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1
关键词:转型期;大学生;互动性;协作机制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国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认识和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改革,在实践中取得较大成效。从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看,大致经历了“经济发展―道德滑坡―道德回归―经济再发展”的过程。这一历程显示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早期存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缺失,以致于在经济发展领域遭遇瓶颈时无法寻找发展的突破口。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找经济停滞的深层次原因,深入透彻地进行社会反思,进而根据本国国情制订调整和改革方案,渐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地位,从全球思想教育的发展轨迹和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也将会沿着这条路径展开。
二、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面临的突出问题
1.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互动性缺失
当前,全国中小学推行的素质教育理念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方面起着不同寻常的作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帮助中小学生无论是在课业上还是社会认知、品德健全上都十分有利。但是高等教育在这一方面还是有很大缺失,大学生虽然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但还是缺乏多方面的指导和交流。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方式,单一式灌输法仍在大行其道。
2.观念差别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
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一些地区、一些学校因为客观物质条件不足和相关人才缺失或有限使得理论课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表现得较为明显的是由观念原因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平衡现象。
3.教育者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冲突
很多教师传授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但是这种更新又是需
要时间的,因此,这种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时间差,会给教师传授知识带来一定的困扰。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真正的生理心理需求存在认知缺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真正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不能与现如今的社会道德新要求同步。
三、转型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
1.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互动
教育者能够不断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调动高校、教育者、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尊重大学生的主体自由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让大学生自己去教育自己,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去想、去做、去管、去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鉴别、自我启发、自我提高的作用。
2.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作机制
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范上根据转型期出现的问题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来制定。调动各方面的人力物力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实践活动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思考、实践过程的协调。
3.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
帮助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更好地调动广大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能够把接受的思想政治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得到实践的检验,能够让大学生感受到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4.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灵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必须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思想性,在贴近实际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在转型期视域下的再认识,深入探析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转型期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多变,新世纪高教改革攻坚乏力及思政改革滞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新变化对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等方面进行剖析。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找到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最终提升转型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飞.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2
第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形势下新传媒环境中的有关道德规范的建设问题,既要考虑新媒体的突出表现,依照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在规律,合理地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原则,在新传媒环境中将传媒伦理的规范研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革方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内在的理论研究传统资源,结合当前实际,在理论上充分研讨新传媒的现实定位,即要廓清新媒体在道德上应当如何以及事实如何的矛盾冲突,只有认真理清这一问题,那么对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就能妥善解决。充分认识二者之间依存关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矛盾冲突的解决就相对顺畅了。上述问题的破解至少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不能忘记传统,就是能够合理利用过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有益的经验与教训,适时地与新传媒伦理的相关探究彼此协调融合,探讨新传媒环境变化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同时,也更加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具体分析当代中国的新媒体发展的实际,充分剖析新传媒发展的利与弊,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去其糟粕,积极引导新传媒为高校思想教育所用,为努力构建一个对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际引导建设意义但是又确实包含了中国本土实践特色的思想教育体系,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在现实中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第二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面对具体而复杂的细微问题,要有微观意识,要加强思想教育微观领域中的问题研究,新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肯定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乃至许多相关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对此进行深入的剖析,切实把握新媒体环境变化与高校大学生伦理观念变化之间的联系,通过二者之间关联性的分析,对传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改革提出合理建议,对实现新传媒的积极意义,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不断前行。对新传媒的娱乐化倾向及其由此产生的相关伦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的诸多难题。新传媒对高校大学生的现实影响不言而喻,学生很难面对这一诱惑,新传媒对信息的垄断的客观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权利的正当实现及其实践效果必然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新传媒语境中的伦理反思应当重点关注新传媒变化影响下的高校学生群,做好预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尽量减少因传媒规范建设滞后而导致的思想教育不当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所以,新传媒环境下的伦理研究包含了思想教育环境建设的社会责任的道德内涵,这就是说,微观问题需要解决,而宏观意义上的社会新传媒变化对大学生思想培养的社会影响同样也不能忽视,从新传媒环境变化的小处入手,解决大学生培养的社会责任担当问题,这一导向应当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突破的一个主攻方向。
另外,传媒规范建设不仅考虑新媒体环境的伦理规约,还需要认识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如何利用新传媒的影响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建设,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转型的重要指征。在新媒体环境中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对新传媒道德异化问题的解决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切实抓好新媒介中的人文精神建设,要用人文精神消除新媒介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以人文环境的营造消解传媒不当的不利影响,这一对策在现实中有积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新传媒环境营造的人性回归,更影响到高校大学生思想的健康成长,在宏观意义上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人文精神的营造缓和新媒介环境下的教育管道冲突,可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更富有人性化,同时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呼唤新传媒正义,实现新传媒建设与高校思想教育规范的不断完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传媒环境下的伦理建设如果不能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权利的实现,新媒体建设的公正性将受到怀疑,如此新传媒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教育彼此关联性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成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服务于教育环境与社会道德的良序运行,客观上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必须与新传媒建设结合起来,寻求二者间的伦理切合与同步发展,减少新传媒对学生思想养成的不利影响,这是达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新媒体建设双赢的合理路径,从而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权利的有效实现。
参考文献:
[1](美)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陈亮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19.
[2](英)马修.基兰.媒体伦理[M].张培伦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4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3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036-02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结交朋友,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网络流行语,这一新鲜事物的出现,很快就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与热爱,他们能在网络上使用自己所喜欢的网络流行语,也能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编制出一些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将网络流行语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探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网络流行语具备的特点
网络语言,实质上就是指网民在网络沟通中使用的语言,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随时代的脚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时刻关注网络语言,尤其是当下网络上比较流行的语言。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网络语言一样,是一种语言现象。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的运用中,不仅是一种语言信息的交流方式,还可以通过网络流行语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网络流行语是网民在网络上创造的一种独特语言,它有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动性、幽默性
现代大学生在思想上都较为开放,有自身独特的个性与想法,所以他们喜欢在网络上创造一些自己喜欢的词汇语言,如一些大学生将“521”这三个阿拉伯数字组合在一起,寓意为“我爱你”。
2.简单、便利、迅速性
现代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游戏时,由于时间、金钱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在网络上使用一些简单的文字语言来概括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而网络流行语通俗易懂,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一些新颖、生动的网络流行语,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在大学生之间的传播速度也非常迅速。如人们在分别时往往要说“再见”、“拜拜”,网络上新出现的一种流行语“886”,就能简单明了地表达出这层意思。
二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代大学生在交流中热衷于使用网络流行语,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与了解网络流行语言,这些网络流行语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资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准确理解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意思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思想状况,而一些大学生已不仅是在网络上使用网络流行语,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如现代大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汗”,其所想表达的意思并不是“流汗”,而是指“逊色”。所以,一些不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无法在与大学生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进入大学生在网络中组织的群体
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由于网络自身所具备的隐蔽性,能够让大学生在网络交谈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生在交谈中所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就难以进入大学生网络群体,从而无法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变化,了解网络流行语,才能有效融入到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去。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预测结果受到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的思想预测时,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预测:一是思想信息数据资料;二是调查者的主观意识;三是对环境与实际情况的了解。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网络群体中的广泛应用,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信息数据方面的收集,同时也无法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存在的网络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不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工作要求。
三 处理网络流行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措施
网络流行语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受到追捧与喜爱,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主要是因为网络流行语充分地满足了大学生群体在语言交流方面的特殊需求。但是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网络流行语进行深刻的思考与研究,正确处理网络流行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并掌握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能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这就说明它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实际情况,利用空闲时间收集、了解网络流行语,实时掌握网络流行语的最新动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必须时刻关注现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观察大学生网络群体中发生的新状况,充分掌握网络流行语,不仅能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视野,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造出新的教育思路与方法。
2.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获取思想信息时采用的传统方式,一般都是到社区、学校等地方进行问卷调查,虽然这种方式能够获取一些相关的思想信息,但是需要花费的资金成本较高,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间、精力的消耗也较多,如果能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转变为网络问卷调查,就可以有效、合理地解决传统问卷调查方式存在的不足与问题。网络问卷调查不受地域、时空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需要在网络中将调查问卷整理好,然后再将这些调查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就可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要想让接受网络调查问卷的大学生完成问卷,需要结合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尽可能使用大学生喜欢的网络流行语,这样能调动大学生完成调查问卷的积极性,达到很好的调查效果。
3.高等院校中的其他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高等院校中的其他部门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在高校中成立相应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小组,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案,并结合高校各个部门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与意见,将其综合起来。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对各个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职能分配,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还要更新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需要的网络仪器、设备。在高校网站上可以设立关于网络流行语方面的内容,可以将网络流行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四 结束语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站在大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网络流行语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应用,有它存在的必然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网络流行语的价值,实时地关注网络流行语的变动情况,将网络流行语有机地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进入大学生网络群体,了解与认知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思想政治。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对于网络流行语的掌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 教育方法;创新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沿用传统的以灌输式模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和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育模式单一,采用教条式约束,忽略大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与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以成绩为取向,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时,只关注考试内容,忽略了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为分数而学习;另外,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理论性极强且内容极为抽象,缺乏现实意义,尤其是一些基本理论与观点,几十年没有更新,与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轨。因此,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正视新时代的带来的各种挑战,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新时代特征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
(一)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冲击社会价值体系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它能给教育带来便捷与裨益,但同时也给学生的思想带来了种种消极和负面的冲击,为教育工作增加了许多前所未有困难。
在互联网充斥着大量形形的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让缺乏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受到侵蚀,甚至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另外,网络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的虚拟世界,让学生沉迷其中,不愿意学习,不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困难。
(二)全球化背景导致学生思想上“崇洋”
现在,全球化成为时代的潮流,而互联网这一开放的虚拟平台为各国不同意识形态的扩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实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停止过对我国的政治企图。企图以他们的意识形态侵蚀我国的意识形态体系。其主要对象就是还没有形成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青年,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思想上“崇洋”,在内心否定我国先进的思想机制体系、排斥与其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得非常艰难。
三、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一成不变,需要在多个方面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
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那就是“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根本需要,为了学生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对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耐心细致,关心人,引导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择业、社交、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面对全球化、网络化的潮流,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现代化。需要教师有开放的意识,开放的眼光,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眼世界、着眼未来。积极引导学生有勇气面向未来,为他们的将来奠定基础。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
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就需要落到实处,有所表现,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因此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可摒弃,但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学会理论,融会贯通,就要将其具体化、生动化,最好是与实践结合。因此,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服务社会、锻炼应用能力的机会,如让学生去贫困小学、敬老院等地做志愿者,为贫困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勤工俭学的平台,让学生以此为契机,树立明确的人生目标,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
2.引入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促使教学手段创新
互联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便利,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满足其需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优势,注意教学的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创新激励手手段,提高学生自主能力
管理学生需要激励,大学生就是相对于中学生的被动、顺从,其自主性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大原因是学生不再以最终的高考成绩作为目标,而是多元化的就业方向,因此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有了很大的放松,但此时的学生往往是迷茫的,做事缺乏目标,没有动力,因此老师应采取适合学生的激励手段,如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当然要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而最大的激励是授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事的时候,可以适度放权,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与实践能力。
新时代,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观念也虽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多元,作为学科建设的新课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坚守正确的方向,以思想为指导,明确工作思路,以正确的原则创建全新的工作模式,增加思政工作创新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宇霞.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思考[J].中文信息, 2015, (6): 227-22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045-01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新媒体被人们广泛运用,大学生又在其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个利益与祸害并存的时期。在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接收与发送已经成为一件极其方便的事情,大学生不出门就可以做到尽知天下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新媒体虽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导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丧失自我,随波逐流。
一 新媒体的涵义
相关学者认为,新媒体不同于报刊、电视、广播这些旧媒体而言的,是它运用先进的网络和数字科技进行交流和传播信息,通过手机、电脑、电话等终端为大众提供服务。新媒体的发明和普及,不仅给人们的交流方式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给高校教学者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冲击和模式,尤其是就业工作的方式和领域都有待新媒体的渗入。
二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大学生宅在寝室动动手指就可以接收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这就造成了他们的思想政治建设过于“前卫”,开始质疑传统和谐校园建设的方针与引导。新媒体技术使得各类信息接收更方便,大学生每天都可接受着外来文化,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影响。外来文化影响着中国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校园学习生活,传统的价值观被颠覆,更有甚者容易走向弯路,为中华民族下一代的思想政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有些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在贴吧、人人网、微博等社交媒体中对学校、个人恶意中伤,对传统和谐校园的建设造成严重冲击!
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大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不再简单。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少媒体为了经济利益,并不看重媒体信息的真实性与重要性。这不仅让人们对传媒工作失望,更重要的是对祖国未来的花果――心智并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不少事实表明,由于现代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开始显得微不足道,表面上看,大学生在接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却在接受西方的文化,这就大大减弱了传统思想政治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的功效,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瓶颈。
在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下,世界不再变得非黑即白,而是真实与虚拟并存,太多的灰色地带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从而使他们独立的认知能力出现障碍。在网络这个虚拟化的平台,大学生往往表现出跟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自己。网上越活跃,现实越沉默,这是当今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大学生长久在虚拟世界的影响下,变得失去自我,随波逐流。与此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已然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所以应尽快重视教育体系与新媒体环境的不匹配性,尽早成立改革方案,及早拯救被新媒体影响的当代大学生。
三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1.教学观念的更新
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改革,树立与新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积极摸索新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与特点,以此寻求彻底解决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冲突的问题。主动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积极宣传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立利用网络平台教学的全新模式,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单调枯燥。
2.建立管理服务交流平台
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取得突破式的进展,必须建立全新的管理服务交流平台。将管理大学生与服务大学生融为一体,在管理的同时积极向大学生提供各种能够给予的服务。在服务交流平台上,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服务的了解与运用。同时,在平台中增加意见箱功能,让大学生在此可以表达意见及建议,避免大学生在其他平台对学校恶意中伤的行为。
3.把握引导的正确方向
在新媒体技术影响下,重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关键。在不同的事件处理上,应给予不同的态度,这样才不会引起反复的事件发生。对于大学生发生的各种事件,学校都应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正确的思想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向才不会发生错误的行为”等思想方针。
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有好有坏,有利有弊,学校要通过教学观念的更新,建立管理服务交流平台,把握引导的正确方向等措施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王焕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探索与路径选择[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作者简介]钟蕾(1976- ),女,江苏苏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助理研究员,江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王龙(1971- ),男,江苏徐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保卫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苏 常州 213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主体体验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SJB880063)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42-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社会事务日趋复杂,当代大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明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在校大学生约有2979万人,毛入学率达24.2%。江苏省计划在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高素质、高品德、高能力的人才培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任务的重要保证。大学生自我兴趣选择空间广泛,活动对象众多,思想活跃性强,同时心理易受社会外界的影响,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呈现出多元、多变、难测的积极与消极交织,昂扬与颓废并存,纯真和世故同在,热情与冷漠共生的现象。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有利条件,也是严峻挑战。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乎国家命运的战略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1.高等教育阶段“两课”教学模式与青年人思维模式的适应程度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们心智趋向成熟,求知欲强烈,敢于探索,善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有别于专业教学,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家霍姆斯基说过:“造成青少年困惑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裸的形式进行,而处在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觉有人在教育他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两课”教学模式要有别于专业教学,不仅作为课程出现,而且要与青年人思维模式相吻合,使大学生真正愿意让“两课”教学引领自己深层次地思索人生的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宏观化与大学生个体微观感受的融合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多样,但涉及内容一般以宏观性问题为主,一方面大学生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感,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活和学习领域的高度和宽度不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受个体微观性问题影响居多,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问题难以与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共鸣,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深度拓展的动力不够。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探讨宏观性问题的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宏观问题微观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愿意并乐于接受教育,帮助他们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分析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思想困惑,从微观入手武装自己的思想。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突发性对教育本身带来挑战。现在国内外环境变化很快,许多社会问题没有先例可循,思想政治教育要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实例,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发挥引导、激励、协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重大作用,其影响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类课程的教育过程、整个大学阶段,更应该延展到青年人的终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和学生对客观事件(物)的认知、判断及应对能力的提高。社会现状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高尚性之间的矛盾对大学生造成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敢于直面社会现实问题,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思索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信念,从而真正确立道德底线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主体”特点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成为教育的两大主体,主体特点的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随着“90后”新生的入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90后”学生物质生活环境比较宽裕,进入高校前的压力大部分来自升学,对于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道德品质的养成。“90后”学生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90后”学生的成长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不同,个人品质也是各具特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专业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不同,面对个性张扬、更愿意参与社会活动、敢于质疑社会、社会责任感尚不明确的大学生,要更加耐心、细心,从学生个性特点出发,用学生认可的方式开展教育工作,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理想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