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1

长期以来,不少学生认为高中历史是副科,平时可学可不学,到考试时努力背一下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知道,历史学习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许多的年代、事件、地点和人物都需要记清楚,而历史学科的答题方法和分析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你把相关知识、相关史实记得一清二楚,由于答题技巧和能力的局限,考试时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一来,很多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思考一下对策。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根源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自己的授课方式是不是陈旧的填鸭式?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常变常新?自己有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是不是应该想方设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如何有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

1.更新备课方式。

历史学科很重要,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一定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优秀人才。为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先想一想,课堂的主人――学生希望学到什么知识呢?他们会对自己设计的哪个教学环节比较感兴趣呢?然后,利用网络查找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还可以把教案拿给同行一起研究,发挥备课组的优势,请同事们提出他们的良好建议。如此备课,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成绩,这也是新课改要求的备课目标之一。

2.改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自身的角色,因为我们已经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成为了课堂的总指挥,起的是主导作用,要与课堂的主人――学生一起教学相长、共同探讨。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培养其创新思维。另外,高中历史教师自身也要解放思想,多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调动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地对历史感兴趣、学好历史,一定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教材的结论入手进行推理,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其科学的历史思维能力。

4.注意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历史,是因为他们认为历史书上的事件离自己非常远,跟自己没关系。其实鉴古方能知今,教师要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历史拉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热情就会高涨,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5.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如质疑的方法、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记笔记的方法,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把笔记整理好,能为以后的复习打好基础。

6.注意积累上课的素材,提高教学效果。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历史教师的视野一定要开阔,对各学科知识力求做到广泛涉猎。若我们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理论性的知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如果教师能跳出课本之外,把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都放到课堂上来讲,那学生肯定会兴趣倍增,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7.设法培养学生乐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去探求新知。笔者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改变历史考试的方式,安排学生搜集相关历史资料,让学生写小评论等。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2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试卷 评改 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55-02

高中历史课程涉及到的内容繁多,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背景等等很容易混淆,所以高中历史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而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能够由点及面地进行知识面的有效拓展。概括起来说,学习历史课程的主要方法还是需要学生在记背的基础上,勤看课本,把课本上的知识点弄清楚,并用自己擅长的方法将这些知识点联系、归纳和总结起来,并主动地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在高考文综考试中,历史所占分数比例较大,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应试技巧和学习方法,本文就以高中历史试卷评讲为基础,分析历史试卷评讲的注意事项。

1 明确历史试卷评改目的,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考试真正的目的是:暴露教师“教”和学生“学”过程中的问题缺陷,以便能及时地补缺补漏,为的是今后更好的学。因此,教师善于发现试卷上所反映出来的真实情况,所以在每次考试之后,教师都先注意对特别典型和离谱的答案直接批改,并发现试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改卷主要是找出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缺陷而不是评分。问题和缺陷,从学生方面看:主要是知识的掌握、概念的理解、知识的迁移以及应用知识的能力等方面的缺陷,再从学生在试卷中暴露的共性错误中寻找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缺陷,如:对知识讲解的侧重、详略得当与否、是否造成学生的误解,或因教学课时紧张而造成的要领讲解得不够深刻等。

发现试卷普遍存在的问题的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讲评课做准备,为的就是能针对试卷中暴露的问题予以弥补,进行补缺补漏,为今后继续的学和教扫清障碍,教师能更好地教、学生能更好地学。同时教师要也要让学生明确考试的主要目的,使学生在考试失败时,淡化考试分数,重视试卷中反映出的问题;在考试顺利时,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断拓展自己的历史知识面。

2 及时评讲试卷,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试卷的评讲,教师要做到及时有效,因为对于刚考过的内容,学生印象深刻、求知求真的欲望强烈,探索探究的热情也极高。及时讲评,趁热打铁,使原本答对的内容,可以再次得到巩固,加深记忆和掌握;失误之处,也能顿时觉悟和纠正,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就会产生混乱现象,或还是按照原来的答案解答,这就不能达到评讲试卷的目的,所以及时讲评,在巩固知识、纠正错误方面均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学生明确命题者的意图及教师的评分标准,并将各个给分点告诉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明确在解题时,应该联系哪些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收集和学习。

可以让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批阅同学的试卷,这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在答题时的书面整洁、字迹工整、内容准确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历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批阅同学的试卷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为保证学生评改试卷时的客观公正性,更重要的是检测学生在听教师评改试卷时的有效程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评阅的试卷上签名,这样可以再一次检测学生的听课质量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及时指导学生,并根据评讲试卷对学生听课效果进行分析

对于试卷的考试结果和评改结果,教师需要特别找出两类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一类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差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一类是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试卷及成绩较好的学生签名改过的试卷。课后找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当面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帮助学生找出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比如:是在基础知识点上,还是理解上或是表达上失分,以便今后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缺,并从该学生签名改过的别人的试卷中的批注记录与成绩较好的同学的答卷和改卷进行对比,由学生自己在比较过程中先总结原因,再从老师的角度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分析并指出:课堂的听课效率不够高是导致成绩不够理想的非常关键的原因。一般成绩较好的学生学习态度都比较认真,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改卷批注记录,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成绩较好的学生听课效果较好,能把老师讲评试卷的关键信息,比如:切入点、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技巧、解题要点等很认真很详细地批注在别的同学的试卷上;而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批注比较少,字迹马虎并无法捕捉到老师所要求注意掌握的最重要的信息。

4 根据试卷评改规则,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历史试卷评改,主要就是为了使学生明确试卷评改规则并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明确给分点在哪里,才能准确的回答,特别是在历史考试的问答题和观点论述题中,它对学生的历史综合知识和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并且这些题型的分值也很高。比如在历届的文综考试历史部分中,观点论述题占的分值比例较大,在2009-2911年高考试卷中,历史观点论述题分值高达12分之多,针对这一题型,同学们一直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在做历史问答题和论述题时,只要答的内容越多,得分就越高,其实不是的,这样反而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实只要抓住问题的核心,并围绕这个核心展开思考,回答出关键要点就可以了,其他过多的都是废话,反而会影响得分。所以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把握论述核心部分,且要做到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论据有力,对于观点论述题,首先。学生必须应该认真审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且用词一定要准确,而不能因为怕自己判断错误而用含糊其辞,观点混乱,所以在回答的第一句,就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此观点正确”或者“我认为此观点错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之后,应该要用精炼扼要的语句阐述好自己的观点即论点;然后,学生需要采用强有力的论据还论证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能经得起推敲,论据也是回答观点论述题的关键部分,需要做到条理清楚,思路准确,论据有力,应该围绕问题的核心发散思考,以时间为核心进行事件归纳,总结那个时间段的出现的历史事件,以及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主要7大主要因素,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个人主观因素。所有的历史事件主要是由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构成,所以学生在回答历史论述题时,一定要做到思路清晰。除此之外,学生在回答所有论述及问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这样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提高得分。

5 考后反思、认真归纳总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对于历史试卷所反映出的结果,值得教师不断深思,以改革教学策略,探索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且能有效掌握的教学方法,同时,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主动去发现问题,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教师也可以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取学生的教学意见,改变教学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考后结果分析和反思,认真归纳和总结考试技巧,全面拓展。在和学生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说回答的这些知识自己都背得,但是不知道应该回答到这里,所以,历史教学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学会灵活运用。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明确高中历史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不应该只根据考试内容而进行教学安排,而是要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热点话题对其历史进程进行讲解和拓展,这样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加上,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生掌握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明确了如今的强大的中国是经历了怎样沧桑的变化和改革,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更加奋发图强,树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书写更加灿烂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邓丽君.高中历史试卷评讲方法之我见[J].考试与评价,2013.01.

[2]李志华.浅析新课改下改进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J].新课程,2011.07.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自主;思维;教学;策略

历史是一项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对于引导学生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有着重要的促进价值。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总结,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历史综合感知。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时期,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意识逐渐养成,加上当前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学生有明显的“偏科”现象。历史作为一项知识体系杂、知识点容量多、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时间、思维认知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而随着近些年的课改深入,历史学科不再是“背会就学会”的传统学习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低,使不少学生对历史科目缺乏良好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以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引导学生充满激情、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不仅能够获取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还能够根据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丰富自身的认知技能,拓宽自身的学习视野,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改对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情感认知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历史知识不再是“背会就能学会”了。当前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知识梳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之外,更要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开展科学的学习活动。

比如,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点、分析某一人物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国际社会环境、国内社会环境、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潮流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科学地分析出人物、事件的真正内涵,更好地完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分析爆发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就要从以下几点入手:政治因素:因为的泄密而以失败告终,使人们看清变法是不可取的,必须要革命。所谓革命就是要原有统治,建立新的政权。经济因素:当时清,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走向落败,没有大力发展生产力。当欧洲国家因为工业革命而发展壮大时,中国非但没进步,反而越来越落后,最后签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文化因素:受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影响,一些有志之士看清社会本质后决定清朝政府,走上了革命之路……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就能够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对历史事件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历史综合技能。

三、引导学生探究总结

历史知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学习难度较大,知识体系繁杂,学习效率不高。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探究总结,让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来完善他们的认知体系,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识总结来丰富学习形式,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课本后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进行课本知识脉络、历史事件的总结梳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书读厚,再读薄”,引导学生学会掌握知识主线,学会演绎归纳,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国内、国外知识点相结合,这样一来就能够在分析人物、事件的时候做到全面、科学。例如,在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国内外历史大事件的对比,当国外文艺复兴、科技飞速发展的时候,国内却发展缓慢。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中国独有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义轻利的儒家思想、闭关锁国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运用对比、归纳更好地完善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

总之,历史教学中,我们要树立长远的发展理念,重视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历史认知能力、历史分析能力的引导教育,以便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分析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4

>> 浅议如何教好历史课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程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 浅议如何教好中学历史课 如何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教好历史课 如何有效地教好历史课 如何教好中学历史课 抓住四点教好历史课 浅谈如何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浅议如何推进历史课程改革 新教学理念下如何教好高中历史课 教师如何“教好”新课程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教师的教学定位 浅谈教好初中历史课的几点方法 浅谈教好高中历史课 教好历史课铸就学生成才 浅谈如何教好高中历史 浅谈如何教好中学历史 谈谈历史课程改革 历史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历史教师如何教好历史课程 历史教师如何教好历史课程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教和学中存在的有利因素,避免妨碍教学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并运用高超的教学技艺使教更为灵活,学更为主动,以促进历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师学生因素在历史教学中,难免存在由于教和学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现象。从学生的角度讲,有传统的重理轻文的思想认识问题:认为文科无非是背背记记的事情,比较容易学习,没有多大问题;另一种看法认为: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繁多,内容单调枯燥,缺乏兴趣,加之没有方法和技巧,记不住学不好,学习起来很被动很费劲。对学生存在的这种看法我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除了教材上的“一杯水”外,无“一桶水”的知识储备,使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上课表情生硬、干巴,语气平淡,吸引不了学生的眼球。从学生的角度讲,除了教师的的问题外,学习方法、技巧手段的缺乏都将会影响到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从某种角度讲,教师的教应该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那么我们如何从教和学这两个方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呢?一位好老师可以把十分复杂、枯燥的课程讲得格外简单且生动有趣,课堂气氛热烈;一位好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爱学好学;一位好的老师,往往具有特殊的人格魅力,能吸引住孩子,能用特殊的手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好老师的一次偶然的教导或启迪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历史教师,要上好历史课,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强自己的素养。

一、首先对教师本人方面的要求:

一)教师要博知多识,一指专业基础;二指业余知识

从学识方面来看,身为一名合格的文科历史教师,具有深厚而广博的学识这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只有这样,课堂上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说服力。为此,教师必须善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博览群书,勤奋好学,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并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为顺利搞好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二)教师要有人格魅力

一名优秀教师善于通过自身的人格力量去积极影响和作用于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逐步形成健康、完善、崇高的人格品质。使学生常处于“芝兰之室”,使学生能够能够不教而教,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的人格不是与生而来,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是后天有意塑造的结果。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这样的老师能让其尊重、理解、关怀、信任如阳光一样照耀在每一位学生的身上,使学生倍感亲切和温暖,就会牢固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尚而可亲的形象,学生自然会自愿接受约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品质的发展提高。

二、在历史教学方面

一)、让学生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

历史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继往开来,借鉴历史,从中领悟做人行事的智慧,治国安邦的道理。如思考事物发展的成败得失,培养理性判断力;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如何和谐共处,爱善憎恶、追求真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等等。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学习历史不只是考试的需要,更是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如对三国历史人物张飞、关羽的讲述了解,为我们做人做事提供借鉴。史书记载:关羽刚而自矜,张飞暴而无恩以致自取其祸;原因是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的五虎上将如此下场,令人唏嘘不已。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历史教师,注意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十分关键,这是学生学好也是教师教好历史课的基础。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动力学习才有积极性,才肯动脑筋想问题,才会钻研历史问题,才会觉得学历史有意思。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 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三)、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有这么一句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暂且不说这句话的观点的正确与否不提,但至少说明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一些教师肚里货少,照本宣读,表情木然呆板,少有激情。动辄大怒,冷眼相对,师生关系尖锐僵化。如此教学,教是教不好的,学也是很头痛的,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当一个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历史细节无一不晓,富有表情,抑扬顿挫,动作搞笑,话句幽默风趣,方言外语穿插其间,把教学看成是自己的才艺大展示,谁还认为课讲不好?学生不欢迎?教师在充分发挥自己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学本身就是教和学双向互动的的过程。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思考、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多角度多方面地提出问题让学生争论,从而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四)、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技巧。

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方法大有联系。进入中学,一些学生面对陡然增多的课程和繁多的作业,无所适从,一筹莫展。处理不好各方面的关系,如时间安排,上课与预习,作业和背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此,教师应在这一方面予以指导。首先,必须做好学习计划,分配学习和复习的时间,各科的作业时间,什么时候作业,什么时候背诵。让学生把握轻重缓急,先来后到不能乱了阵脚。其次,掌握学习方法,课本怎么预习怎么看,听课怎么听,笔记怎么记,作业怎么做,怎样去做选择题和材料题,如何审题分析概括等等。赠之以鱼不如授之一技,只有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对于学生不再是苦恼,将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五)、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5

关键词:传统 历史课堂 活跃 教学方式 提问式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095

在近五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喜欢学习历史的学生越来越少,而且大多数学生方法死板,效率不高。尽管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功底,但历史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大的改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近笔者对某一个班进行了调查,有80%的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没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对于需要进行推敲和思考的知识往往是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式的吸收,很难将课本知识消化变为自己的东西。笔者还发现,近50%的学生对历史学科有偏见和误解 ,他们认为自己将来要上理科,历史学不学无所谓,而且历史只要背一背就行了,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去学。实际上,高中历史是一门思维型很强的学科,并非只有简单机械的背诵就能学好,而且学好历史的意义不光是用来升学考试,更重要的是历史教育发挥着传承文明、人文教化的作用。

由于以上现象的存在,导致原来有生命力的历史课就像一潭死水,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活跃起来,是历史教师们应该研究的课题。其实原因很简单,一直以来我们很难逃脱传统历史教学思维定势,我们所采取的是以教师为核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来不考虑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授课对象,包括他们的感受、基础知识与认知能力。当学生遇到需要理解的内容时,我们直接告诉了他们,这等于剥夺了他们思考的权利。久而久之,便自然抹杀了他们的思想。这样的教育等于是教师为考试而教学,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当然这跟现在的教育评价模式有关)。面对一次次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堂,学生们早已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只是因为强大的考试压力而被动地强迫自己去学习,老师们饱满的激情也被慢慢磨灭掉了。

可想而知,这种历史教学已经失去它所具有真实意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历史呢?这个问题恰恰是传统历史教学方式无法逾越的一个障碍,也是像笔者这样的青年教师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点认识:

笔者上课有个老毛病,在备课的时候总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但到操作的时候既担心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又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总喜欢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即使有讨论环节,时间也比较短。每次遇到重点的时候,就反复给学生讲。后来几位老师听了笔者的课,指出了这个问题。笔者也尝试着改进,可是现在仍然摆脱不了原来的教学模式。于是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开始用提问式教学法,尽量用问题去启发、诱导他们的思考。由于学生们不是一开始就能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笔者经过分析找出问题关键点,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问题,在心理上为他们形成“冲突”。在学生们有意解决“冲突”问题时,就说明他们在运用思维解决课本上的重难点,这样对重难点的理解也就顺利多了。如上《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国的发展》一课时,一开始就根据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作业状况,选出三位同学宣读在上节课《中国产生》上完后教师布置的作业,题目是:假设你穿越到中国近代,成为一名普通的商人,你要怎样经营你的企业?这三位同学是这样设计的:

甲同学:我会开一家纺织厂,首先,我将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产品,如布和纱,然后联合其他纺织业的爱国人士一同研究,找出洋人的技术要领,并在将其推广,让中国民营的纱布质量比外国更好。(方案一)

乙同学:我要创建一家轮船零件厂,原因是从经济实力和背后,我国的生产技术远不如外国,所以我要从零件入手,从小事着眼,这样风险小,而且轮船零件需求量比较大,可以为官办企业和外商提供货源,既获得了利润,又可以避免打击,从而存活下来。(方案二)

丙同学:我选择开一家物美价廉的饭馆,民以食为天,只要饭菜香,吃饭的人就多,同样可以创造价值。(方案三)

在这几位同学的意见表达完以后,教师顺势提问,哪一种方案可行,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系列讨论后,多数学生认为:

方案一:比较可行,但是不能用于手工生产,因为手工业根本不能与机器生产抗衡,这已被事实证明。还要有好的技术人员(全班64人,30人赞成)。

方案二:不可行。因为当时需要的资金大而且当时的轮船主要控制在外商和官员手中,普通商人是不可能进入(但仍有11人赞成)。

方案三:可行。但利润太低(15人赞成)。

紧接着,教师就因势利导地提出:“同学们,你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下面我们一起阅读教材,通过研究当时中国发展的状况,再来评析。”

高中历史学好的技巧方法范文6

一、为什么要运用激励评价

(一)激励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激励历史教学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评价形式的多样性。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上除了教师评学生之外,还应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形式。

1.教师评学生

由于高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的行为、态度、兴趣易受外界的影响,来自外界、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评价,对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教师的口头评价语言要做到有针对性,不能过度,不能滥用,夸大赞赏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他们感到压力;过分贬低则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失去信心,失去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教师一定让自己评价的语言更加丰富,更有色彩,力求做到“准确得体,亲切丰富,婉转巧妙,独特创新”。真正让评价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学生学习的激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同感,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评价的激励目的。

高中生因特殊的心理阶段,特别注重个人的形象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们说话做事比初中生要有理性。课堂上他们轻易不言,言则追求完美。历史课上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学生发表观点,如果老师善于引导,由浅入深,利用真诚、中肯、幽默的评价,学生的激情定会被激发出来。一组精心设计的问题配合以恰如其分的激励评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评与互评

自我评价是自我激励的核心,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教育功能是体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要抓好自我评价,应首先教育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全面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潜能,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不仅要看到自己的弱点,更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单纯的“他评”方式所容易造成的对立情绪,奠定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而提高评价效果。

同一题目,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解答方法多种多样,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时,引导他们善于发现同伴的优点,再善意地提出学习建议。通过学生互评,不同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不断地对学生原有的认识进行补充、调整,使学生原来较模糊的认识明朗化、条理化,思路更开阔,求异创新的欲望更强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们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二)激励评价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形成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和谐合作,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即教育的主客体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彼此信任、融洽相处。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历史课堂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下进行,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对每个学生的鼓励,给予他们肯定和认可,给他们建立起能学会,能学好的自信心,慢慢地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激励评价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起点,而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则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终点。俗语说:“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你,就会对你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将他们的热情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气氛始终保持着“智力紧张,情绪轻松”的氛围,有益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益于学生智育的形成和提高。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评价,能促进学生萌生成就感,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与自我发展的驱动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推动高效课堂的形成。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二、怎样运用激励评价

(一)激励评价要注重人文关怀

给学生以人文关怀,是激励评价的最本质的特征,人文性是历史新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在以往的历史教学中,人们过于强调历史课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历史课在常规教学中往往按背景、过程、意义等要素来讲述,使历史课缺少了人情味,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地影响了历史课的教学效果。历史新课程的人文性亮点,除了在内容的技巧性处理上,还表现在课堂评价上,就是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并及时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在具体的课堂评价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二)激励评价的运用要适时适度

开展激励评价的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并不是激励评价、激励语言满天飞,若这样会导致激励评价毫无原则,从而降低其功效。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谈到激励,很多人认为就是要把学生往好的方面评价,不好要说成好,不好的也硬要找好的方面,大肆表扬、鼓励。诚然,这种积极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殊不知,一味的表扬将会使学生对自己没有清醒和全面的认识,会让他造成自我感觉太好、自信过头,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局面,反而不利于他们进一步的成长。激励不等于表扬,批判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

(三)激励评价要正视学生的个性

历史激励评价要适应价值多元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视学习的个性化历程。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精神世界。学生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尊重生命独特性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要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