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

初中历史与社会知识点整理范文1

1.精彩导入,诱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好的引言如同演员“亮相”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心一样,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如学习人教版历史上《大一统的汉朝》时,我巧妙地安排两名学生上讲台对白――

甲: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楚汉战争”。

乙:结果刘邦战胜了项羽。

甲:公元前202年,刘邦在长安称帝,建立汉朝,他就是汉高祖。

乙:奇怪!为什么项羽失败了呢?

甲:瞧!汉高祖他们正讨论此事呢?我们先听听他们的。

甲乙两学生下,讲台右测早准备好的汉高祖及四位大将入场,把导言内容表演出来。然后甲乙学生再上。

甲: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无道理?

乙: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得人心才打败了项羽。

甲:但是,得天下容易,坐天下难。

乙:那么,当时汉高祖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情况呢?

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教师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仔细研究学生的现实基础及学习需要,创造性地选择和整合教材,把握课标要求、重点、难点来编写高质量的实用性强的自学提纲,形成有一定思维价值的问题呈现给学生,真正体现它的导学作用。例如我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科举制的创立》时设计自学提纲(如下表),为学生“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提供线索。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在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前提下,教师要指导学生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最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认识,解决问题,并能够不

断发现新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有一定思考价值的,足以让学生进行一番思索的;它又是有开放性的成果体现,每一个学生都

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尝到探索学习的喜悦”。问题设计不要一味地追求“求异”的思维效果,“历史教育中的‘创新性’应当是以学生对历史学习成就的渴望、学习信念的养成及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觉的探索行为等为基础的,着重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审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计还要注意与教材密切联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并且要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的问题不宜过多,要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探讨,为学生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探究创造必要的前提。

4. 联系现实,深化兴趣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时间久了,他们总感到历史教学是陈年旧帐,会产生厌烦情绪。其实,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学习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鉴。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及时捕捉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历史课堂彰显其巨大的魅力。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和现实社会是息息相关的。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想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时代感,提高学习历史的自觉性,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必须由浅入深地将一些历史现象和当今社会的很多现实问题、热点问题加以恰当的联系,或者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讲起,将历史知识和本地区的乡土实际进行联系,这样自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5.知识构建,形成网络

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网络,整理在学案上,便于学生掌握巩固所学内容。如我们在学完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血腥的资本积累》一课,其主要内容可整合为殖民主义的罪恶与后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用线索把看来是孤立的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使之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

6.巩固检测,形成能力

检测内容要紧扣课标,以灵活多变、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内容为主,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性、启发性。

7.收获疑问,及时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把它写下来。要求复印一份上交,课下贴到教室的展板上进行交流。这实际上是本节课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学好历史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笔者觉得“七环节递进”教学法效果良好,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粗读、细读、精读)以及如何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合作探究)、如何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展示自我,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逐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