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1

一、巧妙进行课程编排,引导学生掌握初高中知识衔接的方法

由于历史学科中考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许多学生在高一阶段根本就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高中课程又要求按专题进行学习,特别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历史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获取材料,以类似科研的方式主动获取历史知识,解决特定历史问题。同时,由于教学时间较为紧张,要想专门抽出一块时间进行初中知识的复习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课程编排上,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起来。具体方如下。

1.抓住典型,随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章制度等,引导学生查找出初高中历史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领会知识内涵、建立知识链接。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知识既容易消化、吸收,又可在此基础上拓展教材的内容;历史课程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也不再只是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为学生获得某方面知识提供的必要的学习资料。

2.开展活动,鼓励交流。要善于发挥和调动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与交流欲望,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然后组织开展“知识寻宝”与“知识探究”等活动,或是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编抄报、出黑板报、讲解历史故事等,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初高中知识中有相互关联的历史典故、战争故事、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探究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学会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偏重于将教学内容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变成“只听不说”的哑巴,其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与扼制。因此,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而且要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与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这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方如下。

1.善于设疑。“学贵知疑,教贵设疑”,“问题”是发现的钥匙,是探究的动力。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教育特强的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包罗万象,具有广泛性、综合性的特点和功能。它既涉及人类社会古往今来的各个时期,又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各个领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这无疑为历史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指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历史教师应抓住这些有利条件,提出或精心设计一些难易适度,并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问题进行启发诱导,便于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把握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兴趣。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的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所以我在人民版教材第一专题对秦汉官僚机构中秦朝的“朝议制度”做了一次教学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朝议”。学生是十分踊跃。有人争当秦始皇,有人争当李斯,还有人争当王绾及其他大臣,争着对秦朝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进行辩论。这种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让学生多方查阅材料,加深对秦朝政治制度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

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依靠自我不断求新探索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大胆探索,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深入思考,各抒己见,探新求异,达成共识,获得成功喜悦,增强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他们的认识、判断、推理、概括等综合能力,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指导,不仅使学生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间内在的联系和本质属性及发展过程,具有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而且能拓展学生思路,达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着眼长期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微课应用;策略

高中历史课堂中微课的使用,就展现了微课与传统教学结合的优势和优越性。虽然微课是新兴起的教学手段,但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点,不但满足了老师教学的需求,更受到了学生的喜爱,越来越成为老师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手段。那么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加以科学合理的应用的呢?本文给出了应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课的内涵应用分析

1.传授学习方法

微课作为新的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手段,微课主要的应用特点是怎样的呢?根据应用的实践和对微课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可知,在我们应用微课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课的概念和本质。每节微课就是对一个知识点的讲解,而对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微课的价值所在,微课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和理解老师的授课方法,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老师的授课方法,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不但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学习其他学科也会把这种能力迁移过去,并能掌握解题的技巧和解题的思路,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学习成绩。

2.分享与传授经验

高中的历史老师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各自的教学优势和特色,归纳和总结出了宝贵和有效的教学经验。而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经验的谈论与交流,是提高老师自身教学水平和促进历史教学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发达,使得高中历史的教学手段、高中老师的教学交流平台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产生了。老师可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录制成微课上传到公共微课平台,随着各个老师录制的微课增多和上传到微课平台上的微课的增加,更多的老师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微课,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高中老师的教学效率,特别是能够很快提高新历史老师的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老师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录制好后可以上传到学校的微课平台。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且有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进行学习。对于自己的薄弱历史知识可以反复的多看几遍,以提高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没有微课辅助的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就的在课堂上问老师,如果老师不在,这个问题就不能顺利的解决,久而久之不理解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就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学生学习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课,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但没有了空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也没有了,只要学生有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二、微课的应用策略探索

微课是新型的教学手段,在中学的教学中应用的时间还不长,但却能得到快速地发展,并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与喜爱,说明微课是非常适合应用于中学教学的。经过微课的录制和实践应用,我们可以发现微课不但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变革和发展。其应用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微课与教材内容结合

高中历史老师在应用微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录制微课,微课录制的内容仅仅和教材相符合,学生看到微课的内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识点,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而录制一些与教材不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历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收集一些与一战相关的素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学生看过微课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战争场面再现,就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从更深层次上理解一战,理解战争的本质。

2.利用微课构设教学情景

微课是被教师提前录制的微视频课堂教学,无论是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课堂的教学中,历史老师都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和课堂的需要录制成微课。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据教学内容录制成微课,而微课的内容可构设出一定的教学情景,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的内容就能了解课堂将要讲授什么,从而从心理上做好上课的准备。

3.强化微课的方法教学

传统教学中历史的学习紧靠死记硬背,学生对此确实不感兴趣。因此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多利用微课讲解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例如,可把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制作成微课,然后让学生认真观看,学生掌握了这个解题方法后,经过解题实践,就能很快地提高这类题的得分率。

总之,微课是新兴起的课堂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老师应把微课应用到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来,通过微课的教学辅助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的应用要做到科学合理,要以学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为前提,要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感受到历史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并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的微课应用必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俞月丽.例谈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15年16期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 历史书籍 学习习惯 脉络 多媒体技术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7

在教授高中历史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应试教育依然比较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重视,采取的学习策略往往是考前临时报佛脚,仅仅生硬地记忆一些知识点,并不做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保证短时间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每到考试的时候就需要将所有的历史书重新背一遍,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我们常常说:“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尽职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行为,我们教师无疑是有责任的。其实,学生经由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关键是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在严峻的教学形势前,我愈来愈意识和感受到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本篇文章即主要论述本人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等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进行教育实验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重要方式。”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好历史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包括规律记忆的习惯、积累错题集的习惯和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这里,我们具体论述阅读的习惯。纵观我们高中三年的历史课本,涵盖面极其广泛,囊括了中外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因此,由于书本限制等原因,很多的知识点都是被教师一笔带过的。这样流水账似的编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本之外,还应该适当涉猎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历史书籍。但是,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毕竟存在着不足,在拣选书籍和把握尺度方面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很多的书籍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色彩,在编写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客观,我们要尽量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观点相对客观的书籍。比如说,林语堂先生所编写的《东坡传》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课外历史读物,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苏轼和一个相对真实的宋代历史。总之,学生在课外适当地延伸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实现融会贯通,而且对他们的相关人文学科,比如说语文知识的扩充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教学艺术,尽早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有技巧地理清历史脉络

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是高中历史教师教好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好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理清知识的脉络,是学生学习好高中历史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高中历史知识涉及到年代、人物以及各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常用的梳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年份、国家或者是相关的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的模式。其实,除了我们常用的这些脉络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灵活的模式都是可以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的。比如说,根据学生兴趣点和擅长领域的不同,他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既定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地区展开相应的脉络归类。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我们就可以参照一定的准则以“李白”为中心点开展有关唐代历史的脉络梳理。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划分不太擅长,总是记不清楚。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某一个国家为中心点开展相关区域的脉络梳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梳理脉络的中心点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全面展开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梳理。梳理清楚知识的脉络之后,学生就能够事半功倍地记忆历史知识,学习起来更加便捷和轻松。总之,记忆知识不仅仅需要一定时间的记忆和背诵,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是这个方法的写照。

三、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

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采用传统的讲课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统筹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主要采取讲授模式授课的同时,也应当巧妙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立体的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教学技术并不足以支撑其整个高中历史课堂,还需要与传统的教授模式互相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前设计好哪些历史知识适合传统的书本讲授模式,哪些知识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的讲授模式。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四、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4

一、注重问题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高中生进行独立的探究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提升,是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核心。问题如果过于平淡无奇、枯燥无味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与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必定会感觉到烦躁,加之面临高考的情绪,学生就会逐渐丧失好奇心,形成思维的僵化甚至拒绝思考。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平淡无奇,老生常谈,努力做到新颖和创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持一颗“好奇心”并且集中对课堂提问的浓厚兴趣与注意力,通过强烈的好奇心才能催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才能改变思维的惰性,克服高考情绪,保持对历史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时,根据洪秀全的一首诗“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洪秀全的图片从而设计这样的问题:图片中的人物是谁?从这首诗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什么样的抱负?最终抱负实现了吗?他的出现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通过课文内容设置历史的这类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二、注重问题的深度

在高中历史课堂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对那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只需要理清线索就可以了。而对那些疑难问题(教材的重难点问题),学生们则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并对各自问题进行最大限度的解决。如果是过于困难的,则可以尝试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交流。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提问,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表及其他声像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及时给予点拨。

三、注重问题的精确鲜明

高中教师在历史课堂提问的设计上要避免概念或内容上的含糊不清。含糊不清的历史问题容易使学生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引起其思想上的混乱。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提问设计上应注重逻辑上的准确性。例如:秦王扫六合,先后灭掉了哪六个诸侯国,又是在哪一年最终完成统一大业的呢?“先后“”最终”这两个词的运用,使得该问题更具逻辑上的准确性,使该问题具体明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加强问题的因势利导

教师的关键性任务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问题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诱导。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技巧,交给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归类等一些经常运用于历史思维的方法。掌握主动学习、自主探究这把历史学习的金钥匙,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重视问题的评价性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5

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注意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问题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和呈现方式两大方面上。在课程内容上,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着眼破除旧课程繁、难、深、重的知识体系,大量删减知识点,展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放在拓宽知识面、深化知识点上,展现出的特点是分量重、内容深。因此从课程内容上看,这轮历史课程改革使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距离拉大,有所脱节。在呈现方式上,旧课程初、高中都是严格地依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讲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它的弊病在于教学内容重复率高。新课程改革克服旧课程的弊病,高中历史课程采用模块与专题的方式呈现。但受所规定模块与专题的制约,存在难以反映历史全貌的缺憾。历史是严格地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的,时间是串联历史的线索。时间的顺序性反映着历史事物的纵向次序或因果关系,注重时间概念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忽视了这一特点,历史就会变成一团难理的乱麻,“新课标”规定的“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目标就会落空。因此初中历史的学习基础关系着高中历史教学的成功与否,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与高中历史的链接,防止学生感觉到高中历史知识混乱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

1.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

2.要引导学生合作解疑。开展多彩的讨论是其重要手段,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主要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定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3.要引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积极鼓励学生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新课程改革目标。

三、以新的课程标准指导教学

1.知识和能力是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教学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对象,面向生活,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才会焕发它的生命力。实际上,无论是关注“质”还是“量”,教与学就是围绕课改精神进行富有个性和创意的实践与探索,就是通过合理的学科知识结构、健全的思维方式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方法内化为学生一生成长的动力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纳入课程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有平等和谐、互动开放、体验感悟的基本理念。教师不能抑制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学习主动性、学习创造性,要树立发展本位的教材教育观,要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高中历史的方法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历史 高效性 问题 途径

高效性就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利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果。高中历史高效性教学最终的成果体现在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和培养学生树立人文意识这三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方面,学生的不重视,以及学习方法的不正确;第二方面,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的效率。

学生对历史课程不重视是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一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重视的课程为语、数、外,对于历史的重视程度较低。这种态度上的不重视使得学生分配给历史的学习时间较少,因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充分。除了态度的不重视之外,学生对方法的选择也存在问题。很多高中生认为,历史学习仅仅需要临考试之前背一背,对重点题型练一练等,对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日常练习过程中不注重对逻辑思维的锻炼,同时也缺乏一定的做题技巧,因而学生的历史成绩不够理想。

历史是一门人文科学,涉及到很多不同的年代、不同地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因此无法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讲学生听是教学的一贯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制约。很多学生将历史学习当成一种负担,感受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这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教学有效性,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保证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建设。

二、提高高中历史教学高效性的措施

提高高中历史高效性教学的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方面,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第二方面,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升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致力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平等的师生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学会聆听。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很多问题,当学生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应该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来面对学生,而是像朋友那样和学生去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进而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去学习历史,去感受传统文化,进而掌握历史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种良性竞争的环境。对于高中生来说,本身就掌握了很多历史知识,高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类以及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案例、处理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角色,为学生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分组竞赛的模式,使学生通过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竞争等方式来解决历史问题,归纳历史知识,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积极性;最后,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质疑指的是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去发现历史问题,发表对于历史事件的见解。由于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进而更需要被鼓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2.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教学内容的复杂性给教学带来的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历史内容的丰富性给教学方法的制定提供了更多选择。首先,有效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加深对历史事件印象,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历史事件的再现,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历史事件中所传递出的情感,进而使学生对历史的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生动;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后连接。以定都南京为例,在讲解定都南京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忆都有哪些朝代是定都南京,以及在历史上南京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从而使学生以南京为线索将历史事件串联到一起,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历史知识有所了解,但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历史,还需要进行实践。历史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过去的生活经历,并立足于学生未来的生活方向,尤其是近现代的历史,仅仅从课本上、影片中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用实践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清明节等节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烈士陵园中去拜祭烈士,或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名人故居或者历史遗址参观,通过实地的参观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同时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使历史教学课堂更加高效。

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可以由电影“孔子”引出课题,让学生在看影片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在观看完毕后,提出问题“影片的历史背景,大家知不知道?”,然后引导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由此引出本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了解本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进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

三、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而高中历史教育则是让人才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了解社会的文化,从而更好的去建设国家。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从而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索合适的高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使高中历史课堂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孙咏梅.浅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高效性的体现[J].新课程.中学,2011,12(11)22-23

[2]相士马.如何实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高效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2(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