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1
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中的一个问题。“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是指在教学中不但把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而且还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我们首先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以“自由自觉”的活动完全占有自己的本质、实现自己的意愿,才能体现出生命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方式首先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认识。
一、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旨在培养主动性这种基本的学习品质,变课堂上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当学生处在“要我学”的学习困境中,学生心灵深处的求知需求得到抑制;而自主学习则在尊重学生独特兴趣和潜质潜能的前提下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主动求知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这样就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对于地理教学中一些容易理解的知识和概念,可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在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由自己决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自己思考,去独立寻求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
二、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能把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的多项关系,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尝试运用讨论、调查、制作、设计、搜索与整理资料、实践、实际考察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注重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交流与合作。如学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一课,就让学生分五个组讨论我国西北荒漠化的因素,每组把讨论的内容列表展示给大家,通过活动使大家动了起来,发言踊跃,讨论热烈,在合作中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完成了教学效果。
三、倡导探究的教学方式
探究式学习,以强烈的问题性、探索性、亲历性和开放性为显著特点,注重的是探究过程中的体验――这是每个教师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予的,只能由探究者亲身参与后才能真切感受。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爱好,探索知识的欲望。在学习“宇宙的地球”中,提到月相的变化,我就让学生自己观察月亮,从农历初一开始,连续一个月月亮的形状和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记录整理成表格形式,一个月后,把每个人经自己的真实体验结果展示在黑板上并讨论交流有什么规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观察周围地理现象的兴趣,同时在探索中轻松掌握了地理知识。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健康第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由此来看,从课堂走向生活,将生活中无数神奇美妙的东西融合于课堂教学,辅导学生进行练习时把生活与体育串联起来,能让学生得到身心的体验和锻炼,让体育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让身心健康演绎生命的绚丽与多彩!
一、体育教学理念生活化的归真
体育渗透于社会的每一个方面,每个角落,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一方面,体育无所不在。学生学习体育并非是从学校开始的,也不会以走出学校而结束,体育学习的触角可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体育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的运用能力。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学生的体育素养到底有没有提高,提高了多少,只有在人的生活活动中才可以得以真正的检验。“体育教学生活化”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体育教育的源泉。
二、体育教学生活化的课堂实施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体育教学必须建立起新的体育课程观与教学观,关注学生的生存与发展,更好地挖掘体育课程的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明确体育新课程的操作方法,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方式获取技能,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教学目标的生活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就是强调通过体育学习和锻炼使学生“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形成科学的、积极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需求,培养学生的生活品质,完善学生的生活状态,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走向美好未来。
体育教学目标生活化的确立必须考虑两点:一是学生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需要的整合,使学生通过体育课堂学习生活的熏陶,逐步成为具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人;二是人类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与学生面对的生活世界以及学生人生价值实现的整合。
2.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教学内容“生活化”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就是所选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针对性地创设一些“生活情景”,将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动起来、乐起来,让学生充分感悟体育的兴趣和魅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方式的生活化
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在课堂上运用和发挥,感受到课堂的亲和力。那么,如何使教学方法生活化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共同点,引发学生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总之,体育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生活走进体育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实践能力和个性品格,才能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4.教学评价的生活化
要使体育课程改革取得突破性发展,就必须打破体育学习评价形式的单一化,评价内容的狭窄化,评价方法的简单化,评价结果功能化的评价模式。生活化的中学体育教学,在评价的主体上,要从以往的教师单一主体走向多元主体。只有通过全面性的评价,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体育教学课外延伸的生活化
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拓宽学习渠道,加强实践活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地抓住知识的迁移点,把学习的内容向课后延伸。这一内容将以终身体育及“健康第一”等体育教育思想为依据,在对传统体育课堂追求竞技价值等不合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着眼于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交往与团结合作的生活意义为追求的体育课程新目标,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离开学校这个环境之后,都能利用体育课堂所学的练习手段和方法、运动技术技能等能力在社会这个大学校中得以施展和推广,有益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和构建健身体系。
四、体育教学生活化带来的实效
体育教学生活化,有效地改变了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使学生融入生活,教学方式多样,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拓宽了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生活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教学的人文观。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学生活化意味着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应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学生的可能生活,为培养具有广泛社会适应性的人才服务。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观察能力
心理学家曾说过:观察能力是学好物理必备的一项重要技能,观察能力是其他技能发展的基础,没有观察能力,就不要谈对其他技能的培养,因此,它在物理的各个培养能力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前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这句名言很好地说明了观察能力在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我们只有不断地观察、再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面对越来越高科技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也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未来所需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我们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因为苹果掉在了他的头上,但是被苹果砸中的又何止只有他一人,牛顿成功就是依靠他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观察能力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感知,能全面深入地通过观察去对世界有一个认知,我们需要通过观察从平凡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凡的事物,就如牛顿一样,科学家能从那些外看无关紧要的事情中发现事物所蕴含的一般人忽视的科学规律。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观察是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从事物的表象去看本质。事实证明:如果一个学生的观察能力相比其他同年龄学生更强的话,他获取知识,在对知识的理解上都会比较快,无疑为学生减轻了负担。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肩负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任,有意识地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观察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1.激发观察兴趣
初二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热情是很浓的,特别是在实验课时,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所以,老师这时候就可以根据每次实验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抓重点的能力。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如果不注意,观察时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那么既浪费时间,同样效果也不好,根本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比如说,在做声学实验时,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关注点就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声音的音色上,而是应该把关注的重心转移到发声的物体上。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如果在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任务时,往往就是“瞎子摸象”,得到的结果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而当我们有了明确的目的时,这时我们就会带着目的去观察一个事物,这时形成的感觉才是比较完整的、具体的。因此,作为老师,我有必要培养学生科学地观察,让他们自觉形成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习惯。根据相关调查,往往越优秀的学生,他们越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主要就是因为这类学生他们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知道自己所观察的重点是什么,有针对性的观察,效果自然是最好的,而如果观察的目的不明确,东看一眼,西望一下,自然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新课标改革时,明确提出了改革的目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可以增加原来不能做的实验,这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教科书响应新课标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给予老师时间以及机会,让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再创造。
3.引导学生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不仅局限于课堂内,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以及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一系列物理现象进行观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如说,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下或者是在家的时候仔细观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物理现象,比如说,为什么茶壶的盖上要设计一个小孔,另外,茶壶与茶嘴之间的高度有什么关系?这一系列的问题来源于生活,是学生可以直观观察的,必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观察的热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最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综合素质。
4.进行必要的观察训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而实验又离不开观察,教师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时,首先要讲清楚观察的目的与具体操作步骤,方便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比如说:对体温计的观察,我们不仅要观察它的外形结构,还要注意它的刻度、范围等,同时也要促使学生思考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的效率,有效地进行观察与学习。
综上所述,观察的方法很多,它是学生对未知事物认识的一种途径,而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学习物理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掌握知识的基础,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99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多,在这个过程中,高中物理教学也不断产生着新的理念、新的要求,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面对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和高要求,物理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从方式方法上改革实验教学,从评价的角度强化实验教学。按照新课程性质的要求,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寻求多样性、有针对性的实验学习方式
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学习电学时,高压电网网外有放电火花,而网内小鸟却安然无恙;学习力学时,可做“瓦碎蛋全”的趣味实验。这样的趣味实验会强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单一、被动的实验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增强实验的趣味性、问题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实验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示范者,特别关注学生亲身的感悟与体验。基于不同的学生对象和不同的实验环境,这些形式可以选择,各有侧重,又互不割断。一是自主活动。通过学生自觉地参与实验活动,确定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监控实验过程,评价实验结果,从而完成实验任务。活动过程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实验的主动性,教师的作用是对学生实验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合作学习。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形成学习团队,对学生的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高中物理实验学习能力的较高要求,是对学生操作技能和思维品质的综合检测,是有效的实验学习方式之一。实验设计的特点是情景新、方法活,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对实验的原理有透彻的理解,对实验器材有所取舍和组合,能根据设计的要求和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实验的方案,通过实验全过程的描述和具体步骤的实施,得出有关的结论并做出必要的说明。
二、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意志
《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要“轻知识、重方法;轻结论、重过程”,更应当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最终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今中外的科学家都是品质优秀、意志顽强,可以说意志品质、情感态度往往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学生意志和情感的培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语言、行为、情绪情感的发展变化,在实验中和实验后要适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
三、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物理实验对学生学习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形成科学求实的态度,提高科学的素养是很好的教育平台,但不同的实验内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不相同的功能,如高中物理实验中的技能训练型实验、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等,在教学中的要求和功能则不同,教学中应从实验的内在价值出发,有所侧重的培养学生六种能力,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要走出每一个实验都必须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的误区,科学有效地确定实验教学的目标。技能训练型实验主要是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物理仪器调整、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的事项,主要突出使用仪器的规范化训练,使学生正确的应用仪器进行测量、观察和读数。培养学生学会看仪器说明书并学会使用仪器的能力。测定性实验主要用来测量某些物理量或物理常数。测定性物理实验总是根据一定的物理原理进行测量,因此,组织该类物理实验,关键的问题是使学生明确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或基本公式,确定待测量和相关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测量。验证性实验是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通过实验验证物理规律的正确性,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训练实验技能。它要求学生必须正确的理解所验证的物理规律的内容和使用条件、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方法。探究性实验是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进行的,也可以称为探索性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或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步骤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思想方法。制作和装配性实验是为了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技巧。教学过程中尽量根据环境条件,为学生尽量多的创设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学习知识,要避免“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的“媒体实验”、“程式化实验”、“试题实验”的现象的发生。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科学求是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
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正好是物理学习的启蒙阶段,通过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等的发展,促进学生在这个特殊时期人格的整合,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更好的发掘自身潜能,发展自我,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更好发挥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初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分类
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对其的兴趣的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大概可以将其分之为类:
首先,对物理学习只有直觉兴趣,学生只是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比如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认为烧水的锅只能是金属做的,当用纸叠成小纸盒装入水放在酒精灯上烧,问能不能烧开时学生都说不能,当纸锅真的把水烧开时,便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只停留在现象本身,并未产生探索这些物理现象原因的需要,通常刚接触物理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在这个阶段。
其次,对物理的操作存在兴趣,学生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如我们曾对两个班级做过调查,根据自愿的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号召学生自己动手做一杆秤,结果两个班动手做的占75%,这说明他们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愿意参加物理课外小组,但这种兴趣的特点是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却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再次,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学生的兴趣中心已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理解它的物理实质。当知道了一个物理现象的痨£因时。其兴趣已在想这个现象发展下去将有怎样的结果,而当知道了现象的结果时。其兴趣又在想知道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就是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特别感兴趣。学生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常常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最后,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其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男Ⅱ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少数物理水平高的学生,对综合性强的高难度物理题特别感兴趣。习惯进行综合的分析思维活动,往往就是这种兴趣的表现。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
教学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的互动的过程,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两个方面入手,分别以老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1、 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老师紧密联系生活,从创设情境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生活,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知识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地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其次,注意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动手、动口,最重要的就是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兴致盎然地进入课题,也使学生的兴趣被老师激起,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次,发挥老师的监督职能,改变不良学习习惯。重视教师的督促检查,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多种媒体对孩子们学业的影响和冲击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虽教师在课堂上想了很多办法,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令人担忧。受网络游戏、社会经济环境、就业压力等影响,可以说一部分学生就失去了学习主动性。这样对学生学习的督促检查就突显出来,只有通过教师的努力让他们学会学懂,也只有让学生学会学懂了才会有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最后,展示老师的人格魅力,引导学习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者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身坚定信心,促进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兴趣的主体也是最最终的受益者,学生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对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老师的引导的只是外因,唯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培养的自己的学习兴趣,辅助以老师的支持,在不断地强化中增强自信心,让学习兴趣越加浓厚良性循环。
3、合理应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应不断的保持上课内容的新颖和变化,才能不断的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增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高科技也深入到教学当中,教师可以自制幻灯片开展形象的直观教学,上好多媒体教学的整合课,适当放映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获得成功.教师要给予及时恰当的表扬,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复多次,学生学习和愉快心情则会建立固定的关系,也就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越想学的良好循环。
三、结束语
耳边常常听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绝佳时期,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一个老师、学生共同合作的结果,做好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促进老师教学过程轻松实现,学生能力在愉悦中提升。
参考文献: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认识范文6
关键词 书法教学 激发兴趣 临摹名帖 循序渐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不同于文字,文字要求书写整齐看懂即成。而书法的观赏形式是以绘画的角度来审视与评价的,但又与绘画有所不同。书法的外在气质是流动的线条,即线质的美感与神韵,内涵则更近于文学。以往的书法教学多注重“习字”,注重字的美感,主要讲解执笔、运笔的方法及书写要领,极少涉及对碑帖的讲解、书法的品评以及书法相关的文史知识。要想真正把书法课上好不是件易事,笔者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认识。
1激发兴趣是上好书法课的重要前提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初学者有的会认为书法课就是练练字,简单易学;有的可能觉得书法枯燥乏味,不愿学习。教师要动用学识与智慧,把学生的兴趣引发出来。
(1)古今书法家学书事例是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大书法家王羲之,其《兰亭序》“得其自然,兼具众美”,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书法史上关于他的故事也非常多。当时的王氏家族不仅社会地位高、经济条件好,而且有着高度的文化艺术素养。其父、伯父、叔父皆以书画鸣世,姑母卫夫人创“永”字八法,这为王羲之学书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历代书法讲究立品为先,王羲之不仅字写得好,而且人品也好,其社会评议相当高,连李世民都爱之称其“尽善尽美”。正是人格、天才、学养加勤奋造就了书圣王羲之。这人格所包容的风貌、气质、情感、个性等,都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沉淀和升华。文化塑造了人,人把化为自己血肉生命的文化挥写成字,这些也就是字外功夫。这些学书故事的讲解是十分必要的。
(2)讲授汉字的形成演变,结体规律与写字的区别与联系。书法具有欣赏和实用的功能,它不仅实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使学生了解书法的丰富内涵。比如汉字的形成演变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书法涵盖了文字在历史中的表现形式。无论是甲骨文、青铜铭文还是简犊,都是社会发展的再现,也是审美的演变史。中国文字多象形会意,是能“画”出的字,这一点英文无法比拟。
(3)赏读名碑名帖、参观书展、习作赏评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旷世奇才坡,在政治、文学、绘画上成就都很高,在书法史上更是位居宋四家之首,他的《寒食帖》用笔顿挫沉郁,结体紧密内敛,开头字迹较小,运笔清缓有节制,而后随感情波澜起伏,字逐渐变大,纵笔疾徐、粗细、跳荡不已,直至“哭涂穷死”四字,情到,“应吹不起”在平静中蕴含了绝望悲愤。
2临摹古帖是书法教学的必经之路
学习书法,必从临摹入手。而临摹,需做到这样二字:“临”和“出”。临――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带有明确审美追求的艺术活动。出――从所临碑帖所继承的传统中跳出来,初学当从一种碑帖入手,然后由渊至博,遍临诸家,一直到有自己的面目。所以这个“出”它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继承过程中对符合和个人气质的审美意蕴及形式的不断改造、融洽;同时也是对不符合的时代审美观念的内容和形式的抛弃。
临摹的四个方式――心临、实临、选临、背临。
心临即读帖,用眼与脑观察感受分析碑帖,是精神高度集中于书作的赏析。作为初学者,临摹前一定要认真读帖摄取帖的神气,分析字势、结体及用笔特点,还可以与其他帖相比较。
实临,忠实再现原作,不走样,主要注意结体的准确,用笔灵动。可以先描字模,在掌握字型间架后,即采取对临,由浅入深,可从每个字的点画偏旁开始练起。
选临,进行字形归类,常用字重点临。如《张黑女墓志》中重点字:故南阳张说字白水人也出帝之昔徒举明无假清远和部坚新父军蒲坂行秀书风若建北岁次然等等。
背临,包括意临和临意,必须建立在“对临”的基础上,在反复临习书法作品的同时,尽可能背诵作品文字内容。凡是临摹各家,不过窃取用笔,非规矩形似只取大意,尊古为实临,意临为求新;同时也可以抛开章法临意,借“意”书写。
3加强辅导是书法教学的有效方法
因书法课特点所致,课堂辅导占比重较大。明解缙的《春雨杂述・论学书法》中说:“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须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但破管,画破被,方有工夫。”学生大量临帖,有教师的指导能使他们少走弯路,更快地提高眼力。教师要集中讲解,做出示范,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毛而追之,再学再思,再思再校。并且鼓励他们勤奋苦练。
4阅读书法史论及文史,提升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
仅靠上课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是不够的,课外功夫对于书法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知晓古今书法之演变书家之背景,知晓文字学知识,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书法与文学关系密切,有必要多读古今诗词歌赋,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