况税务机关掌握不足,单纯通过纳税人自行申报的表格、财务报表和相关资料税务机关没有掌握更深层次的信息,对其存在的虚假申报、偷逃税等问题进行查处时则会给税务机关和执法人员带来潜在的执法风险。其次指税务机关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不对称,税收征管需要多个相关部门的协作,这涉及到工商、金融、建设、房管、公检法、交通等部门之间以及国地税之间、不同地域税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信息不共享、交流不畅等问题则使税务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局面,执法风险不断增大。4.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不强、税收遵从度低。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基于人治而非法治,对于税收更多的纳税人长期在苛捐杂税的认识下不愿意主动缴纳,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更是受内在利益的驱动,尽量使自己的税收负担最小化,这样造成整体遵从度不高的现状。有的纳税人甚至在税收缴纳过程中与税务人员进行博弈,在利益和风险两个因素中衡量取舍,当偷税的利益大于所受处罚的风险时,纳税人甘受处罚风险而采取各种手段偷欠税款,有的甚至向税务人员行贿,相互勾结骗税,纳税遵从度不高使得税务部门的执法数量和执法频率增加,相应的执法风险增大。5.外部涉税环境的影响。在当前各地都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大环境下,部分地方为招商引资、搞活地方经济私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在依法治税与发展地方经济出现矛盾时,部分地方政府为保护部门利益,为利润大户的违法行为说情,有的甚至阻挠税收部门的正当执法,从而引发税收执法风险。此外,税收机关的执法强势地位客观长期存在,税务机关和人员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压力感知不明显,疏于防范的心理随着社会法制环境的改善和纳税人维权意识的增强,税收执法风险也将增大。

(二)内部因素

1.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部分税收执法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关注和考量不够,缺乏深入研究,存在以权代法、以情代法、以言代法,凭感觉、经验、关系执法,执法方式简单,重习惯轻法律、重权力轻责任的随意执法现象,导致征纳双方矛盾激化,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税收秩序,恶化了税收执法环境,无法保证税收执法公平、公正、正确,从而埋下风险隐患。2.税务执法人员执法质量不高。随着税收法制理念的深人和税务培训的强化,税务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重实体、轻程序的情况也有所改善。但由于税收执法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差异,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也客观存在着一定偏差,制作的税收执法文书不严谨、不规范,税收执法中不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同时税收执法人员执法道德水平的不同,也使得有人因法治意识淡漠、,有的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草率,这也就决定了执法风险的存在是必然的。3.税务机关考核监督机制有待加强。征税是一种公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将会产生腐败,因此各国税务机关都十分重视税收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我国税务机关通过“两权监督”和“执法责任制”等制度,明确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规范执法工作规程,实现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目的。但实际执行中工作岗位职责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标准不明确、不规范,各环节之间缺乏相互制约,以岗定责工作不到位等问题,使得随意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税收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容易引发税收执法风险。对税收执法责任的监督考核也存在考核难以落实、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评议考核措施落实不到位等问题,而过错责任追究缺乏力度,税收执法风险给执法人员的压力不足,导致其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力。

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税收执法风险防范与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展成为一门学科,引人风险管理理论来加强对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未尝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应遵循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原理,建立包括税收执法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和处理等措施的防范与管理机制,以完整的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数量分析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积极、主动的管理提高纳税长效遵从,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风险。首先是进行风险识别,即对尚未发生的、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系统地、连续地进行识别和归类,并分析税收执法风险产生的原因,要认真分析税收执法的全部工作流程,逐个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潜在风险,找出风险发生的因素,分析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后果和损失。其次,着手建立税收执法风险评价模型,深人剖析税务执法过错案例,寻找可能引起税收执法风险的各种因素和表现并按规则量化,找出风险形成的规律并做出标记、风险指标,按风险级别计算分值并进行警示。

(二)完善税收法律制度

贯彻税收法定主义的前提就是“有法可依”,只有较为的完善税收立法,不断提高立法质量,税收执法风险才会不断降低。第一,尽快出台税收领域的“宪法性文件”——《税收基本法》,构建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基本法》应以宪法为指导思想,就税收的基本问题及其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税收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方面予以明确,并对其他各单行税收法律、法规进行统领、指导和制约。第二,提高税法立法层次,确保税收法律的刚性。对现行法规、规章等进行清理,坚持法律优先的原则,根据法律效力的高低不同,废止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或超越职权范围制定的涉税规范性文件;不断提高立法技术,制定较为前瞻的税法文件,减少税收法律变换频率,增强税收立法的严肃性和稳定性。第三,建立统一规范的税收法律解释机制,包括建立税法公告制度,纳税人对税收法律的释疑制度及税收法律法规范本制度,以某种法律形式明确税法的解释机关、解释标准和原则,明确税法的解释权限和解释效力,禁止对税法做扩大解释或类推解释,避免税收执法中的随意性。

(三)建立完善的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在执法中税务人员出现差错也是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降低执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来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发生的有效措施。首先,建立事前监督机制,依据《税收征管法》和《行政处罚法》等规定,建立执法程序及规范性文件审查机制,定期对现行的执法程序及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及时发现执法过程程序衔接、规范性文件冲突、操作性不强等导致的税务管理漏洞,尽早对其进行修正,减少系统风险。其次,结合税收征管改革,按照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处罚、复议分离和制约的原则,建立健全税务执法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地实行专业化管理,科学分解税收执法权,形成互相制约、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制衡关系,防止越权执法或滥用执法权。第三,切实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将纳税人关心的税收热点问题、重大工作措施及时公之于众,对举报案件的查处做到公开、公正,审批事项、审批流程上墙公开,从而提高税收工作的透明度。第四,建立轮岗交流制度,对岗位任职达到一定期限的人员进行异地交流,避免由此产生的心理或者“人情网”。同时税务机关拿出一定资金建立廉政基金,对较长期限内未发生执法责任追究的人员予以鼓励,起到事前激励杜绝风险的作用。

(四)提高执法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标准

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税收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税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保证税收执法行为的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执法的随意性,切实降低并有效化解税收执法风险。税务机关要加强对税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税务人员的法律知识、业务技能、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协调能力,同时针对税收管理中易发生违法行为的环节有重点地进行培训。同时,强化税收执法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将防范执法风险与落实执法责任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约束其执法行为。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健全税收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标准,引导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价值观,从根源上杜绝、等行为。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税收法律意识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4

1.在税收政策方面存在的风险相关税收政策的出台与执行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税收筹划过程中不把握税收政策的时效性,那么涉税风险必然存在。目前,我国规定税收税种可以根据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不同的纳税与计税方法,优惠的税收政策只有符合规定特征或条件的纳税人才能享有。优惠的税收政策能够给企业某项税收优惠或利益增加,但同时也会限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灵活性。优惠的税收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优惠税收政策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相应的变化,相关税收政策、税收措施发生变化,这使企业税收筹划的难度加大,甚至导致企业税收筹划失败。

2.在企业经营信誉方面存在的风险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经营的信誉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税收筹划在信誉方面的风险表现在企业不确定的税收筹划使企业承担名誉损失与信用危机。企业一旦被认定为逃税偷税或信誉黑户,这会使企业成为税务机关稽查工作的重点对象,严格苛刻的税收活动反而增大企业税收应付成本,信誉损失危害到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最终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其市场份额。

3.在法律方面存在的风险税收筹划措施方案在设计制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法律方面的风险,主要是承担法律相关责任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是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的,通过税收政策中的法律等漏洞与相关的优惠税收政策来达到企业减税的目的。由于优惠税收政策有一定的特征条件,企业要想享受优惠税收政策来减少税负,这就需要符合特征条件,并限制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把握合理避税的度,这导致很多企业的避税行为成为逃税偷税,而偷税逃税需要企业纳税人承担相关的法律承认,逃税偷税严重的话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另外,还要补齐应缴税款与相关罚款。

4.在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风险相关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上的偏差导致企业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的风险,涉税风险影响企业的税收筹划,严重的话导致税收筹划失败。税务机关与企业纳税人的法律地位相同,但在税收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不同,两者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对等关系,因此,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合理性、通过率以及利益多少等都有一定的认定权。另外,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导致出现税收政策偏差问题。

二、税收筹划中涉税风险的防范策略

(一)税收筹划要合理,以防涉税风险

税收筹划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保证税收筹划的合理科学性,企业的经营战略应包括防范涉税风险的控制防范措施,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筹划意识,规划统筹、协调企业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管理,使企业在国家法律法规下正常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二)完善税收筹划的风险管理机制,评估纳税,降低涉税风险率

纳税指标可从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纳税的税负指标以往的判断计算中得到,主要包括企业纳税人的成本、利益、资产累计、费用以及收入等会计信息。企业要充分了解税务机关的纳税指标,并把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以及资产等控制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设置合理的财务风险与税务风险预警值,保证企业税收筹划的合理性。根据纳税指标的预警值,企业合理调整税收筹划措施,评估纳税,从而减少税收筹划中的涉税风险。

(三)建立健全税收法律法规

企业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与税收方面的法律漏洞来实现减少税负,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使企业加深了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严格清楚界定税收筹划的性质,做好税收调控来进行企业投资经营等活动,而国家通过税收经济调控功能来实现国家税务的正常运行。另外,为了完善税收法律,大力支持合理的企业税收筹划,国家可用优惠的税收政策来引导企业合理税收筹划,减少税务机关的法律权限,加强税法执行力度,促使企业合理避税,保障其正常健康发展。

(四)提高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制度

提高税务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减少税收政策的偏差,从而使企业依据税收政策的税收筹划行为更加合理、科学。政府建立健全企业所得税制度,方便了税务机关征收税务工作的开展,利于使企业经营所得的税收分配更加合理,避免了企业经营资源的浪费,协调、统一经济发展区域的税收标准,促使纳税企业所在区域的经济贸易的发展,从而大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率。

三、结束语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5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风险;防范

一、企业税收筹划的风险类型

税收筹划的主要风险类型有以下几种:

表1 税收筹划的主要风险类型

(1)对税收筹划概念认识偏差的风险。部分公司并没能够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实质涵义,为了少纳税,采取了偷税、抗税、骗税等不法手段,违背了纳税筹划的精神实质。并且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高的时效性,部分公司的筹划人员严重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各项优惠政策的特定条件、具体时间与空间的限定理解不够透彻,制定出的纳税筹划政策也达不到税务机构的要求,在最后进行核算时,发现为税收筹划所支付的政策研究、学习及制定方案等的费用支出大大超过税收筹划所带来的节税收益。(2)税收政策变化的风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政策的相应变更,税收政策也要不断的修订与完善。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果公司无法有效的理解和领悟新调整的政策法规,就有可能使原有的筹划方案由合法变为不合法,不但不能给公司减轻税负,反而会导致利益冲突与纠纷,从而导致税收筹划风险。(3)税收筹划基础不稳的风险。税收筹划是高于财务活动的高层次理财活动,要求有较高专业素质的筹划人员。(4)税务执法不规范的风险。税收筹划与避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是否合法,我国的征税主体有海关、财政、国税、地税等多个系统,职能机构设置复杂,各系统之间税务行政执法职能也存在冗沉的现象。税收筹划的合法性需经税务行政执法部门的认可,否则极易导致税收筹划的失败。(5)税收筹划目的不明确的风险。税收筹划是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而服务的,具有相当强的计划性,筹划方案也是在假设未来环境符合筹划预期环境的前提下做出来的,具有非常高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防范措施

(1)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概念,规范筹划人员基础工作,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税收筹划是种技术性的理财行为,要求筹划人员正确理解它的涵义,并用正确的理念去指导实际行动。不管是从事税收筹划的工作人员还是接受筹划的纳税人,都要正视隐藏的风险,在筹划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结合本公司的经营活动,权衡制定成本与筹划行为带来的收益,拟订出可行的税收筹划方案,合理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建立一套科学的税收筹划预警系统,通过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及时制定非常事件的处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2)要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税务执法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纳税行为的监督,对违反乱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树立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企业也要加强对税务机关工作的了解,互相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意见统一,出现问题能及时向税务机关求助,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的处理上要取得税务机关和征税人的认可和支持。两者互相理解,共同创建和谐的纳税筹划氛围。(3)树立敏感的风险意识,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调整。企业经营的环境的多变、复杂,常常会有不确定事件发生,加之税法也常常随经济情况的变化或为配合政策的落实而变化,所以企业在实施税收筹划时,要充分考虑风险的存在,建立一套适用的税收筹划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收集和整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方案,以保证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在税收法律范围内有效。(4)提高税收筹划人员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税收政策具有多变性,因而税务筹划要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这就要求不断增强筹划人员素质,使他们更好的理解税收政策,同时也可规避筹划在具体执行上的风险,减少筹划操作的人为干扰,使筹划人员可以专心的开展工作,从而将筹划执行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

企业纳税意识增强的表现是企业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它表明企业的利益主体将采取合法的手段来追求税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从经济运行的客观效果看,税收筹划也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引导企实现政府宏观调的意图。企业进行税收筹划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管理者不仅要着眼于税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总体的管理决策,只有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才能实现双赢。

参 考 文 献

[1]刘琪.浅析税收筹划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J].现代商业.2009(9)

[2]刘继雄.企业税收筹划及其风险控制[J].企业管理.2010(7)

税收风险防范范文6

关键词:税收风险管理;和谐税收;税收监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3-0371-01

1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1.1税制改革风险

任何改革都是有成本的,税制改革也一样。从理论上讲,当一项改革的成本远远大于其收益时,无论多么必要的改革都将变得不可能。作为上层建筑的税制,其改革的成本包括:新制度设计所付出的大量人力及相关的研究费用;税制变动需要征纳双方重新认识、理解税制所耗费的精力或相关的培训费用以及税制改革带来征纳双方调整征管技术、程序和更改财务核算等变迁成本。这其中既有经济成本,也有政治成本和社会成本,也有财政成本。另外,税制改革还总是伴随着多方面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各种风险,这种风险一旦变成现实,不仅将造成经济、社会损害,还会引起政治损害,降低政府威信。

1.2税源监管风险

税源监管风险表现为:由欠税、管户和非正常户、长期零申报和小额申报以及发票管理等因素引发的税源不清;由管理措施、执法程序以及监督检查等因素引发的重大漏征漏管事项、重特大偷骗税、退税案件和;由税额核定、涉税事项认定、税收优惠减免审核审批以及税务稽查中的选案、实施、审理、执行和移送、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等因素引起的税收流失风险。税源不等于税收,税源要变成税收需要通过税源监管(也称之为税源监控)。税源监管是指税务机关利用各种方法,尽可能了解税源的规模与分布并开展各项征管工作。

1.3税收执法风险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税务机关违反法律法规的执法行为所引起的不利的法律后果。税收执法风险具体指侵权和渎职带来的风险;包括对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理解偏差产生执法过错所带来的执法风险;不严格执行税收政策,对地方涉税违规文件不抵制、不报告所带来的执法风险;执法程序不严谨和执法随意性带来的执法风险和、、造成的执法风险。

2防范税收风险管理的举措

(1)明确税收风险管理基本流程。从分析、归集各类涉税信息着手,将风险管理划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应对三个阶段。风险识别阶段,通过分年度、季度对各类信息收集和特征归纳,运用推理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照税收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和特征库,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寻找税收风险点,对识别出的风险点进行定性分析。风险评定阶段,对识别出的风险点,通过人机结合的方式,对纳税人的风险级别进行统一的、基础性的评定。税收风险大小以税收风险积分表示,以税收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发生造成税款流失的严重程度即强度为主要评价因素,通过设立风险评定项目分值和风险强度系数,计算风险积分,按季对纳税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分为一至五个等级,一级最低,五级最高。风险应对阶段,对不同风险等级的纳税人,采取差别化的管理和服务。市局各业务科室、基层局各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到具体的风险应对工作中,形成纵向各层级、横向各部门的联动互动、协调协同的风险应对工作机制,确保税收风险管理取得实效。

(2)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税收。一是必须牢固树立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理念。纳税人不仅仅是依法纳税的义务主体,也是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税务机关要切实尊重纳税人的平等主体地位,注意保障纳税人的各项合法权益。要坚持公平、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坚决纠正执法不公和以税谋私等问题,为纳税人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对纳税人的各种合理需求要高度重视,不仅要努力满足其多层次的共性需求,也要创造条件满足不同类型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二是必须全面遵循纳税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确定纳税服务目标、服务内容和服务措施,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依照法定内容及程序;充分考虑纳税人需求变化,适时完善税收征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纳税人合理需求的合法化。要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倾听纳税人的呼声,尊重纳税人的合理意愿,提供有价值的针对。要以信息化为依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纳税服务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作用,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降低征纳成本,为纳税人提供操作简便、内容丰富的纳税服务。要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的。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通过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税收征纳关系和谐融洽,最终实现纳税人自愿遵从税法,进而提高税收征收率。

(3)深化教育,加强监督。针对税收风险管理的认识模糊和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措施不多的情况,要从防止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的高度,开展全面税收风险管理教育,牢固树立全面管理风险的意识;在形式上,可以把风险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作为业务知识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风险管理学相关知识,掌握查找、分析、控管风险的程序和技巧,准确领会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和要求。监控是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之一,内控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决定到具体风险管理的效果。为此,对税源监管和税收执法风险要统一定期检查,重要风险情况及时报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