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1
一、当前信息化队伍的现状
从总体情况来看,基层农发行干部职工大部分已具备初步的计算机知识和较为熟练的技能操作。特别是从会计综合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反洗钱操作系统、计算机IT平台、CM2006上线等。各级行都普遍开展了计算机相关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员工参加各类计算机相关的认证考试。目前,基层人员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勉强维持农发行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从具体情况来看,信息化队伍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科技人员配备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目前,农发行信息化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及网络设备数量逐年增加,各类系统、应用软件层出不穷,电子化办公基本上覆盖了所有业务,这对信息安全及维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基层行没有独立的科技部门,信息管理员均是兼职,而且往往身兼数岗,业务量大,科技工作与业务工作必须同时兼顾。科技人员疲于应付各种日常业务工作,无暇顾及较深层次的电子化应用学习,只能适应基层系统的推广和维护,业务素质跟不上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基层行科技人员年龄偏大,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大多不是专业学校毕业,知识结构老化、单一,新知识、新技能掌握较少。科技人员的业务素质、计算机技能素质和具体操作能力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兼通各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三)科技人员稳定性、工作连续性有待增强。由于信息岗位在农发行系统不是一线岗位,一些领导不是很重视,再加上基层行科技人员均是兼职,工作繁杂,责任也大,一些员工要求换岗的较多,致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得不到保障。
二、对基层农发行信息化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充实信息化队伍
以强化培训为突破,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开展多层次的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基层业务人员应用操作能力,从而充实各级信息化队伍,发挥专业队伍的人力资源优势,满足数据日益集中,信息化建设日益增强的要求,基层行信息实行A、B角管理,A角为专职信息管理员,负责信息安全,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等重要业务系统维护工作。B角可以是兼职管理员,辅助A角完成相关工作。同时在各部门设立计算机安全员,负责本部门日常的简单维护和联系沟通。
三、稳定、提高现有信息化队伍
培养一个合格的信息化人才,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实践成本,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因此,做好现有信息化人员的稳定和提高工作成为信息化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合理选人。
以人为本抓队伍稳定,合理选人,选配那些好学上进、有一技之长、爱岗敬业的人员充实到信息化队伍之中。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交通事业;产业经济;统计;信息化
目前,处于信息网络技术时代下,信息产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进而为各组织领域内的组织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也就是说,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作为主要标志的计算机产业革命已经兴起。同样,作为专门与信息打交道的交通信息统计部门,为促进交通事业建设实现长足发展,也逐步大范围推广了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基于此,本文主要以交通统计信息的信息化建设作为研究课题,对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重要意义、信息化建设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提出了促进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实行对策,以期交通信息统计部门及相关单位能够加强信息化建设深入研究。
一、交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时代进步的需要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计算机产业技术的信息革命迅速崛起,在信息产业领域中的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实现了迅猛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当今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历程中,计算机产业技术革命的迅速崛起无疑推动了各组织领域信息化进程建设的历程。因此,我国政府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研究,能够带动工业化经济发展。所以,作为国家交通事业体系中的交通信息统计部门更不能落在时代前端队伍,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时代步伐,在信息化建设上铺就发展道路,真正意义上做到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此才能符合国家科学发展观政策方针的发展要求。
(二)外部标准接轨需要
交通信息统计部门除了要完成最为基本的统计调查工作外,还肩负着向上级行政主管单位上报重要数据、信息资源的工作职责。而在今天,系统统计行业及相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技术条件已经日趋成熟,诸如电子商务、会计电算化等的信息化建设系统越来越多,各行业间等的信息流动无疑已经成为了推动信息革命建设的最好证明。所以,对于我们交通行业而言,非常有必要改进以往的统计作业执行方式,积极推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行业内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产生信息资源流动,以此才能全面对外,实现与各组织领域的积极沟通,避免以往固步自封、半封闭发展的作业模式,从而才能使统计工作效率与质量逐步提升。
(三)满足业务增长发展需求
交通行业是国民服务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近些年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深入,在统计业务方面上的业务成交量也逐年攀升,所以统计部门处理的业务数据量也愈发提高。所以,为了保证统计信息数据由量变到质变,必须保证数据信息完整可靠程度,确保信息质量。同时,发展统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不重复作业、避免人力过度消耗、以及避免工作上的人为主观错误发生等,进而才能保证信息统计工作的完成质量与效率。此外,在信息产业技术及通信技术等的推广应用下,统计信息数据能够实现采集、运算、汇总等工作指标,进而在信息资源处理方式上了实现了由人脑向电脑的过渡,适应了业务增长的发展需求。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意识不足
有不少干部及职工等对统计信息化的推广意识及认知观念不到位,尤其是某些单位的领导对统计信息的信息化处理流程认知比较模糊,进而对于基本流程下的信息生成、传输、服务及作用机理等不是很清楚。即使当前各组织领域已经普及使用了计算机办公作业,但是不少单位领导也仅停留在文件打印、上网等方面,却并不能深刻认知到信息化建设及推广的重要意义。
(二)统计运行机制执行不力
目前我国统计运作机制的建设背景多半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作为指导基础的,所以在统计运用机制的执行成果难免会残留以往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子。所以,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当前市场经济过渡的近些年来,统计组织单位的运作设置、信息统计指标体系、调查执行方法等都相对滞后,所以继续迫切推广统计信息化建设。然而,当前统计信息数据处理方法及结构配置等的透明度仍然不够,难以保证统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化建设。
(三)信息安全系统较低
一方面,计算机系统防御本身有着脆弱性存在,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外,在人为因素中的系统信息管理建设保障手段也不能够完全有效执行,所以难以保障系统安全。另一方面,目前产业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换代,诸如黑客攻击、人为安全意识不足导致的业务处理错误等现象也越来越多。所以,计算机应用系统遭受到网络病毒木马造成系统文件缺失的局面也时有发生,即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所肩负的任务巨大。
三、强化交通产业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行对策研究
(一)提高统计信息化建设责任意识
制约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统计信息化建设意识不强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霞要意义,普及统计信息化知识,提高公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统计信息化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统计信息化工作,支持统计信息化工作。
(二)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保障应用系统安全
在充分利用适合自身统计部门单位的系统应用软件的同时,应能配套建设合理、适宜的信息安全防范手段、系统安全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管理人员约束制度等。其目的是一是为了防范网络病毒等的肆意传播对部门信息资源造成损害,二是提高统计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能够保障自身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安全运行,从而才能保证统计信息的可靠程度及相关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掌握重点,建设数据库体系
要结合传统网络化信息数据采集的执行标准制定出合理的统计方法,把相关报表编制工作做好,目的是有效处理好各专业统计报表间的数据协调性,强调统计执行标准及相关方法等不重复与不交叉。此外,像利用网络及身份证建设加密系统,即网上直报系统是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同时,要尽快掌握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技术,做到重点、全面运用技术手段的突破,进而才能保证统计报表及相关执行标准体系的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四)做足人员培训工作
拥有先进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技术保障设施设备,是一切统计业务工作顺利、高效开展的有利条件。但如果不能有效掌握相关计算机理论知识,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来,也很难保证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做足人员培训工作对指导统计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导向作用很大。要求相关责任单位能够积极组织人员进行计算机产业知识培训,逐渐储备专业人才,打造精良工作团队。
结 语:
推广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产业技术革命下的必然产物。作为交通统计信息部门及责任单位应当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的推广及建设,需要从人员责任意识、计算机技术运用手段、实际业务操作等方面加以配置优化,以此才能保障统计信息业务等的得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方立. 实现综合交通统计信息现代化的探索[J]. 浙江统计, 2008,(06) .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3
一、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
(一)组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的力度。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各股、室、处及司法所的信息化建设,并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系统信息化领导工作,下设办公室,负责全系统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各股室根据各自职能,具体承担相关的信息化工作推进职责。并制定了电子政务管理制度,门户网站管理制度,局域网使用管理制度,信息编辑、审核、和更新制度,设备使用及维护制度等,为信息化建设的规范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硬件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自2009年开始,我局按照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的投入,购置更新办公电脑,保证局机关的日常工作的开展。同时,添置了配套使用的传真机、扫描仪、打印机、专线电话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形成了与省市司法行政专网、区政府机关协同办公网、互联网的联通与使用的格局。同时为各司法所配齐办公电脑、打印机、数码照像机等办公设备,达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高标准配置。
(三)做好网络安全及设备维护。依据国家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认真抓好了电子政务内网(党政网)及局域网的安全保密体系建设,做到了物理隔离和专机专用,安装了防病毒系统、建设网络信息安全监控系统,做到软件及时升级、打补丁、更新病毒库。使电子政务内网(党政网)、互联网可管可控,达到了网络安全保密要求。全年无失泄密事件,无重要数据丢失现象发生。
二、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1、平台过多,不便操作。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涉及司法行政基层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政法专网等多个平台,不同的信息必须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报送,一方面是需要切换平台,重新登录,实际操作多有不便,另一方面是各种信息要求报送时间不统一,过于分散,不便操作。
2、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工作不便。目前我们的司法行政专网虽已建立但无法实现与监狱,公安等部门的资源共享,严重制约了司法行政工作的有效开展。
3、平台复杂,操作困难。办公人员对即将到来的信息化社会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其在司法行政发展进程中所处的地位没有充分了解,工作比较被动。目前基层司法所的队伍还有待壮大,现有的部分工作人员年龄比较大,对于电脑操作方面几乎没有经验,学习起来也十分困难,加上网络平台比较复杂,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4、多个运营商,维护成本高。市局与我局局机关之间的联络采用的电信运营商,我局局机关与乡镇司法所之间的联系采用的是移动运营商,多个运营商同时使用造成了运行成本高,运营商之间互相推诿,处理问题效率不高,此外,多边缴费,维护成本也过高。
三、信息化建设有关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宣传,使全系统人员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是提高司法行政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办公成本的便捷途径,是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加强内外部监督的有效手段。
2、整合各平台,提高利用率。平台多、难操作,建议将各个平台整合到一起,尽量将报送各种信息的时间集中到一起,在一个系统中就能集中完成对各种信息的报送工作,这样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司法行政系统的工作效率。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体建议
中图分类号: [W-00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13-1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新时期,国土资源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成为主题,而要想实现其规范管理和科学管理,采用信息化手段是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国土资源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的压力空前增大,要想高效的完成国土资源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要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当前已经构建了信息化建设的大框架:建设了国土资源的信息化数据中心,搜集了大量的国土资源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电子化处理;在国土信息调查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遥感技术等;建立了国土资源的门户网站,给社会公众提供了一个能够获取信息的网络通道。但是国土资源的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这些都是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需要克服的障碍和解决的矛盾。
2 稳步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1 重视宣传和引导,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创造条件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首先,应该成立能够引导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班子,负责信息化建设相关事宜。同时领导班子应充分研究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加快相关制度和共享政策等的制定,并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领导班子要做好各方面调研,提高信息化建设决策的科学性。要认真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题,并通过科学决策来解决这些问题和难题。再次,领导班子要注重在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宣传教育,要在国土资源内部深入普及信息技术知识,让相关人员充分认识、了解并能够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样才能为其信息化建设做好铺垫。
2.2 重视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除了积极的宣传和引导,要想推进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技能。因此,国土资源部门要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计算机知识培训。在新进人员选拔上要把计算机知识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作为人员录取的重要条件。对于在职人员,则要进行计算机技能培训。可以每月安排一次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全面、有针对性,在一个阶段的培训结束之后,要进行考核,考察培训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确保国土资源的管理人员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能够熟练的利用计算机处理各项国土资源信息和数据。
2.3 加强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离不开硬件环境的支持,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置建设。首先,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诸如信息处理技术、信息整合技术、可视化技术或者智能决策技术等,提高国土资源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定期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避免信息技术陈旧化。其次,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心。国土资源部门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国土信息,成立一个完善的数据中心是合理科学进行决策的关键。因此,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将所有的信息储存起来,便于随时调取利用。再次,要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系统。国土资源上下级部门之间是要进行充分的交流的,为了实现上下级部门的信息共享,要构建一个电子政务平台,让上下级之间畅通无阻的进行信息交流,实现各种数据的共享。
2.4 建立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
为了规范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加大相关研究,统一技术标准。这样在国土资源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信息交换以及软件开发等方面才能够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执行,避免重复开发和建设。在统一了技术标准之后,整个国土资源行业才能够按照这个标准实施信息化建设,才能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凭条、建立标准的业务模型,才能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模板和依据。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为了保证其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综合分析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不能让信息化建设停留在单纯的硬件设备的购买上、软件系统的更新上,而应该落实信息化建设,让其真正为国土资源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华.加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 提高土地可持续发展利用[J].科技传播,2011,(10).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5
一、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态势
(一)取得的成效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对全省9个市州,包括汽车、石化、食品、医药、冶金、机械、建材、轻工等11个行业中选择的有代表性的126户企业的调查表明,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更加注重效益,发展势头越来越好。主要表现:
l、企业信息化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被调查企业中58.2%设立了信息化机构,62.7%设立了信息化专职主管,47.8%制定了信息化规划,45.6%建立了信息管理制度,53%制定了信息化培训计划。其中,大型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好于中小型企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达一定规模。在网络建设方面,被调查企业中86.4%已接入互联网;4l%已建立企业网站,正在建设的6.4%。调查表明,吉林省企业网络建设不断加快,网络环境明显改善。在应用系统方面,86%的企业已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32%已建立人事管理信息系统,22%已建立产品数据库;50%以上的企业能够做到经常更新内容;64%的企业已采取网络安全措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规模。
3、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有94.6%的被调查企业认为信息化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对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库存、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履约率、扩大销售、加快资金周转有积极作用,企业整体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经济与科技水平不够发达,企业各方面基础都比较薄弱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总体上看,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规模、层次和水平不高,发展也不够均衡,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还比较缓慢。
1、企业方面的问题
(1)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多的企业决策者对企业信息化认识不够,投入不足,支持不力,甚至只把它看成纯技术性问题,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快速推进。已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首要因素。
(2)对信息化建设投入严重短缺。许多企业在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只重视硬件购置,忽视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致使企业的信息化装备比较落后,拖延了企业信息化进程。
(3)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设计起点偏低,实施过程较长,软件升级缓慢,系统间集成困难,难以兼容,造成新的“信息孤岛”,既给企业带来了损失,也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升级换代。
(4)专业人才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更少。相当多的企业人才匮乏,特别是既熟悉管理、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与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适应,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
2、环境方面的问题
(1)政策支持不够,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国家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政策倾斜度不够,缺少技术、资金、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复合型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鼓励性政策措施。
(2)相关的标准规范,法律和规章不健全。主要是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不完善,信用认证体系不健全,行业编码等技术规范滞后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上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影响了企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加之信息市场上存在的无序化状态和不正当竞争,也阻碍着企业信息化正常发展。
(3)关键技术和装备过度依赖进口,安全隐患比较严重。主要是支撑企业信息化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仍存在相当大的缺口,过度依赖进口设备,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增加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
(4)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吉林省以企业诊断和重组为特长的咨询机构很少,专业从事企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或监理的机构不多,造成企业信息化项目质量无法衡量,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三)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将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将呈现以下3种趋势:
1、纵向升级。企业信息化将逐步从业务层、管理层向战略层发展。即企业在建成基础的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处理系统,并积累大量数据信息后,为实现“数据――信息――知识”的增值,企业将关注知识管理系统、商业智能、战略信息系统等高端应用层面。
2、横向扩展。一方面电子商务使企业信息化从企业内部迅速向外部扩展,另一方面企业的竞争模式由“竞争”向“竞合”转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沿着价值链向上游和下游延伸,这些都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实施横向扩展,扩大覆盖范围。
3、系统协同。吉林省主要是信息系统之间的协同。目前,我省企业已建立大量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能够满足各部门和具体业务的应用需求,却无法满足对各独立系统数据整合的应用需求,导致“信息孤岛”。新的竞争形势要求企业有快速的反应、流畅的流程衔接,迫切需要对各个“信息孤岛”进行系统协同。
(四)发展重点
1、用信息化改造企业的运营模式,实现管理创新。通过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对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和管理部门的信息进行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综合分析整理信息资源,增强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可知性和透明度;改造提升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企业物流系统和采购销售体系,利用国际互联网促进新技术的交流、推广和培训。
2、用信息化改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实现技术创新。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计算机辅助工程、计算机柔性制造技术、数控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重点是改造企业的生产环节,加强生产过程的信息处理,实现程序化控制和生产自动化,推动企业的信息化。
3、用信息化改良企业的传统产品,实现产品创新。主要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专业的操作和控制系统,加快传统工业产品的数字化、智能化的改造。如在机械行业,通过提高信息技术含量发展机电一体化生产设备、生产线;在电子、医疗器械、仪器仪表等生产行业,通过提高新产品设计能力,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用自动控制技术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用数字化嵌入式软件技术提升消费品、工业品的智能化水平。
二、推进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我省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采取综合措施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推进力度
吉林省企业信息化建设正处在发展初级阶段,政府要按照“引导、规范、监管、服务”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从宏观层面加大政策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议我省比照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的做法,率先在财政、银行、工商、税收及其它综合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省内的基础网络运营服务商和网络内容服务商,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更经济的技术和信息内容服务;鼓励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机构,主动进入传统产业改造的经济主战场,为企业提供亟需的应用软件开发和关键技术的本土化工作;充分发挥各行业管理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作用,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优质服务。
(二)以企业为主体、加大行业突破力度
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要始终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唤起企业决策者的信息化意识,真正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从国内外发展情况看,先进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和经验,在所属行业内具有很强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但不同行业的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需要根据行业和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要求,分类指导。建议政府针对我省各个行业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信息化示范工程。通过率先推进部分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示范带动全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力争在一些优势行业,如汽车、石化、食品、医药、机械、建材等行业,重点抓好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装备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应用与示范,发挥其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在企业信息化中率先突破、积累经验、总结推广。
(三)实行统筹规划,加大政府调控力度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行为,但是企业信息化还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事情,它的广度和深度反映着整个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在实践中,一些宏观层面的事情,如“吉林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方案”不是企业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政府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提供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通过舆论宣传使企业决策者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遵循“统筹规划、阶段实施、循序渐进、逐步升级”的原则。建议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尽快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指导方针、原则以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配以相关的政策,确保扎实有效地分阶段逐步实施企业信息化。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政府服务力度
吉林省目前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比较薄弱,企业的成熟度也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基于这样的基本省情,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重视企业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1、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规范和规章。企业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程序化,以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应尽快建立统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议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各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技术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分类标准规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信息市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标准规范和规章。
2、完善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吉林省许多企业对信息化不够重视或信息化建设没能取得应有成效的重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既不清楚信息化到底能干什么,也不清楚如何建设。因此,应加强信息化基础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同时,吉林省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严重短缺,满足不了企业需要,也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已成为当务之急。建议有关部门利用现有大专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择若干个单位进行试点,开展确有实效的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训和企业管理人员信息知识与技能培训;同时各级信息主管部门应把宣传普及信息化意识、知识和技能列入工作日程,纳入考核体系。
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建议范文6
法院信息化建设是提升法院工作层次,提高法院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法院现代化管理是法院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现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一场革命,现结合当前法院信息建设工作情况,就如何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谈几点想法。
第一,制定长期有效的信息化建设保障机制。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有长效机制,使这项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增设机构,充实人员。为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人民法院应增设信息化专门机构,有专门的技术队伍。这就需要各级法院协调和解决机构和编制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化知识培训。随着法官职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法官学习培训应增设信息化应用和网管人员的培训。要结合人民法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应用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开展培训,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技术队伍。三是制定运行信息化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建议上级法院制定统一运行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和程序。包括上下级法院之间的运行程序、法院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运行程序,应该形成一整套运行的规定和制度,有章可循。
第二,想方设法争取地方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法院物质装备建设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局域网建成后,对网络的维护以及易耗品等的开支,都需要强有力的资金做后盾。然而,基层法院经费本来就紧张,要在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用于网络建设存在相当大的困难,这也造成了部分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前景、作用失去信心。建议上级法院应争取政法专项资金,每年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这样基层法院也就容易与地方财政进行协调。
第三,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加大网络安全监管。法院的信息化不同于电子商务,它涉及到很多审判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系统安全方面,面临着多种威胁与挑战。因此,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在安全性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由于法院在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水平不高,所以很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漏洞。虽然上级法院信息主管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并不惜成本对内、外网采用物理方式隔离,主要还是考虑要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但是仍有不少人员对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基层法院应根据上级法院的要求,针对法院系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法院网络安全标准,把安全放在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位置。
加快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审判工作和法院其他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也是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和践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需要。应不断探索审判数字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现代法院的信息管理机制,为法院的改革和全面工作开展提供创新的手段、平台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