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1

飞力达之所以能够华丽转身,一方面在于抓住了中国外贸经济特别是昆山地区电子代工业迅速发展的绝好时机,另一方面则归功于企业始终践行“想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宗旨,持续开拓创新。其中,作为公司三大核心竞争力之一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无疑为飞力达的腾飞插上翅膀。

快速发展三方物流业务

飞力达快速成长为昆山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多、设施最全的物流企业,与其占尽地利优势密不可分。

昆山名列中国百强县之首,得益于全球电子代工厂的集聚效应。2001年,昆山设立出,加工区,优厚的入驻条件吸引了大批电子代工企业在此落地生根。由于当时昆山的货代企业比较少,飞力达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业务量迅速攀升,此后走出昆山,在上海设立分公司,很快在国际货代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但是飞力达并没有就此满足。由于国际货代业务销售额虽然高,毛利率却比较低,公司高层认识到,飞力达要想活得更好,必须进入利润相对较高的仓储业务领域。于是从2004年开始,飞力达自建仓库,探索为电子产品的品牌商、代工厂、渠道(通路)、原材料供应商等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由此进入新的上升通道。

据悉,目前全球每4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产自昆山,而每台笔记本上的2200多个零部件都能在昆山找到生产厂商。2009年,昆山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业务达到429亿美元, 同比增长55.8%,保税仓储占进口总值的493%,吸引了区外2393家企业与加工区配套,并实现仓储企业向全国的19个省、市的保税配送。戴尔、宏基、华硕、联想四大品牌的重要零部件供应分拨中心都已入驻昆山出,加工区。

旺盛的市场需求无疑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飞力达以成为最优秀、最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管理公司为愿景,在专业团队、运输能力、仓储资源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增强实力,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化、现代化、区域化的综合性物流企业。仅在昆山综合保税区,其仓储总面积就超过72000平方米,成为很多国际知名IT品牌的全球配件中心和售后服务中心。

目前,飞力达的核心业务包括:

1 VMI服务:飞力达为IT制造企业提供库存监督、规划和管理服务,并监督供需双方的协议执行情况、修正协议内容,使其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帮助客户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图1为飞力达VM0服务流程图。

2 DC服务:飞力达位于昆山地区的物流中心具有优良的地理位置和通关环境,凭借高效便捷的基础物流服务支持,可以满足主要IT制造业聚集区内生产商的核心零部件的分拨需求,将供应商需要的加工、理货、配送等多种物流需求集中于统一的物流据点,同时协同品牌商实现”零库存”、”零成本”管理。图2为飞力达DC服务流程图。

3 备品备件分拨中心服务:随着IT制造业市场竞争的焦点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售后服务领域,备品备件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飞力达凭借VMI模式服务,已与众多品牌商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根据品牌商的客户售后服务承诺,建立、设计与规划中心库、区域库等各级备品备件仓库,提供备品备件仓储、检修、配送等服务。图2为备品备件分拨中心服务流程图。

此外,飞力达还可以提供VMI+服务(在VMI模式上叠加了各种形式的特色服务,以满足IT产品制造商在配送时效和原料件包装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增值服务(在VMI、DC业务模式中为客户提供不良品管理、重工、D/C和UN管控、个性化分拣、集中盘点、制标贴标、单证制作和EDI信息交换等多种增值服务,以满足客户全方位物流管理需求,降低客户库存成本,实现安全存储和快速响应),以及海运、空运等业务。

面向未来,飞力达将立足华东,发展全国,拓展海外,以物流节点为中心,以三方物流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全球网络为依托,整合各种物流资源,建立国际化的物流服务体系,成为富有竞争力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公司。

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

飞力达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资讯总监顾海疆先生作为公司信息系统的总规划师,多年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据他介绍,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建设,专门设置了资讯部负责此项工作,并在与软件供应商的合作过程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专业团队,逐步完善信息系统。

在2004年涉足仓储业务后,飞力达引入了一套来自台湾的信息管理系统,基本符合公司当时的经营特点与管理流程的需要。但是几年后,随着客户数量和业务规模的急剧上升,原有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功能、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不足,难以满足实际需要。比如,每当客户有了新的需求,旧的信息系统不能适应,飞力达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对系统进行修改,即使这样还难以满足客户需求。而且,旧系统的修改牵一发而动全身,常常是改了这地方,那个地方又需要动,真可谓“按下葫芦起了瓢”,让人感觉头痛。

为了彻底改变被动局面,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飞力达决定实施一整套新的整合的信息系统,其功能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订单执行、各个物流业务的具体操作模块、自动结算与对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以支持未来5~10年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

在顾海疆看来,物流企业有两大制胜法宝:第一是反应速度要快;第二是要有预见性,即尽可能提早作出规划。这就要求物流公司比客户更专业,能够更早地知道客户需要什么、自己该怎么做,并基于此建立起更好的业务运作模型和架构,帮助客户加快速度、提高效率、降低库存、减少成本耗用,以此来“捆绑”客户共同发展。“飞力达以前是跟着客户摸索前进,今后我们要引领客户发展。因为十几年来公司在电子行业积累了大量经验,我们比客户更懂得如何去运营。而功能强大的信息系统将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对此,他颇为自信。

公司制定的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阶段目标是实现全面完善的内部管理;第二阶段则要实现绩效管理、智能化决策分析和支持。提升公司管理与运营水平。而仓储是物流服务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公司业务的重中之重。因此,飞力达决定引入WMS系统,构建起一个强大的电子行业供应链

执行系统平台,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选好系统 周密实施

据系,飞力达曾打算自己开发WMS系统,但是考虑到周期较长,同时受到系统架构、技术壁垒等方面的制约。在客户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紧迫的情况下,时间不等人,于是决定引入市场上成熟的WMS产品,快速提升管理水平。

顾海疆带领项目小组很快启动了WMS系统的采购流程。在半年的时间里,他们与几家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进行了多次深入交流,并基于对企业运营与客户需求的深刻理解,提出了很多方面的需求,其核心是WMS系统能否满足公司的业务需要 符合电子行业高速度、反应快,生产多批次、小批量的特点,支持波次管理,支持VMI服务、配送物上线的要求,对计划执行需求的满足达成能力,与公司现有信息系统对接,等等。顾总告诉记者:“明确需求是系统成功实施的前提和铺垫。我们总共梳理了近700项需求,与供应商逐一论证,经过全面考评最终选中了Infor公司的WMS。”

谈到系统选型的原则,顾海疆作了如下总结

一看产品功能。Infor WMS系统是业界成熟、先进的解决方案,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拥有大量全球领先企业用户。而且,该产品与飞力达的需求匹配度很高。这是飞力达最看重的因素。

二看产品的可扩展性。对飞力达来说,今后公司不仅做仓储业务,还会进入其他领域,所以信息化建设也要可持续发展。而Infor通过收购不断整合并完善产品线,其软件产品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今后飞力达的可选择余地也会比较大。

三看公司实力。这也是考量软件公司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是服务能力,包括售后服务,以及对公司业务扩展所需要的服务能否很好地支撑。

“总之,这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顾海疆说。“对飞力达来说,面对当前客户多样化、精细化的管理需求,构建一个功能强大、灵活且具库存可视化的物流管理平台势在必行。而准确选择公司适用的解决方案是任何一个CIO都必须审慎考虑的。因为一旦选错了系统,不仅浪费了投资,而且会使企业丧失很多业务发展机会,蒙受更大损失。值得高兴的是,Infor WMS系统非常适合我们多货主、多模式、多地点、多层组织架构的管理需要,将帮助我们开启第三方物流管理体系的新纪元。”

飞力达公司流程管理部经理朱晓亮先生全程参与了WMS建设项目。据他介绍,该项目自2008年2月正式启动,分两阶段进行。第一期完成了系统客户化功能及关联系统接口的开发,包括与CRM、ECDS(关务管理系统)、CSS(客户自服务系统)对接,实现了业务数据共享,使客户在第一时间获取业务系统的收货、出货与库存数据,消除了信息孤岛。第二期完成了选定客户的仓库并行操作整合测试和客户数据交互的用户联合测试,使用户熟练度提升,并进行了应急预案编制及培训。到2009年5月,整个WMS系统一次上线成功。飞力达作为Infor中国WMS产品的第一个用户,也是第一个完成的WMS项目,整个实施过程得到了Infor的大力支持。

尽管Infor WMS系统在仓库内部管理方面功能强大,覆盖了出入库、上下架、盘存、波次管理、拣货、货位优化等仓库执行层面,但再好的软件也难以满足客户千变万化的个性化需求,都要进行客户化开发。如,为了支持飞力达复杂的计费管理,双方共同完成了相应功能模块的开发。

支持企业未来发展

WMS系统的成功实施给飞力达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客户体验,帮助飞力达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了集中、统一管理,并整合、优化了物流运作流程,提高了物流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仓库作业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到全程使用RF,实现了信息实时传输,提升了作业精度与效率,实现了库存的可视化,优化了作业流程;上架策略、分配策略系统的自动执行,使仓库作业岗位得到释放,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力成本;新系统具备一定的弹性,可以满足当前客户多样化、精细化的管理需求;等等。如今,飞力达可以实现向60万平方英尺的仓库、350家客户(其中包括Acer、联想、华硕、日立和戴尔等国际知名品牌)提供每日高达15000次的货物进、出交易的巨大服务规模,大幅提升了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2

据唯智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陈梦槐介绍,唯智公司十分看好汽车行业,并开始在该类项目中根据客户需求为其提供售后汽车备件物流、第三方物流外包的信息系统规划和方案。陈梦槐认为,汽车售后备件服务的核心是到货的稳定性,而信息系统是实现这一承诺的关键工具。

记者: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汽车备件的物流管理特点。

陈梦槐:汽车备件管理在主机厂中是一块相对独立的业务,主要的需求拉动方是4S店或维修站,其物流管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销售物流,从主机厂的备件库中心库或区域仓库发往网络的最终端,其物流管理重点涉及仓储和运输的各个环节。在仓储环节,主机厂设有备件中心库,并在其备件销售公司设有中转库,库内管理涉及的数量、种类众多,库位管理复杂。同时,备件产品通常是整箱入库,出库时需要进行拆零和重新包装作业。在运输配送环节,常见的模式有三级配送(中心库一区域中转库-4S店)、四级配送(中心库-区域中转库-省级库-4S店)、直送(中心库-4S店)等,其中涉及干线运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

记者:现阶段,汽车备件物流管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梦槐:目前ERP系统在汽车制造业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但要想实现精细化的实物管理,还需要更专业的软件。尤其是在备件管理过程中,信息系统的缺失使送货通知、包装计划、辅材管理、作业管理、库存管理、经销商管理等各个环节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结合汽车备件物流的管理特点来看,主机厂对信息技术的核心需求体现在:降低对作业人员的经验值依赖,提高计划性,强化仓库精细化作业能力,加强对供应商、经销商、仓库作业人员考核与管理等。因此,信息系统的功能应涉及计划管理,备件、辅材库存管理,仓库作业效率管理等内容,具体包括:

(一)计划管理

1、预到货通知、到货预约的供应商送货计划;

2、包装方案及包装作业计划;

3、发货计划、发货预判。

(二)备件、辅材库存管理

1、备件库存;

2、仓库贴码、包装作业的支持;

3、对辅材的收发自动扣减;

4、仓库实时库存的全局查询;

5、对供应链网络全局库存的管理。

(三)仓库作业效率管理

1、细化仓库作业量,完善仓库作业分配;

2、仓库作业质量;

3、提供发运装箱指导及考核;

4、减少仓库作业量,降低人工成本。

(四)供应商、承运商的服务质量管理

1、根据供应商及承运商的送货质量,实现KPI考核;

2、对供销两端的配送服务质量的考核体系。

记者:能否通过具体案例进一步说明采用信息系统对汽车备件物流管理带来的价值?

陈梦槐:备件的入库包装是整个备件仓储管理的核心问题,往往很多企业由于没有很好的包装作业指导,导致整个备件包装作业效率低下,包装辅材管理凌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仓库的整个出入库效率。通过物流管理系统,仓库作业人员可以根据ASN(预到货通知单)和预设的包装方案进行提前包装辅材准备,待物料运抵仓库后,有效的进行包装作业指导,对所有到货备件进行分离,实现仓库内作业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通过入库环节对包装的指导和管理,可以有效保障备件在出库时的品质,实现主机厂对后端的服务质量的提升。

记者:作为专业的物流软件服务商,唯智对主机厂汽车备件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有哪些建议?

陈梦槐:首先,主机厂的信息化要跟上其物流战略。从物流的信息规划角度来讲,主机厂可以通过建设物流管理平台,与现有的ERP系统进行对接,该平台的使用者为备件实物管理的终端用户,他们主要分布在备件销售公司的采购部和中转仓库。一旦有销售和采购订单从ERP系统中形成,物流管理平台就可以对实物的进出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其次,实现仓储运输一体化管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对于汽车备件物流而言,如何实现运输拉动仓储非常重要,需要的信息系统包括WMS、TMS等。

此外,根据不同客户的信息化基础和需求,需要在前期规划时进行详细的调研,共同商讨决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实施策略。比如条码的应用,尽管汽车行业对条码的依赖性很强,但由于成本等一些细节问题,并不是所有客户都会在汽车备件物流管理中应用条码。

记者:根据汽车备件物流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您如何看待信息系统在汽车备件物流市场的需求前景?

陈梦槐:近年来汽车销售市场日趋成熟,主机厂的汽车备件物流管理需求逐渐开始浮出水面。特别是随着备件销售数量的增加,很多主机厂已经来不及再去进行备件网络的规划。而直接从主机厂向各地销售终端发货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一些主机厂开始尝试将区域中转库的建设、运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这也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带来了新的机会。一旦主机厂意识到管理的专业性和分销网络的庞大,就需要与具有仓储和运输整体服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以支撑备件的销售网络。

我个人认为,将来汽车备件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主机厂将此业务整体外包给一两家大的物流公司(比如上汽与安吉天地的合作),再由物流公司将运输、仓储等业务环节分包出去,以提高管理效率。当然,这种模式的实现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拥有相应的信息系统,特别是含有第三方物流概念的信息系统(包括多货主库存管理、计费管理、运输管理等)。同时,主机厂在进行物流规划时,也要考虑到其ERP系统与专业的零部件入厂物流系统和备件物流系统的对接,或建立物流管理平台,供第三方物流公司使用。

记者:围绕汽车备件物流市场的发展,唯智进行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何计划?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3

目前,五矿集团拥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流通、黑色金属矿业、金融、地产建设、科技六大业务中心,其中在金属矿产三大核心主业方面,五矿集团上中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基本贯通,形成了全球化营销网络布局;在三大多元化主业方面,五矿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融结合,加速经营布局,逐步提升对核心主业的协同与支撑能力。如此庞大的集团运转起来无疑困难重重,而信息化建设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和武器。

近年来,多元化经营带来的管理问题并没有成为五矿发展的瓶颈,这背后重要的功臣是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五矿是央企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三年在央企信息化水平评测中达到A级。

早在2000年,五矿的第一个信息化规划出炉之时,秉承“小步快跑、量身定做”的规划理念,五矿信息管理部就自己打造了钢铁贸易ERP、有色贸易ERP等系统,把业务流程管理起来。此后,五矿又陆续开发了统一的标准用户权限管理系统以及十几套业务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的基础数据和用户权限都由统一平台进行管理。2006年是五矿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年,因其企业内部经营范围的多元以及业务流程的繁杂,他们决定引进国际套装软件SAP ERP来整合业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在系统上线后,五矿信息管理部发现经常使用SAP系统的领导层并不多,主要是因为系统中的数据非常细化,更适合运营部门使用。另外,五矿还有诸多如物流系统、分销系统、邮件系统等涉及不同业务范围和流程的专业系统,其中大部分都已运行多年,累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随着业务的发展,无论领导层还是各级公司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HR人员,都希望能从庞杂的历史 数据中获得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将不同业务系统中的相关信息集中起来,实现各部门、各分支间的信息共享,为业务决策提供更多实时的、横向的、全局的支持,以提高效率,帮助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高质量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成为中国五矿的迫切需求。

打好数据仓库“地基”

需求明确后,2008年,数据仓库项目建设正式开始。信息中心经过缜密分析得出结论,建设高效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其首要一点就是要进行高质量的数据整合存储,其中涉及对多源数据的甄别存储、数据处理流程的改造、保证高质量前提下的数据统一整合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来解决。

具体来讲,系统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数据整合存储的问题包括:

■由于源数据来自于SAP R3、物流系统、分销系统等系统,无法快速的对这些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实现全量和增量的抽取;

■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无法保障对源系统的影响,对各业务系统带来很大压力数据抽取压力较大;

■最终的数据展现涉及到很多的业务系统,很难保证数据能规则并且准确的进入各个展现系统;

■由单独数据采集平台处理的手工录入数据,也需要统一集成处理;

运行多年的诸多业务范围和流程的专业业务系统,累积的大量历史数据如何更好地存储。

数据仓库可以称之为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地基”,能够把来自于不同业务系统的数据有机地集中整合处理,建立统一数据整合存储平台。五矿对于数据平台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提供及时灵活查询和分析,还能够提供符合五矿要求的复杂报表,只有这 样的数据展现平台才能够满足五矿的不同管理层和业务部门的需求。

提升数据整合性能

在制定数据整合方案时,五矿信息中心综合对比、测试了多种ETL产品,反复运行测试最终决定建立高效稳定的数据集成平台,对多平台、多业务系统、多数据库状况下复杂结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并实现全量和增量的抽取。

谈到方案制定之初的历程时,五矿信息管理部副总经理何瑞娟表示,他们从ETL对平台的支持、对数据源的支持、数据转换功能、集成和开放性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评估,综合考虑选中了各方面性能都很出色的产品。同时,系统在接驳SAP系统方面表现除了成熟的实施经验,满足了现有的业务需求。

据了解,五矿整个数据仓库分为源数据层、缓冲层、整合层及展示层四部分,具体来讲,通过控制中心对各种源数据的整合,把SAP、物流、分销、集中结算等系统数据采集到一个临时缓冲区中,然后通过产品的数据清洗和标准化功能,把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控制中心的高性能的吞吐量和对复杂业务的强大计算优势,能够把标准化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计算后准确的展现在报表平台,然后应用于各个系统中。

平台提升决策水平

通过建立企业级数据仓库,五矿建立了一个高效稳定的数据整合平台,将不同业务系统中的相关信息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以及面向销售、采购、财务、库存、预算即时查询、多维分析功能。作为一个核心数据整合引擎,控制中心帮助五矿实现了下述功能:

■集成了SAP R3、物流、分销、集中结算等业务系统,以及财务、销售、内控等系统的数据,扩展性强;

■提供高效稳定的数据集成平台,快速且准确的提供各个展现系统所需要的数据;

■无编码、图形化的开发,大大缩短了项目上线周期;

在数据流动的过程中,大大减轻了各业务系统的供数压力,实现了完整的全公司数据统一集中管理环境,各种取数和报表不需要在业务系统数据库中直接抽取,确保业务系统的绝对安全。

对于数据整合平台的作用,何瑞娟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认为它更像是企业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底层的一个枢纽与基石,如果不出问题,可能发现不了它的重要性,一旦发生一点闪失造成的结果会是造成整个系统全部瘫痪。

现在,五矿的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情况非常好,五矿对内、对外的所有权威统计数字都来自此系统,高质量的数据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4

一、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改善,传统中小物流企业要想向现代物流业迈进,物流信息化是前提,但目前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不太乐观。

(一)中小企业物流信息程度不高

1、据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总体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物流信息化技术落后,物流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缓慢,标准建设滞后,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

2、目前中小物流企业中,普遍没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只有少量的企业拥有信息管理系统,并且也仅限于针对财务管理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内部网以及企业的网站和网页。

3、在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企业领导的物流信息化素质普遍偏低,更有一些企业对自身状况还缺乏清醒的认识,很盲目,这些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瓶颈。

4、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利用比例较低。由于我国大多数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资金存量少,融资能力低,且若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意味着原来的设施条件都要撤换,图1呈现出了物流企业信息技术利用比例。(图1)

二、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趋势

(一)物流信息化建设投入比例持续增加。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日渐普及,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从图2可以看出,近四年我国物流行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所投入的资金持续增加。(图2)

(二)物流信息系统发展情况。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行业也是如此。2004~2006年物流信息化的拥有比例在不断增加,物流信息系统功能使用比例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一些相对落后的物流信息系统业务模块的使用比例却是削减到没有。(表1)

三、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分析

中小物流企业要想摆脱现状,要想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首要解决的是信息沟通,没有良好的信息沟通现代物流的各项工作就无法实施。

(一)公司信息化基础较薄弱。开展信息化管理能加速物流信息集成和整合,提高物流服务响应速度。但由于大部分中小物流企业是传统的物流企业,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较低,计算机应用多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网络技术不健全,没有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平时的通讯与联系主要是电话(包括移动电话与传真机),这不仅准确率低、及时性差,而且出错率高。因为信息传递不畅,造成物流服务的被动性、波动性短期性,很难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需求快速反应的要求。

(二)物流信息管理落后。中小物流企业管理方式落后,在系统化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性,电子化程度不高,一些单据只能手工制作、传递,这些都需要通过传真传递、打印出来一一进行核对,最后由工作人员将其传真到各个地方,使得单据信息传递,物流信息很难共享,在很多时候往往你看到仓库里面很多货,而实际上单已经订出了,造成反复出单的情况,或有时库存空间很大,但却不能做到上下级沟通,这无疑提高了物流成本。公司没有对具体物流信息进行管理,而只是自上向下的单项指挥,不能有效的跟踪单据的处理程度,出现了很多单据流通问题。由于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低,不能对出现差错的单据进行及时修改、提交,延误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效率,增加了物流成本,造成该系统资源浪费,降低了公司的竞争力。

(三)运作成本高,资金流通短缺。中小物流企业拥有很多自建的仓库和自有车辆,但由于管理不善,信息沟通不畅快,使得资源大量浪费、损耗,造成公司资金不能良好运转,随着长时间的损耗,计提累计折旧,使得资产减值。在物流配送模式上,中小企业还延续着过去的老传统,运输大批量、少品种已不能适应现代市场需要了,由于不能及时转变观念,失去了大量客户,或以高成本的运输方式处理现代客户小批量、多品种的物流需求,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资金的浪费。致使公司接连成本提高,无法盈利,使得资金无法回笼,无法积极投入现代化建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这无形中降低了公司的竞争力。建设自身的信息平台需要很大的投资,其后还需要持续的运营成本,而且回报周期较长,这对公司负担很大。

(四)物流信息化人才匮乏。物流人才是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但全国中小物流企业一样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尤其是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现在国内的研发能力无法和国际同行竞争,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联互通,难以实现信息共享。网络的设计与优化也缺乏基础理论的指导。

四、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实施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要实现以计算机联网管理为手段、以仓储配送、分销、国际货运综合配套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内容的多维立体服务体系,在分析公司现有经营状况、自身发展规模、资金实力等一系列条件下,应及时地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公司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使公司物流业务在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加速、拓展物流业务。

(一)明确信息化发展目标。中小物流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软硬件投资比较大,应从整体进行规划,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使资金分次投入,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而且也可以在分步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公司当时不同的发展目标、公司定位、经营状态、资金实力做出不同的调整,逐渐积累经验,提高本公司信息化成功率和降低物流信息化建设风险。(1)在实施阶段,公司应本着提高公司运作效率,控制运作成本为目标,在初步建立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前提下,需要制作一些“短、平、快”的产品,解决局部环节的简单作业,满足企业的需要。当前最有效的方法和技术是实现对现有公司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重构。一些基础性的技术,如条形码、扫描技术和互联网等,就能够有效地改善企业内部库存管理、配送管理和顾客服务,从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的绩效;(2)在此基础上,接下去的三年,实现物流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开拓市场、扩大物流业务、提高服务水平;(3)在公司效率提高的情况下,下一步应着手建成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管理平台。如应用TOM系统,它是ERP的最基本流程。接下来可以逐步地建立、改造物流信息服务的三个基本流程,分别是面向客户的;自己的,全面为客户服务,从订单开始到收钱为止;资源的管理。

(二)聚集资金,加大公司信息化投资力度。(1)加大投资力度。首先自身应节约资金,分析公司各个仓库的具体地点,考虑其位置对于运输的方便程度,以及各个仓库现有使用情况,把那些不适用的、闲置频率较高的仓库进行变卖,逐渐减少自有仓库,进而减少仓库维修,员工费用;还可以对现有车辆资源进行整合,同仓库问题处理相同,逐渐卖掉自有车辆,实现少量或虚拟车辆,减少固定资产的折旧,聚集资金,为后期建立现代物流信息化积累资金,然后在根据实际需要租用其他仓库,实现虚拟仓库,加速资金运转,减少闲置资金;(2)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吸纳资金,引进资金,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提供资本,支持公司信息化建设。组建中小物流企业联盟,共同来构建有吸引力的某种信息通信网络。通过联盟,可以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还可以实现单个物流企业无法做到的物流成本的削减、市场的巩固。

(三)构建信息化技术平台。(1)充分利用传统功能性的物流设施,构建实际物流信息运作网络。在现有一台服务器的基础上,再买进2~3台服务器,根据公司建网后的使用和经营状况,再做调整。购买两条两兆的带宽专线,根据业务量的增加、变化、数据量交换情况,循序渐进地做调整;(2)在公司原有网络的基础上,整合内部信息网络,建立本公司自己的网站,实现对本网站的宣传、推广,与外部互联互通,实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让客户通过网络就可以查到某一批货物现在究竟在哪里。加强公司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自己的信息资源数据库,为实现物流信息平台提供资源;(3)根据公司现有经营、技术情况,公司应直接购买,让软件供应商根据公司现有各个方面情况构建适合自己的系统软件,再依据各个部门系统软件操作的实际情况进行逐步调节、优化,使其朝着有利于本公司运用的方向发展;(4)加强物流信息的采集、处理及通讯的自动化,实现商品实物运动操作环节的自动化,物流管理和决策的自动化乃至智能化。实现以仓储配送、分销、国际货代、综合配套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内容的多维立体服务体系,并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展物流延伸业务;(5)逐步引进一些先进的、标准化的信息化技术,如条形码技术、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对货物进行有效跟踪,使得车辆使用方、运输方、接获方对物流中的车货位置及运行情况了如指掌,利于三方协调好商务关系,获得最佳的物流流程方案,取得最大经济利益。

(四)充分实现客户服务信息化。以公司现有客户资源为基础,从客户信息服务着手,开展信息化。改变过去采用的并行方式,实现订单串行方式,提高客户订单处理效率。以客户化、定制化服务,按客户需求、物流模式设计、选址、数量、运输方式、路线规划、产品包装方法建议、流程、销售预测等,对客户信息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客户需求分析,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处理,为下次合作提供信息基础。还可以进行一些客户在线满意度调查,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评价以及下次的合作意向,这都为企业下一步的管理、技术优化提供了现实依据。

(五)对现代业务流程进行规划。根据电子订单和客户合同就可以得出总应收,再把这些电子订单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运输、仓储处理系统,使之生成作业单,以此作为运输物理要求的依据,同时根据供应商(供车公司)的合同,总应付是多少,通过总应收、总应付,本公司的利润就可以马上反映出来。改变过去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方式(传真),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单据进行上传、下载、打印订单,且单证的确认要充分应用电子化手段。客户可登陆企业网站进行网上下订单(通过加密方法)、确认、查询。

(六)重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大力培育现代物流管理和技术人才。如,在企业内部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加强与管理咨询公司合作,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咨询公司举办的高水平培训班,培养一批高级物流技术人才;建立物流操作示范区,培养技术骨干;加强对发达国家物流信息化先进管理经验的学习、借鉴,形成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

总之,要实现现代化物流,就要有一个高效的物流系统做支撑,这需要在物流技术上做投资,实现物流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基础;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互补共生、取长补短创造了有利条件;消除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空间距离,拓展国内外市场;缩短企业产品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时间,有效弥补中小企业的天生不足,强化中小企业专业化营销的特长,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中小物流企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房地产管理服务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桂学文.电子商务物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日保.现代物流信息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张文杰.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美]罗纳德.H.巴罗著.王晓东等译.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王晓东.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研究[J].管理科学文摘,2005.12.

[6]李贞华.中小企业如何推动物流信息化[J].物流科技,2005.12.

[7]林栩.电子商务条件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决策支持探讨[J].引进与咨询,2004.4.

[8]张世翔.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J].水路运输文摘,2005.4.

[9]吴青.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

[10]陈子侠.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分析与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5.

[11]董红阳.物流信息化与物流管理平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

当今社会,人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在物资管理工作中运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准确与实时的流动。不仅可以推动电力行业的迅速进步,提高物资管理的质量,节约采购与库存的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保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之间的循环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实现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展开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1 电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1 在信息化时代,物资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便捷性。在传统管理过程中,物资管理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管理账簿,而且需要频繁修改。但是信息化的物资管理能够解决很多时间,信息化系统达到的准确性也比较高。

1.2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化物资管理方式,能够辅助采购部门与人员更加充分的掌握物资购置与运用的状况,从而形成物资信息的共享,科学、合理的应用不同项目中的剩余物资。物资管理的信息化有利于节约所用设备与材料,降低相关资源的库存率,减少准备时间,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深入了解物资采购的热点,并且进行全面的分析,不仅可以防止出现购置物资的反复性和盲目性,还能够为企业节约相应成本,保证企业和项目中能够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3 信息化物资管理方式可以保证物资库存的信息化特征。这种方式可以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从合同签订、物资验收到物资的分配,更加科学、规范。在仓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灵活地检验库存与物资,及时的检查与管理物资的储存与使用情况,全面的了解实物物资的数量,分析盘亏盘盈、积压物资、失效变质、报废物资与出现的原因,利用库存数据与资料能够及时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可以为后续的物资使用与企业成本评估提供可靠、准确的参考依据。

2 完善电力物资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方法

2.1 完善物资管理信息化体系

物资管理信息体系属于一种具备通用功能的物资管理软件。这个体系的目的在于加强对企业物资的储存、使用与保存等方面的管理,保证企业及时完成日常的物资管理工作,充分体现物资使用特点。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查询与报表的功能,全面掌握需要的信息与数据,方便企业的正确决策,以此保证物资管理的全面与高效。通常情况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以下内容:

2.1.1 物资方案管理。在企业的物资方案管理工作中,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需求方案,另一种是采购方案。需求方案中包含物资使用部门制定出的一套独立的方案,即独立需求方案。同时,还包括经过批准,与采购方案有关的一些采购标准与要求,即相关采购方案。在制定物资需求方案的前提下,物资管理机构可以对比研究库存信息,最终制定所需的采购方案。

2.1.2 库存管理。物资的入库环节是,在验收完对应的物资后,需要进入仓库,并且详细记录到入库登记表中的过程。但是,物资的出库环节是,物资使用机构按照需求方案,申请相关的物资,经过物资部门核对后进行发料并将这一过程记录到出库单的过程。

2.1.3 存货核算管理。存货核算系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账表进行管理和分析。企业应该设立相应的应用机制,对企业库存物资的成本组成、资金占用以及资金使用等多种情况进行有效地控制管理。此外,库存管理还应该考虑物资的调拨、盘点业务,物资管理系统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对各种物资账表的有效管理。

2.2 大力支持开发企业物资的信息资源

开发物资信息资源既是物资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物资信息化的归宿。落实物资信息资源的开发,要保证物资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许多单位的物资信息化工作没有解决好运作层和运作管理层的信息采集问题,以至于系统缺乏信息源,因而会影响整个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信息资源的建设、积累和更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渐进过程,只有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准确、合理和充足的数据。因此,企业在日常活动中一定要注重收集包括订货单、存货单、应付账、客户情况等在内的大量数据资料和报表,同时还有大量的外部信息,这些物资信息资源是企业最重要资源,以此为基础,企业资源的分配才能更加合理、有效。

2.3 充分利用网络工具

在物资管理的信息化系统中可以通过网络工具实现信息的公布,达到信息的网络化。物资管理的供应部门可依据物资消耗及库存情况,进而来预测物资的需求并对库存进行调剂。而且在信息化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网上查询库存情况,进而开展对相应物资的调剂和管理,实现科学合理的储备和定额化的规范管理,这样一来也就实现了物资储备的科学有效,而不是出现物资的重复储备,也就节约了库存物资的资金,从而也保证了物资能够及时地到位,确保了运营管理的相关需要。由此可见,利用网络工具可以有效地利用共享信息资源,从而有效改善电力企业管理环节,实施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4 重视物资人员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物资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物资部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突出。物资管理信息化的过程就是多种资源整合的过程,管理、信息、人员、事务,都要通过信息化整合在一起。但是,目前物资部门既懂得业务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的人才稀缺,人才匮乏已经成为物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因此,对拥有单科知识和多维知识、网络知识和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最急迫的。我们应尽快完善物资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战略,选择一个切入点,并且开始大力进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骨干的培训,尽快建立起物资部门复合型人才队伍,以适应信息经济和物资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物资管理工作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有效的利用专门的物流管理体系,在科学的管理物资过程中,把物资方案、购置、仓储、分配以及供应商管理等步骤都添加进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合理配置物资资源,增加物流渠道,保证库存的储备工作,节约运输物资的成本。从各个方面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保证所用设备与材料的及时到位,确保物资管理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与规范性,以此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仓库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发展;实践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研究目的

国内众多企业,对于信息化有一种常识性的误区,认为一上信息化,企业内部的许多管理、销售、营销、财务、生产等等问题都迎刃而解,可是一到现实,真正使用ERP的地方却感觉数据库在企业中的应用只是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并非是所预期的目标。

国内外目前充斥许多基于数据库应用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公司,国外的有SAP、ORACLE,国内有用友、金蝶,当企业面对如此众多的软件公司时,已经不知如何面对每一家软件商,一个企业要选择的软件商一定是一家能够与企业相配的软件商,根据自己企业规模,选择有着长期经营历史、有着整体解决方案、有着非常现实的软件案例的软件商,而最为核心的是选择一家可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软件商。

在信息化项目选型时,很多企业不根据自身的企业现状,只是一味要求项目全面、长远、领先,但是往往忽视最重要的问题、适用。如在选择ERP系统时,会考虑选择一个大型的ERP系统,最好是集团型的ERP,或者是大型的数据库支持的,如ORACLE,并没有结合实际来观察是否适合。

二、研究意义

分析企业信息化的目的和忙点为的就是要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发展,利润最大化,创建健全机制,利用20%的使用效率去带来80%的收益,在中国企业中实现信息化可以提升在竞争中的整体实力,例如:

1.有利于企业迎接加入WTO后的挑战,适应国际化竞争。加入WTO以后,企业将更直接地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特别是跨国经营的重要前提。

2.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3.有利于抓住新世纪的良好发展机遇。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全球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采集、共享、利用和传播,不仅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成为决定国家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4.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们开发和利用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只有实现信息化,企业才有可能抓住机遇,实现健康发展。

5.企业信息化实现企业全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运营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决策智能化。其中,运营自动化是基础,决策智能化是顶峰。

6.增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加企业间的技术流通,总体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所以说,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时,应该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从长远战略的角度,把企业的信息化当作经济发展的“倍增器”来抓。

三、理论发展现状

1.企业信息化概念

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大部分的共识是企业以企业流程(优化)重组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企业信息化还分成许多外延部分 ,如下描述:

(1)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3)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点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的传输的相应的决策人的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5)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包含了人才培养、咨询服务、方案设计、设备采购、网络建设、软件选型、应用培训、二次开发等过程。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照行业、企业运营模式和企业的应用深度等进行分类。

①按所处行业分:制造业的信息化、商业的信息化、金融业的信息化、服务业务的信息化等。

②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离散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流程型企业的信息化。

2.数据库的应用发展

对于数据库,现在还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按照字面意思理解数据库即为存储数据的仓库,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StorageTek公司首席执行官Patrick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3.数据库应用与企业信息化关系

信息是数据经过提炼筛选以后所得到的对使用者有效的可利用的数据,企业要实现信息化必须要通过各方面的数据支撑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数据库的应用是对企业信息化十分重要的支撑,首先要有数据的集成才能完成后续的知识集成和人的集成,在实际当中数据库的应用和配套使用在客观要求上相当大程度的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