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重难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二历史重难点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1

【关键词】历史线索 重叠关联 整合融会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校经过积极探索,思考和实践了一套以历史线索为基础,以《必修》内容为主导、以《选修》内容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将新课程《必修》、《选修》的内容打乱顺序、重新整合并配上基本的历史线索予以讲述。

一、固定教学模式的弊端

我校按照《历史课程标准》和市教研室的指导意见,高二第一学期上《必修Ⅲ》,第二学期开三门选修课。但在上完了《必修Ⅲ》的内容后,便给学生上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门选修课上下来,笔者感觉效果很不好,有举步维艰之感,总结原因如下:

1.学生缺乏基本的时间观念和历史概念,历史背景不明,课堂气氛沉闷。

2.《必修》和《选修》课本分学期上使学生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3.不利于高三复习和高考的需要。

在高考试卷中,《必修》的内容肯定占了大部分。如果学生在高二整个一学期都不接触《必修》课本,则到了高三再复习《必修》内容时,会感觉很陌生,像上新课一样,不利于高三的复习和高考的需要。

二、“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四个步骤

1.讲述基本的历史线索。这一阶段的授课基本上脱离了新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为接下来的新课程教学做准备,可分为以下两个实施过程:

(1)按时间顺序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内容分阶段概述。按时间顺序讲述历史是以前旧教材的体例,之所以要选择这一程序主要是为了弥补新课程重专题探究、忽略历史基本线索的缺陷。如果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时间观念、历史概念,不管是《必修》还是《选修》课,都很难上下去的。为了弥补学生这方面明显的不足,同时又不耗费大量时间、增加学生负担,我们在讲课时只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每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二是此阶段中最基本、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授课时间大概半个小时左右,但使学生对“隋唐史”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达到了授课的目的。

(2)测试、巩固历史线索的方法。勿庸置疑,学生在课堂上匆匆掌握的历史线索是很容易遗忘的。为了弥补此点,笔者用考试去督促学生不断复习。每次月考的历史题目中,除了考新教材的内容,还有固定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历史线索之题。学生每准备一次月考,就要把历史线索复习一遍,久而久之,印象就比较深刻、难以遗忘了。

2.整合、融会《必修》和《选修》课本的内容。笔者之所以不主张《必修》、《选修》课分学期上,主要是经过比较教材后发现:《必修》和《选修》内容在很多方面都有关联、甚至内容重叠、重复叙述。在上课时,完全可以同时上两种教材,互相借鉴、映证,加深理解。

3.以《必修》内容为主导引出《选修》内容,以《选修》内容为补充加深对《必修》内容的理解。针对上面总结的《必修》、《选修》内容的重叠、关联部分,笔者讲课时以《必修》课本为基本线索和重点,引出《选修》的部分章节进行讲述,再通过对《选修》内容的讲述加深学生对《必修》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述《必修Ⅲ》第21课《西学东渐》时,由于内容的重叠性和关联性,引出选修课本中两节的内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第16课《》《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三课书中关于林则徐、洋务派、维新派思想观点的内容有明显的重叠之处,可并在一起讲解;而选修课本中关于康有为“三世论”和的相关内容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西学东渐》一课的理解,而如果将它们分学期上的话,无疑将本来很有关联的知识点割裂开来,得不偿失。

4.查漏补缺阶段。对于三本《必修》书都未能涉及到的《选修》内容应该要适时补上,以免遗漏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如《选修》课本中《 阿里改革》、《运动》等课的内容在《必修》书中未曾涉及,而《新课程标准》中又作了明确要求,故需要给学生补上。

三、教学效果

1.教师对于《必修》和《选修》课本的熟悉程度增强,驾驭课本的能力提高。经过对三本《必修》和《选修》课本的重新整合、融会后,笔者感觉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大增,对于重、难点的把握较为到位,在课堂上的发挥也觉得游刃有余,驾驭课本和课堂的能力明显提高。

2.学生对时间线索、历史概念掌握的清晰度大为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陡增。经过对历史线索的讲述和对《必修》、《选修》课本的整合、融会后,学生对于历史进程中任一的重大时间、事件能将其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阶段特征当中去分析,课堂答问情况明显好转,教师上课也有事半功倍之感。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2

一、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老师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老师遇到的问题

首先,由于全国卷考试内容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三册和高中历史选修四册,涵盖的内容广且量大,并且是第一年使用全国卷,没有经验可循,很多老师是认真的完成了全部的课本教学,致使新课占用时间多,没有合理安排一轮复习时间,导致二轮复习时间很紧张。在艺体生的复习方面,这一问题尤其突出。

其次,因为全国卷分为一卷和二卷,其难度是不同的,对于四川省在使用全国卷时,其难度如何?并没有明确规定。所以,很多老师对于二轮的复习资料无法合理取舍。

再次,正是因为全国卷的难易程度无法正确估量,所以,很多老师还存有这样的疑问:对于二轮复习应该怎样过知识?是对重难点、延伸加做题讲题就可以吗?

第四,对于很好的把握历史框架,构建完成的知识体系是在高三一轮复习时还是二轮复习时?或者是贯穿整个高三复习?

(二)建议与对策

首先,任课老师可以在高二下期必修一、二、三新课程都结束以后,适当的逐步开展一轮复习,复习时可以将选修内容按时间段穿插到一轮复习之中,这样既可以缩短新课课时,又可以为二轮复习争取时间,同时,为保证复习中的提升,复习时可以选用高考5十3历年真题进行训练。

其次,二轮复习时主要应该是对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把握总的历史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突破重点和难点。二轮复习资料中可多选用材料分析题,尤其是考察大的时代背景的题型,很适合训练综合知识。

再次,对于构建知识体系,这个问题目前是最让高三老师头疼的,因为复习过程中,发现学生根本没有知识体系的概念,一轮复习的知识点完全联系不起来,在做题时已掌握的知识完全用不上。所以,在一轮复习至三轮复习时,老师应针对学生情况,适时的帮助学生或者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二、在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一)学生遇到的问题

复习知识时遇到的问题。首先,因为高中历史必修课是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三大专题来设置课程的,其历史时间是零散的,所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记忆不清,对历史时间的延续性把握不住。其次,很多学生在复习时还停留在一轮复习阶段,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是零碎混乱的,没有框架和体系。再次,在知识的梳理上,学生们对老师过分依赖,不爱动手动脑。第四,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如不总结已经做错的题和复习过的知识;不及时的翻阅课本;不背诵重知识点。

做训练题时遇到的问题。首先,很多学生都有的通病就是在做题时喜欢做选择题,材料题随便写写,然后就对答案。其次,有些学生做题时不注重审题,不研究问题,看一遍题目就开始答题,往往准确率很低。再次,学生们做选择题时,遇到有关联词的题目,如只有……才……等,不能准确的把握住题意,而此类题型在高考题中又比较常见。第四,大部分学生看不懂文言文题,或者害怕做文言文题,而文言文材料题又是高考的常见题型。

(二)建议与对策

复习知识时的建议与对策。首先,对于历史时间,任课老师应该从高一开始要提醒学生记忆,使学生养成看到历史事件自然反映出历史时间的好习惯。此外,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更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时间点。其次,老师在复习时应该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历史时间段的知识体系,并要求他们要自己动手且要不断的复习知识体系。再次,教师在复习时可以适当的提问学生,或抽查作业,督促他们动手动脑。第四,对于高考真题或大型考试,必须要求学生总结做错的题目,可以把错题抄写在作业本上,老师按时查阅批注。此外,一定要求并z查学生重点知识点的背诵。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3

【关键词】历史图片 历史教学 教材资源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这里所提到的“历史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教材、历史教师、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存、课外资源等。从近几年浙江省高考、会考试卷,以及浙江省各地高三模拟试卷来看,图片入题趋向普遍化,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而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有大量的图片来辅助教材中正文内容,不管从考试层面还是学生认知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图片运用的实际意义

1. 学生认知层面。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高二的学生在这一时期已经进入了逻辑思维层面,从形象直观的图片中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促进自己认知水平的提高。在历史图片中包含着大量信息,在选修三的教材中图片有如国家间政治交往图、战争形势图、世界形势图、武器图等。图片具有直观性,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去感受图片上直观反映的内容,继而探讨图片所蕴含的内在涵义,提高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水平。

2.考试层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高考、会考中情境类题型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以图片为情境占重要地位。历史图片直观,且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充分运用观察能力,把观察到的现象上升为理性的思维。

二、图片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正是认识到了这些,笔者在高二文科班历史教学中比较注意开发、利用图片这一历史课程资源。例如,在上《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这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材料一 威尔逊惟一能影响他们的是美国对各国的贷款…会中威尔逊强调六点:让世界各弱小国家有自决的机会;以国际联盟监视德国重建,而非派军进驻;各殖民地在未独立以前交与国际联盟托管;以经济制裁取代武力战争;尊重世界各国领土与的完整性;邀请战败国也一同参与会议。最后在列强反对、折冲、妥协下,终于达成协议。

问题:威尔逊所强调的六点原则,在凡尔赛体系下有哪些得到一定实现?

这主要指欧洲出现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教师在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引用了教材中的两幅图:

这两幅图展示了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迁,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进行详细的比照,很自然就明白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哪些变化,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学中通过对图片的运用,不仅达到传授相关基础知识的目的,还会达到能力培养的要求。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浙江省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中以大量的图片情境出现。所以我们在引用历史图片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联系比较、想像和论从图出等能力。

历史发展过程不但有时间的延续,还有空间的演变。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是学习历史知识与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基础。在人教版选修三《旷日持久的战争》这课,笔者引用了一战时期的西线、东线作战图:

设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欧洲战线的西线和东线地图,简述一战时期德国和协约国的作战情况。并思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学生依据图片能够较轻松的得出认识,并且寻找背后的原因。在图片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要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究,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三、探讨与反思

充分开发利用历史图片这一课程资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起到很大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并进行了反思。

1.选择性。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历史图片表现内容很丰富,而我们的教学时间有限,因尽量挑选一些与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相关的图片进行重点教学。

2.发展性。充分利用图片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引人入胜。但学生往往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直观现象忘了探究图片后隐含的更深层的历史信息,若教师又未能由浅入深地进行启发式引导,这就达不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4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意见指导下,在学部工作的框架下,认真落实学校对备课组工作的各项要求,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要求,强化数学教学研究,提高全组老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明确任务,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教学教研任务。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学生基本情况

高二倾理学生共有166人,学生学习数学的气氛不浓、基础很差。由于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内容不及时复习,致使对高二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影响,高一数学成绩充分反映没有尖子生,成绩特差的学生也有不少,有一批思维相当灵活的学生,但学习不够刻苦,学习成绩一般,但有较大的潜力,以后好好的引导,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落实,搞好集体备课。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各组老师根据自已承担的任务,提前一周进行单元式的备课,并出好本周的单页练习。教研会时,由一名老师作主要发言人,对本周的教材内容作分析,然后大家研究讨论其中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

2、详细计划,保证练习质量。教学中用配备资料《创新设计》,要求学生按教学进度完成相应的习题,教师要提前向学生指出不做的题,以免影响学生的时间,每周以内容滚动式编两份练习试卷,做后老师要收齐批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要安排时间讲评。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5

关键词:有效性 实用性 互动性 趣味性

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历史教材中的章节标题为主体内容,以历史基本线索为主要导向,一设疑导向思维艺术为主要方法,采取双向交流,层层铺叙,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对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纵横的逻辑思维联系进行宏观,微观的立体传授知识的过程,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维去驾驶历史知识及其结构体系,达到培养学生系统化思维的目的。

俗话说:“登高而望远”,“登泰山而晓天下”,人只有放眼于高角度,高层次的目标,方能较客观地分析、评议、归纳、比较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

高层次、高素养的时代特征决定了高中历史的基本任务是旨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目标要求,注定了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必须从事情出发,强化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性质、后果(影响)进行精辟的分析,加强对重要历史任务、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及分析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理想效果。

随着课堂教学思维,理论能力要求的提高,高中历史教师在自我完善,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同时,采用历史知识网络教学模式势在必然,它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把握历史基本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历史概念及其相关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常说:“历史象一条河”。那么历史教材就是这条长河的远距离浓缩。怎样知道这条历史长河的来龙去脉呢?历史的发展遵循何种规律呢?历史各章节,各段落有何特点呢?历史与其他学科有何密切的联系呢?历史知识网络体系能使我们从从容容融入这一“思”的境界。这就是要求课堂一展开,历史教师就象建筑设计师一样启发学生营造“思”的阶梯,巧设疑问多立挫点,确立教学目标,知识重难点,与学生共同编织这节课的立体知识大厦,并结合幻灯,图像录相,挂图,录音等电化手段相应辅助,优美的板书艺术,盛情盎然的语感,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层层捕捉历史基础知识,善于挖掘历史隐形知识。如讲授高二《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首先教师应用幻灯,录像,图像形式勾勒这节课的立体知识结构,营建历史知识大厦,确立教学目标,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教育内容等,而后通过多种史料巧立疑问渡入新课,如教师在讲明历史知识结构后设疑:“美国在二战后能够成为头号强国的原因?具体表现?”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不先正面回答,而是运用幻灯,文献,史料,挂图等让学生分析理解二战的前因(背景),过程,后果(影响),教师通过为断的设疑导引,使学生轻松愉快的了解其基本原因:

1.美国本土远离欧亚战场,没有遭到炮火的洗劫。

2.美国利用大战之机大做军火物质生意,获利很大。

3.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又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4.进行改革,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通过列举大量图片、文献、史料,并进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归纳,学生也较容易明确美国成为二战后初期头号强国的两点表现:

1.经济上,“藏金之富甲于天下”,其工业生产总值到1948年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体系1/2强,黄金储量占74.5%。

2.军事上,垄断了原子武器,拥有1200多万人常规力量,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建立了近500各军事基地。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空前膨胀,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不久美国通过各种途径,确定了它在政治,经济上的霸主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极力推行全球扩张霸权主义政策。但是美国的霸权政策遭到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抵制,苏联成为二战后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正是这种契合、互送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历史知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轻松愉快地接受历史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历史学科的主体功能,呈现了历史事件,历史事物的相关联系,历史演变,深层分析的特征,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地理解认识历史现象及其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解答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史料的能力。其操作工艺如:

二、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单独或固定的操作模式,但是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高思维高素质能力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势必要求学校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系统逻辑思维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高知识技能为主导。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时代有需要,它主要强调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识论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要求。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第一线的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人力的竞争。鉴此,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教学它体现培养学生能力,知识并重的原则,它能使学生宏观上驾驭教材,处理史料,分析实质问题能力的提高(即提高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方法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高考“大跨度,高概括”的考核特点。这种教学模式的本质目的是对教材主体内容宏观,微观多层次,多形式的优化组合,加强分析各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相关联系,促使学生明确历史知识的脉络体系,做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因而历史教师讲授时应立足于宏观知识,善于捕捉,传授微观知识。“粗中有细,细中有粗”详细分析各种事件的前因,后果,性质,并加大论证,比较,归纳,从而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历史知识及其规律。

三、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重引导轻灌输,训练方法恰当,内容少而精。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学生在学习中会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伟大,从而产生骄傲。”骄傲也罢自豪也罢,都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的一种主动形式。诚然,一堂质量较高的课堂教学都必须给学生驰骋思维的广阔天空,教师,教材,教法及其他教学手段都以“学生”这一教育主体服务,并结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多方激起学生“思”波澜,泛皱多面波纹,在思维中最大限量地获取教村知识,思想,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系统化,发挥学生主体功能。

高二历史重难点范文6

关键词: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编制

作者简介:佟春海(1973-),男,内蒙古通辽人,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电厂生产技术部经理助理兼热控A级主管,高级技师;武林(1984-),男,陕西府谷人,神华神东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郭家湾电厂生产技术部专业主管,助理工程师。(陕西?府谷?719408)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146-02

一、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清单的概念

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清单用于收录发电厂热控保护系统的动作值。当生产现场参与保护的某个工艺参数或控制系统中参与保护的某个中间变量超过定值清单中规定的数值时,保护系统就会动作,从而触发一系列的保护行为,起到避免人身伤害或设备损坏的目的。

热控保护定值清单分为开关量保护定值清单和模拟量保护定值清单两大类。

热控保护定值清单是每个发电厂必须具备的存档资料,也是发电厂入网安评的必备资料,保护定值清单编写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发电厂的安全运营。

二、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清单的作用

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清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DCS、PLC等控制系统调试期间逻辑组态保护定值设定依据

如汽包水位保护,一般是通过现场三台差压变送器测得的差压结合汽包压力等参数通过逻辑补偿计算得到的,之后将保护定值清单中的汽包水位停炉上限值与下限值设定在逻辑组态中与每个水位值做比较,如果有两个水位值超过设定的上限或者下限值时,保护系统就触发MFT动作停炉。

2.开关量仪表整定校验的依据

如汽机油压力低开关的动作值,必须经过事先确定,录入开关量保护定值清单,仪表检定人员才能够根据清单中的定值对压力开关进行整定,如果不进行动作定值的整定,则开关将不能被使用。

3.编制保护逻辑说明的依据

编制保护逻辑说明时,必然要用到保护定值清单,只有将保护定值清单编写完整、准确,保护逻辑说明才会有据可循。如下面这段某电厂保护试验方案中关于汽轮机差胀遮断保护的数据就是来自于保护定值清单:

“低压差胀小于1.0mm或大于18.98mm”触发“差胀遮断”保护信号,从而使ETS系统动作。

4.事故分析的助手

事故分析时,调阅触发保护动作的历史参数,然后将历史数据与保护定值清单进行对照,确认保护动作值与定值清单是否相符,从而为事故判断提供依据。

三、发电厂热控保护定值清单的编制方法与策略

1.开关量保护定值清单

开关量保护定值主要收录生产现场参与保护的开关量仪表的的整定值(见表1)。开关量仪表就是指生产现场的压力开关、温度开关、液位开关、料位开关、流量开关、电接点温度表、电接点压力表等仪表,这些仪表直接测量被测介质参数,当被测介质的参数超过开关量仪表预先整定好的动作值时,仪表直接通过触点的开闭来反馈信号至控制系统,从而引起保护动作。

开关量保护定值清单的编制工作应该在机组蓝图设计完成,安装开始阶段进行。首先由热控专业收集整理参与保护的开关量仪表清单,然后将清单提交给各相关专业专工,各相关专业专工根据仪表清单查找收集相关资料对定值进行初步确定,待所有相关专业将定值初步确定完成后,将定值清单提交设计院、监理单位、调试单位、安装单位进行初审,如相关单位提出不同意见则再由电厂内的各个专工进行确认,基本达成一致意见后召开由本厂总工程师、各相关专业专工及各相关单位参加的保护定值确认会,在会上对每一个定值进行宣布,全部得到认可后,由与会人员进行签字确认,之后要以正式文件的方式流转至各单位签字盖章,完成这一环节后,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下发各相关单位及部门。

2.模拟量保护定值清单

生产现场参与保护的模拟量仪表(如压力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热电阻、热电偶、转速传感器、振动传感器、液位计、物位计)将被测对象的变化转换为相应的电信号接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再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监测人员接受的测量值或在逻辑中经过计算形成中间变量,当测量值或中间变量超过事先设定的保护限值时,保护系统就动作,这个在控制系统中事先设定的限值就是模拟量保护定值(见表2)。

模拟量保护定值清单的编制工作应该在机组蓝图设计完成后调试开始阶段进行。首先由调试单位根据已经确定的机组保护方案提出需要提供定值的模拟量清单,之后的流程与开关量保护定值的制订流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表2?发电厂热控模拟量保护定值清单示例

序号 测点编码 中文描述 设备名称 单位 保护定值 保护功能 来源

低三 低二 低一 正常 高一 高二 高三

1 12MAA

10CY008 1#轴承转子振动(X方向) 振动传感器 um 125 254   高一值报警高二值停机 汽机厂调节保安系统说明书

2 12MAA

10CY009 1#轴承转子振动(Y方向) 振动传感器 um 125 254   高一值报警高二值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