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登高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范文1

垄断寄生,大学资源枯竭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念大学是孩子们的惟一正确的出路。而我们的大学,因为是众望所归,因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所以形成了“教育垄断”,在这垄断的温床上,是可怕的寄生与腐朽的诞生。

因为吃的是皇粮,而且是逐年增长的趋势,我们的大学可以躺在国家投资办教育的怀里睡大觉。即使不发广告,即使不用营销,学苗也十分踊跃,门槛还可以不断提高。这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作为?当全球经济都在一体化中将效率和效益突出了出来,我们的高等院校就在这样的世外桃源中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合适吗?

要问在中国什么官最好当?大学里的官最好当。不仅官位高、收入高和地位高,而且几乎不用像企业家那样的辛苦,也不用像管员那样的劳累,几乎没有人考核、考查他们,他们头上因为没有“约束机制”而表现得特别的高雅和非常的自在。

他们不仅在学校里面说一不二,他们还在社会上指手画脚,说一些怪怪的谁也听不懂的话来冒充学术,将在某一专业和领域里的“老本”套上一些新名词然后就著书立说,就四处游说,在世界上飞来飞去,今天论坛,明天会议,却带不来新奇,给不了药方,在社会发展上苦无良策,要么是集体失语,要么是胡言乱语。

大学、教授、专家、学者、学生、科研、创新――这些名词,在中国却往往让人想起的,不是他们的卓越建树,不是他们的特别贡献,不是他们在资源共享上的社会协同效应,却常常是这样一句话,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其试验室的老化,图书馆的落伍,设施设备的无法更新换代,使我们的高等院校越来越丧失国际竞争力,最后企图靠捆绑来做大做强,我们离世界著名大学的距离将越来越远。

课程陈旧,造成读书无用

教材陈旧。组织几个人,闭门造车地做出教材,然后满世界的发放。几乎所有的学生将很多的教材在学习中一学

期下来就“自然淘汰”,因为他们实在没有将他们留下去的必要。

教法陈旧。启发式教学,变成提问。电化教学,就是做课件。课堂讨论,就是放羊。课后实践,形同虚设。论文撰写,常常是网上网下的抄袭。论文答辩,其实就是走个形式。

教态丑陋。穿拖鞋,叼烟卷,不修边幅地上得大雅之堂。然后口若悬河,肆无忌惮地对时政、社会、文化等大加讨伐,博得了廉价的掌声后自鸣得意,不骂人不讲课成为流行。

教研缺失。研讨会变成公费旅游,座谈会形同虚设,教研室活动缺乏计划与组织,教改变成了讲课大赛,科研就是写论文,科研进款就是到处化缘。(有的学校为了凑数,先是让老师将自己的钱存进去,然后再堂而皇之的取出来。)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不知所云,学生不知所学,在如坠雾里中模棱两可莫衷一是茫然不知所措,读书何用?先是就业率的低下,再是工资的降低,最后是将高考拉下神坛,将高等教育作为被告:培养的学生学无所用,算不算消费欺诈?

仅以就业率和工资额来说事儿,眼下真的是血本无归的赔钱勾当,是知识贬值的坑人买卖。家长花费10多万的教育投入,换来孩子们的高等教育身价,图不来光宗耀祖的风光,甚或无法在顺风顺水中讨个生活。家长这里添的是堵,学生那里是更茫然。一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就业出路和高薪诱惑,读书的意义何在?而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就业率和高工资来考量学生的质量、学校的水平和教育的功能,读书的价值何在?

利用扩招大兴土木,浪费资源

最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一道新的人文景观出现在世人面前,那就是高等院校的大兴土木。教学楼、宿舍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甚至是大型超市,这样的格局和这样的建设,面对着的则是日益萎缩的学苗,是渐渐趋于缓慢的人口增长,还有,就是因为“新读书无用论”而流失的学苗等等。

一拥而上,一哄而起,比谁的堆儿大,比谁的摊子全,中国据说是最有智慧的高等院校,开始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教育基本建设”。

用不了多久,这种靠拍脑壳上马的项目就将保留出固有的弱点。过不了多久,在相互攀比中做大做强的大学,就会受到来自经济规律的报复。同时,因为学苗萎缩国家投资的紧缩和银行的市场化,那贷款盖楼圈地的钱,光利息一项就能将肥的拖瘦,瘦的拖垮,垮的拖死――倒霉的还是国家,花掉的还是纳税人的钱,浪费的是我们国家本来就十分缺乏的教育经费和高等教育资源。

不说那些在大兴土木中中饱私囊的败类,也不说因为集体腐败而殃及银行信贷,光说是那些盖起的大楼收不回投资这一项,就其实也是腐败,是渎职,是浪费,是对国家和社会责任的丧失。

学术造假,欺诈成风

上海一教授竟以假成果在光天化日之下去骗得巨额经费,还由此获得政治上的待遇和官位的迁升,说明了什么?

它说明学术造假,早已形成了一股阴风,甚至刮到了阳光下面,甚至就成了那阳光。

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定,里面的外语替考成风,论文抄袭成风,请客送礼成风。每一次职称评定,就是腐败行为的一场大型运动会,人们在忙忙碌碌中,将大学教师的尊严合着小市民的诡诈,将最神圣的教师职业混同了投机取巧。

学术、学科带头人的评选,除了人为的标准和所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见不得人的就是两件,一件是花钱买版面发论文,另一件是“跟车科研”,一个人做的成果,六个人可以跟着坐车享受,于是,“署名”和“二、三、四、五、六”的“作者”和“研究”,就成为洋洋大观。

这些根本上不了台面的风气为什么能够流行?因为所有人都在这样做,谁不做谁就评不上,就是傻瓜一个。当所有人都参与造假,所有人都造假成风,为什么没有人出来制止?为什么不发明一种更好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评定?因为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里的领导,也是这么上去的。他们觉得这样很好,没有什么大的毛病。改革,没有必要。而且的确不好改于是不改也能混下去。

于是,从事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人们,就这样将极不光彩的事情不仅进行到底,而且招摇过市――最不合理,变得相当有道理!

收费不合理,层层卡学生

一任课老师,在考试前将考题卖到200块,学生们购者如云。舍财可以过关,不买题的一定倒霉,因为那老师出的题你根本答不上。然后是民不举官不纠,大家相安无事,共享太平。

一个辅导员,掌握学生的入党、提干和其他种种生杀大权,从此就靠学生、家长们的送礼就可以过上十分风光的日子,相信在许多大学里,这是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

保卫处,在校园里可以对任何违反校规的人进行处罚,其罚款金额没有法律约束,常常形成“小金库”。

而来自教务系统的“补考费”、“重修费”、“选修费”、“辅修费”等等不一而足五花八门的收费,成为伸向学生一只只罪恶的双手。

至于那名目繁多的收费是否入账?入谁的账?是否上税?上多少税?恐怕只有天知道,但当事人即学生却很少能知道。

天之骄子,成为罚款与乱收费的对象,掉到了地上最不干净的地方。

大学校园,成为藏污纳垢之所,成为龌龊的地方和腐败的温床,将大学里最弱势的群体――其实是真正的顾客和上帝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学风错位,培养目标迷失

如果大学发生了如此可怕的腐败,那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是什么样子呢?

“逃课”流行:学生不上课,上课不听课,下课不复习。基础课逃,专业课也逃。能逃就逃,不能逃想方设法逃。坐不住屁股稳不住神儿,浮躁得不得了。坊间流传“上大学不逃课的就是没弄懂大学的含义”。

“替考”成风:无论你将皮鞭举得高高,甚至以退学相威胁,替考就是根除不了。他们甚至还会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准绳,将学校告上法庭。而法庭的判决当然常常是向着学生,学不教,校之过。

“小抄”成气:不抄白不抄,白抄谁不抄?学校都作弊了,学生们怎么能不抄?学校现在打击小抄了,但怎么能一网打尽?无论如何,要时刻准备着。能不能抄成?是个命运问题。想不想抄?是态度问题。

打架滋事,偷偷摸摸,回避责任,放任修养,忽视道德,荣辱不分。本来就处在青春期和世界观形成期的学生,遭遇了大学腐败的大环境,熏染了的是社会的腐朽风气在大学校园和高等学府里变型的、变态的和变异,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将发生怎样的错位呢?

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们上大学后,已经从大学里就看到了腐朽和腐败,这对于他们认识社会有捷足先登的意义?

更令人忧虑的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伟大使命和我们大学里实际能够达到的高度,相差的是越来越远了。

废品率高,丧失社会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有记者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看到的是,国家的努力调整,社会的倾力相助,但我们看不到大学的反思,我们听不到高等院校的解决方案。

是的,即使是找不到工作,也不影响大学的招生,有什么要反思的?

理性地看问题,受到良好教育的人,有着良好的思维方式,具备过硬的谋生本领,拥有高明的处世能力,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理应远比没有受过教育的更有发展前景。而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真的能在培养目标上达到这种水平,大学毕业生怎么能如此“过剩”――从校门到校门的履历、从书本到书本的能力、从独生子女的自闭到开放社会的更挑剔――教育产品的质次价高,带来以读书无用为诉求的集体性讨伐。

这种讨伐,其实不会有什么结果。考大学,还是人们的第一选择。有限的大学和无限的对大学的需求,即使出的是废品,但里面也有良材嘛!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素质体现。高等院校,是国民素质提升的摇篮。而因为种种腐败的长期不得治理和清除,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当我们的毕业生不辨荣辱,不懂是非,不明优劣,不知好坏,他们被“毕业”的那些高等院校,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而当所有的家长们含辛茹苦地将孩子们交给学校,然后用自己辛劳所得去交纳那越来越高的学费之后,他们投资的回报是――道德不完善、人格不独立、是非不清楚和能力不健全的“半成品”和“废品”,中国的高等院校,有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

登高教案范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教学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领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面对如此发展迅猛的势头,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则性、方向性的改革创新要求与重要举措,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面对机遇,迎接挑战,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急需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定位模糊、特色不明。多数高职院校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方面,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模式。因此,课程设置大多是以课堂教学和验证性试验为主,成为一种变相的本科的“压缩饼干”。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坚持认为,“高职人才培养不能按照‘学术型’的模式进行,决不能把高职办成本科的‘压缩饼干’”。

(2)教学基本建设比较薄弱。由于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在培养高技能实用性人才与本科“压缩饼干”模式之间不断斗争着发展,所以使得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文件建设、教材建设,双师型教师建设、专业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校企产学研结合机制的构建等推进缓慢。

(3)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不合理。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高职高专院校还是沿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仍以书本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理论讲授为重点。这样就使得学生在就业后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工作,难以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建议

2.1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按需办学

针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市场联系紧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从市场需求中寻找生存发展空间。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适销对路的职业人才,不与市场接轨,离开社会需要,自身就无从发展。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要从学科型转变为就业导向型,通过与社会结合、通过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促进学校良性发展。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与社会需要零距离,使学生就业后就能熟练地进行工作。

2.2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应以技能和实践能力获得为主线来设计实践实训活动和理论知识学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结果不是若干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考试或考核通过,关键是职业岗位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为此,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做大的调整。对此,德国的项目教学法有成功的经验。它以一个实践项目为载体,以能力技能获得为主线,将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力训练融会其中,在项目中边实践边学理论,用到什么学什么,针对性极强,突出了理论的应用性,较好地实现了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总之,着力于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强化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坚持“实际、实践、实用”的原则设计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应用中掌握理论,这应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

2.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做到这一点,仅靠和若干企业签订一次合作协议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合作互助、互惠互利的长效机制。能否建立这种机制关键是企业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而企业的积极性来自我们的高职高专院校到底能为企业做什么?所以,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教学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的工作大家都实质性参与,科技助企,产学研实践助校,学校和企业活动彻底共通,资源和效益共享。有些学校通过自办企业或将企业引入学校,企业与专业互动共赢,找到了产业与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为地方经济多方位服务和依靠社会各方力量办学的结合点,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道路愈来愈宽广。

2.4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员,把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5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教学水平。

3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育既处在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也处在尽快形成鲜明特色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正确定位自身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求生存,以特色促发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43.

登高教案范文3

高校档案利用模式直接反映了档案馆藏载体形式及档案管理水平,虽然各高等学校对教学档案利用的具体规定不尽相同,但总体利用模式大致相同。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学档案的利用模式及特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严格制度性。制度是确保档案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各高等学校都以《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结合本校工作实际制定相关档案管理制度。例如:对于教学档案的查询利用,明文规定由利用档案者持本人有效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到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档案管理制度允许范围内的档案资料,再由档案工作人员根据档案查阅利用内容,检索库藏、提供查询复印利用等相关工作环节,这是目前所有高校档案管理的共性之处。第二,利用人群稳固性。从高校档案的形成来看,教学档案占据了重要位置和重要作用,记录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历程,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最真实有效的参考凭证。我们从教学档案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不难发现教学档案的利用对象一般来自三大领域:学校内部单位教师、学生个人、社会相关单位,其中前二者是利用教学档案最稳固的人群。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学生个人和社会,这是档案部门面临的新思考。

二、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教学档案利用模式建设的对策建议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要求档案管理方式及利用方式、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档案工作部门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能快速地传递给利用单位或个人,笔者认为,可以从档案工作网络建设,建立工作沟通机制,建立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进行探析,实现传统利用模式和现代网络利用模式兼容的现代化档案管理利用机制。

(一)重视门户网站的更新维护。作为档案部门与档案用户连接的重要纽带,档案网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把档案网站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进行。不但要公开档案接收、利用程序,宣传档案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公布开放档案目录,积极公布档案工作最新动态,同时要加强与用户的交流信息,及时回答用户关于档案利用方面的疑问,主动引导用户的利用,把档案门户网站作为加强档案宣传的重要武器。

(二)加强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档案部门要加强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根据教学部门的工作实际,主动分析预测其利用需求,提供教学档案利用。要及时了解上级机关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学校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情况;经常主动地深入各教学部门,走访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有意识地观察和了解其工作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了解学校教学工作环节和活动过程的规律和特点。认真分析掌握上述这些工作对档案需求的可能性、规律性,主动地提供教学档案为学校教学工作服务。

(三)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档案部门要建立档案利用信息反馈制度。在提供利用之外,要加强与利用者的沟通,主动跟踪后续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利用工作,除对查阅档案的人建立借阅登记簿和利用效果登记簿外,对那些没有查到档案或没有完全达到目的的利用者也要进行登记。对这些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中发现哪些档案利用率高,哪些档案利用率低;查全率、查准率是多少;没有查到档案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由此可了解利用效果和各方面的利用需求,为我们的收集、编研工作提供线索,有的放矢地开展利用工作。

登高教案范文4

关键词: 三角高程测量 二等水准 大气折光

1.工程概况

利用水平视线的几何水准测量虽然可以获得较高的精度,但是它的速度慢、劳动强度大,在长倾斜水准路线上也受折光影响,近年来还发现地球磁场对补偿式水准仪的影响达2mm/km;同时,在丘陵或山地进行几何水准测量有时是不可能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光电测距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重新对三角高程测量给予了高度重视。

由武汉大学和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共同完成的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研究项目日前通过国家测绘局主持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成果开创了国内外大范围、长距离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先例,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在双棱镜同时对向观测、完全不量仪器高和觇标高等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地域辽阔,丘陵地、山地较多,很多高差起伏较大地区不适宜进行常规二等水准测量,急需一种新的测量手段在高差起伏较大地区代替二等水准测量。为此,我局经研究决定在凉城县附近利用Ⅰ呼大23―Ⅰ呼大26四个水准点共三个测段水准线路,采用与武汉大学共同研制的新方法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检测,若检测符合二等水准要求,测绘事业局计划将此新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广。

2.测试方案

为了验证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测绘事业局于2011年10月在凉城县城区附近利用Ⅰ呼大23―Ⅰ呼大26四个水准点共三个测段水准线路,采用与武汉大学共同研制的新方法对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的可行性进行检测,验证全站仪在不同地形、不同时间段进行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项目组对国内目前完成的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比较,认为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所用全站仪垂直角的测角精度不应大于0.5秒。从目前国内现有全站仪分析,决定使用德国生产的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该仪器快速(跟踪测量测距时间<0.15s)、精密(测角、测距精度高)、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可靠,能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实现全自动长距离观测,完全能够达到二等水准的精度要求。

检测中采用德国生产的徕卡TS30超高精度全站仪外接武汉大学自行研制的PDA手薄进行施测。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利用两台高精度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经必要加装,实现同时对向观测,削减了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过对测段按偶数边进行观测,无需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有效避免了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

整个测试工作在凉城县城区附近选取了地形类别(山地、丘陵地、平地)不同的三个测段,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形式或附和路线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共检测线路三段,观测线路十六段,检测线路全长约35.26公里。

3.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3.1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方法,利用两台高精度自动目标识别全站仪,经必要加装,实现了同时对向观测,削减了大气垂直折光影响。通过对测段按偶数边进行观测,无需量取仪器高和觇标高,有效避免了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该方法与几何水准测量相比,大大降低了作业条件限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

3.2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测试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或附和路线的形式进行分析比较。共选择了检测线路三段,观测线路十六段,得到有效检测分析数据51段,观测时间合理,观测方法得当,能够满足检测的要求。

3.3 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测试采用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形式分析测段高程精度表、采用同一测段各次观测平均值作为每测段精确高差分析测段高程精度表、采用水准附和路线形式分析线路高程精度表、误差统计分析表列表如下:

通过对误差统计分析表分析,检测的各段线路误差分布均匀,限差分布合理,检测成果满足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检测时,其中平差结果及联测线路高差表中的三段检测线路超限是由于观测条件不好,在中午观测,大气折光较大,影响观测精度。测量中采取太阳中天前后约2h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2h)禁止观测来避免。

4.结论

(1)本次检试,通过对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外业检测误差统计分析认为,采用精密三角高程的测量方法可以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本次检试成果可靠、准确,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

(2)采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所用全站仪垂直角的测角精度不应大于0.5秒,并带有自动目标识别装置。

(3)采用精密三角高程代替二等水准测量时,应采用对向观测,严格按照GB /T12897-2006《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有关要求进行观测计算。

登高教案范文5

关键词:安全工程 高等教育 改革措施。

一、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自身的安全和健康越来越重视。安全的系数已成为人们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指标,安全专业人才更是我们社会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

作为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其任重而道远。

但是,长期以来,全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十分严峻,意外工伤事故居高不下,尤其突出的是安全生产管理队伍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与当前的现实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我国安全生产水平,扭转事故高发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安全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我国的安全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仅有个别院校设“安全工程”专业。到1980年,全国也仅有4所院校设置安全工程类专业。目前,全国已有68所院校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但是,鉴于安全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必须重新审视我国安全工程的高等教育。

二、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中西对比

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理学与工程学、心理学及医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均是必须的,但课程类别比例在中外专业教育方案中差别巨大。参看下页英国、美国和我国的安全学科对这4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比例对照表。

通过研究和比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认识:

(1)生源和课程设置基本思想不同

我国安全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是刚刚完成12年基础教育的应届毕业生;而西方国家安全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有工作经验或受过其他专业高等教育的成年人。

我国安全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想是设置广泛的(或有侧重的)工程背景课、工程安全课程,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工程技术人员;而西方国家的基本思想是设置大量的通用安全科学课程,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人才。

(2)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和课程重点不同

英、美国家的方案中以管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等为职业安全学科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有时辅以少量工程基础课程;而我国的方案以力学、电学、各类工程学为专业基础课。在安全专业的教学中,英联邦国家重视安全管理,美国重视技术方面的工业卫生问题,中国重视安全问题的工程解决手段。

(3)课程范围和课程稳定性、通用性不同

我国方案中的课程普遍没有涉及西方国家中常见的劳动关系(Industrial Relations)问题,劳动关系实际上是雇主(或行业协会)、雇员(或工会)、政府三方间的关系;事实上有些国家的职业安全健康立法是三方协商的结果,也规定了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英联邦国家的方案在各大学之间变化不大,比较稳定,通用程度高,但工程技术性较弱;安全工程专业在我国开始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案在各高校之间变化较大,还很不稳定。

(4)课程方案的影响因素不同

我国许多安全工程专业设置在资源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工程学院内,不可避免地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英、美国家在制定课程方案时常常听取工业界的意见,对学生就业极为有利。事实上,澳大利亚的六级安全中,高等教育层次准确地对应着工业界相应的安全职位。我国安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机制尚在建立和形成之中,但目前很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虽重视安全,但工业界的认识还跟不上,所以安全专业岗位在招聘市场上十分少见。

纵观发达国家的安全教育方案,安全科学方法论的教学远远多于工程技术教学内容,对安全管理水平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所以在目前的专业教育方案中加强安全科学方法论(俗称“大安全”)教学对提高我国安全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安全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科学领域,工程技术手段仅是一个方面。所以,结合我国国情,有选择地吸收西方经验是有益的。

三、我国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现状

1、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和培养目标的雷同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专业覆盖面仍很窄。将学生培养成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目前多数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然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工程型安全人才,而且也需要管理型安全人才、理财型安全人才、社会工作型安全人才等。安全人才类型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安全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样化的,而不是现在的雷同一致。

2、课程设置的低通用性,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设置了较多的工程技术类课程,降低了教学方案中通用课程的比例。例如,管理学、心理学、医学和法学方面的课程则很少。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该类课程。同时,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其知识结构侧重于某一行业的安全技术及管理,缺少安全科学原理、现代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

目前,全社会对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搞安全艰苦、危险、效益差,还没有形成搞好安全的大气候,与我国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十六大”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差甚远。各高等院校同样受到大气候的影响,对安全工程专业建设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还显不足,没有形成办学的合力。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大安全”观念,也影响了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转贴于

4、学生课程负担较重,就业盲目性大

在安全工程专业建立的初期,各校的安全工程专业都带有很强的行业特点,如矿业类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采矿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化工部门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化工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机械部门的一些院校则是以培养机械行业的安全技术人才为主,等等。从而使其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某特定行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现在,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过分强调行业特点,在课程设置时增加了化工、消防、电气等专业的一些课程,有时怕顾此失彼甚至还安排一些工程技术类的课程,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学生专业课程的负担相当繁重。即使这样,有时还感到不足,例如,建筑行业、保险行业的安全技术课程还需要增加,这必将进一步增加学生课程负担。

由于现代安全工程专业还没有解决其自身的特色问题,所以,在社会上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不能得到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认同,使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失去了强有的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上,它们不得不去和采矿、化工、消防、建筑等专业的毕业生竞争,这无疑对他们的就业是非常不利的。

四、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措施

1、加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许多高校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等课程往往是某工程类的专业教师兼任,象这些课程的教师均应是相关的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尚需大大加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应根据现阶段我国安全生产及安全人才类型需求的多样性的实际情况,克服目前安全类专业设置上存在的学科门类较为单一的问题,切实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由高等院校依据《高等教育法》,根据社会需求,自主设置专业,使安全类专业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或在目前尚未有安全类专业的经济学科、医学学科和管理学科等学科中设置相关本科专业,来更好地满足未来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

安全科学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事故,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事故,其发生发展的规律都具有相同之处,因此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多开些此类的课程。如安全学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控制与评价、系统工程原理等。

各高校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制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培养计划,同时要考虑到新时期人才市场的要求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将安全工程专业办出特色,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未来展望

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相关高校应以现代大学理念为指导,根据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的需求,不断探索课程设置,进一步加强课程群建设,以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安全学科是一个管理学、社会学、理学与工程学、医学等相互交叉的学科,并且安全工作涉及许多领域。因此,未来高校对安全学科的专业设置应能满足我国安全生产和解决各个领域安全问题的需要,以及国家和人民群众对安全和健康的需要,并积极应对WTO挑战,开设国际公认的质量(ISO9001)、环境(ISO14001)以及我国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OHSMS)认证规范标准的课程,满足行政、企事业、中介机构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

未来高校和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企业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所需安全专业人才的特殊要求向高校订制人才,高校由此可向企业提供更加符合各行业要求的安全人才,或专才式,或通才式,不应一概而论。高校在开设安全专业通用课程的基础上,可广泛开设不同行业的安全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或提前与企业签订合同的方式,确定自己选修哪个领域的安全课程。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也解决了学生就业盲目性的问题。

总之,使自己生产的产品——安全专业人才“学以致用”,才真正表明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做到了“行有所成”。当然,与许多经典的工程专业相比,安全工程高等教育毕竟尚处摸索阶段,相信其步履会越来越轻松,同时也越来越稳重。 参考文献

[1] 袁昌明.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N].北京: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7月

[2] 吕保和.安全工程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与研究[N].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7月

[3] 徐志斌.我国安全学科学历教育的困境与对策[N].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8月

[4] 傅贵.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N].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4月

[5] 吕品.关于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与探讨[N].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11月

[6] 倪文耀.关于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N].北京: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3月

登高教案范文6

关键词:成人教育;人才培养;改革

一、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

(一)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专业设置的变化

专业泛指培养人才的口径,是根据社会分工与人才规格的需求设置的,而社会分工与人才需求的规格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体制的变革而发展变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的调整,带来了专业设置的显著变化。不少专业生源减少,需求降低甚至淘汰取消,而一些市场需求大、生源好的新专业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青睐,各高校纷纷增设诸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但这些新专业设置时间不长,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很少,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通过“拼盘”或“借用”组成,既没有专业特色,也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特点。

(二)接受教育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以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各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对职业、技术及其所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现在,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技、中专毕业生等20岁左右的青年正成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保持着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轨迹,缺乏实践经验,许多未就业的学生希望能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专业技能,面向社会择业。因此,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及时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成教学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应的教学计划,着重于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身份不相适应,很难把学员培养成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偏窄、偏专和偏难,内容陈旧,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学生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指导及应用帮助不大。再次,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学时偏多,学生课业负担重,自主学习时间少。某校一成教业余班级,一周7天每天晚上都有教学任务,学生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学校之间,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不高。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拓宽基础,提高素质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学员对岗位变动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求,综合培养,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为此,一要拓宽学科基础,构筑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平台,设置同一或相近学科内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满足学员岗位变动的要求;二要按专业方向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在某一专业(方向)上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增强学员对所从事工作或准备从事工作的适应性;三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课程,提高学员的科学与文化素养,促进其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二)突出实践,强化技能的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特点,成人高等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增加实践新内容,开设具有较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工艺性的实践课程,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和考核分值。安排足够的时间,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论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整体优化,相对稳定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全局出发,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与布局。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推陈出新,有机融合,形成整体合力,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同时,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性文件,具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因此,为了保持学生知识体系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为了维持学校教学组织与教学建设的连续性,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的内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实践

(一)统一规划,缜密组织实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凡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是有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管全局。我校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全校统一思想,从促进学校成人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统一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与调研,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现状、特点以及国内外同专业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广泛听取专家、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及学员的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成教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教学单位具体制定,专家集体审议,反复修改,最后再审核通过实施,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准确定位,明确培养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既要把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又要从实际现状出发,尽力促进成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定位在构建适应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系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肯定成人学员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尊重成人作为人群主体的需要,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定位,制订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我校在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就以广东特别是广州市产业和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所需经管类人才为依据,以建设专业应用性为重点,设计和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理论体系和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熟练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具有从事该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合理布局,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公共课,公共课着力于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它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前者包含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及哲学等课程,后者包含应用写作、心理学(教师教育类)等素质教育课程。二是学科基础课,按照增强实用性,适度重基础的原则,设置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基础课,如经济数学等课程,这一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学科(专业)基础课,如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统计学、经济学等。三是专业必修课,从宽口径的角度考虑,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全部打通,设置了部分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剔除了部分内容过细过窄、理论性太深的陈旧课程。四是专业选修课,主要是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它们与专业必修课程共同组成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知识模块,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最后是实践教学环节,除了在部分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中安排实践(上机、实验)外,另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四、修订前后人才培养方案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原方案中专业课程较多,各课程知识面偏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公共课中增加了通识类课程,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扩展为学科基础课,扩大了专业口径。在课程名称及教学要求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规范,如对在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均需开设、但内容要求不同的课程,进行了有效区分,并对部分课程增加了考证要求,同时,为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新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学时上,修订前各专业的教学总学时约为1400―1600学时,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学时有升有减,增加学时的主要是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减少学时的主要是将原来分得过细、过窄的专业课进行了合并,或将专业方向课程放入了选修课模块,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修订后教学总学时比以前略低,约为1100―1200学时,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增多。

参考文献:

[1]景滨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57-59。

上一篇咏柳教案

下一篇白鹅教案